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清华大学邢小颖心得体会及感悟 清华大学邢小颖老师(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9:06:28 页码:14
清华大学邢小颖心得体会及感悟 清华大学邢小颖老师(9篇)
2023-01-11 09:06:28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清华大学邢小颖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1、校园不是公园,这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一起来感受校园里该有的氛围。

2、校园景色非常优美,请大家爱护环境,不要践踏草坪,攀枝折花,乱丢废弃物。

3、校园里的人非常多,大家走的时候排成两列纵队,紧跟队伍,沿着道路右侧走,千万不要走丢走散了。

我们今天采取集中讲解,集中解散的方式,主要参观近春园和清华园风景区。我们游览的时间大约是50分钟。

首先我给大家回顾一下清华大学的建校历史。清华大学创办于1920xx年,初名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明朝时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把熙春园分为两个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近春园,东边的还是叫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把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我们今天清华园的由来。

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遭到惨败,于1920xx年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当时一个美国政府就得到了3200万两,美国政府觉得赔款较多,决定拿出一半赔款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20xx年,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没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院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姓氏)那桐批准,于1920xx年开始兴建校舍,1920xx年4月29日正式开学,取名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知道1920xx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当时设立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院研究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型大学过度。

1920xx年,国立清华大学才算正式成立,1931年到1937奶奶是清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民主治校,而且还建立了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抗战胜利以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号召,调出农、文、理、法等学科。纷纷组建海淀区学院路上的八大院校,如北航、北医、地大、北科、农大、矿大等。把工科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只保留文科与理科,成为一所侧重基础学科的文理科综合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基础科学的研究人才。

1966年-1977年,文革十年校园遭到很大破坏,许多知识分子遭到迫害。

1978年以后清华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渐恢复了许多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20xx年兼并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目前清华有十大学科,只缺农学,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清华已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的多学科新型综合型大学。20xx年,成立了清华航天航空学院。目前清华有13个学院,54个系。到20xx年百年校庆的时候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

色的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的世界一流大学。校本部占地面积6000多亩,在校25000学生,10000教职工,20xx名教授,50多位工程院院士,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9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博士后流动站。这些数字在全国高校都名列前茅。清华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之一,目前清华知名人士有神五总设计师王永志等。历代领袖都很重视清华的发展,清华西校门是毛泽东题词。(此段只需了解)

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学风是行胜于言。

现任校长是陈吉宁,党委书记胡和平。

好了,学校概况就介绍这么多,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周边景点:我身后这是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孔子的雕像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毕业生专门从孔子故乡山东曲阜运过来的,他的寓意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工科的学生们能够多多关注人文科学。

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亭子的意思,它是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吴晗先生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在校时因学习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们笑称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以后,曾调任北平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迫害,1969年惨死狱中。后来清华大学师生为了几年这位杰出校友,学着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这两个字是邓小平亲笔手书的。 荷塘月色厅是为纪念朱自清而建。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20xx年应聘清华执教。先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图书馆长,朱自清写过很多散文。如《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这篇文章里描写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这一切都反应了他当时苦闷、孤独的心情。1948年他因贫病交加而死去。临终时他还嘱告家人,不要政府配给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厅以资纪念。厅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个大字是朱自清文章中手稿的笔记。对面山上零零阁是校友捐资兴建的,20xx年竣工。所以叫零零阁。近春园是清华师生娱乐休闲的场所。

清华园区:

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的诗《游西池》: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湛是澄清的意思,水木清华就是因为其后有一池塘而得名。现在此建筑物为清华贵宾接待室,校长党委书记也在院内办公室。

在此园中,我们还看到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而修建的自清亭和一尊朱自清的汉白玉雕像。另外有闻一多先生的塑像和闻亭,亭内有一个大钟为清华的珍贵文物,以前按钟声控制作息时间。闻一多先生1932年来清华教书,1946年在云南昆明参加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在会上登台演讲,痛骂反动派无耻,在回家途中,中弹死亡,碑上的字是诗人的主要天赋要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是闻先生的座右铭。

二校门: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门,建于1920xx年,门上端大理石上刻着那桐写的清华园三个字。因为校园不断扩建,修建了西大门,所以称此为二校门,十年动乱年间,

二校门曾被推到,在此修建毛主席雕像。91年在一些校友的倡议下经学校同意,安老照片重新修建此门。二校门现已成为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参观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大家左边这两栋楼是第一、第二教学楼,分别建于52年、54年,是苏式建筑风格,里面有大小教室数间,现在仍在使用。

最北边这个宏伟的建筑就是大礼堂。是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之一。建成于1920xx年,它是一座古罗马与古希腊式建筑风格混合而成的。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庄严宏伟,它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大礼堂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高27.6米,里面有1200个座位,是当时国内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建礼堂时,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就连设计都是由美国设计师莫非亲手操作。而这个建筑的一砖一瓦全部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很多反帝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我们仍在此举办各种活动。 南面的同方部也是清华早期建筑之一,还长期用作8月27号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二字源于《礼记》,?同方部?是指志同道合者聚集的地方。1936在此为鲁迅先生举行过追悼会。闻一多、朱自清都发表了演说。现在同方部是清华大学校友办公室。

清华学堂是清华第一栋教学楼,1920xx年竣工,是德国古堡式建筑。门上清华学堂四个大字是清朝军机大臣那桐所书。1920xx年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在此办公。1946年作为建筑系的专用馆,梁思成为系主任,现在这里是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办公室。

日晷是1920(清华目前最优异的一届学生)级的学生送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端是中国古典计时器,圆盘中央的不锈钢指针正指着地球的南北极两端,圆盘上面刻着十二个时刻。春分以后用太阳在上盘面上的倒影计时,秋分以后用太阳在下盘面上的倒影计时,没有太阳的时候是没有作用的。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的学风,就是鼓励清华学子少说多做,发扬实干的精神。两边侧面是拉丁文的翻译。

大礼堂东侧是水电水利系,毕业于此。

校训碑上八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0xx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名,引用《周易》里面?乾坤?二字的卦辞,在同方部给清华学生做了一次演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一样刚健不已,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也应该像地一样柔顺,包容万物,培养出大公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广为流传。

校训碑旁边有一个书形状的标识叫做《悟》,有中国福建清华校友会捐赠。雕塑是铸钢制造的,长2米宽1.3米,由人类的面部和一本巨型的书组合而成,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教育有着实不可分的关系。书是传播文化的方式之一,也是人类学习、进步的工具。同时书中的知识和思想也代表着人类已有的探索成果,昭示我们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大家可是去看看,看看自己能否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

我们景点就介绍到此,现在是*点*分,给大家*钟的时间自由活动和照相。请大家*点*分按时在此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列队带出校门)

关于清华大学邢小颖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它所在的地区是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最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为近春园,东边的一部分仍旧叫做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这个名字的最早由来了。

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

1920_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惨败,于1920_年与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为9.8亿两。当时的美国政府分得了3200万两,折合美元为2400万元。

后来美国政府觉得赔款“实属过多”,所以决定拿出赔款的1/2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20_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部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于1920_年开始兴建校舍,1920_年,第一批校舍建成,1920_年4月29号学校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历史纪元了。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校园占地约450亩,全校师生只有1000多人。直到1920_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当时设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1920_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1920_年,清华大学最后一班留美预备生毕业,结束了我们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

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

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8年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正是这四个字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才迁回清华园复校,当时只设了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共26个系。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发展工业的号召,调出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其中文科基本上都并入了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理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其他的院系则成立了一些新的学校,比如现在的北京农业大学

就是我们的农学院分出成立的,还有总理温_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就是当时清华大学地质系分出后成立的,还有因为神州五号升空而名声大噪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当时我们的航空航天系分出成立的。当时的清华大学,只留下了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文科、经济和管理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_年,在教育部批准下,我校成立了医学院,20_年4月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_年5月18日,清华大学恢复了航空与航天系,并将他扩大为航空与航天学院,它的首任院长是神州五号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1952级校友王永志先生。

清华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13个学院,53个系,成为了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航空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到20_年百年校庆之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荒岛)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到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想重修圆明园,因此拆除了近春园的所有残存建筑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圆明园没有修成,而近春园的所有建筑材料也不知去向,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现在一提到荒岛,清华人都知道是这个地方。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现在树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雕像。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如我们所熟悉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等。

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府运过来的,它的寓意就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此外大家身后的这块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吴晗是清华大学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后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亭内匾额“晗亭”两字是1984年书记亲笔手书。

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在我们正前方的这座亭子,叫做“荷塘月色亭”,关于这个亭子,还必须提到一个人,它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作家朱自清。朱自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于1920_年应聘来清华执教,前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长等职。

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都读过朱自清写的散文,像《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1920_年7月由于蒋_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心里非常不平静,当时他就写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并且在文章里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实际上,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当时他苦闷和孤独的心情。

朱自清于1948年8月因贫病交加而逝世,临终之前他还嘱告家人,说他已经签名拒绝“美援”,因而不要再买政府配售的廉价美国面粉,书记称颂他“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亭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集下的手迹。近春园一直以来都是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休闲场所。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也是清华大学早期建校的地方,还是清华景色最美的区域之一——清华园了,在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几个时期的建筑,而且很多建筑在20_年的时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学堂是一栋德国古堡式的建筑。清华学堂是建校初期兴建的首批校舍中的主体建筑,建于1909到1920_年,建成后作为学生教室。学堂总面积约为4650平方米,大门外正上端书写的“清华学堂”四字,就是清朝末期军机大臣那桐所书。1920_年起,学校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聚,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为这所楼房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解放前和解放初,学校的总领导机构基本上都设在这里。后来,以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进入此楼,清华学堂成为该系的专用馆。现在为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办公楼,研究生的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清华的首期建筑除了清华学堂外,还有一处就是二校门了。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学校大门,始建于1920_年,门上端大理石上镌刻着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1933年,清华住宅区进行扩建,校园围墙外移,新建了西大门,从此,习惯上称原大门为“二校门”

这就是二校门这一名称的由来。十年动乱期间,二校门被当做四旧而被彻底破坏,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尊很大的书记塑像,80年代拆掉。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一些校友的倡议并集资下,经学校同意依照片重建,终于在1991年恢复了这一个校园文物。现在二校门已经成为了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到这里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大礼堂、科学馆、西区体育馆和图书馆被称为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建于1920_年9月,建成于1920_年3月,一共耗时3年,它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的庄严雄伟,而且它又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所以一直被清华的师生员工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大礼堂建筑面积为184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高等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可容纳全校一切人员聚会。大礼堂建成后,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这里仍然是学生们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每年清华学生学士学位的颁发也是在这里进行。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组来到清华大学演出,就是以大礼堂为背景的。

在建大礼堂时,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他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美国设计师设计,建筑大礼堂用的一砖一瓦也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再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

大家左边的这2栋楼,分别是第一、第二教室楼。第一教室楼建于1952年,一楼是两个大阶梯教室,二、三楼也有大小教室数间,刚建成时是全校的主要课堂之一,到现在仍然是学生上课自习用的教室楼。

第二教室楼建于1954年,里面有三个大教室和一个大会议室,一直以来就是学生上课自习的场所,学校的很多会议、活动也是在这里进行。实际上,第一、第二教室楼代表了50年代清华校园的苏式建筑风格。

在清华还有很多的小纪念物,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日晷了。这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日晷的造型,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大学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同学们少说多做

发扬实干的精神。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简单的计时器,它是根据太阳光对一个倾斜的指针所产生的阴影的位置来表示时间。一般都是把一个不锈钢的指针装在一个石刻的圆盘的中心,再将圆盘斜卧在一个平台上,南高北低,使指针的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正指南极。圆盘的上下两面各刻上12个时辰,当太阳正南的时候,针的投影正好投在正北的方向,也就是午时。每当春风以后看圆盘上面的影,秋风以后看下面的影。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0_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给清华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刚劲强健,风雨无阻,不受外界的干扰。人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柔顺,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流传。

关于清华大学邢小颖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11月16日,我们怀揣憧憬与希望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有幸参加在区教育局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为期8天的武进区教育行政干部“领导力提升”第二期高级研修班,聆听了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深感受益匪浅,八天来,我们感受了清华的雄伟大气、优雅舒适,亲眼目睹了校门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看到年龄不同、肤色各异的中外学子忙碌的身影,深深感受了清华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底蕴;住在紫荆公寓学生宿舍里,切身体验了一名清华学生的日常生活。

清华大学的景致不仅令人欣羡,清华园里的师生更是让人钦佩。文明和谐,在这里可谓一道绚丽的风景,无论在老校区,还是在新校舍,无论在教学区,还是生活区,只要你寻求帮助,总会有人伸出温暖之手。其实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在清华校园十几个诺大的食堂餐厅里进餐情形,每天中午,千人涌入,但却丝毫感觉不到吵闹和喧哗,排队、选菜、刷卡、用餐犹如大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井然有序,这种文明气息和人文关怀,真的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

说到培训,我会习惯地把休息、养生和清净联系到一起,而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这次培训则彻底*了我的观念。当我最初拿到课程表,发现这次培训要用8整天外加二个晚上完成12门课程的学习时,那种难耐和费解曾让我顿生郁闷。“太辛苦了吧……!”以往的培训经历告诉我,就是半天听课半天休息都觉得乏味,何况全天加晚上?然而,当我真正坐在课桌前,从聆听崔和平教授“校园安全”那一刻起,便打消了我的顾虑,接下来几天的“实践”,那原有的担忧与郁闷却悄然在情不自禁中云消雾散了,一种货真价实的幸福很快占据了我大脑的全部……

如果你愿意把积累知识当成一种快乐的话,那么端坐在清华的课堂上聆听专家教诲,感悟大师风采绝对是一种享受。

在教室认真地聆听每一位教授、学者们的授课,既是接收新知识、新理念,又是一种精神享受,总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教授们的课少有晦涩深奥难懂的理论,多是来自社会、政治和生活中的现实,诠释的是鲜活的思想和理念。老师的精辟见解与精彩发挥,源于其“术业有专攻”,本身具有渊博的知识底蕴,独立的思考与丰富的阅历。以李真顺先生为例,他是中国第一位持证演说家,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的配音惟妙惟肖,具有多年公众演说、语言教学、播音教学经验,培训过数万名讲师、主持人、播音员、领导干部;逻辑清晰、内容生动、音色优美、字正腔圆,撼人心魄!此次有机会能亲自坐在台下聆听先生的报告,深感其治学之严谨,思维之缜密,更深刻地感受其以多年的生命积淀为基础,以扎实的功底为依托,举手投足铿锵有力,言谈话语循循善诱,令人佩服。而且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也让人着迷,真是“不服不行”。而崔和平、张学政、雷原、田彩凤、韩菁、王健、朱汉城、王旭明、杨金波、杨阳、刘玲玲、等教授专家,同样是各自领域的顶尖权威,他们的精彩讲课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来自清华讲台的声音告诉我,生命是过程不是结果,珍惜这个过程,活在当下是阳光的心态。对待生命过程中的一切,要能勇敢的拿起,豁达的放下。在生命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山不过来我过去,做到海纳百川,通过改变内在心态,进而改变生命的外在境遇。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别奢望太多,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保持内心的平静。仿佛间我感觉自己的心理阳光了许多,感觉生活的沉重减轻了许多。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学识高深,什么是创新思维,八天的学习时间在人生历程中何其短暂,但这次清华园学习却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行胜于言,重在实干。我们要把实干成为自己的自觉追求,在工作中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重在实践,重在实干,重在落实,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知识更新、扩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工作与学习合二为一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学习引入工作,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让自身的发展与成长真正成为工作的成效!牢记开学典礼上戴清华大学校徽时的庄严宣誓: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把这种平等与自豪感化作动力,努力争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关于清华大学邢小颖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大学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也慢慢的适应了大学的生活,现在应该来策划以下自己的大学的生活

了,绝对不能虚度这四年的时光啊。大学是人生最后的四年集体统一学习了,因为从研究生开始就是独立学习了。我想应该好好珍惜着宝贵的四年。

首先,必须保证以下几点:

1.大学对我来说最忌讳的就是谈情说爱,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绝对杜绝谈恋爱现象在我身上发生,虽然说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但也不是必须要谈啊,我们现在在这方面处理还不成熟,而且现在的变化这么快什么都说不准,重要的是现在当今形式这么严峻我们必须不停的给自己“充电”来更新自己的内存也没精力奢侈这宝贵时间,所以这是最大的禁令。

2.严禁夜不归宿,现在社会治安很差,尤其是晚上特别混乱,河南又是个流动大省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夜间不能到处乱走动。被军事纠察抓住也玩完。

3.绝对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绝对要体现高素质的军校大学生,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总会有眼睛在看着我的。成就大事首先从小事做起吗。

4.安心学习,现在虽然学习相当轻松,但还是不能放松自己,因为大学本科含金量越来越小,没参加高考的也能上本科,所以必须把心放高,把目标定远。不要轻易满足自己.多在自习室,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馆出没。

保证的虽然不能完全能做到,但也不会光说不干的,尽力的来做到。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下一步大学任务:1.首先两年内要把部队学员自学考试考过。

2.要把英语学好,2年以内必须过英语四级。

3.大学后两年把专业科目学好,而且多学几门专业来充实自己。

4.后两年准备毕业的同时向考研宣战,为考研做准备。

5.从现在开始接触社会,去打工来体验人生酸甜苦辣。

6.参加街头文化嘻哈社团,来学习街舞,街球,涂鸦。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会觉得空虚。

说了这么多,做起来真的不简单,不过我会努力坚持的。让我的大学生活变的更加精彩!也希望朋友们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啊!!!

我是20xx年进入三峡学院的,是个专科生。因为国家有专升本的政策,所以从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我就确定了我的短期的目标就是不论如何都要升起本科。现在,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了。但是现在面对的是我该怎么样来好好的利用我以后的四年的大学生活。

我希望我在未来的四年大学中里能够做到如下几点:

一、在这四年中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把学习成绩搞好。毕竟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然后以最好的成绩来了来回报我们的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祖国。

二、希望自己能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锻炼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世界飞速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社会千变万化的人才,而不是那些“一生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我会在放假期间努力去找一份或是多份的工作,使自己对这个社会能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以后毕业外出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我会做好学生处的工作,也许我不知道会做到什么时候为止,但是,我坚信,只要还在这个岗位上一天,我就会努力的认认真真的把它做好。因为我知道,这里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提高在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能够很清楚的感觉到,在做某些事情时,真的熟练了许多。最主要的是它使我在人际交流方面取得了更深的突破,扩大了我的交际范围。我会努力的把它做好,也能够调整好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当然,学习还是放在首要位置上的,因为毕竟我还是学生。

想要飞得更高,却也无能为力。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这个社会中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上与老师之间,下与同学之间。在这些方面稍有不甚,你就会被孤立起来,你就会陷入痛苦之中。所以说,关系也是整个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相信,只要在以后的几年里能够做好以上几点,我想我的大学学习生活过得还是很充实的。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在证明我的大学生活是没有虚度的

我的大学目标及计划

我的梦想:成为百万富翁,建立很多很多的学校并扶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远期目标:成为一名能力与才德兼备的现代型人才

长期目标:考入清华或北大(至少中山级以上)攻读研究生

短期目标:拿一等奖学金(考试成绩名次进入前2)

近期目标:开始努力并为目标不屈不挠、奋斗不息

采取措施:

1. 不玩电脑游戏,不在电脑上颓废地扼杀自己的青春。

2. 不浪费一分一秒,让汗水在阳光下晶莹透亮。

3. 不受外界的诱惑等不利因素所干扰,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

4. 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因素和条件,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变所处的不利条件。

5. 积极主动地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6. 积极主动地向教师请教问题。

7. 积极主动地利用好图书资料。

8. 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学术讲座、报告、研讨会。

9. 在前一天晚上睡前制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

我的作息时间表

6:30~6:45 起床、洗漱、早餐

6:55~7:30 英语早读,培养语感

7:30~8:00 数学作业及预习

12:00~1:30 自习(自修室为佳)

1:30~2:15 午睡(自修室为佳)

4:30~5:30 自习(自修室为佳)

5:30~6:00 晚餐

6:00~8:00 高等数学

8:00~10:00 大学英语

10:00~10:30 洗澡及洗衣

10:30~11:30 新闻、名著、杂志(可以在床上)

11:30~6:30 睡觉

1. 没有注明的时间除了上课,其余在自修窒自习,日间不回宿舍.

2. 有2小时以上的大块时间去图书馆,否则去自修窒.

3. 坚持就是胜利!

关于清华大学邢小颖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一所综合大学,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是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一次,清华学堂的建立,带有民族屈辱的印记。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学校。1920xx年清华改办大学,成立大学部,增设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1920xx年夏,清华学校由国民政府接管,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翌年,留学生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清华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转变为一所独立的综合大学,开始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崭露头角。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后校长人选几经更迭,1931年12月,梅贻琦继任校长,连续长校20xx年,在清华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国立清华大学共设立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还有理科、文科、法科3个研究所,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哲学、历史、物理、算学、化学、生物、政治学、经济学10个学部。还相继成立了农业研究所、航空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称为特种研究所(不招研究生)。

在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王国维、梁启超、院寅恪、赵元任、朱自清、闻一多、吴宓、张奚若、潘光旦、冯友兰、吴晗、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熊庆来、华罗庚、刘仙洲、张之高、梁思成、马约翰等著名学者和大师都曾先后在清华执教。清华大学倡导教育自主、学术独立、广聘名师、治学先进,从而迅速成为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先在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战火逼近长沙,次年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1938年5月正式开学。西南联大设文、法、理、工和师范等5个学院、26个学系,以及两个专修和一个先修班,在校学生约3000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学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联大荟萃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精项,通力合作,艰苦办学,以教授水平高、学风校风好、民主空气浓、进步力量强、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而蜚声中外。、

从1920xx年清华学堂成立,到1920xx年留美预备部结束,清华学校先后培养和选送留美生1100人;从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到1948年清华园解放,清华大学共培养大学本科毕业生(含西南联大时期)5500余人,招考派送留美生131人,毕业研究生138人。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等,而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我国各界、特别是科学、教育和文化界杰出的学术领导人与国内外著名学者。

1948年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揭开了清华历史崭新的一页。

1952年6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基础雄厚、富有特色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和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并入清华大学。经过调整,清华大学设置机械制造、动力机械、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电机工程、无线电工程和石油工程(1953年调出)等8个系共22个专业及15个专修科,由一所多院制综合大学转变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2年11月,教育部任命蒋南翔为清华大学校长(1956年后兼任党委书记)。蒋南翔在清华任职20xx年,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培育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为清华大学和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起,清华率先创建原子能等新技术专业。到1966年6月,清华大学设有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冶金、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自动控制、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等12个系共40个专业,成为新中国第一流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在此期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超过万人。共培养了本科毕业生20xx6人、专科生1126人和研究生1475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其中不少人是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和著名专家、学者。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设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等、航天航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15个学院55个系;博士、硕士授权点25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37个,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多模式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体系。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近十七万各行各业的骨干。20xx年~20xx年,先后成立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航天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法、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在国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梯队。目前共有正高级职务教师126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4名,院士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共有101名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1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20xx年,我们迎来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从99周年校庆开始的“百年校庆年”,以“跻身世界一流,服务国家社会”为主题,已经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文化、公益和庆祝活动。目前,一场场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陆续举行,一系列百年校庆出版物相继面世,新清华学堂、校史馆、音乐厅、文科图书馆等百年校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百年校庆是清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我们要总结凝练百年来的办学经验,继承弘扬清华的优良传统,共同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提升水平,扩大影响,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在新的百年再铸新的辉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于清华大学邢小颖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我有幸参加了由甘肃省政府法制办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首期“政府法制干部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提升高级培训班”的学习。本期培训班在省、市领导及清华大学法学院培训中心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政府法制系统的119名学员度过了紧张充实而又意义非常的十天。通过十天的学习与思考,使我从思想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服务理念也上得到了更新。为此,由衷感谢法制办的领导们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锻炼的机会。

在这十天里,我们学习了《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立法》、《政府法制监督》等方面的专题知识,这次学校为我们准备的老师都是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而且老师的讲解都非常精辟和风趣,往往把非常难的理论阐述得浅显易懂,引导我们融入教学中,使人如沐春风,这在我以前的学习中都是没有经历过的,尤其是“当今社会的三大问题:法律、社会与政治”的讲解,在短短的1个课时讲完冗长而沉重的法律、社会与政治及相关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老师却讲得条理清晰,简单明了。这次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却开拓了我的视野,扩大了思考的范围,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少的法律问题,增强了自身的法律应用能力,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政府法制工作人员队伍,加强法制理论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我们现阶段依法行政的过程中,虽说我们已经在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清理行政执法依据,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和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手段,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事实上,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有待提高,亟待加强的问题。而且,从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只有整个行政机关的大多数人员都有了依法行政的思想意识,自觉地行动起来,这些自觉地的行动才会汇聚成一股汹涌的力量,推进依法行政事业向前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加强政府法制理论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以前,对法律条文只是从表面理解,经专家教授的点拨,对相关法律能够领悟到深层次内涵,思路变得清晰,对今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总之,这次培训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提高工作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新力;而且也是对自己以往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

学以致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立足岗位创优,把所学的东西转化为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工作取得实效,提高工作效率,这才是培训的根本目的。作为一名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这次培训使我认清了自己岗位的重要、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拓宽了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职责,强化行政监督,严把规范性文件审查关,充分发挥政府法制工作者的作用。

十天的培训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学习中我认识到要做好政府法制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学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要以这次学习培训为动力,加强学习,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作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政府法制建设发挥自己应尽的职责。

关于清华大学邢小颖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一所综合大学,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是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一次,清华学堂的建立,带有民族屈辱的印记。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学校。1920xx年清华改办大学,成立大学部,增设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1920xx年夏,清华学校由国民政府接管,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翌年,留学生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清华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转变为一所独立的综合大学,开始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崭露头角。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后校长人选几经更迭,1931年12月,梅贻琦继任校长,连续长校20xx年,在清华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国立清华大学共设立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还有理科、文科、法科3个研究所,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哲学、历史、物理、算学、化学、生物、政治学、经济学10个学部。还相继成立了农业研究所、航空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称为特种研究所(不招研究生)。

在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王国维、梁启超、院寅恪、赵元任、朱自清、闻一多、吴宓、张奚若、潘光旦、冯友兰、吴晗、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熊庆来、华罗庚、刘仙洲、张之高、梁思成、马约翰等著名学者和大师都曾先后在清华执教。清华大学倡导教育自主、学术独立、广聘名师、治学先进,从而迅速成为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先在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战火逼近长沙,次年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1938年5月正式开学。西南联大设文、法、理、工和师范等5个学院、26个学系,以及两个专修和一个先修班,在校学生约3000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学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联大荟萃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精项,通力合作,艰苦办学,以教授水平高、学风校风好、民主空气浓、进步力量强、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而蜚声中外。、

从1920xx年清华学堂成立,到1920xx年留美预备部结束,清华学校先后培养和选送留美生1100人;从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到1948年清华园解放,清华大学共培养大学本科毕业生(含西南联大时期)5500余人,招考派送留美生131人,毕业研究生138人。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等,而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我国各界、特别是科学、教育和文化界杰出的学术领导人与国内外著名学者。

1948年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揭开了清华历史崭新的一页。

1952年6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基础雄厚、富有特色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和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并入清华大学。经过调整,清华大学设置机械制造、动力机械、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电机工程、无线电工程和石油工程(1953年调出)等8个系共22个专业及15个专修科,由一所多院制综合大学转变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2年11月,教育部任命蒋南翔为清华大学校长(1956年后兼任党委书记)。蒋南翔在清华任职20xx年,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培育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为清华大学和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起,清华率先创建原子能等新技术专业。到1966年6月,清华大学设有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冶金、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自动控制、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等12个系共40个专业,成为新中国第一流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在此期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超过万人。共培养了本科毕业生20xx6人、专科生1126人和研究生1475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其中不少人是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和著名专家、学者。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设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等、航天航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15个学院55个系;博士、硕士授权点25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37个,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多模式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体系。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近十七万各行各业的骨干。20xx年~20xx年,先后成立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航天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法、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在国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梯队。目前共有正高级职务教师126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4名,院士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共有101名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1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20xx年,我们迎来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从99周年校庆开始的“百年校庆年”,以“跻身世界一流,服务国家社会”为主题,已经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文化、公益和庆祝活动。目前,一场场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陆续举行,一系列百年校庆出版物相继面世,新清华学堂、校史馆、音乐厅、文科图书馆等百年校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百年校庆是清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我们要总结凝练百年来的办学经验,继承弘扬清华的优良传统,共同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提升水平,扩大影响,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在新的百年再铸新的辉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于清华大学邢小颖心得体会及感悟八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学校藏书400余万册。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__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创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面临世纪之交中国迅速发展的机遇,清华大学正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

1928年 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__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__年 建立医学院

20__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__年 原隶属信息产业部的华信医院(原酒仙桥医院)和玉泉医院正式并入

20__年4月正式挂牌,分别成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

20__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好了,校园概况这么多,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周边的景点,我们看前面的这块石头是三峡石。

这块巨石贵韵。

我身后是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春天的春。公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从此伦为荒岛100余年。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这栋雕像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至尊孔子雕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运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前面的亭子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吴晗先生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苏俄已被同学们戏称“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革命”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迫害,1969年惨死在狱中,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这位基础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像,并且修建了“晗亭”的。

“荷塘月色亭”是为纪念朱自清而建,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25年应聘清华执教,先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图书馆长、朱自清写过很多散文,如《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述近春园的景观,这篇文章用描写了一幅清有美妙的画面,“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添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这一切都反映了他当时苦闷、孤独的心情。1948年他因贫病交加而去世。临终时他还嘱咐家人,不要政府派给的廉价美国面粉,称赞他“宁死不买美国救济粮”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厅内悬挂的”荷塘夜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的笔迹。对面山上的零零阁,是20__年竣工。所以叫零零阁。近春园是清华师生休闲的场所。

现再给大家10分钟照相。 我们现在去参观清华园区,

大家左侧这两栋楼是第一,二教学楼,分别建于

52、54年,是苏式建筑风格,里面有大小教室数间。现在人在使用。

礼堂西侧市科学馆,建于1917年,初起是理科实验楼。26年物理系在此办公,现在这里面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革命时期也被破坏,去年刚才新装修。

最北边这个雄伟建筑是清华的大礼堂,使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之一,建成于1920年至今为止已经87岁了,他是一座罗马史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位于清华大学大中心,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建礼堂时,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由美国设计师莫非设计,一砖一瓦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他一模一样的建筑,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我们人在此举办各种各样活动。

南侧的同方部也是清华早期建筑之一,还长期用作8月27号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两字与字《礼记》,“同方部”是指“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1936年在此为鲁迅先生举行过追悼会,闻一多,朱自清都发表了演说。现在是清华校友办公室。

清华学堂是清华第一栋教学楼,1911年竣工,96岁了的德国古堡式的古堡式建筑,门上端“清华学堂”四字是清朝军机大臣那桐所书。25年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

一、赵元任在此办公。1946年作为建筑系的专用关,梁思成为系主任,现在是清华研究生院办公室。

日晷是1920级的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圆盘中央的不锈钢针,圆盘中央的不锈钢针指着地球的南极北极,圆盘上面刻着十二个时辰,圆盘下面也刻着十二个时辰,春分以后看太阳照射圆盘上面的不锈钢针的阴影计时,秋分以后看圆盘下面钢针的阴影计时。没有太阳是旧物作用,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语言”四字,是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少说多做,发扬实干的精神。

东面的石头上的八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在大礼堂给清华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两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天一样,刚健不已,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也应该想的一样柔和,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留传。

现在介绍到此,现再给大家10分钟照相。

几经周转才来到清华大学,并与春春汇合在清华西门,门口的石狮子好像已有一段历史了。自然拍照的异常之多。走入门中是长长的道路通向幽深。现在是旅游期各式各样的人多来于此四个轮的,二个轮的车辆,来来往往,熙熙攘攘。与菜市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不是很喜欢喧哗之处。

向前走到几经曲折来到一片宽阔的草坪之前。后面有一座很像欧洲古堡的建筑物,听旁边旅游团的导游解说是清华大礼堂。它有着圆圆的顶。在我看来有点像高仰的头颅,下面的线条显得十分简洁。和草坪前端的好似日晷的东东显出的又是两个极端,看样清华之门也遮不住大礼堂羞红的身姿。侧面墙上布满的爬山虎也是惧得不敢前行。

是美的东西,人们都会坐下来,慢慢的欣赏,当然除非那美丽尤物是第三者。但时间已不允许我们停留片刻,我们好似前路探索的冒险也,一面为沿边的景致流连,一面却又为了前进而奋斗。

走不了几步便看到了闻一多先生与钟亭一齐耸立,逐向前寻其路。未知同与都何人,汝知安否?

渐渐地我们迈向了幽深人烟开始疏少了,映入眼帘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是环绕而建的俱有淡淡法国古典建筑风格的,窄长的窗子由上至下顺下长长的乳白色的窗帘,有着垂空的长廊和中间欧式的喷水衬着三层的图书馆,这里的阶梯都像深藏于酒库中的久酿,愈是年久就越发的香醇。都淹在书香中多年了。突然爱上了这时里,当然这也是红色的,红色与绿树相衬在这里似乎不显得老气,而是一种幽静的享受。

我是不喜欢红色的,因为它太过火热,在周边易被烧炽,而这里的红由于日久而显得沉稳了许多,看了格外舒服,于是深深的陷了进去无法自拔。

于是对这里的红色于法式风格迷醉了。

关于清华大学邢小颖心得体会及感悟九

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一所综合大学,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是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一次,清华学堂的建立,带有民族屈辱的印记。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学校。1920xx年清华改办大学,成立大学部,增设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1920xx年夏,清华学校由国民政府接管,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翌年,留学生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清华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转变为一所独立的综合大学,开始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崭露头角。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后校长人选几经更迭,1931年12月,梅贻琦继任校长,连续长校20xx年,在清华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国立清华大学共设立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还有理科、文科、法科3个研究所,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哲学、历史、物理、算学、化学、生物、政治学、经济学10个学部。还相继成立了农业研究所、航空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称为特种研究所(不招研究生)。

在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王国维、梁启超、院寅恪、赵元任、朱自清、闻一多、吴宓、张奚若、潘光旦、冯友兰、吴晗、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熊庆来、华罗庚、刘仙洲、张之高、梁思成、马约翰等著名学者和大师都曾先后在清华执教。清华大学倡导教育自主、学术独立、广聘名师、治学先进,从而迅速成为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先在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战火逼近长沙,次年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1938年5月正式开学。西南联大设文、法、理、工和师范等5个学院、26个学系,以及两个专修和一个先修班,在校学生约3000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学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联大荟萃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精项,通力合作,艰苦办学,以教授水平高、学风校风好、民主空气浓、进步力量强、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而蜚声中外。、

从1920xx年清华学堂成立,到1920xx年留美预备部结束,清华学校先后培养和选送留美生1100人;从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到1948年清华园解放,清华大学共培养大学本科毕业生(含西南联大时期)5500余人,招考派送留美生131人,毕业研究生138人。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等,而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我国各界、特别是科学、教育和文化界杰出的学术领导人与国内外著名学者。

1948年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揭开了清华历史崭新的一页。

1952年6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基础雄厚、富有特色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和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并入清华大学。经过调整,清华大学设置机械制造、动力机械、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电机工程、无线电工程和石油工程(1953年调出)等8个系共22个专业及15个专修科,由一所多院制综合大学转变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2年11月,教育部任命蒋南翔为清华大学校长(1956年后兼任党委书记)。蒋南翔在清华任职20xx年,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培育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为清华大学和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起,清华率先创建原子能等新技术专业。到1966年6月,清华大学设有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冶金、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自动控制、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等12个系共40个专业,成为新中国第一流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在此期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超过万人。共培养了本科毕业生20xx6人、专科生1126人和研究生1475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其中不少人是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和著名专家、学者。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设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等、航天航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15个学院55个系;博士、硕士授权点25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37个,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多模式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体系。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近十七万各行各业的骨干。20xx年~20xx年,先后成立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航天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法、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在国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梯队。目前共有正高级职务教师126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4名,院士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共有101名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1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20xx年,我们迎来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从99周年校庆开始的“百年校庆年”,以“跻身世界一流,服务国家社会”为主题,已经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文化、公益和庆祝活动。目前,一场场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陆续举行,一系列百年校庆出版物相继面世,新清华学堂、校史馆、音乐厅、文科图书馆等百年校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百年校庆是清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我们要总结凝练百年来的办学经验,继承弘扬清华的优良传统,共同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提升水平,扩大影响,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在新的百年再铸新的辉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