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井冈山红色基地的心得体会如何写 井冈山红色基地培训心得体会(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0:11:02 页码:14
井冈山红色基地的心得体会如何写 井冈山红色基地培训心得体会(5篇)
2023-01-11 10:11:02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井冈山红色基地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欢迎大家来到革命老区井冈山旅游参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现在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及党员干部的教育基地,井冈山不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自然风光也是非常秀美壮观,这就形成了井冈山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是革命摇篮、旅游胜地、疗养佳境.陆定一曾题词“井冈山有两件宝,一是历史红、二是山林好”,朱德题词“天下第一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与江西的宁岗、遂川、永新和湖南酃县四县之交,东起井冈山的拿山,西到酃县的水口,两地相距90公里,北起宁岗的茅坪,南至井冈山的黄坳,两地相距45公里,而四周从拿山起经过龙源口、新城、茅坪、大陇、十都、水口、下村、五斗江等等,再回到拿山,方圆共计550华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百里,井冈山”,井冈山地势雄伟,齐峰峻岭,古木参天,全市呈西南高,东北低走势,地形复杂,境内平均海拔500米,市中心茨坪海拔1848米,全市面积670平方公里,整个土地资源现状为:“九山半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

关于“井冈山”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姓蓝名子希的人为了避战乱,背井离乡来到了井冈山的主峰——五指峰山下的一块平地安家立寨,房子门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客家人称为江,于是就把这个地方称为“井江山村”在这里所说的“井”并不是指水井的意思,而是指家乡的意思,后来又因为客家人“江”与“岗”谐音,又把这个地方称为井岗山,过了不久又有一位姓黄的人也来到这里,他觉得村子不是建在山头上而是建在山脚下,于是就把井岗山的岗字的山字头去掉,成了冈字,这就是井冈山名字的由来。“井冈山”这个名字在很久以前曾有强盗的意思,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期间,有不少散兵游勇,结成小股绿林,白天匿居山中,晚上窜到附近县城官家富户抢劫,声称自己为井冈山,随后又有世居山上的王佐、袁文才集聚武装,常以劫富济贫为名,下山吊羊(也就是打劫绑架)也称他们为井冈山,井冈山的名字就由此传开了。

1920xx年10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山,联合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的部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成了革命的摇篮。于是,井冈山才有了自己的新含意。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毛泽东真会找地方,把红军带到这里来,谁也不容易打进来”那是因为毛泽东已经调查过了。

首先这里离反动势力强大的大、中城市如长沙、南昌、武汉、广州等地较远,是反动势力薄弱之地。第二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处。政治军事上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到两省及两省下游。第三这里受过大革命的洗礼,党和群众基础较好。第四井冈山地势险要,

红土地、绿森林、

革命圣地—井冈山

进可攻退可守,便于开展游击等等一些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军事割剧。1920xx年9月29日,毛泽东带领部队进入了永新县的三湾村,到了三湾村后,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思考已久的整编,军史上称“三湾改编”。自从秋收起义以来,毛泽东看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部队屡战屡败,特别是芦溪一战,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后,一些投机分子纷纷扔下枪,不辞而别,造成枪多人少,军心不振的现象。由于战争频繁,以致伤员增多,一些军队打骂士兵的军阀习气,也在军中时有发生,部队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首先把只剩七、八百人的部队干脆改成团的建制,军旗上的字样改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团”由黄浦军校第一期毕业生陈浩担任团长。第二项改革支部建在连上,党以上设党委,班设党小组,并在连以上派党代表,全军归党统一领导,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毛泽东的《井冈山斗争》中有一句道破天机的话,红军之所以坚难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三项改革建立士兵委员会,规定了士兵委员会对军队长官的工作可以进行监督,人民军队官与兵的平等正是始于井冈山,井冈山根据地是“官最不像官”的时期。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1920xx年10月3日,毛泽东在宁岗古城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也称为古城会议,确定了对袁文才、王佐部队实行“团结改造”的方针,并决定在茅坪建立红军医院和留守处。

各位团友上井冈山旅游,想了解井冈山斗争历史的人,一定要知道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武装部队的情况。袁文才出生于是1898年,宁岗茅坪马源村,客籍人。曾经念过很多书,学业时断时续,后来又上了初中。由于历史原因,宁岗土家人与客家人之间矛盾十分尖锐。袁文才一家深受土家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在1920xx年的时候,宁岗茅坪一带村民被土豪劣绅逼上梁山,组织起了“马刀队”公开以地主劣绅为敌,形成了一股绿林势力。以胡亚春为首领,袁文才很早就与当地土豪谢冠南结下怨仇,势不两立。那是因为谢冠南玷污了袁文才的妻子,袁文才的父亲就把谢冠南告上了法庭,结果袁家败诉。袁文才的父亲因此一病不起,不久就与世长辞。后来又因母亲惨遭豪绅杀害,使袁文才横下一条心,公开投奔“马刀队”。由于袁文才念过书,有文化会计谋,被任为参谋长之职,不久便当上了马刀队“首领”。成为群中之王,因为马刀队人多势大,活动时间长,在宁岗周围影响很大。

王左 :又名王云辉,1898年出生于井冈山下庄村下水坑一个农民家庭,也是客籍人,王佐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兄弟姐妹多,王左随母亲改嫁别的村庄,那家人不同意把王佐的名字人祖谱,没办法又回到了井冈山,到了井冈山,为了维持生活,王佐便从小跟着叔叔学裁缝,没有读过书.1920xx年井冈山周围的一些农民不忍土豪残酷压迫剥削,打出了劫富济贫的旗号,成为了当地一支绿林组织.首领,朱孔阳王佐走投无路为贫困生活所逼,投奔了朱孔阳队伍,上山为匪.开始,王在朱孔阳那知识做缝衣服的活,后来朱孔阳发现王左机灵,精明能干,就让他担任侦探,深得朱孔阳的赏识,.后来王左离开了朱孔阳,回到了家里,用平时的积蓄买了一枝九响枪,还打了几枝土枪,邀集了几十人,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自立为王,成为山大王.

红土地、绿森林、

革命圣地—井冈山

袁文才和王左都是客籍人,有着共同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家庭,又是同年生,变结为老庾,彼此情同手足志同道合,而毛泽东早就知道井冈山有这么两支绿林武装队伍,正在此时毛泽东在三湾会见了一位当时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毛泽东在广州所讲的学生,现在正是袁文才重要幕僚—陈幕平.见到陈幕平,毛泽东非常高兴,因为毛泽东看来解救工农红军目前之困的出入就在此人身上,毛泽东与陈幕平长谈一宿,知道了袁文才的底细,而从谈话中又注意了一个细节,袁文才与王左还是拜把子老庾,袁文才带着部队在井冈山的茅坪,王左在井冈山的大小五井,他们相互衬托,同进同退,毛泽东不竟击掌叫好.毛泽东连夜写了一封长信,托陈幕平面交袁文才,既然同是农民兄弟的武装何必客气,毛泽东在信中向袁文才详细叙述了工农革命军目前的处境,并提出在他的地盘上安置上伤病员,建立留守处的要求.也许是毛泽东信中表示诚恳,也许是对陈幕平的信任,行使一贯谨慎的袁文才很快的派出代表请毛泽东到宁冈大仓相会,到了大仓毛泽东七人五骑,手无寸铁,准时到大仓.见到袁文才派来的的代表,得到了袁文才肯定答复,毛泽东心上的石头落了地,干脆把部队带进了宁冈古城.要说袁文才完全的相信毛泽东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在绿林摸爬滚打的人物,在他亲自看见毛泽东之前仍然保持因有的警惕,因此在毛泽东进村以前,袁文才还在祠堂里埋伏了一伙精壮的汉子,这是袁文才的天性,君子坦荡荡毛泽东心里无挂碍的走进袁文才指定的地方,一个叫林风和的农民家里.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许多方面都有着过人之处,于袁文才一见面,毛泽东就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些怀疑和杀机,毛泽东微微一笑,轻描淡写,然而却是郑重地对袁文才说,工农革命军决定送一批枪支给你们.袁文才因为听错了,马上补上一句多少支,毛泽东竖起一个手指说一百支.文才心中的大喜,吩咐部下杀猪宰鸡,盛情款待毛泽东,袁文才觉得又不够,又拿出七百块大洋长给工农红军,并且当毛泽东将古城会议决定的几件事向袁文才提出时,袁文才一概点头.

三天后,袁文才又在宁冈垄市见到了毛泽东送给他的枪,而且还是一百零四支,并且每支枪配备了三发子弹.

1920xx年10月7日,毛泽东带着部队到茅坪设立了留守处和后方医院.在上井冈山的途中,毛泽东亲眼目睹了部队无纪律的情形,秋天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行军路上,战士们又饥又渴,看见路边的红薯,毫不犹豫,连苗拔起,擦去泥土,便塞在嘴里,毛泽东当时没有说什么,可是他记在了心里,一直到他和王佐见面时1920xx年10月24日早晨,毛泽东首次向部队宣布了三项纪律.当时革命军可算是一支疲惫之师,整整两个月,部队没有吃上一顿饱饭,没睡一个好觉,现在听说井冈山可以歇一歇脚,大家都很高兴,毛泽东抓住大家这个心理说:我们要上山了,要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大家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之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建立不起来的,从此以后大家的一切行动要听从指挥,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不拿农民的一个红薯.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为了帮助和加快对袁文才和王佐和部队进行军事训练和思想整顿,毛泽东派出了游雪臣.陈伯钧等干部到步云山改造袁文才的部队,同时又派出何长工到大井改造王佐的部队,1920xx年1月,王佐请求何长工帮助他杀掉自己的死对头尹道一,何长工摔一个连的兵力配合王佐顺

革命圣地—井冈山

利进行歼灭了尹道一,从而使王佐进一步信任了工农革命军.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改造,从思想和军事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1920xx年2月中旬,袁,王部队正式收编为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由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何长工任党代表。

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得到了王佐和袁文才以及当地百姓的大力帮助,1920xx年10月到1920xx年2月,工农革命军在边界艰苦奋斗5个月,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前委的领导下,保存和发展了工农革命军,恢复和重建了边界党组织,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红色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各位团友,大家是不是想朱毛会师是在什么时候呢?1920xx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后来朱德领着八一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在1920xx年4月28日,朱德、毛泽东两支队伍在宁冈龙市胜利会师。根据湘南特委的意见,成立了工农革命第四军,在宁冈龙江书院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红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5月4日,在宁冈龙市河滩上召开了庆祝朱毛两军会师大会,宣布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该为中国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红四军下辖三个师九个团,约1万人。

1920xx年10月到1920xx年10月井冈山斗争进入了全盛时期,国民党曾三次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会剿。

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后,湘赣边界特委及各县党组织部遭到破坏。1920xx年4月8日,前委在于都召开了会议,决定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收复失地,重建边界政权。4月底,彭德怀、滕代远回到井冈山,再茨坪召开了群众大会,彭德怀受前委委托慰问了井冈军民,并发每人一块银元。红五军回井冈山后,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边界继续发展革命斗争,7月中旬,红五军攻打安福县城,由于情报有误,陷入敌人有准备的包围中,未能功下安福城,我军损失重大,使参谋长刘之至和纵队长贺国中不幸牺牲,12月底。红五军回到边界,当时由于特委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造成了领导成员内部意见分歧,加上土、客籍严重矛盾,红五军偏听偏信,执行特委的错误决定,1930年2月下旬的一个凌晨,边界特委书记朱昌凯带领几个彪形大汉,手持机枪,闯入永新县城尹家巷袁文才的住处,开枪把袁文才打死在床上,王左听到枪声后慌忙出逃,往井冈山逃跑时跌倒淹丝在禾水河里,袁文才、王左被错杀,酿成了湘赣边界的一起悲剧事件。使边界工作遭受到不应该的重大损失,井冈山斗争告一段落,整个时间为两年零四个月。

好了各位团友,井冈山大概的的介绍到此为止,现在我们去参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在把井冈山给大家作个详细的介绍。

最新井冈山红色基地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在××党委统一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井冈山党员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班。我们一行44人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学习考察,以此见证了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使我心灵得到了强烈的震憾,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和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下面,我就这次学习情况向各位党员作一汇报:

20xx年4月20日晚踏上了井冈山红色之旅,先火车,后汽车,于20xx年4月22晚11:00,终于到了我们魂牵梦绕的革命圣地——井冈山。虽一路长途跋涉至直深夜但我的心情很澎湃。

一、参观学习的基本情况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这是一座独特而又神奇的山,也是一座雄伟秀丽、红绿辉映的天下第一山。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这里的一草一木,溅洒过革命烈士的鲜血,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到处留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辛勤的脚印。

20xx年4月23日8:30在江西省委组织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安排下,有幸邀请到82岁高龄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毛秉华教授。他通过五个方面1.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4.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 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井冈山精神专题讲座。毛老退休后依旧义务宣传井冈山精神,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他把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井冈山、献给了国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就是井冈山精神。

20xx年4月23日10:00,我们穿着红军服、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悲壮的心情踏进了井冈山烈士陵园,我有幸成为队伍的旗手,“在烈士陵园,我得知在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就有1.8万余名烈士倒在了这片红土地上。在肃穆的大厅里,我的景仰之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深深地感到了信念的力量,也只有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才能夺取革命事业的胜利。” 在这里,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真实地再现了井冈山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颂扬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来到井冈山,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在悠扬的歌声中拉开了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演出是由当地600名农民自发演出的,是为了将父辈的精神发扬光大。我已经融入其中,似乎回到了那个艰苦岁月战火纷飞的日子,一幕幕的演出让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被精彩的演出折服,被他们的精神折服。

观革命旧址听感人事迹,在小井红军医院:“130余名红军伤员的尸体摞成了一座小山……而我们知道名字的烈士却仅有18位。”

雄伟的井冈山,有大小山峰500余座,形态奇特,峰峦重叠,林木幽深,构成天然险峰。井冈山,它既有华山之险,又有泰山之雄,但比华山更绿、泰山更雄。

走挑粮小道知革命艰辛,在井冈山流传着“朱德扁担”的故事。学员们身着军装重走了位于大陇镇源头村的挑粮小道。小道全长3.8公里,海拔从山下的300米上升到山顶的1300米。为了能让自己体会当年挑粮的艰辛,我也挑起了“扁担”仅仅只走了1公里我已经气喘吁吁了。“不实地走一走这些革命先辈走过的路,不知道革命如此不易啊。”虽然崎岖不平的山路若隐若现地在竹林深处蜿蜒,虽然学员们平日多忙于工作事业很少做如此大量的运动,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最终都走到了终点---黄洋界。

赞叹的是这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处;惊呼的是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岖。难怪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呐喊声震天,但我身旁的炮台和身后横竖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黄洋界上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是那门具有传奇色彩的迫击炮了。据介绍,当年它用仅有的一枚炮弹击中了敌军指挥部,让敌人误以为遇到红军主力而仓皇撤退。于是,我们都在这里留影纪念,以便能够把这壮观的景色带回来

沿着山路目送黄洋界渐渐远去,我们回到了驻地。迎接我们的是神往以久的红米饭、南瓜汤。也不知是大家太累了,还是这红军饭太香,用风卷残云来形容绝对是再恰当不过了。晚上躺在床上,呼吸着井冈山清新、湿润的空气,感受着井冈山的恬静,我相信同行的每个人在享受这份恬静时都会同时想到她的来之不易。

离开井冈山前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0xx年10月直至1930年2月期间的整个过程,一共分为七个展馆。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知道,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于是我们就把这一慕慕革命史的图画给一一地拍下来。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现在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

二、红色之旅收获

这次红色之旅可以说圆满结束了。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原创意义在于,它是对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井冈山精神并不游离于民族精神之外,而是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伟大创造。

井冈山精神的原创意义又在于,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具有原创性的民族精神必然催生出新的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它是“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它的丰富和展开。

井冈山精神的原创意义还在于,它不但集民族精神之大成,而且是传统民族精神和当代时代精神的大融汇、大统一。

井冈山精神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不但是“打天下”的精神,也应该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时代精神。正如在视察井冈山时所说:“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当然,对革命传统要继承又要发展。我们应该把革命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焕发出的新的时代风貌结合起来,熔铸成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并把它贯注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发挥一点井冈山精神,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真正成为党的好帮手,起到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更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党永远具有生机和活力。

最新井冈山红色基地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同志们:

今天,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干部党性教育第二期培训班在革命圣地——井冈山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党政,向江西省委组织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这次学习培训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参加本期培训班的重要意义

各级干部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西山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素质的要求,集团公司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力争用两年时间对处级干部进行一次轮训,用三年时间对科级干部进行一次轮训”的任务,今年职代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干部培训的具体要求,处科级培训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今天,我们出走西山,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举办这期培训班,是为了使大家重温井冈山斗争史,感悟先辈的革命精神,接受井冈山精神熏陶,使大家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不断推动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开创西山各项事业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二、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8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我们党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认真学习井冈山精神,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他们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提高政治鉴别能力,作注重学习、加快发展的表率;提高服务发展能力,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表率;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表率;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作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表率。

三、严格要求,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举办这次培训班,让大家来井冈山脱产学习,机会十分难得。同志们一定要有学习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克服困难,潜下心来,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

一要严于律己,认真学习,展示西山干部的良好形象。严格遵守校方的规章制度,把这次培训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加油站”和新起点,从平时繁忙的工作状态转入到学习和考察状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沉下身子仔细考察,展示西山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要潜心研修,广泛交流,进一步扩大学习成果。这次培训班时间不长,但教学安排十分紧凑,内容丰富实用。给大家授课的既有江西省委党校的领导,又有井冈山干部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教授,还有红军后代、井冈山第一批垦荒人、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等典型人物。大家一定要摆正位置,甘当小学生,主动向书本学习,主动向老师请教,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党性得到最大锻炼,实现学习成果最大化。

三要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结合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真正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党性锻炼、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最后,我再次代表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和全体培训学员,向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的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挚邀请和欢迎井冈山培训中心的领导和干部职工到西山做客。

预祝此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学习顺利!

谢谢大家!

最新井冈山红色基地的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革命老区井冈山旅游参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现在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及党员干部的教育基地,井冈山不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自然风光也是非常秀美壮观,这就形成了井冈山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是革命摇篮、旅游胜地、疗养佳境.陆定一曾题词“井冈山有两件宝,一是历史红、二是山林好”,朱德题词“天下第一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与江西的宁岗、遂川、永新和湖南酃县四县之交,东起井冈山的拿山,西到酃县的水口,两地相距90公里,北起宁岗的茅坪,南至井冈山的黄坳,两地相距45公里,而四周从拿山起经过龙源口、新城、茅坪、大陇、十都、水口、下村、五斗江等等,再回到拿山,方圆共计550华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百里,井冈山”,井冈山地势雄伟,齐峰峻岭,古木参天,全市呈西南高,东北低走势,地形复杂,境内平均海拔500米,市中心茨坪海拔1848米,全市面积670平方公里,整个土地资源现状为:“九山半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

关于“井冈山”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姓蓝名子希的人为了避战乱,背井离乡来到了井冈山的主峰——五指峰山下的一块平地安家立寨,房子门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客家人称为江,于是就把这个地方称为“井江山村”在这里所说的“井”并不是指水井的意思,而是指家乡的意思,后来又因为客家人“江”与“岗”谐音,又把这个地方称为井岗山,过了不久又有一位姓黄的人也来到这里,他觉得村子不是建在山头上而是建在山脚下,于是就把井岗山的岗字的山字头去掉,成了冈字,这就是井冈山名字的由来。“井冈山”这个名字在很久以前曾有强盗的意思,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期间,有不少散兵游勇,结成小股绿林,白天匿居山中,晚上窜到附近县城官家富户抢劫,声称自己为井冈山,随后又有世居山上的王佐、袁文才集聚武装,常以劫富济贫为名,下山吊羊(也就是打劫绑架)也称他们为井冈山,井冈山的名字就由此传开了。

1920xx年10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山,联合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的部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成了革命的摇篮。于是,井冈山才有了自己的新含意。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毛泽东真会找地方,把红军带到这里来,谁也不容易打进来”那是因为毛泽东已经调查过了。

首先这里离反动势力强大的大、中城市如长沙、南昌、武汉、广州等地较远,是反动势力薄弱之地。第二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处。政治军事上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到两省及两省下游。第三这里受过大革命的洗礼,党和群众基础较好。第四井冈山地势险要,

红土地、绿森林、

革命圣地—井冈山

进可攻退可守,便于开展游击等等一些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军事割剧。1920xx年9月29日,毛泽东带领部队进入了永新县的三湾村,到了三湾村后,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思考已久的整编,军史上称“三湾改编”。自从秋收起义以来,毛泽东看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部队屡战屡败,特别是芦溪一战,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后,一些投机分子纷纷扔下枪,不辞而别,造成枪多人少,军心不振的现象。由于战争频繁,以致伤员增多,一些军队打骂士兵的军阀习气,也在军中时有发生,部队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首先把只剩七、八百人的部队干脆改成团的建制,军旗上的字样改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团”由黄浦军校第一期毕业生陈浩担任团长。第二项改革支部建在连上,党以上设党委,班设党小组,并在连以上派党代表,全军归党统一领导,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毛泽东的《井冈山斗争》中有一句道破天机的话,红军之所以坚难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三项改革建立士兵委员会,规定了士兵委员会对军队长官的工作可以进行监督,人民军队官与兵的平等正是始于井冈山,井冈山根据地是“官最不像官”的时期。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1920xx年10月3日,毛泽东在宁岗古城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也称为古城会议,确定了对袁文才、王佐部队实行“团结改造”的方针,并决定在茅坪建立红军医院和留守处。

各位团友上井冈山旅游,想了解井冈山斗争历史的人,一定要知道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武装部队的情况。袁文才出生于是1898年,宁岗茅坪马源村,客籍人。曾经念过很多书,学业时断时续,后来又上了初中。由于历史原因,宁岗土家人与客家人之间矛盾十分尖锐。袁文才一家深受土家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在1920xx年的时候,宁岗茅坪一带村民被土豪劣绅逼上梁山,组织起了“马刀队”公开以地主劣绅为敌,形成了一股绿林势力。以胡亚春为首领,袁文才很早就与当地土豪谢冠南结下怨仇,势不两立。那是因为谢冠南玷污了袁文才的妻子,袁文才的父亲就把谢冠南告上了法庭,结果袁家败诉。袁文才的父亲因此一病不起,不久就与世长辞。后来又因母亲惨遭豪绅杀害,使袁文才横下一条心,公开投奔“马刀队”。由于袁文才念过书,有文化会计谋,被任为参谋长之职,不久便当上了马刀队“首领”。成为群中之王,因为马刀队人多势大,活动时间长,在宁岗周围影响很大。

王左 :又名王云辉,1898年出生于井冈山下庄村下水坑一个农民家庭,也是客籍人,王佐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兄弟姐妹多,王左随母亲改嫁别的村庄,那家人不同意把王佐的名字人祖谱,没办法又回到了井冈山,到了井冈山,为了维持生活,王佐便从小跟着叔叔学裁缝,没有读过书.1920xx年井冈山周围的一些农民不忍土豪残酷压迫剥削,打出了劫富济贫的旗号,成为了当地一支绿林组织.首领,朱孔阳王佐走投无路为贫困生活所逼,投奔了朱孔阳队伍,上山为匪.开始,王在朱孔阳那知识做缝衣服的活,后来朱孔阳发现王左机灵,精明能干,就让他担任侦探,深得朱孔阳的赏识,.后来王左离开了朱孔阳,回到了家里,用平时的积蓄买了一枝九响枪,还打了几枝土枪,邀集了几十人,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自立为王,成为山大王.

红土地、绿森林、

革命圣地—井冈山

袁文才和王左都是客籍人,有着共同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家庭,又是同年生,变结为老庾,彼此情同手足志同道合,而毛泽东早就知道井冈山有这么两支绿林武装队伍,正在此时毛泽东在三湾会见了一位当时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毛泽东在广州所讲的学生,现在正是袁文才重要幕僚—陈幕平.见到陈幕平,毛泽东非常高兴,因为毛泽东看来解救工农红军目前之困的出入就在此人身上,毛泽东与陈幕平长谈一宿,知道了袁文才的底细,而从谈话中又注意了一个细节,袁文才与王左还是拜把子老庾,袁文才带着部队在井冈山的茅坪,王左在井冈山的大小五井,他们相互衬托,同进同退,毛泽东不竟击掌叫好.毛泽东连夜写了一封长信,托陈幕平面交袁文才,既然同是农民兄弟的武装何必客气,毛泽东在信中向袁文才详细叙述了工农革命军目前的处境,并提出在他的地盘上安置上伤病员,建立留守处的要求.也许是毛泽东信中表示诚恳,也许是对陈幕平的信任,行使一贯谨慎的袁文才很快的派出代表请毛泽东到宁冈大仓相会,到了大仓毛泽东七人五骑,手无寸铁,准时到大仓.见到袁文才派来的的代表,得到了袁文才肯定答复,毛泽东心上的石头落了地,干脆把部队带进了宁冈古城.要说袁文才完全的相信毛泽东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在绿林摸爬滚打的人物,在他亲自看见毛泽东之前仍然保持因有的警惕,因此在毛泽东进村以前,袁文才还在祠堂里埋伏了一伙精壮的汉子,这是袁文才的天性,君子坦荡荡毛泽东心里无挂碍的走进袁文才指定的地方,一个叫林风和的农民家里.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许多方面都有着过人之处,于袁文才一见面,毛泽东就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些怀疑和杀机,毛泽东微微一笑,轻描淡写,然而却是郑重地对袁文才说,工农革命军决定送一批枪支给你们.袁文才因为听错了,马上补上一句多少支,毛泽东竖起一个手指说一百支.文才心中的大喜,吩咐部下杀猪宰鸡,盛情款待毛泽东,袁文才觉得又不够,又拿出七百块大洋长给工农红军,并且当毛泽东将古城会议决定的几件事向袁文才提出时,袁文才一概点头.

三天后,袁文才又在宁冈垄市见到了毛泽东送给他的枪,而且还是一百零四支,并且每支枪配备了三发子弹.

1920xx年10月7日,毛泽东带着部队到茅坪设立了留守处和后方医院.在上井冈山的途中,毛泽东亲眼目睹了部队无纪律的情形,秋天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行军路上,战士们又饥又渴,看见路边的红薯,毫不犹豫,连苗拔起,擦去泥土,便塞在嘴里,毛泽东当时没有说什么,可是他记在了心里,一直到他和王佐见面时1920xx年10月24日早晨,毛泽东首次向部队宣布了三项纪律.当时革命军可算是一支疲惫之师,整整两个月,部队没有吃上一顿饱饭,没睡一个好觉,现在听说井冈山可以歇一歇脚,大家都很高兴,毛泽东抓住大家这个心理说:我们要上山了,要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大家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之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建立不起来的,从此以后大家的一切行动要听从指挥,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不拿农民的一个红薯.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为了帮助和加快对袁文才和王佐和部队进行军事训练和思想整顿,毛泽东派出了游雪臣.陈伯钧等干部到步云山改造袁文才的部队,同时又派出何长工到大井改造王佐的部队,1920xx年1月,王佐请求何长工帮助他杀掉自己的死对头尹道一,何长工摔一个连的兵力配合王佐顺

革命圣地—井冈山

利进行歼灭了尹道一,从而使王佐进一步信任了工农革命军.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改造,从思想和军事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1920xx年2月中旬,袁,王部队正式收编为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由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何长工任党代表。

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得到了王佐和袁文才以及当地百姓的大力帮助,1920xx年10月到1920xx年2月,工农革命军在边界艰苦奋斗5个月,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前委的领导下,保存和发展了工农革命军,恢复和重建了边界党组织,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红色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各位团友,大家是不是想朱毛会师是在什么时候呢?1920xx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后来朱德领着八一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在1920xx年4月28日,朱德、毛泽东两支队伍在宁冈龙市胜利会师。根据湘南特委的意见,成立了工农革命第四军,在宁冈龙江书院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红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5月4日,在宁冈龙市河滩上召开了庆祝朱毛两军会师大会,宣布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该为中国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红四军下辖三个师九个团,约1万人。

1920xx年10月到1920xx年10月井冈山斗争进入了全盛时期,国民党曾三次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会剿。

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后,湘赣边界特委及各县党组织部遭到破坏。1920xx年4月8日,前委在于都召开了会议,决定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收复失地,重建边界政权。4月底,彭德怀、滕代远回到井冈山,再茨坪召开了群众大会,彭德怀受前委委托慰问了井冈军民,并发每人一块银元。红五军回井冈山后,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边界继续发展革命斗争,7月中旬,红五军攻打安福县城,由于情报有误,陷入敌人有准备的包围中,未能功下安福城,我军损失重大,使参谋长刘之至和纵队长贺国中不幸牺牲,12月底。红五军回到边界,当时由于特委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造成了领导成员内部意见分歧,加上土、客籍严重矛盾,红五军偏听偏信,执行特委的错误决定,1930年2月下旬的一个凌晨,边界特委书记朱昌凯带领几个彪形大汉,手持机枪,闯入永新县城尹家巷袁文才的住处,开枪把袁文才打死在床上,王左听到枪声后慌忙出逃,往井冈山逃跑时跌倒淹丝在禾水河里,袁文才、王左被错杀,酿成了湘赣边界的一起悲剧事件。使边界工作遭受到不应该的重大损失,井冈山斗争告一段落,整个时间为两年零四个月。

好了各位团友,井冈山大概的的介绍到此为止,现在我们去参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在把井冈山给大家作个详细的介绍。

最新井冈山红色基地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革命老区井冈山旅游参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现在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及党员干部的教育基地,井冈山不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自然风光也是非常秀美壮观,这就形成了井冈山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是革命摇篮、旅游胜地、疗养佳境.陆定一曾题词“井冈山有两件宝,一是历史红、二是山林好”,朱德题词“天下第一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与江西的宁岗、遂川、永新和湖南酃县四县之交,东起井冈山的拿山,西到酃县的水口,两地相距90公里,北起宁岗的茅坪,南至井冈山的黄坳,两地相距45公里,而四周从拿山起经过龙源口、新城、茅坪、大陇、十都、水口、下村、五斗江等等,再回到拿山,方圆共计550华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百里,井冈山”,井冈山地势雄伟,齐峰峻岭,古木参天,全市呈西南高,东北低走势,地形复杂,境内平均海拔500米,市中心茨坪海拔1848米,全市面积670平方公里,整个土地资源现状为:“九山半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

关于“井冈山”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姓蓝名子希的人为了避战乱,背井离乡来到了井冈山的主峰——五指峰山下的一块平地安家立寨,房子门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客家人称为江,于是就把这个地方称为“井江山村”在这里所说的“井”并不是指水井的意思,而是指家乡的意思,后来又因为客家人“江”与“岗”谐音,又把这个地方称为井岗山,过了不久又有一位姓黄的人也来到这里,他觉得村子不是建在山头上而是建在山脚下,于是就把井岗山的岗字的山字头去掉,成了冈字,这就是井冈山名字的由来。“井冈山”这个名字在很久以前曾有强盗的意思,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期间,有不少散兵游勇,结成小股绿林,白天匿居山中,晚上窜到附近县城官家富户抢劫,声称自己为井冈山,随后又有世居山上的王佐、袁文才集聚武装,常以劫富济贫为名,下山吊羊(也就是打劫绑架)也称他们为井冈山,井冈山的名字就由此传开了。

1920xx年10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山,联合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的部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成了革命的摇篮。于是,井冈山才有了自己的新含意。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毛泽东真会找地方,把红军带到这里来,谁也不容易打进来”那是因为毛泽东已经调查过了。

首先这里离反动势力强大的大、中城市如长沙、南昌、武汉、广州等地较远,是反动势力薄弱之地。第二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处。政治军事上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到两省及两省下游。第三这里受过大革命的洗礼,党和群众基础较好。第四井冈山地势险要,

进可攻退可守,便于开展游击等等一些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军事割剧。1920xx年9月29日,毛泽东带领部队进入了永新县的三湾村,到了三湾村后,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思考已久的整编,军史上称“三湾改编”。自从秋收起义以来,毛泽东看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部队屡战屡败,特别是芦溪一战,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后,一些投机分子纷纷扔下枪,不辞而别,造成枪多人少,军心不振的现象。由于战争频繁,以致伤员增多,一些军队打骂士兵的军阀习气,也在军中时有发生,部队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首先把只剩七、八百人的部队干脆改成团的建制,军旗上的字样改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团”由黄浦军校第一期毕业生陈浩担任团长。第二项改革支部建在连上,党以上设党委,班设党小组,并在连以上派党代表,全军归党统一领导,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毛泽东的《井冈山斗争》中有一句道破天机的话,红军之所以坚难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三项改革建立士兵委员会,规定了士兵委员会对军队长官的工作可以进行监督,人民军队官与兵的平等正是始于井冈山,井冈山根据地是“官最不像官”的时期。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1920xx年10月3日,毛泽东在宁岗古城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也称为古城会议,确定了对袁文才、王佐部队实行“团结改造”的方针,并决定在茅坪建立红军医院和留守处。

各位团友上井冈山旅游,想了解井冈山斗争历史的人,一定要知道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武装部队的情况。袁文才出生于是1898年,宁岗茅坪马源村,客籍人。曾经念过很多书,学业时断时续,后来又上了初中。由于历史原因,宁岗土家人与客家人之间矛盾十分尖锐。袁文才一家深受土家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在1920xx年的时候,宁岗茅坪一带村民被土豪劣绅逼上梁山,组织起了“马刀队”公开以地主劣绅为敌,形成了一股绿林势力。以胡亚春为首领,袁文才很早就与当地土豪谢冠南结下怨仇,势不两立。那是因为谢冠南玷污了袁文才的妻子,袁文才的父亲就把谢冠南告上了法庭,结果袁家败诉。袁文才的父亲因此一病不起,不久就与世长辞。后来又因母亲惨遭豪绅杀害,使袁文才横下一条心,公开投奔“马刀队”。由于袁文才念过书,有文化会计谋,被任为参谋长之职,不久便当上了马刀队“首领”。成为群中之王,因为马刀队人多势大,活动时间长,在宁岗周围影响很大。

王左 :又名王云辉,1898年出生于井冈山下庄村下水坑一个农民家庭,也是客籍人,王佐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兄弟姐妹多,王左随母亲改嫁别的村庄,那家人不同意把王佐的名字人祖谱,没办法又回到了井冈山,到了井冈山,为了维持生活,王佐便从小跟着叔叔学裁缝,没有读过书.1920xx年井冈山周围的一些农民不忍土豪残酷压迫剥削,打出了劫富济贫的旗号,成为了当地一支绿林组织.首领,朱孔阳王佐走投无路为贫困生活所逼,投奔了朱孔阳队伍,上山为匪.开始,王在朱孔阳那知识做缝衣服的活,后来朱孔阳发现王左机灵,精明能干,就让他担任侦探,深得朱孔阳的赏识,.后来王左离开了朱孔阳,回到了家里,用平时的积蓄买了一枝九响枪,还打了几枝土枪,邀集了几十人,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自立为王,成为山大王.

袁文才和王左都是客籍人,有着共同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家庭,又是同年生,变结为老庾,彼此情同手足志同道合,而毛泽东早就知道井冈山有这么两支绿林武装队伍,正在此时毛泽东在三湾会见了一位当时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毛泽东在广州所讲的学生,现在正是袁文才重要幕僚—陈幕平.见到陈幕平,毛泽东非常高兴,因为毛泽东看来解救工农红军目前之困的出入就在此人身上,毛泽东与陈幕平长谈一宿,知道了袁文才的底细,而从谈话中又注意了一个细节,袁文才与王左还是拜把子老庾,袁文才带着部队在井冈山的茅坪,王左在井冈山的大小五井,他们相互衬托,同进同退,毛泽东不竟击掌叫好.毛泽东连夜写了一封长信,托陈幕平面交袁文才,既然同是农民兄弟的武装何必客气,毛泽东在信中向袁文才详细叙述了工农革命军目前的处境,并提出在他的地盘上安置上伤病员,建立留守处的要求.也许是毛泽东信中表示诚恳,也许是对陈幕平的信任,行使一贯谨慎的袁文才很快的派出代表请毛泽东到宁冈大仓相会,到了大仓毛泽东七人五骑,手无寸铁,准时到大仓.见到袁文才派来的的代表,得到了袁文才肯定答复,毛泽东心上的石头落了地,干脆把部队带进了宁冈古城.要说袁文才完全的相信毛泽东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在绿林摸爬滚打的人物,在他亲自看见毛泽东之前仍然保持因有的警惕,因此在毛泽东进村以前,袁文才还在祠堂里埋伏了一伙精壮的汉子,这是袁文才的天性,君子坦荡荡毛泽东心里无挂碍的走进袁文才指定的地方,一个叫林风和的农民家里.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许多方面都有着过人之处,于袁文才一见面,毛泽东就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些怀疑和杀机,毛泽东微微一笑,轻描淡写,然而却是郑重地对袁文才说,工农革命军决定送一批枪支给你们.袁文才因为听错了,马上补上一句多少支,毛泽东竖起一个手指说一百支.文才心中的大喜,吩咐部下杀猪宰鸡,盛情款待毛泽东,袁文才觉得又不够,又拿出七百块大洋长给工农红军,并且当毛泽东将古城会议决定的几件事向袁文才提出时,袁文才一概点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