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谷雨节气学习心得体会报告 谷雨节气反思(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3:42:45 页码:14
谷雨节气学习心得体会报告 谷雨节气反思(7篇)
2023-01-12 03:42:45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谷雨节气学习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对于谷雨节气学习心得体会报告二

20xx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简析:】

1.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

关于“二十四节气入围非遗名录”,你怎么看?

两个问题有些区别,前者地理,后者政治,那么语文在哪里呢?

起码是语言,思维要清晰,态度要明晰。有点独立思考和真知灼见,最好了。问题在于——

统而言之,老孟、小郦的话指向申遗工作,小丁的话指向生活现实,三人纯属闲聊,并无观点的根本冲撞,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互相补充的。倒是他们每个人,我们都可以跟他好好“商榷”一下。民族自豪感爆棚的老孟、情怀满溢唯美流淌的小郦、活在当下脚踩大地的小丁,哪一个不是“话题大王”?

若沉湎于抱残守缺与推陈出新,纠缠于节气价值与申遗意义,在二元之间彼此徘徊,写作格局似乎嫌小,聚焦的点还嫌分散。

2.所以,愚以为,完成本文,关键点在于找到靶子,针对话题的核心与本质,集中火力鞭辟入里。那么,那个点在哪里呢?

同类事件似乎也不少,据说中国已有昆曲、京剧、中医针灸等26项列名非遗。与它们相比,“二十四节气”的个性和共性是什么?作文材料存在“节气”与“非遗”两个维度,虽有联系,实为两靶。如何处理这个问题,黏合式的就事论事、深度挖掘,还是以小见大、扩展拓展式的引子式写作思维,有点费脑。

换言之,这道作文题,其实是站在了一个“作文命题趋向”的分水岭和风口上。向前走、向后转,是一闪念的事。

3.否定倾向拟题:

祖宗智慧解不开当下困局

花式秀遗产展露国人小智慧

节气入非唤不回久违诗意

节气申遗不必普大喜奔

文化事件的科学审视是审美错位

止于情怀的节气入非不必做溢美评价

纸上风景带不来心潮澎湃

肯定倾向拟题:

节气局限性无碍遗产传承心

过日子不是节气入非的思考基点

非遗舞台缅怀节气无可厚非

濒危是节气申遗的出发点

4.完成此题,很大程度上,精力放在增强作品的“语文味”上。实在有些心累啊。

【优秀范文:】

“节气入非”非关农事

历时三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人为“智慧”登堂而欢欣,有人因其无补于“日子”而不屑。我认为,节气入非非关农事,是文化事件,不宜做科学考量。

诚如老孟所言,二十四节气,带有浓烈的先民气息,确是“老祖宗的智慧”,在久远的农耕时代,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虽曰中国,实乃黄河,与北温带、出苗率、复合肥等现代科学相比,其准确性自不可比。

二十四节气当属“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这一类别。“节气入非”,其初衷及意义在拯救濒危、保护文化,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国人欣喜可理解,兴奋大可不必。过去的火焰,暖不热今宵的寒意。

今天,谈论农事是一件尴尬的事情,所谓二十四节气,不过是这大尴尬之小切面而已。刀耕火种二熟三熟之农法,镰镢锨锄篮筐筛箕之农具,豆谷麦稻瓜笋蔬莨之农作物,或淘汰悬置,或止于入口。拥有话语权和表达力的人群,对栖身土地伴随节气的人群,说着苍白无力的评语。其实,在节气的流传过程中,它不仅是农事术语,更关乎民俗,清明祭扫、冬至温补,即可见一斑。

毋庸置疑,对气温、寒暑、冰雪、萌枯等物候学元素的关心,是重要的。竺可桢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两次试图建设全国物候数据网,却先后被战争、wen革打断。可以想见,古朴的二十四节气之说,对于现代农业之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三年申遗路,崎岖招魂心。但若止于列入名录,则无非是来一次文化工程,多一个旅游项目。若加顺推,假以时日,太极八卦、五音六腑、七夕九州等陆续入非也未可知。若不细察,遗产入非,根在文化,念在濒危,却旨在录名,效在消费。一场文化意淫,半尊坍圮雕像;曾经的主流信仰,如今的小众念想。

小郦所谓“诗意”,不过是文字组合的美妙,头脑画面的魅惑,草长莺飞谷雨小雪的诗意。原创化命名、物候性概括、绝句式表达,是想象力,而非切肤感,是干瘪城市精神对泥土的天然向往,精致现代生活对粗粝的饥渴追寻。这种叶公好龙般的大话诗意,几乎没有多少真切滋味。当我们在北上广和归故乡之间徘徊,在微商网购与体制内外纠缠,农业话语体系已经变得何其边缘和微弱。

申遗成功,看似普大喜奔,实乃“他人的故事”,我们又拿着古人和农民的素材,到世界的屋顶上消费了一把,走下秀场,归于沉寂。

节日入非,非关“过日子”,小丁误将文化淆科学,无异于鸡同鸭讲。不能拿现代科学高度,对古代农业求全责备。以《现代生物学教程》标准审视《梦溪笔谈》,自然哑然失笑处多矣。

文化的归文化,科学的归科学,用非遗给节气燃一把精神暖火无可厚非,再多的奢望怕不现实,也无必要。

对于谷雨节气学习心得体会报告三

1、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2、治虫没有巧,治早治小又治了。

3、同样草,同样料,不同喂法不同膘。

4、留苗不长眼,管好也减产。

5、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6、立夏芝麻小满谷。

7、清明林林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8、苗荒甚于草荒。

9、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10、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11、要想虫害少,除尽田边草。

12、碗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权。

13、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14、少了不治虫,多了治不净。

15、一日三挠,等于加料。

16、小麦开花,蚂蚱跳打。

17、夏日下雨,夏至少雨。

18、饮马三提缰。

19、立夏不热,五谷不结。

20、小毛驴,真格靠,黑白轴转疾病少。

21、干完活,驴打滚,牛倒沫。

22、猪菜切得细,如同加白米。

23、牲口喂花草,无料也上膘。

24、把草把料,牲口欢跳。

25、牲口越肥越顶戗。

26、苗子补严,间定莫慢。

27、青草、格荛,强似喂料。

28、干锄湿,湿锄干,不干不湿锄个暄。

29、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30、立夏种绿豆。

31、先草后料,四角拌到。

32、苗荒苗,不结桃。

33、一边一铁锨,末后连窝端。

34、立夏起北风,十口鱼塘九口空。

35、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36、畜是农家宝,全凭饲养好。

37、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38、猪喂一盆食,牛喂一把草。

39、三三见九少,二五一十多。

40、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

41、谷茎圆,莠茎扁,莠草脆硬,谷叶绵。

42、头遍锄不好,到老一地草。

43、立夏前后种络麻。

44、春天恋了苗,秋后收得薄。

45、只要牛出满鼻汗,不倒沫也能接着干。

46、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47、留苗过稀,后悔莫及。

48、丰产不丰产,全靠掏垄眼。

49、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50、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对于谷雨节气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四

1、人卖山茶先谷雨。——宋·陆游《春晴自云门归三山》

2、谷雨夜来收。——唐·崔国辅《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

3、谷雨初晴。——元·张翥《水龙吟·傅渊道宅上赏紫牡丹》

4、谷雨收茶早。——明·高启《姑苏杂咏·临顿里——十首》

5、谷雨初晴叫杜鹃。——唐·齐己《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

6、鱼翻谷雨萍。——唐·张又新《三月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

7、春逢谷雨晴。——唐·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8、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清·乾隆《观采茶作歌》

9、谷雨共惊无几日。——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10、何似西窗谷雨茶。——宋·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11、谷雨初收时候。——元·袁易《声声慢·寿张仲宝·乔木所居亭名》

12、开时谷雨。——元·刘敏中·《鹊桥仙·观接牡丹·文津阁本中庵集六》

13、岩谷雨余生晚烟。——宋·文同《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

14、独占断谷雨风流。——元·赵秉文《满庭芳·遗山乐府中附以上周泳先辑》

15、谷雨是今朝。——宋·滕岑《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湫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

16、谷雨秧芽动,楝风花信来。——舒岳祥《春晚寄二林》

17、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落絮游丝三月候》

18、灵源洞口采旗枪,五马来乘谷雨尝。——王穉登《题唐伯虎烹茶图为喻正之太守三首·灵源洞口采旗枪》

19、谷雨初干可自由,荷锄原上倦还休。——柯九思《索阳庄瓜寄玉山》

20、常见牡丹开候,独占断、谷雨风流。——赵秉文《满庭芳·遗山乐府中附以上周泳先辑》

21、各将谷雨崖烟写,独许溪鸥野鹭知。——方回《次韵送张文焕·深愧衰残蒲柳姿》

22、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元稹《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

23、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崔护《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

24、快快插禾,清明谷雨天气和。——郑鹏《禽言三首·其一》

25、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朱槔《谷雨》

26、瓦缸满注春泉碧,谷雨晴时分藕植。——柯潜《吟室盆荷》

27、社鼓冬冬催谷雨,炊烟续续过清明。——钱谦贞《清明后晚出北城至顶山寺登白龙庙作》

28、乍过夜来谷雨,盈盈明艳惹天香。——曹勋《庆清朝·绛罗萦色》

29、谷雨共惊无几日,蜜蜂未许辄先甜。——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30、候过清明节,人忙谷雨天。——宋湘《家园杂忆四十韵》

31、谷雨赊犹半月期,禁烟花事已纷披。——程公许《题花十绝句·谷雨赊犹半月期》

32、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33、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徐渭《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34、谷雨亲蚕近,花朝拾翠连。——王逢《宫中行乐词·明月窥彤管》

35、一朵千金,帝城谷雨初晴后。——李铨《点绛唇·一朵千金》

36、仙峤多灵草,纷披谷雨前。——王恭《山人以春茗见寄赋以荅之》

37、是日已尝谷雨茶,是岁木星守南斗。——方回《记游自次前韵》

38、月波半浸杨柳,谷雨初匀牡丹。——李石《扇子诗·月波半浸杨柳》

39、洛阳谷雨红千叶,岭外朱明玉一枝。——完颜璟《云龙川泰和殿五月牡丹》

40、物色冬青树,时新谷雨茶。——田登《巴风》

对于谷雨节气学习心得体会报告五

1、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

2、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3、勤添少给,无料也肥。

4、立夏起北风,十口鱼塘九口空。

5、立夏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6、谷子根扩杈,莠草杈扩杈。

7、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8、青草、格荛,强似喂料。

9、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

10、苗过稀长草,苗过密易倒。

11、毛驴脾气怪,骑着倒比牵着快。

12、糟糠出猪,粪草出鱼。

13、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

14、不怕使十天,就怕猛三赶。

15、立夏芝麻小满谷。

16、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

17、一日三挠,等于加料。

18、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19、能驮千斤,不驮偏沉。

20、猪菜切得细,如同加白米。

21、立夏雨少,立冬雪好。

22、干锄湿,湿锄干,不干不湿锄个暄。

23、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24、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25、立夏不热,五谷不结。

26、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长桃。

27、常喂喂在腿上,现喂喂在嘴上。

28、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29、留苗不长眼,管好也减产。

30、草膘、料力、水精神。

31、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32、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33、立夏前后种络麻。

34、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

35、春天恋了苗,秋后收得薄。

36、棉花定了苗,株间快松挠。

37、要想吃小米,谷子羊屙屎。

38、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39、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

40、只要牛出满鼻汗,不倒沫也能接着干。

41、一日刷三刷,强如喂芝麻。

42、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43、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44、马吃寸草牛吃屑,猪吃糟糠能上膘。

45、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治锈病和麦蚜。

46、移苗要保活,必须带泥坨。

47、小麦开花,蚂蚱跳打。

48、垄里有根草,好似毒蛇咬。

49、种地要三壮:人壮、地壮、牲口壮。

50、高粱稠了难通风,秸倒粒瘪减收成。

对于谷雨节气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六

1、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2、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扎。

3、地瓜块长,深翻才能长。

4、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

5、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6、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7、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8、栽树不紧管,成活难保险。

9、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

10、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11、谷雨不种花,心头象蟹爬。

12、谷雨在月中,寻秧乱筑冲。

13、谷雨在月头,秧多不要愁。

14、谷雨在月尾,寻秧不知归。

15、谷雨雨,蓑衣笠麻高挂起。

16、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17、连续阴雨不停,小麦易生锈病。

18、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19、圈满牲畜塘满鱼,门鸡鸭叫嘎嘎。

20、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堆。

21、田等秧,谷满仓;秧等田,丰收难。

22、谷雨有雨棉花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23、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

24、小麦要浇孕穗水,查治火龙和黄疸。

25、山岭薄地栽地瓜,高粱丰收在涝洼。

26、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

27、棉田多锄地温升,棉苗病害能减轻。

28、横毁树皮一整圈,不过几天就打蔫。

29、深栽茄子浅栽烟,想吃红薯地皮沾。

30、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31、纵剩树皮一窄条,加强管理死不了。

32、薄地地瓜旱地谷,涝洼地里种秫秫。

33、要想水果挂得好,还得蜜蜂把花咬。

34、谷喜岭,稻喜洼,地瓜最喜高地沙。

35、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36、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37、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38、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

39、谷雨有雨棉花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40、过了谷雨种花生。沙山花生土山粮。

对于谷雨节气学习心得体会报告七

俗话说“春分至,蛋儿俏”,时在三月,节气春分。老师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孩子们对“春”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呢?可是对二十四节气是陌生的。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感受到春天的喜悦和情趣。

竖蛋大比拼“春分到,蛋儿俏”,自古民间就有春分竖蛋的习俗。春分这一天最好玩的莫过于“竖鸡蛋”:选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鸡蛋,轻手轻脚在桌上把它竖起来。

为什么要在春分这一天竖鸡蛋呢?

据说,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其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

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

最后,春暖大地,万物生长,“立蛋”除有立住鸡蛋的本意,亦有“马上”、“添丁”之意,意味着人们祈祷人丁兴旺,代代传承之意。

打扮蛋宝宝“竖蛋”游戏后,可以教孩子为蛋宝宝穿上新衣服啦!

用彩色画笔在鸡蛋上画出的美丽的图案,寄托着孩子们心中对美好春天的希望。

护蛋行动蛋宝宝穿上新衣服之后,小朋友们就好守护好这个鸡蛋。全天内鸡蛋不离身,孩子们必须时时刻刻把鸡蛋携带在身边,尽心尽力地保护这个鸡蛋,不让它破损。

护蛋行动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贴心呵护和辛勤付出。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恩父母,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

制作风筝春分前后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正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通过放风筝来避邪,如今大家更是借放风筝表达对新春的祈盼。

老师可以教父母在家做亲子手工,和孩子一起制作风筝,制作完成后可以挑个好的天气去空旷的户外放风筝,记得出门戴好口罩哦,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节气儿歌古人为了更好地进行农事耕作,运用很多的方式记忆和传播二十四节气,童谣儿歌就是其中方便又具有很大传播力的一种方式。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春分

(一)

到了春分忙备耕,马拉大车去送粪。

果农剪枝勤浇水,家家户户无闲人。

(二)

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

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二十四节气民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利用传统节日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深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幼儿园老师可以“春分”节气为契机,帮助孩子们了解春分习俗,体验时令节气的趣味性,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