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过年抗疫纪录片心得体会和方法 抗疫纪录片感悟(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8:01:41 页码:14
过年抗疫纪录片心得体会和方法 抗疫纪录片感悟(3篇)
2023-01-11 18:01:41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过年抗疫纪录片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忙碌了一年的亲人朋友都放下了往日那沉重的工作回到家,一打开电视就听到了过年啦!这是头条新闻。这是人人心中的头条新闻。这新闻是隆重,是喜庆,是庄严,是团聚,是温暖,是敬意。这两个字,在人们心中份量很重,含义却越来越单薄。于是过年就简单成了对春运的不满、对春晚的唠叨,简单成了一顿年夜饭和几挂烟花爆竹。

过年被称为春节,是从民国开始的,至今未满百年。对过年的叫法,历代雅称不同,其中元旦和元日比较通行。“年”在甲骨文中,写为上“禾”下“人”,是一个人头顶谷物的样子,此字周代才有。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岁”,商朝称“祀”。“祀”的意思,就是四时已过,要奉祀神灵祖先了,过年的习俗便源于此。

现在过年多被看作一种民俗,流传的也是一些民间传说。其实在古代,过年不仅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年中最神圣、最庄严的日子,当然也是民众最欢乐的日子。

农耕传统,注定了中国人非常重视天、地、雨水,而这一切都要仰仗时序。春节是一年时序变化之始,从周代开始,关于春节就形成了一门复杂的学问,在《礼记》《尚书》中都有记载。由于这份历史记忆的缺失,使我们已不大理解春节的真正含义了,从中感受到的神圣和欢乐,自然也比古人少了很多。

天人合一,是传统中国人的最高价值观,也是春节的灵魂所在。若没有这个理念,我们就很难理解春节民俗中的很多行为。

中国人自古相信,只有在自然神的引领和关照下,人类才能获得有保障、有秩序的生活。所以一年之始,祭祀天地诸神、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便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礼记》记载,在立春前三天,天子便开始斋戒。立春之日,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和大夫,到东郊举行迎春典礼,礼毕回朝,天子再对各级官员进行赏赐。正月第一个辛日,天子要代表国家举行祭天之礼,来祈祷天下谷物丰收。亥日,天子要带领官员一起,去亲自耕种用来祭祀天帝用的农田,用来表达对天地的敬意。民众的生活资源,均来自山林河湖,所以正月,各地政府还要祭祀山林河湖。为了保护牲畜繁殖,规定祭祀的牲畜不能用雌的。

这是国家礼仪。到了民间,也有很多

做法来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敬意。到宗祠祭祖是民间过年一个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除夕夜设天地桌接神,供奉天地诸神,都是春节的重要礼仪。像河南等地,还把初十当作石头的生日,这一天不能用任何磨、碾等石制工具,人们向石头焚香致敬,设供物祭祀石头。这可能这是从石器时代保存下来的礼仪。总之,春节里无论国家还是民间,敬奉天地诸神和祖先的礼仪都是重要内容。这些礼仪表达了对天地和先祖的遵从与敬畏,也使人们在春节中体会到了一种神圣感。

古人在正月还有很多禁忌,这些在《礼记》中也有记载。我们的先祖明白,对自然界的保护,其实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比如正月禁止砍伐树木,不可捣毁鸟巢,不可杀害幼虫,以及未出生的或刚出生的动物与幼鸟,不可捕杀幼兽、掏取鸟蛋,不可聚集大批民众,不可建筑城郭。这些禁忌,体现的都是传统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意识。可惜的是,这样一些禁忌,很多已被我们遗忘。

这里只说了一点古人春节礼仪的片断,从这些片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节的灵魂,首先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对先祖的追忆和缅怀。只有在与天地和谐共处的气氛中,人们从世间感受到的欢乐才更真切。在全球关注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温习古人关于春节的礼仪,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知到中国传统生活的优雅。在拥有了相应的文化心理后,我们对春节的感受也会变得丰富一些。

对于过年抗疫纪录片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过年了,我们都要穿新衣服,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的。

天亮了,小亮和小红立刻把新衣服穿好,他们拿着鞭炮和竹竿到外面去放鞭炮。爸爸拿着两个大红灯笼去外面挂。灯笼挂好之后,爸爸又把一张“福”字贴在了门上。

小亮把鞭炮挂在竹竿上,问爸爸拿打火机来点鞭炮。小亮和小红准备放鞭炮了,小亮左手举着竹竿上的鞭炮,右手拿着打火机。小亮把打火机点燃,就往鞭炮的线上放。小亮一点好,就把身子往后一缩。

他们一听,怎么不响?一看原来还没有点燃呀!小红说:“哥哥你拿竹竿,我来点。”小红把鞭炮点燃后就跑。之后,小红用手捂住耳朵,躲在哥哥背后了。鞭炮立刻响起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小亮在四周跑来跑去,妹妹小红也跟着哥哥小亮在四周跑来跑去。妈妈拿来了一个小盒子,对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大红包,快来拿!”

小红对哥哥小亮说:“这是我们全家最 快乐的时刻!”

谢谢大家!

对于过年抗疫纪录片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在外的游子们:

随着春节的临近,按民间习俗和历年惯例,大家都有想回到__团聚、省亲、拜年的愿望和举动。但鉴于当前我区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希望你们就地过年。现倡议如下:

就地过年是贡献,是“防输入、防输出、防扩散”最大的贡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是控制疫情蔓延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和手段。如果人员流动大,就会为疫情防控带来更大的难度,带来更多的风险。就地过年,有利于做好“三防”工作,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阻断疫情扩散蔓延。就地过年,就是在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中,为全区的疫情防控做着令家乡人民感激的贡献。

就地过年是智慧,是“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最高的智慧。听党话就会坚定信仰,跟党走就会坚定方向,感党恩就会积蓄力量。这些年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与广大在外的北林籍家乡人的关注、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就地过年,就是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与家乡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对家乡抗战疫情最大的支持,更是理性之举、明智之举、感恩之举。

就地过年是责任,是“讲担当、讲奉献、讲诚信”最大的责任。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就地过年,就是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顾大局,域内域外同步发力,同频共振,画出最大同心圆。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担当、心甘情愿的奉献、矢志不渝的庄严承诺,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必将汇聚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就地过年是年货,是“爱家人、爱亲人、爱自己”最好的年货。春节是幸福、祈福、祝福的时刻。过上一个健康年、平安年,是家乡父老最大的心愿与期盼。此时此刻,健康、平安是送给至亲至近家人和亲人最好的年货,也是疫情期间“三爱”最好的礼物。暂时的分别,是为了更长久的团圆。就地过年,可以通过打电话、微信发红包、网络云祝福等方式,分享喜悦、分享成功、分享幸福。就让这份年货和礼物,成为离乡游子们的广泛共识和普遍行动。

每个人都了不起。在外的游子们,家乡也很惦记和牵挂着你们,也会关心照顾好你们的家人,及时解决每个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响应家乡的号召,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让我们心手相牵,真情相连,同心抗疫,共护家园,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过后,家乡时刻敞开热情的怀抱,随时欢迎在外的游子们,常回来看看,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最后,祝您健康平安,幸福美满,万事如意,新春快乐!

20__年1月22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