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乡村治理工作手册心得体会及收获 乡村治理经验总结(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21:56:42 页码:10
乡村治理工作手册心得体会及收获 乡村治理经验总结(三篇)
2023-01-11 21:56:42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乡村治理工作手册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黟县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批复》等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实施方案》由县农水局于2020年1月底开始起草,于月底形成了《实施方案》初稿。2月26日向各乡镇及相关单位征求了意见建议,县政府分管领导3月3日主持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并根据征求的意见建议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经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3月19日通过县政府常务会议,4月15日以办字〔2020〕12号文件正式印发实施。

充分利用我县资源禀赋,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2020年起,利用2年时间,从8个方面系统推进,力争到2021年,争创20%以上的村为乡村治理示范村,50%以上的乡镇为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县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村民自治实践得到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得以进一步健全,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具有黟县特色的乡村社会基本建立,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方案》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全面明确了我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

第二部分是目标任务,明确了我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目标是基本建立黟县特色的乡村社会,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部分是试点内容,明确了我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从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建立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机制、建立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完善基层治理方式、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等八个方面系统推进。

第四部分是重点工作,明确了我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重点是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自治能力、推进乡村法治建设、丰富乡村德治内涵、创新乡村有效治理机制、促进乡村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部分为时间安排,明确了我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时间从2020年开始至2021年12月底结束,分为试点准备(2020年2月—2020年3月)、组织实施(2020年4月—2021年6月)、巩固提高(2021年7月—12月)三个阶段。

第六部分为保障措施,明确了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机制、严格督促检查、加强培训宣传四个方面保障我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从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建立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机制、建立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完善基层治理方式、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8个方面系统推进,通过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自治能力、推进乡村法治建设、丰富乡村德治内涵、创新乡村有效治理机制、促进乡村经济协调发展6个方面25项具体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和统一高效的乡村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党建引领“三治”,创新试点实施“一网三治六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强化村级权力监管,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试点周期2年,从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底前完成。一是试点准备阶段(2020年2月—2020年3月)。成立黟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试点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各方职责。二是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4月—2021年6月)。牵头单位按照计划组织实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加强工作调度,协调指导落实,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县委农工办定期督促检查,适时通报,确保按期按质完成工作目标。三是巩固提高阶段(2021年7月—12月)。县委农工办牵头组织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情况进行验收总结。对试点成效较好的示范乡镇、示范村,选树典型,推广经验;对于试点成效不明显或问题较多的乡镇、村,挂牌整改。梳理完善可行可用的制度,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力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黟县模式”。

一网:推进乡村治理网格优化,建立党组织领导的统筹协调机制。

三治:提升乡村自治能力、推进乡村法治建设、丰富乡村德治内涵。

六服务:“访民”宣传服务、“惠民”生活服务、“乐民”文体服务、“安民”法律服务、“暖民”关爱服务、“富民”发展服务。

最新乡村治理工作手册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案 由: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

审查意见:请县城管执法局、县爱卫办、县财政局办理

提 案 者:田心乡政协联工委

内 容: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当前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主要存在几种思想:部分乡镇村干部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农村垃圾处理收集处理工作困难重重,没有必要搞;少数乡村干部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上面没有资金补助难搞;部分村民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薄。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成分复杂,再利用率不高。其成分不仅包括日常的蔬菜、果品等厨房垃圾、还包括一些衣物、玻璃,甚至一些建材垃圾。垃圾成分的复杂,致使原先的一些垃圾处理方式不能适应垃圾形式的发展,从而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也给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三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不够科学合理。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采用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等方式。农村采用的单纯填埋一般是利用现有的沙坑或者低洼地直接倾倒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乱,发臭,不但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垃圾的渗滤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另外,垃圾中的一些有毒物质的渗漏,如重金属、废弃农药瓶里残留农药,随雨水的冲刷,迁移范围越来越广,最终通过食物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四是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不尽到位。一是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部门不明确,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二是垃圾治理资金缺乏。农村地区的保洁人员和设施配置等参差不齐,一些好的做法难以为继,在不断要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程度提高的同时,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不能同步,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规范处理的难度,尤其是对财力薄弱的乡镇和行政村无疑是难上加难。三是农民卫生意识不高。随手丢,随地倒成为习惯,虽经保洁人员的努力,但个人卫生意识还未得到根本提高。

二、解决农村生活处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农村垃圾处理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大,要通过有关会议和新闻媒体,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村垃圾工作的认识,进一步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二)加大环卫设施硬件建设。一是大力兴建新型公共厕所,彻底拆除旱厕,这是改变文明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二是配齐环卫保洁和垃圾回收设施;三是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保洁人员的工资应与保洁区域的卫生效果和所回收再利用垃圾量挂钩。

(三)建立垃圾回收模式。一是重点抓好“村收集”,收集的同时做好分类,能再利用的实行资金补贴;二是做好“乡转运”;三是做好“乡处置”或“县处置”,重点是走垃圾处理产业化道路。

(三)加大对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一是根据不同村镇经济实力,以县财政投入为主,乡财政投入为辅;二是到社会筹措资金;三是想方设法降低成本。

最新乡村治理工作手册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当前一些地方农村存在干部“结构老化、素质偏低”,农村党建工作“后继乏人、力量不足”等问题。北京市门头沟区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开展选派农村党建工作助理员工作。既缓解了农村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也储备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

数据显示,北京市共有3917个村党组织,32.8万名农村党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水平持续提升,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如有的村党员队伍老化问题严重,村党组织后继乏人。

为解决农村干部“结构老化、素质偏低”,农村党建工作“后继乏人、力量不足”等问题,北京市门头沟区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开展选派农村党建工作助理员工作。目前,在20xx年两个试点镇先行选派25人的基础上,今年为其他7个镇新选派95名农村党建助理员,其中本科以上学历44人,有53人为本区外出务工的优秀农村青年,既缓解了农村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也吸引了一批本地优秀青年回村,储备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

村干部结构老化有多严重?

村两委班子6个人中,年龄最小的50岁,最大的已经69岁

门头沟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贾莉莉介绍,作为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门头沟山区面积占98.5%,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全区966名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约53岁,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总数的32.1%,农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学历普遍偏低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在妙峰山镇炭厂村,党支部书记邢卫兵介绍,村两委班子6个人中,年龄最小的50岁,最大的已经69岁。据记者了解,门头沟全区村两委干部中,年龄最大者已经75岁。

从严治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干部队伍能力结构与新时代新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

“自己年龄比较大,电脑、智能手机用起来都比较吃力,很多需要电脑处理的工作就不得不跑到镇上求人帮忙,费时费力不说,有时候还真是误事。”上苇甸村村支部书记刘进元坦言。说起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上苇甸村两委其他成员也都是一知半解。

刘进元这样的老村支书向组织部门反映这一难题后,门头沟区委创新党建工作模式,自去年起,先后在军庄镇、妙峰山镇两个镇,试点选派了25名符合条件的年轻人,担任农村党建助理员。

经过近半年的试点,选聘党建助理员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此,今年2月门头沟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全面推广选派农村党建助理员的工作,首批按照每100名农村党员配备1名党建助理员的标准,计划招录90人。截至目前,共完成2批招录工作,新选派党建助理员95名,已上岗就职,配备了党建助理员的村达到120个。据了解,下一步门头沟区将紧锣密鼓地开展新一轮党建助理员招聘工作,尽快实现村村都有党建助理员的目标,进一步激活农村党组织的“神经末梢”。

党建助理员担啥责?

既宣传党的政策,也负责联络村民群众、管理信息设备等

付尚华是妙峰山镇炭厂村的党建助理员,一大早,他就从20多公里外的家中赶到村委会,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来到炭厂村工作,头一个任务就是整理档案。”走进付尚华的办公室,只见他的文件柜里整整齐齐摆放了两排、27个文件档案盒,分门别类摆放了炭厂村“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积分、美丽乡村建设等不同内容的文件材料。另外,他还自己整理刊出了6期炭厂村月报,把村里的大事有条有理地记录下来。

付尚华并不是炭厂村人,过去一直在外开出租车。去年,听说门头沟区公开招聘党建助理员,有过20xx年当兵经历的付尚华觉得自己正适合这个职位,于是报了名。经过考试和选拔,他成了门头沟区首批党建助理员。他从档案整理、党员联络、政策宣传、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类日常事务做起,为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展打开了新格局。

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付尚华记录下了全村39名党员的入党纪念日,为他们每人设计制作了一份党员政治生日贺卡。75岁的老党员李成民说:“我的党龄有49年了,这是我第一次过政治生日,让我感受到了党组织对我们党员的关爱,太有意义了!”

“按照职责定位,党建助理员是镇党委派驻到村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专门力量,接受镇党委的领导,协助村党组织开展工作。”贾莉莉介绍,虽然名称叫做党建助理员,但实际要承担“六员”的工作职责,包括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员、党员活动的组织员、村级组织的信息员、村民群众的联络员、信息设备的管理员、基础工作的档案员,并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党建助理员给村庄带来的变化,邢卫兵最有体会:“以前向镇里报送信息很费劲儿。小付来了后,能够熟练使用电脑,镇、村、村民之间联系更顺畅了。他还协助村里逐步规范了‘三会一课’的流程,帮村里完善了‘一规、一表、一册、一网’,促进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激励机制如何建立?

规范待遇保障,优先补充进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自从有了党建助理员,各村的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党委书记丁章春说。然而,如何使付尚华这样的党建助理员队伍有干头、有盼头,一直保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激情,依然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措施。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参加党建助理员面试的124名考生中,有19名在后续考察中自动放弃资格,弃选率为15.32%,意味着党建助理员岗位的吸引力,特别是山区岗位的吸引力仍然不强。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调整,大学生村官人数逐年减少。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像付尚华这样的优秀党建助理员还有一批,怎么能留住他们,区里也在做制度上的设计。”贾莉莉介绍。

为规范待遇保障,提高工作热情,门头沟区按照每人每月实发工资不低于3500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待遇,并按规定为党建助理员缴纳“五险一金”。

同时,为引导广大党建助理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他们到深山区任职的热情,区委提出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党建助理员基本待遇每人每月增加300元,到深山区任职的每人每月增加320元。基本待遇所需资金全部由区财政负担。在此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镇村设立绩效奖金,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为党建助理员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和工作保障。

党建助理员会不会遭遇职业“天花板”?这也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门头沟区将农村党建助理员作为农村后备干部选拔的重要来源和培养的重要平台,表现优秀的农村党建助理员优先补充进农村后备干部队伍,鼓励他们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并将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各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同时,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注重从优秀农村党建助理员中选拔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

“总之,通过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等多种方式,增强党建助理员扎根农村工作的热情,为农村党建助理员发挥作用、展示才能搭建平台,让党建助理员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在岗位上得到认可,在素质上得到提升,切实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人心稳的工作队。”门头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陆晓光表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