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过年的风俗心得体会五十字 过年的风俗心得体会五十字作文(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2:07:36 页码:12
过年的风俗心得体会五十字 过年的风俗心得体会五十字作文(四篇)
2023-01-12 02:07:36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过年的风俗心得体会五十字一

虎年岁尾,虎年将至。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正在迎面赶来的路上。春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起,已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对中国人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特殊意义。

在这个节日,理应团圆喜庆。尤其是对于长期与家人分隔两地的人来说,仿佛只有“回家过年”才能聊以安慰一整年的疲惫,再给予我们重新出发的勇气。

共享天伦、走亲访友、一家子整整齐齐……那些根植于血液中的温情和诱惑,成为我们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无时不刻在召唤着我们。

哪怕路途再遥远,人流再拥挤,我们也愿意排除万难,想尽一切办法在除夕前赶回去,吃上一顿象征着团圆的年夜饭,享受阖家欢乐带来的幸福与满足。

虽然假期不长,却足以令我们心神俱往。

可无情的新冠疫情又打乱了这一切!

是的,去年的疫情没有结束,它不仅出现了反弹趋势,病毒也发生了变异,传染性比一年前更为凶猛!

古语道:“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冬天的来临,使欧美国家的新冠疫情愈发严重,死亡人数较之前迅猛上升,不容乐观。

我们国家虽在武汉爆发疫情后形成了一些相对成功的经验,但中国从来不是孤立的,人员流动再加上疫情反扑,让我们国家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再度陷入了危险之中!

不停地有确诊病例传来,特别是河北的疫情来势凶猛,至今仍未出现拐点,有患者已经不幸躺在了虎年之外。

如果说去年疫情始发时我们尚懵懵懂懂不明其就,大家在封城之前已经完成了大规模迁移,无形之中给抗疫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的话,那么面对今年严峻复杂的疫情反弹,我们绝不能再掉以轻心了。

及早应对很有必要。

所以我们倡议: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

无数场血泪教训告诉我们:减少流动,就可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待在原地,于国于己都是更加安全的做法。

我知道这对于很多背井离乡在外务工的同胞来说,很难。也许你们已经买好了回家的车票,给家中的父母双亲或妻子儿女备好了新年礼物,幻想着温馨和谐的相聚场景,攒了一肚子的心里话要诉说……一年到头,可能最放松就是这几天,这都是人之常情。

但今年形势不同,疫情正在反扑。任何一点疏忽大意,都有可能让全市的坚守功亏一篑,甚至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试想,如果万一在返乡途中感染了病毒,势必会影响家人的健康和生命,给魂牵梦萦的家乡带去一场无妄之灾。

截至目前,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强制措施,一切全凭公民的自觉,所谓的倡议也只是建议。

希望大家在疫情期间,再忍一忍,再坚持坚持,别给病毒乘虚而入的机会。

大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认真考虑,再做决定。

可回可不回的不要回。有些人可能因为某些事情近期回过一趟家,见到了想见的人,他们过得很好,无需你的牵挂。那么今年就追个潮流,来个网络拜年吧,别跑了。

倘若一定要回(包括境外回国),出发前请做个核酸检测,路上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测温、消毒、隔离等个人防护措施,千万别把病毒带回家,也别抱怨隔离太严格、饭菜不好吃;走亲访友和聚会,能免则免吧。

倘若家乡已经出现了确诊病例,那就请留在工作地过年,叮嘱家人不外出勤消毒,减少自身风险,保持好健康的身体,也给家乡和工作地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我们也倡议:企事业单位可考虑弹性休假,让员工能错峰回乡;也可出台措施,关怀独自在异乡过年的人;村镇也应主动摸底,为留守老人儿童提供保障,让回不去的亲人多些安心。

我们的抗疫成果来之不易,那是很多鲜活生命凋零叠加的教训。

我们全力配合国家的抗疫措施,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大家有没有想过,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为什么会取得巨大成功,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一是我们拥有最伟大的祖国和最人性化的社会主义制度。

一声令下,全员禁足;军令如山,举国援冀(鄂)。

医疗全免,生命至上。中国速度,令人惊叹。

我们的祖国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试问哪个国家可以做到一夜之间从四面八方集结数百台挖掘机、数千名建设工人,顶着严寒夜以继日地干个不停,只为了建成一座防控疫病的高标准医院?

奇迹的背后,是国家在负重前行。

二是我们拥有最伟大的医疗团队。

白衣天使,从天而降。不计生死,不计报酬。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幸而有你,山河无恙。

自古忠孝难两全,灾难袭来时,医护人员用血肉之躯挡在了前面。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为国尽忠,甚至为国牺牲。他们在冰天寒地里铿锵前行,以一身铁甲跟病毒死磕,不胜利不还朝!

我们欠所有医生一句“谢谢你”。

三是我们拥有积极配合大局为重的伟大人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萍水相逢,倾囊相助。

居家听话,出门能干。无问西东,遥遥相望。

炎黄子孙的血液里都有一种江湖人的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疫区需要啥,各地同胞就送啥。在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努力下,热干面捞起来了,驴肉火烧也会出锅的。

没有永远的暂停键,乐观幽默热情善良的中国人,没在怕的。

春节马上就要来临,身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懂得:疫情当前,“保命”比过年更加重要。

不要放松警惕,不抱侥幸心理,同时也无须过度紧张。每个人都管好自己,就是对抗疫做贡献。

再坚持一下,疫情终会散去的。

就地过年吧,也许你会在另外一座城市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找到久违的归属感。

共享一轮月光,遥祝一声安好。

告诉家人:保重自己,短暂分离是为了更好团聚,春暖花开时,我们一定会在一起!

关于过年的风俗心得体会五十字二

往事就像一本书,使我快乐无比,今天我就翻了一页印象最深刻的事儿--去年过年。

过年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年”的小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它伤害百姓,糟蹋庄稼人们都很害怕“年”,也在想方设法制服“年”。有一次“年”到一户人家家里,正准备干坏事,突然看到晾在外面红色衣裳,被吓跑了;“年”又跑到另一户人家,看到屋里有灯光,还有噼里啪啦烧竹子的炸裂声,它又被吓跑了。人们掌握了“年”怕红色,怕灯光,怕爆竹的声音的特性,所以每到“年”出来的时候,人们就贴红对联、放鞭炮、挂红灯笼,于是“年”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人们又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我们就有了过年这样的习俗。

过年的那天早上,我从床上爬起来,看到妈妈在贴对联,我连忙跑过去帮忙,我拿起一张福字贴满胶水,正要方方正正贴的时候,妈妈大叫一声:“福要倒着贴,表示福到了。”原来贴对联也是要讲规矩的嘛。

贴完对联我便去三奶奶家拜年,我拿起东西冲出家门,快速的跑到三奶奶家。刚到门口就气喘吁吁的说到“三奶奶,我来给你拜年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三奶奶连忙请我进屋坐。我也毫不客气的进去了。刚坐下她就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掏出了压岁钱递给我,接过压岁钱,满脸笑意的我对她说了一声“谢谢”,又开始前往下一家。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在拜年的路途上过去了,哈哈,压岁钱也收得我手发软……

傍晚,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坐在圆桌旁吃团圆饭,一桌子的好菜使我直流口水。慢慢地品着年夜饭,开心的看春节联欢晚会,愉快的“守岁”……我家过年晚上的“节目”同全国人民一样。

过年真快乐!我盼望今年过年的日子早点到来。


关于过年的风俗心得体会五十字三

愚尊敬之领导:

时光匆匆,恍惚间,猪年即至。

年,事务多。以敝邑及敝家之传统、愚之观念,此大事也。家慈催之,愚窃念而思乡。

又,近半年吾三友之终身大事,有因皆未到,责之甚深。曰:“途远,汝良辰只时吾甚忙。”对曰:“………,吾同砚自南京、芜湖、黄山、镇江而来”。吾甚愧!友约年前小聚,不敢推辞。

又,贱齿抱恙,扰愚依旧,需补之,然金不足过年回家请假条范文过年回家请假条范文。恰愚有友事于此,愚甚盼速解之。

愚思,事业之成乃一男儿之本,怎可为此些许小事而荒辍事业乎?羞于此念,愧有此意。

然国人多而车马不足,途远,行难。愚闻除今日外,欲归,则腊月二九,立而归,无奈。非不为也,而迫不得已也过年回家!

敬请谅之!

是故,请假七日,即太阳历公元 *年-**月-**日—*年-**月-**日 ,恳准!thanks!

顺祝:

大吉!

关于过年的风俗心得体会五十字四

一、前言

这篇经验总结的问世,首先必须拜谢我们的敦哥徐建敦老师,他起码有八成的功劳。如果不是他在大街上霸气侧露把小子我拦下,恐怕我也没想到要十分系统地总结自己高中三年的各种得失。总结这种东西,系统和零散是天和地的区别,对我个人而言,把自己高考后诸多零散的思考整合起来,收获很大。

其次,虽然我对徐老师自称小子,但是面对诸位师弟师妹我还是自信有点斤两的。倒不是说我考上华附就上了天,在华附读书的人也是两只手两条腿,不会飞,会飞的是折翼的天使。我说的是,这篇总结100%独家披露呕心沥血,诸位孩子们学习一下,绝对没有害处。以前我总觉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像谢亚龙叉腰肌——装b,高考完了才明白,大人们的告诫和师兄师姐们的血泪教训真的不能不听。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你对这些金玉良言产生逆反心理,高考八成要悲剧。

第三,你们真的要感谢敦哥。不是我拍他马屁,这样细心关心学生的老师千年碰不上一个——起码他走在大街上碰到我一把就抓过来叫我写经验总结(既为自己,也为诸位),起码他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过年用50rmb大红包悬赏难题好解答的老师。你们要是一不小心霸气外露给母校争了光,千万别忘了谢谢他,最好磕三个响头。当然,也别忘了拿成绩单找他要红包。(笑)

二、高中成功经验

进入正题。一见到师弟师妹就揭自己的短,我绝对不干这种蠢事,所以就先说说自己高中的成功经验。

首先,就是我在高中想清楚了自己将来大概要干什么。

我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生目标的随遇而安的人未必会混得太差,但他一定不会有太大出息。有胆的就跟我赌,但我必须说,我绝对赢。

例子不举,关键是为什么。第一,对于我们而言,到了15岁或以上的年龄,应该逐渐懂得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父母不能管我们一辈子,年轻的时候不养成规划人生的习惯,等父母管不了我们的时候了,我们顿时失去了航向,那时会十分棘手。第二,有人生目标,才有好好过日子的最终目的。正因为我定下了这辈子的奋斗目标,我才会在高中出了很多岔子(具体详见后文)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下来。同时我推荐大家好好读读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任美国能源部长、杰出的华裔——朱棣文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他重点谈了这个问题,十分具有说服力。

那么要怎么做呢?

第一,确定自己希望从事的领域。选择标准:兴趣第一,天分第二,就业现状第三。可能每个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从事就业好的领域,但如果我们自己对这个领域一无热情二无天分,那么从事这个领域不会有什么成就,就业也很难。现在的家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过现实,以至于看不清自己孩子身上潜藏的巨大能量。永远要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一直推着你攀登上你能够达到的最高峰,与其在一个就业好的行业做一个平庸的人,领着3000月薪,不如在一条布满荆棘但自己喜欢的道路上闯成大师,自己快乐的同时名利双收。第二,不要忽视天分的作用。如果你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天赋比别人稍稍差一点,这无所谓,要坚定地走下去。勤能补拙是良训,这是真理,但我们不能认死理。如果一个很喜欢数学但是数学每次都考0分的人去研究数学,能有成就吗?不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换个方向呢?毕竟人是不可能只喜欢一个领域而对其他事物毫无兴趣的。这两大问题考虑完了,再考虑就业。

第二,规划好求学道路。要拿到什么学历,想去什么学校,出不出国,什么时候出国,去哪个国家,去这个国家的哪个层次的学校(最直观:权威评测机构排名),求学的投入产出比如何,这些都要考虑好。清晰的求学生涯规划能够让我们的目标更明确,并拥有一份安定感和适量紧迫感,更好地投入学习。

第三,确定自己想要成为这一领域的什么人才。给自己的职业一杆标尺,想从事文史哲或理工的是要成为专家还是普通老师;想从事经济或管理的是想成为老板还是经理还是科员,这些要花点时间想想。为什么要想得这么长远?借用拿破仑的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明确好“将来要干什么”这个问题,剩下就一件事:为之奋斗。我很庆幸自己在高中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这使我有无穷的动力坚持学习,让我的日子过得很充实。

其次,懂得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安排好学习和课外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二,做好每天、每周甚至每月的时间规划。

高中生活深刻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精力太有限,不是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都能做得了的,如果你我们把每件自己想做的事都做了,那么考上好大学(好高中)基本上也是没戏了。我们要分清主次,首先保证学习的成功,再适当参与一两项自己喜欢的课余活动,并且不能沉迷。

更关键的是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以前我是一个没什么计划的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基本上没什么概念,作业做完了要干什么更是没什么事做。上了高二,我开始尝试做每天的学习计划:前一天晚上安排好上午的任务;中午(基本上要上的课上午会上完,作业也都布置下来了)安排好下午和晚上的任务(包括自己附加的作业),然后逐条完成。这样的好处是,我们的学习工作更有序、更明确,并且在完成课内任务之后有机会给自己开小灶。

然后,找到自己的另一个精神支柱。所谓“另一个”,是因为先前提到的生涯目标必须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首要精神支柱,但仅仅有它还不够,还要再找。我的选择,一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早期浪漫主义乐派,从他们的作品中吸取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历史学得好的同学对此应该有所了解);二是把钟南山的签名和伊瓜因的海报贴在墙上鞭策自己。当然,人的选择是多样化的,我们不必强求非要选哪件事物作为自己的支撑力量,只要是自己觉得喜欢的、合适的即可。但我必须声明,我个人反对以暗恋对象或恋人作为精神支柱——据观察:以暗恋对象或恋人作为精神支柱的同学,最后结局都略凄凉啊略凄凉。选择精神支柱虽不及前两项重要,但也不可或缺。以我的经验看,没有精神支柱的人,要么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颓废,要么在高三的高压下突然崩溃,而有精神支柱的同学,个个都像打不死的小强,在备考最艰难之时愈挫愈勇。

确立生涯目标、安排好时间、找到精神支柱,这是我高中期间三大成功经验。

三、高中生活的教训

很好,现在是自曝糗事的时间。以下事迹,均货真价实,质量保证,可资诸君参考,望慎勿再犯同样的错误。

(一)要对高中生活的严峻性和高中的竞争的激烈程度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我就属于对华附的激烈竞争没做好充分准备的一群人之一。当激烈的竞争扑面而来时,我变得手足无措,并且没办法及时地扭转不适应的状态这导致我的整个高一都在稀里糊涂中度过:上面说的三点成功经验没有任何一点在高一获得;不清楚自己在班里、年级里的定位;没有什么追求,只满足于做完作业(作业多的时候甚至无法完成)。不仅是在华附,在任何一所示范性高中都不会有竞争力,如果不及时扭转这种状态,其结果只有一个:被淘汰。

所以,我们必须尽力避免这种状况。方法有二:一是在初三毕业后对高中生活做好充分准备,提前规避,这包括预习高中课程、明确自己在新学校内的定位(考试排名、社团活动参与程度)、避免暑期放纵;二是在进入高中之后,采取措施对不适应的状态进行扭转,具体参见三条成功经验。

(二)杜绝沉迷电脑游戏。

我个人是并不反对玩游戏(电脑、掌机)的,但是我坚决反对玩上瘾。我活这20xx年,最后悔的就是高一过了一年的“瘾君子”生活,简直后悔得能从大腿上掐下一斤肉。

回头分析自己高一沉迷于电脑游戏的经历和对周围沉迷游戏的同学的观察,我把高中生沉迷游戏的原因分为两类:一,对自己的高中生活根本不在乎,以一种吊儿郎当自以为是的心态开始沉迷于游戏;二,在激烈的高中学习竞争中无法脱颖而出,感到灰心、迷茫,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开始沉迷于游戏。我是后者的典型。

对于前者,我认为无需浪费太多详细分析。从根本上说,这是生活态度的问题,把自己的人生当做儿戏把高中当做儿戏才会如此。儒家说过要“诚意正心”,不摆正自己的生活态度,一切免谈。

对于后者,我作为曾经的典型,在这里介绍一些自己的经验。

以逃避现实的心态进入游戏时,那种感觉的确非常爽快。当我以各种名义瞒过父母坐到电脑前,我在游戏中就可以如鱼得水——游戏所满足逃避现实之人的,恰恰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最缺乏的成就感。游戏给人的成就感使人愈发沉迷其中,愈发沉迷其中,则游戏功力更高然而对现实事物处理得更不到位,那么在游戏中更大的成就感和在现实中更大的挫败感推动人更加沉迷于游戏,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我在上高二后决心彻底甩掉电脑游戏这个包袱,给了自己很长时间思考。在那段时间里,我最终的思考成果如下所呈:

人始终是一种趋利性和现实性的动物。沉迷于电脑游戏带给我的,除了成就感别无其他,我从中获利太少。如果我在努力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取得近乎等量的成就感,那么我绝对会取现实生活而舍弃虚拟世界。

现在问题来了:我在现实世界中付出了多少痛苦的练习,我又在虚拟世界中付出了多少痛苦的练习?前一个问题答案明确:我确实为了学习付出过,但这种付出不比初中时期多多少,在华附这种环境中,这样的付出显然太少。

而后者呢?玩实况足球,最高级六星是隐藏难度,我只玩到五星,而从起步的两星上升到五星,我付出了多少?在“训练场”和对弱队的比赛中练习各种技巧和定位球花了最多时间;自己还要练出足以戏耍ai的战术,又花不少时间;上网看高手的攻略和调试自己擅长的阵型,还要花时间。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不错,我经常赢很多很多强队,但依然很难取得自己想要的五六球的大胜,有时候手感欠佳,甚至要下调难度。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我的课后时间,花在实况足球上比花在学习上更多,但我打游戏的水平离真正的高手依然相距甚远,取得的利益微乎其微;而在读书上,我并不笨,之所以在高强度的竞争中不占优势、感到自卑,甚至逃避现实,关键在于努力的程度不够,花的时间太少,如果课后把玩游戏的时间和读书的时间对调,天知道能取得什么成绩?

从此以后我重新把生活中心放到学习上来,用功学习,从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的年级89名进步到高三二模的年级15名,广州市101名。

要杜绝沉迷电脑游戏,关键在于理顺自己玩游戏的心态和游戏与现实的得失关系。其实高二以后我偶尔还会小玩两把,愉悦心情,但我明白其中的道理,总是点到为止。

四、高三学习的经验教训

高三是最特殊最关键的一学年,不仅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高考,更因为它科目虽不多,强度却异常的大,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了极大的负担,需要巧学,而非蛮力。

要形成自己的固定学习规划

前文我介绍的一个经验就是做好近期的学习规划。到了高三,还要升级一步:固定的学习规划表。所谓固定学习规划,就是固定下来的、周期性循环的、尽可能不改变的学习规划。比如下午6点是固定学习时间,那么下午6点就永远拿来学习;周一下午6点做a项,那么就永远做a项,周二下午6点做b项,就永远做b项。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好固定学习规划,一年积累下来,收效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强调到了固定时间就要开始学习,但完全做到很难。当我们的固定时间被某些杂务冲掉时,就放过它,不要在第二天的固定时间补前一天的任务,而是按部就班。随着高三进程的深入,我们的学习能力也会变化,那么我们应该根据一些阶段性考试所反馈的结果,恰当地调整固定学习规划里的学习任务,而不能一成不变。

不可拘泥于错题本

以往几年的高考状元都有“错题本”这一秘籍。实际上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行性不太强。我们把错题抄到本子上是很费时间的。如果诸君能做到在高三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从容做好错题本,那自然很好,但当我们做不到时,就不要拘泥于它。我们可以把试卷整理好、分类好,把错题标注好,做好笔记,如此也不失为好方法(这是我的方法)。反思错题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但关键不在错题本,而在反思错题的制度。我们必须给自己定下这个制度,但至于完成的手段,大可以因人而异,只要效果好就行,不必非要开错题本。当错题本不适合自己时却依然要把它强加给自己时,往往浪费时间,得不偿失(我高三前两个月即如此)。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们会建议高三的学生以长跑作为课余的运动方式,因为它既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又能避免受伤。长跑是一个大众化的选择,但并不是我的选择。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不一定非要长跑。我们必须明白,高三的体育锻炼除了强健体魄保障体能之外还有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放松精神。如果运动方式不适合自己,就不能让自己全心投入、摒除杂念,也就难以起到放松精神的作用。对此我深有感触:

最初,我每天下午都去长跑,然而我并不喜欢长跑,每一次都只活动了身体,却放松不了精神,从田径场出来,精神上依然很疲乏。下学期,我打破了自己“不碰篮球”的禁令,避开球场人流高峰,自己一个人练习罚球。站在罚球线上,我只想着进球,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在动作的规范、连贯、手腕手指力量的运用上。这一变效果奇佳,每次我从球场上下来,一天积累下的精神压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运动都必须以保障安全为前提,尤其是男生们,打球踢球最好不要打比赛,稍作投篮练习或传接球、射门练习即可。相对而言,羽毛球乒乓球是较好的选择。

心理调适至关重要

心理调节是高三学习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环:做好了,它能让一个本来能力水准只有文科一本线的学生冲上中大;做得不好,它能让一个本来可以上中大的学生沦落到广商。

以我的亲身经验教训看,高三的心理调适,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前紧后松,基调平稳,永不放弃,看淡得失。

相对而言,刚上高三时,我的成绩仅是年级中上,提高空间大,所以,我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施加高压: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四大历史系之一)。我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能力不差,在高压之下,我的动力很强劲,一成绩虽有波动,但总呈逐渐提高态势。

但我所忽略的一点是,人的承受能力有限,当压力过大、施压时间过长时,人会疲劳甚至崩溃。一模之后,由于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我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心理疲劳状况,甚至一度产生放弃的心理。所幸我平时比较注意释放压力并且咬牙坚持下去,这时的心理疲劳状况除了学习效率下降之外,并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时我以一种无所欲求的状态参加二模,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极好的成绩。

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敢于在高三起步阶段给自己施压,强迫自己早进入状态,三个月以后,要平稳地、逐步地给自己减压,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以缓解心理压力或避免出现心理疲劳期——这就是“先紧后松,基调平稳”。另一个有价值的经验是,我们绝不可在自己感到最疲劳时放弃。学过地理的都知道,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往往是黎明前夕,太阳一出来,气温又要上升。高三备考也一样,当你努力了这么长时间,感到最痛苦最累的时候,恰恰是你即将出成果的时候。正如我在二模前的咬牙坚持,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收获丰硕的阶段性果实——这就是“永不放弃”。

而心理调适的最重大的课题是得失观的问题。我恰恰栽在这上面。二模将自己所学全数发挥而取得好成绩之后,我又充满了对南京大学的渴望,但也变得十分患得患失:好不容易熬过心理疲劳期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我害怕在高考时丢失这种状态,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前文我提到了自己参加二模的心理状态:无所欲求。正因如此,我无意中卸下了所有包袱参加二模,才尽数发挥,取得了让自己真正满意的成绩。其实越接近高考就越应该拥有这种心态。我太过患得患失,平时的学习也受到一定影响。最关键的问题在高考期间: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使我在面对一套极其诡异的高考卷时束手束脚,失去了平时的胆大镇定的气势,数学甚至有道题在涂卡时没涂好。最终的结果是,高考是我整个高三下学期发挥最差、排名最差的一次考试。

回首高三,我自以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虽然有时会偷懒,但我依然是班里面最用功的学生之一。可惜的是当初我没有看到这一点,没有关注过程而太关注一个未知的结果。其实患得患失就是自作自受:自己给自己背包袱,如何能发挥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整个高三的过程,是不是做到了老师和自己要求做到的事情,是不是注重细节、注重基础。当我们更多的关注过程,不仅能驱散对未知结果的恐惧感,更能帮助我们专注于细节,做好过程。这时候,高考想不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都是难事了——这就是:看淡得失。

五、结语

此篇经验总结甚为冗长,更显沉闷,希望同学们多多海涵。我之所以写上很多细节,就在于:高三的问题,很多方法不是提纲挈领几句话就能说清的,还要具备操作性,提供一个操作范例,以供借鉴,取其长,避其短。这样,后来人的摸索才有可能因为这详细的操作范例而节省时间。我想做到的正是这一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