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心得体会及收获 经历风雨过后一定会见彩虹(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22:13:57 页码:9
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心得体会及收获 经历风雨过后一定会见彩虹(5篇)
2023-01-11 22:13:57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今年是2021年,再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就要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以什么样姿态、拿什么样的成绩来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是在座每名党员干部必须思考的内容。在我看来,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坚定初心使命,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积极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以“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坚定初心使命”为题,为大家上次党课,和大家一起从两个方面回顾光辉历史、坚定初心使命。

一个政党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着这个党“是什么、干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贯穿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史的重大主题,也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懈奋斗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近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不惧流血流汗,乃至牺牲宝贵的生命。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10名委员和候补委员中,8人为党英勇献身,没有一人叛党投敌。

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长征出发时,百姓主动送来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几乎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都用来搭设了浮桥。在淮海战役66个昼夜的战火中,543万群众奋勇支前,男女老少齐上阵,仅小推车就动员了88万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理论探索史。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共产党顺应这样的形势任务而诞生和成长。近10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一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是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1840年以来追寻民族复兴的历程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近100年艰辛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72年接续发展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今天,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自我革命、勇立潮头的自身建设史。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危急关头,党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作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由此开始了战略大转移——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党开展了延安整风,全党同志系统学习党的历史,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1978年,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近100年来,我们党一次次勇敢地拿起手术刀革除自己的病症,一次次依靠全党同志的努力解决了自身的问题,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当前,我们正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任务。

(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严明纪律、反对腐败的艰辛创业史。

我们党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现在成为领导14亿多中国人民,有9100多万党员的大党,靠什么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始终有铁的纪律,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和胜利的保证。

我们党成立伊始,就强调立规矩、讲纪律。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共15条,900多字,虽无纪律专章,但涉及纪律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重。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陷入生死存亡之境,叛变者有之,不听招呼者有之,消极动摇者有之,在党内另立派别者也有之,1927年4月,党中央在武汉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党的监察委员会。1932年5月9日,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在江西瑞金伏法,这是我党反腐败历史上枪毙的第一个“贪官”。毛泽东很关注谢步升案,他力主严惩,并指示说:“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做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内的腐败现象也有所增长。1949年11月,中央就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50年代严厉惩处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腐化堕落分子。公审刘青山、张子善之前,有人向毛泽东说情,他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受到了党内外、国内外的高度赞誉。著名作家二月河评价:“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

从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看,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党内各唱各的调、各弹各的琴,不要说夺取全国政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恐怕我们党早在革命初期的白色恐怖中就消亡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巨大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尖锐而严峻,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我们要自觉做党的纪律的坚定执行者和忠诚捍卫者,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党员干部必须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才有资格、有底气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的要求,讲政治、练内功、提素质、强本领,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员。

(一)要不忘初心勇担当。作为党员都要首先在初心上找差距,认真思考和回答自己入党的初心是什么、对不对、变没变?决不能掩盖、回避这些问题,决不能轻描淡写、大而化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情与法、亲与清、俭与奢、苦与乐、得与失等八对关系,首要的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工作成效等外在表现,归根结底都可以从这个问题上找到答案。97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们要学习这种胸怀境界,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个人得失就看得淡了,就能心无旁骛努力工作。

(二)要狠抓实战提能力。党员干部既要有敢担当的意识,又要有能担当的本领,还要有会担当的水平。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如饥似渴学、对照结合学、联系实际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尽快补齐短板、夯实底板。要注重提高专业化能力,不断积累专业素养储备,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来支撑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专才”。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淡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

(三)要聚精会神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不干,半点理由也没有,半点威信也没有。我们要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新时代的疾风劲草、烈火真金。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选准目标、集中火力,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要严守纪律作表率。党员干部不是一般的人员,而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服务员。因此,要坚持做到“五个更高更严”:队伍素质标准更高更严、纪律作风要求更高更严、工作规范化水平更高更严、工作质效标准更高更严、社会形象更高更严。我们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表里如一、对党忠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守工作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加强请求汇报材料,做到严细深实;严守群众纪律,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群众工作;严守保密纪律,决不跑风漏气;严守廉洁纪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

同志们,100年风雨兼程,初心不改使命在肩。新时代一定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只争朝夕、勤奋工作,坚持把组织需要、人民期待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努力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

推荐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在当今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千奇百怪的事情,有些事情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甚至使我们把这些事情铭记于脑海里难以忘记。

每当路过母校时,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起过去六年的成长历程以及那久久不能忘怀的“风景”。

那是一个中午,我放了学正准备回家,却被一场突然而至的瓢泼大雨拦住了,只好在教室里慢慢等待。我坐在窗边看着那变化无常的天——前一秒太阳公公还在对着我们笑,把温暖洒向大地,后一秒立马就翻了脸,使大地异常沉闷之后就风雨交加。

终于雨过天晴,我小心翼翼地走在泥泞的路上,生怕自己踩到水。呦,那是谁?奥,原来是隔壁班那腿不好的同学啊。看她手足无措的样子有点可怜,我刚想过去扶她,霎那间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像雷厉风行的骏马般飞奔到她的身边。她顿时慌了——在她们班里,她一直是一个不受别人待见的人,她肯定认为这群小朋友是来嘲笑自己的。

在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但这群小朋友说的话却让我惊讶不已,“姐姐,我们来帮你。”同时伸出了她们稚嫩的小手。她十分惶恐地说了声谢谢,那群小朋友以太阳花般的微笑朝她笑着,顿时她们的身边洋溢起温暖感动的曙光,连一旁的花花草草也情不自禁的跳起了舞。

那一句“姐姐,我们来帮你”,使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谊,感受到了情满人间。对于当前社会,最缺少的就是这种最真挚的情感。对于残疾人以及老弱病残,在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伸出我们的双手,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不能以异样的眼光歧视他们。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互相帮助才能真情满人间。

那一天,那群孩子,那句话,逐渐凝聚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道“美丽的风景线”在我心中久久荡漾,挥之不去!

推荐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迎来了自己95岁的生日,95年风雨兼程,95载不凡接力,奋斗不言止境,征途仍将继续。

建立95年的今天,我党愈久弥坚并焕发着蓬勃生机。党的发展历程确凿地告诉我们,党充满活力民族就充满希望,党坚强有力国家就兴旺发达。走向未来,必须坚守信仰、不忘初心,铸造经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党的兴衰与中国革命的兴衰休戚相关,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都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向北京进发时说:我们是进京赶考,绝不当李自成,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建国至今党虽历经艰难险阻,但仍立于不败之地,向国家和人民交了一份份合格的考卷。今日考试仍继,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很多挑战和考验。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党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是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时时需要克服只唯上、为升官的“急功近利、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之风,时时需要克服领导班干部“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奢靡之风。党风不正,官风难清,腐败滋长,毁坏党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地位。这都是抛弃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果,都是理想、信念动摇,蜕化变质的结果。腐败不除,民心难归,改革难行,发展难促,如任其滋生蔓延,将会亡党亡国。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可以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八千万精英聚核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时强化危机感和责任感,才能保持清醒头脑和足够的智慧。国内发展每一阶段都有新情况、新要求、新问题、新挑战,世界现在也很不安宁,单极化挑战多极化,个别大国在战略上从未改变制衡中国的立场,随时向我发难,大打台湾、朝鲜、南海、东海牌,较量不可避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总是要前进的,从不等待,我们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才能赢得未来。党的相关精神就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党和国家、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同志在今天七一讲话的最末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推荐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愿与你分担所有

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

要勇敢的抬头

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

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

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

在迷雾中让你看透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晴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

愿与你分担所有

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

要勇敢的抬头

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

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

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

在迷雾中让你看透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晴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晴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推荐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二)新授

a、读题解题,了解背景

1、交流搜集的资料。

2、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就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3、引导说题意。

b、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朗读《示儿》。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找生读,相机评价引导)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交流纠正,相机进行翻译古诗文方法的引导)

3、体验感情。

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

用“悲”组能够体现陆游心情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感情朗读 “但悲不见九州同”。

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诗人盼的是什么?

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

65年啊,同学们。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

一个“悲”,一个“盼”。同学们,就是这种感情的《示儿》。学生感情诵读。

c、拓展

正是因了这强烈的爱国感情,陆游在20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的志向。(出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虽然他直到40多岁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了一名军官,一生并未做过高官,而且屡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忧国),68岁时他退居家乡,在偏僻的山村,年迈的他(出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直到82岁,他还高唱(出示: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他在世时没有看到祖国统一,伤心悲愤(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但他坚信着失地定能收复,祖国定能统一,临终前谆谆嘱咐着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互文引证,体察诗蕴

1、拓展《题临安邸》。

引读思考,从诗中你能看到什么?那些南宋的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在干什么?

生交流。

从诗中,你能看到南宋统治者发兵征战、收复失地的决心和行动么?没有。大敌当前,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只知道朝朝寻欢、夜夜作乐,他们何尝似陆游为山河的破碎而伤心?他们何尝似陆游为百姓的痛苦而忧虑?他们何尝似陆游为收复失地而着急?他们何尝悲百姓之悲,盼百姓之盼啊!他们已经葬送了一个繁华的汴州,这样下去,锦绣如画的杭州也将葬送在他们手里。

面对他们,你的心情如何?感情引读 “西湖歌舞几时休?”

2、对比体验

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看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北方的壮丽山河沦陷了——西湖边上却是歌舞升平;北方的老百姓在金人的欺压下度日如年、渴盼统一——南宋的统治者们却在寻欢作乐、醉生梦死。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让陆游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疾苦而忧,为国家破碎而悲,为统一国家而战。临终之际,陆游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南宋统治者、老百姓、侵略者……)

学生想象写话。

这就是陆游——一个对侵略者满腔的恨,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爱的陆游。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崇敬吧。

(三)作业

陆游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其中很多都是爱国名篇,被广为传诵。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愤》等等,课后同学可查阅诵读。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更加钦佩陆游,而他的爱国精神也一定会深深地植根在你们的心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