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河南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和方法 加快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8:51:42 页码:10
河南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和方法 加快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七篇)
2023-01-11 08:51:42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河南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风景区总面积268平方公里,被专家评价为具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黄山之奇、张家界之幽”,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平顶山市优秀旅游资源的代表。

河南尧山(石人山)得名源于当地村民发现此间众多山峰都长得像人。此前,有关专家建议将石人山改名为尧山,曾在市民中引起很大的争议。

支持改名者认为,石人山原来就叫尧山,现在的名字石人山不能反映出其固有的文化底蕴,隔断历史传承的脉络,丧失宝贵的人文气息。反对者认为,石人山在全国已经很有名气。恢复为尧山会对原来景区的知名度产生影响。为了把石人山改名的不利影响降低,提高尧山的知名度,平顶山市旅游局将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推出一系列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河南尧山”这个品牌。

尧山风景区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分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龙潭、半仙居、石人、鸡冠石、白牛城、秘洞、温泉十大部分。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大山壁立,异峰如塑,怪石纷呈,是尧山自然风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顶上,千岩万壑,飞龙走凤,远近高低,景色迥异,构成了一幅幅美不尽收的图画。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两次登上尧山,并为尧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独秀”的墨宝。

尧山简介之名字传说:尧山也称大龙山,是尧的裔孙刘累立尧祠纪念先祖的地方,为天下刘姓发源地,又因山上众多石峰酷似人形,后史称之为石人垛、石人山。更多传说点击河南尧山传说

尧山简介风景,尧山风景区的奇峰怪石、山花、红叶、飞瀑、温泉、湖面、云海、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现已命名的景观有240多处;60-200米高的瀑布17处,高的石柱40多处,石人、将军峰、千丈岩、和合峰、白牛城口、王母轿、通天河、九曲瀑布、鬼门关、南天门、报晓峰、猴子观音等景点遍布景区。尤其著名的人工修建的尧山大佛,尧山漂流河道和尧山滑雪场,让人叹为观止。

尤其迷人的是那些山泉、溪流、瀑布与深潭。尧山的山泉,活泼俏皮,似呵似闹,如泣如诉,善于变化,富有生机。数百山泉汇成清澈的溪流,像山魂的精灵,淙淙潺潺,叮叮咚咚,一边与行人对歌,一边充当向导。沿着溪流从深山幽谷腾跳而出,遇到悬崖绝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轻盈飞泻者有,磅礴萧洒者有,丈二八尺者有,高悬数十丈者也有。滴水穿石,积水成潭。

黑龙潭、白龙潭、百尺潭……藏身于陡涧,隐形于山林。在众多瀑布中,九曲瀑布和白龙潭瀑布最为壮观。九曲瀑布:由于水流下切磨蚀与岩石承受侵蚀能力不同等因素,断崖上形成数个深度0.3-1.5米不等的凹窝,呈之字形自上而下分布,使壁面凹凸不平,水流形成三弯九曲之状。白龙潭瀑布:水从山顶直

泻而下,奔腾飞流如白龙降临,激越水声似虎吼雷鸣,声传数里之外。低处,水珠飘洒,浪花飞溅;高处,云水烟雾,弥漫凌。潭中游鱼,忽隐忽现,忽聚忽散,没浮自若。

河南尧山风景区简介的相关资料文献,王安石曾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寡。而天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尧山深林野蔓,即使奇葩深藏也名不世传。然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处处绮丽如画,每处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和奇妙的神话传说。

上古地理名著《山海经》称“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

西汉班固《汉书?地理志》载:“鲁阳尧山,水所出。”汉代鲁阳县即今鲁山县,当时隶属于南阳郡;水即今沙河。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在解释“尧”字时说:“水出南阳鲁阳尧山东北,入汝,从水,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水出南阳鲁山东北。”宋金地理书《元丰九域志》载:“汝州鲁山县有尧山、水。”

清代地理著作《水道提纲》载:“沙河即古尧水,俗曰沙水。源出鲁山县西境之尧山。

关于河南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亲爱的游客们,我代表商丘旅行社的全体员工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你们本次商丘之旅的导游,我和司机王师傅将尽我们所能为大家提供高质服务,希望大家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最后预祝我们在商丘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 大家知道商丘也许是因为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和中国最长的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交会于此,它是个交通便利的城市。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商丘原来是个县,但是1997年商丘县改为市,总面积10658平方千米,总人口822万人。虽然商丘披上了现代化的外衣,但我们仍可以体味到商丘悠久的历史。大家从商丘名称的由来就可以知道了,其得名是远古时期商族部落活动于此,并居于丘地而名为商丘。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她历史悠久,物华天空,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博大精深。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名人,例如庄子、墨家创始人墨子、巾帼英雄花木兰、烹饪之祖尹伊、唐代名相魏元忠、《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等。商丘是先商和商业的发祥地早在4千年前,帝喾次妃简狄,因吃玄鸟而生阏伯,故《诗经 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阏伯便是商的祖先。六世孙王亥中国最早的商业开拓者, "商人"这个称为也一直沿袭至今;舜封契于高,居于亳;汤建商国;周封微子于商,建宋国;西汉封梁孝王于商,建梁国,在永城芒砀山就有西汉梁王陵墓群,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汉墓群;北魏北海王拓跋颢(hao)在此登皇位;宋太祖赵匡胤在此发迹;康王赵构在此建南宋朝;金在此置归德府;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始设商丘县。明清至今,均沿用商丘县的称谓历代帝王在这里设军、郡、州、府,是豫东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4000多年的历史,为商丘留下了灿若繁星的历史人文景观。

我先给大家讲个关于这个景点的故事,话说唐朝有个文人叫韦固,小时候经常到河边去玩,一天晚上,他见一个慈祥的老人在月光下翻阅书信,一边看,一边用一根红线绳把两块石头系在一起。韦固看见后非常奇怪,随口问道:“老伯伯,你系石头干什么?”老人说:“我在给当婚的人牵线呢!这一对石头,就是世上一对夫妻呀!“韦固好奇地问:“那我的妻子是谁呢?”老人说:“就是村头看菜园子的女孩儿。”韦固很生气,心想,那丫头又穷又丑,我可不要,不如害死她算了。第二,他路过菜园,看看旁边没有人,拾了一块石头向女孩砸过去,女孩”扑通”一声倒在地上,韦固也吓得逃往外乡。十几年后,韦固做了大学士,给他提亲的人非常多,但没有一个称心如意的。一天,韦固到张员外家作客,看见张员外的外甥女美貌出众,心里便十分喜欢;姑娘看韦固仪表堂堂,心里也有几分爱意。张员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当下托媒人定了婚事,选了吉期。到了大喜的日子。韦固将小姐娶到府上。洞房花烛夜,韦固细细端详爱妻,发现额角有一块小疤,就问她是怎么回事。小姐说:“小时候家里穷,有一天,我正在菜园里拾菜,不知哪个野小子打了我一石头,因此留下了这个疤。”韦固听后,心里十分吃惊,就把月下老人的话告诉了妻子,他这才相信缘分是拆不散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后来的“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段神奇动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商丘古城。说起美丽的商丘古城,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在这座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距今已近五百年的历史了,“商丘”,“睢阳”,“宋国“,“南京”,“归德府”这些商丘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名称,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悠久辉煌的历史。商丘古城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撂(liao)城三大特点,全城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九十三条街道形如棋盘,内城地势呈龟背状,中间高,四周低,略向南倾斜。内城四周城墙耸立,巍巍壮观,古城四面环水,仅有四门与外界相通,从空中看古城像建在水中一样,需要说明的是,内城的南门和

城墙,是北宋南京城的北城门和北城墙,距今已逾千年。在地面上能保留上千年城墙,实属罕见。且内城、城湖、城廓三位一体,城内以“八卦”图形排列,堪称古代建筑艺术瑰宝保存完好的古城,全国独一无二,整个古城堪称中国古城池的典范之作,商丘古城旅游区内的景点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不胜枚举,古迹胜景多达百余处,主要包括古城景区、南湖景区和火文化景区三大部分。

如果我们到商丘古城而不到古城湖看一看,真是一大遗憾。那么今天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古城湖。八千亩的水面无比壮观,美丽的护城湖像一条玉带绕城四周,长达10余华里,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春夏之交,岸边垂柳临风,湖面波光粼粼,水鸟欢唱,蒲苇摇曳,荷花飘香,倘若驾一叶小舟,仰观古城风貌,俯察水中游鱼,谈古论今,定会触景生情,无比惬意。在美丽的城湖正南方矗立着一座巍巍壮观的祠堂——张巡祠,张巡祠是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血战睢(sui)阳而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唐建筑。至今站在大殿前依然可以想象到当年张巡等英烈为保守睢阳而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战争场面,虽最后城破失守但他们为平息叛乱,保护江淮黎民立下了不朽功勋,千余年来张巡等英烈一直受到海内外人民的无限崇拜和敬仰,文人墨客也多有吟咏,文天祥的一首“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的诗句更是传颂千古。在美丽的南湖景区还有一景是不可不看的,那就是八关斋。八关斋是因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晚年在我们商丘有感于八关斋会写下的《唐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而闻名。《八关斋会报德记》碑文为八棱石幢,共983字,其字体结构严谨,端庄雄健,被历代书法家誉为颜真卿楷书中的精品和神品。

而我们商丘古城三大景区之一的火文化景区更引人入胜,有燧皇陵、阏伯台、开元寺等,也向你讲述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商丘是火的发源地。早在1万年前,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人工取火,开创了人类文明历史的新纪元,燧人氏被人们誉为火祖,故商丘主火。燧皇陵至今还矗立在商丘大地上。燧皇陵,又名燧人氏陵园,是上古时期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的墓园,位于商丘古城西南三里处。据《归德府志》、《韩非子》、《左传》、《三皇五帝时代》等典籍记载:“燧皇陵在阏伯台西北”。据专家考证,燧人氏为天下第一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燧人氏立方牙、观天象,确立了中华第一姓——“风姓”,研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历法,确立了商丘为天地之中,在商丘建立了中华第一都。由于他贡献巨大,被后人尊为“天皇”,位列“三皇”之首。商丘是火的诞生地,历史上多次在此取火,1992年4月12日,国际旅游观光年“黄河之旅”首游式点火仪式在这里举行;1992年9月18日,河南省七运会在此取火;20xx年12月19日,“信用河南圣火”在此点燃;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与北京、南京并列为全国十运会三个取火点之一,20xx年7月15日,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国际乒坛名将邓亚萍、全国劳动模范,永煤集团总经理陈雪枫在此共同点燃了“华夏文明之火”。 大家都学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吧”!她的主人公花木兰的故乡就是我们商丘。花木兰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英雄,“代父从军”的壮举广为人知。自从美国动画片“花木兰”放映以来,她作为“巾英雄”的形象,更是风靡世界。花木兰本姓魏,是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人,公元578年4月,突厥入侵幽州,5月周武帝率五路大军亲征,因父年老,弟年幼,木兰便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戌边归来,隋文帝欲封她为尚书,她坚持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又现女儿真面目。木兰女扮男装的事情闻达皇上,皇上非常爱慕,欲选进宫中,木兰抗旨自杀,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后人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商丘虞城县营廓镇建造了木兰祠。该祠

始建于唐代,后多次重修扩建。原祠有大殿、献殿、后楼、僧人住室等百余间。大门内有花木兰的战马塑像和花木兰全家塑像,1943年毁于战火。如今,木兰祠堂大殿已原样重建,木兰仍戎装跃马,威风凛凛,东西殿房尖顶四脊,合瓦挑角,十七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现在的木兰祠已成为豫东的一大游览胜地。

游了这么久大家也饿了,那我先来介绍商丘的小吃。商丘的四喜丸子很著名。惠楼山药为主料制作出的四喜丸子,更是一枝独秀,它进一步地使人们享受到山药之甜美。其实,四喜丸子也是由来已久了。 明朝万历年间,传说神宗过寿日,全国不少地方都要敬献寿礼。惠楼山药年年进贡朝廷,这次为神宗送寿礼,仍然离不开山药,不过单单山药总觉得不新鲜,惠氏八世老祖惠英明,在寿礼上动了脑筋,特制作出一席福寿山药宴,其中一道是用上等惠楼山药、芝麻、蜂蜜、白砂糖、玫瑰酱、桂花糖、小磨香油及其他优质材料合理调配,通过打皮、笼蒸、油炸成丸子(初起名为“四季丸子”),包装得精美无比,带着进京了。神宗见惠英明制作的福寿山药宴,感到别有趣味,也尝到宴中的“四季丸子”,觉得满口尽是无法形容的美味,心里简直乐透了,借着酒兴,即命名此丸子“四喜丸子”。从那时起,由惠楼山药做成的四喜丸子出了大名。四喜丸子食之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滋补壮身,健脾胃,补肾益精,为历代朝臣喜食的山药菜点之一。

睢州烧鸡,是地方名吃,已有220xx年的历史了,由张家祖传,传到张老太,已是第六代传人。张老太做烧鸡讲信誉,赢得了众人好评,于是慢慢就把张家烧鸡叫做张老太烧鸡。张老太真名叫陈乃芝,不过外人都知道她叫张老太,因为她是张家烧鸡店的主妇,担负着掌握技术又是老板的角色,她亲手加工的烧鸡,在豫东盛名不衰。睢州张老太烧鸡,采用祖传秘方,做法经杀、沾、清、干、油、煮六道工序,配以十二种中药和香料,成品达到透烂爽口,食而不腻,回味无穷,素被称为豫东名吃,享有“张家烧鸡三日香”的美称

商丘的戏曲文化也是十分独特的。在商丘戏曲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是豫剧,如果在商丘城镇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里,在耳边回响的始终是那大腔大调的河南梆子腔。商丘人听起河南梆子来,是那样的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所以,有人说,河南梆子就像 “ 海洛因 ” 一样,已融化在了商丘人的血液中。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河南梆子,商丘人的日子会怎么过。早在北宋时期,城南五里的汴河边便出现了河市乐和 " 撂地 " 演出的艺人。宋元佑六年( 1091 年),此地重建了大型演出场所 “ 照碧堂 ” ,日夜都有戏曲演出。清乾隆年间,梆子戏传入商丘。由于受民风民俗、语言及乡土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 河南东路梆子 "—— 豫剧豫东调。豫剧豫东调曲调高亢、激越。女声唱腔明快、花俏,男声唱腔粗犷、大气、豪放,集中体现了商丘人坦荡、直率的性格。除豫剧外,在商丘这快土地上广泛流行并大行其道的还有二夹弦、曲剧、四平调曲子戏、大油梆、落子戏、评词、琴书、坠子、大鼓、大铙、武老二、京韵大鼓等。四平调是在商丘诞生、商丘所独有也只有在商丘才能听到的地方戏,是文化和戏曲 “ 特产 ” 。四平调根据花鼓男女艺人多用本嗓演唱,曲调四平八稳的特点及花鼓中原有的 " 平板调式 " ,借四平八稳之意,依 " 平调 " 之称,各取一字定名为 " 四平调 " ,其代表作有《小包公》和《陈三两爬堂》等。商丘的民间工艺。商丘人心灵手巧,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如剪纸、刺绣、编织、石刻、木刻、泥塑、面人、焰火等,能工巧匠辈出。

关于河南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风景名胜

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5a级旅游景区8项11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鸡冠洞。世界地质公园4处:中岳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洛阳龙门、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尧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风景区。

最佳旅游时间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

区域分布

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其中地级市17个、省直管市1个,5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8个县。

历史文化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关于河南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__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__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__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__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__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双双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多实惠。

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__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等河南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6.66亿元,农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明显加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经济发展基础。

关于河南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贵宾来到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原第一湖”南湾湖风景区观光游览。今天,很荣幸能陪同大家游览南湾湖迷人的湖光山色,并希望通过我的导游讲解能让南湾湖给您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公园最西端,还有临湖而建的抱月楼等建筑,为赏月之好去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了。下面我们经海棠院出园。

下面,让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南湾湖风景区的一些基本情况。

南湾湖风景区位于信阳市西南7公里处,以南湾湖为中心,包括董家河、负痈邸⑹三里桥、南湾等六个乡的大部分山林、水域,东与信应(信阳-湖北应山)公路临界,南与新田畈为邻,西与寨后湾接壤,北与双头寨相连,总面积44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景点主要有南湾湖大坝、鸟岛、猴岛、消夏岛、南湾水族馆等。

游客们,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南湾湖大坝,它是南湾湖水库的重要控制枢纽。

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初为治理淮河而修建的大型治淮工程,新中国第一任地质部长李四光第一任水利部长傅作义在大坝选址和建坝时亲临视察指导。南湾湖最大蓄水量16.3亿立方米,是信阳人的“大水缸”,建库以来在防洪、灌溉、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和旅游观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观完雄伟的大坝,现在我们来到了景区新建的旅游码头。请各位随我一同上船,让我们荡舟湖上,来欣赏这青山绿水展现的千道风景,去感受那茶香渔村蕴涵的万种风情吧!

青海湖四面环山,它的东面是我们刚刚走过的日月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山水相辉映,有构成了一副美丽动人的画卷.

游船现在已缓缓驶出码头,当您看到这满眼的翠绿,无边的碧水,难道能忍受得住不去亲近它吗?那么,各位朋友,就让我们放松心情,带着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尽情地去看、去听、去品、去感受这迷人的南湾湖吧!

凡来过南湾湖的客人,都夸南湾美,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也有同感。那么,您能告诉我南湾湖美在哪儿吗?

南湾湖美,美在其水。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自然娇媚的南湾湖,控制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最大水容量16.3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12万亩,城市日供水能力达30万吨。75平方公里的水面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时而微风吹拂,游船划过,碧波荡漾,水光粼粼;时而风平浪静,为您展现“鱼在天上游,鸟在水底飞”的山色倒影,那短暂的寂静,让您体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夕阳西照“半湖瑟瑟半湖红”的景象美丽动人;如果幸运,赶上细雨蒙蒙中游南湾湖,就像游“烟雨漓江”一样,定会使您置身于一副梦幻般的泼墨山水画卷中。南湾湖的水质清澈透明,掬手可饮,为国家一级优质软质水。在湖的上游还有黑龙潭、白龙潭。黑龙潭大潭套小潭,小潭连清泉;白龙潭两山对峙,一水中涵,相传为“豫南第一泉”。

南湾湖美,美在其林。南湾湖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结合处,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自3月中旬至11月中旬,长达255天,年平均降水1120毫米,适宜各种亚热带及暖温带的动植物生长。景区内森林面积7146.2公顷,林木总蓄积量49.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6,形成了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人工林及以栎类为主的天然次生林。种子植物游116科、525种,中草药种类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76,有国家规定的保护植物野生杜仲、青檀等。动物种类达1000余种,其中脊椎动物200余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大鲵、小灵猫、白冠长尾雉等,形成丰富多样的森林资源。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质量标准,空气纯净,富含负氧离子,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又因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韵味,被誉为“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

南湾湖美,美在其鱼。南湾湖因水质好,无污染,年产300万公斤南湾鱼。南湾鱼不仅肉味鲜美,而且微量元素含量多、营养高。经测定,南湾鱼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稀有元素,其中有抗癌元素之称的“硒”的含量是普通鱼类的3~5倍以上,尤其南湾花白鲢,不仅肉质细嫩,肥美可口,而且头部富含有dha,是备受欢迎的保健珍品,素有“花鲢美在腹,味在头”之说,目前“南湾鱼”已成为省内外的知名品牌。各地来的客人可是羡煞信阳人、南湾人有这样“近水楼台先得鱼,一年四季尝个鲜”的好口福了。

南湾湖美,美在其茶。山水生灵气,云雾育山珍。四季分明和雨水充足的天然气候以及略带酸性的土壤条件,使南湾湖上游的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连云山、天云山等五云茶山和黑龙潭、白龙潭成为了国优名茶“信阳毛尖”的主产地。逢春时节,那一片片茶园,漫山碧透,绿得醉人。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信阳毛尖早在唐代就已成为朝廷的贡品,清代已成为全国名茶之一。

南湾湖美,美在其岛。南湾湖位于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在水库建成之前,周围都是起伏的浅山丘陵,水库建成之后,由于大坝截流、水位提升,这里就“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成为一个湖波风景区了。原来的一个个山头,就成了湖中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61个岛屿,错落有致地散落于清碧的湖水中,犹如碧珠撒玉盘,美不胜收。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岛屿是鸟岛、猴岛和消夏岛。不知不觉中,游船已到码头,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请随我一起登岛游览。

朋友们,首先请大家看一看下大门口这幅对联:“假日寻幽此地有山光水色,流连胜景名园多异树珍禽。”这是原新华社社长、已故著名记者穆青老先生所题,它是对鸟岛美景真实写照。鸟岛面积520亩,是南湾湖中最大的岛屿,分为旅游开发区和鸟类保护区。每年春夏时节有十几万只鹭科候鸟从南方飞到此地,繁衍生息,主要有白鹭、灰鹭、和牛背鹭。每到傍晚鸟群觅食回巢的时候,那真是处处见鸟影、时时闻鸟鸣,颇有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行白鹭上晴天”的美妙意境。有些朋友会问,南湾湖这么多岛屿,这些白鹭为何偏偏选择鸟岛作为它们的栖息地呢?大家可以从这幅鸟岛的地图上找到答案:首先,鹭科鸟类属于一种靠水栖息的鸟群,它们主要以小鱼小虾及贝类为食,特别是在它们哺育幼鸟期间,就更需要充足的食物,而鸟岛的外围形状不像其他岛屿是规则平滑的圆形,而是多浅滩和湾汊,这恰恰是适宜鱼虾生活的良好环境,所以鹭鸟的食物十分充足;其次,鸟岛上的树木比其他岛上树木要粗壮繁茂许多,这方便鸟儿们搭巢筑窝。好了,鸟岛的游览暂时告一段落,请各位继续随我一起乘船,前往下一站猴岛参观。

与环洲以一座白桥相连的是樱洲,又名连萼洲,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樱洲以遍植樱花而得名。春天,这里是赏樱胜地。繁花似锦,人称“樱洲花海”。

我们现在到达的就是猴岛。猴岛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因岛上放养着50余只太行猕猴,并以观猴、与猴零距离接触、与猴同乐等趣味互动项目,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这里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猕猴的生活习性。猕猴属群居类动物,每种群相对集中,并具有排斥其他同类种群的特性,以普通杂粮及果蔬为食。每个群体由一个猴王,担负着群体的“领导”工作。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更爱护它们。猴岛上有专职饲养猴子的管理人员,每天定时给岛上消毒,并在游人不太多的时候,通过哨声每天早晚集中喂养它们两次。猴子生性顽皮,所以我们上岛以后首先要阅读观猴须知,特别是不要对猴子做出攻击性的动作,喂猴和拍照的时候不要一直盯着猕猴的眼睛,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猴岛的自由参观时间是半个小时,之后我们继续乘船,前往消夏岛游览。

消夏岛,顾名思义是消夏休闲场所。每当夏季,许多客人喜欢住在岛上为游客提供的帐篷和小木屋里消暑、度假。现在游船已经接近消夏岛了,我们可以看到一座白色的拱桥,桥名“相合桥”,寓意为“两岛相连一相合,山水相交二相合,日月印湖三相合。”

游览完消夏岛后,我们将乘船返回码头,去参观根据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设计建造的西山景区,这一景区主要表现了《西游记》中“唐王游地府”这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另外,我们还将参观南湾湖水族馆,该馆展出了国内外珍惜鱼类30余种,建有鳄鱼池、洞天观鱼和曲桥赏鱼等游乐设施。

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南湾湖之旅就到此结束,还有许多美景只能等到下次您来的时候再去欣赏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解,使您已经对南湾湖风景区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希望大家有机会再来南湾湖观光游览,届时我将很高兴为各位服务,去共同领略南湾湖的迷人风采!

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不知游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这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我们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在榕湖东侧, 湖滨饭店前, 簇拥于小叶樟, 夹竹桃与翠竹间的一个260多平方米的小岛上。高7米, 长宽各4.45米, 面积19.8平方米,为6柱、6角、单檐、攒尖顶小亭,3面有石栏桌凳,北面有曲桥通达,是喧闹市区中难得的安宁憩息地。每当日出,霞光满亭,激人奋进,妩媚可亲。

关于河南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朋友们,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就是素有"雄、险、奇、秀"于一体的林滤山。

林滤山,古名隆滤山。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20_年)避殇帝刘隆名讳而改名至今。林滤山,就是南太行山,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林州市境内,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29公里,总面积1760平方公里。

林滤山奇峰林立,山势嵯峨,崖谷密布,瀑布高悬,共有大小山峰7658座,大型幽谷7845条,造就了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现存古长城遗址1处,古塔9座,洞窟5处,石刻造像300多尊,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l处。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水溪潭池、飞瀑银花,重岩叠嶂、姿态万千,构成了一幅幅变幻无穷的林滤山风景名胜图。

太行大峡谷是林滤山的一颗明珠,是旅游观光的胜地。它群山环绕,山峦重叠,青山流水,森林葱郁。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太行之魂王相岩,三九冰雪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冰凌挂的冰冰背,还有太行平湖、国际滑翔基地等;令人留恋忘返。

朋友,在我们的正前方山头上,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壑口,这便是闻名退还的鲁班壑,也是古代山前通往石板岩乡和山西平顺县的惟一通道。这里地势险要,海拔1172米,横宽110米,200余米高的绝壁耸立两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太行隧道未修通以前,石板岩乡的老百姓要想到县城,只能肩挑手提爬过这1000多米高的壑口,非常艰难。

关于鲁班堑有这样一个传说:工匠师傅鲁班到林滤山伐木,看到山高难越,行走艰难,想劈开大山,便抡起手中神斧,结果只在山顶上砍了一个堑口。在望口东侧的山堑上,有一只全手指印的明显痕迹,据说是鲁班搬巨石留下的手印。

从这个景点往上攀登就是香柱泉,是鲁班喝过的仙水。过路人喝了此水,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不渴不累,因此途经此地的人,都要喝上几口甘甜的泉水。因为山高且离我们太远,因此我们只能饱炮眼福,望山兴叹了。

现在我们穿行在林石公路上,这条公路被称为森林浴廊。公路两旁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林木覆盖率达到72%。而且植物种类上千种,其中350种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难得的回归大自然的去处。

林滤山风景区有天然森林32万亩,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森林浴场。我们脚下走的这条林石公路,就像一个婉蜒的长廊。因此,如果您来林滤山旅游,您会感到空气清新,精神舒畅。

眼前这条公路隧道,就叫"太行隧道"。它全长l000米,高6米,宽7米,于1974年凿通。

山后的石板岩乡千百年来,一直靠鲁班壑进出,路途遥远艰险,严重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这里的人民群众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铺就一条通往未来的大道,于1969年11月,组织380人的凿洞专业队,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战顽石,斗塌方,坚持苦干5年,终于在1974年5月在海拔700米的悬崖峭壁上、开凿了这么一个较大的公路隧道。从此,高山峻岭再也不是"关塞极天唯鸟道",而成为"万古天险变通途",为山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个大型隧道也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又一曲凯歌。

关于河南数字化转型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朋友们,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就是素有"雄、险、奇、秀"于一体的林滤山。

林滤山,古名隆滤山。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20_年)避殇帝刘隆名讳而改名至今。林滤山,就是南太行山,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林州市境内,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29公里,总面积1760平方公里。

林滤山奇峰林立,山势嵯峨,崖谷密布,瀑布高悬,共有大小山峰7658座,大型幽谷7845条,造就了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现存古长城遗址1处,古塔9座,洞窟5处,石刻造像300多尊,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l处。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水溪潭池、飞瀑银花,重岩叠嶂、姿态万千,构成了一幅幅变幻无穷的林滤山风景名胜图。

太行大峡谷是林滤山的一颗明珠,是旅游观光的胜地。它群山环绕,山峦重叠,青山流水,森林葱郁。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太行之魂王相岩,三九冰雪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冰凌挂的冰冰背,还有太行平湖、国际滑翔基地等;令人留恋忘返。

朋友,在我们的正前方山头上,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壑口,这便是闻名退还的鲁班壑,也是古代山前通往石板岩乡和山西平顺县的惟一通道。这里地势险要,海拔1172米,横宽110米,200余米高的绝壁耸立两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太行隧道未修通以前,石板岩乡的老百姓要想到县城,只能肩挑手提爬过这1000多米高的壑口,非常艰难。

关于鲁班堑有这样一个传说:工匠师傅鲁班到林滤山伐木,看到山高难越,行走艰难,想劈开大山,便抡起手中神斧,结果只在山顶上砍了一个堑口。在望口东侧的山堑上,有一只全手指印的明显痕迹,据说是鲁班搬巨石留下的手印。

从这个景点往上攀登就是香柱泉,是鲁班喝过的仙水。过路人喝了此水,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不渴不累,因此途经此地的人,都要喝上几口甘甜的泉水。因为山高且离我们太远,因此我们只能饱炮眼福,望山兴叹了。

现在我们穿行在林石公路上,这条公路被称为森林浴廊。公路两旁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林木覆盖率达到72%。而且植物种类上千种,其中350种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难得的回归大自然的去处。

林滤山风景区有天然森林32万亩,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森林浴场。我们脚下走的这条林石公路,就像一个婉蜒的长廊。因此,如果您来林滤山旅游,您会感到空气清新,精神舒畅。

眼前这条公路隧道,就叫"太行隧道"。它全长l000米,高6米,宽7米,于1974年凿通。

山后的石板岩乡千百年来,一直靠鲁班壑进出,路途遥远艰险,严重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这里的人民群众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铺就一条通往未来的大道,于1969年11月,组织380人的凿洞专业队,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战顽石,斗塌方,坚持苦干5年,终于在1974年5月在海拔700米的悬崖峭壁上、开凿了这么一个较大的公路隧道。从此,高山峻岭再也不是"关塞极天唯鸟道",而成为"万古天险变通途",为山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个大型隧道也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又一曲凯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