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回山会师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 参加纪念馆的体会(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23:38:14 页码:10
回山会师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 参加纪念馆的体会(九篇)
2023-01-10 23:38:14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回山会师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琅琊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 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 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素为江畔淮左的美好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全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的和尚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景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还收留了一个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长的古灵精怪的,但是却很不开窍。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的经,结果,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只记得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气之下,就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大半年后,老和尚听说滁州蝗虫成灾,心里犯愁了,担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结果看到小超然长的高大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后来才知道原来小超然一直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的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此后,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看见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此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观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吩咐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描写回山会师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二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我小李。“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一溪边到岩岫,倒影浸寒绿。”今天我要带大家参加拥有“奇秀甲东南”美名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九曲溪

我们第一个到达的景点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九曲溪。首先我要简单的介绍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

大家可以乘坐竹筏顺着九曲溪蜿蜒而下,那碧清的溪水会让您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两岸奇峰峭拔、怪石嶙峋,会使您衍生种.种遐想。

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

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各位朋友,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

一线天

我们第二个到达的景点就是人间奇景“一线天”。它是武夷山最奇的岩洞,左边这个是灵岩洞,中间这个是风洞,右边这个是伏羲洞。一线天是一座山中间裂开的一条缝,就像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100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一线天长约100米,宽不足90厘米,一线天最窄的地方只有50厘米,一些身材较胖的游客要多家小心,以免卡住。

现在请随我从伏羲洞探身进入岩洞内,可见一线天光宛若跨空碧虹。一线天内很潮湿,有的地方还有水,请游客们小心不要滑倒!请大家抬头看,不时可以看见蝙蝠从头顶掠过,随时可能被落下的蝙蝠粪便打中。游客们一般戏称被沾上蝙蝠粪便的人很有“蝠粪(福分)”,称他/她们为有福(蝠)之人。

天心景区

各位朋友,我们到了第三个景点——天心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长约7.5公里。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

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

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认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从九龙窠前行里许,大家等到看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

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重建后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关部门以已决定修复永乐禅寺。目前大雄宝殿修建工程正在进行,并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依崖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后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切切注意眼睛是不是疲劳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水帘洞。

水帘洞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洞,就是水帘洞。位于丹霞嶂东面的水帘洞,原名唐曜洞天。因此瑞泉岩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犹如灿烂的水帘,故后人便改称为水帘洞。该洞是武夷山景区内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面三刀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过处,水珠摇曳分合。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的两幅珠帘。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沿崖这数栋茶室,为原奉祀宋体朝大儒刘子恽、朱熹、刘珙的三贤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遗址。水帘泻入池中,不断溅起水花,随即又晃漾出涟漪,煞是好看,犹一条龙在戏水。

请各位看好啦,现在进入我们游览的第五个景区——武夷宫。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建筑物就是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是万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 ,后仅遗留下几间空房和断垣残壁。80年代末,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已重新修复。修复后的武夷宫,现已辟为朱熹纪念馆。馆内主要展出朱熹及闽学着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刘仑、黄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迹。大门匾额上“朱熹纪念馆”这五个醒目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毅同志视察武夷山进留下的墨宝。庭院中的这两棵桂树,相传是朱熹亲手所植,已有八九百年的岁龄。

时间真是如流星般转眼即逝啊!我们的武夷山之旅就快结束了!武夷山的美景真的有很多,比如天游峰啊,龙川大峡谷啊,“洞天绝境”的桃源洞啊,赏心悦目的好汉坡等等。但愿这人间仙境——美不胜收的武夷山,它的绚丽胜景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谢谢大家一直对我工作的支持!跟大家一起游玩武夷山真是一件乐事,再次说声谢谢!

描写回山会师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三

鞍山地区特产一种梨,叫南果梨。吃起这种梨,那梨汁儿真是又甜又香,要多可口有多可口,有的外国人吃了这梨后,都赞不绝口,说这是世上稀有的好梨;有的人还把梨籽带回去,想在他们的国土上培育出这种梨来。可见南果梨是多么受欢迎。这种梨就生长在东北鞍山地区,为什么又叫南果梨呢?这得从这种梨的来由说起。传说,千山在一千多年前,常有从南方—飞来的大雁落在老龙潭一带歇着。有一年春天,有一只象天鹅似的紫褐色大雁从南方飞来,在千山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间飞来飞去,一个劲儿地打旋儿,它把在南方叼回来的一颗梨籽,吐出口来,梨籽落在西南沟的向阳坡上了。这梨籽一落到地上就入了土,立刻发了芽,抽了枝,眼瞅着长成了一棵带刺儿的野梨树。正好,这一切,被一个采野果的老道看见了。他感到很新奇,便常常采到这里看望这棵野梨树。不久这棵树开了花,结了果。这梨,开始是青色的,个头不大,有点发涩,不好吃。后采,这老道用山丁子树与它嫁接,再结果时,梨的个头比原来大了,梨色也由青色变成金黄,还有点桔红,咬一口,哈,好吃极了!因为人们从老道那里知道这是那只大雁从南方叼来的种子种下的梨树,于是就把这种梨起名为南国梨了。古时候称南方也叫南国。后来这南国梨叫白了,人们就叫成为南果梨。这以后,移植这种梨树的越来越多,如今南果梨树已遍及鞍山地区的所有山区和半山区。每年当梨花盛开的时候,南来的紫褐色的大雁就在南果梨树的上空飞来飞去,一个劲儿地打旋儿,好象在向人们夸耀自己,多亏它才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南果梨树呢。

“释道同源”的传说

在千山无量观的庙宇中,有一座高大的观音殿。这观音殿修在山脚下,大殿旁边,有一个天然石洞,后经人工凿修,成为一个穿山洞。洞里塑着十八罗汉,’称为罗汉洞。无量观明明是个道院,怎么供奉起佛家的菩萨和罗汉来了呢?说来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在无量观建观前,这一带是祖越寺的地产,罗汉洞当然也是祖越寺的了。但当时这个洞并不是穿山洞,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天然石洞,洞里供奉着十八罗汉拜观音的塑像。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天,一个叫刘太琳的道土云游到此,一眼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他找到祖越寺的长老和尚,商量要买下这块地。祖越寺的老和尚当然不愿意有人破坏他的风水夕夺他的进财之路,任刘太琳出多大价钱也不卖。刘太琳只好去找一个在当地做官的俗家师弟,最后依仗师弟的权势,硬是买下了这块地方。要说刘太琳倒真有些眼力,无量观建成后,果然香火一天比一天旺盛,观里排场也一天比一天气派。这样一来,无量观的小道土们也就愈发不把祖越寺放在眼里,不愿再供奉罗汉洞里的菩萨和罗汉了,没事儿峨在刘太琳的耳边嘀嘀咕咕。刘太琳眼量大肚量也大,听到这些常常是一笑了之。

再说祖越寺,一块风水宝地被刘太琳强买去了,香火也被抢去不少,自然怨恨在心。因此两家虽是近邻,却不免经常明争暗斗。这一天,无量观的道士路经祖越寺,见山门前立了两块石碑,一块上面刻着“天花乱坠”,另一块刻的是“地涌金莲”。大家左猜右想,谁也说不清楚是什么意思。正在这时,走出几个小和尚,见此情景,便借机讲了起来。说是在祖越寺建寺之初,有一位佛家大师到此训:经说法,那佛法真是高深啊,直讲得空中天花如雨,讲得地下金莲盛开,观音大士现了金身,十八罗汉赶来参拜,这位高僧从此名扬四海,终于修成正果。祖越寺就在这位高僧诵经的山洞中,塑起了十八罗汉拜观音像。这一番话说得无量观的小道士们目瞪口呆,想斗斗嘴又什么也说不出来。回观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左商量右核计,终于想出一条妙计,当下乘着月色偷偷摸进了罗汉洞,砸下了观音菩萨的泥头,换上了真武大帝的脑袋,这样,一来,佛家的十八罗汉就拜伏在道家真武大帝的脚下了,小道士们甭提多开心了。第二天一早,这事儿就被无量观的祖师刘太琳知道了,他马上让人关闭山门,谁也不许把这个事儿声张出去。可是哪有不透风的墙,终于有一天,祖越寺长老带着一大群大小和尚气势汹汹地来到无量观,准备大闹一场。不料一进无量观,便都呆住了,原来西阁院中新建了一座大殿,工匠们正在殿内塑造观音菩萨金身呢。再看罗汉洞,中间的佛像撤掉了,变成了穿山洞,洞内两侧的十八罗汉像重塑一新。这时刘太琳相师走上前来,笑着对长老和尚说:“山洞狭小,不是菩萨所居之处,现在特意建起大殿,请菩萨坐上正位。佛法无边,小观如同宝寺乱坠的天花,怎敢不敬佛祖。”长老和尚看出刘太琳的一片苦心,很受感动,连忙接着说:“道法无量,小寺当是贵观地下涌出的金莲。”说完和刘太琳大笑起来。几年的仇恨至此完结了。刘太琳和长老和尚一起商量,在罗汉洞口壁上刻上了“释道同源”四个字。从此以后,两家和睦相处一直到现在。

唐王碾的传说

在千山大安寺后山上有大大小小的石碾,人们都管它叫“唐王碾”。千余年来,一直撂在山上,虽经风吹雨淋,还可看清碾盘上凿的沟齿,圆溜溜的地碾砣还放在碾盘上。传说,唐王带着三十万人马进驻千山的三个沟里。随后,又增调来三十万人马,把个千朵莲花的山山岭岭都驻满了。山岭间飘着旗帜,人欢马叫,咳!这下子,可把唐军的总运粮官程咬金愁住了,便火速派各路督粮官四处催运粮草。最近的辽东城,连夜就送来两万石谷子,以应急粮荒。谷子是带皮的东西,要用碾子磨出来,才能煮饭吃,程老将军心想:旧愁解了又添新愁,上哪找一下子能磨出两万石谷子的碾子呀?憋得他没招了,便连夜来找唐王核计怎,么办。这天夜里,唐王挺高兴,刚入夜就带着亲兵出来,一边观赏千朵莲花山夜景,一边吟诗。程咬金赶来,哪管三七二一,刚走近前就大声喊了起来:“唉呀,唐王,都把老臣愁坏了,你还在这儿作诗呢!”于是,他把找碾子磨谷子的事,禀奏给唐王。唐王听说粮荒的事,认为事情不小,不过一时也想不出好法子来,原来那个乐劲也没了。他便和程咬金不言不语地走向英烈山驻地。走着.走着,唐王突然听到,从白虎殿上方的后山上传来“叮叮当当,当当叮叮……”的开山凿石声。便回身叫亲兵去查看。不一会会儿,亲兵回奏说:“后山顶上都是黑压压的大小石块。没有人开山凿石。”亲兵刚说完,唐王耳边又听到“叮叮当当,当当叮叮”地凿石声。便问老将军听到没有,程咬金侧着耳朵听了好半天,才摇着脑瓜说:“没听见,没听见!”唐王以为程咬金又耍蘑菇,故意装聋开玩笑,就挨着个的问亲兵听到没有,都一一回答说:“没听见,没听见!”“这可真奇了。”为了解破这个谜,程咬金自告奋勇,要亲自去察看察看。程咬金历来是个鬼大胆,他什么也不怕,就带了几名亲兵爬上后山。也是什么声音没’听到,什么人也没看到。只看到山坡上到处都是黑压压的大大小小石头块,有横躺着的,有竖卧着的。转了一圈只好回来交旨。尔后,他一个人回本营了。唐王心里想着磨谷子的事。似睡非睡地躺在床上,只听“叮叮当当夕当当叮叮”的凿石声在耳边响着乙——阵响似一阵,足足响了一夜,他也朦朦胧胧听了一宿。鸡鸣三遍后,凿石声才停止了。天亮了。唐王又叫来程咬金同上后山,要查看个究竟,两人爬上后山,定睛一看:都惊呆了!只见满山坡都是火儿崭新的,大大小小的石碾了。碾盘挨着碾盘,圆溜溜地碾砣安放在碾盘上。碾盘上和碾砣上都凿好了斜纹沟齿。碾砣外头凿有“鲁班”两个字存。程咬金再找夜晚看见的大大小小石头块都不见了。山坡上尽是凿下来的石碴子,一堆一堆的。看罢,程咬金乐得咧着大嘴哈哈大笑起来。马上叫军兵套上战马,磨起谷子来。这些石碾,个个拉着轻快,碾出来的小米又整齐。又均匀。很快把两万石谷子都磨好了,六十万唐军度过了粮荒。唐王令人摆上供晶亲自向天拜谢。从此,唐军士气大震。唐王统帅六十万兵强马壮的大军,穿过窟窿山,攻克了三江越虎城和风凰山一带。接着又打了很多大仗,东征获胜,唐王才搬师回朝。今天,“唐王碾”已成为游人观赏的古迹了。有的游人,还推着碾盘转一圈哩。

无量观的传说

无量观是千山最大的道院,也是道教徒在千山建起的第一座道院,创建大清代康熙年间,创始人叫刘太琳。这刘太琳是怎样建起无量观的呢?相传,刘太琳的原名叫刘玉琳,本是直隶省水平府人。小日寸候家中十分贫寒,十八岁那年,一个人闯关东来到了东北,在辽宁本溪县住了下来。他没想到生活越发困难起来,为了混口饭吃,不得已到本溪九顶铁刹山出家当了道士。他是郭守真祖师的第四个弟子,在道教龙门派中排在第九代的“太”字辈,所以改叫刘太琳了。刘太琳出家后,苦修十年没离开铁刹山一步,郭祖师见他诚心修道,很是喜欢,把他看作自己的得意弟子。有一年,辽东一带大旱。那时候,沈阳叫做盛京,盛京将军听说铁刹山郭祖师道行很高广就派人请郭祖师来盛京祭天求雨。郭祖师便带着刘太琳等人来到盛京。也是巧得很郭师祖设坛求雨那天,果真天降大雨。盛京将军认定了是郭师祖有法力,能驱龙布雨,说什么也不让他回山夕就在城内大兴土木,建起太清宫,请郭祖师居住。那郭祖师早就知道千山风景秀丽,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可那是佛教徒的圣地,他一个穷山老道哪有力量把道教传到千山呢,这回结交上盛京将军,有了依靠,他就又打起了这个主意。”一天,他把刘太琳叫到床前,对他说:“十年来,你已修行的差不多了,该出去闯一闯了,你到千山去立个门户吧,也好让道教龙门派发扬光大。”刘太琳一听,吃了一惊,连忙跪倒在地,叫道:“师父,是不是徒儿做错了事,冲撞了师父,想把徒了赶出门外?那千山里都是佛教徒,怎肯容纳徒儿?”郭守真拉着刘太琳的手说:“创业是难,可我们不能总守着铁刹山这巴掌大的地方啊!想当年,你大师兄一人去闯阊山,不是也立起了门户吗?去吧!只要你诚心修道,肯吃苦,就能达到目的。”刘太琳想了想说:“好吧,我去,不在千山建成一座庙宇,我就不回来见师父。”就这样,刘太琳来到千山,先是客居在祖越寺。开始的时候,寺里的和尚还是把刘太琳当作客人招待的,刘太琳呢,每天咏罢黄庭,便四出化缘,积攒钱财,准备自修一庙,时间一长,他的打算就被祖越寺的和尚知道了。这下和尚们可火了,他们怎能让道教在山里流传,更不用说建庙了。可是刘太琳没有明说,和尚们又不好赶他走,于是就把他打发到寺后半山腰上的罗汉洞看守香火。刘太琳来到罗汉洞内,见里面又黑又潮,心中很不痛快,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好在洞里住了下来。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刘太琳见他苦心积攒的这几个钱,连买条门槛都不够,哪能修庙呢?他整天唉声叹气,吃不下睡不着,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祖越寺的和尚几次送饭,见他都一口没吃,也就不去管他了。再说刘太琳有一俗家师弟,在京城做官,人们都叫他洪将军。一天洪将军由京城到盛京办事,顺便来看师父郭守真,并说出了他要去千山游玩。郭祖师一听。连忙对洪将军说:“你的师兄刘太琳,去千山已有半年了,一直没有音信,这回你到千山,一定要看看他。”洪将军到了千山,一打听得知师兄在罗汉洞内打坐,急忙前去看望。刘太琳见师弟到来,长叹了一声,流着泪诉说了这里的一切。洪将军听后问道:“师兄何不自修一座庙宇夕塑上几尊金身,作为修行的地方呢?”刘太琳答道:“哪有那么容易,我已经断粮四十天了,饿了只能吃点松树籽,渴了喝几口山泉水,哪来的钱财修庙宇塑金身啊!”洪将军想了一会说:“师兄不要忧虑,我们先选好地址,我拿钱来给你修庙。”计议停当,二人走出罗汉洞,只见这里群山环抱,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刘道人当时选中了这个地方。可是这块地方是祖越寺的庙产,祖越寺的和尚们不愿道教传入千山,当然不肯把这块地方卖给刘太琳。洪将军见买地不成,以为是和尚们嫌钱少,就从现在的灵山寺一带买了四十顷地。他们想,用这么多好地换祖越寺一条山谷,这回准行厂,不料祖越寺的和尚们还是不肯,这一下洪将军可火了,亲自告到辽阳县。这辽阳县的七晶县令怎么敢得罪洪将军,再说还有盛京将军的话在先,就马上判祖越寺换地给刘太琳。和尚们被逼无奈,只好忍气吞声的在换来的土地上建起一座灵山寺,作为祖越寺的下院。在洪将军的帮助下,刘太琳把无量观建成了。完工这一天,刘太琳对大家说:”此观可叫无梁(粮)观。第一,我在这里曾经断粮四十多天,断粮就是无粮;第二,建观之前,我住在罗汉洞,也是没有梁柱的石洞。”从那以后,人们就叫该观为“无梁(粮)观”,后来取道家法力无量的意思,改称“无量观”了。无量观建成以后,道教在千山很快发展起来了,道教徒尊刘人琳为祖师。如今,无量观聚仙台侧的祖师塔,就是埋葬刘太琳的地方。

五龙岭的传说

千山的中沟,有五个状似飞龙——样的山峰,分别叫青龙岭、黑龙岭、白龙岭、赤龙岭和黄龙岭,合称五龙岭。关于五龙岭,千山一带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古以前,千山原本是荒山秃岭,没有树木,也没有花草。有一天,忽然有一条老龙带领一只乌龟和五条小龙来千山游玩。它们一见千山这么荒凉,不禁有些扫兴。随同采的乌龟和小龙都吵着要走,可老龙不但不想走,还要带领大家来开发千山,让千山变成山青水秀,松柏成林,百花满山的花果山,于是,它把自己的想法对乌龟和五条小龙讲了。大家听了后,想了想,这真是件好事,也都同意了。决定大家都留下来,大家一起干。从这一天起,老龙就带领大家干起来,在山坡沟壑栽种起松柏树、梨树、桃树、丁香和各种花草。可是千山缺少水源,要想让树木花草牛长起来,非得水源充足不可。老龙便跑遍千山的大大小小山头,到处寻找水源。它找呀找呀,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小泉眼,看到了一湾清水。它欢喜的了不得,自言自语地连说:“这太好了,这太好了!”它忙对着泉水吸了一口气,那泉眼随着老龙的吸气越来越大,泉水也越来越多,转眼间,哗哗地往外流淌起来。这泉水,流遍千山的大大小小山沟,滋润着树木花草,满山遍野的花草树木都长得茂盛葱绿。几年后,松柏树长高了,梨树、桃、树结果了,丁香花也开遍了山山岭岭。有一天,老龙对乌龟和五条小龙说:“我该走了。你们在这里住下吧。记住,要管好泉眼,一天去吸一遍水,让泉水更多流出来,千万别让泉眼干了。好好在此为人们造福,尽到我们的天职。”乌龟和五条小龙都点头答应着。老龙才放心地走了。老龙走后,小龙们还好,每天按着老龙嘱咐,去吸一遍水;可是乌龟真是个懒乌龟,一次也没去吸水。每日里还说三道四,不让小龙们去。说什么这千山如今这么好,是我们开发出来的,我们应自在这儿自己享受,人间的事,我们管那么多于啥!就这样,小龙一来二去也学起乌龟来了。他们整天不是玩耍,就是吃喝和睡大觉,不管泉眼吸水的事了。不久泉眼的流水就越来越小了。最后,那泉眼就不流水了。没有水浇灌花草树木,久而久之,山中的花草树木先是枯黄,而后就枯死了。没有水,乌龟和小龙们也受不了啦。先是乌龟干渴得爬也爬不动了,死在现在的中沟的三道岔口。如今还看到此处有一个大鼓包。人们叫它王八盖。五条小龙干渴得也无力气,想飞走不动。最后兄弟五个头顶头、死在一起。五条小龙死后,就变成像飞龙似的五道山岭。北面的山岭叫黑龙岭,四面的山岭叫白龙岭,南边的山岭叫赤龙岭,东边的山岭叫青龙岭,中间的山岭叫黄龙岭。这就是现在的五龙岭。当年的泉眼,便是现在的有名的老龙潭。因为五龙岭似游龙飞舞,在千山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格外引人注目。清代乾隆年间,千山的道士们在峰间对面修建了一座庙,叫五龙宫。传说,千山那时只差—峰不足一千座山峰,人们就在五龙岭中间又修了一个圆圆的山峰,恰似“五龙戏珠”。从此,人们将五龙岭和新筑的山峰,称为五龙飞戏宝珠。另外,五龙宫这座庙,又称为五龙珠宫。

仙人台的传说

千山古称千朵莲花山。它的最高峰叫仙人台。仙人台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古时候千朵莲花山有九百九十座山峰。在一座山峰脚下,住着—户人家,一家人勤劳善良,靠在荷塘里打鱼养藕过日子。这家有个孩子,从懂事的时候起就迷上了下象棋。他一年一年地下呀下呀,一年一年练呀,他的棋艺终于成熟了,方圆几百里的棋手们都下不过他,人们称赞他是“神手棋童”。人怕出名。“神手棋童”的美名,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东海蓬莱仙岛。岛上的棋仙听说了夕很吃惊,心想:我棋仙是棋艺之王,人间的小孩怎能为“神手”呢?东海棋仙就背上棋囊,乘着蟠龙直奔东北千朵莲花山来了。棋仙来到山下荷塘旁,看见棋童在抓鱼,就大声叫开了:“哎,小孩,听说你的棋艺过人,我是东海棋仙,特意前来和你下一盘,你敢和我比试吗?”棋童一听,心想:我的棋艺怎么惊动了棋仙,我和他比不比呢?他正在拿主意,棋仙又说:“如果你不敢比试,你就别让人夸你是什么‘神手’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来,可惹急了小棋童。他是个不服输的孩子。他也学着棋仙的口气,大声地回答:“棋仙,既然你从很远的仙岛赶来了,怎能让你扫兴而去呢?那我们就比试比试吧!”真要赛棋啦,棋仙却又出了个难题。他说:“下棋可得有个条件,我是仙,不能在你们。人间落脚;你是人,也不能到我们仙境去。咱俩到哪儿去比呀?”

棋童听明白了:这是不想和我赛棋啦,哼,我今天偏要和你神仙比个高低。棋童灵机—动,说道:“这好办,咱俩在人间和仙境相接的地方比。”棋仙连问道:“在什么地方?”棋童手指东南方说:“我家东面有座最高的山,那山顶就是这样的好地方。”说到此处,棋童板着面孔说:“可是我也有个条件:如果你输了,就得留在人间;咱俩换一换,我去仙岛,你看怎么样?”棋仙被棋童。“将”住了。他手搭凉棚仰首住东南望了望,就见那座山峰又高又陡;团团云围着山腰转,山顶接着天。棋仙暗想:那么高的山,我的蟠龙都难上去,这小孩子要上去就更难了,我何不答应他的条件?棋仙高兴了,微笑着说:“好吧,你能爬上山顶我们就赛棋。我先走,如果我在山顶上等三个时辰你还不到,就算你输了。”说完他骑着蟠龙走了。一眨眼,棋仙不见了棋童忙从荷塘早掐一朵十瓣莲花扛在肩上,朝那座高高的山峰走去。一路上,棋童蹦着跳着,很快活。渴了、饿了,他就吸一下莲花的茎头。清清的莲汁蜜糖似的甜,渴口牙饿呀都没了。小棋童精神十足。转眼就到了山脚下,他又使劲地吸了—口,就向山上爬。他爬呀,爬呀,爬累了,就吸口莲汁。再爬,不知过了多少个时辰,他才爬到半山腰。莲汁被吸干了,那朵十瓣莲花从他肩头落地上。他也没有力气了,一下子坐在莲花瓣上昏睡过去了。

再说先走的棋仙,他骑的蟠龙飞到半山腰时也累得飞不动了,趴在半山腰上大吼大叫。棋仙急得扳龙角、拍龙尾,可那蟠龙却怎么也不能动弹了。棋仙只好让它趴在半山腰,自己向山顶爬去。正在半山腰昏睡的棋童忽然觉得身下忽忽悠悠地:在动,两耳边生风。他睁眼一看,身下的莲花变大了,正托着他向上飘起。莲花向上飘呀,飘呀,飘入了云端,飘到山顶停下了。棋童高兴地跳上山顶那块最高的怪石,就见棋仙哭丧着脸才从南坡爬上来。、棋童笑嬉嬉地问:“棋仙,是你等了我三个时辰,还是我等你呀?”棋仙这回可没脸说大话了,只好把话叉开,说:“咱俩赛棋吧。”他俩坐定后,棋童在怪石上画下棋盘,棋仙从棋囊中耿出棋子。这一凡一仙就下起棋来了。不知他俩下了多少个时辰,也不知人间过了多少个年头,既看见棋仙输了落为凡人,也不见棋童赢了升为神仙,却见托棋堂上山的十瓣莲花变成了十座山峰,使原来的九百九十座莲花峰又多了十个伙伴。从这,才得名叫千朵莲花山。那蟠龙早已饿死在半山腰,化成一棵老松树,人们叫它“蟠龙松”。棋童和棋仙下棋的这座最高峰就叫“仙人台”了。直到今天,登上仙人台,人们还能见到那棋盘和棋盘旁一些五色石子,那就是当年小棋童和棋仙赛棋的棋子。每当月亮圆时,深夜里站在仙人台下,人们还能听到棋童和棋仙在那儿说:“将!跳马,吃车!”可是细看看,什么人也没有,只有声音。不信,你去听听。

雪庵老祖的传说

千山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五大禅林,传说最早的建在大唐年间。算起来,一代又一代的和尚、道士,至今留下真名实姓的,要数香岩寺的雪庵老祖为最早的了。传说元朝的时候,千山脚下勾家寨中住着一户姓金的人家,金家人丁不旺,老一辈人都是早年去世,到了金柱儿这一辈,只剩他孤苦伶丁一人顶门儿过日子。柱儿可是个好小伙子,庄稼活样样在行,人又老实厚道,到了二十岁上,与同村一个叫雪花的姑娘成了亲。雪花长的俊俏,又贤惠能干,老人们都说,柱儿的老爹老妈在地下可以闭上眼睛,放心地去了。哪想到,喜事刚过三个月,朝廷里征兵点到柱儿的名下,新婚小两口真是难舍难分。临行前,雪花打点好行装对柱儿说:“你只管放心去吧,不管你去十年还是二十年,我都等着。”柱儿含着眼泪,在村边大柳树下和妻子分了手。谁知这一去真的是二十年i他这二十年,南征剑匕战,不知有多少次死里逃生,受的苦遭的罪就不用说了。战争终于结束了,柱儿无心当官请赏,一心挂着妻子和家乡。他离开军营,不分日夜地走哇走哇,这一日,终于看见了千山。当他走进村子的时候,正是夜深人静。他直奔自己的家门,柴门早已关闭了,他跳过篱笆,急急走到窗前,正要敲窗,借着月光往里一看,一下子惊呆了,原来炕上睡着两个人! “莫非雪花在我走后又嫁了他人?”柱儿只觉得怒火上冲,伸手去拔腰刀。这时,一阵凉风吹过,柱儿一个寒战清醒过来,心想:我离家二十年,音信无有,抛下她一个人,叫她如何生活?定是没有办法才走此路。越想越觉得不能怪雪花。他放开刀柄,悄悄越出了篱笆,在月下呆立了两个时辰夕回想自己千辛万苦,九死——生就盼着夫妻团聚,如今回来了,竟落个无家可归。思来想去,觉得这尘世上再也没有什么恋头了。他解下包袱,把多年来仅有的积蓄挂在柴门上,转身便直奔千山大沟里的香岩寺,削发当了和尚。

第二天天明后,雪花开门见到一个包裹,仔细看过认出正是当年新婚别时丈夫带走的东西,雪花又惊又喜,急忙回屋,为丈夫做好了热汤面,可左等右等,太阳正午了,还是不见丈夫回来。到左邻右舍一打听,谁也没见到柱儿的影子。后来终于打听到了,原来丈夫在香岩寺出了家。这消息象劈雷一样,使她心碎肠断,心想,自从丈夫离家走后,自己生了一女,二十年来,母女相依为命,过的是比黄连还苦的日子,盼了二十年,黑发盼成了白发,不想今日却落得这般下场!一恨之下,便寻了短见。待柱儿知道这一切后,真是又悔又愧,觉得无颜再见父老乡亲,从此隐名埋姓,远走他乡了。

人们说,他先后到过医巫闾山、长白山、鸭绿江,自称僧号为雪庵,人们都叫他雪庵老祖。多年后,他又返回香岩寺。终年在山崖上一块名叫“练魔石”的巨石上打坐,不吃也不睡,最后他就在此圆寂了。他的弟子们就在此作为他藏舍利之处,用两块岩石合在一起建成一座小塔。这就是如今的雪庵塔,也有人管它叫祖师塔。

描写回山会师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四

巍巍天山,口衔天池,东西横亘2500余公里,南北宽度250至350公里。西起中哈边境,东至星星峡,在我国境内绵延1700公里。整个天山山系由3列山脉组成,由北往南分别称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 天池即位于北天山中段的博格多山北坡。 博格多山向西,山势逐渐高峻。2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将广袤、深远的新疆奇丽、险峭的另一面打开。而回首东望,山势逐渐低矮。突然,博格达峰以海拔5445米的挺拔身姿陡起于群山丛中。与另外两座海拔分别为5287米和5213米的山峰构成了著名的“雪海三峰”,成为新疆的象征。天池也是因为陡然升起的高度而显得高峻异常。其实它的海拔为1943米,严格来说还不到“半山腰”。 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众多的山系――天山作为新疆“生命的摇篮”,占新疆全区面积三分之一强(57万多平方公里)。其山体由山地、山间盆地和山前平原三部分组成。

天池风景区,它以天池为中心,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光特色。它北起石门,南到雪线,西达马牙山,东至大东沟,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立足高处,举目远望,一片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悬半山,就像一只玉盏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罩;环山绿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银装素裹,神峻异常,整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天池共有三处水面,除主湖外,在东西两侧还有两处水面,东侧为东小天池,古名黑龙潭,位于天池东500米处,传说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涧"、"浴仙盆"之称。潭下为百丈悬崖,有瀑布飞流直下,恰似一道长虹依天而降,煞是壮观,帮成一景日"悬泉瑶虹"。西侧为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位于天池西北两公里处。西小天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环抱四周。如遇皓月当空,静影沉壁,清景无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龙潭碧月"。池侧也飞挂一道瀑布,高数十米,如银河落地,吐珠溅玉,景称"玉带银帘"。池上有闻涛亭,登亭观 瀑别有情趣。眼可见帘卷池涛,松翠水碧;耳可闻水击岩穿、声震裂谷。

天池以西三公里处是灯杆山,海拔2718米,山体长3公里许。老君庙、东岳庙就建于此。当年道士在山顶立一松杆,上挂天灯,昼夜不灭,当年乌鲁木齐的百姓都以天灯为神喻,只要灯长明不灭就预示世道太平,故该灯又称太平灯。由灯杆山西眺,乌鲁木齐可尽收眼底,尤其在华灯初上之际,远看乌鲁木齐万家灯火,其乐无穷。

天池西南两公里处,有马牙山,海拔3056米,山体长5公里,山顶断崖崖嵬,巨石林立,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因而得名。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区的一绝,那些巨石在风的剥蚀下,形成厅特的马牙景观,其石厅形怪状,形态各异,或巨齿獠牙,如同猛兽血口,或层层翻卷如大海波涛。其中有一石极像古代牧人,头着毡帽,神态安然。走进石林总让你遐想联翩。在马牙山顶,北望天池,满目锦绣;东看博格达,雪海三峰尽收眼底;西眺乌鲁木齐,庐舍田庄,历历在目。

大天池北坡游览区

1.“天池石门”

(景名为 “石门一线”) 1783年,乾隆皇帝的侄女婿枣乌鲁木齐第三任都统明亮疏凿了天池水渠。第二年春天水渠断流,“渠口高出水面数十尺”,被认为"该处水渠实于屯田无益”,因此被乾隆皇帝下令“停止开挖,其用过银两,著于明亮名下,赔缴还项”。后来 明亮著碑文时,只对“疏凿水渠”点到题目而碑文中只字不提: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阜康之阳,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中,上有天池在焉。俗传此水为蛟龙窟宅,雪淹冰封,莫穷所自。人欲探其胜者,至山麓辄为风雨所阻。(1783年)余饬骑从,自南山口取道而入。溪流曲折,山径纡回,林木交荫,蔚然深秀,穿岩越壑,盘旋于松云蓊郁之间,其不减蚕丛(指‘蜀道’)百折也。”都统明亮这里所言的不亚于蜀道的纡回山径,就在现在的石门以下。

石门是进入天池风景区的天然山口,两侧宽约百米,最窄处仅10来米。石门两峰夹峙,一线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峡谷,故又称“石峡”。石壁巍峨,高达数十米,长约100米,天巧奇绝,犹如打开的两扇门板。石色赭暗,如同铁 铸,又称“铁门关”。石门内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转,河水湍急,浪花飞溅,崖耸谷深,声震幽谷,有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峭壁悬天险断魂。 鬼斧神工刀劈就, 一线通途上青天。”

2. “五十盘天”

(地名为“五十盘”)《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再登再憩, 渐就平岗。” 明亮所言的平岗就是石门以上的“又一村”。过石门后,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又一村”开始,就是上天池顶的盘山公路,约五十盘。“五十盘”的大湾子处,今新建有“闻涛亭”(旧亭“观瀑亭”已坍塌)。

3.“王母脚盆”

(又名“西小天池”,景名为“龙潭碧月”)《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闻水声潺潺,喷薄于断岩之上者,小龙潭也。潭水深碧,其源弗长,然虽流细力微,亦足以占溉近郭。” 此处的“小龙潭”即为“王母脚盆”,位于“五十盘天”的第三盘的右下方,海拔1660米,由天池湖水从地下渗漏入池,水似玉汁,犹如王母的冰肌玉体,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池周围塔松竞秀,披绿挂翠,倒映湖中,墨染幽深;到了夜晚,碧月当空,静影沉壁,月影微颤,与粼波成趣,有诗曰:

“一泓碧流成龙潭, 青松白雪镶翠盘。

金秋桂月沉壁底, 疑是嫦娥出广寒。”

“冰潭银帘”(地名为“西小天池瀑布”)

过了西小天池不远,路右侧的瀑布即为“西小天池瀑布”,瀑布凌空,垂帘数 十米,犹如一卷垂落的银帘,银帘的后面,隐现着王母娘娘梳洗的倩影。

4. “西小天池瀑布”

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淋浴水”,“洗澡水”下泻 即成“西小天池”。“西小天池瀑布”对面,光绪年间建有六角、尖顶的“观瀑亭”,已毁,但有王树楠的诗为证:

“半亭飞瀑挂瑶虹, 万仞层冰镂玉龙。

晴霭断桥笼弱柳, 怒涛深涧响寒松。

洪波泻地倾星海, 仙掌擎天峙雪峰。

与子谈山过夜半, 乱云深处忽闻钟。”

今于原址重建“闻涛亭”:八角、两层、红柱、黄琉璃瓦,亦十分魁伟。

5. “醴泉隐乳”

(地名为“西小天池瀑布源头”)

“西小天池瀑布”的源头为“醴泉洞”,此处,似洞非洞,隐蔽难寻,又称“隐乳洞”。泉乳从地下涌出,清净甘甜似醴,传说是“王母娘娘的醴泉”。汉代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的《史记》卷一百二十三曰:“《禹本记》言:‘河山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这里说“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古代的一里约合今0.75 里),即昆仑高约937500米,约为当今最高峰珠穆拉玛峰(海拔8848米)的106倍,由此可见,“昆仑”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最高山,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昆仑”所指的山也发生变化,《禹本记》中的“昆仑”指现在的博格达峰,现在的“昆仑”为西从帕米尔高原起,分三支向东分布的中国的最大山脉。

6. “仙女泳池”

(地名为“东小天池”)

东小天池,位于“五十盘”的最后一盘的左侧半公里处,方圆数百米,海拔1860米。 此处环境幽静,水清透底,原是“天上仙女的游泳池”,后被黑龙霸占,故又名“黑龙 潭”。池水碧绿,深幽莫测,池周松柏密匝,清泉阴森,令人心惊目弦,毛骨寒立,犹入龙潭虎穴。为此纪晓岚作诗曰:

“乱山倒影碧沉沉, 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答云雨, 飞流不断到如今。”

7.“悬泉飞瀑”

(地名为“东小天池泻水瀑布”)

东小天池北岸断崖峭壁,高近百米,故称“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池水上涨并由北岸泻漏下跌,形成近百米高的瀑布,流银泻玉,飞溅直下,水声如雷;若逢阳光折射,则彩练当空,气象万千,有诗云:

“珍珠数泉悬半空, 银链高挂雾蒙蒙。

烟水漂渺娇阳艳, 长虹飞架青峦中。”

8. “鳄鱼吐珠”

(地名为“东小天池源头瀑布”)

翻过东小天池南面的山头,即达大天池北岸。天池北岸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堤坝,由古冰川终碛垄及山体崩落物迭加堆积而成,高289米,整个大坝似一条鳄鱼尾巴,故称“鳄 鱼坝”。大坝东首建有人工水闸,名“鳄鱼闸”。天池水下泻,形成一条10来米高的瀑布,称“鳄鱼吐珠”,水溅“黑龙峡谷地”,汇成山涧溪流,北流不远形成一潭, 即东小天池。“鳄鱼吐珠”、“冰潭银帘”和“悬泉飞瀑”合称“天池三瀑”。

大天池游览区

1. “天镜浮空”

(即大天池湖面)

过了西小天池,明亮继续写到:“从此(指“西小天池”)越崇岭数层,始臻绝顶(指“鳄 鱼坝”)。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沃日荡云。洵造物之奥区也!”大天 池湖面,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梳妆镜”,“天镜”海拔1910米,呈半月形,酷似一个头南身北的葫芦,其南段的三工河就是葫芦的把。天池南北长3.4公里,最宽处1.5公里,平均宽度1公里,湖周长9.7公里;最大湖深102米(位于东北处),平均湖深40米; 湖面最大面积4.9平方公里,一般为3.5平方公里;最大容水量2亿吨,一般为1.6亿吨;湖水冰凉清澈,内有人工养殖的冷水型无鳞鱼。

2. “镇海古榆”

(又名“定海神针”)

在鳄鱼坝上,将目光从“大天池湖面”收回来向湖边看,您可看到一颗孤零零的大树,那就是驰名中外的“镇海古榆”。天池北岸的这颗古榆树,相传是西王母的神簪化成。传说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应邀赴宴,唯独瑶池水怪未被邀情,它便兴妖作怪,翻池倒海,搅得周天寒彻,蟠桃会无法畅饮欢歌。西王母盛怒之下,顺手从头上拔下一枚宝簪,插在瑶池北岸,镇锁水怪,平息怒涛。后来,在插宝簪的地方,长出了一颗榆树。实际上,这颗古榆是后人或西王母为纪念穆天子所栽的槐树,而在天池北岸池边栽的适于该地水文土壤的榆树的后代。生长在海拔1910米高处的这棵古榆,独生独长,树冠大如伞,状如帝王金舆华盖,面海向南,孤芳傲立。特殊的自然环境,给这一枝独秀的古榆,添神增奥。即使丰水年,湖水再涨,也只能漫到其根部。长期以来,人们将古榆根部与湖水水面的距离,当朝北尾朝南,龙脊9曲呈9座起伏的缓峰,龙脊西侧的龙爪变为5条支脉,伸入池内。

3.“东岸靓女”

传说,每当夕阳西下,就有一个妙龄少女与东岸卧龙幽会。说来也巧,每当日薄西山,夕阳的余辉就沿着卧龙山勾勒出一位屈曲双腿、仰面而卧的少女侧影,她头枕高山,长长的睫毛化为山头的几株松树,丰满的胸脯化为两座圆圆隆起的山峰,梦幻迷人。要观此景,则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4.“西岸鳄鱼”

天池西岸的长垄山体,传说是一条鳄鱼所变,故名“鳄鱼山”。鳄鱼头朝南身朝北,鳄鱼背呈弧状缓峰隆起,鳄鱼足插于湖中,鳄鱼尾即为前述的“鳄鱼坝”。

5. “南湖黄龙”

博格达山区,夏季降水较多,在天池常暴雨盆泼。三工河上游集水面积有168平方公里。每当大雨,河水汹涌北泻,黄色的洪水,浩浩淼淼。从池北南望,如一条黄色巨龙入池,使池水翻腾不息,涛长里许,涛声如雷,成扇状散去,似“孔雀开屏”。要观此景,则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6.“大湾倒影”

大天池湖面西南部即“大湾子”处,风平浪静,峰林映湖,是观赏倒影的好地方。在大湾子观倒影,一定要掌握时间,天池白天刮上山风,夜晚刮下山风,换风时间一般在每天上午的九、十点钟,这时,天池风平浪静,倒影如画,此景乃成。要观此景,也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7. “瑶池风帆”

天池南岸,一片松海。夏季运送枯木,从南至北无路可行,只得将木捆扎成排,放入池中顺水而下,此时须小扬风帆。放木排的最好时机,是在夜间刮下山风时进行,乘风破浪,顷刻即到,而且在风帆上点盏小灯,一为照明指航,二为图个吉利。放木工站立于排上,掌舵扯帆。此时,人去鸟归巢,山睡林酣,万空皆寂。

娘娘庙游览区

一到大天池,左侧就有一条路向东延伸。循路向前数百米,可见一个船坞。从这里沿大天池东岸小路向南徒步半小时许,便可到娘娘庙游览区。

1. “达摩险径”

从天池北岸沿大天池东岸小路徒步去娘娘庙游览区的途中,左侧有一条非常危险、很少有人涉足的路也通娘娘庙。传说,此路由达摩所开辟。

2.“西王母庙”

(又称“娘娘庙”)

道教将西王母视为玉皇大帝的太太,因此称西王母为王母娘娘。据史料记载,娘娘庙当年建筑规模宏大,香火旺盛,1932年毁于战火。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内外华人多次受到西王母的梦托,因此来中国大西北寻找梦中仙境的人络绎不绝,当他们来到天 池后发现天池之景与梦中非常相似。

1990年11月29日,中国台湾“西王母朝圣团”一行219人,专程来天池朝拜。自此以后,海内外“西王母朝圣团”络绎不绝。1992年,中国台湾道教“慈惠堂”在原娘娘庙遗址兴建了这座庙宇。现庙内有王母娘娘全身像及原娘娘庙部分遗物,如古钟、瓦当、壁画等。

3. “居仙故洞”

居仙故洞位于西王母庙右上方50米处,传说为群仙居住的地方,洞内壁画残存,隐约可辨。

4. “达摩禅洞”

达摩禅洞在居仙故洞的右上方。

5.“观音阁址” 观音阁遗址在达摩禅洞的上方,建筑年代不详,曾有道士2人,民国末年被毁。

6. “会仙平台”

会仙平台在西王母庙左前方的天池边上,今为一块平坦的圆 形草地。

7.“老子故洞”

《史记》卷六十三云:

“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西 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据传说,老子来到了“西王母之山”

并与西王母等一起在天池里畅游,没想到差一点犯了戒念,因此在天池东岸即今“老子故洞” 进一步修炼。

8.“观佛光亭”

(又名“观海亭”)

观佛光亭位于天池东岸的池边上,此处很少有人光临,非常幽静。日出时,如果天空布满碎云,那么就有佛光在西王母庙上空忽隐忽现,不知缘由者认为它是“海峰晨曦”,并作诗曰:

“云遮雾绕万仞隐, 晨曦初露景色新。

五彩霞光呼日出, 博峰含笑看盛景。”

描写回山会师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五

重山峻岭:连绵起伏的高山。

来源:《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来源: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来源:《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高山仰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来源:《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来源:《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拔山超海: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来源:北周·庾信《拟连珠》:“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拔树撼山: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表里山河: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来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从恶若崩:崩:倒塌。学坏像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来源:《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恶是崩: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来源:《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荡海拔山: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十分大。

恩山义海: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来源: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恩重丘山: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来源: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

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来源:《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流水高山: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来源:《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名山大川: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来源:《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气壮山河: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来源: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第四章:“又听到了你的朴朴实实、气壮山河的言谈了。”

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来源: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涉海登山: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梯山栈谷:指凿梯、修栈道以度高山深谷。泛指跋涉险阻。

巍然屹立:巍然:极高的样貌;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

来源: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渊亭山立:比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同“渊渟岳峙”。

渊停山立: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来源:清·钱谦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公生而孝友顺祥,笃诫明允,渊停山立,不苟訾笑。”

渊渟岳立: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来源: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执经衡门,渊渟岳立,宁洁身以守滞,耻胁肩以苟合。”

渊渟岳峙: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来源:晋·石崇《楚妃叹》诗:“矫矫庄王,渊渟岳峙。”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来源:《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海啸山崩: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来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航海梯山: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来源: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

江山如故: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来源: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锦绣山河: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完美的国土。

来源: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举鼎拔山: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来源: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跨山压海: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岿然不动:岿然:高峻独立的样貌。象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来源:《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临水登山: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描写回山会师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六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武夷山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请大家叫我__×。“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一溪边到岩岫,倒影浸寒绿。”今天我要带大家参加拥有“奇秀甲东南”美名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九曲溪

我们第一个到达的景点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九曲溪。首先我要简单的介绍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

大家可以乘坐竹筏顺着九曲溪蜿蜒而下,那碧清的溪水会让您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两岸奇峰峭拔、怪石嶙峋,会使您衍生种.种遐想。

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

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

一线天

我们第二个到达的景点就是人间奇景“一线天”。它是武夷山最奇的岩洞,左边这个是灵岩洞,中间这个是风洞,右边这个是伏羲洞。一线天是一座山中间裂开的一条缝,就像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100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一线天长约100米,宽不足90厘米,一线天最窄的地方只有50厘米,一些身材较胖的游客要多家小心,以免卡住。

现在请随我从伏羲洞探身进入岩洞内,可见一线天光宛若跨空碧虹。一线天内很潮湿,有的地方还有水,请游客们小心不要滑倒!请大家抬头看,不时可以看见蝙蝠从头顶掠过,随时可能被落下的蝙蝠粪便打中。游客们一般戏称被沾上蝙蝠粪便的人很有“蝠粪(福分)”,称他/她们为有福(蝠)之人。

天心景区

各位朋友,我们到了第三个景点——天心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长约7.5公里。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

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

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认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从九龙窠前行里许,大家等到看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

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重建后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关部门以已决定修复永乐禅寺。目前大雄宝殿修建工程正在进行,并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依崖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后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切切注意眼睛是不是疲劳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水帘洞。

水帘洞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洞,就是水帘洞。位于丹霞嶂东面的水帘洞,原名唐曜洞天。因此瑞泉岩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犹如灿烂的水帘,故后人便改称为水帘洞。该洞是武夷山景区内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面三刀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过处,水珠摇曳分合。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的两幅珠帘。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沿崖这数栋茶室,为原奉祀宋体朝大儒刘子恽、朱熹、刘珙的三贤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遗址。水帘泻入池中,不断溅起水花,随即又晃漾出涟漪,煞是好看,犹一条龙在戏水。

请各位看好啦,现在进入我们游览的第五个景区——武夷宫。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建筑物就是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是万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后仅遗留下几间空房和断垣残壁。80年代末,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已重新修复。修复后的武夷宫,现已辟为朱熹纪念馆。馆内主要展出朱熹及闽学着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刘仑、黄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迹。大门匾额上“朱熹纪念馆”这五个醒目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毅同志视察武夷山进留下的墨宝。庭院中的这两棵桂树,相传是朱熹亲手所植,已有百年的岁龄。

时间真是如流星般转眼即逝啊!我们的武夷山之旅就快结束了!武夷山的美景真的有很多,比如天游峰啊,龙川大峡谷啊,“洞天绝境”的桃源洞啊,赏心悦目的好汉坡等等。但愿这人间仙境——美不胜收的武夷山,它的绚丽胜景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谢谢大家一直对我工作的支持!跟大家一起游玩武夷山真是一件乐事,再次说声谢谢!

描写回山会师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七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武夷山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请大家叫我__×。“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一溪边到岩岫,倒影浸寒绿。”今天我要带大家参加拥有“奇秀甲东南”美名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九曲溪

我们第一个到达的景点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九曲溪。首先我要简单的介绍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

大家可以乘坐竹筏顺着九曲溪蜿蜒而下,那碧清的溪水会让您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两岸奇峰峭拔、怪石嶙峋,会使您衍生种.种遐想。

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

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

一线天

我们第二个到达的景点就是人间奇景“一线天”。它是武夷山最奇的岩洞,左边这个是灵岩洞,中间这个是风洞,右边这个是伏羲洞。一线天是一座山中间裂开的一条缝,就像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100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一线天长约100米,宽不足90厘米,一线天最窄的地方只有50厘米,一些身材较胖的游客要多家小心,以免卡住。

现在请随我从伏羲洞探身进入岩洞内,可见一线天光宛若跨空碧虹。一线天内很潮湿,有的地方还有水,请游客们小心不要滑倒!请大家抬头看,不时可以看见蝙蝠从头顶掠过,随时可能被落下的蝙蝠粪便打中。游客们一般戏称被沾上蝙蝠粪便的人很有“蝠粪(福分)”,称他/她们为有福(蝠)之人。

天心景区

各位朋友,我们到了第三个景点——天心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长约7.5公里。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

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

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认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从九龙窠前行里许,大家等到看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

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重建后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关部门以已决定修复永乐禅寺。目前大雄宝殿修建工程正在进行,并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依崖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后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切切注意眼睛是不是疲劳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水帘洞。

水帘洞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洞,就是水帘洞。位于丹霞嶂东面的水帘洞,原名唐曜洞天。因此瑞泉岩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犹如灿烂的水帘,故后人便改称为水帘洞。该洞是武夷山景区内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面三刀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过处,水珠摇曳分合。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的两幅珠帘。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沿崖这数栋茶室,为原奉祀宋体朝大儒刘子恽、朱熹、刘珙的三贤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遗址。水帘泻入池中,不断溅起水花,随即又晃漾出涟漪,煞是好看,犹一条龙在戏水。

请各位看好啦,现在进入我们游览的第五个景区——武夷宫。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建筑物就是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是万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后仅遗留下几间空房和断垣残壁。80年代末,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已重新修复。修复后的武夷宫,现已辟为朱熹纪念馆。馆内主要展出朱熹及闽学着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刘仑、黄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迹。大门匾额上“朱熹纪念馆”这五个醒目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毅同志视察武夷山进留下的墨宝。庭院中的这两棵桂树,相传是朱熹亲手所植,已有百年的岁龄。

时间真是如流星般转眼即逝啊!我们的武夷山之旅就快结束了!武夷山的美景真的有很多,比如天游峰啊,龙川大峡谷啊,“洞天绝境”的桃源洞啊,赏心悦目的好汉坡等等。但愿这人间仙境——美不胜收的武夷山,它的绚丽胜景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谢谢大家一直对我工作的支持!跟大家一起游玩武夷山真是一件乐事,再次说声谢谢!

描写回山会师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八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 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 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素为江畔淮左的美好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全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的和尚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景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还收留了一个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长的古灵精怪的,但是却很不开窍。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的经,结果,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只记得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气之下,就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大半年后,老和尚听说滁州蝗虫成灾,心里犯愁了,担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结果看到小超然长的高大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后来才知道原来小超然一直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的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此后,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看见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此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观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吩咐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描写回山会师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九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琅琊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 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 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素为江畔淮左的美好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全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的和尚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景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还收留了一个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长的古灵精怪的,但是却很不开窍。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的经,结果,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只记得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气之下,就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大半年后,老和尚听说滁州蝗虫成灾,心里犯愁了,担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结果看到小超然长的高大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后来才知道原来小超然一直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的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此后,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看见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此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观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吩咐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