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应急管理知识学习心得体会实用 应急管理感想(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0:23:55 页码:10
应急管理知识学习心得体会实用 应急管理感想(3篇)
2023-01-11 10:23:55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应急管理知识学习心得体会实用一

街道按照省、市、区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及要求,通过不断完善应急组织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了全街道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一是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建立了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总指挥由党工委书记xx担任,副总指挥由办事处主任xx担任,并专职成立应急办公室,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二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街道各相关部门、社区按照部门管理职能和属地管理原则,整合信访、安全、民政、城管、综治、维稳和卫生等资源,建立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了应急工作的职责和任务。三是认真落实领导值班制度。建立起班子领导带班、内设各科室干部职工和社区干部值班的三级值班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了值班责任制,做到了24小时值守。进一步加强政务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严格规范重大紧急信息报告制度,畅通报送渠道,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全面。

一是完善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健全完善街道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等不同层次的应急预案体系。指导各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完善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各类专项应急预案近8个,街道3个社区也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了防范突发事件的预案,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了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

二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预警工作。以社区为单位在辖区构建公共安全防控网,推行应对突发事件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到“五定五清”,即定区域、定人员、定时间、定职责、定奖惩;人员清、责任清、巡防重点清、“三防”底数清、稳控对象清,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形成了有效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以治安联防大队和各社区巡逻队的日常巡查为基础,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应急预警巡防体系,组成纵横连锁、遍布辖区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监测网络,高强度整合,高密度巡防,高质量覆盖,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公共事件的发生。

一是抓好突发公共事件隐患排查工作。建立起“大巡查、大包案”的隐患排查责任制,由各领导班子成员分案包干辖区的积案、难案,全面负责隐患排查、调处和稳控工作,一旦发现影响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的苗头问题,在第一时间上报主要领导,做出决策,快速反应,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截至20xx年12月,街道领导接待信访案件20批80人次,在切实解决重点案件化解上不断实现新突破。

二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全年办事处在辖区共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宣传日专场活动8场。聘请专业团队为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及常识的宣讲活动,同时在住xx小学、xx中学、茶文化广场举办综合性的消防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现场会3场。辖区内制作大型宣传消防安全宣传栏10个,张贴宣传标语500多条(幅);对辖区50家生产经营单位和“三小场所”主要负责人100人(次)进行了网络培训和宣传教育,有效保障了辖区安全生产形势。

三是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排查监控。对辖区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建立相应的基础信息档案。

20xx年,我街道深入开展了防汛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活动,共排查整治工矿企业5家,下发整改通知书3家,查处并整改安全隐患3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行动中,对辖区存在隐患的路段进行整改,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宣传教育培训活动3场。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目前,街道共组建了2支应急救援队伍,总人数已达30余人。组建了以社区和办事处职工为基础的专业应急救援队;组建了以街道办各科室、社区骨干为基础的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在组建队伍的同时,切实加强应急队伍的经费、设备保障,形成了各司其职、训练有素、作战水平高的应急救援队伍格局,并投入近2万元,对安监所、专职消防队伍装备设施进行完善。

二是保障应急工作所需资金和物资。办事处对防洪、卫生防疫、公共安全、消防、公安等做出专项政府财政预算安排,并设立了应急准备资金用于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保证了应急工作需要。结合我街道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情况,社会事务办设立救灾物资库。同时,在街道设立了茶文化广场和各中小学校为基础的应急避难场所,实现了避难场所覆盖全辖区。

下来,街道将继续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基层应急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进一步加强应急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街道、科室、社区三级应急组织网络建设,明确各部门、各社区负责人应急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更加有效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强应急资源网络化建设。对现有应急救援物资进行再统计登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街道应急资源网络化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救援装备配备和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应急队伍演练,全面提高应急救援响应速度。

四是进一步做好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公众应急自救和互救能力,提高公众应急综合素质。

描写应急管理知识学习心得体会实用二

为了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应急预案。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落到实处。一旦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事故,能以最快速度、最大效能,有序地实施援救,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同时要坚持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两大类。其中火灾又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针对事故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其中包括:灭火、隔绝、堵漏、拦截、稀释、中和、覆盖、泄压、转移等。

(一)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即距事故现场0—500m的区域。属化学品货物浓度指标高,易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

(二)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域指距事故现场500—1000m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货物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和物品伤害。

(三)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货物危害。

(一)成立县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指挥:由县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安监局、公安局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单位:政府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局、公安局、消防中队、交通局、卫生局、环保局、气象局、驻县武警中队。

(二)指挥部职责。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后,总指挥或副总指挥赶赴现场,进行事故现场指挥,成立组织机构,制定现场救援方案,同时负责组织全县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三)成员单位职责:承接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报告;请示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赶赴现场;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总指挥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及总指挥的抢险救援指示和批示;负责事故危及区内人员的疏散撤离;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和治疗;负责对环境的检测;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运输等。

(一)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事故单位或责任人应当按照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县政府、公安、环保、安监等有关部门,要求立即赶赴现场。

(二)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按照我县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指挥领导工作。负责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综合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按照当地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

(三)当确定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立即向政府办公室报告,请求市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

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实际情况,成立下列救援专业组:

(一)危险源控制组: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货物的性质,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等,该组由公安局、消防中队、安监局组成,人员由消防中队和企业义务消防抢险队组成。

(二)伤员抢救组:负责在现场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员到医院进一步治疗。该组由卫生局牵头负责和具有相应能力的医疗机构组成。医疗机构应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实施抢救预案。

(三)灭火救援组: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搜救、危运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由公安、消防、义务消防队组成,由消防中队负责。

(四)安全疏散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由公安、交通、事故单位安全保卫人员和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由公安局负责。

(五)安全警戒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内进行治安巡逻。该组由公安、交警、交通部门组成,由公安局负责。

(六)物资供应组:负责组织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由交通局负责。

(七)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监测,确定危险物质成分的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由环境检测机构组成,环保局负责。

(一)本应急救援预案,可根据情况变化修改完善。

(二)本预案适用于靖边县境内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三)本预案从颁布之日起实施。

描写应急管理知识学习心得体会实用三

蒙城,隶属亳州市,国土面积2091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和1个林场,人口132万(县城城区人口25万)。拥有年产300万吨的许疃煤矿,以及正在建设的年产300万吨的赵集煤矿。蒙城产业支柱明显,主导产业为汽车制造、轻纺食品、煤炭煤电等。县域东接京沪铁路中心站蚌埠市90公里,西连京九铁路中心站阜阳市90公里,南毗淮南,北邻淮北,南京至洛阳高速横穿东西,省道307线、305线、203线交汇于县城,涡河、茨淮新河经淮河通江达海,长年通航。

蒙城是中国楹联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机械化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机安全生产示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模范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园林县城、安徽省平安县。2009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蒙城地处淮北平原,自然灾害以旱灾、水灾和暴雨冰雹为主;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类安全生产事故和社会安全隐患增多,尤其是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信访案件也有增长的趋势;卫生类安全隐患以春夏季肠道传染病为主。我县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以上突发事件开展:

(一)应急预案体系已初具规模。蒙城县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于2008年,于2009年8月以蒙城县人民政府文件的形式出台了《蒙城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成立了蒙城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在全县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2013年我县修改完善了《蒙城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完善了乡镇应急预案19个,部门预案21个,专项应急预案26个,以及各类厂矿企业、大型活动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已基本建成。

(二)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成效明显。一是认真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报告、信息汇总、辅助决策、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等职能;参与了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组织参与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和春运安全工作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对高温、台风、暴雨、干旱、低温雨雪等恶劣天气的进行了预测预警,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应急原则。二是加大了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县应急办每年印制应急防灾宣传资料15在我县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宣传台向广大市民宣传防灾减灾知识;2013年印制《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1500本发放至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进行学习;5月17日,在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期间组织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对《条例》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培训。宣传工作“五进”活动成效明显;三是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了城关镇、乐土镇双龙村、蒙城第八中学、安驰公司等8个应急管理示范点;投资1.5万元,建设了梦蝶广场应急疏散基地;投资205万元,建设了人防应急机动指挥平台;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治安视频监视网络和快速反应系统,并和县人防、应急平台、城管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共享;设置了短信群发提示平台;在县委党校完成了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建设。四是加强了应急组织和保障体系建设。2013年,我县对19个乡镇和县直单位的应急机构进行了重组,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村(社区)均成立了应急组织,明确了人员、职责,成立了应急队伍和专家队伍,目前,全县共成立应急队伍30多支500多人;专家队伍15支60余人;成立了一支50人的综合救援队伍;成立信息员队伍1800多人,组织、协调地震、燃气、教育,交通等单位完成多场次的应急演练;全县所有单位、乡镇完成了重大事项、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五是深入指导全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2013年,县应急办出台了《蒙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通知》、《蒙城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7份文件;编制了《蒙城县应急管理工作制度汇编》,用于规范、指导全县的应急管理工作。每年县应急办都组织召开了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对全年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任务、责任,规范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的工作程序和应急救援工作的程序步骤。

(一)各级应急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各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对应急工作认识不足,应急组织的作用发挥很不明显。

(二)信息报送不及时,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是应急工作的基础,信息渠道不畅通、报送不规范、不及时直接影响了应急处置的结果,部分单位对报送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意识不强。

(三)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无法按预案操作。应急队伍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演练,在执行任务中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四)县应急办人员短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进一步明确应急办的编制人数,解决基层应急部门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加强业务培训,解决部分应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的问题

(三)加强对县级分管领导的培训,解决领导不重视应急工作的问题;

(四)制定统一的培训大纲,解决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训练问题;

(五)制定相应的补助标准,解决应急管理人员生活待遇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