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儿童教育家长课程心得体会及感悟 儿童教育家长课程心得体会及感悟怎么写(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20:27:58 页码:13
儿童教育家长课程心得体会及感悟 儿童教育家长课程心得体会及感悟怎么写(3篇)
2023-01-11 20:27:58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儿童教育家长课程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老师们,这是朱永新着作“新教育之梦”中的一段。是的,生活就像一场梦。当我们选择教师职业时,我们注定要成为“教师的生活”。

““老师的生活”要求教师不再将教育视为一种职业,一种手段,一种工作,一种事物或一种待遇,而是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善待,体验,丰富和完善。

“教师的生活需要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激情和生命的敏捷。需要触及“领导者的生活”。我感动,感动学生,感动父母,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当然,“教师生活”也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并感受到教育的快乐。

此刻,我站在这里,站在爱好学生,父母满意的老师的领奖台上,“我是真诚和可怕的,我不敢尖叫和喊叫:我是学生最爱,父母满意的老师!我的耳朵周围有一串问号(?)。你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吗?你是一位对你父母满意的老师吗?前一天,我打开了王蒙编着的“我的爱老师”一书。我的心突然收紧,我的手在不知不觉中颤抖。我有点害怕。与书中的老师相比,我的差距太大了。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出现什么样的形象?当冰心先生回忆起叶圣陶先生时,他说他总是“谦虚,善良,单纯,热情,一个纯洁,真诚的精神来到了面前”;着名作家汪曾祺的老师沉从文的学生总是用一颗善良的感伤微笑“,这种笑容是来自内心,来自学生的真挚爱心,对教育的全面承诺,也来自于他们的高知识和修养。正是以这种真诚的微笑,学生们首先“认识他们的老师”。然后自然会“

我,一个选择,“老师生活”,我不应该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一些东西吗?不应该在父母的口口相传中建立一些东西吗?感谢学校的演讲,让我重新了解自己。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享受教育,我的教育理想。我希望通过对自我的四种反思和“我在眼中”,我将解释我的享受和理想。

做一名习惯性的老师

有人说他们习惯了生活;其他人说习惯决定成败。教师的习惯是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这是教育界教师形成的相对固定和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教师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有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环境并继续进入各种教育课程时,它就成了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成为学校组织教师的共同习惯时,它就成了教师自我教育的教育生活方式和行为,然后成为教师文化。

老师的习惯好坏,无论好坏。当学生犯错误时,一些教师习惯于叫学生在办公室或直接与学生家长交谈;当学生犯错误时,一些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纠正错误,当我得到一本新教科书时,一些教师习惯于在文本中找到知识点并复制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于无表情。”我习惯于无知,习惯于说话和练习,习惯于不顾过程而注意结果,习惯于只是设置书面作业;在家长会上,有些老师习惯于计算学生的缺点,习惯于只学习成绩,习惯于惊慌失措,习惯于要求家长向学生施加压力;在与同事打交道时,有些老师习惯独自战斗,习惯于竞争,习惯于盯着同事;在这种关系中,一些教师习惯于批评并习惯于惩罚。当教育改革来临时,一些教师习惯于对莫守成进行质疑和习惯。规则,习惯于不断变化;面对教育的困境,一些教师习惯于抱怨,悲伤,悲伤,习惯于放弃目标,追求,理想,习惯逃避和逃避;…毫无疑问,这些习惯都是坏习惯。

有些老师习惯于欣赏和称赞学生,习惯于尊重和照顾学生,习惯于帮助和激励学生;一些教师习惯于与同事相互理解和支持,习惯于与同事沟通和合作。我习惯和同事一起研究和探索。一些教师习惯于开发教科书。它们用于在接收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探索,体验,交流和练习。有些老师习惯于阅读和工作。思考,积累,反思和思考;…这无疑是老师的好习惯。

老师们,如果我们刻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我们也可以反思哪些教育活动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充满阳光!

做一个微笑的老师

面部肌肉有轻微的运动叫做微笑,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一种简单的精神动力。微笑是一种关注,让人觉得自己在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微笑是一种赞美,可以给人毫不夸张的肯定;微笑是友好的,表明我们之间没有心理距离;微笑是一种激励,表达我们可以一起工作微笑,它似乎是在对人们说:“你好吗?”微笑是宽容,好像对人们说“没关系。微笑是一瞥,微笑。轻微的一瞥让人感到放松,远离紧张,远离内疚;轻轻一笑;让人感到有动力,进入接受,走进比喻。微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心态。微笑不仅仅是一个苗条女人的微妙,也是一个粗野男人的微妙。一个擅长微笑的女人是可爱的,一个擅长微笑的男人很受欢迎。

作为一名教师,微笑具有无限的教育魅力。教师面对学生的微笑,可以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师生人际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动力。老师的微笑是聋生的兴奋剂,因此他们可以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表达自己;老师的微笑是外向学生的一种镇静剂,这样他们就能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他们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微笑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情感。教师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微笑是对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引起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觉醒,这是对良好行为的鼓励。欣赏,激励学生努力工作,进取。老师的微笑和严厉程度同样重要,但笑容比两者更平和,更温和,更和蔼可亲。严厉的老师让学生害怕,微笑的老师让学生爱不释手,他们善于渗透不时微笑和微笑的老师。

老师的微笑应该是善良的,有意的,真诚的,不应该假装或无助。只有心中有学生的老师才会有甜蜜,衷心和善良的微笑。

成为忠实的老师

教育是一项需要信仰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的信念是教育领域应该坚持的基本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人们通常所说的“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为了消除或消除教师错误地相信,相信并坚持正确的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根据流行的说法,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而言,教师的信念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其次,它是一个全面的发展概念,侧重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信任每个学生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再一次是教育的本质,它涉及对教育本身的理解和理解,即对教育的看法。在教育的本质中,教育是解放儿童的人格,教育是培养儿童的生命价值。这些信念是教师信仰的核心。当然,老师的信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新课程中强调的经验,建设和生成概念都体现在核心。对于每位教师来说,他的信仰可能非常具体,生动,生动;它可能是一个句子,一个命题。在“教师思想”一书中,袁继庆提到“在讲台上,我是语言”,这是语言教师的信仰。

教师,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许这是老师的信念。

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很难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有人说教育的理想和梦想是天使,教育的现实和困境就是魔鬼。这是真的。测试教育,功利主义,得分崇拜和知识授予混合种族的孩子持有魔杖,折磨教师的意志,嘲笑教师的良心,抑制教师的创造。恶魔挡路了,天使们已经避难了!我认为,在很容易出现“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下,浮躁和教育功利主义盛行,呈现出“教育悲伤的时代”,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是多么宝贵!因为,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你需要在心里有一个梦想,一个对你胸部的信仰,一个坚持良知和教育底线的需要,你需要与现实和困境作斗争。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这个想法有多远,我们能走多远!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不会按照指示,不遵守规则,不会成为云,不会只是成为“声管”,不会只是教学生“一碗水”,不会教导教学人员而忘记自己是真正的教育者。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必须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一个有精神吸引力的老师。

你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老师吗?让我们快点学习,快点去学习,快点反思,快点总结,快点提炼,快点合作,赶快摆脱迷信的权威,快点找到梦想和理想,信念和信心,快点来吧你自己!

有关儿童教育家长课程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有个学生叫韦==,人长得眉清目秀,人见人爱,可是缺交作业的名单里总是有他。作为班主任,我最受不了的是科任老师每天课堂反映都有这个学生,他上课总是乱讲话,哪一科缺交作业名单里都有他。

我找他谈话:“韦==,目前如果给你选择,回家打工和写作业,你选择什么?”没想到,他居然回答:“我回家!”

又一次检查校服,韦龙堂又没穿校服。我说,没穿校服的,来说明一下原因。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生气了说:“你想回家吗?”

我刚说着,他一转身,走了。

有一次,韦===在教室里叫同学外号。不巧的是,正好有一个老师路过听到了,就说他骂老师。两人争得个面红耳赤。我从“言者无意听者有意”角度说理,但他怎么都不明白自己有什么毛病,怎么都不肯认错。

我值周。他和同桌韦立辉来向我汇报:中午时1106班有个学生翻越围墙外出。我经过调查,有这个事实。虽然有疑惑:他们俩平时可是违纪的典型,今天怎么会有正义的表现?但还是在班里表扬他们。但后来一系列事情发生后,我才知道,他们这是在报复。

多次强调不准胶鞋进教室。可有一个晚自习,他穿拖鞋来教室,我叫他来办公室脱下,他说,老师能不能等上完课再来?

……

像这样的学生,几乎是每一天都需要我们都在关注他的行为。

这在这个学校工作了二十年,十七年班主任经历,我目睹了这个学校的每一年的学生素质的变化情况,这个变化我相信所以人都是很难接受,那就是:每一届学生的整体素质基本上是呈下降的趋势。虽然我们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采取了很多措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对老师的上下班和教学抓得越来越紧,但还是没有能够扭转这样的趋势。特别是近三年,学生的素质下降得非常快,无论是纪律观念、身体素质、行为品德方面都很糟糕。愿意读书的越来越少了,而表现得阴阳怪气的学生越来越多。并且我们周围的初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如果是个别学校出问题,可能是学校的原因。都是大面积发生的话,和社会、教育制度有没有关系呢?如何尽可能扭转这种局面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受网络、电视影响,视野越来越开阔,加之其自身的辨别是非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易仿照。

在家里,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在家中使用计算机和上网时,学生最常做的是查资料、听音乐和玩游戏。而家长大多使用电脑的水平是不及孩子

的,没办法控制孩子不正确的上网的行为。家长的素质跟不上时代,孩子接受的,自然是外部带来的信息影响。

在学校,硬件条件优越,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上课,鼓励学生学会网搜集信息资料。而信息技术课促进学生it技能,网络伦理则有待加强。目前对于中小学生的信息伦理教育主要包括:电子资源的版权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网络安全、不浏览网络色情信息,以及不要随意删除电子文件等。但是我觉得,这些内容远远不够。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信息伦理的内容提出了新要求,教课书内容应紧跟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加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及时规范其网络行为。

在我们农村,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没有电脑,那么这类家庭的学生就只能在校上外网吧,上网就喜爱最爱游戏和聊天。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二和初三年级,是学生们玩游戏(分为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的高峰时间。即便是正常上课时间,有相当多的学生可以不顾一切的翻越围墙外出,就是为了上网游戏。如不能上网吧就玩手机上网。

我想,学生的网络文化实际上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课业负担过重、情感教育缺乏、与同伴交流缺乏。正是由于在这些方面的缺乏而无到了网络游戏的乘虚而入。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学校教育本身。

二是农村留守儿童无家长在身边约束也是一方面原因,这也是现在小孩子可怜的地方。

父母亲是人生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往往影响孩子的道德水准与行为。而留守儿童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和言传身教,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及个人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上没有得到积极正确的引导,导致了他们识别是非的能力差,有时候分不清好坏曲直而出现道德水准与行为方面的偏差,具体表现在孩子的自我认知水平差而出现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容易出现自私、享乐及独占的生活态势,让他们不懂得分享与感恩。

三是从家长角度,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无从指导;又有长年不在家的,更谈不上监管;还有溺爱成性的等等问题。

有的家长对人生缺乏正确的追求,整日吃喝玩乐,严重影响孩子的品德与学习;有的家长溺爱袒护孩子,对其放任自由;有的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有错便粗暴打骂,使孩子走上下坡路。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有些改善,农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长们担心的是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高了,他们在子女的生活上搞攀比,在教育上受传统的“幼年交父母,入学交教师”的影响。总是认为教育的问题是老师的,他们在生活上顾的去就可以,不懂得怎么教育子女。再者是社会重视不够,虽然小平同志倡导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已经好多年了,但在村级的某些干部心目中教师还是“臭老九”,这些人言行上常常揭学校、老师之短,在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于是家长们对老师的要求就特别高。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就越来越不听话。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从学校领导做起,学校领导如能放下架子,多跑路,多与当地领导联系,做他们的

工作,让当地领导重视起来,得到他们的帮助,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懂得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当好家长。

就如我经常和==爸爸联系,主要是提醒家长主动教育孩子,同时了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意思。平常和学生交往中,我有意识地多说“为什么”,让大家做事都明白为什么而做。

四是我们老师自己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教学,不能总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同时也要积极思考适当的教育方法,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需要。

坚持发展的观点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运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沧海桑田”等中国古人的智慧已经充分证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运动、一点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预见未来,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现点看问题。 我们深切地意识到,学校教育最大的功利和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成就人——使人尽可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表现在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健康体质等方面。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要充分认识学生所具有的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发明大王”爱迪生因为小时候考试常常不及格,而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马克思列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呵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看!这两个没出息的人。”可后来,恰恰是他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这些老师为什么妄下断语?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学生,没有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

学生也是有个体差异性的。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水平、方向等却因其身心基础和外界影响不尽相同而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比如说:同样两个成绩很差的学生,他们也许由于智力水平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最后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一个进步很快,一个停滞不前;或者说相同成绩、智力水平的学生因为兴趣爱好的差异,一个人后来偏向文科,成为作家,一个人走上了理科等。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首先相信学生,即使是面对经常犯错的学生,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努力,好学生就会出现。比如黄==,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他确实是一个敢于大胆管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一位好学生,只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他工作大胆,正如他能大胆地老师说“不”。说“不”时是无知者无畏;大胆工作时,那是他有对自身的责任有知。

有关儿童教育家长课程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由于此刻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机会体会手足之情,让孩子产生了很多性格弱点。儿童教育专家卢稳子教授认为,很多孩子由于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不会谦让、不懂容忍,更不会主动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们得不到被人需要的快乐,也没有为他人着想的职责感。而且,独生子女大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没有哥哥姐姐,他们就缺少生活和游戏中模仿的榜样。毕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间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年龄小的孩子更愿意理解哥哥姐姐们的推荐。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齐有一种亲情,彼此承担职责和义务,在与同龄孩子相处时往往没有这种感觉。

用爱心对待孩子。要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因为他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我们要充分展现自己的爱心,像父母般的照顾他们,使孩子有在园如在家的感觉。从孩子进入校园的那一刻以及我们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对孩子负起所有的职责,这也是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

我所带的班级是小班来的都是新生,大家都明白当孩子不适应一个环境时,往往会采取一种最为直接的抗议方式,哭,没完没了的哭,刚开始,我还耐心的烘哄他,用玩具哄陪他玩,可他依然无休止的哭闹,还又踢又抓,天天如此,我都有些失去耐心了。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那个家长对我的信任,便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放下,要坚持。到了园里,我依然是轻言细语,给孩子更是多了几分关爱。渐渐的,他们不再哭了,也开始和我说话了,只是声音很小,但我每次都会微笑着听他讲完。有一天,当妈妈送他们进园时,竟然主动向我说老师早,而且还破天荒地的给妈妈再见。当时一种强烈的感动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内心激荡,久久难以平静。

用爱教育孩子。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应对一张张童稚的面孔,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难道只要教会他们知识就足够了吗错了,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有这样一位老师,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立刻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也捂住鼻子,有的还说,臭死了,臭死了,但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露出

厌烦得表情,而是拿来笤帚、簸箕,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听了孩子的话,老师由衷地感到高兴,更令老师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位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们不再乱叫了,又几个懂事的孩子还拿来了纸巾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这就是老师,用自己的爱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爱,感悟着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用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有机会理解老师的爱,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们有偏爱。不能说我喜欢某某孩子,就对其多加关心,使其处处享受优厚的待遇,时间一长,就会使其他的孩子感觉老师只爱别人,而不爱自己了。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公爱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老师是爱他们的,老师对任何孩子都是一样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师以家长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与否、衣着来有分别的爱孩子,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会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了划分等级,甚至嫌贫爱富、嫌丑爱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们老师必须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孩子们的楷模。再者,爱孩子,不能够溺爱,也不能够包揽。

要适当的锻炼孩子独立处事的潜力,不会做的时候,老师教,可学会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让孩子养成事事都是别人为自己做的不良习惯。在这一点上,更需要家长多做些努力,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启蒙老师,孩子们在幼儿园所养成的好习惯还需要长时间的巩固。

爱心是我们干这份工作的首要条件,没有对孩子的爱,谈何对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爱,画出来就是一颗心,一颗红心。用爱心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爱心回报我们。当我们因感冒而嗓子沙哑时,孩子们不会在教室大声地吵闹……让我们都拥有这样一颗爱的红心吧,引导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洁白的画布上涂下美丽的第一笔,让我们用爱给孩子塑造一个完美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