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了人际关系心理心得体会精选 处理人际关系心得(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6:31:05 页码:13
学了人际关系心理心得体会精选 处理人际关系心得(9篇)
2023-01-11 16:31:05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学了人际关系心理心得体会精选一

到站了,桐下了车,径直向新学校走去。来到自己的班级,心“扑通扑通”地跳,因为河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差,她没有勇气与别的新同学说话。就这样,在没有和别人说话的情况下,一天过去了。放学了,桐向车站走去,突然发现今天早上的那个男生也在车站。“是不是我们班的呢,很眼熟啊。”桐心想,因为桐的记性很差,不记得她班是不是有皓了。想着想着,有一辆公共汽车来了,桐赶紧上车,发现那个男生跟在她后面上车,之后又发现他和她一起下车。桐想:要是我能和他做朋友就好了,我们多么有缘!

第二天上学,桐见那男生也在车站,很想走上前问他是不是和她是同一班的,但是桐没有这个勇气,她觉得如果不是的活会很尴尬。于是就没有说话,默默地一直到了学校。

今天班上点名,桐终于认出了皓,就坐在不远处,她很想去和他说说话,但是桐的胆子很小,不敢去。

直至半个学期后……

桐今天心情很好,因为她成绩有进步,她很想找个人分享一下。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皓,于是她鼓足勇气跟他说话:“我们交个朋友好吗?”皓先是一楞,然后微笑着说“好啊。” 之后他与她有了第一次的谈话,第一次的欢乐……那天他俩都很高兴,因为算是找到了知己。

之后每天,桐与皓都会在等车时谈话,坐车时谈话,走去学校时谈话。

有一次,星期五放学,老师拖堂,桐和皓都还要坐车回家,皓对桐说:“我今天要晚一点回家。”桐问:“为什么?”皓说:“因为在星期五,我越晚回到家就越有成就感。”桐惊讶:“那你始终要回家的呀!你准备几点回到家呢?”皓说:“不知道,大概7点吧。”一辆公共汽车来了,皓走前去,桐拉住他:“你干什么,又不是我们要坐的车。”皓说:“我知道,但是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回家的,你要不要跟我一起?”桐脸红:“好吧。”在车上,他俩仍然坐在一起,一起谈话……

关于学了人际关系心理心得体会精选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在一起交流学习,借委局百家讲坛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加强自身修养这个话题。下面,现就本人的理解和实际体会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我的发言只能算是抛砖引玉,望大家包涵并多提宝贵意见。

“修养”一词原意包括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涵养道德。具体到而言又分法律、道德和文化三个层次:法律层次的个人修养就是知法、懂法、守法,道德层次的个人修养就是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文化层次的个人修养则是人品、爱好、习惯、价值取向及个人文化素养。马克思主义赋予“修养”新的含义,就是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这种教育和改造离不开群众的社会实践,离不开在实践中个人的主观努力。

从广义讲,“修养”是指人们政治、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质量;从狭义看,“修养”通常是指思想品德修养。思想品德修养是以人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质量为基本内容的。总的来说修养是指人在思想道德、质量品格和精神境界等方面经过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一名党员干部、一个普通公民都要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摒弃身上的缺点毛病,以期在各个方面珍于完善,也就是一个人的修养。

加强自我修养的途径很多,其最终实现的路径和方式也千差万别,但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个人行为表现而言,是否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社会评价而言,是否能赢得广泛的肯定与赞许。正如在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由于纪检监察干部所处的特殊位置的职责需要,要求我们干部必须用高于一般人的标准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形态。这一要求促使领导干部重视人格修养,用较高标准强化人格修养,提升个人魅,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通过认真深刻领会的重要讲话,结合自己平常的所思所想,在我个人看来,加强自身修养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可以用四个“四”概括,即激发“四种心境”、保持“四种状态”、把握“四种关系”,实现“四种升华”。

激发“四种心境”

心理和谐是人自身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应有之义,它说到底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对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与事的客观态度的和谐统一。加强自身修养,养成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是实现和保持心理和谐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一、激发进取之心,从容应对困难

《论语》提出“士不可无弘毅,任重而道远”,《易传》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是倡导人们树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有些人缺乏自强意识和吃苦精神,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面对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人生道路的种种羁绊,容易产生茫然、焦虑、悲观的情绪,甚至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发扬进取精神,培养自强自立的品质极为必要。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摔跤、跌倒之时。只有勇往直前,敢于接受逆境的考验,努力克服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也才能保持“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淡定与从容。

二、常怀律己之心,善于把持自我

要慎微慎独,省察自身,“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经常反省自我,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规范,自觉改正缺点和过失,做到“不逾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要理性地节制和引导欲望。“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贪得无厌地追逐金钱物欲和感官享受,心理是永远也不能平衡的。因此,必须认清什么是正当、合理的需求和欲望,用理性节制那些非分之欲、非分之念、非分之求。要自觉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让物质利益的欲望、功名地位的欲望、精神追求的欲望等在内心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从而减少心理冲突,保持良好心境。

三、塑造真诚之心,光明磊落处世

真诚是中华民族推崇的做人的基本态度,也是实现人际和谐、心理和谐必备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王安石认为“人无信不立”,都是强调做人要真诚忠实,光明磊落,要讲信用,守诺言。一个人缺乏真诚之心,做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或许能谋得一时之利,但其心理将套上虚伪、猜疑、嫉妒、不安的枷锁,甚至会形成人格障碍。只有本色为人、真诚待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平等相待,也才能求得内心的宁静与坦然。

四、培育感恩之心,强化积极情感

人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独立存在的。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他人、社会的馈赠、援助和支持,都应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心存感激。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体察到社会和他人的关爱,才会以仁爱之心去关怀、帮助他人,才会体验人生的幸福,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我们应该经常想一想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领导和朋友的帮助,找一找生活的“亮点”,反思自己给了他人多少关爱,对家庭、单位和社会尽了多少责任。这样,既有利于培养感恩之心,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激发牺牲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的情怀,也有利于增强主观幸福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保持“四种状态”

王国维对文学创作提出了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指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把自己的一时放在一生的长河中来看,把自己的一生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指要有一种奋斗的精神,要创业,就要吃苦,要有所作为,就必然有所奉献和牺牲;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指经过一番奋斗后,你必然会有所收获。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就会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同样道理,就加强个人修养而言,只要始终保持学习、忧患、创新、奋斗的状态,就会有一种比较高的人生境界。

第一,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现代社会的灵魂。学习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知识,是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一个人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有危机感,要有不学习就恐慌的感觉;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有终身学习的计划,有好的学习方法,既向书本学又向实践学;要学以致用,学了以后马上在实践中用,又在实践中开始新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要通过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多学一些历史、哲学知识,多学业务、党务知识。怎样学习才能更有效果呢?现在机关干部在勤奋工作和静心学习之间确实有很多时间上的矛盾,所以必须结合自身情况掌握好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始终保持忧患状态。这些年来,我们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们的忧患意识却有所淡化。没有忧患意识,就容易满足现状,容易停滞不前。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把自己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发挥出来,为国家的发展多做贡献。我们要有对国家的忧患,既要看到我们国家近60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要看到在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竞争激烈,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西方国家仍在努力对我们形成包围的态势。要有对工作的忧患,我们常说不进则退,实际上不快进也是后退,要有对工作的经常反思,“战战兢兢”地开展工作。要有对自身的忧患,看自身的素质能否适应未来的发展,看自我评价是否与社会和单位对自己的评价相一致,时刻有自知之明,有进取之心。

第三,始终保持创新状态。创新状态是我们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保证。在开放的社会里,我们接受了很多创新思想的熏陶,完全有创新的潜能,就看怎么样把这种潜能发掘出来,变成一种创造力。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想一想能不能通过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不是甘做“收发室”、“传声筒”。其次要有创新的思维,既要有聚敛性思维,又要有发散性思维。此外,还要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的活力,使我们的工作环境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的氛围。

第四,始终保持奋斗状态。一个人尤其需要一种激情和奋斗的精神,时刻保持生机勃勃的奋斗状态。只有这样,在工作中才能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尽其所能地把工作做得更加完美,才能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人要有干一番事业的理想,以事业为重,以奋斗为荣,把奋斗放在第一位。要自觉地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品格来锤炼,培养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始终保持一种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要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努力创造新的业绩。

把握“四种关系”

加强自身修养是磨砺品性、塑造人格的基本要求。一个人,最终能做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身人格和思想的力量。人格和思想的力量从哪里来呢?从不断的自我激励与约束、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来,从加强自身修养中来。我在机关和基层都工作过好多年,体会到年轻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关键是要把握好几个辩证关系。

一是把握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是前进的灯塔,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动力。有了理想,就会始终保持奋斗的激情,就会不断地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作为一个公职人员,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并矢志不移、尽心竭力地为之奋斗。但是,实现理想却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必须立足现实,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不懈奋斗。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才能不断地接近理想。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因此,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必然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只有把理想的光辉和务实的精神结合在一起,人生才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因此,一个人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创造,从做好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做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

二是把握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一个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上。面对任何矛盾和问题,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因为这些矛盾不解决,总有一天会由量变到质变,最终酿成不良后果。我们讲有所作为,反映在工作上就是要立足本职,干出一流的业绩,就是要树立“无功就是过”的思想,勇于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善于发现并解决更深层次的矛盾,既着眼于阶段性成果,也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正因为要有所作为,才要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为。这也是辩证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上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工作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在人际交往中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要耐住寂寞,舍去浮华,少些应酬;在学习上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既要学习掌握那些对一生健康成长大有益处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抓紧学习那些对当前工作有帮助的知识,决不能好高骛远;在创造工作成绩上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要做那些老百姓急需的事情,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利的事情,而不是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片面地追求眼前的虚假政绩。

三是把握较真与豁达的关系。一个人如果缺少气度,斤斤计较,将很难走出牢骚、忧虑、颓丧等不良情绪的阴霾。只有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培养豁达的心胸,才会拥有平和的心态。要学会宽容他人。人无完人,每个人在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会存在缺点。当他人对自己存在误解,或者他人的某项失误、某个缺点对自己造成一定影响时,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尽可能宽容对方。对他人多一些谅解,就是让自己少一些烦恼。如果得理不饶人,既无助于化解矛盾,还会增加怨愤与压力。

四是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做纪检监察工作这个职业,也就是选择了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个职业决定了道德上的高标准。首先要做人、做事,然后才能做好工作。摆好这个逻辑顺序,工作才会比较顺利。要赢得一生,必须把握好平常的一时一事。很多干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都是很优秀的,组织上也很信任和看重,但因为一时没有把握好自己,犯了错误,从而一失足成千古恨。为官或多或少有些权力,有权力就要时时谨慎,处处谨慎,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实现自己一生的抱负、一生的目标,为党和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

实现“四种升华”

一个有较好自身修养的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为人处事都要讲道德,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对得起先人,无愧于后人。道德的闪光在于瞬间,而积累却在于平时,它需要我们一辈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耕耘和积蓄。

第一个方面的升华:甘愿清贫,淡泊名利。方志敏烈士说得好,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力量。今天也同样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更应保持勤俭朴素的品质,这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耐不住清贫,守不住寂寞,各种腐朽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最后就会被糖衣炮弹所打倒。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千万不要去贪求非分的名利,更不能利用职权捞取好处,平时要始终保持平常的心态,谨防私欲膨胀。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组织上把你安排在领导岗位上,就是要发挥你最大的优势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是让你在这个岗位上为自己谋利。要多关心群众的疾苦,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多和人民群众交朋友。

第二个方面的升华:自我约束,树好家风。公职人员在廉洁从政、自我约束的同时,一定要管好家属子女,树立良好的家风。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关系到公职人员的家庭幸福,更重要的是通过家属子女、亲朋好友的一言一行可以影响和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平时对子女的关爱,要体现在对子女的学习工作的进步上,千万不要利用职权为子女的升官发财搭桥铺路,否则,就会堕落为让世人唾弃的权力寻租者。作为公职人员,务必重视家风建设,养成文明、健康的家风,自觉管好亲属,使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做精神上的富有者。

第三个方面的升华:公字当头,人格至上。作为公职人员一定要有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不体现在职务的高低和职权的大小上,也不体现在平时言辞的漂亮和话语的动听与否上,而要看这个人能否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信服。公职人员的人格力量要体现在: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有可贵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样,说话办事才能服人,大家才能从心底愿意跟着你干。因此,公职人员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的贯彻落实,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转。另外为官者的人格力量,还应当表现在公正的表率作用上。有了公正,我们对工作,对事业,才会讲原则,讲责任;才能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一贯地追求真理;才能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

第四个方面的升华:要气节高尚,一身正气。公职人员的正气应体现在“身为民正,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情为民系”上。公职人员只有树正气讲气节,才会心系人民,心系事业;才会志向远大,行为端庄;才会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这样无形之中就会在人民群众中间形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反之,如果一个公职人员不讲气节,就会私欲膨胀,以权谋私,财迷心窍,甚至坠入深渊,为人们所不齿。纵观历史,一个个万古留辉、青史垂名的都是些视节操如泰山、出污泥而不染的志士仁人,而那些人格低下、精神萎靡、灵魂肮脏的人,即使才高八斗,也终将被人们所唾弃。

综上所述,一个人如能激发“四种心境”、保持“四种状态”、把握“四种关系”,实现“四种升华”。就会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就会砥砺成才,健康成长。就能最终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加强自身修养,是时代的需要,国家的需要。无论何时,无论哪个国家都需要各类优秀的人才。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良好的修养乃是立身之本,其决定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同时,加强对自身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使自己增强人格魅力。纪检监察部门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与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特殊部门,只有每个人都具备较高的个人修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这个角度看,加强个人修养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

有道是,动力源自追求,纪检监察干部人格魅力修养的动力不仅来于自身,也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人格追求是做人标准的自我要求,是回答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高尚的人格追求来自于对人生的正确理解,根本问题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只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有正确的人格追求。

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以优秀的人格形态作为自己人格追求的目标,就能够时时审视自己,常常督促自己,向着自我追求的理想目标努力前行;坚持主动反省自己,注意查找自身问题,敢于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缺点问题决不姑息迁就;自觉用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陶冶高尚情操;高度重视他人的批评建议,闻过则喜,立即改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领导干部,党风直接影响着政风、民风,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纵观我区目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无一不是因为修养方面不到位和欠缺引起的。

因此,领导干部要从为国家、为人民、为党高度负责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加强修养的重要性,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技术,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深化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各种修养,真正成为求真务实的学习型干部。

关于学了人际关系心理心得体会精选三

天底下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很多,事实上呢?我也不好衡量,毕竟没有哪家权威机构客观统计过,也就无可求证。所以这个问题不值得深究。但是,我还是爱谈谈关于做人的心得,一来自己有待回味总结,二来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以求共勉。

勤奋

勤奋在我看来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人来说,谦虚就不再赘述了,那是最最基础的,除了谦虚,更重要的是勤奋,不光要把分内的事情做好做漂亮,更要在别人有需要有时甚至不需要的时候都应该主动去做些“与己无关之事”——表面看来的,事实上没有什么是与己无关的,毕竟大家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当你习惯了或者是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以后,你定能赢来很好的口碑,至少人人都会觉得你和别人不同,你不是那种“够精”的人。

大度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尚在基层,阅历也较浅,这就意味着我们是新人,或者叫做后生,无论在领导面前,同事面前,或者客户面前,我们自然都显得有些稚嫩。有些时候不能不吃些亏,受些气,但我想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亏由何来,气从何出,多半时候问题仍是停留在对事不对人上,所以事情做得不好,受些批评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应该接受的。很早就有智者道出了吃亏是福的妙语佳话。只有心胸坦荡,大度能容,才能海纳百川,胸怀天下。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事业的旅途中,步步高升,成就卓越。

圆滑

有人说,圆滑是一门艺术,我很认同。为人处世,方式方法不得当,就很可能事事不顺,处处受阻。人与人的相处,也就是事情解决的过程,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无论你喜不喜欢,接不接受,你都得与人合作。人的能力也不是说靠学历或者技能或者其他某些特质就能涵盖的,如果简单一点说,我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本事。总有些人带着些鄙夷的眼光看待某些溜须拍马,“礼尚往来”等歪风邪气,我不完全赞同,有些时候,一句妙语,一番恭维也许就能把问题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省心省力,既节省时间,又节约成本。当然,违背社会公德伦理之事人人可以嗤之以鼻,得而诛之,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社会,着实步履维艰,想做点事,混点仕途,不得不多费点心思。

实力

人做的再好,最多说明你不令人讨厌,再好一点是你受大多数人欢迎,但这并不是就代表你可以胜任重要的工作,可以成为中流砥柱,人中龙凤。会做人是很重要,但那只是个铺垫,关键的问题还要回归到你是不是值得信任,值得委以重托。在这里我还想提一点的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刚开始时,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谓的疏同差距,不甚很大,而久而久之随着自主学习所积淀的不同,差距就在分秒时日间渐渐拉开了,很多问题不是说你会不会,而是你愿不愿意学,学了也就会了,但机会不会给你时间,领导要的是现在就能帮他把问题解决的人,不是那些现在去学能把问题解决的人。有实力就不怕没有未来。

自己踏入职场也快有半年光景了,我喜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得失,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我想,暂时来说,自己做的还算差强人意,尽管有不如意,有做的不够周到之处,但在人事,在业务方面,基本功修炼的还算有些火候,广泛的人缘,领导的赏识,偶尔的委以重任。这些都是我人生旅途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工作生活当中遇到的那些对自己影响颇深的人,在他们身上看到的特质,那些成功必备的和被验证了有助于成功的特质,将使自己终身受益。我很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感谢他们的嘉言懿行,感谢他们的深情厚谊,甚至感谢他们的责备与教训。

生活中,我们总在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爱勾心斗角的小人,懒散堕落的庸人,趋炎附势的烂人,尽管内心万般排斥,但气定神闲,宽而纳之,只会比独善其身,避而远之更有利于一切。有些时候我自觉自己城府颇深,但周围的人的反应总是说“小程”太过老实,我有些不得解了,是自己修为尚浅还是本人真的过于单纯。

关于学了人际关系心理心得体会精选四

新学期开始了,桐要坐车去离她家较远的中学读书。她上了车,看见一个男孩,他很安静地坐着,与其他的男孩不一样。河童没有留意他,其实他就是皓。桐走到最后一个靠窗的座位坐着,托着头,看着外面的风景,心想:今天是我的一个新起点,一定要好好努力!

到站了,桐下了车,径直向新学校走去。来到自己的班级,心“扑通扑通”地跳,因为河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差,她没有勇气与别的新同学说话。就这样,在没有和别人说话的情况下,一天过去了。放学了,桐向车站走去,突然发现今天早上的那个男生也在车站。“是不是我们班的呢,很眼熟啊。”桐心想,因为桐的记性很差,不记得她班是不是有皓了。想着想着,有一辆公共汽车来了,桐赶紧上车,发现那个男生跟在她后面上车,之后又发现他和她一起下车。桐想:要是我能和他做朋友就好了,我们多么有缘!

第二天上学,桐见那男生也在车站,很想走上前问他是不是和她是同一班的,但是桐没有这个勇气,她觉得如果不是的活会很尴尬。于是就没有说话,默默地一直到了学校。

今天班上点名,桐终于认出了皓,就坐在不远处,她很想去和他说说话,但是桐的胆子很小,不敢去。

直至半个学期后……

桐今天心情很好,因为她成绩有进步,她很想找个人分享一下。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皓,于是她鼓足勇气跟他说话:“我们交个朋友好吗?”皓先是一楞,然后微笑着说“好啊。” 之后他与她有了第一次的谈话,第一次的欢乐……那天他俩都很高兴,因为算是找到了知己。

之后每天,桐与皓都会在等车时谈话,坐车时谈话,走去学校时谈话。

有一次,星期五放学,老师拖堂,桐和皓都还要坐车回家,皓对桐说:“我今天要晚一点回家。”桐问:“为什么?”皓说:“因为在星期五,我越晚回到家就越有成就感。”桐惊讶:“那你始终要回家的呀!你准备几点回到家呢?”皓说:“不知道,大概7点吧。”一辆公共汽车来了,皓走前去,桐拉住他:“你干什么,又不是我们要坐的车。”皓说:“我知道,但是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回家的,你要不要跟我一起?”桐脸红:“好吧。”在车上,他俩仍然坐在一起,一起谈话……

关于学了人际关系心理心得体会精选五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在一起交流学习,借委局百家讲坛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加强自身修养这个话题。下面,现就本人的理解和实际体会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我的发言只能算是抛砖引玉,望大家包涵并多提宝贵意见。

“修养”一词原意包括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涵养道德。具体到而言又分法律、道德和文化三个层次:法律层次的个人修养就是知法、懂法、守法,道德层次的个人修养就是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文化层次的个人修养则是人品、爱好、习惯、价值取向及个人文化素养。马克思主义赋予“修养”新的含义,就是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这种教育和改造离不开群众的社会实践,离不开在实践中个人的主观努力。

从广义讲,“修养”是指人们政治、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质量;从狭义看,“修养”通常是指思想品德修养。思想品德修养是以人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质量为基本内容的。总的来说修养是指人在思想道德、质量品格和精神境界等方面经过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一名党员干部、一个普通公民都要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摒弃身上的缺点毛病,以期在各个方面珍于完善,也就是一个人的修养。

加强自我修养的途径很多,其最终实现的路径和方式也千差万别,但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个人行为表现而言,是否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社会评价而言,是否能赢得广泛的肯定与赞许。正如在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由于纪检监察干部所处的特殊位置的职责需要,要求我们干部必须用高于一般人的标准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形态。这一要求促使领导干部重视人格修养,用较高标准强化人格修养,提升个人魅,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通过认真深刻领会的重要讲话,结合自己平常的所思所想,在我个人看来,加强自身修养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可以用四个“四”概括,即激发“四种心境”、保持“四种状态”、把握“四种关系”,实现“四种升华”。

激发“四种心境”

心理和谐是人自身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应有之义,它说到底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对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与事的客观态度的和谐统一。加强自身修养,养成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是实现和保持心理和谐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一、激发进取之心,从容应对困难

《论语》提出“士不可无弘毅,任重而道远”,《易传》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是倡导人们树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有些人缺乏自强意识和吃苦精神,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面对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人生道路的种种羁绊,容易产生茫然、焦虑、悲观的情绪,甚至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发扬进取精神,培养自强自立的品质极为必要。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摔跤、跌倒之时。只有勇往直前,敢于接受逆境的考验,努力克服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也才能保持“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淡定与从容。

二、常怀律己之心,善于把持自我

要慎微慎独,省察自身,“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经常反省自我,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规范,自觉改正缺点和过失,做到“不逾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要理性地节制和引导欲望。“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贪得无厌地追逐金钱物欲和感官享受,心理是永远也不能平衡的。因此,必须认清什么是正当、合理的需求和欲望,用理性节制那些非分之欲、非分之念、非分之求。要自觉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让物质利益的欲望、功名地位的欲望、精神追求的欲望等在内心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从而减少心理冲突,保持良好心境。

三、塑造真诚之心,光明磊落处世

真诚是中华民族推崇的做人的基本态度,也是实现人际和谐、心理和谐必备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王安石认为“人无信不立”,都是强调做人要真诚忠实,光明磊落,要讲信用,守诺言。一个人缺乏真诚之心,做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或许能谋得一时之利,但其心理将套上虚伪、猜疑、嫉妒、不安的枷锁,甚至会形成人格障碍。只有本色为人、真诚待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平等相待,也才能求得内心的宁静与坦然。

四、培育感恩之心,强化积极情感

人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独立存在的。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他人、社会的馈赠、援助和支持,都应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心存感激。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体察到社会和他人的关爱,才会以仁爱之心去关怀、帮助他人,才会体验人生的幸福,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我们应该经常想一想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领导和朋友的帮助,找一找生活的“亮点”,反思自己给了他人多少关爱,对家庭、单位和社会尽了多少责任。这样,既有利于培养感恩之心,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激发牺牲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的情怀,也有利于增强主观幸福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保持“四种状态”

王国维对文学创作提出了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指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把自己的一时放在一生的长河中来看,把自己的一生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指要有一种奋斗的精神,要创业,就要吃苦,要有所作为,就必然有所奉献和牺牲;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指经过一番奋斗后,你必然会有所收获。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就会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同样道理,就加强个人修养而言,只要始终保持学习、忧患、创新、奋斗的状态,就会有一种比较高的人生境界。

第一,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现代社会的灵魂。学习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知识,是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一个人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有危机感,要有不学习就恐慌的感觉;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有终身学习的计划,有好的学习方法,既向书本学又向实践学;要学以致用,学了以后马上在实践中用,又在实践中开始新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要通过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多学一些历史、哲学知识,多学业务、党务知识。怎样学习才能更有效果呢?现在机关干部在勤奋工作和静心学习之间确实有很多时间上的矛盾,所以必须结合自身情况掌握好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始终保持忧患状态。这些年来,我们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们的忧患意识却有所淡化。没有忧患意识,就容易满足现状,容易停滞不前。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把自己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发挥出来,为国家的发展多做贡献。我们要有对国家的忧患,既要看到我们国家近60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要看到在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竞争激烈,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西方国家仍在努力对我们形成包围的态势。要有对工作的忧患,我们常说不进则退,实际上不快进也是后退,要有对工作的经常反思,“战战兢兢”地开展工作。要有对自身的忧患,看自身的素质能否适应未来的发展,看自我评价是否与社会和单位对自己的评价相一致,时刻有自知之明,有进取之心。

第三,始终保持创新状态。创新状态是我们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保证。在开放的社会里,我们接受了很多创新思想的熏陶,完全有创新的潜能,就看怎么样把这种潜能发掘出来,变成一种创造力。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想一想能不能通过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不是甘做“收发室”、“传声筒”。其次要有创新的思维,既要有聚敛性思维,又要有发散性思维。此外,还要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的活力,使我们的工作环境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的氛围。

第四,始终保持奋斗状态。一个人尤其需要一种激情和奋斗的精神,时刻保持生机勃勃的奋斗状态。只有这样,在工作中才能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尽其所能地把工作做得更加完美,才能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人要有干一番事业的理想,以事业为重,以奋斗为荣,把奋斗放在第一位。要自觉地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品格来锤炼,培养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始终保持一种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要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努力创造新的业绩。

把握“四种关系”

加强自身修养是磨砺品性、塑造人格的基本要求。一个人,最终能做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身人格和思想的力量。人格和思想的力量从哪里来呢?从不断的自我激励与约束、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来,从加强自身修养中来。我在机关和基层都工作过好多年,体会到年轻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关键是要把握好几个辩证关系。

一是把握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是前进的灯塔,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动力。有了理想,就会始终保持奋斗的激情,就会不断地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作为一个公职人员,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并矢志不移、尽心竭力地为之奋斗。但是,实现理想却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必须立足现实,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不懈奋斗。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才能不断地接近理想。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因此,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必然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者,只有把理想的光辉和务实的精神结合在一起,人生才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因此,一个人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创造,从做好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做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

二是把握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一个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上。面对任何矛盾和问题,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因为这些矛盾不解决,总有一天会由量变到质变,最终酿成不良后果。我们讲有所作为,反映在工作上就是要立足本职,干出一流的业绩,就是要树立“无功就是过”的思想,勇于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善于发现并解决更深层次的矛盾,既着眼于阶段性成果,也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正因为要有所作为,才要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为。这也是辩证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上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工作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在人际交往中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要耐住寂寞,舍去浮华,少些应酬;在学习上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既要学习掌握那些对一生健康成长大有益处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抓紧学习那些对当前工作有帮助的知识,决不能好高骛远;在创造工作成绩上讲求有所不为,指的是要做那些老百姓急需的事情,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利的事情,而不是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片面地追求眼前的虚假政绩。

三是把握较真与豁达的关系。一个人如果缺少气度,斤斤计较,将很难走出牢骚、忧虑、颓丧等不良情绪的阴霾。只有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培养豁达的心胸,才会拥有平和的心态。要学会宽容他人。人无完人,每个人在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会存在缺点。当他人对自己存在误解,或者他人的某项失误、某个缺点对自己造成一定影响时,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尽可能宽容对方。对他人多一些谅解,就是让自己少一些烦恼。如果得理不饶人,既无助于化解矛盾,还会增加怨愤与压力。

四是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做纪检监察工作这个职业,也就是选择了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个职业决定了道德上的高标准。首先要做人、做事,然后才能做好工作。摆好这个逻辑顺序,工作才会比较顺利。要赢得一生,必须把握好平常的一时一事。很多干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都是很优秀的,组织上也很信任和看重,但因为一时没有把握好自己,犯了错误,从而一失足成千古恨。为官或多或少有些权力,有权力就要时时谨慎,处处谨慎,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实现自己一生的抱负、一生的目标,为党和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

实现“四种升华”

一个有较好自身修养的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为人处事都要讲道德,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对得起先人,无愧于后人。道德的闪光在于瞬间,而积累却在于平时,它需要我们一辈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耕耘和积蓄。

第一个方面的升华:甘愿清贫,淡泊名利。方志敏烈士说得好,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力量。今天也同样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更应保持勤俭朴素的品质,这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耐不住清贫,守不住寂寞,各种腐朽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最后就会被糖衣炮弹所打倒。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千万不要去贪求非分的名利,更不能利用职权捞取好处,平时要始终保持平常的心态,谨防私欲膨胀。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组织上把你安排在领导岗位上,就是要发挥你最大的优势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是让你在这个岗位上为自己谋利。要多关心群众的疾苦,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多和人民群众交朋友。

第二个方面的升华:自我约束,树好家风。公职人员在廉洁从政、自我约束的同时,一定要管好家属子女,树立良好的家风。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关系到公职人员的家庭幸福,更重要的是通过家属子女、亲朋好友的一言一行可以影响和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平时对子女的关爱,要体现在对子女的学习工作的进步上,千万不要利用职权为子女的升官发财搭桥铺路,否则,就会堕落为让世人唾弃的权力寻租者。作为公职人员,务必重视家风建设,养成文明、健康的家风,自觉管好亲属,使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做精神上的富有者。

第三个方面的升华:公字当头,人格至上。作为公职人员一定要有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不体现在职务的高低和职权的大小上,也不体现在平时言辞的漂亮和话语的动听与否上,而要看这个人能否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信服。公职人员的人格力量要体现在: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有可贵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样,说话办事才能服人,大家才能从心底愿意跟着你干。因此,公职人员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的贯彻落实,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转。另外为官者的人格力量,还应当表现在公正的表率作用上。有了公正,我们对工作,对事业,才会讲原则,讲责任;才能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一贯地追求真理;才能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

第四个方面的升华:要气节高尚,一身正气。公职人员的正气应体现在“身为民正,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情为民系”上。公职人员只有树正气讲气节,才会心系人民,心系事业;才会志向远大,行为端庄;才会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这样无形之中就会在人民群众中间形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反之,如果一个公职人员不讲气节,就会私欲膨胀,以权谋私,财迷心窍,甚至坠入深渊,为人们所不齿。纵观历史,一个个万古留辉、青史垂名的都是些视节操如泰山、出污泥而不染的志士仁人,而那些人格低下、精神萎靡、灵魂肮脏的人,即使才高八斗,也终将被人们所唾弃。

综上所述,一个人如能激发“四种心境”、保持“四种状态”、把握“四种关系”,实现“四种升华”。就会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就会砥砺成才,健康成长。就能最终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加强自身修养,是时代的需要,国家的需要。无论何时,无论哪个国家都需要各类优秀的人才。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良好的修养乃是立身之本,其决定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同时,加强对自身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使自己增强人格魅力。纪检监察部门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与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特殊部门,只有每个人都具备较高的个人修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这个角度看,加强个人修养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

有道是,动力源自追求,纪检监察干部人格魅力修养的动力不仅来于自身,也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人格追求是做人标准的自我要求,是回答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高尚的人格追求来自于对人生的正确理解,根本问题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只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有正确的人格追求。

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以优秀的人格形态作为自己人格追求的目标,就能够时时审视自己,常常督促自己,向着自我追求的理想目标努力前行;坚持主动反省自己,注意查找自身问题,敢于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缺点问题决不姑息迁就;自觉用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陶冶高尚情操;高度重视他人的批评建议,闻过则喜,立即改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领导干部,党风直接影响着政风、民风,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纵观我区目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无一不是因为修养方面不到位和欠缺引起的。

因此,领导干部要从为国家、为人民、为党高度负责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加强修养的重要性,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技术,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深化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各种修养,真正成为求真务实的学习型干部。

关于学了人际关系心理心得体会精选六

最近,真是一段不太平的时光,禽流感h7n9的来袭,每天听到又有多少人感染了,又有几个生命离我们而去,真是胆战心惊。而最寒心的是,4.1复旦投毒案,在人群中传的沸沸扬扬,经调查发现,复旦大学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 ,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4月1日上午,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救治无效于 4月16日去世。父母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学生。两段段尘封往事再度被人提起,1995年,多才多艺的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女生朱令因离奇的“铊中毒”事件导致全身瘫痪、大脑迟钝。20xx年来,对朱令中毒的原因争论从未停止过。20xx年云南大学马加爵锤死4室友,他被描述成“校园屠夫”、“冷酷杀手”,他的经历令人惋惜同情,他的行径又令人痛绝。 4.18南航金城学院宿舍内,两名男生因玩游戏发生口角一人被刺死。一时间校园惨案又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如何保障校园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我想就如何与同学相处来谈谈我的感受。

作家毕淑敏说,好多不同个性的人,从不同的地方走来,只为一起在这3年或者5年中,共用一间教室,共读几本书,一起在一个好天气的下午,为一个笑话会心地笑一次,然后再逐渐分开,逐渐走向不同的命运。这就是同学。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朝夕相处,友爱团结,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但是同学之间相处,不总是艳阳天,有时难免也会产生矛盾,在与他人交往中,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像你的父母那样,对你宠让、迁就,总会发生摩擦、冲撞,尤其现在不少同学自我意识较重,在以我画圆意识支配下发生矛盾在所难免的。同学间发生矛盾,往往是因为一些学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小磕碰、一次小接触,或一个道听途说,许多时候还是误会造成的。如果处理不好,小事就有可能变成大事,甚至发展成恶习性事件,给双方带来伤害。

人都是复杂的,在一起相处久了,难免不会发生矛盾。那么,当有不愉快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如果你真的很能忍,度量很大,那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要等到矛盾越积越多的时候再爆发出来,反而伤害更大,间隙更难弥补。所以,我提倡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沟通解决,同学间都一起生活学习这么久了,对各人的性格脾气应该都有所了解的,不要采取激进的方式,可以面谈可以书面方式,可以通过第三方介入调解等等,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更何况一般就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大家互相体谅,一笑泯恩仇,不是皆大欢喜。

下面几点我觉得在与人相处中大家应该做到的:

1.要真诚待人,平等待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播种真诚,展现真实的自我,才会收获别人的真诚。因为人们无意识中在遵守“人际关系互惠”原则,你袒露真诚的程度,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有的人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别人看到会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上中的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并不喜欢一个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而恰恰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而又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最受欢迎。所以你不用太在意自己的缺点,对这点要有足够的信心。

2.争取多沟通多交流。不要因为大家有些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通,而应主动与大家沟通,参与大家的讨论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3.保持冷静,用理智战胜情感的冲动。当发生矛盾时,矛盾的双方要保持冷静。冷静是处理矛盾的最佳方式。冷静会使人们变得理智,冷静会化解一切矛盾的烟云。问题发生后先想一想矛盾发生的前因后果,看一看这里边有没有误会,可以找其他同学了解一下,或直接找这位同学平心静气地谈谈,也许两个人的疙瘩一下就解开了。

4.学会宽容,不要斤斤计较。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高”。不要一时昏了头脑,不吵个脸红脖子粗决不罢休,或许在你退一步之后,这场争吵便停止了。不要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让一步就是畏惧,是退缩,是没有本事的表现,相反,就在你忍让的那一时刻起,你周围的人会对你的行为发出无声的赞叹:你是一个不拘小节,心胸开阔的人。

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习,任何一个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一个“万人迷”,任何一个人一出生也不是一只“过街的老鼠”。只要我们保持着一颗真诚的心、宽容的心、自信的心、热情的心,一定可以与人和睦相处的,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

关于学了人际关系心理心得体会精选七

最近,真是一段不太平的时光,禽流感h7n9的来袭,每天听到又有多少人感染了,又有几个生命离我们而去,真是胆战心惊。而最寒心的是,4.1复旦投毒案,在人群中传的沸沸扬扬,经调查发现,复旦大学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 ,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4月1日上午,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救治无效于 4月16日去世。父母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学生。两段段尘封往事再度被人提起,1995年,多才多艺的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女生朱令因离奇的“铊中毒”事件导致全身瘫痪、大脑迟钝。20xx年来,对朱令中毒的原因争论从未停止过。20xx年云南大学马加爵锤死4室友,他被描述成“校园屠夫”、“冷酷杀手”,他的经历令人惋惜同情,他的行径又令人痛绝。 4.18南航金城学院宿舍内,两名男生因玩游戏发生口角一人被刺死。一时间校园惨案又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如何保障校园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我想就如何与同学相处来谈谈我的感受。

作家毕淑敏说,好多不同个性的人,从不同的地方走来,只为一起在这3年或者5年中,共用一间教室,共读几本书,一起在一个好天气的下午,为一个笑话会心地笑一次,然后再逐渐分开,逐渐走向不同的命运。这就是同学。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朝夕相处,友爱团结,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但是同学之间相处,不总是艳阳天,有时难免也会产生矛盾,在与他人交往中,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像你的父母那样,对你宠让、迁就,总会发生摩擦、冲撞,尤其现在不少同学自我意识较重,在以我画圆意识支配下发生矛盾在所难免的。同学间发生矛盾,往往是因为一些学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小磕碰、一次小接触,或一个道听途说,许多时候还是误会造成的。如果处理不好,小事就有可能变成大事,甚至发展成恶习性事件,给双方带来伤害。

人都是复杂的,在一起相处久了,难免不会发生矛盾。那么,当有不愉快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如果你真的很能忍,度量很大,那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要等到矛盾越积越多的时候再爆发出来,反而伤害更大,间隙更难弥补。所以,我提倡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沟通解决,同学间都一起生活学习这么久了,对各人的性格脾气应该都有所了解的,不要采取激进的方式,可以面谈可以书面方式,可以通过第三方介入调解等等,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更何况一般就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大家互相体谅,一笑泯恩仇,不是皆大欢喜。

下面几点我觉得在与人相处中大家应该做到的:

1.要真诚待人,平等待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播种真诚,展现真实的自我,才会收获别人的真诚。因为人们无意识中在遵守“人际关系互惠”原则,你袒露真诚的程度,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有的人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别人看到会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上中的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并不喜欢一个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而恰恰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而又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最受欢迎。所以你不用太在意自己的缺点,对这点要有足够的信心。

2.争取多沟通多交流。不要因为大家有些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通,而应主动与大家沟通,参与大家的讨论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3.保持冷静,用理智战胜情感的冲动。当发生矛盾时,矛盾的双方要保持冷静。冷静是处理矛盾的最佳方式。冷静会使人们变得理智,冷静会化解一切矛盾的烟云。问题发生后先想一想矛盾发生的前因后果,看一看这里边有没有误会,可以找其他同学了解一下,或直接找这位同学平心静气地谈谈,也许两个人的疙瘩一下就解开了。

4.学会宽容,不要斤斤计较。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高”。不要一时昏了头脑,不吵个脸红脖子粗决不罢休,或许在你退一步之后,这场争吵便停止了。不要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让一步就是畏惧,是退缩,是没有本事的表现,相反,就在你忍让的那一时刻起,你周围的人会对你的行为发出无声的赞叹:你是一个不拘小节,心胸开阔的人。

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习,任何一个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一个“万人迷”,任何一个人一出生也不是一只“过街的老鼠”。只要我们保持着一颗真诚的心、宽容的心、自信的心、热情的心,一定可以与人和睦相处的,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

关于学了人际关系心理心得体会精选八

最近,真是一段不太平的时光,禽流感h7n9的来袭,每天听到又有多少人感染了,又有几个生命离我们而去,真是胆战心惊。而最寒心的是,4.1复旦投毒案,在人群中传的沸沸扬扬,经调查发现,复旦大学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 ,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4月1日上午,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救治无效于 4月16日去世。父母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学生。两段段尘封往事再度被人提起,1995年,多才多艺的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女生朱令因离奇的“铊中毒”事件导致全身瘫痪、大脑迟钝。20xx年来,对朱令中毒的原因争论从未停止过。20xx年云南大学马加爵锤死4室友,他被描述成“校园屠夫”、“冷酷杀手”,他的经历令人惋惜同情,他的行径又令人痛绝。 4.18南航金城学院宿舍内,两名男生因玩游戏发生口角一人被刺死。一时间校园惨案又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如何保障校园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我想就如何与同学相处来谈谈我的感受。

作家毕淑敏说,好多不同个性的人,从不同的地方走来,只为一起在这3年或者5年中,共用一间教室,共读几本书,一起在一个好天气的下午,为一个笑话会心地笑一次,然后再逐渐分开,逐渐走向不同的命运。这就是同学。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朝夕相处,友爱团结,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但是同学之间相处,不总是艳阳天,有时难免也会产生矛盾,在与他人交往中,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像你的父母那样,对你宠让、迁就,总会发生摩擦、冲撞,尤其现在不少同学自我意识较重,在以我画圆意识支配下发生矛盾在所难免的。同学间发生矛盾,往往是因为一些学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小磕碰、一次小接触,或一个道听途说,许多时候还是误会造成的。如果处理不好,小事就有可能变成大事,甚至发展成恶习性事件,给双方带来伤害。

人都是复杂的,在一起相处久了,难免不会发生矛盾。那么,当有不愉快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如果你真的很能忍,度量很大,那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要等到矛盾越积越多的时候再爆发出来,反而伤害更大,间隙更难弥补。所以,我提倡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沟通解决,同学间都一起生活学习这么久了,对各人的性格脾气应该都有所了解的,不要采取激进的方式,可以面谈可以书面方式,可以通过第三方介入调解等等,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更何况一般就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大家互相体谅,一笑泯恩仇,不是皆大欢喜。

下面几点我觉得在与人相处中大家应该做到的:

1.要真诚待人,平等待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播种真诚,展现真实的自我,才会收获别人的真诚。因为人们无意识中在遵守“人际关系互惠”原则,你袒露真诚的程度,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有的人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别人看到会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上中的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并不喜欢一个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而恰恰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而又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最受欢迎。所以你不用太在意自己的缺点,对这点要有足够的信心。

2.争取多沟通多交流。不要因为大家有些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通,而应主动与大家沟通,参与大家的讨论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3.保持冷静,用理智战胜情感的冲动。当发生矛盾时,矛盾的双方要保持冷静。冷静是处理矛盾的最佳方式。冷静会使人们变得理智,冷静会化解一切矛盾的烟云。问题发生后先想一想矛盾发生的前因后果,看一看这里边有没有误会,可以找其他同学了解一下,或直接找这位同学平心静气地谈谈,也许两个人的疙瘩一下就解开了。

4.学会宽容,不要斤斤计较。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高”。不要一时昏了头脑,不吵个脸红脖子粗决不罢休,或许在你退一步之后,这场争吵便停止了。不要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让一步就是畏惧,是退缩,是没有本事的表现,相反,就在你忍让的那一时刻起,你周围的人会对你的行为发出无声的赞叹:你是一个不拘小节,心胸开阔的人。

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习,任何一个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一个“万人迷”,任何一个人一出生也不是一只“过街的老鼠”。只要我们保持着一颗真诚的心、宽容的心、自信的心、热情的心,一定可以与人和睦相处的,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

关于学了人际关系心理心得体会精选九

苦了这么多年,直到遇上了它,我这才知道原来痛的根就叫人际关系。

——题记

我不知道老师的本意是想了解什么,但这几天,我一直很用心地去领会这个题目。这题目使我想起了许多心酸的往事,《人际关系学》带给我的思考已经不再是其本身的内容了。

我不知道别人学完《人际关系学》这门课程后有什么收获,但它对我来说就像指南针一样,在我迷失自己的时候指点了我一个前进的方向。接触这门课程真的是让我受益非浅,感慨甚多。

苦了这么多年,我终于知道原来一直在折腾自己的就是人际关系。

我从小就喜欢独来独往,在学习《人际关系学》这门课程之前,我从来不曾去思考过自己的人际关系。更确切地说,我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人际关系”这个词。

我从来不忌讳承认自己性格怪异,我已经习惯别人这样评价我了。我也不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塑造了自己这样的性格。简单地说,其实我一直是较满意自己的生活,我也喜欢当这样的自己。

我从小就很独立,也从小就这样“怪里怪气”的;我从小就学会强忍住眼泪,也从小就懂得人情的冷暖;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就明白生活对每个人其实也是很公平的……

我一直都是不怎么喜欢跟同学来往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有合得来的同学,但很少,“同学”对我来说只是读书路上的同路人而已。

从小学到中学,初中也好,高中也罢,我的生活都是围绕着自己和书展开的。在我看来,那时的同学也是相对简单多了。没有利益冲突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为着共同的目标各自奋斗着。而且,我的宿舍一间换过一间,班级也一两年就换一个,家又住得近。于是,就算跟哪位同学或舍友闹得不可开交了,也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式的。

虽痛苦却短暂的事,人们通常是很容易忘却的,就像大考前的苦读一样。过去的也就过去了,通常不愿意回忆,也不去思考。

然而,进了大学以后,那种痛苦依然追随着我。后来,我才知道我错了,我把所有能进大学的人都想得太高尚了,把生活想得太美了。

所以,我依然活得很累。我的脾气还是很不好,对这看不惯对那不能容忍。苦日子过多了,才学会了沉默。开始试着控制自己,干脆消失在舍友的视线里,但很快的被排挤的生活又挑战我了。

我知道很多人对我这种人是很不能理解的,就像我也同样不能理解她们为什么连上个厕所都要人陪一样。

进了大学以后,我变得很轻易落泪了。一想起与舍友的情况,我就痛苦十分。大一那一整年对我来说,真的是从未有过的痛苦。我老大告诉我:你痛苦是因为你在乎。我苦笑。

那一次,我连退学的念头都有了,那样的“遭遇”我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还有那一次,一直是“乖学生”的我,第一次晚上十一点后在校园外游荡。没有回去睡觉,后来,我一整夜呆在网吧里的包厢里发呆。那时,我跟范说,我真的想走路回家。

回想起那点点滴滴,我依然感到很心酸。大二时,我的朋友一下子少了,我不再喜欢结交新朋友了。面对着这七个舍友,没有人知道我已经用尽心思在相处了。

“人际关系对我而言真的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恶梦。”

《人际关系学》这门课程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应该就是让我正视自己的人际关系,虽然这也是我生活中一个新的痛苦起点。

但是,总比问题出在哪里都不知道来得强多了。

如果连问题的“结”在哪都不知道,又该如何去“解”呢!

其实,我也是有很多要好的朋友,不管是现实生活的还是网络上的,五年以上交情的就有好几个。其实,我跟大多数人的相处并不会感到累或者是痛苦,只是一旦朝夕相处了,又“志不同,道不合”时,不满和耐性就没了。

本来,同学就跟朋友不同,朋友可以选择,同学却只能随缘。面对无法选择的人际关系里,我总是很累。

想了很久,终于明白,原来这多年来,问题一直出在自己身上。原来,一直都是自己不去解决问题,只懂一味逃避。

逃避现实生活,逃避面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其实,我也可以跟每个人都相处得很好的。只是自己不愿意屈服于生活,生活中就是有很多情非得已的人际关系要面对。

而我的反抗只是徒增自己的烦恼而已。

我知道自己与舍友之间的相处,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部分。我也很清楚这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学了一学期《人际关系学》的我,坦诚的讲,面对许多种人际关系,我还是无力解决。但是,我想,我会试着去“搞定”一切难题的。

而这一切的觉悟都是要感谢《人际关系学》这门课程的。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还会好好地学一学《人际关系学》的。

我希望自己,就算做那些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做得那么痛苦。生活,应该是很美好的。

《人际关系学》,其实是一门永远伴随着人生的课程。虽然很累,但却是谁都不能放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