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弟子规中的读书心得体会如何写 弟子规读书感悟(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2:33:04 页码:7
弟子规中的读书心得体会如何写 弟子规读书感悟(七篇)
2023-01-12 02:33:04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弟子规中的读书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谨慎做事,从小事开始!》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便是《弟子规》的第四部分《谨》。它三字一句,文字浅显,朗朗上口,好读易记。从中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那么,作为一名七年级新生,有那些事情是需要谨记于心的呢?弟子规中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呀,时光匆匆,为人子,早上就要尽量早起,晚上就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趁现在精力旺盛,要一鼓作气,多读书,多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西汉时期的匡衡就是这样一个珍惜时间的人。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凿壁借光的故事吧!匡衡是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但它为了读书。就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借着射过来的一缕微弱的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后来不负重望,在大马司史高的推荐下,被汉元帝封为郎中,迁博士。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呀!由此可见,珍惜时间是多么地重要。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说的真对,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我们都是学生,穿衣不用太过花俏,要依着自己的身份穿。学校要求全天日地穿校服,那么每天早晨出门前,我们是否应该检查一下:红领巾是否带歪?校徽是否扣上?清清爽爽地出门,每天才会拥有一个愉悦的好心情。

将《弟子规》的要求熟记于心,我们就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开始做起!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描写弟子规中的读书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诚实的语言需要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善良的心灵来领会;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来发现,更需要道德的大厦来支撑。

而弟子规就是教我们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教我们为人子弟,在家里要孝顺父母;离开父母要像敬爱兄长那样与人相处;处事谨慎诚实,对大家友爱相处,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些都要到以后,还有剩余精力就去学习文化。

大家可能都知道上古时期的舜帝吧,孝顺宽厚的舜帝,他出身卑微,七代以来,都是地位低微的普通百姓。

他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舜的生母早已去世,瞽叟再娶,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叫象,象很讲究享受,待人很命傲慢。瞽叟偏爱后妻所生的儿子,总是想杀掉舜,但他都躲过了;可是仍然孝顺地事养父亲、后母和弟弟,而且越来越来恭敬,一点都不敢怠慢。

舜在二十岁的时候,因为孝顺父母而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询问有没有可以做天子的人,四方诸候都推荐舜,说只有他甚当比任。于是尧就是两个女儿给舜,来观察他内存在的德行;还派九个男人和他相处,来观察他的外部表现。

舜的修养很深,处世严谨而且有威严,所以大家都很信任他。

在短短一年内,舜所居处的地方都发展成了村落,两年之后,成了小镇,三年之后就成了都会。普天之下的清明德政,都是以舜帝开始的。舜帝在位三十九年,继续了尧时的太平盛世,被称为“尧天舜日“。

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先人那么好的道德修养,没有阐明完美、光明的德情,没有使人民受到感化,成为新人,没有达到道德上完美无的理想境界。

但是我们可以以古为镜,以古为师,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这也应了《弟子规》里的一句话:“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跟跻。”

百善孝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业后,觉得没事,就想帮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的事。我走进屋子里,看到地上有一块脏兮兮的手帕,我连忙拿起手帕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盘干净的水,再加上一些开水,照妈妈洗衣服的样子,把手帕放在水里浸泡几分钟,再在水里倒上一点洗衣粉,用手使劲的搓,水里立即起了许多小泡泡。我搓了几遍,又用清水洗了几遍,然后才晾在衣架上。我心里非常高兴。

同学们,我们要多读《弟子规》,多学古文化,为祖国报效,为班级争光,为自已!

描写弟子规中的读书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从事教师工作几年,常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探索,但始终苦于无门,不得要领,直至学习了《弟子规》,才觉得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现就我粗浅的认识言谈于下。

《弟子规》由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组、两组一韵、四组一句编篡成文。后经晚清秀才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起成为启蒙教育的基础教材,是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读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五部分,对“弟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简意骇的语言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现在中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规》说:“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能做到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那么“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不难做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后才是“授业”和“解惑”。什么是“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所谓“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每个人开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相去甚远,如不及时教导,善良的本性可能会发生偏离。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面影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弟子规》,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境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各种坏习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为了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弟子规》的学习势在必行。

描写弟子规中的读书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让我们写《弟子规》的读书笔记,在我的姐姐的引导下,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弟子”也有“规”。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顺便说一个故事:以前着名诗人王安石是当时国家的重臣,可他有一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国家开大会,他也参加了。正当国王在大会上公开地对王安石说话时,一只虱子,从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脸上,会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话。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不然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话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亲仁,当然好,好日来,坏日少”我们可要努力啊!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这就是我的读书笔记。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要以它作为行为准则

描写弟子规中的读书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谨慎做事,从小事开始!》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便是《弟子规》的第四部分《谨》。它三字一句,文字浅显,朗朗上口,好读易记。从中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那么,作为一名七年级新生,有那些事情是需要谨记于心的呢?弟子规中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呀,时光匆匆,为人子,早上就要尽量早起,晚上就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趁现在精力旺盛,要一鼓作气,多读书,多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西汉时期的匡衡就是这样一个珍惜时间的人。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凿壁借光的故事吧!匡衡是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但它为了读书。就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借着射过来的一缕微弱的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后来不负重望,在大马司史高的推荐下,被汉元帝封为郎中,迁博士。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呀!由此可见,珍惜时间是多么地重要。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说的真对,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我们都是学生,穿衣不用太过花俏,要依着自己的身份穿。学校要求全天日地穿校服,那么每天早晨出门前,我们是否应该检查一下:红领巾是否带歪?校徽是否扣上?清清爽爽地出门,每天才会拥有一个愉悦的好心情。

将《弟子规》的要求熟记于心,我们就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开始做起!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描写弟子规中的读书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它,总如清泉,每感茫然之际,涤净他们身上的尘埃;它,总如轻风,每处苦闷之时,驱除他们心中的烦扰;它总如明灯,每在迷惘之时,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东方灿烂皇冠宝座上,矗立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他,凭着那份理念,那份信仰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随着春雷的一声巨响,他实现了祈望了几千年的梦,而那引领古老的中华民族冲破暗夜,探索前行的最大功臣莫过于《弟子规》了。

古人云:“百事孝为先。”那“孝”是人的根本吧!

周朝的文王为父亲安适开止,每天鸡初鸣,天未亮就向自己的父亲请安并让父亲脸上充满笑容,天天如此,从未感到一丝疲倦或是不耐烦。

一代君王都能舍其金躯之身,忘其金贵之体,有如此孝顺之心,何况是平凡的我们呢?也许正因为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使其开创了国家八百年的基业,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我们不能不说他所依靠的就是他的圣德啊!而作为当代的我们,面对着为我们奉献了自己一切的父母,面对着他们所给予我们无私的爱,试问我们又怎么能输作文给古人呢?

“凡出言,信为先。”孔子曾说过,“假如一个人没有守住信用,就不知道他有什么可以算得是人的了。”由此可见,“信”乃做人之本。

我们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宣称要“弃医从文”,决心要揭出几千年来的民族劣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于是乎,他为自己的信念用辛辣的笔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指引清醒的人们与一切恶势力进行顽强不屈的对抗。最终,他坚定了人们心中的信念。

然而,多少年后的今天,物欲的横流冲扫着社会的腹地,人类的良知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的徘徊。于是,历史的洪钟叩响浑厚的激音,穿越时光的洪流,震撼了今人的灵魂。21世纪的我们,被誉为有高素质的知识分子,又怎能失去做人之本“信”呢?

在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的今天,从物质享受的高度发达到精神世界的极度衰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片欲望的海洋,充斥着竞争、斗争、战争的价值观,充满了刺激、享受,纵欲的人生观。而中国以五千年传承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验证了《弟子规》必将以其灿烂的火焰,为我们的人生照亮一片坦途。

描写弟子规中的读书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让我们写《弟子规》。在姐姐的指导下,我渐渐体会到了《弟子规》的意义。我发现人生有很多规矩,“弟子”也有“规矩”。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定要有纪律,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来说说看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行时的孝顺,主要是教我们孝顺父母和亲人。《弟子规》里有这么一句话“亲爱的我,孝难,亲亲我,孝。”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孝,尊重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我们的恩情。

第二部是《做兄弟》,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比如“道友兄弟,道公兄弟,穆兄弟,中国孝道。”意思是:兄弟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如果他们不和谐,父母应该担心你。和谐了,就失去了父母的牵挂,相当于孝敬了父母。

我们应该永远小心我们的生活。俗话说:没有规则能造就方圆。穿衣服要扣好扣子,摆正位置,整齐,与自己的身份相符;适量饮酒,不要喝醉,不然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对了,一个故事:过去著名诗人王安石,当时是国家的重臣,但是他有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他参加了全国会议。就像国王在会上公然对王安石说话,一只虱子从他脖子爬到他脸上,会上的大臣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成了千古笑料。所以要吸取教训,不然可能会变成别人的笑话。

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要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幸福。

仁,就是善良和仁。善待他人、亲人、朋友、同学……现在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有多少是“仁者”?我自己做了一首小曲:“亲仁真好,好日子来了,坏日子少了。”我们要努力!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但不能光知道,要学会去做。怎么才能做到?学习知识。怎么学?学习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别人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就学,不该学。

这是我看完的感觉。我觉得《弟子规》会对我们的一生有帮助,我想以此作为行为准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