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道德经智慧与法治心得体会总结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心得(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6:58:05 页码:9
道德经智慧与法治心得体会总结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心得(8篇)
2023-01-11 06:58:05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道德经智慧与法治心得体会总结一

每天上下学都和爸爸妈妈打招呼,回到家报声平安后,认真地去完成作业,作业做完富余的时间,她知道妈妈忙里忙外非常辛苦,而且还上班,应当需要多休息,所以她还会经常帮助做家务,洗衣服,洗碗,扫地,整理房间。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xxx同学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勤奋分学习,刻苦研究,因为有些科目底子薄,所以要比别人多下些功夫,因此,每次考试都有所收获,并能往前提名次。学习中还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养。

平时,她很自立,除了干好份内的事情外,还经常帮助同学们完成本组的任务,时常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总之,xxx同学是一名思想上进,热爱学习,勤思好问,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道德向上的好学生,不愧是一名优秀的“道德之星”。

关于道德经智慧与法治心得体会总结二

朋友们:

你们好!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用。早在孩提时代,我们就受到过很多关于的诚信教育,可以说,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社会存在的基石。

我至今仍记得幼儿园老师老师最爱讲的一个故事:一个放羊娃在山上放羊,他忽然别出心裁的想出一个捉弄人的游戏,于是,他大声高喊:“救命啊!狼来了!狼来了!”远处放牛和务农的大人们闻讯纷纷赶来,结果发现完全是个闹剧,根本没有狼来。被愚弄的大人纷纷指责这个小孩,批评他不是一个诚实的小孩。放羊娃看到大家被捉弄的神情,感到开心极了,根本不知道悔过。过了几天,放羊娃又耍了一次这个“游戏”,这次,被愚弄的大人们纷纷摇头,然后叹气走开。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放羊娃急得放声大喊,但远处的人们以为他又在开玩笑,于是没有人赶来救他,放羊娃被狼活活吃掉了。

“狼来了”的故事讲的是不讲诚信的恶果,而我在上中学后读到的另一篇古文则是说明了讲诚信的益处。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早晨,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她的孩子在一旁哭闹不已,曾子妻便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煮肉给他吃。傍晚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曾子见了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你又何必当真?”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都会学父母,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正是由于曾子做人诚信正直,所以他的儿子长大以后有了成就,曾子也成为留名千古的智者贤人。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诚信的故事千千万万。孙武练兵,泪斩宫女,为吴王练就了一支骁勇善战的铁军,最终成就一番霸业。商鞅变法,立木为信,最终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为后来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最基本的信任,我们岂不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诚信的人和事。最近,“中国首富”黄光裕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和贿赂等被捕,湖北某地一二把手因巨额财产不明同时被双规,牵扯出大批官员纷纷落马,这些事情的本质就是违反了做人的诚信原则,其结局也难免咎由自取。

建立诚信的社会,要从我做起,建立诚信的社会,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教育体系和社会监管机制,建立诚信的社会,任重而道远!

关于道德经智慧与法治心得体会总结三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的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但还是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教材编排注重图文结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以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线,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教材游戏较多,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本教材面向了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教学,让学生懂得我们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指导学生在对故事、情境的思考当中领悟道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行为,使学生明白我们要敢于挑战和尝试,并懂得区分那些事情要大胆试,哪些事情不能试,那些事情要别人帮着才能试,培养应付挑战的勇气,愿意想办法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烦恼让学生知道烦恼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正确对待烦恼,变烦恼为快乐,才是好的生活态度。通过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尝试心理调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给别人带去快

乐的行为习惯。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学会自理,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用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的教学,积极参与有益的游戏,健康快乐的成长,喜欢锻炼身体,愿意坚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知道迷恋电子游戏的害处,从而能够正确对待电子游戏和上网,能有节制地玩电子游戏,健康地上网,坚决不到网吧和游戏机房去玩。通过安全事例,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注意游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感受到锻炼身体的好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传统游戏的教学能引导孩子在高科技的今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展幼儿动手、思维、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游戏的新花样,让孩子们在自愿的、自由的活动中,体验快乐,学会对信息进行家中处理产生新的联想或者学会解决新的问题。

3.通过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教学,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环保事业,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开展环保活动。

4.通过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的教学,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区别自负、自卑和自信,能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明白,若要学习好,不仅要努力,更应在学习中分析总结出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成功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她属于那些能持之以恒的拼搏者,让学生体会坚持完成一件看似完全不可能的事后成功喜悦。

1.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我们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指导学生在对故事、情境的思考当中领悟道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行为,使学

生明白我们要敢于挑战和尝试,让学生尝试心理调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给别人带去快乐的行为习惯,积极参与有益的游戏,健康快乐的成长,喜欢锻炼身体,愿意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学会对信息进行家中处理产生新的联想或者学会解决新的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环保事业,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让学生明白成功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她属于那些能持之以恒的拼搏者。

2.教学难点:培养应付挑战的勇气,愿意想办法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学会自理,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用心、不畏困难的品质,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注意游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幼儿动手、思维、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开展环保活动,让学生体会坚持完成一件看似完全不可能的事后成功喜悦。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直接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2.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式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

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队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3.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道德与教学二年级教科书名(20xx年审定)

关于道德经智慧与法治心得体会总结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x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进一步巩固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果,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按照中央、省、市文明委的工作部署和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的要求,区文明委决定在全区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x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建设“道德讲堂”普及道德理念、讲述道德故事、弘扬道德精神、展示道德力量,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以先进道德理念来巩固全区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为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工作任务

“道德讲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为主线。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其主要任务是:

1、明确“道德讲堂”建设宗旨

“道德讲堂”的宗旨是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是通过“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讲自己的事”这种方式,达到“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的目的,引导全区人民见贤思齐,讲道德、做好人,实现“知行合一”,涌现一批伍家好儿女,进一步提升各单位的文明形象和伍家岗区城市文明的美誉度。

2、建设“道德讲堂”活动阵地

因地制宜,选择宽敞、明亮的场地建设“道德讲堂”阵地,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道德讲堂”主题背景,统一宜昌标识,统一道德名言警句,统一在背景上印制雷锋、孔子像,营造道德讲堂氛围。

3、设计“道德讲堂”基本流程

紧紧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个核心明确“五个一”的基本流程:一是唱一首歌曲,每一次开讲前,组织居民群众(职工)学唱一首道德主题歌曲;二是看一部短片,围绕要凸显的主题,组织群众(职工)观看一部道德模范人物或故事主人翁先进事迹的短片;三是讲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发生在群众(职工)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四是作一番点评,由群众(职工)评议身边好人故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五是诵一段经典,组织群众(职工)诵读一段与主题有关的中华传统经典语录或征集的公民道德“三字经”,巩固提升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4、开展“道德讲堂”教育活动

“道德讲堂”要贴紧百姓(职工)的道德认同、贴近百姓(职工)的道德实践、贴牢百姓(职工)的道德需求来设计、开展。采取由志愿者主持、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及宣讲员讲述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实行“我听”,组织百姓(职工)听取身边的先进事迹宣讲;实行“我看”,组织百姓(职工)观看道德人物事迹短片、情景剧表演等;实行“我讲”,组织群众(职工)自我宣讲道德故事,以“自身素养强、道德素质高、文化修养好”为标准,组建单位宣讲员、先进模范、身边群众三个层面的专兼职结合的社会化宣讲员队伍讲述道德故事;实行“我议”,组织群众开展互动,进行讨论和点评;实行“我选”,由群众推荐选树身边好人;实行“我行”,引导群众在认识、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群起效仿,转化为崇德向善的自觉行动。一次道德讲堂时长宜为45—60分钟,每月至少一次。

三、方法步骤

“道德讲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创新举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主要方法采取先办试点再逐步推开的方式进行。

1、试点启动。选择在大公桥街道力行街社区先行试点,探索社区道德讲堂建设的方法,然后在各行业、各文明单位中全面组织推开。

2、培养一批示范点。通过试点先行、培训指导、积极创建,培养命名一批领导有力、队伍健全、主题明确、氛围浓厚、活动丰富、成效突出的道德讲堂示范点,推动全区道德讲堂建设不断健康发展。

3、树立一批“平民典型”。通过“道德讲堂”新的公民道德教育方式,引导各行业、各单位深度挖掘身边的好人和道德模范,选树群众身边可敬、可信、可学、可为的“伍家好儿女”典型, 引导人们见贤思齐,争做文明人、争做文明事、积极为争创文明城做贡献。

四、工作要求

道德力量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道德讲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举措,是中央文明办测评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区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

1、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建设“道德讲堂”的重要意义,要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道德讲堂”建设的领导,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组织架构。要按照总体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建设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2、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成员单位要广泛宣传建设“道德讲堂”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为建设“道德讲堂”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要结合市民学校、“百姓讲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等载体,按照道德讲堂“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的要求,精心设计具有自身特色、易于开展的活动载体,吸引干部群众和居民广泛参加。

3、要搞好结合,务求实效。各成员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着眼各单位中心任务,将“道德讲堂”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与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结合起来,与喜迎结合起来,寻找道德建设与推动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要依托各类阵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4、要加强考核,强化督促。区文明办会同效能办以实地旁听、调查问卷、查看台帐等方式,加强对“道德讲堂”建设情况的检查考核,并将有关情况列入各级文明创建评选重点内容。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发现培育一批道德讲堂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一批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

关于道德经智慧与法治心得体会总结五

首先从《课程标准》的视角简要分析x年x中考试卷的特点

一、聆听时代声音 彰显时代特色——试卷的时代性

《课程标准》(x版)指出:将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x中考试卷在试题选材上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多侧面的传递时代气息,使试卷具有鲜明的清新感和时代感。中考卷彰显时代特色的试题,主要呈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纯时事内容的考查,内容直接来自于《时事》杂志,热点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等。二是以社会热点作为命题的情境素材,如昆明暴恐案、网络世界“好声音”、《消法》修订、珠算申遗、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等。这些素材的选择能够帮助学生从主观上体会到学有所用,亲身体验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明确的价值取向。

二、注重价值引导 突出育人功能——试卷的教育性

《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将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蕴藏于鲜活的生活主题中,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如选择第8题练就网络世界“好声音”,目的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通过道德感悟、明理践行,提高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媒介批评能力,在多样的价值观念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启发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形成健康人格。

三、整合考查内容 明确三维目标——试卷的综合性

《课程标准》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苏州中考试卷的综合性,从考核内容的建构看,可以说第一次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大板块的内容呈现在试卷上,主观题27题集中体现了心理部分内容的考查;从课程目标看综合性也表现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考量,如分析说明题,29题(1)图表反应的经济信息以及(3)“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建议。当然苏州中考试卷还体现出人文性、开放型、乡土性、基础性、生活性等独特魅力,不再展开。

其次,从试卷考查和衡量考生能力的角度简要分析中考试卷特点

一、考查学生多视角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27(1)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需要考生综合运用心理、法律等方面内容解决问题。(2)就讨论主题谈看法,需要考生在审题的基础上分别从人才、成才、职业和择业的视角组织答案。

二、考查考生全面、辩证、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28题,评析“强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这道辨析题从设计意图上个人认为是对一些热点文化话题如《汉听写大会》、《成语大会》、《来自星星的你》、《中国好声音》的一种回应。简要分析(外来文化的影响,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

三、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如29题(1)x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考查考生通过对相关数据增、减变化的分析、整合,从而生成有效信息。

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29(3)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建议,需要学生根据材料一存在问题的分析,通过建构体系,明确运用国情部分知识提出合理建议。

最后,简单谈一下x年x中考试卷的几个“变”与“不变”

一、“变”

(1)增加心理常识部分内容的考查,同时道德和心理部分内容未做明显区分

(2)图表题表注容量增加

(3)乡土素材、x元素相较于往年偏少

(4)法律、国情部分内容考查减少,相应道德、心理板块比重上升。

(5)主观题设问分布和分值分配有变化,28题只有1问,29题3问

(6)稳中有变,不重复老路,如提建议,不要求说明理由

二、不“变”

(1)人文关怀不变,如重点提示语加黑点标注,鼓励开放思维,多写不扣分。

(2)关注并用好《时事》与《自测》单项选择6、11、16直接或稍加改编《自测》,7、8、9、10、12、13、取材直接来自于《时事》。

(3)强调核心知识、核心考点的考察不变。

(4)题型比例不变,主观题三大题六小问,题型基本不变。

关于道德经智慧与法治心得体会总结六

在孩提时代的我就曾经接触过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猜到当时懵懂孩童的我,对于这本书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初步认识还得追溯到我爷爷跟我讲的故事。爷爷跟我讲了很多的古代传说,其中就有关于圣人老子的传说——相传老子一夜间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道德经》,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成为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小时候听着这些传说比较神秘、玄奥的东西,都是和老子相关的,但是老子是谁,什么是老子的学说,他所著作的《道德经》讲述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却知之甚少,而且那时根本看不懂。

读懂一本书,首先读懂一个人。这是我阅读书籍的座右铭,若光看一本书所讲的内容,而不去深入了解作者为何做此书的种种原因,那就与作者做此书献于世的真正目的了。我不乏有些人著书纯粹是为了赚取稿费或者立名,那样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勉强称为写作工作者罢了。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时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代造英雄,时代也会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

如今很多人称《论语》为做官必学,《道德经》为做人必学,想必有一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说法那样的片面。一本《道德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为人等多方面的内容。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话说可算为一本百科全书,但是《道德经》真正的分类还得算为哲学著作。

老子道家的学术充满着辩证法,从探讨宇宙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真正地以人为本,直接从关注明民生,关注社会弱者,弱势群体出发,老子之道算是弱者之道,对社会人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自然天地、社会与人等及其运动规律,因而是一个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很多反映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黑格尔曾经感慨: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

在老子《道德经》诸多哲学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处世这方面知识。下面简单的叙述一番。

修身为本的主张在《道德经》中有诸多名句:“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等。细细体味一下老子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我觉得他的很多话语,句句启迪心灵,不时地在敲打警示,使人醉之复醒,感到好像在痛饮千年陈酿,愈久愈香。

做人修身处世,是一个古老却又常新的话题,每每与人细谈老子哲学时谈到修身处世这话题时,心中总会荡漾起新的体会新的感受。在立身处世这个主张中有一个极为经典的句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取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弱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柔弱胜刚强,是老子哲学思想中充满相反想成、对立转化的辩证法的命题,带有普遍真理性的意义。刚刚提到老子以水为例的句子的意思是:天下没有东西比水更加柔弱,可是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东西可以代替它。微弱的胜过强大的,柔弱的胜过坚硬的,天下谁都知道。可谓水滴石穿,柔软的水能够把坚强的石头穿透。在老子看来,柔弱胜刚强是自然界的一条法则。它比起强能胜弱,刚能胜柔这一表面肤浅的认识而言,柔胜刚,弱胜强,无疑是认识论上的一个飞跃和深化的实例。这句话告诉我们,新生的、弱小的、暂时处在劣势的事物,最终是要战胜旧的、暂时貌似很强大的事物的强有力的论证。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是中大家最熟悉的当属“上善若水”了,老子提倡应该向水的柔弱品质学习,即守柔。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最柔弱的是水,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推及到人,若人能够做到“上善若水”,所赋予的精神和意义,那么他的心胸会像水那样曾经深邃,待人像水那样爱亲,言谈像水那样真诚,处事像水那样灵活圆通。这样德行高尚的君子,你说是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效仿的人呢?

关于道德经智慧与法治心得体会总结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大武口区石炭井街道道德讲堂,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数千年来形成的中华优良道德传统,既是蕴藏在中国文化中的巨大思想宝库,也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支柱。 我们的道德讲堂通过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从而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风气。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真诚的希望今天走进道德讲堂的每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今天,道德讲堂的主题是“敬业奉献”。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敬业奉献体现着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人格。《礼记》中提到“敬业乐群”,《老子》中有“安居乐业”的训诫,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乐业”的思想。我们今天的道德讲堂以“敬业奉献”为主题,就是要引导大家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把爱岗敬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享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充实感。

今天的道德讲堂共分七个环节: 自我反省,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悟,向德鞠躬。

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 自我反省。(放音乐《初雪》)

走进道德讲堂,沐浴道德洗礼,品悟道德力量,让心灵在道德讲堂净化。在这里请大家自我发问:

我为什么选择街道、社区工作成为自己事业的起点?

我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我的职业?

请大家放下心中杂念,沉下心。暂时抛却工作与生活中的烦恼,剔除心中的杂念,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反省...

好,谢谢大家。“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自省是一种

自律,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节操,一种追求。希望自省成为我们终身受益的习惯。

现在,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唱一首歌曲,

请全体起立,合唱《祝你平安》(歌曲音乐)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如滔滔江水,如浓浓血脉,其精髓便是“道德”二字。一首《祝你平安》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仁义、关爱和友善,真诚的祝大家好人一生平安。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看一段短片:

下面我们为大家播放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短片,讲述北京首汽

集团第三营运分公司车队司机-于凯的道德模范事迹。

驾驶行车20xx年,累计行程150万公里,从未发生服务投诉,于凯用细节服务温暖人心,通过出租车这一流动窗口,展示了中国和首都人民的精神风貌,让乘客从心底记住这座城市、这个国家。

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诵一段经典

古往今来,道德是永远的丰碑,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论语》

等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传承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重要载体,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魅力。让我们循着先贤的足迹,倾听古人的教悔,感知历史的脉搏。 大家手上拿到的资料中有我们今天要诵读的两段经典,下面我先来向大家介绍这两段文字的具体涵义。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是出自《论语〃颜渊篇》一书中的名句。 “居之无倦”中的居,有居官、居于某个岗位的意思,无倦就是始终如一,不能有疲倦懈怠之意。“居之无倦”的意思是人处于一定的岗位,就要坚守岗位,不松懈倦怠,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工作。这是一种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也是一种乐以忘忧、乐此不疲的工作境界。

“行之以忠”里的行,是行动、行为、执行。忠,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就是忠心、忠实和忠诚,集中体现一个“德”字。意思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组织、忠于人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下面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诵读两遍。:“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谢谢大家)

(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莲心不染》.......)

接下来这段经典出自诸葛亮《出师表》里的一句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是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直到生命的尽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的不仅仅是敬业精神,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一种勇于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更应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请大家跟我一起来诵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预备齐……… 经典需要反复品读,经典需要用心感悟,经典需要世代传承。我们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的同时业务知识的羽翼也在不断丰盈,我们要以一种兢兢业业为民,踏踏实实为己的形象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是对传统道德经典进行着现代诠释。(背景音乐停)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第五个环节——讲一个故事。

也许我们没有留意,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有着感人的品性,他们没有惊天壮举,却有着宽阔的情怀,他们用自已的言行,敬畏着道德规范,践行着敬业奉献。

今天我们邀请了顾建斌夫妇,为大家讲述他们风雨无阻、坚守在石炭井气象站的模范事迹。十几年前,顾长斌来到石炭井气象站,从此扎根在矿区,面对矿区的恶劣环境,他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对工作的态度更加严谨,同时还发动妻子也投身气象工作,为石炭井居民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现在我们掌声有请顾建斌为大家讲述他的精彩气象人生。

谢谢顾建斌的精彩讲述!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一个用自己行动无言践行我们爱岗敬业的普通职工,他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厚重、什么是荣辱。

榜样就在身边,平凡彰显伟大,祝愿这种精神能够源源不断、经久不衰,永远保持下去。

岗位虽然平凡,工作虽然平常,但平凡中有感动,平常中见伟大。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几位模范用他们的一言一行践行着自已的职业道德,为我们树起了前行路上的标杆。朋友们,可见“道德”二字离我们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身边,看得到,也学得到。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向这些身边平凡而伟大的道德模范致敬。

六、谈一番感悟

刚才我们进行了自我反省,唱歌曲,诵经典,看短片,听故事,相信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触。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第六个环节——谈一番感悟,听听大家的所思所想。哪位朋友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内心的感悟,请举手示意。

好,谢谢大家在这里一起分享内心感悟!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敬业奉献,并不是一句空话,它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职业操守,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决定了你能否成为一名值得信赖、勇担责任的人。

七、向德鞠躬

德的含义涵盖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的一切美好品行的范畴。“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则将其概括为:“有德则贵,无德则贱”。

今天我们在这里向德鞠躬,就是要用“德”来凝聚和传递强大的正能量,在社会树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美德,把道德建设的正能量转变为弘扬道德模范精神的实际行动,让德的力量成为中华儿女内心深处最伟大、最自豪、最敬仰的理想火焰。

下面请各位起立,

请和我一起,向“德”鞠躬。

崇德尚善,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立于德,践于行,“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心存感恩的人,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与文明相伴,让道德永存。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以“敬业 奉献”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到这就告一段落了,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平安吉祥! 谢谢大家!再会!

关于道德经智慧与法治心得体会总结八

还记得前几天在微信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罗一笑事件吗?且不论该事件的真假,单就转发该事件的朋友圈来看,就足以让笔者感慨万千。

我是在上体育课的间隙玩手机刷朋友圈时看到众朋友同学都在疯狂转发罗一笑的募捐文章的。说实话,我一直是不喜欢发朋友圈的,除了刚玩微信时兴致勃勃地发了几条朋友圈外,就一直处于潜水状态,但每当我看到朋友圈大肆转发同一条募捐信息时,都会在指间犹豫,要不要跟风转发,可是我真的不喜欢发朋友圈,而且觉得转发的信息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于是之前我一直坚持坚决不发朋友圈的原则,可是,这次我却妥协了,也许是因为同为文人,对卖文章募捐这一新形式有种深深的同情,也许是因为这次太多人转发,特别是微信里的同学全都转发了,自己如果不转发,会不会给同学留下冷血的印象,我觉得是后者的原因为主,于是,我在道德绑架中无奈地点击了转发,转发后,觉得自己的良心得到了释然,但又觉得自己像个被强权打倒的士兵,狼狈不已,只不过,这次的强权变成了人们高尚的道德。

道德绑架,是指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我觉得道德绑架现如今已沴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连自由的微信,都受到了束缚。

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道德绑架,或许就在公交车上,公车的让座问题,本来是种自发的美德,现在却成了年轻人的道德绑架,老年人一上车,年轻人就必须让座,若有不让座者,轻则被指责,重则被殴打,年轻人不让座反被老人掌捆的事件已不少见,让座本来是为了让年老体弱者提供更舒服的条件,可现在有些老年人每天退休生活过得舒适,精神饱满,有些身体素质比年轻人还好,站一会可能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相比之下,每天忙忙碌碌的年轻人疲于生活,劳累了一天,刚想在公车上眯一会,却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所谓道德给要求让座,如果只是劳累还好,还能強撑下,让就让吧,站会也没什么,可若年轻人遇到身体不适时,是否也要强行站起给健壮的老年人让座?我的朋友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天她正好身体不适,头晕的很,本想去医院看病,可就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老人,一上车看到她没有主动让座,就在她身边喋喋不休地指责她,说她没有礼貌,不懂得尊老,最后我朋友无法,只好撑着站起来给老人让座,而她自己却差点晕倒。我听了她的讲述后不禁唏嘘,如果不让座就被视为道德败坏,那么这种衡量实在是太偏颇了。

而在虚拟生活中,如微信中的道德绑架,也让人头疼不已,就像前文中提到的,当朋友们都转发了募捐信息,或转发寻物启事,这时,你是不是也要必须转发诸如此类的信息,方能显得你有爱心,不冷血,有人情?这样或那样的道德绑架,不管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在虚拟网络中,都如蜘蛛丝般缠绕着我们,让我们逃脱不得,感到厌恶的窒息。

道德如法律般,本是起着促进规范作用,让人们有更良好的行为,但美德的形成应是人人发自内心的实践,从而传播开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道德绑架却让这种美德成为了个人的作秀,人们做得不情不愿,每每在道德的高压下做出所谓的善行,都会感到一种恶心与反感,这样的善行,在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会不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从而索性不做了,如此这般,又怎么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而善行,本来是人们发自内心做出的,人们之所以做善行,是为了获得内心的愉悦,可是被道德绑架的人,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做出的,他们无法在践行美德后获得内心的愉悦,也就无法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美德,在下次没有道德的监控下,会不会变成一种可怕的冷漠?

我们尊重道德,但拒绝道德绑架,让道德在空气中自由的呼吸,比将它强行加压到人的身上,会更让人喜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