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红军长征在毕节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红军长征胜利的体会(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4:41:13 页码:13
红军长征在毕节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红军长征胜利的体会(六篇)
2023-01-11 14:41:13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红军长征在毕节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弘扬长征精神 做文明工院人”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宣传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宝贵经验,着力宣传长征在中国革命史和我军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励和动员全院师生通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广泛参与的纪念活动,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全院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创建省文明单位、实现“工院梦”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原则

坚持隆重热烈有特色、节俭朴素求实效的原则。在活动中采取全院集中组织和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学生工作处、团委等自行安排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三、活动时间

2017年9月至11月

四、活动安排

1、开展长征故事汇活动。组织师生观看长征题材的电影,开展学习长征精神交流活动,举行“我是长征精神传承人”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引导师生畅谈长征故事、学习长征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心得体会。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站、橱窗、板报等设立“红色记忆”专栏。通过开展长征故事汇活动,引导师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英雄壮举,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开展缅怀先烈活动。组织师生到xx烈士公园等地开展祭扫烈士墓、敬献花篮、瞻仰遗物等活动,缅怀长征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开展继承先烈遗志宣誓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深刻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兵,感悟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烈士精神,秉承烈士遗志,筑牢精神支柱。

3、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向全院师生发出“弘扬长征精神,做文明工院人”的倡议。在全院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升国旗仪式、政治理论学习、主题班会等,通过诵读校训、传唱校歌、参观校史馆等,丰富教育内容和活动载体。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组织开展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党总支、直属支部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抓好工作落实。宣传部门要牵头抓总、统筹推进,各党总支、学工部、院团委等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活动主题鲜明,突出思想内涵

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的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紧紧围绕“弘扬长征精神 做文明工院人”这一主题,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引导广大师生群众传承红色基因、保持革命本色,更好地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创建文明单位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活动氛围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站、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广泛宣传活动内容,扩大社会影响,在全院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及时向党委宣传部报送活动信息。


推荐红军长征在毕节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时光飞逝,如今长征的胜利已经86周年了,在86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荣的一笔。它好似一副画卷画着气壮山河的英雄画面:在冰天雪地里,风似刀般割在英雄们的脸上,但他们却宛如一条巨龙,蠕动着、蜿蜒着它庞大的身躯,穿越着那二万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长征中的艰险是我们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象的,英雄们顽强不屈,抵御自然灾害,长途漫漫和粮食短缺问题。前辈们穿着草鞋在雪地、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我们要把他们身上坚持不懈地优良美德传承下去。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想想这些在长征中的英雄是怎样克服困难,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时候都能挺过来了,我们这些小困难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呢?

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这是多么不应该的阿!有句名言说过:“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些英雄们在面对粮食短缺的时候,竟然还用草皮,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好好像那些红军叔叔们学习啊!

但在社会上也有像红军叔叔面对困难从不喊苦的人。就像造隧道的工人们,他们在一个温度达到40度以上的空间里面工作,而且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的温度已经够高的了,可以想象他们里面的温度会让人受不了。甚至有时他们在切割金属的时候与火接触,更是火上浇油。当他们的头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时,他们却从不喊苦,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那份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他们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最近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国家领导人也继承了长征奋斗的精神,为我国人民考虑周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管时间流逝的多长,我们都会时刻紧记在心,将红军长征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推荐红军长征在毕节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长征

曾经 就发生在 中华民族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 黄土地上

那是

八十年前的 一次

人类历史上 史无前例的 长征

那是

我们的民族处在血腥风血雨时刻

那是

我们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的情况下 被迫

选择离开红色苏区 离开 红色革命

根据地 从赣南的红色瑞金 出发

长征

是中国工农红军 一次 ‘艰难’无奈的

选择 走出失败 走出新的希望

长征

是什么 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

创举 一部 英雄的史诗 更是

中华民族 “播撒”红色革命的‘播种机’

长征

当我们一起举行隆重的纪念时刻 重温

那段历史的时刻 我想

和你的心情一样 激动 热血沸腾

长征

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 即将

起航 为了 中华民族伟大的 中国

梦 中华民族 伟大的 复兴之路

用八十年前的“长征精神”鞭策我们

十三亿全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团结

就是力量 就是战胜困难 勇气 自信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一路向前 向前 向前… … …

长征

是什么 长征精神

那是我们前进“冲锋”的“号角” 更是

我们一起实现中华民族梦想的 “不竭的

动力”力量源泉 一切的困难 算什么

长征

我们在路上 我们在路上 在路上

创造 新的 人间“奇迹” 续写

我们人类历史上 崭新的“诗篇”

长征

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踏上长征路上

共筑中国梦 共筑中国梦 中国梦

长征

是什么 是什么 是 什么

一种 长征精神 又是什么

“长征,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

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一个民族的慧根

也是一个民族生命魂”

长征

就是 我们当代人 以国家民族大义

为己任 敢为天下先 善为天下先

屹立潮头 自强不息 总往向前 担当

时代赋予 我们的光荣使命 实现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梦… ……

推荐红军长征在毕节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当日寇的铁蹄

疯狂践踏东北

罪恶的魔爪

又向华北伸进

妄图侵吞我中华大好河山

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

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

发表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联合抗战的《八一宣言》

而反动派却倾巢而出层层围剿

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红军高举抗日的旗帜

带着对苏区人民的无限眷恋

告别红色根据地

举行空前的战略大转移

在雁阵惊寒时节的血色黄昏

信步迈出革命的摇篮

跨过于都河

踏上悲壮而艰难的远征之途

描绘人类历史最壮烈的画卷

挥手洒泪别亲人

依依难舍离故乡

父子牵手倾肺腑

夫妻相拥诉衷肠

一双双深情的眼睛

饱含牵挂的泪光

那与田野里的鸟儿一起

飞扬的战旗呢

那奔驰在乡间山路上

清脆的马蹄声响呢

那打谷场上练兵时

生龙活虎般的身影呢

那军民一起

欢庆胜利的笑脸呢

多少父母妻儿啊

在漫漫长夜里

盼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月圆

而亲人却只能在梦中相见

雪皑皑,野茫茫

风啸马嘶,挽手并肩

血染的战旗,闪闪的红星

辉映着刚毅的面庞

在长途跋涉的险境里

红军将士

不知要走的路有多长

不知要爬过的山有多高

不知要渡过的河流有多深

路遥遥,越走越险恶

大雪山鸟兽绝迹

水草地荒无人烟

缺衣,少药,无粮

野菜,草根,树皮

全部吃光

生命的禁区

吞噬了多少鲜活的生命

崎岖的路途

浸染了多少炽热的血汗

疲惫的身心,一点一点被耗尽

但,那高昂的头颅与手臂

为了战友的前进

却顽强指示安全的方向

而自己却永远沉睡于

茫茫的荒凉野甸

永远化作

《七根火柴》与《金色的鱼钩》

放射耀眼的光芒

从遵义城头闪烁的灯光

到四渡赤水趟起的浪花

从乌蒙山间的迂回周旋

到金沙江畔调虎离山

从泸定桥头的烈火硝烟

到吴起镇会师欢呼的声浪

是用兵如神的毛泽东

力挽狂澜,才使红军

在波峰浪谷上敏捷跳跃

在枪林弹雨中呼啸前行

在激流漩涡里劈波斩浪

飞度万水千山

让奇迹发生在

娄山关血色残阳里

腊子口的百丈绝壁上

平型关遍野的浴血拼杀中

听,激昂的军号与冲锋的呐喊

如黄河怒涛般轰鸣

风萧萧,旗飘飘

长江,黄河

日夜奔腾浪滔滔

大渡河上

环环相扣的铁索

是血与火淬炼的傲骨脊梁

天安门前歌潮,花海

飘舞的红旗,翩翔的白鸽

是对红军忠勇的民族之魂

永远绵亘不尽的思悼

丰功伟绩人人颂

红军英名代代传

她将融入川流不息的江河

凝固成挺拔坚韧的高山

长征——是宣言书

她向一切反动势力和侵略者

庄严宣告:

为了民族的命运和尊严

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

坚定不移地英勇抗战

长征——是宣传队

她一路走来

彰显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是人民的子弟兵

任怎样的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

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是播种机

每一名红军战士

就是一颗革命的火种

用鲜血和生命

把熊熊的燎原烈火点燃

长征——

是穿越时空的中国革命的伟大诗史

是用无数将士的理想与信念

先烈的热血和生命

筑就的永恒的丰碑

她将永远

耸立于华夏天地之间

矗立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推荐红军长征在毕节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学习生字新词

2. 能力目标:在读中悟情感,熟悉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

3.情感目标: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 感受xxx及其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电影《长征》的录象片断。

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根据红军长征这一史实改编的电影片断,给你留下影响最深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长征有关的`诗《七律长征》。这首诗是xxx在1935年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写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工农红军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 通过本课和课外资料,展示你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认识新字生词

1. 默读,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 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shān yún yá

逶 迤 磅 礴 岷 山 云 崖

三.品读。

1. 教师范读,轻声跟读,注意诗的节奏。

2. 自由朗读课文

3.师:这首诗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哪几幅威武雄壮的画面?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1)腾跃五岭 (2)疾跨乌蒙 (3)巧渡金沙江(4)飞夺泸定桥(5)喜踏岷山雪

请在大屏幕中指出。边出示画面边请学生谈想法和体会。

四. 细节探究

师:在诗中你最喜欢哪几句?谈谈你的理由。(可让学生读出诗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总说,统领全文)

诗中哪几个词表现出红军英勇无畏?(学生交流)

(1)“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2)“等闲”则将困难轻轻一瞥,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作者为什么把绵延不断的五岭与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比做”细浪“和”泥丸“

“逶迤“和”磅礴“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五岭山和乌蒙山比喻成“细浪”和“泥丸”更能反衬出红军不怕困难,伟大的气魄。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

(1)课件出示金沙江画面,老师简单讲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2)课件出示飞夺泸定桥的片断,放音乐。

“暖”与“寒”分别用什么修辞手法?(对比)

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花开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热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推荐红军长征在毕节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1920xx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亲手开创了中国革命第101个农村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因此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巍巍井冈山,绵亘五百里.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雄伟,山幽壑深,奇峰峻岭,古木参天.在为期五天的考察学习中,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不怕疲劳,以饱满的热情,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地区战斗,生活过的遗址遗迹,在参观中,我的思想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撼。80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政权建设,人民军队建设,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方面取得了具有独创性的重大突破,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率先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井冈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第101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斗争,代表着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井冈山时期是我党我军创业的艰难阶段,条件艰苦,生活物资极为短缺,人员武器严重不足,加之敌人的严密封锁和多次围剿,使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但是,在我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坚定的红军战士保持高度的团结与旺盛的革命斗志,团结广大群众,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自力更生,百折不挠,英勇奋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建立了第101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毛泽东在湘赣秋收起义失利的情况下,毅然率领起义部队向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翌年四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转战到井冈山,实现了朱,毛两军的伟大会师,组建了中国红军第四军,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年底,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军五军部分主力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壮大了武装力量。在井冈山,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都有独创性的重大建树,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根据地在这里建立,党的领导在这里得到加强,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为革命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惜抛头颅,撒热血,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围剿,壮大了革命队伍。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朱德同志为此亲笔题词:"天下第一山".踏上红色圣地,我怀着对一代伟人和革命先烈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在革命博物馆聆听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看着眼前呈现的那一张张真实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感到时光流转,我仿佛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散的革命岁月,眼前仿佛浮现出井冈山革命先烈们在炮火中英勇战斗,前赴后继的斗争画面;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在房中点着油灯才思泉涌,奋笔疾书,忧国忧民,日夜操劳的身影;仿佛看见了军民团结共同抵抗敌人进攻的场面,那一声声枪鸣,一阵阵炮响在耳边是如此的清晰.我不由自主地敬仰起那种坚定的信念,就是在艰苦斗争的纷乱年代里必胜的信念;珍惜实事求是的可贵,就是凡事都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起;崇拜卓越的创新精神,就是创造性地开拓革命事业;赞叹坚持群众路线的方针,就是党坚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紧密与群众结合在一起……井冈山的群山沉稳得如同一位老者在静静地注视着我们,注视着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点点滴滴,像是在对我们诉说着那久远的历史.硝烟已散尽,人们的心情也已平复,但那段血泪的历史却无法忘怀,我们借这个宝贵时机来抒发感慨,缅怀先烈,感叹过往,展望未来。踏着井冈山革命先烈的足迹,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进行体验式教学;观看《井冈丰碑》录像,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进行音像教学;参观茨坪毛泽东旧居,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三湾改编旧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朱毛会师纪念馆,茅坪八角楼,黄洋界哨口等革命旧居旧址,进行现场教学;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小井红军烈士墓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业绩,进行激情教学。所见所闻,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大家无不为井冈山精神强烈震撼。每到一处,大家无不感到革命的胜利是那样的来之不易。登上黄洋界,隆隆炮声仍犹在耳,革命先烈英勇奋战,抗击顽敌的景象再次浮现眼前,深深地激励着每一位站在纪念碑前的人们。红色的种子已经播下,参天大树业已长成,并深深扎根于每个人心里,这次井冈之行使我终生难忘。"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伟大领袖再次登上井冈山,抒发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万丈豪情,井冈山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建设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井冈山的伟大斗争中,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革命先辈们所培育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在今天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弘扬井冈山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理想信念而抛头颅,撒热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他们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过程中,我们应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革命精神,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为实现后勤工作做强做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井冈山之行虽然短暂,但井冈山给我的震撼是我来井冈山之前是无法想象和感觉到的。江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薄名利,无私奉献",正是井冈山精神的最好继承与发展,是新时期发扬井冈山精神的指导与体现。当我了解了支撑先烈们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后再回顾今天,这"奉献","奋斗"都被赋予了新时代崭新的含义。我们虽然不再用身躯去换回和平,但同样可以为建设挥洒青春和汗水;我们虽然丰衣足食,但扶贫助弱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作用虽然不如先烈们伟大,但我们幸运的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祖国的辉煌前程。我们体会到革命胜利成果来之不易,是许多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应加倍珍惜。并坚信井冈山精神与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相结合,熔铸成新的时代精神,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我们定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这次参观学习,使我深切感到,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救了中国,让中国人民翻身作主站起来;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古老的中国焕然一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中国的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求真务实,亲民爱民,"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战略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了人的发展,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今天,虽然期间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最终都取得了胜利。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并加强了党的领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没有共产党,我们将失去使祖国日益强大的前进方向。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思想政治觉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加坚定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身体力行地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更加强大富饶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这次参观学习,使我受到了爱党,爱国的教育,使我了解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艰苦创业,使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使中华民族结束了旧时代,开始了新纪元.是中国共产党的励精图治,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民从受人奴役到当家作主,使国家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使我体会到热爱祖国并立志献身于祖国和民族,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政治素质,是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

这次教育活动,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得到刺激,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不仅感觉到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伟大,更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井冈山我们吃了红米饭、唱了红军歌、走了红军路、听了传统课,这些经历让我们终身难忘。歌谣唱道:“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而我们的思绪已远远超出了歌唱的意蕴范畴,精神食粮的追求是无往不胜的。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觉得“井冈山精神”不是一句空话,理想和信念实在太重要了。井冈山精神概括地讲,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这也是我们今天搞好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

这次参观学习,给我们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使党员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同志们认为,井冈山之行,丰富了我们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和革命传统教育,对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表示,一定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把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当前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定坚守自己的岗位,爱岗敬业,勤政廉洁,认真工作,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把自己的满腔热情都投入到光荣的人事工作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