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在发达面粉厂工作心得体会及感悟 长期在面粉厂工作咋样(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4:36:23 页码:8
在发达面粉厂工作心得体会及感悟 长期在面粉厂工作咋样(九篇)
2023-01-12 04:36:23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在发达面粉厂工作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2016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人。

2018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人,发展对象4人(已于2018年8月30日召开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于2018年9月10日上报经济商务党委审批) 。

园区机关党支部发展党员各项材料齐全规范。主要材料有:《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政审材料》、《发展党员公示登记表》、《谈话记录》和《个人思想汇报》(每季度一次)等。注意检查入党申请书,从支部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到支部通过其为预备党员有一年以上的考察培养期,培养教育期间有确定2名培养人,按照要求每季度填写一次考察情况。党支部的会议记录完整,写清会议时间、地点、内容、主持人、记录人、党员总数、实际出席缺席党员人数及缺席原因,参加会议的发展对象名单、会议讨论情况、表决形式及结果。《入党志愿书》中该签名盖章的位置均有签名和盖章。入党材料上填写的时间与各种记录具有一致性,入党材料一般没有涂改,入党材料按规定存入本人人事档案。

园区机关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都经过自己申请,支委会通过而定,党支部按规定每季度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每次发展党员都经过党支部研究,党员大会通过,进行投票表决,并公示七天。支部召开吸收预备党员大会时、党员到会的人数都符合《细则》的规定。列为发展对象的四名党员,均经认真培养、考察,一是个人向党组织写了入党申请书;二是组织党员同志负责与其联系;三是坚持组织他们参加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而且都经过党校培训;四是他们都能积极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五是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对他们的意见;六是认真做好其有关社会关系的调查;七是均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八是发展时均召开党员大会,认真审查,做出决议,并报经济商务党委审批。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离县委组织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发展党员工作做得不够,发展党员数量少。在下一步,党支部将进一步转变思想,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为尺度和准绳,严把党员队伍的入口关。整章建制,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严格按程序办事。凡程序不合者,有党员发展审批权的党组织一律不予审批。

有关在发达面粉厂工作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近年来,我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立足于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积极总结探索,大胆创新实践,着力健全落实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素质提升机制,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一是坚持“五个一”学习制度。即每个基层党支部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学习;镇机关党员每人联系一个学习点;基层党支部建立一套集中学习活动档案;每次集中学习后组织一次测试;每年年终对学习活动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农村工作千分制考核》,与党支部书记的报酬、福利,与党员的评星定级相挂钩。二是严把党员出入关口。把好年龄、学历、能力三关,坚持征求群众意见、组织谈话、预备期考察三步走,将政治素质好、致富本领强、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群众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今年,全镇共发展农村党员24名,其中35岁以下的18名,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的22名。同时,对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及时给予严肃处理。2009年,先后对3名违纪党员给予了警告处分。三是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建立党员“双培”机制,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使党员切实起到带领群众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镇1300多名农村党员中,有致富项目的占80%。

(二)建立关心激励机制,激发党员队伍能动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小,取决于其内在动力大小,也就是个人能动性。为此,我们坚持“一岗一评一栏一信一访”制度,逐步培养和激发党员发挥作用的能动性。一岗,指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并为发展对象安排服务岗位锻炼;一评,指每年年底组织群众对党员全年的履职情况、完成任务情况等进行民主评议,评定星级,颁发证书;一栏,指每村都建立党建宣传栏,宣传党员的好好事;一信,指对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党员,由村党支部上报镇党委审核后,以镇党委名义发一封表扬信;一访,指经常走访慰问党员,家庭困难党员常访、年老体弱党员常访、孤寡离异党员常访、纪律涣散党员常访。各项措施的实施,使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意愿更加强烈。大牛村老党员牛德泉在病危之际,把自已看病的1000元钱捐给村里修路。何庄村14名党员带头捐款近2000元帮助身患癌症的村民治病。

(三)建立服务长效机制,拓宽党员发挥作用渠道。以开展“五个活动日”为载体,建立基层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有效渠道。一是“集中议事日”。各基层党支部把每月1日作为农村党员集中议事日,组织全体党员听取社区“两委”上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安排,讨论研究社区重大事务,充分发挥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激发农村党员为民服务的热情。二是“重点帮扶日”。把每月15日作为重点帮扶日,结合党员联系户制度,组织党员到重点帮扶户家中走访,谈思路、传技术、想办法,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召开党员会议,研究帮扶措施,对党员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党支部共同研究帮助解决。三是“矛盾排查日”。每月末,组织党员分片包户,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把排查出的矛盾苗头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共同研究解决。四是“信息共享日”。把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5日作为信息共享日,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就一季度来发展项目情况,发现的新致富信息向大家汇报交流,做到信息共享。五是“政策宣传日”。把每年的6月30日、12月30日定为政策宣传日,组织党员以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举办讲座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精神。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有的党员党性意识较差。少数党员党性信念不坚定,轻“主义”重利益;责任感使命感衰退,自我要求标准降低;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的不愿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个别的不交纳党费,对国家、集体和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二是农村党员结构不够合理,后备力量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基层党员老龄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再加上个别地方党组织生活开展的不及时或枯燥无味,致使有些青年民要求入党的积极性不高。三是部分农村党员“双带”能力不够强。不少农村党员与市场经济形势不适应,存在小富即安问题。有的党员因受年龄、文化、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生活不如非党群众,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不明显。四是有的党员参政意识不够强。部分党员对自己的权利认识不充分,不能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党员队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客观因素。首先,大量人才外流。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在家务农,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或读书升学,或外出打工,或投亲靠友经商,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发展党员后继乏人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改善;其次,“利益至上”观念的影响。少数农民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讲实惠,讲赚钱,在政治追求上存在消极心态。二是党员自身因素。少数党员放松或忽视理论知识和文化科技知识的学习,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个人步履维艰,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组织管理因素。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存在层次不分、方式方法单调、内容缺乏针对性的状况。同时,仍有个别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私心重,害怕“丢位子”,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农民入党。

三、对策及建议

一要重思想,抓教育。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为重点,从抓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教育,突出重点,讲求方法,注重实效,建立机制,着力解决好部分农民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等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政治思想素质。

二要重技能,抓培训。对农民党员侧重于农村实用科技培训,在提高致富本领上下功夫;对致富能人重点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个人富与群众共同富的关系,同时加强科技文化知识和法规政策知识培训,引导他们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前列,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三要重结构,抓源头。对返乡务工青年能手、产业种养能手、产业经济组织带头人,加强培养,激发他们对党的事业的热情,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引导他们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从而有效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四要重管理,抓队伍。加强对无职党员队伍管理力度,通过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客观、科学评价每位党员。在此基础上,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做出处理:对那些问题不大并已认识错误的,加强教育促其改正;对那些意志衰退,不能发挥党员作用的,劝其退党;对那些违法违纪,经教育仍无改过之心的,坚决予以除名,以保证党的肌体的纯洁性。

五要重参与,抓载体。基层党组织要在完善“三会一课”的基础上,创新活动方式,组成由无职党员参与的“民主理财会”、“议事会”,给无职党员提供参与村级管理的机会,发表意见的场所,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财务管理的监督员、热心公益的议事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

有关在发达面粉厂工作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10月22日公司为大家准备了这场思八达的培训。很早就听说过了思八达,印象中的思八达培训是神秘而又疯狂的,真正的参加了以后,觉得更多的不是疯狂,而是沉静以后的反思。

培训的主讲人是贾建忠老师,是河北狮城百姓的董事长。有的同事曾经去过狮城百姓学习,从他们那里听说了狮城百姓的开会模式,开始的时候还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经过这次培训以后,我明白了,什么样的领导创造出了这样的团队。

首先讲的内容是企业需要升级和如何升级,虽然这些内容是针对老板的,但是其实老板、店长、区域经理大家都是一样的,因为大家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想让企业更好的发展,想让门店更好的发展。老板要知道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店长或者区域经理也要能够预知到门店的发展方向,把工作做到前面。老板的责任是:点燃和引爆员工;老板最缺的的事情是:把中高层正常能干的事情干完,让中高层无活可干。我从店长到区域经理,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很多工作是可以员工去做的,店长却帮助完成了,结果店长的工作完成的不好,更主要的是员工自身得不到发展。做一个老板,要有一个方向的,带着企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层的管理者,要增强的是自己的信念,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就像一个老板一样,知道我要去哪里,只要抱定这个信念,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依然都会勇往直前。领袖的黄金思维:遇到问题必须具有前行的思维;遇到问题必须具有节点思维;遇到问题必须具有本源思维;改变命运必须改变思维。这是领袖的黄金思维。当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很多事物的认识还是过于浅薄,也许我一直也达不到这个境界,但是我会在实践中不停的学习和努力,不断的完善自己。

老板的境界又三种:最初的,利用员工幸福自己,方向:和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策略:利用员工(交换);第二境界:利用平台成就一件事,方向:和员工形成荣誉共同体,策略:相信与交给;第三境界:成就员工(成就自己),方向:和员工形成精神共同体,策略:形成一体(一件事、一条心、一伙人、一辈子)。我感觉我们的老板已经是第三个境界了,现在我感觉的泽强已经不是在给老板干,不是为了老板发展而发展了,现在的泽强是为了让社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了让员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在发展,原来这些感觉我是一定不会产生的,现在不一样了,一个是我在泽强经历的八年,让我相信了这里,让我相信了老板,贾建忠老师的培训让我深思了这一点,我想为什么这一年我的变化会这么大,不是环境改变了我,是我对泽强的认识改变了。曾经的李总对我说了那么多语重心长的话,当时听的时候真的不以为然,现在都一一证实了。

其次又讲的是中高层思维模式的升级:改变命运必须改变思维,成功的人是因为装了一套成功的思维模式;失败的人是因为装了一套失败的模式。人和人之间的差距,都在脖子以上。中层的定位不当会毁了自己。中层的错误思维:打工思维,混的思维;苛求完美的思维,追求完美的人是不成熟的人;苛求公平、平等的思维,商业的本质就是不公平,不平等;和老板做买卖的思维。虽然我们的确是在打工,但是其实打工也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好,也就是我们在为自己打工,而不是为领导打工;对于每个人,每个事,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接受不完美的存在,作为一个中层,对于企业的问题的和员工存在的问题,是要包容的,允许不足的存在,企业完美了,要你干什么,员工完美了,要你干什么?对于不公平,普通选手抱怨不公平,毁了自己;高手对于不公平,成就自己。

沟通的玄机:沟通是一种情商的表现,财富的获得市情商的体现,没有触摸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美,谈何走进领导,走进顾客的心里呢?和老人沟通需要注意自尊;和领导沟通需要注意尊严;和男人沟通需要注意面子;和女人沟通需要注意情绪;和孩子沟通需要注意姿态;和90后沟通需要注意直率。这些话让我感觉,管理,尤其是对人的管理,就是琢磨人,怎么样让别人能够顺利的按照你的指示去做,而且还能高兴的去做。

还有一点就是境界,只要境界拉高,问题就下来了,只要境界降低,问题就上来了。境界提高一分,能力裂变n倍。所有的问题都是出现在境界上,任务完不成,在境界上;工作难度大,在境界上;制度考核不合理,同样是在境界上。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就会充满力量,和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就是消耗生命。遇到正能量乡下传递,越多越好,能放大则放大;遇到负能量,带着预案向上传递,越少越好!传递时中高层定位的核心,你传递什么,你就成为什么,传递什么,就拥有什么!作为中高层,“像”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像”店长比“是”店长更重要;“像”老板比“是”老板更重要;“像”党员比“是”党员更重要。你相信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就会发生,就会实现,你相信自己的工资能够翻翻,就真正的能够翻翻,如果连相信的前提都没有,机会永远不会光顾到你身边。

两天的培训学习,还有很多内容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培训中有好多内容都是贾老师一带而过的,很多的至理名言也都是顺着就说出来的,很希望学到这些一带而过的内容。每次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我都会回想我在公司的这八年的经历。也深深的为自己浪费的那些年而感觉到后悔,同时也感谢公司的领导这么多年以来对我们的包容,一直没有放弃我。想一想贾老师讲的内容,过去的我,也同样是有着中高层的那些弊端,我庆幸我没有一直迷茫下去,还来得及,能够在目前的岗位上再次证实自己,让自己不断的和领导去学习,去提高,这条学习的路还很长,我的领导就是我的目标,我要向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的继续努力!

有关在发达面粉厂工作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同志们:

这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总结 20xx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 20xx年经济工作,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xx年经济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困难局面,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科学研判、主动作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扩大总量和转型升级并进,着力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风险化解,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

总体来看,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我们密切跟踪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出台稳增长16条政策措施,开展对州市的调研督导活动,实施万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狠抓中央和我省出台稳增长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发挥政策对经济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二是着眼长远调结构。我们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有进有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强力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出台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加大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和兼并重组力度,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快重点园区建设,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坚持不懈打基础。我们深入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战,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作出部署,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有序开展城市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建设,水利、能源、电力、信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四是需求导向抓改革。我们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优先推出和实施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有直接效果的改革举措,简政放权、国资国企、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农业农村、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取得新进展,使市场活力和增长潜力得到不断释放。五是主动作为扩开放。我们积极参与“梦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规划研究,深化大媚公河次区域合作,务实推进与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和周边省份的交流合作,成功举办第2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2届昆交会,配合国家发改委成功召开桥头堡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积极推进沿边开发开放平台和滇中产业新区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六是增加投入惠民生。我们高度重视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量向民生和基层倾斜,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加快推进“美丽云南”建设,促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加。面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我们迎难而上、沉着应对,果断处置昆明“3.01”暴恐事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年产9万吨及以下的992个煤矿全部关停整顿,有力有序有效开展鲁甸6.5级、景谷6.6级、盈江6.1级地震、超级台风威马逊以及泥石流等应急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中央各部委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座的各位同志都出了力、作出了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对大家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

二、经济新常态下云南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12月9日-i1日,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都作了重要讲话。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几维度,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作出阐释,并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 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些趋势性变化和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是中央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我们谋划、推动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遵循。

“舟循川侧游速,人顺路则不迷”。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前提和关键是历史地、辩证地认识经济新常态下我省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和更好遵循经济规律。在新常态背景下,云南既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不断扩大、增长动力青黄不接、结构调整阵痛显现、去产能化过程中社会压力增大、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要素成本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经济风险逐渐暴露等与全国各地相同的特点,又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情况。

一是发展阶段不同。目前,云南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处于gdp由1万亿元向2万亿元跨越的起步阶段,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落后于全国,这既是发展的差距,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20xx 年,云南城镇化率仅为 40.48%,远低于全国 53.73%的平均水平,居全国第28位。此外,云南工业、第三产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运作得当,将在投资、消费领域释放出相当规模的需求。

二是产业结构内涵不同。20xx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 46.3%,比第二产业比重高出2.2个百分点, 整体呈现出“三二一”结构。今年我省gdp占比三产也略超二产,但这是在工业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实体经济发展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实现的,不能就此断定我省经济结构已经由以工业为主的增长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增长新阶段。目前,我省工业仍以原材料行业和烟草为主,原材料行业产品低端化、价值链低端化、产业集中度低、经济粗放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矛盾日渐突出,产业发展受制于东部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态势较为突出。云南工业平均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将承受更大的“阵痛”。同时,我省服务业总量小、层次低、结构不优的特点也比较明显。20xx 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的1.9%、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全国的 54.3%;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其中最能代表服务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居民服务业、金融业、教育、科研等几个行业所占比重不到10%;研究开发、技术服务、信息、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企业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是“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失衡。20xx年,全国投资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存货增加占gdp的比重)为 47.8%、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为49.8%、净出口率(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占gdp的比重)为2.4%,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较为协调、出力较为均衡。而同期云南投资率为84.9%、消费率为62.8%、净出口率为-47.7%,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大于全国,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经济增长为负拉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严重扭曲、动力失调。

四是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省市,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正在想方设法把产能往外转移。云南除烟草和少数领域产业有一定竞争力外,多数产业是既没“量”也没“质”,特别是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大量中间消耗物资都依赖于省外调入。比如,在项目建设所需产品中,除水泥、部分钢材、玻璃等由本省提供外,多数建筑装饰材料、发电机组、光纤电缆等要依靠省外调入;在终端消费品中,除一些低端的食品及生活用品外,大到汽车、家电,小到牙刷、香皂、饮料等轻工产品多是省外产品。云南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相当一部分并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云南省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从20xx年的-2687.03亿元扩大到20xx 年的-5598.54亿元,而20xx 年四川是-456.9 亿元、重庆是-260.5亿元、贵州是-1790.44亿元。在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上, 云南的产品也普遍存在“买多卖少”的逆差现象。

五是工业投资与民间投资比重明显低于全国。20xx年, 全省完成工业投资2866.83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9.8%。同期全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7%,比云南高11.9个百分点。 20xx年,云南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105.0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1%,同期全国比重为63%, 云南比全国低近10个百分点,投资规模小、投资结构不合理,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六是创新能力与科技进步差距较大。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创新和科技进步驱动,而云南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不仅在全国的排名靠后,而且鼓励企业创新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20xx年,我省创新能力排全国第27位,劳动生产率为4.05万元/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4.7%,研究与发展( r&d )经费占gdp的比重为0.68%、排全国第26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仅为4.7%。

七是市场经济主体的培育水平较低。云南企业数量不多,结构也不优;龙头企业少,企业平均规模小,缺乏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20xx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551户,不到全国的1%;云南百强企业入围门槛不到10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只有14 户。

八是经济体量小。广东、江苏、山东等沿海发达省区gdp 已经超过5万亿元,一些中西部省区也到了3万亿元,云南才 1万亿元出头。20xx年全省gdp居全国第24位、西部第6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全国第21位、西部第5位。但也要看到,与同类西部省区相比,我省财力保障相对有竞争优势,与经济体量大的省区相比,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我们“船小好调头”、回旋余地大。

总之,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云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研究问题,形成新的战略判断和战略思维,实现工作思路新发展、工作路径新创造,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新常态发展之路。

第一,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对云南这样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欠发达省份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云南一切问题的关键。无论是扩大就业、提高收入还是调整结构,都需要适度的经济增速作为支撑。没有合理的增长速度,各种潜在风险就会逐渐暴露出来,全面深化改革将更加艰难,结构调整的过程甚至可能中断,缩小发展差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同时,不盲目追求高速度、不片面追求高增长、不搞gdp崇拜,不等于不重视gdp、不要gdp、不把gdp当回事儿,决不意味着可以对经济发展放任不管、任由经济增速下滑。要坚决摒弃那种“新常态”就是增速“慢下来”,就是“弱化发展”,就是心安理得的“自然增长”等片面认识,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 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确保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积极“进”、稳中有为主动“为”,实现稳中提质、稳中求好、稳中求优。

第二,辩证看待形势,始终坚定发展信心。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从全球看,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跌落,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从全国看,尽管面临许多新困难新问题,但是,我国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必将有力推动发展。从我省来看,一方面,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内需增长动力不足,传统工业支撑能力减弱,房地产调整影响难以消除,财政收支矛盾尖锐,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我省发展仍然拥有难得的重大机遇,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演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没有变,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走势没有变,全省上下推进富民强滇、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没有变。在新常态下,我省无论是投资空间还是市场容量,都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潜力。我们要从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中,看到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西部地区更多的倾斜支持,看到中央重点支持的正是云南需要发展的领域,看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和东部产业转移带来的良机,看到我们长期积累形成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谋事而定、乘势而动的主动性,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把潜力释放出来,把各种可能的风险与挑战化解掉,拓展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空间。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并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0xx年,我省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在同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重庆、贵州、西藏等几个省区市预计增长10%,我省gdp增速从近年来的全国前3位滑到第20位左右,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深入研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断崖式”下跌,表面上是市场低迷、有效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所致, 实质上,一方面是我省长期积累的以资源型、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矛盾等问题的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稳增长的弦绷得不够紧、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应对措施不够有力所致。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我省经济下滑归咎于大环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是要“知耻而后勇”,坚定信心、加油鼓劲,争取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并举,充分发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

第四,把握发展全局,坚守发展底线。立足全局才能把握大局,坚持底线思维方可稳中求进。新常态从“新”到“常”,是一个经济转型转轨的过程,新旧问题并存,新老矛盾交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好发展的协同性、平衡点,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既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重视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精准发力、定向施策;既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又要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重要作用;既要积极稳妥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又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既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第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的继承。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 、切合实际的、符合大民愿望的,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贯彻执行。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发扬钉钉子精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终会水滴石穿。当然,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认识和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换一届领导就兜翻天,不要为了所谓政绩换频道、变调门、调焦距,不要空洞的口号满天飞,更不要盲目攀比空显摆。编段子、绕口令、排比对仗、空话连篇,绣花棉被盖鸡笼、外面好看里面空。“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要干好每一天、干好每一月、干好每一年,干好每一件事, 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目标、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件件实事、合成大事。

三、 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按照中央要求,结合云南实际,我省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强化风险防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键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把明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8.5%左右,是省委主动适应全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权衡各种因素,深入分析利弊后作出的决策。这一目标是审慎稳妥、留有余地的,照顾到了指标间的匹配性,统筹了需要与可能的结合点,突出了发展“质”和“量”的关键点,把握了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一是充分考虑了缩小我省与发达省区差距的客观要求。无论是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总量规模,还是发展质量和人均水平,我省与全国和先进发达省区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从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云南必须保持适当高于全国水平的发展速度,才能换取较大增量,缩小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二是充分考虑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要求。适当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可以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留下一定空间,也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充分考虑了就业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明年我省有30多万的大中专毕业生需要就业,加之城镇新增劳动力、农转城人员、复转军人需要就业安置,以及化解过剩产能企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以稳增长的更好成效,为城乡居民尤其是新增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给市场一个趋稳回升的预期,增强发展信心。四是充分考虑了现实发展的可能性。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我省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烟草和原材料行业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日益加深,明年要实现全省经济增长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就全省而言的目标,是各地经济发展的平均值,,不是全省所有州(市)、县(区)的唯一标尺。强调,“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一点也是要鼓励的”。就云南而言,既要防止空喊口号、定一个违背阶段性特征、不切实际的高目标,最终完成不了,挫伤大家积极性;也不能把发展目标定得过低,助长“为官不为”心态,导致经济“惯性下滑”。

四、经济新常态下的云南发展新动力

我们要立足省情,认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不断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汇聚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之力。

第一,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内需是经济平稳增长的“压舱石”。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必须进一步增强内需的拉动力,重点是要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培育更多新的需求增长点。

一要千方百计保持投资较快增长。要坚决摒弃投资贡献率已到极限、投资主要是拉动省外需求等短视、狭隘的错误想法,牢固树立投资是拉动云南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意识, 全力打好投资组合拳,千方百计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要紧紧围绕中央决定实施的三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抢抓中央支持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把构建五大基础网络作为投资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一是加快建设通江达海的交通网络。围绕云南—缅甸—孟加拉—印度战略通道、云南—老挝—泰国—新加坡战略通道构建,加快铁路、公路、水运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形成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打造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高效、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二是加快建设国际化广覆盖的航空网络。充分发挥我省航空运输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加大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和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民用机场、航线网络和昆明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建设,促进民航及相关产业持续发展,着力构建面向全国,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和欧洲、澳洲、美洲、非洲,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现代航空网络。近期,要在继续加快发展支线机场的同时,高度重视培育洲际航线,开拓国际航空市场。三是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的水保障网络。加快推进“兴水强滇”战略,依托六大河流水系,建设以滇中引水工程为骨干,大中型水源工程为支撑,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系连通工程为补充的“江湖连通、西水东调、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水源工程网;建设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为重点,中小城市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供水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 与环境改善要求相适应的污水处理网,为全省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水网支撑保障。四是加快构建跨区域内强外联的能源网络。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化省内骨干电网、配网及送电通道建设,着力构建云电自用、云电东送、云电外送相互协调的强优电网,建立电力协调和贸易中心。依托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加快省内油气管网一体化建设,提高省内油气供应能力,以石油炼化基地支撑中缅油气管道的规模化,以中缅油气管道的规模化支撑油气通道的常态化,建成国家重要的跨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枢纽。五是加快建设共享高效的信息化网络。加大国际网、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建设力度,扩大无线网络覆盖,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和信息安全,统筹互联网数据中心布局,搭建共享平台,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发展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顺应互联网国际发展新趋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推进信息化,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推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融合发展。创新丰富多样的互联网应用,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同步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措施,壮大互联网经济,使互联网成为信息共享、智能管理、惠民服务、产业发展 、拉动消费的重要支撑,推动“智慧云南”建设。

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十分重要的是要围绕“投什么”、 “谁来投”、“怎么投”等重大问题,研究推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各方面关联度高、拉动力强、影响力大的大事、要事。要着力挖掘投资需求潜力,加快研究出台扶持政策,重点推进地震多发区的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紧盯农村饮水安全、粮食仓储物流和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鲁甸、景谷、盈江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开展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社会事业、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建设。要强力提振工业投资,抓紧审批和开工建设一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工业项目,提高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要发挥预算内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强与政策性金融、债券、基金、保险等资金的协调配合,把投资和融资更好地结合起来,继续清理和盘活存量资金,确保有限资金用于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国家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完善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升投资回报预期,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

二要多点支撑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国家和省促进消费的政策并不少,关键是要落实到位。要通过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抢抓国家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等6大领域消费乡工程的机遇, 充分发挥云南气候和生态优势,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倾力打造“七彩云南、养生天堂”名片。要看到网络世界孕育无限可能,高度重视信息消费领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深挖信息消费潜力。要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为核心,认真落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多渠道促进增收,增强群众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三要挖掘新型城镇化潜力。城镇化一头连着投资,另一头连着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要贯彻落实一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和’《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xx- 20xx)》,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建制市、重点县城、特色小镇、城市综合体、新农村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扎实抓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发挥城镇化对增投资、促消费的重要作用。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产业是稳增长的 “顶梁柱”。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的决策部署, 大力实施产业兴省战略,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当前,我省许多产业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把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市场机制,突出比较效益,立足“四化”同步发展,减重增轻调结构、育新带旧工促转型、抓大带小壮实力,以产业综合实力大提升,支撑经济大发展。

一要坚持走云南特色的工业转型发展之路。云南工业存量不优、增量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比重大,这些产业在新常态下面临一定的困境,但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必须坚特优化存量。另一方面,增量是云南转方式调结构的希望,是后劲所在。要坚特优化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并重、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并重、资源利月与绿色发展并重,聚焦重点产业、产业链条、产业配套、工业园区、企业培育和项目建设,着力破解工业用电、用地和融资三大难题,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和开放带动,全面加快我省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烟草这裸“大树”是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坚实后盾。要扭住烟草产业不放松,保持云南“两烟”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确保“两烟”利税占全国烟草行业的比重不减。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建材、生物医药等产业转移,这也是减少省际贸易逆差、扩大出口的必要之举。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环境质量、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环境准入标准,防止原有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简单平移和重复建设,做到承接地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要强化资源型产业布局导向,加快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石化、汽车、清洁能源、电解铝等产业,加快从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努力建设国家重大产业基地。云南发展石化产业符合国家石化产业科学布局和安全环保集约发展要求,要坚定不移加快建设,坚决防止环境民粹主义泛滥。要狠抓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园区布局调整,省里突出抓好一批重点园区建设,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同业集聚、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群发展。

二要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推进,促进服务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高带动性方向发展。要积极培养以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服务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要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旅游业作为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的高成长性综合产业,从经济影响方面看 是动力产业,从社会影响方面看是民生产业,从生活影响方面看是幸福产业,从环境影响方面看是低碳产业,从发展前量和势头方面看是朝阳产业,是“七彩云南”的“第一形象产业”。要全力发展大旅游业,千方百计激活和动员社会及民营资本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深入实施旅游开发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和沿边开放融合发展战略,构建涵盖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的综合产业体系,大幅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全面实现旅游强省建设目标。要积极推动休闲度假、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体育运动的融合互动,推进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养生旅游、体育旅游、温泉旅游的发展,建设一批国际化的康体医疗服务机构。

三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现在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越来越关注“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回归大自然、原生态的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和消费者的喜爱,这为云南茶叶、咖啡、核桃、果蔬等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也为云南农业增加比较效益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在稳住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民瞄准市场需求,适应消费者选择,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要充分发挥云南农业物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农民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 “果蔬牌”,挖掘各种资源生产潜力。同时,我省农业不强, 最根本的是农产品加工业不强;农业效益不高,最根本的是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不高,主要是缺少一批竞争力强、在全国叫得响的大龙头。要坚持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抓手,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主攻方向,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重要支撑,把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把培育特色品牌作为重要基础,把完善服务体系作为重要保障,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抓实农产品转化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_推动我省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经济强省跨越。

第三,优化发展空间格局,着力打造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由于发展基础、发展条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 区域经济不可能均衡发展,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各国各地普遍做法。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机遇,打造发展空间新格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支撑带,形成极化效应强、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现场推进会的要求, 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城乡建设、生态环保六个一体化建设,努力使滇中城市经济圈成为全省发展的强大引擎、重要支撑。要顺应南北大通道建设带来的时空变化,超前谋划向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圈、向南连接北部湾和珠三角的南北经济带、城镇带建设,借势周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抢抓国家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新机遇,规划和建设沿边开放经济带,加快建设沿边开放新高地。要把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打破行政壁垒,按照打造经济板块的规律来谋划布局滇西边境山区发展,实观资源开发共谋、设施配置共建、经济发展共赢、生态环境共治,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要加快建设一批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强县,形成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特色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四,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新常态需要新动力,新动力要靠改革来激活。各地区各部们要积极作为,真枪真刀推进改革攻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每项部署、每个要点落实到位,不断把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和民生新福祉。要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以更大气力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改革推向深入, 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把该放的坚决放下去,把该管的切实管起来,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积极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和外来投资者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实践证明, 离开民营经济谈民生,是无根之木;离开民营经济谈富民,是无源之水。像云南这样的后发展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说, 发展的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动力在民资。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创新体制机制,放手放胆、放开放活,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要集中力量解决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大、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扩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突出问题,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跟踪和落实中央关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企业走出去、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稳定住房消费预期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强化上下衔接,形成改革与发展的良性互动。要鼓励各地各部门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差别化试点,积极谋划推出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改革举措, 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顺应人民需要、适宜地方推动的改革,省委就坚决支持。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关键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不能束之高阁。要强化责任、落实督办责任制, 解决“中梗阻”问题,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建立健全改革举措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发挥社会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让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凝聚起广泛的改革共识。

第五,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发展新空间。云南经济要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

一要积极融入和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略周边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建设,发挥好战略交汇支点的突出作用。研究编制我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 推动形成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划,启动实施云南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大项目推进计划( 2o15 — 2o16 年)。积极参与、推进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配合国家完成走廊四国联合研究规划工作作。协调和配合推进泛亚铁路中线、西线项自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的实施,提速互联互通步伐。

二要加快推进对外开放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瑞丽、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建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区域经济辐射电心;优化提升瑞丽(畹町)、河口等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功能,加快临沧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夯实腾冲(猴桥)、麻栗垅(天保)、孟连(勐阿)、泸水(片马)经合区发展基础,为申报设立国家级边合区创造条件,把各边合区建成辐射边境、内外联动的开放合作“特区”;加快建设中越河口—老街、积极推动中老磨憨—磨丫、及早启动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探索实行“境内关外、自由贸易”的管理模式,打造毗邻国家深度合作示范区,促进形成“两国一区、协同监管、境内关外、封闭运行、政策优惠”的跨国经济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红河综合保税区建设,依托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口岸申报设立昆明综合保税区,在有条件的边境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或保税监管场所,打造成为吸引境内外投资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的先导区。支持引导各类功能区自觉引进自贸区理念,争当“试验田”,推进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投资经营环境,提升载体功效。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研究建设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园区。

三要提高引进外资规模和质量。抓住国际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国家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契机,围绕集成电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特色化工、轻纺类等产品,以综合保税区等开放载体为重点,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加工贸易订单和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提高加工贸易产业附加值。

四要抓好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办好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促进外资外贸增长方式转型升级,提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天朗气清、碧水青山是云南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一财富、最大的特色和优势。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政绩观,完善相关办法和政绩考评体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走“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换取一时的政绩。要认真落实新环境保护法,用严格的法律和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城镇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要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森林云南”建设,扎实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实施,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以滇池为重点的高原湖泊、水库、河流水环境和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大江大河上游生态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水、气、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和完善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保卫和创造绿色财富,巩固和拓展云南的后发优势。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朝阳产业。节能环保既是做减法,也是做加法,能够催生新的产业。新上项目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路线,现有企业推进节能环保技改,城镇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都蕴藏着巨大市场。要全面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和各类节能环保产品,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来打造。

当前,正处于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这是关系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有利于稳定社会就业的大事。省级有关部门要深入谋划“十三五”期间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开展好省级重点专项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抓紧研究起草省委关于“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建议。吝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充分研究摸透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在扎实开展研究的基础上,抓紧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年关已近,工作千头万绪。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抓紧、抓实、抓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确保今年收好尾、明年开好局。要妥善安排好元旦、春节期间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地震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到困难多的地方、到地震灾区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让各族群众过上一个温暖、欢乐、祥和的节日。要抓好岁末年初经济工作,强化经济运行调度, 抓好煤电油气运水供应保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任务,党管经济、天经地义。各级党委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变化,不断创新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把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体现到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领导的各个方面,努力把抓发展、抓经济的氛围搞得浓浓的。

第一,不断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各级党委要充分履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责,全面系统研究经济工作,领导好经济工作开展。要发挥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作用,对重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进行专题研究,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指导。从明年起,每个季度省委都要听取省政府党组关于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年中省委要召开经济工作现场推进会,年底召开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分析研判经济形势,并形成制度。

第二,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经济发展有其规律性,各级领导干部

要加强经济理论的学习,认真分析经济形势,密切跟踪经济运行态势,准确把握经济走势,着力提高经济管理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强化舆论引导,旗帜鲜明地宣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握新媒体传播特点,主动用好新媒体,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三,不断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做好经济领导工作,必须有专业化能力支撑。领导干部要想胜任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不说外行话、不干外行事,必须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缺什么补什么,既要认真学习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又要积极学习战略、规划、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培养科学钻研精神,既要钻研宏观,又要熟悉微观。要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历练并举,培养选拔一大批政治强、懂经济、会管理的领导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同志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努力完成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为实现富民强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戍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有关在发达面粉厂工作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一是带头真抓严管,靠实主体责任。把基层党建摆在突出位置,自觉履行统筹谋划、督促检查、示范引领等职责,召开8次常委会专题研究解决基层党建问题。全面落实”543”蹲点联系制度,广泛深入村社、部门及非公企业督促指导,完成了1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全面提升了“五大”党建示范板块服务水平,建立了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注重载体创新,提升党建活力。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推广“为民服务代理制”,初步实现了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持续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大力组织实施“五进网格”工程,挖掘了民生“五线谱”等一批社区为民服务品牌;深入推进非公组织“作用发挥年”活动,培育了2个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突出提升机关效能,全年通报庸懒散软典型问题9起,通报批评单位12家,诫勉谈话主要负责人1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人。三是突出规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拔78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党组织第一副书记;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举办各类培训班30余期1200余人次,轮训基层党组织书记291名,发展党员100名,清退党员2名。加大经费

投入保障,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和为民服务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了村(社区)干部报酬,完成了3个村级办公阵地建设,有效解决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的问题。

在抓党建责任制落实上缺乏恒心,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上还存在差距,在抓发展党员工作上缺乏紧迫意识。究其原因是,自己责任意识不够强、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制度执行不够严。

       一要在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543”蹲点联系和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不定期约谈基层党组织书记,推动党建工作责任有效落实。二要在培育特色品牌、拓展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围绕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工作落在发展、改革、民生、稳定上,努力培育一批特色党建品牌,不断夯实党建示范长廊。三要在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健全完善村社干部考核、后备干部培养等办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要在从严治党、夯实执政基础上下功夫。带头落实央和省市委作风建设精神,重点加强农村“四权”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主心骨。

在今后的的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强化管理,增强素质。二是联系群众、交心谈心。三是充分利用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抓好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使党员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有关在发达面粉厂工作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在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全旗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体现了“三个代表”。但是,农村个别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甚至不能发挥作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番点:

一是个别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党员意识淡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把自已等同于一般群众,缺乏发挥作用的勇气和动力。

二是个别党员思想认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知道如何发挥作用。

三是个别党员不但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而带头违反党组织的决定,与党组织离心离德,阳奉阴违,拉帮结派,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四是极个别党员自律意识不强,受腐朽思想影响,崇尚拜金主义,信奉利己主义,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走上了背离根本宗旨,背离人民利益的道路。

产生上述这些问题原因很多,有党员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同时又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员平均年龄偏大,党员文化素质偏低,造成一些地方的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片面性、局限性。调查发现,全旗杆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党员的比例达到了30.3%,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的比例不

足25.2%。农村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59.2%,青年党员,尤其是高素质青年党员比较少。这与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旗委提出的“两超两翻”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村,长期不发展党员,忽视对青年人才的教育培训,影响了年轻人追求进步的积极性。一方面,支部老党员受年龄、文化以及观念的影响,既不能身先士卒,带头发展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又不能高瞻远瞩,当好基层组织的助手和参谋,老党员自身所具有的一些威望和经验又得不到重视,在发挥模范作用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地当起了“举手党员”。另一方面,一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党员,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不够,思想认识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动力,“扒堆守业”有一套,加快发展没办法。平均年龄大,文化水平低,不仅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同时更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了战斗力、凝聚力,制约了当兵地的全面发展。

二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缺乏有效的引导。应当肯定的是,全旗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新鲜经验,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应当看到,党员管理工作同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存在一定的反差,还存在很多不适应。首先是观念不适应,对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论和思想准备,粗放管理,忽视对个性的研究,创新意识不足。其次是从严的力度不适应,管理上存在畏难情绪,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或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时有

发生。第三是管理的方式不适应。党员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不能从本镇、本村的实际出发,用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新形势下党员思想变化、从业结构、生活方式的研究思考不够,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重复、单调,影响了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本单位外出务工党员、从事个体经济的党员、到私营企业务工的党员以及社区内在职党员还没有比较好的管理办法,“口袋”党员、“挂名”党员依然在很大范围内存在。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降低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一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在选拔基层支部的带头人,往往又偏重于对发展经济能力的考核,忽视了对他们抓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培养,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深度,停留在表面文章。我们的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谈经济发展思想清晰,头头是道,一说到党的建设就支支吾吾、不知所云。个别基层党组织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表面文章,抓不抓无所谓。面对党员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基层党员干部主动谈心的少、听之任之的多,个别教育的少、普遍教育的多。党员的思想不能够很好地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不能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不能与支部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不断降低,在一些涉及到村级发展的重大问题,不能形成一致意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四是民主评议工作流于形式、对不合格党员处置不力,影响了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坚持标准,把好

入口,严格评议党员,疏通出口,全旗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才不断增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够成为党员的自觉行动。但是,个别基层党组织的党员评议工作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深入开展,往往是轻描淡写的自我批评多、诚心诚意的相互批评少。特别是在评议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对不合格党员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把纪律处分等同于组织处理,没有违法乱纪就认为是合格党员,标准过宽,使一些本来不合格的党员蒙混过关。不合格党员长期滞留党内不但侵害了党的健康肌体,而且对那些合格党员、优秀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打击。

有关在发达面粉厂工作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系列讲话,始终多多次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通过近一段时间以来对材料的学习以及观看相关教育影片,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所以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坐视不理,必须予以正视,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失去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会被历史所淘汰。所以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

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无论对我们党来说还是对每个党员来说,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党才将千千万万先进分子凝聚到党的旗帜下,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才有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力量。

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句口号,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习、勤奋实践、自我修养才能达到。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

我们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基本纲领的统一论者。在今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站位就高,眼界就宽,心胸就开阔,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关于新形势下的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怎样是好干部?他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二是怎样成长为好干部?他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来讲,个人必须努力,这是干部成长的内因,也是决定性因素。三是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他强调,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党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各地进行了许多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不少好制度好办法,但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选人用人需要。习近平同志充分肯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并就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关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干部工作公开、竞争性选拔、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等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他特别强调,要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他还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及时作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党内外、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普遍好评。

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强调解决突出问题,深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拥护。习近平同志指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习近平同志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我们坚信,只要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要求和部署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党的作风建设就能够不断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就一定会有更大改善。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说明:权力失去制约必然导致腐败。共产党也不例外。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他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个说法通俗易懂,非常形象。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制约监督权力的基本路径,凸显了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中的根本作用。

加强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条基本经验。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要的就是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办事。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同志就对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问题作了深入阐述,指出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习近平同志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他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习近平同志指出: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要发扬党内民主,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同时善于进行正确集中,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有了制度,关键是严格执行。好的制度不认真执行,等于一纸空文,有时比没有制度更糟糕。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关键是主要负责同志即一把手以身作则。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一把手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一把手自觉坚持集体领导,带头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坚决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这些论述极其深刻,对于更好执行民主集中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有关在发达面粉厂工作心得体会及感悟八

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关于召开2021年度组织生活会的要求和部署,我认真学习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读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学习资料,围绕指定书目认真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和个人自学,深刻理解内涵、把握核心要义,把学习教育领会精神与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党支部和个人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以下4个方面,全面查找在政治、思想、学习、工作、能力、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剖析原因,找准短板,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措施,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查摆问题

(一)对照党中央和的号召和要求方面。

一是专题学习不深刻。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没有形成自觉、主动、常态的习惯,更多时候考虑业务工作多,学习按部就班、依规推进,把“学过”视为“学好”,把“做笔记”当成“已学完”,把“参加了相关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当成“完成了规定动作”。没有严格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比如,在推进ds学

习教育时,缺乏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能力,不善于把学习ds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二是履职担当做得不够。对于新发展阶段下如何进一步担当尽责,更好地服务“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自我加压还不够。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越来越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越来越高的工作标准、纪律约束,不由得产生歇一歇、缓一缓的念头。对照“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的要求进行反思,自己在“担使命”上还存在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的思想,缺少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得大无畏勇气和决战决胜的斗争精神。特别是在一些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存在畏难情绪,主动担当作为的劲头不够足。三是在理论武装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上还有差距。参加集中学习多、落实计划要求多、被动听课摘录多,主动学习、深度思考欠缺,有实用主义、拿来主义倾向,没有逐字逐句、反复咀嚼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改造思想不够积极主动,没有真正内化为价值取向、思维素养、理念思路、工作方法。不善于运用政治的眼光、全局的头脑,分析思考现实问题、解决处置热点难题,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还有短板。

(二)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标准,一是在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方面思想认识有偏差。

习惯性地认为党的创新理论更多是管方向、管大局的指导性的国家领导人讲话、简

单地理解为在常规工作推进中抓好落实即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党的理论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指引作用。二是纪律教育还需加强。有时认为党内法规是给那些“视规矩纪律而不见”的人制定的,一定程度上放松了自己对党章党纪党规的学习。比如:自己学习《党章》,习惯性地择其重点学党员义务,没有深刻认识党章要常学常新提醒自己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三是工作干劲、冲劲不足。虽然在工作中比较细心,但在应对难题和复杂局面时,处理不够果断,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缺乏敢为人先的勇气,担当精神不足。虽然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常规性工作,但在工作中有时思想会出现松懈,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动力和激情稍显不足。有时还会有自满心理作祟,结合实际突破和创新少,缺乏持续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

(三)对照入党誓词方面。

一是宗旨观念有所弱化。作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自己的入党誓言,不只应记在心上,更应落实到行动上。但在遇到具体工作时,虽然站稳了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但碰到困难不主动向基层干部群众请教学习,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没能全面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到基层体察民情接触群众少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少了,沉下去解决具体信访问题少了,有时工作没有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和关键处。二是抓工作落实不够耐心细致。在面对一些时间紧、要

求高的工作任务时,总想着尽快收齐材料、尽快写完文稿、尽快落实到位,没有留给部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空间;有时存在经验主义和急躁心理,与同志们沟通较少,工作中提任务、提要求多,交流思想、关注具体情况少,有时自己认为材料“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写,就会直言不讳地提出来,没有充分考虑同志们对具体工作的实际看法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影响到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三是自觉爱党护党的政治敏锐性还不强。从政治上观察分析问题,见微知著、快速反应意识还不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警觉不够,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一些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的言行,对于身边一些社会谣言、不当言论,有时候也存在从众心理,还不能身体力行、态度鲜明地及时认真抵制和批评,立即展开斗争,缺乏维护我党形象和威信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

(四)对照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方面。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不够。有时由于工作的原因,还存在浮在机关多,走进基层少;忙于事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思考少等问题,特别是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不够,为主要领导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还不够。“一线工作法”还不够,了解掌握情况局限于和部门要材料、要数据,没有真正深入基层,发现困难、挖掘问题。群众路线坚持不够,深入群众、面对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不足。特别是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不够,为主要领导提供

有效的决策依据还不够。二是自我革新、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烈。跳出一隅谋全局不够,存在着因循守旧的观念,习惯于按旧观念办事,缺少创新意识。对发展新形势、面临新任务研究不多,对战略性问题谋划少,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判断力不强,对全省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动态、产业布局考察了解少,研究不够。在文稿起草具体工作中,满足于对市内情况的分析,从宏观和战略的角度分析研究不够,提出的对策建议宏观性和战略性不足,在一些事关重大战略部署的问题研究上没有跳出晋中的视野,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问题。三是深刻把握“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实践活动还需加强。没有在为人民办好实事中去寻找工作的动力,没有从发展为了人民中去补足工作活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不违规、不触线、不出事思想,满足于求稳、求安全。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剖析

(一)理论学习不够扎实,思想有所滑坡。

觉得理论学习对自己工作影响不多、联系不大,从而放松了对学习的认识。认为自己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是过硬的,能够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理想信念的根基是牢固的,精神之钙也是足足的。基于此,导致自己对党的创新理论缺乏深钻细研的学习精神,特别是对共产

党的历史和关于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论断满足于现学现用、即学即用,对新知识、新政策掌握不够、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影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质量。

(二)纪律规矩守得不牢,底线意识淡化。

对党内法规制度学习存在“雨过地皮湿”问题,往往是看时感动、学时激动、工作中“自我感觉良好”。基于此,在ds学习教育中,学习共产党建立形成的党内法规制度往往是以学过为标准、已学完为满足,在学习质量上对自己要求不高。思想上的麻痹和麻木。

(三)担当作为决心不够,标准执行不严。

对比老一辈革命家的担当精神和干事作风,明显有差距。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按部就班推进,质量过得去,不在人前不在人后就行,不愿去思考和创新。对照“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的要求进行反思,自己在担当新使命、服务新发展上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究其根本,还是责任意识不强,学习钻研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积极性不高。

(四)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宗旨树得不牢。

通过学习,对比先进先烈,自己显然有不小差距。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己作为党员,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上思考不多、办法不多,习惯跟着上级安排和文件要求落实,习惯常规性工作。

三、整改措施

1、树立宗旨意识,始终把群众放在心里。一是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作风,站在群众立场谋划工作,多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二是坚持入户走访,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2、不忘初心,真正做到坚定“四个自信”。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不忘初心,认真学习领会的讲话精神,提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的必胜信念,真正做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职尽责。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勇于担当,积极进取,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村党组织的总体安排部署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村党委制定的各项具体工作决策,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2年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发挥作用集锦(5条)

01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怎么样

一是工作作风还需要更加务实。尽管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提升工作的标准,也用心抓了一些工作,但缺乏“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抓工作缺乏一以贯之的韧劲,工作还没有做到细微处,标准还达不到精细化,距离各级领导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服务群众还需要更加深入。主动服务群众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深入到群众当中还做得不够,有时把业务工作看得重于服务群众,有时在意上级多于关心群众,主动沉下身子接地气、摸实情做得还不到位。

三是创新实践还需要更加高效。有时随着事务性的任务越来越多,忙于临时性任务较多,真正走出去学习研究的相对较少,对单位建设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学习研究还不够,个人工作成绩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02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及履职尽责情况

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不愿意立新目标,不喜欢新挑战。觉得现在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便可,没有太多的斗志及积极的态度了,觉得一年一年的很累,缺乏新动力。对于工作安于现状,信念动摇,奉行及时行乐的想法,有时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

在履职尽责方面,在一个岗位时间长了,总是有一些懈怠心理,存在着“为官不为”的现象。有时得过且过,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不想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如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因为工作再去得罪人。

在为群众办实事方面,我能够认真抓好本职工作,较好完成了半年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的一致认可,xx、xx等工作得到了上级表扬。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带头深入基层,重点帮助帮扶联系村解决xx、xx、xx等问题xx件,帮助帮扶户解决xx、xx、xx等生产生活问题xx件。但还存在不关心群众冷暖,主动问需少,我参与了院里许多的扶贫工作,许多时候是走过场,走形式,没有真心地想帮谁。

03

一是工作作风还需要更加务实。尽管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提升工作的标准,也用心抓了一些工作,但缺乏“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抓工作缺乏一以贯之的韧劲,工作还没有做到细微处,标准还达不到精细化,距离各级领导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服务群众还需要更加深入。主动服务群众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深入到群众当中还做得不够,有时把业务工作看得重于服务群众,有时在意上级多于关心群众,主动沉下身子接地气、摸实情做得还不到位。

三是创新实践还需要更加高效。有时随着事务性的任务越来越多,忙于临时性任务较多,真正走出去学习研究的相对较少,对单位建设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学习研究还不够,个人工作成绩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04

严格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有关制度,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定期走访包保建档立卡脱贫户,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题定期开展调查研究,聚焦县委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广泛搜集群众诉求,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社情民意资料和科存在差距表现为:遇到工作任务繁重的时候,会出现负面的情绪,推动工作存在惯性思维,创先争优意识、担当动力不足。

05

xx单位发挥了引领作用。支部在xx组织了“学ds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党日活动,在xx组织了一线人员培训交流活动,打通救助保护“最后一公里”,切实推动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但在具体工作方面仍有不足。一是工作效能方面还存在不足。xx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工作推进缓慢,xx业务办理地点较多、流程复杂。二是在担当作为方面还有差距。能够坚定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但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待巩固提高,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标杆意识树得还不够牢。三是工作作风方面还需改进。在谋划和推动工作创造性有所欠缺,积极作为、主动性的意识有待提升,艰苦奋斗精神、自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党性修养有待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担当意识不够,主动作为不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缺乏斗争精神,遇到棘手的工作,有时会不自觉想着逃避,缺少苦干实干的精神。

有关在发达面粉厂工作心得体会及感悟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号)要求,交流各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验,表彰奖励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市、县(市、区)、纳税和进出口先进企业、杰出企业家,认真分析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提出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的跨越。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积极推进,成果显著,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使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我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拉动我省国民经济增长的生力军。近年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越来越强。20xx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0.3%,贡献率达到34.8%。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3.5个百分点。全省来自私营、个体的地方税收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44%,比全省地税收入增幅分别高出8个和近30个百分点。来自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达614.2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4o.5%。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44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缴税金58亿元,同比增长25.2%。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省吸纳就业的主渠道。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已达570多万人,不仅有效缓解了下岗失业职工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20xx年,全省新增就业岗位64.2万个,其中50%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创造的。今年上半年仅城镇个体、私营企业就新增就业岗位20.1万个。随着就业岗位的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称非公有制经济为“富民经济”。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省加快国企改革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特别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参股、嫁接、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全省就有210多户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国企改革,注入资金13亿元,盘活国有存量资产35亿元,安置下岗职工3万多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转换,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市场化程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省外向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去年全省私营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翻一番,达到38.07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6.1%。非公有制经济对进出口总额净增长的贡献率为137%,拉动全省对外贸易增长37.6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57.6%,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0.9%。全省对外投资企业中私营企业占9o%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省对外经贸合作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生力量。

第五,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国有中小企业全面改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发生重大转换,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市、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县域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了60%,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都超过了50%。很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立市、立县企业。七台河市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主体经济。到20xx年年末,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已发展到2.7万户,从业人员10.2万人,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的7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96%在民营经济领域中实现就业;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生产总值67.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0%;大庆市龙凤区20xx年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75.2%:东宁县20xx年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83%,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力量。

这些成绩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凝聚着非公有制企业家们的智慧和汗水。在这里,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这次会议表彰奖励的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省非公有制企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尽管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与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数量上,2o20xx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618亿元,仅占我省生产总值的1/3,而同处东北的辽宁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350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51%。我们与江浙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在质量上,我省民营企业知名品牌少、资本实力差、竞争能力弱。更缺乏像广东美的集团、浙江正泰集团、江苏双良集团这样区域性的非公有制支柱企业。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个别地区和部门在观念和行动上对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还没有对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一视同仁,在精力投入、工作推进上还没有像抓国企改革、抓招商引资那样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近些年,国家和省里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一些地区、部门对这些政策执行不力,督查不严,落实不到位,反馈不灵敏,致使一些政策够用不管用,流于形式;有的部门甚至不顾大局、设置障碍,干扰政策的落实。三是勇于吃苦、敢于创业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由于历史、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我省崇尚竞争、鼓励创业、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很多下岗、失业、转业人员还存在着重国企轻民企的思想和求安稳怕风险的保守观念。四是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缺位。目前我省中介服务组织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低,在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市场衔接等许多方面还不能有效地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服务。五是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没有根本解决。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仍然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以上这些问题一定要认真加以解决。

二、拓宽领域,提高质量,促进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按照这一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依托我省优势,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加快规模扩张,加强自主创新,促进质量提高,实现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发展目标概括为“五三六”、“七六六”、“二二六”。从非公有制经济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看,到20xx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50%;实现税收额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由目前的1/4提高到1/3;非公有制企业新增就业人员占全省新增就业人员的比重由目前的50%提高到60%以上;从非公有制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看,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目前的60%提高到70%;非公有制科技创新企业占全省科技型企业的比重由目前的40%提高到60%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目前的40%提高到60%;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看,年营业收入l亿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由目前的12o户增加到200户;非公有制企业的省内知名品牌由目前的100个增加到200个,全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由目前的26个增加到60个,非公有制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根据这个思路和目标,我们要全力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挖掘潜力,迅速扩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总体规模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低,仍然是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省非公有制经济要取得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在量的扩张上实现大的突破。一是迅速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新生力量。当前,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了领域,降低了门槛,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这为我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迅速扩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我省是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力雄厚的优势,进一步发展为其服务和配套的非公有制企业:利用矿业、农业、林业等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精深加工企业;利用对俄开放优势,进一步发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非公有制企业;利用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等。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非公有制企业。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伴随每一次改革,都会产生一次新的“下海”热潮。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尤其是掌握一定专利技术的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和引导机关干部、退伍复员转业军人、大学毕业生、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等创办、领办非公有制企业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鼓励创业的各项政策,对确定为国家和省里支持的创业服务重点城市、创业辅导(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加大投入,给予资金支持。5年内要在全省建立5o个创业辅导(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二是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我省还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要退出竞争性领域,要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将其改造成为非公有制企业。我省原来的五常制药厂、哈高科、哈肉联等通过改制迅速做大做强,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要继续组织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促其尽快转制,形成一批新的非公有制企业。三是努力引进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利用我省资源、产业、区位等比较优势,进一步创造良好环境,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积极引进南方先进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战略投资者,带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上海世茂集团、山东金锣集团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已经落户我省,这是一个良好开端。我们要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壮大我省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四是积极扶强非公有制“龙头”企业。对于产业关联度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引导其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集团。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吸纳就业多的骨干企业,支持其进一步壮大实力。对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50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骨干企业,由省、地市、县(市、区)分别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搞好跟踪服务,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二)不断创新、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层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要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层次,就要坚持“四个创新”。一是坚持理念创新,把握正确发展方向。非公有制企业要认真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重新审视企业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关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发展道路,实现集约化和内涵式的发展。二是坚持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生命力。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是制约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特别是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发挥龙头作用的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抓好。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不断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研发中心,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实现科技成果和人力资源共享,提高创新能力。三是坚持制度创新,规范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要逐步改革其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完善产权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大力推行股份制,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更高要求。对于其它非公有制企业,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管理之路。四是坚持营销创新,拓展市场空间。企业的营销方略决定企业的市场前途。不断创新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浙江省大型非公有制企业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甚至是全世界,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温州的印刷包装企业,几乎垄断了全国酒类行业的包装,年销售额高达30多亿元。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注意捕捉市场信息,完善市场营销战略,建立起快速的市场反应网络体系。要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驰名商标”、“名牌品”等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名片。我省的知名品牌产品不多,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企业影响力。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品牌培育、提高品牌档次、扩大品牌影响。从今年起,凡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或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省政府给予1o0万元的奖励。

(三)打造集群,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力。从发达省份的发展实践看,培育产业集群是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些省份的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有效地优化了资源配置,形成了明显的行业优势乃至行业垄断。如浙江永康形成了闻名全国“五金城”:“领带之乡”嵊州,生产的领带占全球的1/3;诸暨市大唐镇,生产袜子的企业8000多家,年产量48亿双,产值9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袜业基地。我们要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努力培育自己的产业集群,努力创造一批区域品牌,发展一批产业名县名镇,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市场。目前,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展产业集群:一是依托专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今后5年,我省将重点建设5o个非公有制企业园区。要将这些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突出已有优势和产业特色,通过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拉动园区建设。我省的利民开发区、平房工业园、大庆化工园、纺织工业园等园区通过专业化发展,已经形成了特色突出的北药开发、汽车零部件加工、石化产品生产等优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充分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努力打造出一批突出集群特色的品牌园区。二是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我省是资源大省和商品粮大省,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这方面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非公有制企业要注重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要加强产业横向联结,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北药产业群、乳制品产业群、畜产品产业群、林产品产业群、农副产品产业群等更多的产业群体。三是依托“块状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我省一些地区的绿色食品生产、畜牧业养殖、边境地区的进口木材加工等都是块状经济发展的雏形;还有一些像亚沟粘豆包村、扫帚村等小商品专业村,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和知名度,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良好发展格局。要依托现有基础,加强引导、规划和扶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培育知名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主导产品或主导产业的集群,把小商品做成大产业,形成大市场。

(四)提高素质,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后劲。“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具体到每个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使我省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努力提高企业家和员工素质。市场经济千变万化,对企业家和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点上,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企业家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加知识储备,研究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按着国际规则开展商务活动,尽快提高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仅要使他们掌握应知应会的技能,而且要使员工对企业有长久的归属感。为了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也要注重一些急需人才的引进。二是不断形成厚重的企业文化。丰富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力量的根源。要通过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培育和发扬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团队精神,使其转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积极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诚信经济。企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在诚信和道德之上,才有坚实基础,才能不断发展。要牢固树立诚信为本、守法经营意识,建立企业信用自律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各项制度,不断提升企业信用度。非公有制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等法律法规,依法纳税,依法经营、公平竞争;以德治企,善待员工,利义兼顾;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保护资源环境,争创文明工商经营户和文明私营企业,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切实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按照党的xx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

一要确保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在落实当中,还存在着个别权利部门死守利益的“亮红灯”现象、有的中间环节顶着不办的“中梗阻”现象、少数基层单位拒不落实的“末稍炎”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须认真加以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程度是检验一个地区经济环境好坏的试金石。这次国务院新出台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出台的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我省也相应出台了26条实施意见,一定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将这些政策和意见认真落实到位。一是加强政府服务,促进政策落实。要按照党的xx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督”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从依法行政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认真解决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二是加强督促检查,推进政策落实。各级督办部门要把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督查重点,加大督办力度,组织专项检查,督促政策的落实。三是加强民主评议,强化政策落实。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商联及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一至两次对政府职能部门政策落实情况和管理、服务情况的民主评议,将评议意见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政策的落实。

二要积极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渠道。资金不足仍然是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必须在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增强银地和银企间的互信合作。要积极为银企之间牵线搭桥,国企、民企同等对待,一视同仁。开展经营性的、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对接合作机制,推进银企互信合作。建立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平台的地市,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同时还要督促企业建立信用自律机制,自觉强化信用意识,避免逃废债务的发生。二是不断扩大政策性担保规模。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担保机构配套协作、运作规范的信用担保体系,简化担保程序,开展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投入,省财政已注入5.5亿元政策担保金,还将继续逐年增加投入,以提高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放大担保倍数。同时积极建立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要对那些信誉很好、经营稳定、贷款额度在2o0万元以内的非公有制企业,经担保公司审核,实行即保即贷。鼓励外国投资者以中外合资方式注资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有针对性地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三是积极探索新的融资途径。支持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拓展融资渠道。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学习南方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组建互助性金融组织。完善我省非上市企业产权交易、股份托管、质押典当等地方性资本交易市场,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和无形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参股有关金融机构,壮大金融机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实力。

三要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和从业者,对在行政监管中出现的侵害他们利益的行为意见很大,反响强烈,应该切实加以解决。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监管行为。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实施依法监管,不得违反行政执法的标准、程序、权限,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严禁利用行政职能,强制企业加入协会、学会,强行收取会费等行为。严格控制各类专项检查,限制重复检查,对“三乱”等违法违纪行为,对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和以权谋私等行为,一经查实,必须严肃处理。二是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投资者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名誉、人身等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机制,在各级工商联设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受理中心。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一旦受到侵害,要及时受理,公正处理。各级司法部门在受理涉及此类案件和民事官司当中,要依法秉公办理,杜绝久拖不决、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非公有制企业要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职工社会保障制度。

四要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要使非公有制经济创业者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尊重,激发全民自主创业热情。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群体中涌现出的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典型事迹,大力弘扬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那种敢担风险和勇于拼搏的自主创业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要使全社会都能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者和从业者,同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依法生产和经营的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履行纳税人义务的奉献者。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要对发展速度快、交税数额多、社会贡献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给予表彰奖励,对其中的突出者要实行重奖,增加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非公有制企业家的比例;邀请非公有制企业家代表参加各级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为做出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家提供省、市级医疗服务待遇等等,真正使非公有制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

同志们,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发[20xx]3号文件的出台,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让我们抢抓机遇,扎实苦干,为实现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科学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