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近代风云人物心得体会和方法 中国近代史历史风云人物评析(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1:27:12 页码:12
中国近代风云人物心得体会和方法 中国近代史历史风云人物评析(4篇)
2023-01-12 01:27:12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中国近代风云人物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生动精彩的解说,搭配着轻松的音乐,在短短50分钟的时间内,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愉悦的感受。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展示中国风景:我们看到的,是海南的海滨风光,是新疆的异域风情;感叹的,是黑龙江的沃野千里,是江西的一江碧水;陶醉的,是上海的历史底蕴,是陕西的奔放豪情……

六集300多分钟的航程,这些地方跨越祖国的东南西北,随着镜头缓缓进入众人的视野,向世界阐释着东方大国的独特神韵。

“这河山日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站立在庐山之巅,便恍然能看到众多武侠里的风流人物,陡峭峰林中透出隐隐侠气,一颦一笑,满是江湖仙侠之风。,仿佛与李白遨游,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恍若与苏东坡同行,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座座山峰或平缓,或陡峭,层层山峰,无言向人们阐述着繁华的历史。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停留在黑龙江银装素裹的大地,雪白如糖霜一样的冰雪映射出世界上最纯真的色彩,掩埋在重重冰雪之下的千里沃野,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魅力四射的雪乡,千形百状的冰雕,有序新奇的采冰……冰雪,是黑龙江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伫立在海南的海滨,感受热带岛屿的热浪澎湃与激情火热。沿海地区的灯塔,是一种责任,几十年风吹雨打,更是一种使命。现代化的货船,渔民的高超技术,惊险刺激的海上项目,不仅展现了海南人民的生活,也向众人展示出了蓝色世界海洋的冰山一角。

以新的姿态俯瞰九州大地,在云霄之中,白云之下是一个别具一格的新的中国,新的角度,新的视野,中国的多姿风采,以新的方式展现在眼前。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上,存在着如此之多我所未知之处。

这片土地上,有可爱精灵一般的动物,有如同红树林海底世界,也有面对飞行器时,人们好奇的明眸,恢宏而庄重的楼房,高耸而现代的大厦……我体会到的是自然的蔚为壮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友善。

这盛世,如你所愿。有幸我亲吻热土,俯瞰九州,生于华夏,千年前,云端下也许是皎皎明月,也许是亭台楼阁;而如今时隔千年,云端下却是鳞次栉比的楼宇,也是一个个奋斗的延续……

2022中国近代风云人物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量质齐增,为保供稳价提供有力支持

“种下优质麦,产量高、价钱好。今年算下来,每升容重810克,千粒重49克,每斤卖到1.53元。”说起自家的120多亩小麦,山东省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姚坊村种植大户张庆贵满意得很。今年嘉祥县小麦种植面积达68.3万亩,夏粮总产37.25万吨。

夏收麦香阵阵,秋收稻浪滚滚,广袤田野迎来了一季接一季的丰收喜悦。党的_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各项举措扎实有效,广大农民辛勤耕耘,大国粮仓根基稳固。

十年丰收看产量,饭碗更稳。

“今年小麦亩产1100多斤,紧抓田管,晚播麦还能丰收。”河南省滑县种粮大户王付强说。“豫北粮仓”夏粮再获丰收,滑县常年种植粮食作物总产稳定在30亿斤左右。

放眼全国,这十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坚实。2021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十年丰收看质量,成色十足。

“稻油轮作,一年两收。靠着绿色种植,菜籽油、优质大米走上超市货架。”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绿耀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鑫说。

从全国看,这十年粮油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品质持续优化升级。棉油糖胶稳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为保供稳价防通胀提供有力支撑,为我们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充足底气。”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表示。

2022中国近代风云人物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在太平洋的西岸,有一块像金鸡一样的陆地,我们的祖国——中国,就坐落在那片美丽的土地上。

然而,随着建设与开发,随着科技的先进。我们的祖国母亲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她美丽的绿衣裳不再绿,而是变成了光秃秃的黄色;她流动的血脉——江河也深受污染。如果这样的话,既使我们的国家十分富裕,但是如果我们的环境因为我们为了富有而惨遭破坏,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不算是真正的富有!“美丽中国”这个富有诗意和温暖的词语,这个充满了动感和色彩的词语,正在为我们打开了一幅“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天空更蓝”的美丽画卷。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是一个口号,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去现实这个口号,必须从实际出发。

20__年1月,我国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严重雾霾,影响面积130多万平方千米,受影响人口达6亿。我国中东部的雾霾,人类污染物排方是内因——“主谋”,气象条件是外因——“帮凶”。

据统计,我国废水排放量360亿吨,其中城市污水百分之八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城市河段水质超过3类标准的已经占百分之之七十八,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全国有7亿至8亿人饮用污染超标水。中华母亲河——黄河每立方水中含沙量高达37公斤,每年带走16亿吨泥沙,被世界称为“主动脉流血”。

美丽中国不要带毒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我们的gdp一定是优质的gdp、绿色的gdp,也一定是幸福的gdp。

为了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这一个美好的梦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用自己的手来创造一个没有污染的中国,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创造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善待自然,保护生态,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同时是一份历史责任”,不乱丢垃圾,保护一草一树,不排放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就是正在创造绿色中国。所以我们应该从自己每一个细微的环保行为开始,为中国的未来播种绿色的希望。

2022中国近代风云人物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中午好!

我是来自会计系党总支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精神永传扬》。

有这样一幅图片:在世界的东方,在亚洲的东部,毗邻浩瀚的太平洋,有一片广袤的土地:它北起黑龙江畔的大小兴安岭,南到南海碧波的曾母暗沙;西起隔壁沙漠,东至宝岛台湾;有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有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江南水乡……可谓地势起伏、幅员辽阔,是的,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开发和赖以生息的国土!

就是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孕育了历史悠久、连绵不辍、光辉而灿烂的中华文明。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没能阻挡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前行。在历经苦难和一百多年的沉睡,东方雄狮已然苏醒,华夏巨龙开始腾飞,中华文明正以与时俱进、与世偕行的风采磅礴于中国、影响着世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中华文明呢?在阅读了《中国精神读本》后, 我找到了答案。原因只有四个字,那就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激励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伟大力量。

翻开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册,盘古开天地,女娲补残天,即使是神话传说,也渗透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大禹治水到南水北调,从夸父追日到神州六号,从刀耕火种到高峡出平湖,靠的就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勤劳勇敢精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我们愈挫愈坚的自强不息精神;

在抗击非典、圆梦奥运中,我们同心同德、我们众志成城,靠的是牢不可破的团结统一精神;

“师夷长技以制夷”、“科学发展铸和谐,以人为本维民生”这是我们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

总之,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精神的鉴证史。中国精神已经融入到中华儿女的血脉里,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

同志们,在我们即将迎来建党xx周年之际,院党委倡导我们读好书,争做学习型党员,建造学习型党组织,让我们借助创先争优这股东风,立足本职做贡献,创建示范争一流,以良好的教育品质,以百折不挠的奋发精神,以实际行动,谱写中国精神新的篇章!让中国精神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永远传扬!

谢谢大家!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