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和感想 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20:00:06 页码:13
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和感想 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三篇)
2023-01-11 20:00:06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一)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

今年以来,分局党组班子在上级的有力指导帮助下,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克服疫情和经济实际困难,抓好主体责任全面落实。

一是坚持科学统筹,全面谋划从严治党工作。围绕上级决策部署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科学制定我局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党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和工作内容。克服疫情影响,仍能及时召开年度工作部署大会、党风廉政建设专项部署会、季度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定期听取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汇报,按照上级部署制定落实措施,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扎实推动解决,确保管党治党要求落地落实。同时,还通过书记办公会议、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班子碰头会等各类会议,保证党建工作与自然资源和规划业务共研究共推进,明确各方面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为各项任务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运行,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内容,进一步完善党组书记、领导班子成员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任务清单,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明确了党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工作分工。党组书记带头,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全面开展“废改立”工作,梳理全部工作、全部过程、全部制度,不断完善选人用人、项目委托、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小额物品采购、安全保密、业务正规化等制度,出台《分局项目采购管理办法》、《分局行政诉讼、复方应诉办法》、《xx区不动产证书及票据管理制度》等十余项制度规定,使各项业务工作有章可循,人员管理更加正规严格,基本构建了资规系统内部运行健康的制度体系。

三是狠抓思想政治建设,严格严肃政治纪律。坚持以市局布置的“清廉资规建设学习教育月”活动为抓手,结合中心组学习、“周二夜学”、“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制度,运用好“学习强国”、“清廉xx”、党员干部学习网等学习近平台,形成中心组领学促学、各党支部主抓落实、党员干部全员参与的学习教育氛围。上半年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xx、xx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学习了《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专门邀请xxx为我局全体干部作“以案为鉴 吸取教训 扎实推进清廉资规建设”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讲座,让纪律意识深入人心。

四是强化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打好疫情防控站。积极响应xx区委“千名干部守万门”和“千名干部助万企”行动号召,鼓励干部积极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疫情期间,共有247名党员干部到一线开展防疫工作,16名党员定点进驻219家企业开展复工工作。另有8人主动请命参加区级机关党员突击队,其中7人分至火车站突击队开展疫区赴x人员接驳工作,1人在xxx隔离点开展后勤工作。防疫工作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其中,1名党员被评为xx战役先锋。结合分局“三年三促”活动,有序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相继开展了“学习强国”线上知识竞赛,、“百年追梦•我与小康”微型党团课,“不负韶华,攻坚担当”机关干部责任大讨论,推动思想大统一、认识大提高、工作大提升。顺利完成上年度分局支部星级考核及党组书记和党总支书记抓党建述职等各类年度考核工作,其中,xx支部被区委组织部评为五星党组织,分局机关党委获评全区2019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优胜党组织。

五是从严把握源头治理,做好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着手开展建章立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制定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意见》,出台《因私出国(境)管理规定》、《值班工作若干规定》、《机关工作人员请休假管理办法》等规章,以制度约束“两个责任”的真落实。经常性开展纪律规矩教育,组织观看《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警示教育片,请区纪委领导来局上警示课。认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建立科级以上干部廉政档案,有效提高了中层干部的自省自律意识。注重明察暗访和日常廉政提醒教育,充分利用短信、微信群、钉钉办公软件等,在重点时间节点开展廉政提醒,督促广大干部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实现了工作八小时之外的廉政监督延伸。

六是突出作风效能提升,加大正风肃纪力度。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正风肃纪的首要任务。对顶风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切实以钉钉子的精神巩固纠治“四风”成效。每月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检查,每逢节假日组织作风问题专项检查,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率先转变作风,围绕改革发展问题,出实招、求实效,推进工作作风转变。按要求严格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守重要节点,紧盯薄弱环节,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福利、公款购买烟酒、酒驾、赌博等突出问题以及不吃公款吃老板、收送电子红包、私车公养等“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从严查处、坚决防范。针对出现的苗头问题、群众反映的特别是上级通报的作风问题,及时进行约谈,严肃批评教育,深入开展整顿。今年来给予开展提醒谈话4人次,通报批评1人次,对上级监督执纪发现的1个问题进行整改。

(二)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一是把牢政治建设统领,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贯彻十九大及十九届一、二、三、四中全会精神,严格按要求抓好中心组学习,积极开展极开展交流研讨,切实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认识,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从严治党目标任务及各项部署要求,增强了落实主体责任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作为对班子成员的基本政治要求,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统一每名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提高了管党治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坚决抓好责任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切实负起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工作的双重责任。党组书记亲自抓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召开系统工作大会和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坚持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点事项亲自督办,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落实分管职责,坚决督促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班子成员按照责任分工严格落实党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融入分管业务工作,确保各项制度和任务有效落实。通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和组织生活会等多种形式,经常强调,及时查找问题,发现不足。进一步规范廉政谈话制度,保证各层次谈话每半年不少于1次。

三是加强党内民主监督,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主要领导 “四个不直接分管 ”、“三重一大 ”班子集体决策、党组书记末尾表态等制度,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问题坚决科学民主集体决策。严格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高标准过好党内政治生活,开好民主生活会,带头开展经常性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组书记要求,自己能做到的,其他班子成员也应做到,坚决做好示范作用和以上率下工作。全面支持区纪委和第六纪检监察组运用监督执纪 “四种形态 ”履行职责,强化教育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杜绝不廉洁行为发生。定期与班子其他成员开展谈心谈话,应该拉拉袖子的拉拉袖子,该红脸的红脸,切实净化班子内部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坚决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督促班子成员如实向上汇报个人重要事项,及时上报廉政档案。

四是加强廉政建设,主动做到廉洁从政。主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文件;自觉接受各地腐败案件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以案示警,举一反三、汲取教训,依法履职、廉洁自律。坚持每季度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专题听取党组成员“一岗双责”汇报,督促班子成员拧紧廉政这根弦。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带着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按规定管理和使用公务车辆,加强驾驶员队伍管理。认真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自觉养成在监督下履职习惯,没有违反规定插手或参与任何经济活动。生活上,没有利用权利为配偶、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没有利用手中权利接收任何影响公正办事的利益,做到了规范从政、廉洁从政。

今年以来,尽管我局党组认真履行职责,从严治党,从严管队伍,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班子建设还需要加强。分局成立后,分局党组成员经过一年的磨合融合,基本做到人齐心齐,干事谋事。但由于事务性业务性工作异常繁重,每个领导都忙得不可开交。会议多、材料多、事务性工作多现象非常突出,带头加班是常态,导致班子成员之间交心不多,谈心谈话未能常态,如何将班子建设成坚强堡垒和先进集体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班子建设离先进班子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二)党员学习教育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党员干部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业务工作挤占理论学习时间的现象突出,没有严格实施年初制订的党员学习计划;对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存在被动应付心理,上级部门布置什么学什么,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教育内容与分局工作实际联系不密切,收获不大;党员教育工作形式单调生硬、内容枯燥、方法不活,没有吸引力,党员教育内容零打碎敲,缺少互补性和系统性。

(三)出工不出力、“慵懒散”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同志工作推诿扯皮、出工不出力、做事不担责;个别同志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上班迟到、下班早退,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无所事事;不依规不按纪办事履行请假制度、休假制度、病假制度、就餐制度等。客观原因上,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人员结构问题突出。另外,干部职务晋升渠道狭窄,缺乏干事激情。

下半年工作要以深化“清廉机关”和“模范站所”建设,争创“清廉机关”和“模范站所”示范点为重点,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严抓政治思想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逐级落实经常性谈心谈话和思想状况分析工作,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突出政治功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讲政治、有活力、能战斗的坚强堡垒。

二是严抓责任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细化分解责任清单。始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加压发力,确保把责任压实到每个党员干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完整链条。全面增强全体干部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围绕区委“xxx活动”“xx专项行动”计划,全力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是严抓作风效能提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整风肃纪的首要任务,坚持既抓“老问题”,又盯“新表现”。以基层单位为重点,每月开展作风效能建设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通报力度,促进基层作风提升。加强窗口干部职工的作风和能力建设,既要要抓好服务意识提高又要抓好业务能力提升,不断优化行政审批和不动产登记服务流程,塑造窗口良好形象,切实巩固“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

四是严抓廉政风险防范。开展经常性纪律规矩教育,各事业单位和基层所主要负责人至少为所在单位全体干部上1次廉政党课。积极抓好廉政教育宣传,营造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及时组织开展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传达学习各级典型违纪案件通报等,引导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全面推开“三清单”运行法,在完成“三清单一流程”台帐印刷上墙的基础上,坚决以此为标准开展业务工作和内部管控,同时加强村民、居民和项目单位的宣讲工作,确保基层公权力始终在规范内运行。

描写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答: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重点攻坚任务,作为“龙头之战”“最硬的一仗”,成立专门工作组,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研究和统筹协调。一是深入学习中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把握教育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二是开展全面系统调研。深入开展文献研究,分类开展专题研究,深度访谈专家学者,扎实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师生代表、有关专家和用人单位意见建议。三是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文稿形成后,通过书面和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征求有关部委、地方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代表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意见建议。四是认真研究论证完善。文件起草过程中,同步就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政策点开展论证,对各方意见建议逐一研究分析,不断修改完善文本,形成《总体方案》。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总体方案》,近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利于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答: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涉及到不同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进行系统设计、辨证施治、重点突破。

《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虑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答:《总体方案》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着眼于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总体进程相适应,分两个阶段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第一阶段: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第二阶段: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总体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坚持破立结合,重点设计了五个方面22项改革任务。一是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3项任务。二是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完善幼儿园评价、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改进高等学校评价5项任务。三是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5项任务。四是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7项任务。五是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相应提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2项任务。

答: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为推动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完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的工作机制,《总体方案》提出:“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主要设计了三项改革任务。

第一,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在健全领导体制方面,提出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

第二,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提出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在评价方式上,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各地根据国家层面确立的评价内容和指标,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作为对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依据。

第三,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总体方案》在改革用人评价部分,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提出了相关改革要求。同时,《总体方案》还从抓好组织实施的角度,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

答: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动把立德树人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总体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具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来说,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提出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二是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三是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提出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四是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提出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答: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总体方案》设计了一系列改革任务。

第一,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提出:一是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四是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第二,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提出:一是强调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二是在幼儿园教师评价方面,强调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三是在中小学教师评价方面,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四是在职业学校教师评价方面,提出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五是在高校教师评价方面,提出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的限制性条件;落实教授上课制度,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六是在教师工作量核定方面,提出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七是在平台建设和激励机制方面,提出支持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完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等措施。

第三,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提出:一是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二是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三是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要把上思政课、联系学生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四是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五是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

答:高校教师是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科研评价对于激发教师创造力、提升学术和社会贡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唯论文”“重数量、轻质量”等倾向在高校科研评价工作中还比较突出,不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科研水平。为引导树立科研评价的质量和贡献导向,加快破除“唯论文”等突出问题,《总体方案》在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和高等学校评价中分别进行了政策设计。

第一,突出质量导向。教师科研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第二,实施分类评价。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第三,改进高校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

答:为克服人才评价中的“唯帽子”问题,树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促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总体方案》提出了5条具体举措。一是切实精简人才“帽子”,优化整合涉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二是改进学科评估,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三是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四是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五是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答: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正确的评价“指挥棒”,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扭转当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倾向,《总体方案》着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要设计了7项改革任务。

第一,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在理念导向上,提出“两个坚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在实施路径上,提出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第二,完善德育评价。在目标引领上,提出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评价方式上,提出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三,强化体育评价。在总体要求上,提出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分学段提出具体要求,中小学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并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第四,改进美育评价。对中小学,提出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对高校,提出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

第五,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提出3条举措:一是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二是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三是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第六,严格学业标准。在学业要求方面,提出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关。在学业考评方面,提出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在学位论文方面,提出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在实习(实训)方面,提出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

第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中高考方面,提出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在研究生考试招生方面,提出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在招生秩序方面,提出各级各类学校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在促进终身学习方面,提出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之间互通衔接,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

答:社会选人用人对于引导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牵引作用。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有的甚至非名校、海归不要,这是一种现代版的“出身论”,不利于实现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破除“唯文凭”的弊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正向牵引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总体方案》提出5条具体改革举措。一是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二是提出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三是提出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四是提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五是提出用人单位要科学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

答: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为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总体方案》对组织实施、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要落实改革责任。重点提出了6条举措: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二是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和督促落实。三是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及时制定配套制度。四是各级各类学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五是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学校和单位进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六是教育督导要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予以督促纠正,依规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

第二,要加强专业化建设。重点提出了8条举措:一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二是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三是各地要创新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指导方式,严格控制以考试方式抽检评测学校和学生。四是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五是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六是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教育评价、教育测量等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教育评价专门人才。七是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八是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国际合作,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实施监测评估,彰显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方案。

第三,要营造良好氛围。主要提出了4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二是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三是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四是各地要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扩大改革受益面。

描写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 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 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 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