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新冠隔离病房医生心得体会范本 新冠隔离病房图片(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23:18:30 页码:12
新冠隔离病房医生心得体会范本 新冠隔离病房图片(四篇)
2023-01-11 23:18:30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新冠隔离病房医生心得体会范本一

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高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要求,逐一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在继续落实“错时、错峰”返校原则基础上,按照“一校一案”的要求,科学制定秋季开学方案,周密安排学生返校报到,安全有序推进秋季开学工作。要提前做好消毒剂、口罩、手套、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储备。严格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目前尚在境外的外籍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新生不报到。

各地各校要督促指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开学前14天和开学后14天每日连续进行体温测量,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并如实上报学校,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逐级上报。教职员工和学生入校时严格进行体温检测,查看行程码、健康码,确保入校人员身体状况健康。各地各校要精准做好有中高风险等级地区旅居史的来(返)赣州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健康管理服务,返校前须向学校出示7天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返校时要在学校所在地进行7天(从入赣开始计算)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方可入校工作学习;对无法提供上述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人员,到达赣州后立即开展核酸检测,等候期间实施相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检测结果阴性者,可转为学校所在地居家医学隔离观察14天(从入赣开始计算),并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方可入校工作学习。

要督促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返校途中的个人健康管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如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排查。要重点做好毕业年级学生健康管理的对接工作,毕业年级学生录取前由原所在学校负责监管,录取后由对应的录取学校负责监管,确保所有学生健康管理无盲区、全覆盖。

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赣州市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科学普及健康知识,将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持续组织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增强师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要重点关注学生视力、心理等问题,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各地各校要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内教室、食堂、宿舍等学生重要聚集场所和洗手间、洗漱间的保洁和消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要开展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彻底清除积存杂物、废弃物、卫生死角。落实《赣州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实施方案》,做好生活垃圾清理、分类和投放,保持校园整体环境干净、整洁。

各地各校要加强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要重点排查食堂储存的进口食品和冷链食品,在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且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作、食用以上食品,食堂在采购、加工食品原料时原则上尽量减少进口及国内有疫情地区的冷冻肉类及海水产品等冷链食品。要做好食堂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健康管理、个人防护等工作。

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做好秋季开学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市教育局将组织人员对各地各校开学准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疫情防控和学校开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整改;对在校园疫情防控和秋季开学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弄虚作假等问题,严肃查处并问责。

各地各校开学后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按照省、市有关要求,严格属地管理原则,适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既要避免麻痹大意,又要防止过度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主题新冠隔离病房医生心得体会范本二

某某幼儿园疫情防控演练总结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演练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达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进一步细化工作环节,落实责任,全面提高幼儿园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幼儿园开园做好充分准备,我园于_月__日上午开展了疫情防控实战演练活动。现将演练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准施策周密部署

按照教育局会议要求,认真召开会议,进一步完善我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方案》,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对演练的方法及流程进行指导培训,并提出详细的要求,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二、实地演练

科学防范根据我园实际情况进行如下十一个环节演练(一)开园前室内通风换气(二)教师及幼儿入园环节提醒教职工及家长,幼儿佩戴好口罩,保持1.5米距离行进。

校门口设立:

体温监测点,防疫消毒点,应急隔离点。询问身体情况等。保证无发热情况,一切正常方可入园。

错峰入园时间安排:

大班幼儿入园:7:40--8:00

中班幼儿入园:8:00--8:20

小班幼儿入园:8:20--8:40

托班幼儿入园:8:40--9:00

40--9:00晨检过程中发现幼儿体温异常,带孩子到隔离观察区进行体温复检,并做好晨检登记,确定孩子确实发烧,应急组组长通知班主任。班主任通知家长迅速带孩子到指定发热门诊就诊,提醒家长诊断结果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消毒防护组迅速对隔离区、晨检区进行消毒。

(三)教育活动演练每班两名教师分别组织幼儿分组分散距离1.5米进行教育活动。

(四)室外游戏环节演练户外游戏活动中,实行错时、划分区域。教师提醒幼儿要保持1.5米距离,有序进行活动,幼儿到户外活动时,保育员开窗通风。

(五)喝水环节演练间隔1.5米距离排队喝水

(六)入厕洗手间隔1.5米距离,分组入厕洗手

(七)食堂环节演练:

1、食堂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后进入更衣室换装,流水洗手,进行厨房的消毒、清洁工作。

2、食堂采购实行索证索票制度,专人专车采购。

3、清查库房库存,有无过期变质食品、三无产品、是否使用食品添加剂。

4、各加工间区域通风。食堂加工操作时要按流程规范操作,容器、刀具等生熟分开,使用禽蛋前要彻底清洗外壳,加工所有菜品要烧熟煮透,做好留样及各项记录等工作。每日早、中、晚餐后坚持做好加工区消毒及幼儿餐具洗消工作。

(八)、错时取餐、就餐环节

1、取餐幼儿和教职工分时段、错班次,严格餐前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并有序由生活老师取餐。

2、幼儿进餐教师带领幼儿餐前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引导孩子正确摘口罩,安静进餐。幼儿同向坐错时进餐。

(九)餐后散步、入厕每班幼儿分成两组错时分别由两名教师各带一组相距1.5米散步、入厕。

(十)午睡幼儿相距1.5米距离午睡,幼儿衣物、鞋子放在指定地点幼儿与幼儿物品相距1.5米距离存放。

(十一)离园环节演练1、幼儿离园各班幼儿错时间距1.5米排队由两名班主任送到大门口家长在大门口接幼儿离园。

2、离园时间:

托班16:20——16:40小班16:40——17:00中班17:00——17:20大班17:20——17:4幼儿离园后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通风。

三、演练结束

梳理总结演练结束后,领导小组针对此次演练进行了总结、点评,对演练环节中存在问题进行完善,立即整改,力争做到“贴近事实、确实有效、删繁就简、明确责任”做到未雨绸缪,严密部署,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做好疫情各项防控工作。

此次演练存在问题:

幼儿午餐室内间隔距离不够。针对此问题修改完善。

主题新冠隔离病房医生心得体会范本三

安徽省学校新冠肺炎师生员工个人防护手册

切实做好安徽省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2020年春季学期学校工作平稳运行,需加强对广大师生员工个人卫生防护技能知识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和安全。同时,所有返校师生员工需向学校承诺其报告的真实性,签订承诺书(见附件1和附件2),并做好以下防护:

1.公共场所的个人卫生防护

(在密闭公共场所要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减少接触公共物品;

(打喷嚏或咳嗽时,如未佩戴口罩,须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外出回来后立即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全程保持手卫生;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频率,缩小外出活动范围。

2.医用口罩使用指引

(学校应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发〔2020〕33号)文件精神,加强科学引导(见附件3)。

(更换和存放:每4小时更换一次性医用口罩。在此期间,若无明显脏污、变形、损坏,可重复使用;若口罩被污染,应立即更换,不可重复使用。每人需准备一个清洁、透气的纸袋存放个人医用口罩,并标记姓名,确保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佩戴方法:佩戴口罩前应洗手,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用口罩抵住下巴;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尽可能舒适;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向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

医用一次性口罩,蓝色面朝外,白色面贴口鼻。

(摘脱方法:口罩外侧吸附了大量细菌,脱下口罩时避免触碰口罩外侧,用手抓着系带取下,应将口罩接触口鼻的一面朝外折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不宜将摘下来的口罩直接塞进口袋里或随意丢弃,避免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摘脱口罩之后,一定要记得清洗双手,保持手卫生。

(处理:废弃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应统一收集处理。健康学生和老师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即可;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佩戴的医用口罩,需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3.保持手卫生

(要做到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或部位;

(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清洁手部;

(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4.正确的洗手方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七步:一只手的手掌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部分,旋转揉搓,交换双手。

(小技巧:按“内—外—夹—弓—大—立—腕”口诀进行;时间不应少于20秒,相当于唱完两遍“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的《生日快乐歌》。

5.健康打卡与报告制度

(坚持每日健康打卡,报告健康状况和接触新冠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及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马上告知老师或学校疫情报告负责人;

主题新冠隔离病房医生心得体会范本四

一、选择题(40题)

1.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 )天。【 d 】

a、7天 b、9天 c、11天d、14天

2.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的步骤是( )【 a 】

a、洗手,确诊口罩内外,鼻、口、下巴罩好,鼻梁片贴紧鼻梁

b、确诊口罩内外,洗手,鼻、口、下巴罩好,鼻梁片贴紧鼻梁

c、确诊口罩内外,洗手,鼻、口、下巴罩好

d、洗手,鼻、口、下巴罩好,鼻梁片贴紧鼻梁

3.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使用过的口罩应如何处理?( ) 【 d 】

a、直接丢弃到“有害垃圾”垃圾桶

b、用酒精消毒后可继续使用

c、毁坏后直接丢弃到垃圾桶

d、用开水(或至少56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用酒精喷雾消毒后密封丢弃到“有害垃圾”垃圾桶

4.下列人群中不属于密切接触者的是( )【 c 】

a、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b、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c、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d、现场调查人员调查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5.平静状态下,体温情况超过( )度属于发热。【 a 】

a、37.3 b、37.4 c、37.5 d、37.6

6.咳嗽或打喷嚏时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 b 】

a、用手掌遮挡口或鼻腔

b、要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勤洗手

c、无需遮挡

d、以上都不对

7.上学路程不远的话,最好选择如何去学校( )【 a 】

a、步行 b、出租车 c、公交车 d、地铁

8.“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报告时间为:()【 b 】

a、1小时b、2小时c、12小时d、24小时

9.新冠肺炎属于哪类传染病?( )【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

10.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最主要的途径是( )【 a 】

a、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b、空气传播、气溶胶传播

c、粪口传播、血液传播

d、消化道传播

11.佩戴n95或kn95口罩时,用双手捂住口罩两边,呼吸检查口罩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应该如何做?( )【 c 】

a、可用胶布粘紧

b、稍微有点漏气没关系,不影响使用

c、立即更换新的,并重新检查

d、以上都不是

12.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使用过的口罩应如何处理?( )【 d 】

a、直接丢弃到“有害垃圾”垃圾桶

b、用酒精消毒后可继续使用

c、毁坏后直接丢弃到垃圾桶

d、用开水(或至少56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用酒精喷雾消毒后密封丢弃到“有害垃圾”垃圾桶

13.室内地面如何进行清洁消毒?( )【 a 】

a、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

b、可在地面喷洒90%的酒精

c、用消过毒的拖把拖干净即可

d、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14.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是( )【 d 】

a、老人 b、儿童 c、青少年 d、人群普遍易感

15.疫情期间,下列行为中正确的是( )【 b 】

a、利用周末时间经常和朋友聚会

b、尽量避免和他人面对面交流,并戴好口罩

c、日常生活中和他人至少保持3米以上距离

d、怕传染,一直在居家不敢去上班

16.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置?( )【 a 】

a、属于干垃圾, 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b、属于污染垃圾,要焚烧

c、要送医院处理

d、以上都不正确

17.如果学校离你较近的地方有疑似病例,则佩戴的口罩如何处置?( )【 b 】

a、应该丢到学校的垃圾桶中

b、应视作医疗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装好送到医院,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

c、应该带回家,交父母处理

d、自己准备一个袋子保存

18.什么是密切接触者,下列描述错误说法的是( )【 d 】

a、与病例共同居住

b、与病例共同学习

c、与病例共同工作

d、与病例共同居住一个区县

19.接触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的人员,应佩戴( ),必要时需佩戴两层。【 b 】

a、耐酸碱手套

b、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

c、石棉手套

d、绝缘手套

20.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ⅰ级响应代表什么含义( )【 a 】

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21.作为普通民众,心理上如何应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列描述错误说法的是( )【 c 】

a、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b、理性平和的去面对

c、引发焦虑、无理谩骂

d、安慰替代指责与埋怨

22.如微信群内看到“未经证实”关于某某地又发现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应该如何应对( )【 b 】

a、积极转发扩散

b、不信谣,不传谣,等待官方消息

c、不转发,但积极评论

d、只转发给少部分好友

23.疫情防护装备指用于保护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下列不属于呼吸及眼防护具类的是( )【 d 】

a、口罩

b、护目镜

c、保护面罩

d、安全帽

24.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列不是谣言的是( )【 d 】

a、喝板蓝根和熏醋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b、燃放烟花能遏制呼吸道疾病的流行

c、吸烟能预防病毒感染

d、外出尽量佩戴医用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25.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就诊有何注意事项,下列描述错误说法的是( )【 a 】

a、不带口罩赶紧就医

b、主动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c、文明就医

d、应主动告知医生发病前14天内情况信息

以下是多选题

26.怀疑自己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应该( )【 ac 】

a、佩戴口罩,与对方保持距离

b、不闻不问,假装自己不知道

c、建议与自己接触过的人佩戴口罩并前往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d、帮与自己接触过的人到网上找治疗偏方

2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特点有( )【 abc 】

a、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b、呼吸道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

c、可通过接触传播

d、抵抗力好的人群不易感染

28.学生开学返校当天的注意事项有( )【 abcd 】

a、提前在校豆系统中正确填写要进入校园的自驾车、包车的车牌号

b、学生返校后禁止再次出入校门

c、乘坐自驾车或有正规资质的包车到校,乘车有困难的同学可提前与班主任联系协调解决

d、进入校园服从学校管理,按规定路线行驶,不强行加塞插队,全程家长禁止下车

29.复工抵达工作场所后,自我防护措施有( )【 abcd 】

a、用肥皂、洗手液等把手脸洗干净,并用流水冲干净

b、更换衣物,并对衣物进行通风、洗涤、消毒处理

c、对行李等物品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处理

d、如果旅途比较劳累,可以先进行适当休息,再进行工作

30.复工后,工作环境卫生的保障措施有( )【 abc 】

a、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b、每天通风3次以上,每次20~30分钟,认真做好记录

c、寒冷季节每天通风不少于6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d、为防止病毒传染,最好不要打开窗户

31.疫情期间,去食堂吃饭的正确做法有( )【 bcd 】

a、打饭时可以不戴口罩

b、要刚好吃饭前才能摘下口罩

c、吃完饭后要马上戴好口罩

d、要错峰吃饭,保持1米以上距离

32.下列口罩使用方法正确的有( )【 bd 】

a、摘口罩时应手拿着口罩的外面取下口罩

b、摘口罩时手不应接触口罩的外表面

c、摘下后扔地上即可

d、摘下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洗手或用酒精擦手

33.下列预防新冠肺炎的做法正确的是( )【 abcd 】

a、远离人多拥挤场所

b、说话保持距离

c、经常洗手戴口罩

d、尽量避免揉眼睛和挖鼻

34.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里下列哪些行为尽量不要做?( )【 abd 】

a、和朋友手牵手,亲密地交谈

b、自己碗里好吃的菜和朋友分享

c、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捂着

d、经常参加朋友聚会

35.疫情期间,学校里哪些地方或物品需要消毒?( )【 abcd 】

a、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澡堂等场所

b、餐具

c、餐桌椅

d、教具

36.关于“七步洗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d 】

a、准备一盆清水,在盆里面洗手

b、认真揉搓双手,每个步骤至少15秒

c、洗手步骤的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d、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7.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你是一个密切接触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bcd 】

a、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b、不恐慌,不上班,不随便外出

c、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接受社区医生随访

d、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

38.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洗手,下列哪些情况需要洗手?( )【 abcd 】

a、外出回家后

b、饭前便后

c、打喷嚏、擤鼻涕后

d、接触公共物品后

39.疫情期间,哪些事我们不要做?( )【 abcd 】

a、组织或参加朋友聚会

b、随地吐痰

c、走亲访友和串门

d、熬夜刷手机打游戏

40.疫情期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戴什么口罩?( )【 cd 】

a、防毒口罩 b、纱布口罩

c、医用外科口罩 d、n95口罩

二、填空题(15题)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____。【2019-ncov】

2.当前普遍使用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或n95医用防护口罩,一般连续佩戴____小时应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4小时】

3.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热水浸泡30分钟、____酒精、含氯消毒剂,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75%】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____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发热】

5.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冠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____天。【14】

6.在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应提高防控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____ 、____、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7.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____、____(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8.在日常防护中,应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____次,每次____分钟。【3,20-30】

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症状之一是发热,平静状态下,体温情况超过____度属于发热。【37.3】

10.疫情防治期间,办公室内人与人之间保持____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1米】

11.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____类传染病,并采取了____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乙、甲】

12.勤洗手是做好疫情防控的一种重要措施,首先流水湿手,涂抹洗手液或者肥皂用“七步洗手法”洗手能把双手各个部位洗干净,“七步洗手法”的要诀是____ 。【内外夹弓大立腕】

13.在公共场合咳嗽时,应该用____捂住口鼻。【纸巾】

1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英文简称是____。【ncp】

15.洗手时让香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应该不少于____秒。【20】

三、判断题(25题)

1.一次性口罩用完后,能用酒精喷洒消毒后再重复使用。【错】

2.在食堂吃饭时为了方便交流,要近距离面对面地坐。【错】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无症状的感染者。【对】

4.佩戴多层口罩,才能有效预防病毒。【错】

5.为了预防病毒感染,工作区域不能开窗。【错】

6.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天的健康观察期。【对】

7.疫情期间,每天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等用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消毒液擦拭一次即可。【错】

8.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对】

9.佩戴医用口罩时,浅色朝外,金属条朝上。【错】

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大多数会发展至重型、危重型,所以很恐怖。【错】

11.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要切断传染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不吃野生动物。【对】

12.要复工了,我虽然从湖北赶回公司驻地,但只要我家里没有疑似或确诊病人,就可以不用告诉公司或当地社区。【错】

13.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立即用手掌去遮捂。【错】

14.工作场所公共区域的洗手池旁,需要备一块擦手毛巾,用于洗手后擦干双手。【错】

15.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对】

16.84消毒液与酒精、含有盐酸的洁厕液等不可混合使用,混合后可能生成有毒氯化物或剧毒氯气危害健康。【对】

17.新型冠状病毒怕高温,可以开暖气或空调预防。【错】

18.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对】

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

20.诊疗、护理、探视病例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也是密切接触者。【错】

21.无症状带毒者是指感染之后不发病,仅在呼吸道中检测到病毒,所以要求从疫情发生地回来的市民要主动报告,自我隔离。【对】

22.治愈病例不用担心二次感染,因为有了抗体。【错】

23.洗热水澡可以预防新冠状病毒肺炎。【错】

24.对于微信群内转发的未经证实的疫情信息,要不信、不传。【对】

25.疫情期间外出一定戴口罩,且必须戴n95口罩。【错】

四、简答题(20题)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2.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 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4.到生鲜市场采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 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 避免触摸眼、鼻、口;

(3) 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4) 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5.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4)吃饭前(5)上厕所后(6)手脏时(7)在接触他人后(8)接触过动物之后(9)外出回来后。

6.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7.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8.入楼工作如何做?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9.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10.参加会议如何做?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11.食堂进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12.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13.公务采购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14.工间运动如何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15.公共区域如何做?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6.公务出行如何做?

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17.后勤人员如何做?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18.公务来访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

19.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普通人群(无发热、咳嗽等症状)佩戴过的口罩,没有病毒传播风险。请将口罩折叠后投放到“有害垃圾”桶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用开水浸泡30分钟或者酒精喷雾消毒后密封丢弃到“有害垃圾”桶。处理完口罩,请清洗双手。

20.疫情期间,出现什么症状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如果出现(1)发热 (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