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脱贫致富新风尚心得体会及感悟 脱贫致富的看法(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5:05:56 页码:14
脱贫致富新风尚心得体会及感悟 脱贫致富的看法(六篇)
2023-01-11 15:05:56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脱贫致富新风尚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扶贫作为“五个一批”脱贫攻坚重要举措之一,带动全市7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为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动力,全力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革命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为新阶段现代化幸福xx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生态支撑。

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过渡期内,继续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25年,生态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脱贫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发展生态产业,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满足能力不断提升。到2035年,脱贫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美、百姓富“双赢”局面基本实现。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合理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上下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适度向乡村振兴持续攻坚区倾斜。在生态补偿、国土绿化、生态产业等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梳理现有帮扶政策并进行优化调整,逐步推进生态扶贫政策向稳定政策转变,增强生态脱贫稳定性。

(二)坚持帮扶不变、巩固提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定点帮扶,保持原有帮扶责任人、帮扶联系人不脱钩,重点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加大科技帮扶,提升基层一线工作能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地区生态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拓展脱贫群众增收空间。

(三)坚持落地落实、常态长效。坚持抓落实、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将各项帮扶举措及时落到实处。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脱贫人口的积极性,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巩固生态脱贫成果各项举措见实效、可持续、利长远,推动脱贫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主要任务

(一)保持脱贫人ロ稳定就业

1.加强生态护林员管理。对全市现有xxx名生态护林员,过渡期内保持政策稳定,按季度精准更新生态护林员基本信息,完善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制度,明确管护责任、管护边界,不断健全生态护林员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做好生态护林员队伍服务培训等工作,为生态护林员配备巡护装备、购买保险,加大对生态护林员服务保障水平。

2.建立多元化管护机制。支持森林资源管护任务重、原非贫困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参与等方式开展生态管护,设立护林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就地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

3.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营造林、森林保护与修复及油茶、薄壳山核桃、储备林基地建设等领域中生产作用道路、贮存设施、灌溉基础设施和管护用房等配套和附属工程建设与维护,因灾损毁营造林附属配套工程复建等,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项目,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

(责任科室:局林长制改革科、市林业工作总站;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二)支持农村特色林业发展壮大

全面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深入实施四大平台上的“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支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生态富民产业。

1.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油茶丰产示范基地、加工和品牌建设,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两山”转换通道示范产业。

2.加大竹资源开发和培育力度。按照“主攻二产、促进一产、拓展三产”的总体思路,努力打造毛竹板材加工产业,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合理分工,延伸竹产业链条。争取农发、林业科技推广和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助等项目资金,支持现代林业示范区、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竹山集材林道、竹加工制造业、竹文化旅游业产业发展。

3.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及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打造林下经济精品产业,提高林下经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林下石斛、天麻、黄精、西洋参等林下生态平衡种植。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森林景区和大别山风景道、xx茶谷、九十里山水画廊等森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

4.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林农以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入股林业经营主体,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润分配方式,维护林农利益,带动林农增收致富。(责任科室:局规划财务科、局林长制改革科、局生态保护修复科;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三)加快脱贫地区生态优势转化

1.做好用地保障服务。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引导集约节约使用林地,优先保障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要。

2.推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开展公益林布局优化调整试点,争取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试点开展公益林补偿抵押贷款。科学实施森林经营,推动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

3.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林业碳汇工作,以保护为前提,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责任科室:局森林资源管理科、局生态保护修复科、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四)促进脱贫地区生态宜居

1.继续开展送苗下乡活动。支持脱贫地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鼓励脱贫人口房前屋后零星造林,因地制宜开展庭院绿化、四旁绿化、乡村公园建设,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融合发展。

2.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将低产低效林改造、林相改造、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等重要项目资金继续向脱贫地区倾斜。

3.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开展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活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拓宽群众的生存空间,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带。(责任科室:局生态保护修复科、局规划财务科、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局森林防火科、市林检中心、市林业工作总站;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五)加强脱贫地区科技和人才帮扶

1.完善帮扶机制。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亚林所等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开展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着重培养油茶、薄壳山核桃等基层紧缺型林业产业人才。延续脱贫攻坚期间科技特派员、122科技服务、一周一技等科技活动,建立健全引导林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2.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林业科技型企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林业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通过科技下乡、新闻报道、成果展示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对林业科技重点工作和实用技术进行广泛宣传。

3.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对乡土专家等基层人才的政策扶持和培训力度,健全全市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库,着力构建以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入双轮驱动的乡村人力资本积累体系。(责任科室:市林业工作总站、局林长制改革科、局人事法规科;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林业局要把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建立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领导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并做好驻村帮扶、定点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加强衔接保障。各县区林业局要聚焦支持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统筹安排林业项目资金,在脱贫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强生态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逐步提高用于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比例。要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加大对优势特色林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继续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和“五绿兴林贷”,积极开发特色经济林险种,增强脱贫人口发展能力,确保生态脱贫成果。

(三)加强宣传推广。各县区林业局要及时总结提炼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先进模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模式做法,并通过多渠道广泛宣传生态脱贫成果。要大力传承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引导群众积极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推动实现我市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前、当表率、做示范。

对于脱贫致富新风尚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20__年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蔡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段文俊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__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__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20__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20__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刘应文在马曹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马曹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投公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三、下段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完成后,要落实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 “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包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

二是落实市场主体帮扶机制。目前正在调查摸底全县市场主体的情况,落实市场主体帮扶机制,积极推动产业扶贫,方式主要为以下五种:一是龙头企业+贫困户,二是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是家庭农场+贫困户,四是专业大户+贫困户,五是电商平台+贫困户。

三是层层落实减贫计划。各乡镇的减贫计划要到村到户到人到年度。工作要做到落实“三化”:1、落实信息化。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网贫困信息大数据平台,逐户分析致贫原因,逐条录入指标信息,逐类制定帮扶方案,全方位帮扶,全过程监督。2、落实清单化。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计划,建立脱贫“任务清单”,制定帮扶“责任清单”,形成核查“进展清单”,明确“问题清单”,实行跟踪销号管理。3、落实图表化。制作精准扶贫工作手册,乡镇、村绘制精准扶贫路线图和产业发展规划图及时间表。

四是建立八个方面的政策支撑体系。由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七个政策支撑文件,一是产业扶贫方案(县农业局),二是搬迁扶贫方案(县住建局),三是医疗救助扶贫方案(县卫计局),四是教育助学扶贫方案(县教育局),五是培训就业扶贫方案(县人社局),六是民政兜底扶贫方案(县民政局),七是整合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县财政局)。另外承担村级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力保障等十项重点工作的部门要分别制定各自的行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五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按照四个一批的措施,加大扶贫工作推进力度。一要尽快制定政策支撑体系,通过政策的引导来推进工作;二要继续办点示范,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典型引路的作用,要培育和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三要全面推开,重点突出推进产业扶贫和搬迁扶贫两项重点工作。

六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省政府《关于创新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x政办发(20__)x号要求,以精准扶贫为引领,彻底打破“撒胡椒面”和“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困局,化零钱为整钱,集中财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用精准扶贫规划为引导,以重点项目为主导,制定明晰统筹资金的来源渠道、使用平台、资金额度、内容进度、责任单位等,做到内容明确具体、资金流向清楚、责任分工明确。建立“以县为主体、省级支持配合,以财政资金为主体、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参与”的资金整合机制,合力推动精准脱贫。

七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对下加强氛围营造,对上加强联络沟通。充分发挥新闻宣传部门,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舆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报道我县精准扶贫政策、先进典型等方面情况,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扶贫,探索老板捐资扶贫、能人带动扶贫、大户帮助扶贫、招商引资扶贫、部门结对扶贫、合作组织服务扶贫等“六大”社会扶贫模式,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篇4

20xx年来,在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县直各单位大力配合下,全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20__年11月3日习总书记在湘西自治州考察时提出的“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和20xx年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市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要求,按照省委徐守盛书记提出的 “五个突出”要求,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目标,以整合资源为主手段,以金融扶贫为主措施,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抓好教育扶贫”三大任务。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工作举措,合力推进扶贫攻坚进程,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县委、县政府将扶贫开发作为全县年度四大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各类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村延伸下沉,择优选择确定建设内容、实施区域、扶持环节等,做好“四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救助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加强“五个突出”即突出兜底保障全覆盖、突出基础建设补短板、突出培育产业强支撑、突出教育培训拔穷根、突出异地搬迁挪穷窝。把有限的资金及时有效统筹整合集中使用,促进贫困户增收,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一、吃透精神、吹响号角。

今年,我县始终将扶贫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强力推进,今年3月26日,县长杨志慧主持召开第26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保靖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第26次)。3月27日,县委书记卢向荣主持召开第4次常委会,研究全县驻村扶贫工作(〔20xx〕第四次(议题之四)),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专职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扶贫开发办主任等县领导为副组长的驻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的办公室,抽调了专门的人员,安排了场地和工作经费。3月30日,县长杨志慧主持召开了20xx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全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保靖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26次))。4月14日,县委书记卢向荣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标准化厂房建设(县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20xx〕第8次)。5月22日,县长杨志慧专题调研驻村扶贫工作,对联系点驻村扶贫进行安排部署(县长办公会议纪要〔20xx〕第14次)。7月 10日,县委书记卢向荣主持召开县委常委办公会议,研究高新科技园标准化厂房建设(县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20xx〕第14次)。7月30日,县委书记卢向荣主持召开了20xx年精准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工作座谈会。8月13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符家盛主持召开了扶贫开发暨驻村扶贫工作推进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胜益就如何做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了具体要求。精心编制了《精准扶贫知识要点》,开办了《保靖驻村扶贫工作简报》和《保靖县驻村扶贫专栏》,下发了《保靖县20xx—20__年驻村扶贫工作方案》、《20xx年度县直和乡镇驻村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保靖县扶贫募捐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暂行)》、《保靖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20xx年度扶贫开发考核办法》、《20xx年度保靖县扶贫开发办工作要点》、《关于下达20xx年减贫计划的通知》、《关于20xx年保靖县落实精准扶贫机制减少贫困人口工作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明确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选拔干部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在各级媒体宣传扶贫开发和驻村扶贫50余篇,营造了扶贫开发浓厚氛围。吃透上级精神,针对目标,明确措施,分解任务,全面吹响扶贫攻坚冲锋号。

二、四级联动、全面覆盖。

今年来,采取省、州、县、乡(镇)四级联动的工作模式,组织驻村工作组67个256名驻村干部(省直工作组4个8名,州直工作组9个31名,县直工作组54个217名,共涉及省直单位4个,州直单位15个,县直单位130个)。按照州“1+1”驻村扶贫模式(采取“一次性布点,一加一帮扶”的方式,每个扶贫工作组确定两个贫困村,前三年建设一个贫困村,帮扶一个贫困村;后三年建设另外一个贫困村,巩固已扶持的贫困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实现对全县 130个贫困村重点覆盖。同时任命了16名乡镇党委副书记,16名工作队长或联络员,67名村第一书记。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驻村扶贫办公室,并安排乡镇干部协助省、州、县工作组,为工作队员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全县组织实施“千名党员帮千户、万名干部帮万户”工程,采取一帮x方式,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县2.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县级干部帮扶8-10户,科级干部帮扶6-8户,机关工作人员帮扶4-6户,村组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原则上帮扶1-2户),其中县扶贫办、文化执法局工作组36名党员干部实现了对阳朝乡仙仁村、米溪村185户、88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县扶贫开发办主任联系贫困户8户,走访调研贫困户,制定帮扶工作手册,做到对贫困户情况明、底子清、措施力。

三、瞄准贫困、突出重点。

近年来,积极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重大机遇,创新扶贫工作思路、举措和机制,全面推动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 “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一是锁定扶贫目标。到20__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贫困发生率减少到50%以上;到20__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贫困对象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瞄准重点地区。坚持把130个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针对基础薄弱村、边远特困村、库区移民村、产业空白村、人口空心村等不同特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整村推进,努力做到“扶持一片、脱贫一片,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三是瞄准重点对象。贫困人口识别严格按照在农村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不含因灾重建房屋和移民搬迁购房)的农户不纳入;拥有空调、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赠予的除外)的农户不纳入;拥有大型机动车辆、轿车、船舶、工程机械及大型农机具 (赠予的除外)的农户不纳入;家庭成员(父母或子女)有财政供养的农户(含村干部)不纳入;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较大,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 (含个体工商户或经营企业)不纳入;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农户不纳入;人为造成承包地荒芜的农户不纳入;具有生产自救能力但不愿从事扶贫开发、好逸恶劳或严重违法违规的农户不纳入;拆户拼户、空挂户、带帽户不纳入;不是自愿申请的农户不纳入这“十个不纳入”的标准,坚持“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表决、村委会审查和公开、乡(镇)政府审核和公开、县扶贫办复核公告、县人民政府审批”“两公示一公告”“七道”程序,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全面完成了196个村8.5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登记识别与建档立卡工作。同时,按照“四个一批”分类要求,严格程序要求,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分类建档。四是瞄准重点工作。今年来,我县争取20xx年度财扶资金达八千余万元。今年我县全年计划减贫13800万人,我县下达了20xx年减贫计划的通知,将减贫任务分解至各乡镇,并与各乡镇签订减贫责任状,截止目前,通过发展产业扶贫、危房改造、金融扶贫、雨露计划、劳务经济等措施,全县减贫 13800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1.71%。瞄准贫困村,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瞄准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同时,完成十三五扶贫专项规划;硬化村间道93公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155%;归集资金1448万元,用于标准化厂房建设,为72个贫困村建立了村集体经济;归集资金495万元,用于“五小水利”建设。五是突出扶智培训。今年来,安排雨露计划资金190万元,按照省州扶贫办要求,分期分批组织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村书记等学员到长沙、安江等学校参加培训,共培训100余人次。安排资金125万元,资助304名贫困大学生圆梦大学。同时,安排资金60万元,在夯沙乡夯吉村、梯子村实施危房改造60户。

四、整合资源、集中投入。

一是整合涉农资金。转变扶贫工作思路,探索新型工业化带动扶贫、新型城镇化带动扶贫、集约化带动扶贫模式,大力整合资金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下达20xx年度第一批驻村扶贫项目资金的通知》(保贫字〔20xx〕12号)文件。全县第一轮67个贫困村共落实项目729个,资金20456万元,其中归集我办扶贫专项资金3400余万元,所有项目均已竣工。二是用好专项资金。推行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对省州批准计划组织实施项目扶贫资金的分配、使用,一律实行公告、公示和报账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检查、监督和审计,定期、不定期组织扶贫、财政、发改、审计等有关部门开展扶贫资金检查,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今年省扶贫开发办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资金五千余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村四十余万元。我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依托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大土地改良、产业培育力度,引导贫困户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三是带动社会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截止目前,香港郭氏基金会已在我县开展扶贫试点8年,先后投入资金7500万元实施项目323个;香港沃土发展社开展扶贫试点7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46.5万元;新加坡连氏集团拟投入资金180万元,改善我县4个村农村饮水设施。四是抓好对口扶贫。今年,岳阳市帮助我县发展教育和卫生,引进资金537万元,其中投资486万元修建岳阳小学1栋。两年来,共派送了17名基层医疗业务骨干到岳阳市一医院、二医院、妇保院免费进修学习,涵盖内科、儿科、妇产科等11项科目;选派了7名中小学副校长到岳阳市鹰山小学、九中、十中、洞氮小学挂职学习;20xx年4月,保靖县17名骨干教师到岳阳市鹰山小学、岳阳楼小学交流学习。20xx年 5月,岳阳市十二中学来保靖岳阳中学指导交流。通过交流学习,提高了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加深了两地之间的感情联系。

五、结合实际、改革创新。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跳出农业抓扶贫,跳出农村抓扶贫,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攻坚,扶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开辟通过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扶贫新路径,鼓励社会各界、金融企业、扶贫经济组织、能人带动脱贫致富。一是试行“一点一区带全县”精准扶贫模式。采取“一点一区带全县”(一点:在阳朝乡米溪村探索黄金茶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一区:在夯沙乡夯沙村、梯子村、吕洞村探索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法推进精准扶贫,创新了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制帮扶相结合的扶贫新机制,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基地+能人大户+贫困户”扶贫新模式。阳朝乡米溪村精准扶贫试点相关制度基本建立完善。夯沙乡以生态文化旅游精准扶贫试点区为契机,坚持生态文化旅游、扶贫开发和特色农产品发展相结合,对“五行苗寨”实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实施了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生态环境、社会事业4大类18个扶贫开发项目,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二是探索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游则旅游的基本原则,重点抓好茶叶、烤烟、柑橘、生态畜牧、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完善“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组织+基地+贫困户”、“经济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或能人大户+贫困户”等合作帮扶、委托帮扶模式,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如葫芦镇试行通过怡品黄金茶产销专业合作社扶持大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黄金茶产业,可带动该村93户358人增收脱贫。县扶贫开发办工作组采用委托帮扶模式,委托保靖县和平红提产销专业合作社开发红提基地200亩由贫困人口投资建设并受益,可帮助6个贫困村908户2991人增收 1670元。三是“撬动杠杆” 试点金融扶贫。今年,我县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启动后,坚持“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思路,制定下发了《保靖县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保靖县金融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和《保靖县金融产业扶贫贷款贴息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借助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金融杠杆作用,积极探索金融产业扶贫的新路子、新办法,全面落实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措施,切实解决贫困农户产业发展的资金困难,确保实现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户21011户,其中参加金融扶贫评级的19279户,参评率达91.76%,获得有效授信8132户,31670人,授信金额18211万元,发放小额贷款3000余万元。

对于脱贫致富新风尚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从“扶门”到扶贫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委组织部党建指导中心 韦凤鸾

有一种“扶门”的绅士文化,即走在前面的人,会为后面的人扶着门,从而避免门摔在后来人脸上。我们常说先到先得,但是扶门文化的本质却是后来者优先,这和我们的扶贫工作相似。我们现在要打的脱贫攻坚战,最关键的便是让最贫困的“后来者”们也能赶上“全面小康”这趟“高铁”。

后来者优先

和扶门的后来者优先原则一样,扶贫要是让“后来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获利。首先得让这些“后来者”获得加入分享社会主义大蛋糕的入场券,那就要进行“三清三拆”改善乡村环境,完善乡村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完善乡村医疗、保险、教育等制度建设,让农村配齐配好发展所需的硬件。除此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因地制宜地为村民寻找致富之路,定位一定要准,要抓住国家给予的机遇和政策。当然,如果一个乡村只靠单一产业支撑,是很危险的。开发特色乡村文化,特色乡村游,生态型农业,将文化和农业和旅游相结合,多元化经营发展,这才是一条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争做“扶门人”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我们党推开了乡村振兴的大门,便需要千千万万的党员做这“扶门人”。扶门在一定程度上是会牺牲扶门人的利益的,他需要耗费时间等待后来者。《榜样4》中的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便是这样一位不计较自我得失的乡村振兴“扶门人”。他分股权,选最差的宅基地,秉持着“吃大亏办大事、吃小亏办小事”的工作理念,用吃亏换来贫苦村民的脱贫致富。但是如何能有更多“李书记”站出来,不怕吃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做贡献呢?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便是是号召广大干部、党员争做像李连成这样的乡村振兴“扶门人”。拓宽乡村选人用人渠道,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挂职,选拔优秀党员、大学生、退伍军人到乡村任职。同时,通过完善村干部薪酬制度、拓展村干部晋升渠道、健全村干部保障体系、强化村干部考核管理来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让党员们、干部们争做乡村振兴的“扶门人”。

“扶门请接力”

扶门,这是一项持续性的动作,是需要后来的人不断接替完成的,扶贫,又或者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如此,它需要的是接连不断的人才投入到这项艰巨但意义重大的任务之中。如此,那便要回归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的四大重点措施第一点,“学习教育”了。抓好党员思想教育,首先要发挥好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好用好党校,在乡村营造浓厚的主题教育氛围,加强乡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继有人”。

对于脱贫致富新风尚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强化后续帮扶,巩固提升成果,实现稳定脱贫,确保贫困群众不返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我镇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基本方略,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脱贫成果巩固战,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确保在2020年底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持续增收、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和群众认可度。继续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建设,完善落实各项脱贫政策保障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户致富能力明显增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战役,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持续推进产业带动脱贫。推进特色种养业奖补,支持贫困户自种自养发展1-3个稳定增收的特色种养项目,全面完成自种自养贫困户产业达标任务。深化“四带一自”和“三有一网”产业扶贫模式,加大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致富带头人带贫力度,各村努力培育1-2个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种植中药材、猕猴桃、观音豆腐、木榨油、高山蔬菜和生态养殖等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切实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营、维护和管理,建立健全长期可靠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光伏扶贫电站稳定运行,提高农光互补效益。积极探索多种投入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持续推进消费扶贫促增收。充分发挥电商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鼓励和支持广大贫困户从事电子商务工作,依托现有电商综合服务网点,畅通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把剩余的农产品拿到网上销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利用包保结对帮扶开展帮扶干部代售活动增加贫困户农产品附加值,提高贫困户收入。

(三)持续推进转移就业脱贫。继续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确保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能得到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积极开发各类公益岗位,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强化现有公益性岗位管理,严格按照《镇村级公益性劳务岗位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工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打卡,营造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氛围,对不能胜任的岗位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切实帮扶贫困家庭增收。全面开展就业奖补申报政策,对16至59周岁的贫困户家庭成员有劳动力在县内、县外务工的按照政策要求帮助每户申报就业补贴。

(四)持续推进三项民生保障政策。

1、精准落实住房安全政策。持续推进危房清零行动,继续开展全镇危旧房屋安全排查,并确保排查全覆盖、整改全覆盖,做到应改尽改,应补尽补,不落一户。做好易地搬迁的后续帮扶,重点做好后续产业发展、就业扶持、规范管理等工作,切实提高搬迁质量和脱贫成效,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精准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351”“180”)贫困人口综合医保政策,全力提升大病专项救治水平,扩大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优化医疗服务,规范诊疗行为,严防过度医疗。本着积极、稳慎、有序的原则,结合“医共体”,完善现行健康扶贫政策。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加强“1579”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和重点疾病防控,全面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落实各项便民惠民服务措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3、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摸清全镇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加强对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确保不因贫失学、辍学。对因身体等方面原因有特殊情况不能就学的,认真做好送教上门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好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继续实施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做到按时补助兑现,不落一人。

(五)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群众自来水“装的上、量保障、质达标”,吃上“放心水”。继续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及养护工作,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全镇所有行政村通公交,畅通致富动脉。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保障脱贫攻坚电网建设成效,加快村级光网扩容,推进光纤入户,提高网速和服务质量。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农村教育服务水平,完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功能,完善提升幼儿园办学条件。全面提升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服务水平,加快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点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快推进镇康养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推广养老托残模式,提升养老托残服务水平,切实保障特困供养群体、困难残疾人、困难社会老人生活。加大基层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村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力度,完善文化场馆建设,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3、提升农村环境基本面貌。以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版、增强版、升级版、标准版为目标,全域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力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完成年度户用旱厕改造任务,完善并落实户用旱厕改造后续管养和公厕管护制度。

(六)持续推进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低保兜底政策工作,做到精准施保,不断增强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能力。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因突发性事件致贫返贫的防范救助机制,有效防止脱贫户因突发事件返贫。定期对边缘户人口走访,做好边缘户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落实残疾人救助政策,加强对村内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群体关爱服务。综合运用好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政策,对突发性的因灾等情况出现的贫困群体,实施好生产生活救助,帮助渡难关、解忧愁。

(七)持续推进镇风文明建设。加强对脱贫户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推动移风易俗,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自觉抵制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子女不赡养老人等不良风气。采取多种形式,严厉打击不履行赡养义务、遗弃老人等不道德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健全“红黑榜”管理制度;完善“正威振风”超市管理机制,切实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实施“等靠要”思想贫困户改造工程,进一步强化管理教育。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对参与黄赌毒、封建迷信的贫困户加大打击力度。严格执行贫困户每月一会工作制度,大力加强扶贫政策到户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率。深入宣传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大力推广脱贫攻坚先进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持续开展“脱贫之星”、“致富带头人”评选表彰,激发贫困群众尊老爱幼、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全面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八)持续开展干部包保帮扶。保持干部帮扶责任不变,继续落实帮扶措施,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持续开展帮扶工作。全力做好政策宣传、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等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九)持续推进党建扶贫。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识别干部的“主战场”、选拔干部的“主渠道”,切实把在脱贫攻坚中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使县直驻村专班、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员、帮扶干部5支队伍各司其责,充分发挥效应,进一步提升了乡、村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水平。

(十)持续推进社会扶贫。依托“社会扶贫网”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积极发布物质需求,同时组织帮扶干部在“社会扶贫网”上进行购买农产品。并利用10.17日举办全国扶贫日举办相关文艺演出,动员社会爱心人士进行捐款、捐物,在各村振风超市设立社会扶贫捐赠室,接受社会各界捐款。

(十一)持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需要,因地制宜、开阔思路、选准路子,坚定不移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加大村级光伏电站管理和对村级闲置厂房、学校、医院、闲置土地等进行流转和招租,使闲置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并加强集体经济管理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1、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乡、村两级脱贫攻坚领导力量,坚持每周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不少于1次,每月召开帮扶干部和贫困户例会,镇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和落实脱贫后续帮扶工作情况,检查督导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实行干部包村、部门单位驻村帮扶、干部对接到户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做到领导力量不变、包扶单位不变、帮扶干部不变、工作责任不变。压实帮扶干部责任,积极倡导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帮销农副产品,加大消费扶贫扶持力度。明确要求帮扶干部对2016年以来脱贫户和其他在册未脱贫户每月走访至少1次,每年不少于12次。

3、强化考核问责。认真落实党委政府具体实施责任、驻村帮扶责任,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加大项目资金监管、扶贫工作、重点工程督查力度,严肃查处基层“村霸”“蝇贪”“微腐败”等群众身边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查处的扶贫领域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4、注重宣传报道。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宣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弘扬全社会支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正能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脱贫户的思想教育,引导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意识,坚定依靠自身努力巩固脱贫的信心,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对于脱贫致富新风尚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脱贫攻坚”

七大强化,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强化领导责任

强化资金投入 强化部门协同 强化东西协作 强化社会合力 强化基层活力 强化任务落实

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五点脱贫攻坚经验

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 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要打牢精准扶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

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

要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要加大扶贫劳务协作,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转移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

要落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突出解决贫困家庭大病、慢性病和学生上学等问题。

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交通扶贫、水利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行动,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政策要突出精准。

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农村干部在村里,工作很辛苦,对他们要加倍关心。

要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

要防止层层加码,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

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

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习近平强调,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对于脱贫致富新风尚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脱贫攻坚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对症施策、精准施策,全县的精准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残联经过深入走访、认真调查、积极研讨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原因,形成本调研报告:

阿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位于川甘青三省交汇处,与若尔盖县、红原县、马尔康县、壤塘县和甘肃省玛曲县、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等7县接壤,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全县幅员面积10435平方公里,辖2镇2场17乡83个行政村4个分场1个居委会,总人口80442人,属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330户,贫困人口15500人,贫困发生率达21.62%。自2014年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已有1747户、8200人脱贫,2018年计划完成1384户、6146人脱贫,2019年实现“摘帽”。

(一)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一些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当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将帮助贫困户同步奔小康作为我们的工作任务,而是以完成自己分管工作为主,没有用更多地精力和时间去抓整体脱贫攻坚工作,浮于数字脱贫、资料脱贫。

2.学习不扎实 一些干部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或者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认识不够,要求不严,对脱贫攻坚政策法规、具体要求、好的经验做法学得不深不透,宣传引导群众走过场。

3.工作不落实 一些干部对执行政策缺乏刚性约束,存在上级抓得紧,下面就跟着紧,上级一放松,下面也跟着放松的现象,存在随大流、避风险、打游击的心态。

(二)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

1.群众观念淡薄 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甚至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工作中不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事,而是为自己着想、为政绩着想,群众利益与地方发展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甚至把党放在了群众利益的对立面。

    2.工作方法落后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一些党员干部不加强学习,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处理事情简单粗暴;有的党员缺乏运用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来动员、组织、指导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3.协调能力差劲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把经济利益居于中心地位。群众与地方政府、群众与企业以及群众与群众间的利益冲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少数党员干部在遇到复杂的群众问题时往往采取“拖、躲、捂、推”的办法,对群众的诉求推来推去、转来转去,让群众跑来跑去,协调能力很差劲儿。

(三)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制度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各方面都有涉及,有一定的覆盖面,但就系统性而言还不够完善,一些制度的建立其纵向的深度和横向的广度不够,系统性不够。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一些制度落实不力,检查考核措施手段不完善。

从调研情况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干部方面原因 现在,少数领导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将个人利益置于群众利益之上;一些党员干部对政策解读不透彻、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刻、对群众的困难解决不尽心,下基层还讲排场、蜻蜓点水、忙于摆拍留痕迹,一旦为群众做了丁点儿的事就自以为是、大肆宣传;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在抓发展时牺牲本地的生态环境和群众利益,甚至漠视群众利益,与民争利;少数党员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把群众工作当成负担。

(二)群众方面原因 贫困群众等、望、靠的思想严重,主动发展产业、脱离贫困的愿望不强烈,等待观望、依赖思想严重存在;有的群众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肆意横行,出现价值观念模糊、行为失范等现象,对贫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恬不知耻嚷着要当一个贫困户!

(三)制度方面原因

传统政府管理的观念认为广大群众只是被管理对象,群众更多的只是被要求如何做,自己的主观意愿和切实利益得不到充分合理的诉求与解决。而现在政府的职能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同时,广大农民群众盼服务、盼发展、盼致富、盼公平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他们不再是一个被管理的对象,已经成为被服务的主体和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

(一)营造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组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大张旗鼓,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讲,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精准扶贫补助和贷款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知晓率。

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主人翁意识。让其明白,自己不应该被动地等待“恩赐”,而是要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为自身的利益自觉地去奋斗。

(二)加强脱贫攻坚队伍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把脱贫攻坚领域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阵地,选派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农牧区工作的干部到基层岗位上,提高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部分挂包帮单位由于人员少(个别单位仅有2、3人),对本单位的日常事务都忙不过来,对帮扶工作只能疲于应付,导致脱贫攻坚合力不强,出现帮扶干部不固定,甚至人员长期无法到位等情况。有关部门要全县统筹,重点在人多的单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帮扶,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加强脱贫攻坚队伍建设,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

(三)严格考核评估制度 实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离脱贫攻坚目标实现期限越近,任务越艰巨,越要实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县委、政府要用好考核结果,对好的给予表扬奖励,对差的约谈整改,对违纪违规的严肃查处。要结合脱贫攻坚进展和考核情况,改进完善考核评估机制,通过较真碰硬的考核,促进真抓实干,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有关部门要兑现承诺,要解决好扶贫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让他们看得到希望的曙光,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要提拔、重用。

总之,全县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目标标准,坚持精准施策,加强扶贫干部培训,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落实好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确保阿坝县到2019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