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23:13 页码:7
2023年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汇总19篇)
2023-11-11 06:23:13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内心感受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总结中不仅要提及事实和结果,还要反思过程及其对自己的影响。这里有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5月18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介绍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有关情况的发布会上指出:“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正在逐步克服,不会改变脱贫攻坚大局。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会改变,决不因疫情而留下锅底;现行扶贫标准不会改变,既不降低也不拔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不会改变,既不推迟也不提前。”

刘永富介绍,截至4月30日,驻村帮扶工作力量全部到位,挂牌督战全面实施、有序推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已达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95.4%,中西部地区扶贫公益岗位安置343万贫困劳动力,扶贫龙头企业复工率97.5%、扶贫车间复工率97%、扶贫项目开工率82%。消费扶贫已实现销售323亿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和干部人才超额到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也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许多人担心脱贫人口会因疫情出现返贫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刘永富回应称,由于疫情的影响,贫困人口的外出务工受阻,经过3月、4月两个月的努力,目前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已经达到了往年的95%,但之前推迟的一两个月时间打工收入基本没有了;另外在恢复生产、春耕备耕时,有一些生产资料会受到一些影响,对这个问题已经想办法基本解决,全国的贫困户春耕生产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监测发现,只有少量返贫,这些返贫不完全是因为疫情,有的是因为其它灾害和因病返贫。”他指出,容易返贫人群和边缘户容易致贫两类人在今年新识别38万,与去年已经发现的几百万人一并纳入监测和帮扶机制。“数字是清楚的,情况是清楚的,我们会采取措施弥补起来。比如务工减少了,我们就在当地开发一些公益岗位,不出去打工就可以在当地发展一些产业来弥补。疫情有影响,但是我们采取措施,可以克服。”

消费扶贫是克服疫情影响、促进扶贫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减少疫情对一些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和农产品销售的阻碍影响,刘永富介绍,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和电商扶贫、消费扶贫有关单位一起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譬如在西部地区做扶贫产品的认定,扶贫产品即贫困人口生产的产品和贫困村合作社生产的产品,或者是扶贫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有贫困群众参与、能够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产品,此项认定常年开展。疫情以来,在西部地区开展扶贫产品的认定工作,最终认定了4万多个扶贫产品,商品价值量达3900多亿元,已经销出323亿元,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认定扶贫产品的同时,还有各种措施帮助消费扶贫产品。“今年湖北是疫情的重灾区,3月份疫情好转以后,我们就开始对它进行支持,我们有7个东部省帮助湖北的贫困劳动力出去打工,我们又组织销售湖北的扶贫产品,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小龙虾、茶叶、蘑菇这些扶贫产品,据湖北省统计,销出去将近30个亿。”刘永富举例。

下一步,还有政府采购、交易市场、动员电商企业销售和社会公益组织等模式加入到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当中。贫困地区的产品还将与东部地区和城市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结合起来,确保供需双方需求以创造最大的利益。

此外,据刘永富介绍,中央还加大了对湖北地区贫困群众的支持,今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湖北进行了倾斜。“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东部7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比较多的省,和湖北一起搞了一个劳务协作,我们叫劳务协作‘7+1’。在一揽子计划的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劳务协作和消费扶贫等方面加大支持。目前湖北省贫困人口外出务工的情况,已经超过了去年的80%,接近90%。我预测在这个月底,就能基本恢复到去年的水平。”他表示。

加强点对点输出农村贫困劳动力。

目前,制造业、餐饮业还处于复苏阶段,针对如何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的问题,刘永富表示,要把贫困人口的外出打工就业作为重点来抓,“在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我们对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点对点输出农村劳动力602万,其中贫困劳动力就有152万,占输出总数的25.2%,超过四分之一。”

除了跨省输出,省内的劳动力就业也在推进。“比如新疆,因为北疆和东疆需要劳动力,所以从南疆组织了5万多贫困劳动力在疆内就业。”刘永富介绍,扶贫车间、龙头企业为本乡、本村贫困劳动力提供就近就业。还有300多万个扶贫公益岗位,其中护林员100多万;村级光伏电站公益岗位目前有85万,护路员目前有25万人。

他指出,现在各地在务工就业方面,外出务工、公益岗位、就地就业“三管齐下”。我国有2.9亿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目前已经外出了2600万,还有201万人想出去但还没有实现。“我们想办法把这2600万稳住,再把剩下的200多万人送出去。要在整个解决就业的基础上向这方面倾斜。”

四个“强化”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收官之年,如何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刘永富指出,下一步将采取一系列强化措施。

首先是强化挂牌督战,对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贫困村挂牌督战,督促7省区落实好实施方案,督促县、村落实好作战方案,重点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组织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贫困村。

同时要强化就业扶贫。今年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要超过2800万人,东部地区吸纳中西部地区贫困劳动力务工的总数不少于去年,中西部地区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总数不少于去年。企业复工复产和各类项目建设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务工,做好挂牌督战县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做好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的稳岗工作,加快实现有意愿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务工。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此外,还要强化消费扶贫和监测帮扶。通过预算单位采购、建立消费扶贫交易市场、各类企业和社会参与销售等多种方式,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问题。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边缘人口,给予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技能培训、扶贫公益岗位等扶贫政策支持,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保障措施。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二

在全国性的扶贫行动中,每一起成功的脱贫案例都代表着对于扶贫工作的一次尝试和尝试结果的肯定。这些案例中有不同形式的扶贫方式,但无论是通过政策手段还是通过个人的努力,每一次脱贫成功中都流露着一个真实的人性和力量。以下是笔者涉及的几个脱贫案例心得体会。

一、综合扶贫案例。

曾经听过一位县委书记讲述当地成功脱贫的一个案例,其中一个浓缩在他讲述中的细节就显得非常深刻令人印象。这个脱贫户家里有一个孙女,孙女从小就患有一种小儿麻痹症,生活陷入困顿。在该县扶贫办的杏花村大力推广的"万村千户计划"的扶贫方案之下,这个家庭拿到了一笔2万元的扶贫金,同时政府或其他一些组织也从各个渠道帮这个孙女筹集了资金,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渐渐的恢复健康。孙女健康了,家庭重新拾起了生计,这是综合帮扶的成功案例。

该案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是扶贫并不是单纯的给予财物,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推出解决方案;二是扶贫意味着尽全力地帮助人们摆脱贫困,关乎人类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有时还只是来自于一个或一些个人的善意。所以在扶贫工作中,更需要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关爱低保户。

低保户是被国家认同的困难群体之一,他们的生活状态糟糕到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在某些省市县一些联防小组或志愿组织发起的扶贫项下,低保户们往往会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特殊照顾。例如在某次联防慰问低保户活动中,这个联防小组不仅赠送了物质上的支持,更是倾听低保户家庭的故事,体察他们的感受,制定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计划。

这种帮助或许在物质上的援助上与其他帮扶类别并无不同,但其关键在于从心理上满足和照顾了低保户的需要。特别是在无法解决某些个人或家庭问题的情形下,这种关怀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这种关怀也更能体现出扶贫责任和反贫困行为的人性关怀。

三、精致扶贫。

有一种称呼叫"精准扶贫",即通过数据分析和资源调度做出有针对性的帮助计划。笔者在参观某项目小组时了解到了一个帮扶计划,他们是通过对当地某地区的人们的教育程度、职业状态、种植和养殖行业情况等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后,对不同类型的人给予不同的扶助。

这一计划具有非常好的目的性和操作性。虽然精准扶贫不能短时间内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从从长远视角来讲而言,绝对更有助于确保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

四、自力更生脱贫。

自力更生脱贫意味着个人或家庭尽可能地依靠自身能力和意志摆脱困境。曾经遇到一对农村医生夫妻,他们为了扩大扶贫的影响,转而创办了一家小手工厂,生产工艺品和小型的日用品。这样的经历并不少见,其积极意义在于激励人们的创业和自主发展精神,探索新的人贫困脱贫方式。

每一次自力更生脱贫案例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智慧:人境困境是相通的,只有在突破个人能力和资源限制的情况才会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考虑如何有效的打破现有的贫困状态。

五、化解农民工工资纠纷。

农民工人数不断增加,但是类似拖欠工资、非法扣缴社保以及低福利待遇等现象也愈演愈多。在一些省区市及县级法院,当事人寻求法律帮助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其中一些基层法院与相关社区或议会合作将其纳入扶贫范畴,将法律援助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社区派出人员上门回访及合理安排和解的法律程序,解决了不少农民工的纠纷。

法律援助对贫困的心理疏导和物质帮助同样有份贡献。法律方面的保障也是扶贫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处理方法。

总结而言,这五个脱贫案例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面脱贫工作中,落实行动的生动折射。无论是采用多种措施,还是从个人或地方的种种尝试,他们都注重充分考虑当地需要和实际情况,让贫困户从内心深处改变并更加自信和自豁的对待生活。通过努力,他们在辛酸的经历感受可以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愉悦感。正是这些合理创新的根本解决方案,致力于也实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三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5个省区。这些数字凸显了扶贫脱贫形势的严峻性。到2020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贫困县要全部摘帽,时间十分紧迫。6年时间,平均每年需要减少1200万人,任务相当繁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奠定了基础。三十多年间,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的主要任务,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作出新的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2011年减少5221万人,年均减少1740万人。2014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6610元,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的65.3%,实现了连续三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六项机制创新,初步完成建档立卡、派出驻村工作队、强化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等精准扶贫基础工作,建立了贫困县考核和约束机制。实现了更广泛的社会动员。

扶贫开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和挑战。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难度不断加大,增收难度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二是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两低”现象(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比较普遍,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三是致贫原因复杂,返贫风险增加。剩下的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四是区域性贫困凸显,发展基础差。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有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五是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已有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四

今年仅剩下9个多月时间,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承诺如金,战鼓催人,面对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一线扶贫干部要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善于从中医里吸取精神营养,用“望闻问切”之功,精准“把脉”找准“病根”,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要善于用眼去“望”,观察民情。中医里的“望”,就是通过看一个人整体气色情况,得出一个总体的判断。一线扶贫干部要在“望”上下功夫,首先是腿脚要勤,要把每一处每一户走到,走到哪里“望”到哪里思考到哪里。要“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是否明显,扶贫道路是否通畅,产业发展靠的是什么,村容村貌是否整洁,群众精神面貌好不好。要“望”群众吃得好不好,住得宽不宽敞、安不安全,消费水平怎么样,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还要“望”每一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未脱贫或致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只有把民情“望”清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要善于用耳去“闻”,倾听民声。中医里的“闻”,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一线扶贫干部在“闻”的过程中,要把身子投入,把情感融入,要一沉到底深入家家户户,发自内心地与群众建立感情,群众才会向你“掏心窝子”,愿意说真话敢于说真话,那种“蜻蜓点水”式地浮在表面,或高高在上不愿与群众一起“趟泥水”的干部,是什么也“闻”不到的。要多与党员和群众拉家常,通过多“闻”,搞清楚群众在想些什么,在关心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有什么发展思路和想法。

要善于用嘴去“问”,了解民意。中医里的“问”,是通过仔细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及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一线扶贫干部要通过“问”,了解贫困户家庭成员构成、劳动技能和致富能力情况,了解他们家庭资源、收支状况和发展条件,判断他们的发展意向和愿望。要通过“问”,了解群众对扶贫项目及扶贫资金使用的满意度,听取群众真实的意见建议,查找扶贫工作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要通过“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各种方式问计于民,共同寻找解决贫困难题和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要善于用心去“切”,把准民忧。中医里的“切”,是用手摸脉象、用心分析判断。按经络学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贫困群众的“堵点”就是“痛点”,也是脱贫攻坚的难点。扶贫干部要通过“把脉”的过程,站在困难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寻求对策,对收集整理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确保判断“切”中要害;要把扶贫政策用实用活,把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确保方法“切”合实际;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工作思路,精准施策,确保措施“切”实可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扶贫、扶真贫”,更好地带领困难群众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小,栽上“摇钱树”,端上“金饭碗”,彻底去“穷根”,永远摘“穷帽”。

承诺重千金,战鼓催人紧。虽然贫困人口于2019年年底已降至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但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距离兑现庄重承诺的时间越来越紧迫,在此关键时期实行挂牌督战好比向反应物里加催化剂,能达到以“督”促“战”、以“战”聚力的效果,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磅礴力量。

“正向催化”凝心聚力建强攻坚堡垒,不获全胜不收兵。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加之疫情影响,攻坚更吃劲。愈是如此愈要打起精神、鼓足干劲,以“任而东西南北风”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决啃下“硬骨头”。“正向催化”就是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风险点”,把问题列入“督战书”,深入攻坚第一线,采取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各级各部门落实攻坚责任落实、返岗就业、发展产业等情况,在督战一线帮助找准工作短板、优化工作方法、传导工作压力。通过督战统筹调动和激发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性和创造性,建强攻坚堡垒,上下拧成一股劲,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不获全胜不收兵。

“反向抑制”倒逼干部主动履职担当,能抓善打勇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挂牌督战重点在战,关键在干,而干部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直接影响脱贫攻坚质量和效果。因此,无论是扶贫干部、地方领导,还是督战成员,都要积极应战、敢打敢拼、善打善拼、善作善成。“反向意志”就是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安全、关心关爱等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攻坚。更要对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畏首畏尾、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敷衍应付、作风漂浮、临阵脱逃的干部严格地进行组织处理,形成震慑,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确保广大干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精准施策”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党建引领拔穷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物质上的贫困不可怕,怕的是缺乏战胜贫困的志气。志气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激活内因,脱贫的腰杆才会硬起来,办法才会多起来,信心才会强起来。“精准施策”就是在挂牌督战中,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立足抓实返岗就业、发展产业等,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宣传群众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强化宣教培训、健全保障机制、创新帮扶载体、注重典型引领,变“输血”为“造血”、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摒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形成“我想脱贫”“我能脱贫”“我要脱贫”的良好氛围,不但脱贫致富,而且从思想深处拔掉穷根。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挂牌督战在攻坚中的“催化”作用,上下同心、协同作战,勇于担当、苦干实干,以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合格答卷”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兑现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五

古人尚且讲: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共产党人看到群众生活如此困苦,更应感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是习总书记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主持召开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时有感而发的一席肺腑之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场攻坚战来开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身先力行深入贫困区,走进贫困户,切实的帮助群众解决身边困难,共商脱贫脱困致富路。扶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把为民谋福的恒心放在心上,把涉及扶贫的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好,把贫困群众遇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解决好。

扶贫攻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贫困群众的小康梦也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把扶贫攻坚的意识根植于脑,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让扶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习总书记强调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六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发展任务,近年来,各地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在实施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入了解脱贫攻坚案例,对于我们在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找到更多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河南省穆斯林回族自治县赵庄村为例,村民靠近黄河,地处淤泥湖区,历史上河水长年冲刷,导致无水可灌,这个小村庄是个穷村。自2015年起,该村开始实施“土地流转+果林开发”这一扶贫工程。赵庄村打破传统的自耕自种的种植方式,把村民们的土地流转并集中建成果园,将其作为一个企业来管理,流转年限达到30年。而企业这一角色则由当地一家企业承担。通过园区经营,再注入资本,推动果酒产业与村民的收入结合,最终实现效益共享。赵庄村将产业和扶贫政策结合,将景区与村庄结合,将市场与资金结合进行股权合作,从而实现了果园经济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结合。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有效结合是至关重要的,如赵庄村的案例,就是典型的案例。赵庄村的村官们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将传统的种植方式变成了现代的科技果园。在此过程中,解决了从耕作到销售的一系列问题,如资金、科技、推销等。同时,扶贫政策逐步得到落实,使村民逐渐地从穷鬼变成了小康,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中的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在进行脱贫攻坚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方面很多。特别是在项目的实施中,需要考虑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我们也一定要对社会效益有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在扶贫政策的落地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控制好风险。

第五段:结论。

脱贫攻坚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脱贫攻坚案例分析是我们提升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实践的前沿,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在脱贫攻坚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只有这样,在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提高脱贫攻坚的效率和成效。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七

脱贫攻坚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群众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进行脱贫攻坚。本文就这方面的案例心得进行了总结。

为了更好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这些政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和不同阶层,着力推进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政策的制定离不开广大专家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制定的扶贫政策不仅要以解决贫困人口的经济问题为中心,更要注重解决其生态、文化、社会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政策的落实和执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训。

教育和培训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之一。扶贫政策实现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了每个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此外,公益性岗位、职业培训等形式的培训也在减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再加上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扶持,一个个家庭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变得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同时也有了知识,这一切标志着贫困户的走向了脱贫之路。

三、发展乡村经济。

家庭经济是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需要通过扶贫政策帮助种植养殖业和家庭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注重乡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产业加强扶持,鼓励农民自我开发。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擦亮乡村旅游的品牌,推动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这些扶贫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切实解决了农民的经济问题。

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态环境。

优秀的环境是贫困人口及其下一代的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恶化不仅会危及生命健康,还会影响小农户的经济收益。脱贫攻坚中我们应该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来改造农村环境、治理污染,因为绿色产业及环保已经成为潜在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政府积极加强水土保持与治理、植树造林、重点治理污染等工作,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使得乡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继续深化脱贫攻坚。

虽然乡村成为贫困户少的区域,但是不能因此放松自己的脚步,经验是在学习与总结中获得的,在扶贫的过程中吸收贫困户的意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宣传扶贫政策的深入程度,推动贫困户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真正享受到脱贫攻坚给他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总之,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心系民生的重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要深入学习扶贫政策,积极传播脱贫攻坚的理念和精神,提出更加细致的工作方案,不遗余力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八

20,我们迎来了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年。还剩下200多天,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要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了决胜的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即将绘制完成。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扶贫干部要能真正沉得下、坐得住,更要注重从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和第一需求,认真学习扶贫重要讲话精神,以每月至少开展1次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活动、收看远程教育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将学习落到实处深处,进一步巩固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高度和政治站位。同时注重树立党员先进典型,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先锋榜样,引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克服功利主义和交差应付的思想,把目光放长远,把思想升高度,把工作落实处。

进一步强化能力水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一是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强化业务培训指导,根据基层实际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以扶贫政策解读、党建促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内容为抓手,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师傅带徒弟等形式,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党员干部进行业务能力教育。二是适时选派优秀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开阔视野,提升素质,增强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担当作为意识。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至上。在工作上以群众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努力克服“年底脱贫歇口气”的思想,强化乘胜追击、超前谋划的意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每月进行工作小结,抓好每月工作重点,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落实。成立3-4人扶贫互助小组,通过帮扶责任人相互帮助的方式,压实帮扶责任,增强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担当作为意识,有效提升扶贫质量。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九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任务,目标就是标准,目标就是初心!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困难、问题和风险也不少。时到今日,各级对如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目标越来越明确,思路越来越清晰,措施越来越理性。在脱贫目标上,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只追求完成脱贫任务的单一目标,需要构建完整系统的脱贫目标体系,才能提高扶贫工作实效性、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同感。

——如期脱贫。2020年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和底线任务。如期脱贫,就是对表2020年底这个最后的时间节点,既不能急功近利,随意提前,否则,就容易掺水作假;又不能故意拖延,消极退缩,否则,就会兑现不了庄严承诺。

——全面脱贫。“两个确保”(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目标。两个全部脱贫,就是全面脱贫,就是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不落一地,必须做到全覆盖,不能做选择,不能有死角,更不能留有脱不了贫的“锅底”。

——精准脱贫。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解决的是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问题。扶贫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要精准执行“两不愁三保障一超过”的现行脱贫标准,既不降低标准,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也不擅自拔高标准、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搞过度扶贫,避免陷入“福利陷阱”,防止产生“悬崖效应”,留下后遗症。

——稳定脱贫。提高脱贫质量,实现稳定脱贫,是今后三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关键是要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业”扶贫,让贫困家庭有稳定收入来源,尽量避免返贫;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留出缓冲期,持续进行帮扶,避免“一脱了之”。

——精神脱贫。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攻坚的主体。扶贫不能扶懒、养懒、助懒,要坚持扶贫同扶志相结合,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导向,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氛围,注重提高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彻底改变送钱送物的帮扶方式,把参与度作为扶志核心,真正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解决好贫困户精神脱贫问题。

——和谐脱贫。社会公众和周围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质疑意见主要集中在,“扶富不扶贫”“争当贫困户”“扶贫变成扶老”“扶贫养懒人”等方面,引发了新的矛盾和风险。要继续做好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工作,切实解决拆户分户、漏评和错评等问题,识真贫、扶真贫;要严格坚持扶贫标准,不吊高胃口,减轻周围群众心理失衡;要疏导群众情绪,切实解决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但家庭实际生活相对贫困的所谓边缘农户的具体困难;要完善“脱贫不脱政策”的贫困退出政策,及时将识别准确、家庭条件远超当地一般农户、群众意见较大的已脱贫户认定为稳定脱贫户,明确不再继续享受扶贫政策、不再派干部帮扶。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但是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中国之所以取得扶贫减贫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建立了完备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形成了高效的扶贫开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为大规模减贫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分阶段明确减贫目标、扶贫标准、专项规划;坚持精准方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应扶尽扶;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这些成功经验,深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当前世界形势日趋复杂,中美贸易战日渐胶着,全世界又爆发新冠疫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尤为艰难。据国际媒体报道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世界经济不断萎缩,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期。无论情况如何,全球贫困状况可能自1990年以来首次增加,可能把一些国家推回约30年前的贫穷水平。在疫情发展最严重的情境下,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将增加4.34亿。中国作为此次全球战疫的先锋队,首战告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4月8日武汉解封,全国各行各业快速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国内经济全面复苏,勤劳的中国人民又让中国这台超大型机械重新启动并稳稳地向前推进。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一

2020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半,上半年的工作也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会变,脱贫攻坚的使命仍然重压在肩。决胜之年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要始终站在脱贫攻坚的“c位”,担负起“输出”主力的角色,扛起即将也终将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重担,挥洒出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用好“控制技”,确保脱贫底数全面掌握。大船沉没,原由小孔;百丈之堤,溃于蚁穴。脱贫底数是基础,必须全面掌握,绝无遗漏。把业务范围内的全部人员情况都掌握清楚,特别是低收入农户情况,了解掌握还要做到“明就里”,时常走访,信息实时动态更新。要与群众沟通联心,真正地走到群众的“心里”,讲“内心话”,做“内心事”,才能把底数“摸到底”。

用好“位移技”,讲究策略方法精准到位。治标还需治本。方法策略不讲究,搞形式主义,只能是“假脱贫”。先是兜底,政策要熟悉,业务要精通,把符合“低保”等政策的农户,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讲求业务面上的绝对精准。再是致富,了解农户的情况要深入,把农户的致贫原因、掌握技能、就业环境都梳理清楚,配套好政策、好方法,才能准确地“扶真贫”。

用好“输出技”,咬定目标任务绝不松劲。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脱贫任务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关乎群众生活的重大工作,更是为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点环节。基层年轻干部要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攻坚意识,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始终不松劲,把专注、精力都放在达到目标任务上,才能真正达到“真脱贫”。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站在一批批基层干部的肩膀上,新时代的基层年轻干部要铭记前辈的无私奉献,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使出自己的“恒劲”,突显新时代、新担当。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二

第一段:引入脱贫攻坚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了加强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效性,全国两会上,各地区和相关部门积极交流经验,分享成功案例。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对这些案例有了深刻的思考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

两会期间,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就脱贫攻坚进行经验分享,有一些重要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某省采取了精准扶贫的措施,通过全面排查贫困人口和贫困原因,制定了针对性更强的脱贫计划。此外,某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贫困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的增收。这些案例反映出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对于我国乡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段:分析案例中的成功因素和问题(300字)。

从两会脱贫攻坚案例中,我认识到成功脱贫的因素是多元的。第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的帮扶政策和措施,才能真正解决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第二,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可以有效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这些案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某区农村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不到位,导致贫困人口仍然无法脱离贫困。此外,一些地方存在帮扶力度不够、帮扶措施单一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资源和人力优势。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改进。

脱贫攻坚案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首先,脱贫攻坚要做到精准扶贫,了解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制定更为有效的帮扶政策。其次,资源开发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最后,帮扶工作要全面推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确保脱贫工作的效果。脱贫攻坚的精神是坚持党的领导、精准扶贫、务实作为、群众团结的努力,这是我们在今后减贫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

第五段:展望脱贫攻坚的未来发展(200字)。

通过两会脱贫攻坚案例的学习和思考,我对中国的脱贫工作充满信心。我相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将能够实现乡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政策的创新,完善扶贫措施,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扶贫工作的细节和效果,确保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三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关键之年。今年的“两会”是承前启后的大会,这次大会不仅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框架,同时制定了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路线图。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因此,我们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把人民的信任与重托,转化为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加党的活力、不断提升国家实力。

一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复兴的历史进军。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都是十分罕见的。我党正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党内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

我们党的优势是联系群众,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这两项制度扎根中国大地,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更应该吸收学习老一辈革命党人的优良传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自愿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民群众做出奉献。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新时代年轻党员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党注入新的活力与斗志,使人民发自内心拥护党的领导。

通过学习两会的精神,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希望自己能够做好党员的带头作用,同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鼓励百姓、教育百姓、融入百姓,从而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增瓦。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十四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将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治理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2021年的两会期间,脱贫攻坚案例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通过观看相关报道和分析案例,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取得的众多成功经验。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信多方协同是成功的关键。脱贫攻坚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的力量难以撬动困境下的家底。然而,在案例中,我看到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奋力拼搏。例如,在河南省某贫困县,政府大力推进电商扶贫模式,通过与京东合作,创办了一家电商服务中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销售渠道。这不仅帮助了贫困户增收,也为京东开拓了新的市场。这种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共赢的模式,成功地推动了该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因此,多方协同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在脱贫攻坚事业中千方百计、克难攻坚的目标。

其次,我深感贫困家庭的内生动力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贫困并不仅仅是物质的贫乏,更包含心灵的贫乏。在攻坚过程中,很多贫困家庭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这时,内生动力就成为了改变贫困家庭命运的重要因素。我在报道中看到了很多贫困户通过自力更生、创业致富等方式改变生活的例子。例如,湖南省某村一个青年因为残疾和贫困无法找到工作,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利用村里的土地种植草莓,通过网络销售赚取收入,最终成功改变了家庭的困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支持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关注,这些力量激发了他下定决心改变命运的勇气。因此,我们要注重在脱贫中培养和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加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第三,我认为科技创新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如今,科技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脱贫攻坚的案例中,科技创新被广泛应用,为贫困家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希望。例如,在山西省某地区,政府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推进了“互联网+养殖”模式。通过在农村建设物联网基站,提供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等服务,促进了当地农民养殖业的发展。这种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了农民增收,也改变了这个地区传统农业发展的模式。因此,科技创新在脱贫攻坚中有着巨大的潜力,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与扶贫相结合。

第四,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增强人们改变命运的本领和能力。在“两会”脱贫攻坚案例中,我看到了教育对于改变贫困家庭的作用。例如,浙江省某地通过建设学校、提供免费午餐、发放助学金等方式,鼓励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贫困家庭获得了经济帮助,孩子们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资源。这为他们打破贫困的命运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要加强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最后,我认为持续的关注和帮助对于脱贫攻坚的长久效果至关重要。脱贫工作并不只是一次性的帮助,更是需要长期的关注和支持。在一些案例中,脱贫户在摆脱贫困后,由于各种原因再次陷入贫困。这时,关键的是引导他们逐渐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习惯。例如,在广东省某贫困村,政府为贫困人口提供了贷款担保,帮助他们创业致富。同时,政府还通过组织培训,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经营管理能力。这样的长期关怀和帮助,使他们从根本上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在脱贫工作中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确保脱贫结果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通过“两会”脱贫攻坚案例的观察和分析,我深刻认识到多方协同、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教育和持续的关注和帮助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不断努力,才能确保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让每一个贫困家庭都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五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2020年这一特殊之年面临特殊考验。疫情加剧了脱贫攻坚难度,迫切需要我们科学理性应对,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首先,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定打赢脱贫攻坚这一硬仗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因此,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不能变,决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要坚决克服疫情影响,推动重点脱贫工作尽快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其次,科学判断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坚定信心和决心。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具备坚实的基础,有能力有信心打赢这场硬仗。一方面,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截至今年4月21日,我国已有包括陕西、青海、西藏、内蒙古在内的12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县摘帽已超过80%。“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攻城拔寨、全面收官,需要我们保持定力,树立信心,乘势而上,赢得完胜。

最后,系统梳理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的路径,准确评估,精准施策。消除深度贫困、稳定脱贫成效,关键是发展产业。疫情影响脱贫攻坚,主要是通过影响产业,进而影响脱贫成效。从实际情况看,疫情对三次产业均有影响。由于防疫期间物流受阻、人员出入限制,使种植业和畜牧业受到影响,对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造成双重压力;疫情影响劳动力外出打工和扶贫车间正常生产;疫情导致贫困地区旅游、餐饮、住宿、农家乐等服务性行业大面积停业。从近期看,疫情直接影响贫困户返岗就业和收入提高。从远期看,一些基建项目延迟开工,使农村补短板面临较大挑战,进而影响贫困地区老百姓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凝心聚力做好精准防控与精准施策。

疫情防控既要常态化,更要精准化。“精准”体现在:在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要求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要求,落实细化“六保”任务,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稳大局、保底线。

保农时、保供给、保粮食安全。春耕当前,农时紧迫,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对原本要外出务工却滞留家中的农民,通过政策引导其加入春耕农事,鼓励其进入农业产业链就业创业;针对种苗、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问题,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专项支持,切实加强春播、春管及农作物病虫防治应对工作,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有序复工、保就业、保企业运转。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按照“分批有序错峰”要求,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在保证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等工作机制,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有效对接。利用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对有利于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项目,优先安排资金支持。帮助小微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开门营业。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要在保产业链和保供应链上下功夫,使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一方面,建立重要物资供应的“绿色通道”,保障企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利用线上线下激活新需求,促进新消费。

动态监测、精准帮扶、保基本生活。根据实际困难提供针对性帮扶,对生活陷入困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落实好帮扶措施。同时,针对疫情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扶贫。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十六

今年以来,泉港区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推进脱贫攻坚,精准施策推进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并着力在补齐短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上下功夫,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统筹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重点工作,力争以优异成绩迎接全面小康。

“非常之时”战疫战贫两不误。

近日,在龙马溪界山段清澈的河面上,倒映着一群手握打捞滤网、反复弯腰拦漂捞渣的身影。这是泉港区河湖物业化管理中心新入职的保洁组长许玉梅和3名兼职的河道清洁员在开展河道常态保洁作业。

今年56岁的许玉梅是涂岭镇松园村低保户,为了维持生计并照顾体弱的丈夫,她只能选择在附近打零工补贴家用。但是受今年的疫情影响,许玉梅夫妇断了生活来源。

就在前几天,许玉梅被聘为泉港区河湖物业化管理中心保洁组长兼保洁员,负责全区4条区级河流保洁和管理各河段兼职保洁员等工作。这份工作每个月有3000多元固定的收入。“河道保洁员虽然辛苦,但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也不用离开家乡,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贴补家用。”许玉梅说。

泉港区河长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今年以来,河长办积极响应该区出台的应对疫情影响17条措施,增设河湖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帮助辖区弱劳动力贫困户就业,助推生活困难群众稳就业。

据了解,一段时间以来,泉港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从“防返贫、抓保障、结对子”等方面入手,群策群力,做到战疫战贫两不误。

截至目前,该区已通过增设河道专管员、河道保洁员、村级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帮助受疫情影响的96户弱劳动能力贫困户实现就业。对摸排出的75户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实施单列管理,并结合“救急难”“505微公益”等帮扶,已发放救助金42万元。

“无疫之区”复工复产稳推进。

“这要感谢政府的帮忙,不但给我们搭建‘农超对接平台’,帮我们把农产品直接摆进了超市柜台,还引导我们利用电商平台,搭建农业生产物流商业链,及时纾解了蔬菜滞销的压力。”海西农业基地负责人柯建国介绍,现在该基地400多亩蔬菜大棚种植辣椒、秋葵、玉米、贝贝南瓜等各类蔬菜,每天有近0.65万公斤的蔬菜打包上市,满足市场需求。

疫情当前,为了保障辖区蔬菜供应,泉港区农水、商务等部门提前谋划,积极动员辖区利园农业、海西农业、龙绿种植场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4320亩在田蔬菜管理,保障辖区蔬菜供应,同时充分利用冬闲田和空置大棚创设应急种植基地,种植应急叶菜。截至目前,全区已新增蔬菜种植面积786亩。

据悉,为了稳步推进农业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市场供应,早在正月初三,该区就动员辖区福海粮油企业复工生产,并推动其列入省“百千”增产增效企业。在春耕期间,积极开展送农资送农技下乡活动,向涂岭、前黄、界山及区内相关农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赠送有机肥80吨,惠及农户约3000户。成立3个工作专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政策宣传,推动秀溪“整村授信”5000万元发展特色农业,累计信贷121户605万元。

下阶段,该区将持续发展辖区特色现代农业,推进黄田景区二期三期、红星生态园250亩水果采摘园、邱后村中草药种植等项目建设,并在惠屿村获评“中国最美渔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基础上,争创“中国最美海岛”,打造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园,发展海岛旅游,增加群众收入,以点带面,将“盆景”变“风景”。同时,加快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依托即将建成的诚峰一级渔港以及刚获批的诚平二级渔港,建设渔港大楼、渔产品交易市场、渔港路二期等配套设施。

“小康之年”硬件软件齐升级。

近日,在峰尾镇郭厝村后埭仔自然村危房集中拆除现场,不少村民对拆除后即将建设的“口袋公园”充满期待。

据悉,拆除地块占地面积约4.8亩,涉及86户村民的62幢房子,因房屋密集又年久失修,严重危及往来村民人身安全。经村委会号召,户主们一致同意拆除危旧房屋,并无偿让地建设休闲公园,让周边群众茶余饭后有个散步跳舞、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会设置户外健身器材、水池、假山等休闲娱乐设施,让建成后的公园成为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据郭厝村委会主任郭龙海介绍,除了群众让出的4.8亩地,村里还充分利用周边群众圈养家禽和荒废的空地,计划建设的公园占地面积为11.8亩。建成后,村里将以休闲公园为龙头,带动旁边的农田景观化开发,提高农田经营效益,让农田变景观、农村变景区,实现整个自然村区域美化亮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美好的人居环境带来的民生温度。

据了解,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泉港区将在去年全省首创高铁高速沿线人居环境整治“三图五单”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效管护制度,创新“农村建房通用图集编制”,持续打造“泉港样板”升级版。

为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泉港重点实施省级特色镇、省级试点村建设,加快创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镇,推进西部公路、朝阳公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12家村卫生所、5个村综合文化中心建设;突出抓好生活垃圾、污水及危房改造、裸房整治和农村无序建房等问题;实施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推进市政雨污水“七镇连通”工程;深化房前屋后整治和绿化美化行动,全面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此外,该区将创建“智慧泉港”,持续强化基层治安防控能力,推进城安系统、雪亮工程、人脸识别等项目建设,探索实行“巡特警守点、交警巡线、派出所控面、镇村巡防力量补网”的四级巡防体系。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是中国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年,我有幸在两会期间参观了一些脱贫攻坚的成功案例,深刻感受到中国政府为解决贫困问题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在这些案例中,每个挣脱贫困的人都展现了他们的坚韧和奋斗之光,深深地启发了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些案例的观察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政策的力量(250字)。

在两会期间,我了解到中国政府为实现脱贫攻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例如“精准扶贫”,这项政策将贫困户分为不同级别,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方案。通过精准扶贫,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提供特定的帮助,让他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投入,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了脱贫的机会和希望。

第三段:个案的感动(300字)。

在参观脱贫攻坚的案例中,我遇到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个人。其中有一位农民工,通过政府的培训计划学习了电子商务,成功地开办了自己的网店。这位农民工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改变了命运。还有一位老人,通过政府提供的医疗援助,成功治愈了慢性病。他感激地说,政府的帮助让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信心。这些个案向世人展示了个人奋斗与政府政策的有机结合,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带来了福祉。

第四段:社会参与的重要性(250字)。

除了中国政府的政策,社会的参与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我了解到许多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行动。他们为贫困地区提供投资、技术和职业培训等支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与此同时,志愿者们也积极地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拓宽了脱贫渠道,也向全社会传递了关爱和温暖。

第五段:我的收获与展望(250字)。

通过参观两会脱贫攻坚案例,我深刻体会到中国政府为脱贫攻坚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时,我也意识到脱贫工作任重道远,仍需持续下去。作为普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将珍惜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与此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通过实际行动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我相信,在政府、社会和每个人共同努力的支持下,贫困地区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结尾:

通过两会脱贫攻坚案例的观察与体验,我对中国政府的关注和贫困地区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政策的力量、个案的感动、社会参与的重要性以及个人的责任和担当,都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带去希望和改变,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繁荣的社会。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十八

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当前,疫情防控这条战线到了决战时刻,脱贫攻坚这条战线也到了决胜之际,两场决战几乎同步展开。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充分发挥总台党的意识形态重镇和宣传舆论工作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以更强的工作力度、更高的工作标准,扎实做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宣传引导各项工作,为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展现好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要精心打造《决战脱贫在今朝》等一批重点作品,策划开展一批接地气、有新意、受欢迎的宣传报道,生动鲜活地反映党带领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

两会脱贫攻坚案例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九

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强调,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扭转国内疫情局势之时,中国秉承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秉持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各国守望相助,做到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护佑着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

子。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多项惠民举措,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这些数字都深刻印证着人民在党和国家心中的分量。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