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有关三要三不要教师心得体会及感悟(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2:46:42 页码:7
有关三要三不要教师心得体会及感悟(三篇)
2023-01-11 12:46:4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三要三不要教师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分析的前提,就是提出问题。不提出问题,只能人云亦云,就不可能有自己的论点。要提出问题,就要反思,从人所共知的常识到天经地义的权威,从正面肯定到反面否定,冷峻地审视其间隐藏着的矛盾。有了反思,有了对立面,分析才有切入口。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得到普遍的赞叹,分析性思维则拒绝被动地追随,而是向相反的方面联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这并不要求你知道这是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原文为:“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李白的“天生有才必有用”固然是千古名句,但李白的坎坷遭遇恰恰说明,天才并没有得到重用。

议论文教学理论强调立论新颖,要有个性,要有突破,但大多变成了老生常谈,原因就在于:按“三要素”以论点为纲的理论,对共识性的、权威性的观点只能是无条件地盲从。就是备受瞩目的高考作文命题在这方面也每每有误导。汶川地震那年,四川高考的作文题是“坚强”,完全忽略了救灾不但须要意志的坚定性,而且还要严密的科学性。2012年某省的作文题有这样一段提示:“手: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这四项提示具有同类的性质:都是奉献的、向上的、创造的、欢乐的。很明显,这样单向的诱导事实上成了“透明的牢笼”,学生只能做片面的、被动的追随。其实,只要有起码的反思,就不难发现,“手”在汉字中还有种种与之异质的联想:词汇中有“杀手”、“凶手”、“黑手”、“毒手”,成语里有“心狠手辣”、“一手遮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歇后语中有“棺材里伸手——死要钱”,等等。

有了矛盾就可以对论点进行分析,就不难提出自己独立、新颖、突破性的见解了。比如,为什么会出现“出污泥而不染”和“近墨者黑”的矛盾呢?主体本身的条件就是决定性的了。同样为安禄山俘虏,王维接受了伪官,可以说是“污染”了;而杜甫却出逃了,可以说是“不染”了。李白无疑是有天才的,他的才华成就了中国古典诗歌辉煌的丰碑,然而在政治理性和实践方面却一味空谈,即使进入最高权力圈子,也是一事无成,最后又投错了门路,弄得身陷囹圄。这说明他在政治上并不是天才,只能当个花瓶,连庸才的建树都没有。

从科学发展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议论文来说,也就是没有根本意义上的议论能力,就不能不为陈腐观念所束缚、所蒙蔽,思想就活不起来。比如“对牛弹琴”一词,历来的共识是讽刺牛的愚蠢的。其典故出自汉朝牟融的《理惑论》,一个叫做公明仪的人,对牛弹奏高雅的“清角之操”,而牛却兀自吃草,不为所动。牟融的结论是:“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要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立论,就要提出问题。这本来不一定绝对是讽刺牛的,也蕴含着讽喻这个弹“清角之操”的高人雅士——明知牛不可能有音乐感,为什么还傻傻地去对牛弹高雅的乐曲呢?又如《列子?天瑞》篇中有杞人忧天的故事(“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本来是讽刺性的:忧虑天掉下来、地坠下去,烦恼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完全是自寻烦恼、自我折磨。上千年来没有一个人对之提出问题,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有位天体物理学家指出,在这个荒谬的故事中包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日月星辰,挂在天上,有什么力量使得它们不掉下来?从天体物理学来说,这个问题非常深刻,直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才回答了这个问题。

立论的生命不是对论点被动的追随,而是让论点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得以深化。对论点中包含的矛盾的分析,就是文章思路展开的过程。如韩愈的《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提出了“师者,传道受(授)业解惑”的论点,但他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以之为准,选择与之相符的论据,分析“惑”和“解”的矛盾:欲“解”而不能自得(非生而知之),则必从师。韩愈展示从师的矛盾在于:第一,与年龄矛盾(生于吾前者与生于吾后者);第二,是地位贵贱的矛盾。韩愈的结论是,年龄贵贱都无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就在矛盾的分析中把核心观念深化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栋生老师在作文课上,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滴水穿石”的启示。题目的矛盾很突出:水是软的,石头是硬的,软水克硬石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最初得出的论点是:持之以恒。王老师让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条件造成了矛盾的转化?学生提出了“目标不变”。这样的分析就比通常的认识深化了一步。我以为,还可以继续分析下去:在一般空间如此,但是,在特殊的溶洞里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那就是水滴不但石不穿,相反长出石笋来。

独特的、创新的论点,是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层层衍生出来的。

有关三要三不要教师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在新时期,年轻干部更是肩负着世纪的重任,因此必须做到“三要”,即作风要正,腰杆要直,胆气要壮。

一、年轻干部作风要正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江泽民同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尤其是年轻干部更要将此作为人生坐标,做到讲学习,观念要新;讲政治,脚跟要稳;讲正气,作风要正。

1.讲学习,观念要新。憗拑要善于学习,注重积累,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不固步自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新观念。唯有如此,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1)善于学习,注重积累,不孤陋寡闻。学习要抓重点,要突出抓住“四个一”,即把握一个精髓、掌握一个标准、突出一个核心、围绕一个目标,同时,还必须广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国外先进管理知识等等,善于积累,方能优化知识结构,博学多才,不孤陋寡闻,视野开阔,更好地服务四化建设。

(2)解放思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固步自封。学习要讲求方法,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去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年轻干部尤其要树立此良好学风,要求要严,起点要高,克服肤浅浮躁的学风,唯有如此,才不会一知半解,固步自封。

(3)实事求是,站得高,看得远,不就事论事。作为一名年轻干部,丝毫不能放松理论学习,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上似懂非懂,模模糊糊,就很难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就难免出现片面性和摇摆性。因此要加强学习,实事求是,只有如此,才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才能有较强的洞察力。

2.讲政治,脚跟要稳。领导干部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没有政治上的清醒,就没有立场上的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练,要强调自觉地刻苦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遵守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做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因此,作为年轻干部就应加强学习,讲政治,努力做到“六要”:(1)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2)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3)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4)要有严明的政治纪律;(5)要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6)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3.讲正气,作风要正。年轻干部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走上领导岗位,如不保持清醒头脑和稳定心态,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工作冒进,急于求成,工作方法情绪化,刚愎自用,甚至搞个人业绩;二是不能以稳定的心态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易产生“保”、“怨”、“混”的心态,即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消极应付,满腹牢骚。因此,年轻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树立正气,端正作风,以成熟稳定的心态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对上,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对下,要保持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唯有时刻牢记江总书记要求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八字方针,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二、年轻干部腰杆要直

古人言:“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只要立的是笔直的标杆,就不会出现弯曲的影子。作为年轻干部,要时刻警惕自己,正其身,勤政廉明;淡名利,无私奉献,做一名腰杆笔直,勤政为民的好干部。

1.正其身,廉洁自律。憗拑我国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桔颂》中所言:“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其意为:凡事坚贞自守,始终不会有过失;心中无私,就能顶天立地。廉洁自律,是维护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包丞刚正不阿,不畏强权;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板桥两袖清风,高风亮节;焦裕禄、孔繁森甘为公仆,为民献身等无数古今清官、好官为老百姓世代敬仰和爱戴,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学习效仿。作为年轻干部在新时期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勤奋工作,廉洁奉公,效白沙千年洁,仿松林万年青。

2.淡名利,无私奉献。前人说的好: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伸手要官耻,默默奉献荣。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总理,以其光辉的一生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典范:不争名,不争利,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一生。作为新时期的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四敬”意识,敬上--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定不移;敬下--牢记党的宗旨,甘当公仆;敬岗--忠于党的安排,勤政廉政;敬业--实现党的伟业,开拓进取。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权,不争位,不越位,不恋位。克己奉公,努力做到以下十条:(1)谦虚谨慎,忌争功诿过;(2)耐心细致,忌简单急躁;(3)群众路线,忌主观武断;(4)用人不疑,忌疑神疑鬼;(5)头脑清醒,忌偏听偏信;(6)胸襟开阔,忌计较得失;(7)五湖四海,忌亲亲疏疏;(8)讲究团结,忌互不服气;(9)坚持原则,忌内外无别;(10)树立正气,忌家属参政。

三、年轻干部胆气要壮

年轻干部要具备知识、品德、能力、作风、气质等方面的内在品质,并在实践中接受锻炼,不断接受考验,才能增强才干,有胆有识,做一个勇于开拓的管理者。

1.正确用权,服务宗旨。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年轻干部一要做到“三忌”:忌有怨气,忌有傲气,忌有官僚习气;二要做到“五官端正”:做“嘴不谗”的官,做“腿不懒”的官,做“手不长”的官,做“耳不偏”的官,做“心不歪”的官。不计名利,不谋私利,不计得失,把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使用权力,凡是群众满意的就办,不满意的就坚决纠正,以良好的政风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2.强身健体,勇挑重担。年轻干部不仅应具备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还必须具备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身体素质。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应注重提高以下四种素质:(1)提高专业素质。如古人所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要注重学习和积累,在自己身上积蓄才干,等到党和人民需要时,就能较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2)提高能力素质。包括统筹全局的思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查看)能力;科学周密的决策能力;干练自如的组织能力;娴熟的沟通联络能力;反应讯速的应变能力;诚恳动人的宣传能力。(3)提高气质素质。既要有胆识、积极开拓,又要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既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又豁达大度、宽容待人;对人对事严肃认真,又密切联系群众。(4)提高身体素质。保证精力充沛,能够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不因挫折而气馁,不因诱惑而动摇,摒弃过分容忍、优柔寡断、畏难手软、息事宁人等软弱病,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强身健体,勇挑重担。

年轻干部可塑性强,要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信任的干部,还必须历经长期艰苦的磨练,只要做到作风正,腰杆直,胆气壮,就一定能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

有关三要三不要教师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再次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三不”,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三不”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体现了他律和自律、惩处和教育、法治和德治的辩证统一,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环节的割裂,只有打通三者内在联系,统筹联动、同向发力,才能深化标本兼治、增强总体效果。

一体推进“三不”,“不敢”是前提。只有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执法越严的强烈信号,不断提高违纪违法行为的腐败成本,才能消除违规逾纪破法的侥幸心理。一要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冲破“熟人社会”的束缚、“人情世故”的羁绊、“说情打招呼”的困扰,坚持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一起查,“四风”土壤、腐败土壤、“黑恶”土壤一起铲,通过有效处置化解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二要做到“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组织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坚持把纪律和法律挺在前面,既不搞“放水养鱼”,更不搞“秋后算账”。一旦发现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就立即介入处置处理,对犯错误的同志及时扯袖、函询、谈话、诫勉,在防微杜渐中筑牢第一道“防火墙”。三要做到“公开通报、一律曝光”。对于查办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或者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案件,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一方面让通报对象“丢面子”、增强“羞耻感”,不敢再犯;另一方面以通报曝光对象为反面教材,促使其他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深刻吸取教训,警示正在腐败或想要腐败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知止知耻、悬崖勒马。

一体推进“三不”,“不能”是关键。只有强化监督盯紧权力、以案促改规范权力、阳光公开晒出权力,才能不断压缩腐败现象的生存土壤、压减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让意欲腐败者无机可乘、无缝可钻,确保权力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一要做到“日常监督常态化”。把日常监督牢牢抓在手上,既要加强“一把手”的全方位监督,也要加强上级“一把手”抓下级“一把手”的延伸式监督,更要从“一项重点工作、一项重大项目”入手加强全过程监督,变事后被动监督为事前、事中主动监督,使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监督对象时常感到有一双眼睛盯着,从而减弱甚至打消搞腐败的念头。二要做到“以案促改常态化”。贯通查办案件和推动整改的通道,以审查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做实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透过普遍性问题、潜在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认真梳理问题折射出的体制短板、制度漏洞、管理弱项和监督盲区,推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细化完善制度并强化执行,形成制度闭环、构建约束机制,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切断利益输送的链条,从源头和根子上遏制腐败。三要做到“权力制约常态化”。处于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公职人员或多或少都拥有一些权力,一方面要通过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捆住乱作为、不作为干部的手脚,放开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干部的手脚;一方面要通过阳光使用权力,确保权力公开、公正、公平运行,最大限度减小、减少、减弱权力滥用空间,持续降低廉政风险。

一体推进“三不”,“不想”是根本。只有不间断地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党性觉悟、涵养廉洁文化、树牢自律意识,才能使党员干部“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从害怕被发现、被查处的“不想”走向敬畏党和人民、敬畏党纪国法的“不想”,最终达到思想道德素质大提高、自愿自觉的“不想”。一要常抓“主题教育”不松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指示,督促党员干部学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堂“首修课、必修课、终身课”,持续深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思想境界、政治素养、道德水平,对腐蚀、诱惑、拉拢形成条件反射般的免疫力。二要常抓“本土教育”不懈怠。充分挖掘阳城的清官廉吏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持之以恒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持续发挥“获泽清风”微信公众号的廉政宣传优势,用足用好阳城本地的廉政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资源,激励干部见贤思齐、对标对表、砥砺奋进。三要常抓“纪法教育”不断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章誓言刻印在脑、融入血液,做到“一句誓言、一生作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做到明法纪、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前车之鉴,更加自觉地在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养正气、祛邪气、固根本。

总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只有将一体推进“三不”落实落细落到位,在严厉惩治、形成震慑的同时,扎牢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才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优化政治生态,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