手机阅读

西安十四运志愿者心得体会 十四运志愿服务感想(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22:44:44 页码:7
西安十四运志愿者心得体会 十四运志愿服务感想(6篇)
2023-01-10 22:44:44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西安十四运志愿者心得体会一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20xx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20xx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

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

关于西安十四运志愿者心得体会二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25万人。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095.87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16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06亿元。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4a级景区9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20xx年,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023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85亿元。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氵产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并被科技部评选为全国十大先进高新区之一。1997年,国务院批准西安高新区为我国首批4个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高科技园区之一,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5个国家示范高新区之一。

20xx年,西安高新区被联合国工业组织考察认定为中国6个最具活力的城市区域之一。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集科研、生产、商贸、居住、文教、娱乐于一体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已有美国ibm公司、荷兰飞利浦公司等46家世界500强和世界著名企业进驻高新区。20xx年,西安高新区被评选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20xx年2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区内拥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是西安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已有日本三菱、美国可口可乐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曲江新区实施文化和旅游带动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西安新的旅游亮点。氵产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招商引资等工作进展顺利,成为西安经济新的增长点。

紧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西部大开发、西安大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实现中国西安·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

西安不只是古老的,更是现代的;不只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老城市,也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现代化城市,更是各地朋友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到西安来共谋合作,共同发展。

关于西安十四运志愿者心得体会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光临大唐芙蓉园!20xx年落成的大唐芙蓉园使国人震憾,让世界惊奇。建设者将盛唐帝王文化的精髓铸入到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御苑门及周边的园林建筑之中,让每一个景观都孕育了丰厚的文化灵性,开口诉说起盛唐帝国的传奇故事,引领我们走进梦幻般的大唐盛境。

今日的大唐芙蓉园如何体现盛唐皇家文化的神圣恢弘与灿烂辉煌?这次旅行将帮助您解读这一文化现象,给您一把打开梦回盛唐这条时空遂道的金钥匙。

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开发区,与大雁塔遥遥相望。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一千亩,其中水域面积三百亩,总投资十三亿元人民币。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其建筑是由中国著名的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大师设计的。园内有全球最大的户外香化工程,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阵阵幽香;有全球最大的水幕电影及水景表演,集声、光、电、水、火为一体;是首个将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完美的融为一体的五感主题公园;全国最大的仿唐宴开发基地——御宴宫;园内还有全国最大的展现唐代诗歌文化的雕塑群以及全方位再现唐长安城贸易活动的场所——大唐集市。园内分帝王文化、女性文化、诗歌文化、科举文化、茶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外交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儿童娱乐、大门景观文化、水秀表演十四个景观文化区,集中展示了唐王朝辉耀四方的精神风貌,璀璨多姿、无以伦比的文化艺术,大唐芙蓉园于20xx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正式对外开放,开园之初即迎来了中国台湾前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一批重要人物。

曲江位于西安市东南角,从秦汉到隋唐作为皇家禁苑历时长达1320xx年之久,是中国古典园林及建筑的集大成者。

秦时,利用曲江地区原隰相间,山水景致优美的自然特点,秦王朝在此开辟了著名的皇家禁苑——宜春苑,使曲江成为皇家禁苑上林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朝,大兴城(西安)倚曲江而建,并以曲江为中心,营建皇家禁苑,因广植芙蓉于水中,易名“芙蓉池”,“遂成(京)都人游玩观赏之地”。使曲江成为都城的一部分,芙蓉园的性质也由秦汉都城郊外的离宫别苑,转变为隋朝都城中的皇家园林。

至唐代,曲江进入了繁荣兴盛的时期。当时的芙蓉园被辟为皇家禁苑——芙蓉苑(也称芙蓉园),并于唐开元十四年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等重要建筑。唐玄宗为能经常去曲江芙蓉园游幸作乐,沿城墙专门修筑了由皇宫至芙蓉园的夹城。每逢曲江大会唐明皇则携宠妃百官登临芙蓉园紫云楼与民同乐,唐长安城万人空巷,皆欢聚游宴于曲江,大唐盛况可见一斑。

大唐芙蓉园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 成为华夏子孙寻根追梦的文化祖庭和重温盛世的精神家园,它将带您进入中国唯一的盛唐文化之旅。

明皇梦游曲江

“明皇梦游曲江”玻璃人加工群雕在御苑门前,它依据传统经典艺术皇帝仕女形象,结合现代平立面设计、空间设计,使用当今最高端的玻璃人工艺加工完成,来展示唐明皇带领大队宫娥游览曲江的情景。全部玻璃雕塑共二十五座,并配以水晶荷花,铜镂空雕贴金镶宝石华盖,玻璃云朵,玻璃仙鹤。全部玻璃雕塑配置于黑色花岗岩基座上,基座平行漫水,在灯光效果下,雕塑整体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

唐玄宗时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当时处于中国古代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开元盛世”。唐玄宗又是个风流天子,他与天生丽质的杨贵妃情投意合,他们整日沉醉于斗鸡舞马、赏牡丹花、食荔枝宴、洗温泉浴之中,声色犬马,花天酒地,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奢游风气。正是他对芙蓉园进行了大规模内部建设,才使其盛况空前,达到其发展的顶点。

雕塑不仅具备观赏功能,它所体现的内在涵义更是令人震撼,三个场景表现出明皇与众佳丽梦游曲江的故事也尽在其中: 相传唐明皇初遇在御花园中观蝉的杨玉环,便被她的美貌所倾倒,在此之后,爱情的花蕾顿时如繁花一样盛开,唐明皇为爱情演绎出了“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千古名句。最后在三军将士的抗议声中,不得已唐明皇赐死了他的至爱,杨玉环含泪魂断马嵬坡。在失去了杨玉环后,整个人陷入到孤寂、荒芜的情感中,整日独自流连于往日欢愉之地。一日梦中,明皇再次回到曲江芙蓉园,在梦幻中又一次陷入到爱情的深渊不能自拔。

还犹豫什么,让我们一同梦回唐朝,亲身感受那段久远却耐人寻味的爱情吧。

御苑门

御苑门是大唐芙蓉园的西门,也是正门,造型华丽的两层主门楼与左右紧接的三重阙相得益彰,显得气势恢弘;大门正中御苑门这三个黑底金字由我国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沈鹏所写.他的书法作品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重要场所书写巨幅。大门两旁黑底金字的楹联更是意味深长:炎汉宜春苑曲水千载相如赋中皇家气象;大唐芙蓉园柳烟三春唐人诗裹帝里风光。其皇家御苑的气派让人即刻能够想象出百帝游曲江的恢弘气象及大唐迎宾礼仪的泱泱气魄。它是芙蓉园的正门,意思是御驾临幸皇家别苑,之所以把西大门作为正门,有两种说法。其一说是李唐王室来自陇西,所以门朝西开;其二是因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方,象征着大唐王朝的兼容并蓄,贸易往来的兴盛发达和八方来朝的繁荣景象。

走进西大门,迎面是一方巨大的“玉玺”,上面刻有“大唐芙蓉园”篆书金字,玉玺下方的地面上“盖”有这五个大字的印文。玉玺象征着封建皇权,而芙蓉园也正是李唐王朝的御苑,玉玺雕塑造型也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渲染了皇家园林的恢弘大气。

玉玺两侧是猎猎风中飘扬的旗帜,84根旗柱象征着唐代长安城面积84平方公里,另一层意思就是笑迎四面八方宾朋的意思。同样也反映了威武的大唐军阵,军阵的威力最主要是与地形、地势的起伏、缓急密切相关,在唐代,已经开始运用强劲的弩作为远距离的投射兵器,敌军在攻击之前,先受到长距离箭雨的冲击,而敌军骑兵弓箭射程远不及强弩,这有效地抵消了敌军骑兵对军阵的骚扰,使军阵在面对骑兵时仍处于不败之地。这种军阵当它前进时,锐无可挡,像座山在前行,压碎阻碍它前进的一切。

关于西安十四运志愿者心得体会四

古代有巨型城郭在世界东方,又是东方中国的中心。一时与西方希腊古城齐名于世为世界东西方两大城市。

东方这城至唐代人口已愈五十余万。城圈里布局呈四方棋盘……南城外东南有交易场所叫东市;西南方则有西市,同样热闹。西方人万里迢迢赶赴此地做货物贸易,这我在城内现仍存在的“碑林”里见到过石碑可以为证。后突发一场大火烧了东市,从此这里不再兴起,如今这地址是一所大学“交通大学”。西市仍是一所大学叫“西工大”……这些就是我依稀记忆里的城市,我生活过前半生且维系我的自豪的中国西部一城市——西安。

中学的时候,我每每周日要到碑林,我视逛碑林为读书。因为这里有最早的石经刻本,三百余方石块可以称作为书的我想这世上唯此一本;后来也半懵懂地读过“大宋景教碑记”,是记录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史籍,但至今并未读懂;碑林里最贵重的并不是皇帝的御碑,或者金银宝物,而是城河清淤时发掘出的“半截碑”,后来也就叫了这名。管理人员说半截碑是震馆之宝。

西安城有四大门分东西南北,八小门如文昌、中山、尚德、朱雀等。六十年代,曾掀起大拆城墙之风。原本已不连贯的墙体被闹革命一样的学生们组织义务劳动大军三天里拆掉足几里。令人扼腕!印象深的是九中负责拆大南门东至文昌门间一段。拆后的城墙只剩得乱土墩。再次复原则在七十年代。花去了不少钱两。

八十年代西城门楼子上有个展览,展示的是旧西安城的街巷布局。我就是在那里知道了李白原来和我家同住一坊(按唐代划分为坊单位)。就是现在的和平门外李家村什字路口西北角的邮政局附近;往城东南方走有一村叫“沙坡”村,这里不是个好风水去处,毗邻劳改犯人的大营。来探监的,来给这些人提供低层次饮食住宿的小商小贩们多居住在沙坡,治安就尤其混乱。不过这却是白居易当年的居所……

西安城实际上始终不是完整存在的,除了拆来拆去,修来修去,好象总是有人在政府里秘密策划它的存活必要又始终未有主意。直到今天环城到了西安火车站前又被迫断成两截。

_中的西安城墙派上了新用途。每每有造反派到城门上头撒传单,断了交通,聚起了民众,万众吆喝着只为区区一张与己无关的纸片片。但其心态倒颇似现在的彩民了。也就是为了抢那传单,西安的男娃们渐渐出了些“爬墙高师”(见图),这在外地人看来惊心动魄!

上世纪末叶,一年政治闹乱,传说某某军将大举围城,市民们就把守了城门。到黄昏从环城路上劫了到铲河拉沙子的解放拖车,连车带沙开进城门洞子,一窝风上去一声秦腔般地大吼就齐齐把车体来个横挪,封了城门,谁也别进。二天自有市民前来挪开车体,令其离去。这一天便相安无事。

还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伐战争前匪首刘镇华在张作霖等的支持下纠集号称“十万人”的部队攻占西安为北洋军阀扩大地盘。刘镇华围城达8个月之久,放火烧掉城外10万亩麦田,强征民夫在城周围挖掘了一条3公里的断绝沟企囹迫使全城军民投降。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带领全城军民坚守西安。后冯玉祥将军大军人陕,粉碎了刘镇华的阴谋。后史称“二虎守长安”。在守城期间,死难者5万人左右,占当时城内人口的四分之一。这怕是西安城最为血腥的见证。

或许就从二虎那时起城墙就又派上新用途。连年战乱,市民门为躲匪躲飞机,在城墙肚子里钻了无数暗洞。有些河南人逃水到陕,看上了城墙就借势搭建棚屋,省木省砖,后举家迁来,当了老家。现在就又是西安响当当的在册市民了。

和平年代,这城墙一时间似乎没有了利用价值。便是我们听说许多凶杀劫掠自缢故事的原本场地。

西安城的一些地名可是了得!出城往南到曲江池便见路标“五驾坡”,正是京剧曲目里事件所在地。关于这样的事例我还在考据,会另文详述……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住大雁塔附近。每每让卫爷拉着到大南门里南院门去耍。需径直走过大片大片的野地,并不曾有现在这样的马路。后来大约五九年和平门前要架桥了。每天母亲带我去和平门工地砸石子。去时手帕包两块三角锅盔,带一疙瘩大头咸菜。国家没有上粉碎石子的机器,上得是我们这些义务劳动者。后来几十年对那和平门大桥就情感得深!惊异得是,那桥至今似乎未曾大修,桥头翻飞着的仍是和我的名字一样寓意和平的“鸽子”。大了的时候从书里读到了1953年毕加索的和平鸽在联合国大会天幕上作为装饰的记述;抗美援朝刚刚结束,世界范围人民在呼吁和平的历史……我就明白了那时节的孩子为什么叫和平的多了。我的“世和”则正是“世界和平”的寓意。但现在若说起这教条我倒有了些羞愧哩,哪里是和平呢?谁又见过和平呢?

西安城墙有个文昌门,文昌门那段城墙上于八十年代建了座“魁星楼”,我每每穿行与文昌门内外,眼见城外城内的万千幻变,就无限感慨!我做生意起步于斯,我做学问启蒙于斯,我离别那城,离别那城里的物与事总是出出进进于这里,但我总也没有“热望进入而急于跳出”的流行观念。

我是走出了,但心底里的西安城郭恍惚仍在,我在其里,期间故我……

关于西安十四运志愿者心得体会五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华清池位于西安市城东30公里处的临潼区内,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内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于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更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沐浴游览胜地,并且享有“天下第一温泉”的美誉。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已有6020xx年的温泉使用史和3020xx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早在3020xx年前的西周时,周幽王就在此修有“骊宫”,周以后经历了秦始皇的“骊山汤”、汉武帝的“汉骊宫”、唐太宗的“汤泉宫”、唐高宗的“温泉宫”,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在以前宫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上的优势,大兴土木,并修有登山的夹道和通往长安的复道,把这里同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连为一体,李隆基赐名华清宫,后因宫内多温泉浴池,又名“华清池”,并一直沿用至今。修有玄宗皇帝专用的“御汤九龙殿”、杨贵妃沫浴的“海棠汤”及供百官公卿沐浴的“尚食汤”、“少阳汤”等。除此之外,还修有专供唐玄宗与杨贵妃寻欢作乐的“斗鸡殿”、“大小马球汤”、“舞马台”等。至此,华清池达到了它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的壮观景象。

华清池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罗曼史的历史见证。杨贵妃原名杨玉环,从小随叔父在河南长大。她天资聪颖、通音律、善歌舞,与西施、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去世,玄宗悼惜不已,整日闷闷不乐,后宫美女数千,竟无一人中意,洞知玄宗心思的高力士便暗搜外宫,于是就发现了寿王妃,即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妃杨玉环,并被玄宗看中,为避人耳目,将寿王妃召入道观,赐道号太真,这样一来就解除了李瑁与杨贵妃的夫妻关系。公元745年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因唐玄宗通音律,而杨玉环善歌舞,两人在感情志趣上情投意合,使得玄宗对杨玉环宠爱有加,宫中呼为“娘子”,礼仪皆如皇后,真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据史载,公元750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半山腰的长生殿前相依而立,他仰望星空,因羡慕牛郎织女的多情,伤感人世间的多变,便双双跪地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妻。《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是对此情景的描写。

“门外千宫罢早朝,三郎沉醉不知晓”,从公元747年至公元755年,每年十月,玄宗便携贵妃姊妹及亲信大臣,从京都长安来华清宫淋浴温泉,号称“避寒”,直到第二年暮春三月才返回京师长安。他们在这里度七夕,避夏暑,处理朝政并接受万国使臣的朝拜。所以华清宫又有“第二都城”、“第二长安”之称。他们整日饮酒作乐,由梨园弟子奏乐助兴,打马球、观斗鸡、看舞马。由于唐玄宗在执政后期整日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朝”的奢靡生活,终于导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士兵们杀了宰相杨国忠,并逼玄宗赐缔杨贵妃于马嵬坡 (今陕西兴平)。从此,华清宫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好了,请各位跟随我一同去领略这座千年皇家园林的魁力。

飞霜殿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以九龙湖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映人眼帘的这座宏伟的仿古建筑,便是飞霜殿。唐时的飞霜殿,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幸骊山使用的寝殿。相传此殿落成之时,正适冬季,雪花漫天飞舞,还没落及地面就被大殿四周温泉的热气蒸腾到空中,落雪为霜,故称 "飞霜殿"。现在已成为华清池的贵宾接待室。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海棠汤”又名“芙蓉汤”,俗称“贵妃汤”。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唐人的构思超俗,设计新颖,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腆的形体。汤池的池壁由四块墨玉拼砌而成,东西两侧分别设有一组踏步便于上下,充分体现出唐代建筑艺术中对称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口,进水口上装莲花喷头,寓意为海棠花的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而出,喷出的形式与喷泉相似,而洒下来的形质,不正是今天生活中的淋浴吗?当是,唐人沐浴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洁净圣身体,而是生清净之心,修心养性的的物质享受,更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特殊身份的标志。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熏无颜色”的杨贵妃在海棠汤中淋浴了近八个春秋。淋浴时为增加情趣,池中洒有鲜花的花瓣和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药材及价值昂贵的香料,享受香汤沐浴。她沐浴时宛如海棠初睡的娇媚姿态不仅深受玄宗皇帝的宠爱,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素材,创作出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对此情景的绝妙写照。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当您第一眼看到它,一定会为它的气势所震撼。宫殿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有内外殿之分,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

莲花汤造型奇特,上下两层台阶造型不同,上平面四角有一定的曲线变化,呈写实的莲花状;下平面为规则的八边形,“八边”代表着大地的八个方位,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而莲花设计在大地八极之上,完全合乎于根植于大地土壤之中而花浮于水的特殊生长规律;水、土、花三者紧密关联不可分割,这是自然与宗教观念的整合,是将沐浴看作是与自然的沟通,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也就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李隆基是狂热的道教徒,他希望通过淋浴与天相连,在清泉、莲花的护佑下,达到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目的。细心的游客还可以注意到,它的池底安装了双莲花底座,并且有双进出水口,它就寓意了唐玄宗对杨贵妃忠贞的爱情,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意愿。这座汤池无疑是唐代礼制宫设计师煞费苦心的创作,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著。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唐代的第三个汤池前,也就是星辰汤,它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原名“御汤”,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它当时建造的时候是上无,整个汤池的设计是阎立德根据唐代礼制规定,再结合天空星象、二十四节气,即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理念设计建造的。很显然,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苍天北斗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当然也有企求皇天赐福,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内心秘密。星辰汤离温泉水源最近,水质最好,地理位置最优越。泉水因自然漫溢涌入汤池,形成了现代的自流水的沐浴方式,水从一边进入后冲击硬壁,来回返,形成冲浪浴的沐浴方式,只不过是唐人没有命名而已。在修复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又考证在星辰汤的底部叠压着秦始皇的"骊山汤"和汉武帝的“汉离宫”文化遗存,为研究秦代汉淋浴文化提供了佐证材料。

尚食汤,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曾有人解释:尚食汤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然而根据考古学家多年的考证,只定位尚食官员不太准确。古文献记载,“尚”字还包括“赏赐、给予”的含义,而唐代除尚食局外,随皇帝出行的还有尚药、尚衣、尚社、尚乘、尚擎五局官员。就汤池的整体结构分析,汤池中间设有石隔墙,东、南、北三面修砌有入池石台阶,池中并无固定的坐向位置,充分说明尚食汤面积虽小,但在此沫浴的人较多,使用率较高,身份也较复杂。所以推断得出,尚食汤在华清宫可解释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侍官员的沐浴场所,在此沐浴常沐皇恩,知圣心之苦衷,为唐王朝的江山社稷效忠。由于史记记载较少,有关此汤池的诸多疑问(如:台阶下的百坑以及石隔墙的用途),还有待于考古专家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证。 “西安事变”旧址——环园

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我们现在就来到了“西安事变”旧址——环园。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园内风貌既具有江南园林优雅别致的风格,又有北方园林殿宇宏伟的特色。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曾驻于此,蒋介石两次来陕督战,都以环园为临时行辕。1936年12月12日,这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五间厅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下榻之处,由西向东依次为:秘书室、蒋介石卧室、办公室、会议室、侍从室。

“西安事变”爆发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历史上也称“双十二事变”。它是由国民党内部主张抗日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

1936年12月,蒋介石乘专列第二次来西安,以华清池为临时行辕,下榻于五间厅,准备在此布置实施“剿共”事宜。张学良赴临潼晋见蒋介石并和其“诤谏”,他至诚大义地规劝蒋介石放弃“剿共”内战,却遭到蒋介石的严词训斥。接着,张、杨两位将军大义凛然地苦谏,声泪俱下地哭谏,都无济于事。12月10日,张学良、杨虎城决心对蒋介石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蒋介石听到枪声,因不知敌情,未及穿衣,便和侍卫官及随从仓皇而逃,在翻越后门时,不小心摔伤了脊梁,还丢了一只鞋子,由随从扶掖向山上逃去。党卫队冲人五间厅,闯进蒋介石卧室时,发现室内空无一人,而蒋介石的衣帽、斗篷、假牙尚在,伸手摸摸被窝仍有余温,推测蒋介石并未逃远,于是开始大规模搜山。最后一个建筑就是兵谏亭,就是蒋介石当年的藏身之所。

华清池五间厅的墙壁上、玻璃窗上的累累弹痕将永远铭记着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华清池也因承载着这一段历史而名载史册。

昔日的皇宫禁苑,天子御汤,今日已成为融风景园林、文物遗址、温泉沫浴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旅游胜地。华清池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全国风景名胜区,、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名园”,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关于西安十四运志愿者心得体会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20xx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20xx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

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