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及收获(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8:32:00 页码:13
最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及收获(优质9篇)
2023-11-20 18:32:00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或生活过程中,通过总结和概括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形成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可以反思过去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指导和启示。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有助于提高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写心得体会时,要留有余地,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空间。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摘要:自古以来,农业就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关系着每个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农业产业化仍比较滞后。

如何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一个难题。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在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开来,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逐步进入到滞缓状态。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工作,并推出了不少惠农政策与法律法规,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所增加。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为例,分析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黄家坝镇位于贵州东北部,遵义市东部,湄潭县腹地。

全镇面积为186km2,耕地面积为3466.66hm2,人均耕地面积713.33m2。

现有农业人口4.86万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小镇,也是贵州百强乡镇之一,有“小江南”之称。

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均气温在14.9℃左右,年无霜期平均为284d,年均降水量为1137mm。

近年来办事处密切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在培育基础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粮食、蔬菜、畜牧、乡村旅游”四大产业。

随着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的加快,本办事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20余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334hm2,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达76d453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d300元,比上年增加了1d200余元。

2.1农业经济发展形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安于现状,只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

小家小户单独耕种模式仍是主流,而机械化连片耕作的推广才刚刚起步。

农业产业仍以粗放型、传统型的种养业为主[1]。

就当前来看,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上并不多,规模偏小,并缺乏鲜明的特色。

这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农村地区“通水、通电、通路、通车”等状况还不是十分完善;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老化,多数设施已陈旧,近年来虽然得到一些改善,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田间也缺少配套设施,导致农业生产处于不十分可控的局面。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二点:首先,地方财力有限,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扶持,资金缺口较大;其次,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不少农业基础设施产权模糊,承贷主体不明确,加上贷款额度偏大,周期长,抵押物难以落实,导致农村基础建设信贷投入乏力[2]。

2.3当地农业经济结构中的农民素质不高。

目前,大多数新生代农民文化水平明显高于老一辈农民。

而这些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的意愿不高,大多选择进城务工或进入乡镇从事非农业工作。

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与儿童。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具有文化低、素质低的特点。

由于农民的文化素养与农业技能水平偏低,极大制约了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推进,成为影响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

3.1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不管是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还是增加农业综合效益,都与土地规模化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抓好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我办事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本稳定,产权关系也基本明晰,土地确权工作也基本完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那么,怎样保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当前镇政府要抓的一项重点工作,必须抓紧抓好。

办事处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明白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

通过发放明白纸、专题介绍、广播、讲座,观看视频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

同时,打造土地流转成功案例,利用典型示范、效益吸引的方式让农民群众能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增强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3]。

3.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要从资金、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可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积极争取扶持资金。

要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并依托农业项目支持,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通信建设等。

同时,还应努力争取各种社会资金,抓好抗旱水库、大小水利沟渠、清洁水管网等基础工程建设。

3.3大力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首先,严格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税收、信贷、用地、用电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同时,逐步加大对当地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通过补助、贴息、信贷担保等手段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通过将农业产加销有效衔接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其次,根据“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的原则,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内部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最后,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4]。

各新型经营主体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主导产业与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从而形成良性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3.4加强农技推广,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

首先要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构建县、镇、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

明确各级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职能,合理设置、优化布局,形成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

同时,加大与农业院校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加快科技攻关,研究更多新的科技成果。

其次,安排科技人员直接到农村、田地去指导农户,将良种良法送到农户手中。

最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通过开办农技培训班、田间学校、广播电视讲座等方式组织农民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实用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种植水平。

对新生代农民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打破对“农民”的传统认知,让他们将农民当作一个职业来做。

要尽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免费继续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学习更多经营管理知识与农技知识,以培育出新型职业农民。

这样才能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农村地区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观点和经验,探讨农村发展数字经济的可能途径。

首先,农村地区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宽带网络覆盖和电子支付系统的支持。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有限和基础设施的滞后,网络覆盖和电子支付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因此,我建议农村地区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覆盖范围,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数字经济服务。

其次,农村地区需要推广和普及数字技术。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它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然而,由于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民缺乏数字技术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建议农村地区政府加大对数字技术教育的投入,推动农民学习和掌握数字技术,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

再次,农村地区需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产业机会,如电商、农业科技等。然而,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触角,农村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我建议农村地区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和企业家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扶持,激发农村居民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农村地区需要加强数字经济的政府治理。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法律问题,如数据安全、网络文化等。因此,我建议农村地区政府加强数字经济的治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数字经济的监管和管理,为农村地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农村发展数字经济是一个既具有挑战又充满机遇的过程。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和加强数字经济的政府治理,农村地区可以实现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我相信,只要农村地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数字经济在农村地区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建立新型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对支农企业进行必要的扶持,确保其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基层供销社的改革力度,强化服务功能,同时,鼓励其它成份的流通组织参与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实现多渠道流通,确保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需要。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规范流通秩序,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对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的"打假"力度,防止坑农、害农事件伪发生。

9

页,当前第。

9

1

2

3

4

5

6

7

8

9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1、以创建示范园为抓手,加速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以精品果园、高效茶园、安全菜园创建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水平。

一是创建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积极依照“统一形式,统一种类,统一测土配肥,统一病虫防控,统一订单收买”的要求,大力开展万亩水稻和万亩油菜高产创建,不断提高粮食、油料综合生产水平,努力夺取年粮食、油料生产再丰盈。二是创建万亩柑橘生产示范园。认真贯实县委、县县政府关于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大会精神,依照“路、沟、渠、水、肥、电”六到园的要求,建好镇山万亩柑橘示范园。重点做好山顶100亩柑橘科技示范园、频振灯物理诱杀戮虫技能推行、柑橘适用技能培训班等工作,加速推进柑橘基地建设。三是创建现代食用菌生产示范园。依照“县政府主导,规划指导,整合伙源,设备配套,企业集约,技能集成,产业集聚”的总体思路,建设集喷鼻菇机械化妆袋、标准化栽培、集中化烘干、现代化收买仓储、物流为一体的.高标准喷鼻菇生产示范区,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喷鼻菇生产强县。四是创建万亩鹿苑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依照“政策指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多元化投入,品牌化运作”的思路,加大老茶园更新革新力度。大力推行无性系穴盘育苗移栽形式,着力建好万亩高标准鹿苑茶基地。大力推行运用茶叶加工新技能、新工艺,加速传统制茶业升级革新措施,重振“鹿苑茶”品牌。

2、以促进对接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贯彻省委、省县政府关于施行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采取政策扶持、强强结合等办法,促进森源、楚园春、远野风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抓好产销对接,建设多方式、多条理的农超、农商对接平台,指导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超农商对接活动,推介品牌,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抓好企地对接,围绕楚园春黄酒生产所需,积极引进实验示范推行糯谷新种类;围绕奥龙食品罐头生产所需,协助落实订单。积极培养品牌,努力把鸣凤米、鹿苑茶、喷鼻菇等优质农产品培养成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必然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3、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农业发展基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契机,发扬“四千“精神,全力完成对上争夺和对外招商的新打破。一是积极向上争夺。认真挑选和包装好项目,积极争夺部、省级农业项目投入,重点在乡村动力、高产创建、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争夺向上完成新打破。二是加速项目建设。依照项目建设要求,如期完成乡村沼气、测土配方施肥等在建项目任务,保证发扬效益。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应用一切可以应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普遍联络客商,多方捕获信息,想方设法招大商、引大资,加速农业发展。

4、以安全监管为抓手,保证农业生产安全。一是严格农业投入品治理。扎实开展种子法律年活动,在春耕备耕、夏、秋生产等关键耕耘时节,搞好农资市场大检查,保证农业投入质量量安全。二是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启动施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履行农产品质量立案制度、质量追溯制度,严把农产品“入市关”,谨防不及格农产品进入市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严格农产品疫病监管。依法增强农产品产地和调运检疫,认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有用保证主导产业发展安全。四是增强农机安全监管。深化开展“安全农机创建”活动,具体增强农机培训、农机修配、农机操作、农机驾驶员等,依法增强对迁延机、结合收割机的安全监督治理,保证不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5、以优质服务为抓手,提高农业发展质效。一是抓示范。坚持开展粮油新种类品比、展现示范,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分别兴办示范样板。二是抓入户。继续施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主导种类和主推技能进村入户,坚持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能方法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行机制,推进农民依托科技发展生产。三是抓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培训内容,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着力抓好柑橘、茶叶、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适用技能培训和农技服务人员的按期常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发展生产和农技人员服务发展的才能和水平。四是抓服务。加速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和现代农业产业技能系统建设,不变和强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增强农业技能推行普及,围绕农业发展所需,组织专家构成员和技能人员,深化乡、村、示范户进行技能征询、田间指导,为现代农业发展供应强壮的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持。继续做好《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和农讯通的编发,增强“农业信息网”建设,为农民供应便利快捷的信息服务。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积极探索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项以农村发展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研究项目,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

第一段:数字经济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互联网的覆盖,农村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购物。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提供了农村地区农业、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模式和发展机会。农村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与城市居民接触,推广自己的农产品、农村文化等。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融入全球市场的机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支撑。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为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推动力。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面临因技术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低效问题,而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打破信息壁垒,帮助农民获取更多的生产信息和市场动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另外,数字经济的推进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通过数字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传统的农村产业链得以优化,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农业形式也得到了发展。数字经济的推进使农村地区从传统农业主导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段:数字经济推动农村地区就业增长。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常常面临过剩和闲置问题,而数字经济的推进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例如,农村电商的兴起为农村地区的农民提供了销售渠道,带动了农产品加工、快递、分销等环节的增加。同时,数字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也需要农村地区集成农业服务、电商运营等专业人才。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农村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农村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倒逼作用。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畅通,农村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和教育资源。同时,数字经济也带来了数字支付、在线教育、智能物流等方面的便利,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的品质。数字经济的推进也激发了农村地区创新创业的热潮,为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数字经济使农村地区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以人为本、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转型。

虽然数字经济给农村地区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数字鸿沟问题,由于技术和信息的不平衡,农村地区数字化发展与城市地区仍存在差距。其次是基础设施的不足,如网络覆盖和电商物流等方面仍需持续改善。此外,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对农村地区社会管理和法律法规的挑战。然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强政府支持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发展水平。

总结:

农村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它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农村的产业升级和就业增长提供了新动力,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然而,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推动数字经济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进程的加速。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2016。

2020。

年),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两个一百年”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与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时期,必须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快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动我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相关精神及农业部、广东省“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韶关市农业农村经济“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了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十三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5。

年农业增加值达到。

151。

亿元,增长。

4.2%。

2010。

93.86。

亿元,增加了。

57.24。

亿元,年均增长。

4.7%。

2015。

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1500。

元,增长。

9.2%。

2010。

年的。

6317。

元增加了。

5200。

元,年均增长。

12.48%。

主要农产品总量持续增加预计

2015。

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

91.22。

万吨,比。

2010。

年增产。

5.02。

万吨,增长。

5.82%。

;油料(花生)产量显著提高,

2015。

年油料作物总产量。

14.59。

万吨,比。

2010。

年增加。

2.42。

万吨,增长。

19.88%。

;蔬菜总产。

222.6。

万吨,比。

2010。

年增产。

65.73。

万吨,增长。

41.9%。

;水果产量。

47.81。

万吨,比。

2010。

年增产。

15.77。

万吨,增长。

49.22%。

;畜牧业保持了稳定发展,

2015。

年肉类总产量。

15.20。

万吨,比。

2010。

年增产。

0.23。

万吨,增长。

1.54%。

渔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2015。

年水产品总产量达。

8.24。

万吨,比。

2010。

6.85。

万吨增产。

1.39。

万吨,增长。

20.29%。

“十二五”末全市主要农产品优质率提高

2015。

年全市种植优质水稻面积。

163。

万亩,优质率达。

87%。

;优质蔬菜面积。

100。

万亩,优质率达。

66.81%。

畜牧规模养殖场。

2850。

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

75%。

以上,省级重点养殖场。

16。

个,省级重点家禽养殖场。

4

个,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11。

个,省级生猪原(保)种场。

2

家,父母代种鸡场。

2

家;猪、牛、羊、禽良种率分别达到。

90%。

45%。

45%。

70%。

;优质水产品产量占。

42%。

2015。

年全市特色水果如沙田柚、三华李、奈李、桃、杨梅、大果枇杷等种植面积可以达到。

30。

多万亩,占水果总面积的。

75%。

;茶叶产量达到。

3907。

吨,比。

2010。

年增长。

54.61%。

;丛生竹和毛竹林发展迅速,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确立了以优质稻、优质蔬菜、特色水果、优质畜禽、特色水产、烟叶、竹类等七大农产品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铁皮石斛、油茶、高山茶、兰花等新兴特色农业产业。

2015。

年底,全市已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09。

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是。

1

家和。

28。

家;销售收入超。

1

亿元的。

17。

家,超。

2

亿元的。

11。

家,超。

3

亿元的。

8

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

80.61。

亿元,从业人数达。

2.3。

万人,带动农户。

29。

万户,户均增收近。

4465。

多元。

2015。

年,全市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

2752。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

24。

家,省级示范社。

93。

家,市级示范社。

141。

家。家庭农场。

398。

家。

初步形成了以温氏集团、番灵饲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畜牧养殖及饲料产业集群,以广东金友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产业群,以广东雪印商贸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蔬菜冷链产业群,以韶关市金果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优质水果种植产业群,以广东富然农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油茶种植、加工产业群,以翁源县仙鹤花卉种植基地为龙头的花卉种植产业群。

强化了原有特色品牌和相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同时开发出乐昌“九峰山”牌水晶奈李、仁化“红丹舒”牌丹霞红红茶、“丹霞鑫宇”牌铁皮石斛、翁源“翁江源”牌绿茶、新丰“少丰”牌菜心、始兴“韶绿”牌香菇等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截至

2015。

年,先后有。

34。

13。

12。

个品牌荣获广东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雪印牌菜心等。

11。

个农产品荣获广东省经营专用品牌称号;

29。

个区域公用品牌、

62。

个经营专用品牌列入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库,获评品牌数量居全省之首。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的框架基本形成。

截止十二五期末,我市已有

14。

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和。

11。

59。

家,年产值达。

20.2。

亿元,带动农户。

2.6。

万户,户均年收入。

3.9。

万元;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目前投资现代农业的台资、港资等外资企业已有。

105。

家,累计投资总额达。

28。

亿元人民币;流转土地。

25000。

多亩。我市曲江区沃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获批建设集农艺、农机、质量安全、经营主体、科技信息“五位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立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3。

234。

家、认证产品。

516。

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36。

家、产品。

211。

个;绿色食品认证。

29。

家、产品。

73。

个;有机农产品认证。

69。

家、认证产品。

232。

个。批准产量合计。

36.8756。

万吨。

/

年,认证种植业面积。

33.4931。

万亩、林产品面积。

9.74。

万亩、水产养殖面积。

5.8。

万亩、畜牧。

145。

万头、家禽。

1220。

万只。产地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

96%。

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总体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市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

108。

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项目。

2013。

年度前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014。

年度。

24.36。

万亩建设任务进度完成。

96%。

2015。

年度。

21.42。

100。

项,推广、应用新品种。

100。

多个、新技术。

20。

多项,良种覆盖率达到。

90%。

以上;此外,组织做好各类农业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技人员。

1600。

多人次、农民。

3

万余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户。

5323。

户,示范基地。

69。

个;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5。

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

172.77。

万千瓦,比。

2010。

年增长。

39%。

“十二五”期间,在强化农产品保障供给的同时,不断开发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业和生态资源,充分挖掘良好的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和生产生活等旅游资源,以观花、摘果、赏叶和生活体验为主线,开发以休闲林业、渔业、牧业、农家乐等为主的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积极开展休闲农业示范点及示范乡镇县创建工作,全市现有广东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9

家,示范乡镇。

3

家。

“十二五”末,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万元,城乡收入差距降至

2.05:1。

;全市完成了。

5

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已有。

32。

万户农户住进了钢筋混土结构楼房或红砖瓦房,占农户总数的。

67%。

530。

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至。

74.07%。

20。

个(华南地区唯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之一。

第一轮(

年)我市有省定贫困村。

355。

个,村内有贫困户。

36755。

户、贫困人口。

144019。

人。第一轮帮扶结束(到。

2012。

年底)全市。

355。

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

5

万元,平均每村达。

8.41。

万元,与帮扶前相比增长。

3.1。

倍,全市。

355。

个贫困村中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

7850。

元,与帮扶前相比人均增长。

3.7。

倍;

3.3。

万户、

13.9。

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

8108。

元,

100%。

实现了脱贫。省委、省政府于。

2010。

6

10。

在我市召开了第一轮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国务院扶贫办分别于。

2010。

9

2011。

5

月在我市举办了“全国第三期扶贫开发战略性探索专题培训班”和“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培训班”。

第二轮(。

年)我市有相对贫困村。

310。

个,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19009。

户、贫困人口。

75667。

人,新丰县、乐昌市、南雄市和乳源瑶族自治县共。

4

个县(市)为重点帮扶县(市)。到。

2015。

年底,全市。

310。

个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

5

万元以上,平均每村从帮扶前的。

1.65。

万元提高到。

8

万元。省委、省政府于。

2014。

8

26。

日在我市召开了第二轮“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我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2013。

年以来,全市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

9372。

户,实施“两不具备”贫困村庄搬迁的有。

135。

条村。

4168。

户;完成村庄整治的自然村有。

363。

100%。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好转,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村容村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农村综合改革已经完成“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全面推行土地确权工作稳步推进,试点县已全面完成其他大部分县(市、区)已完成了测绘服务招投标工作,有

12748。

个村小组已启动确权工作,占全市。

13712。

个村小组的。

92.97%。

超额完成省要求。

50%。

以上承包地开展确权工作的任务。市、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面展开。集体林权改革确权发证工作基本完成。

“十三五”时期,国际形势继续朝多极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内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大转变时期,有望迎来转型升级的“拐点”,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韶关整体处于人均生产总值向全国平均水平迈进的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工作处于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既面临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新的发展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涉及包括农业农村工作在内的

15。

个领域、

330。

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奋斗目标来制定,我市根据中央和省的部署,结合本市实际也出台了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三农”发展动力和活力将更加充足。

——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新的发展动力。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互联网

+

10。

年居全省山区市首位。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市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性交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成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国家、省政策和资金支持注入了强大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支农扶农、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莞韶区域合作平台初步形成,《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韶关市辖

7

个县(市)全部列入生态发展区,占韶关国土面积的。

85%。

是全省最大的生态发展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也将韶关所辖的。

5

2015。

年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此,国家和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我市诸多扶持,大力支持我市加快建成“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国家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为韶关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坚实的发展基础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二五”时期,韶关农业资源优势逐渐显现,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特色农业和大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广阔,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发展基础和条件更加趋优化,农业效益不断提高,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农业基础不牢,农业增长方式未从根本上改变。

农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基础薄弱,抗灾减灾能力较弱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

140。

多万亩,旱涝保收面积。

110。

多万亩,仅占耕地资源面积的。

42%。

32.8%。

;全市仍有。

150。

多万亩的中低产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

42.9%。

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的增长方式主要以数量型、粗放型的居多,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压力较大,农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三次产业融合不足。

农产品结构还不合理,区域特色不明显规模型、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集群尚处于萌芽阶段,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大宗农产品的比重较高,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少,新品种、优势产品、特色产品种植未形成较大规模产业链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延长,上游产品、下游产品的开发能力弱优质农产品知名度仍不高,缺少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品牌农村外部增收渠道不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任务繁重

——农业科技支撑作用不强。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不完善,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贡献率不高;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较低,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

42.9%。

适应丘陵山地分散小规模的特色农机具和设施装备研发和推广落后难以适应区域和生产要求。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研发和普及不够;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明显。

——农业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各级财政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农业投融资机制、金融支农制度等“三农”支农、惠农财政、金融政策尚未完全健全,农业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的力度仍然薄弱

——农村高素质劳动力缺乏。

随着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推进,对农业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文化、懂科技,还要会管理、善经营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较低,农村老弱问题严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面临挑战

——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受消费需求、产品质量、价格等各方面的制约,农产品竞争将日趋残酷从国际市场看,绿色壁垒增多,质量标准严格,农产品出口品种少、比例小,农业经济外向度不高;从体制上看,规模集约经营步伐不快,现代农业服务业发育不足,一家一户的小规模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从生产主体上看,农民科技素质较低,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等等,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扶贫攻坚难度大。

扶贫开发的任务非常艰巨我市作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山区市,县域经济实力薄弱,相对贫困面广量大,普遍存在资金投入面临较大的压力;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大部分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群众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科学种养水平较低,收入来源单一,部分贫困家庭还存在老弱病残的现象,家庭负担较重,外出务工受限制,增收渠道不多,脱贫难度更大

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主动融入珠三角为总战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以农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发展农业现代化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快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为确保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基础支撑。

——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港澳和珠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

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主动融入珠三角,实现与珠三角地区在观念、产业、市场、人才等全面对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高效、生态农业转变,将韶关建成优势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港澳和珠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

——华南大型农产品物流交易集散中心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

以新雪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及乳源县中国供销·粤北农特产品电商物流商贸城等项目建设为龙头,重点建设一批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和保鲜加工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培育省级冷链物流示范园区、跨区域的冷链物流快速配送处理中心,着力打造华南大型农产品物流交易集散中心充分利用韶关生态资源,培育壮大优质稻、水果、蔬菜、畜禽、花卉等优势农产品品牌,重点发展粮油、中药材、油茶、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

——全国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观光旅游示范区。

充分发挥农业与旅游资源优势,创新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加快休闲度假、绿色健康、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粤北生态旅游圈建设,努力打造“丹霞之乡、禅宗之源、休闲之都”的品牌,着力推进环丹农业产业园和新农村片区建设,加快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将韶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观光旅游示范区

——坚持强化基础,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发展优质稻、优质蔬菜、特色水果、优质畜禽、特色水产、茶叶、中药材、油茶、黄烟、花卉、食用菌、竹子等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将生态优势、气候资源优势、区位比较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坚持转型升级,发展设施农业和品牌农业。

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立足蔬菜、水果、花卉、畜牧水产、中草药材等产业,着力发展广大农民建得起、用得上的温室和大棚;采取招大引强、激活民间资本等办法,积聚发展要素,投资建设技术展示、感受体验等新型设施农业立足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争创自主特色品牌;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做大规模,形成区域优势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和保护,提升档次,扩大市场份额,发挥品牌巨大作用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统筹推进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顺应旅游发展新需求,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山水资源、人文景观、乡村文化、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合理规划、逐步发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素质拓展等休闲观光农业精心打造休闲农产品,不断放大品牌效应;瞄准和细分旅游市场,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强化旅游开发和管理,提高接待容量和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健康农业。

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实现改革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构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和引进“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开发铁皮石斛、灵芝、溪黄草、九节茶、胶股蓝中药保健饮品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农业产品,加快健康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推动绿色健康农业产业聚集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发展安全农业。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执行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质量检测全程监控;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健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检验,推行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承诺制度,坚决查处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法行为,真正能让人们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放心肉”

——坚持循环生态,发展可持续农业。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坚持以资源节约、要素集约为导向,重点做到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

(

)

药和低碳,加大农业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力度,促进农作物秸秆、粪便、垃圾等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利用或反复深度加工增值,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将资金、技术、劳力等要素集约投入,节能降耗,节本增效,满足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谐统一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总体目标。

“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转变,形成大农业发展新格局,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把韶关建设成为集优势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华南大型农产品物流交易集散中心和休闲农业、乡村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广东省现代农业强市和“美丽乡村、幸福村居”。

2

具体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全市农林牧渔增加值年均增长。

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8%。

以上,分别达到。

192.7。

亿元和。

1.69。

万元,大农业总产值达到。

500。

亿元以上。

“十三五”末,建成。

150。

家以上特色突出、管理规范、效益较好的示范家庭农场;培育。

200。

家以上市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发展。

130。

家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

1

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

40。

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力争每年新增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十三五”末,建成。

130。

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稻生产基地,

60。

万亩水果产业基地,

150。

万亩优质蔬菜基地,

350。

万头生猪和。

5000。

万只家禽,

10。

万亩特色渔业养殖基地,

11。

万亩茶园,

5

万亩中药材基地,

50。

万亩高产良种油茶种植基地,

18。

万亩黄烟基地,

120。

万亩丛生竹、

230。

万亩毛竹基地。

新农村建设目标:完成乳源县。

2020。

个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

第三轮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到。

2018。

45%。

60%。

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

5

75%。

国民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增长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发展条件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格局形成,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省其他地区基本同步迈进小康社会。

“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可供市、县(市、区)、镇(街)、村(居)四级使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体系,实现与政务服务系统、党风廉政信息公开系统的对接联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农村“大数据”管理服务体系。

——建设大基地工程。

130。

60。

万亩。三是蔬菜产业基地。到“十三五”末,全市建成优质蔬菜种植基地。

150。

350。

万头,家禽养殖达。

5000。

9.5。

万吨。六是茶叶产业基地。新建标准化、规模化生态茶园。

3.9。

万亩,改造低产茶园8。

000。

亩,到“十三五”末,全市茶园面积增加到。

11。

5

50。

18。

3

5

6

200。

万亩竹子基地。

——发展大园区工程。

1000。

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

50。

3

个万亩观光型现代农业基地;建成山茶油、铁皮石斛、水稻全程机械化、大棚香菇等。

4

个千亩以上现代农业基地;把园区建设成为我市现代农业良种良法示范基地、生态休闲观光示范基地和科普展示培训示范基地。翁源县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成以兰花产业为主集农业产品展销、休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服务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十个县(市、区)各建成一个集农艺、农机、质量安全、经营主体、科技信息“五位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培育大主体工程。

150。

家以上特色突出、管理规范、效益较好的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示范社达。

200。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

130。

家。

——打造大品牌工程。

60。

个以上,农产品“三品”认证产品累计。

650。

个以上。

——实施大加工工程。

18。

家以上农产品加工类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年增长。

10%。

90%。

以上。

竹木加工产值达到。

120。

亿元,实现规模以上竹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

80。

200。

吨的生产规模。

——推进大流通工程。

100。

家,具有“农超对接”功能的连锁销售平价商店。

100。

10。

2

个市级、

10。

个县级涉农信息网络平台及。

6

个农业龙头企业网站、

4

个农业科研单位网站,建成“九峰水果商贸网”、“翁源兰花电子商务平台”等。

17。

个特色应用项目。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

21。

1140。

80000。

户;计划惠及农户达。

10。

--。

韶关对口帮扶为契机,以莞韶农产品专供门店为平台,以优质蔬菜、大米、畜禽、土特产、特色水果等韶关农产品为依托,在东莞建立农产品三级市场。以农批和农超对接形式,打造“韶关专供东莞”品牌,推动韶关品牌农产品全面直供和专供东莞,将韶关打造成为东莞的“米袋子”、“菜篮子”基地。推动县(市)畜禽、蔬菜、粮食等农副产品产销联建合作,认定一批供莞生产基地。

——创建“互联网。

+

农业”工程。

+

农业”工作实施方案,实施“互联网。

+

农业龙头企业”、“互联网。

+

家庭农场”、“互联网。

+

农民合作社”行动,努力开拓“互联网。

+

农业”的新业态。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农产品进城与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双向流动的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破解我市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工程。

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家乐。落实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组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申报、创建工作。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到“十三五”末,形成乐昌、翁源水果采摘;南雄、曲江赏花观景;新丰、乳源生态农业;始兴、仁化“九龄故里·百里画廊”、环丹霞山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示范线路;初步建成韶关东南西北出口的农业观光带。

1

优质稻。

积极发展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大力发展。

5

130。

31。

个水稻主产乡镇;平均亩产达到。

400。

公斤,总产。

40。

万吨;稻米优质率达到。

100%。

其中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米达到。

80%。

以上。

2

蔬菜。

35。

150。

万亩,其中设施蔬菜。

30。

万亩,无公害、绿色蔬菜核心示范基地达到。

35。

个,总产量达到。

200。

万吨以上。

3

水果。

依托我市现有水果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特色果业,加快果树特色园区建设,打造南岭特色水果产业示范带,重点支持万亩沙田柚、贡柑、葡萄等现代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三华李、九仙桃、奈李、枇杷、杨梅等优势特色水果。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推进水果产业化经营,完善果树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采后贮藏、加工业,发展适宜加工的果树品种;积极开发与农产品有关的创意产品。大力发展设施果树,发展观光果园。

400。

60。

万亩,总产量达到。

50。

万吨,果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做大做强一批水果品牌。

4

畜禽。

“十三五”末,生猪的年平均存栏量维持在。

180。

万头,年出栏量达到。

350。

万头,家禽的年出栏量达到。

5000。

万只,生猪良种覆盖率达。

90%。

以上,家禽良种率达。

85%。

以上;肉牛和肉羊的年出栏量分别达到。

6

万头和。

10。

万头;禽蛋产量达到。

1.5。

万吨;生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

80。

万头,家禽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

500。

万只。在曲江、南雄和乐昌市分别建成区域性家禽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

5

渔业。

“十三五”末,全市江河鱼类增养殖面积达到。

10。

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9.5。

万吨,水产总产值达到。

10.85。

亿元。

6

黄烟。

“十三五”末,黄烟产量达到。

3.5。

万吨。

7

茶叶。

大力发展绿色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优质茶生产比重。重点发展新丰县黄礤、丰城。

2

镇的乌龙茶、云雾绿茶,翁源县坝仔、翁城、江尾、龙仙。

4

镇的白毛尖绿茶、乌龙茶,仁化县红山、城口、黄坑。

3

镇,曲江区罗坑镇的红茶,乐昌市沿溪山脉和乳源县必背、洛阳、东坪。

3

镇的白毛尖绿茶。打造。

个茶叶种植加工产业化经营企业,其中年生产能力。

20。

吨的企业达。

个,培育。

个茶叶专业合作社,申请标准化、有机茶园认证。

10000。

亩,新增注册商标。

6

10。

个,参选茶叶名牌产品称号或奖励。

4

6

到“十三五”末,全市茶青产量。

5.5。

万吨,成品茶。

1

万吨。

茶叶产业总产值达到。

38.9。

亿元。

8

中药材。

打造广东省重要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生产基地。按照。

5

万亩,产量达。

1000。

万公斤,其中铁皮石斛种植面积达到。

1

万亩,产值达到。

6

亿元。

9

油茶。

50。

万亩高产良种红花油茶种植基地,其中仁化。

20。

万亩,南雄。

20。

万亩,乳源、新丰、浈江区等地。

10。

万亩;年产油茶良种苗木。

500。

万株。

10。

竹子。

组织实施。

200。

万亩竹子基地;培育。

家竹(笋)加工龙头企业,

3

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竹木产品交易市场和竹木产品加工园区。

为实现我市。

15。

个重点项目进行建设,总投资。

92.94。

亿元。(详见附件)。

1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十三五”末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不动产登记管理体系继续深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资产量化、股权固化方式,健全资产收益分配制度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完成我市县、镇、村“三资”管理平台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与飞跃。在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下面,我将总结我在这一领域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全方位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仅仅意味着农产品的生产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还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村教育文化的发展等各个方面。只有真正全面、协调地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其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正处于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现代科技密集型转变的阶段。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只有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才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目前,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农产品的单一性和低附加值。因此,我们需加大培育壮大农村经济的力度,优化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化,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再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农业发展依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自然环境,无论是水、土地、空气等,都需要作为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做好保护工作。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农村环境的整治,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最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并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提供充足的农业农村金融支持。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素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面发力。只有注重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条件,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信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第一段:

“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这个话题是近年来农村发展的热点之一,也是我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体验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优势和遇到的困难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有所启示。

第二段:

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迈向文明、富裕、美丽深度发展的乡村,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撑。而单纯依靠个体经济,仅凭商品农业的种植、经营模式,显然是不足以支撑农村发展的。集体经济则能够改变这种单一的依赖个体的局面,通过规模经济、技术合作,真正地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

第三段:

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也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许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立,缺乏合理的法律依据以及为团队工作设置的管理和奖励机制,领导者缺乏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和市场调查能力,很难立足市场,从而危及集体经济的资本和投资回报率。因此,只有在现有法律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科学的办法,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的合法权益并切实取得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

从实际的发展经验中,农村集体经济还需要领导的团结和严谨的管理。这样的组织能够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培训和引导,使领导者们加强趋利避害的创新意识和经营工作的融洽性。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进一步调整自身管理和提高经营水平,同时才能确保更多的发展潜力。

第五段:

综上所述,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际发展困难虽然也很多,但是人们必须在前行中面对挑战。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努力解决各种问题的基础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将会进一步稳定,不断迈向新的阶段。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九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也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一些心得体会。通过对农业农村经济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需要不断优化,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需要加强,农民的素质和能力需要提高,并且农业科技的创新也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心得体会。

首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农村地区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业投入,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政府还应该加强农民的培训,提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示范,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

其次,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需要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一直以来都相对单一,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农村地区需要不断发展农村新产业和农村新业态,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例如,发展农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新兴产业,为农民提供多种选择和创业机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通过打造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标识,使消费者对农产品有更多的认可和信任。同时,农产品的营销也需要加强。政府可以组织农产品展销会、农产品电商平台等方式,帮助农民将农产品推销出去,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

第四,农民的素质和能力需要提高。农民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基础。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供农业新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增加农民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政府还可以为农民提供一系列的创业支持政策和项目,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最后,农业科技的创新也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业科技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和资源消耗。政府可以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鼓励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推动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政府、农民和科技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幸福生活。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行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