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心得体会精选(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29:46 页码:13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心得体会精选(大全8篇)
2023-11-12 14:29:46    小编:ZTFB

8.总结和体会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积累的经验。写心得体会要重点突出关键经验和实践中的收获。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从不同角度和视角出发,反映了作者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摘要:会计专业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专业,通过校企合作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从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入手,分析了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改进校企合作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合作层次;合作方式;双赢。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之路。高职会计专业作为一个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实际适应能力,并且在企业教育中充分地积累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技能,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然而,经调研,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进展并不顺利,合作层面、合作方式等均需进一步的深入。

一、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存在校企合作“一头热”、合作层面浅、合作效果不明显的现状。

(一)企业校企合作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适用会计人才,学校需要利用企业的真实环境、实训条件、实习基地、专业师资等,既增强会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又可减少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还可以优化专业师资结构。此外,企业还可以为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为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支持,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与帮助。因此学校有与企业合作的强烈愿望。但在实际中,多数企业认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学校的事,与企业关系不大,即使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同样可以招聘到所需人才,校企合作兴趣不大;再加之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企业实习、学习不能够给企业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许多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开展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此外,会计工作涉及企业财务秘密、商业秘密、涉及钱、物等财产安全,从保密的角度企业也不愿意安排学生进行适应性实习。企业校企合作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是“一头热”。

(二)校企合作层面浅,合作效果不明显。

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校企合作,大都是在学生实习就业方面的合作,很少涉及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合作停留在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操作层面,校企合作并没有真正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得以实施。实习期间企业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责任,在校企合作中只起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的作用,使合作形式表面化。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许多企业的实习安排流于形式的讲座、观摩,或拿出部分会计凭证、账簿让学生翻看,而不是让学生动手处理经济业务。这样一来,学生很难领会真正的会计部门运转流程、业务水平很难提高,这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目的就相去甚远了。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石。为保障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有效培养,必须深化校企合作。笔者认为,校企合作需从合作层面和合作方式上深入探究,要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一)校企合作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分析岗位任职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在满足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实际要求,从前期调研分析到方案编制再到审核定稿,合作企业都全过程参与。

2.共同开发课程体系高职课程开发要遵行“能力为本,知识够用”的原则,而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来进行。在课程开发中,如何把握教材知识“必需、够用”,如何体现一定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的需求,必须依靠行业、企业参与指导。课程开发离不开企业、行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以开放的姿态向行业、企业取经,推进校企共建课程。高职会计专业应主动走向社会,校企合作共建课程,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包括进行会计岗位需求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施保障等各个环节。

3.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使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达到多赢。对学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和场地,改善办学条件;可利用基地的资源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培养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对于企业,通过合作企业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可以与学校优势互补,合作开展技术开发、流程再造以及员工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应按“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思路进行建设。

4.共同组建双师团队学校聘请行业优秀财务专家、企业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为技能名师或企业兼职教师,公司聘请学校的教师作管理顾问、培训讲师,校企共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不仅培养在校学生,还要到企业对其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同时,企业兼职教师在企业从事生产活动,还要参与专业教学活动,负责教学工作以及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指导。

5.共同推进学生就业为保证会计专业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就业的各环节双方共同参与。新生入校时安排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概况、企业文化和岗位工作,通过参与简单工作体验,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有一个初步认识,为择业和就业做好心理准备。校内学习期间安排来自企业的兼职老师组织教学,将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服务的经验与案例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更加贴近,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校内仿真实训期间,聘请企业财务人员为实习指导老师,将会计岗位工作流程与实际操作带到学生实训中来,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对接,有利学生零距离就业。校外实习期间,由企业财务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扩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就业季节,校企共同举办企业招聘会,学生在企业、岗位和地域等方面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充分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创新校企合作方式。

顶岗实训是当前校企合作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保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校内仿真”式。指学校通过从各合作单位获得真账实习资料,经过一定处理,将真实业务转化为实训内容,按财务工作流程与方法组织实训,操作全过程仿真。2.“培训合作”式。合作单位按照自己的人才标准来培训学生,以满足自己选拔人才的需要,学生通过培训增加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增强其就业能力。与一般用人单位可采用这种方式。3.“来料加工”式。指学校与合作单位合作,由合作单位承接业务,学校完成业务。与会计事事务所可采取这种方式,由会计师事务联系的业务,学校承接,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业务,并实现实训目的。4.“筑巢引凤”式。由学校出场地、设备,合作单位来校设点办公,提供相关业务由单位业务人员指导学生开展业务处理和业务操作,学生在服务的同时达到实训目的,与记账公司可采用这种方式。5.“校办工厂”式。由学校申请成立校办公司,如设立财税咨询公司,对外开展代理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对内有计划安排学生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企业的会计工作,亲自动手实战,训练学生会计职业经验。

(三)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的不同,在合作中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为保障校企合作规格有序进行,双方必须建立科学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地方政府长效激励机制。争取地方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给予校企合作企业优惠政策,强化财政扶持、强化用地保障、实行地方税收优惠等建立吸引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行业督导机制。发挥会计行业(协会)中间纽带作用,指引与督导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建立校企合作管理评价机制。建立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考核与评价机制,建制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兆方,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杜国用,隋冰加.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市场,(09).

[3]王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10).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这类基地的建设要力争引进先进的操作设备,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进而达到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目的。利用校企间的合作教育机构,共同商讨有关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问题,让双方互通有无。高职院校要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学校去进行实地操作指导,企业同时提供相关岗位供学生锻炼,让他们在学习期间就能获得企业生产实践机会,得到切实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操作训练,并凭借所完成的生产任务获得工资等回报。

(二)与企业建立共享专业实验室。

有效借助社会资源,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社会资源的补充下,能够有效弥补本校在专业、师资、设备等方面的缺憾。与社会共建共享专业实验室,首要优势就是能够有效解决在产学研合作办学中对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从学校自身来讲,既能够节省实验室建设开支,又能够为学生接触实际的生产环节,进而学习如何为产品质量把关的机会。校企之间密切合作,大型企业把实验室和科研所建立在学校里,让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及能力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重视实践,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是首要环节,在校企合作时,就一定要让学生有大量充足的实践机会。此外,还必须要增大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的考核次数,提高学生对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另外还要借助激励手段,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和更新,去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让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最后,在增加实践环节的基础上,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为前提,老师的教学态度是第一位的,他们要高度重视在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实践方式的改进。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必须尽可能的满足所有的物质条件,让硬件和软件共同为教师提升教学质量铺平道路。

(二)改革教学内容,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适当的教学方法最为重要,关系到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成情况。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早已过时。尤其是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研讨教学法”、“调研法”等。“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以项目为单位,如在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中,把班级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设计方案,对项目进行规划和实践,划定实践内容、阶段性工作目标。“实验教学法”,如物理和化学等专业的教学方法可以用实验的方式进行,把从相关企业学到的实践运用到课堂中来,注重培养学生解读试验结构,让他们更多的学习如何设计和开展实践,并积极的汇报实验结果。“研讨教学法”借助研讨班的框架组织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们和学生进行各类专业交流报告和演讲,每隔一定周期开办专业学术交流会等。

(三)教师联合企业知名专家,传授技能型知识。

聘请相关企业专业领域的专家来校传授各类专业性强的技能型知识,如此,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行业本领的能力,还能够加深教师对行业现状的学习,及时与行业保持沟通。因此表明,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必须重视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以及专业深层次实践等三个阶段的技能学习,促进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关注学生技能的提高。另外在基础实践环节强度学习和掌握的关联,低级实验和高级实验的衔接。

三、结束语。

出于校企合作的需要,校企双方在培养人才时,特别是在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只有两方面都纳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来,才能真正的培养在能力、知识和素质上都达到优秀的人才。同时,要切实落实二者所制定出的有关人才培养计划,让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同时满足对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既有高素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又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第一段:介绍校企合作的背景和重要性(大约200字)。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其专业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作为一名正在攻读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我有幸参与了我校与某会计师事务所的校企合作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深刻地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分享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大约300字)。

在与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中,我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我们被分配到了事务所的会计师团队,与专业人士一起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这段实践经历,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实用知识。例如,我了解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和步骤,学会了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和解决问题。同时,我进一步熟悉了会计软件的使用,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专业人士的密切配合,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三段:强调校企合作对学生的影响(大约300字)。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实践机会,更是一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在合作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企业的合作,使我更加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与专业人士的接触还让我领悟到了职场上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对于我顺利就业以及在职场中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段:总结校企合作的益处和挑战(大约200字)。

校企合作的总体效果非常好,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能够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及时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和最新发展动态,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然而,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且实践环节的组织和管理也需要更高的配合度和专业水平。

第五段:展望校企合作的未来(大约200字)。

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将来会更加普遍。但是,在发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提高合作质量。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沟通与配合,制定明确的合作方案,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政府也应起到推动作用,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为校企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相信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校企合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会计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总结:校企合作是一种既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又能满足企业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次校企合作,我亲身体会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益处,并获得了实践经验和自我提升的机会。希望更多的高校和企业能够开展校企合作,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会计人才共同努力。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参与了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校企合作中,首要的是双方的互利。企业有更深入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提供学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机会,而学校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知识,可以为企业提供新鲜思维和创新观点。在实践中,我发现当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项目的规划和执行时,双方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助力学生更好地培养职业素养。例如,企业可以提供具体的企业案例和实际业务问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和实践操作技能;学校则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

其次,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有效的沟通是确保合作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建立定期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我参与的校企合作项目中,我们与企业代表保持了经常性的联络会议,通过面谈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传递信息并解答各自的疑问。这种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让双方能够更好地协调项目进度,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困难,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此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应充分考虑到校企合作的实践操作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作中,例如参与企业的真实账务处理、财务分析和预算编制等环节。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理论,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校企合作的经验也告诉我,适应社会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学校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会计和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已经成为会计行业的新趋势,学校应改革教学方法,增加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引进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技术,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总之,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大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等方面的努力,能使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更加具有成效,并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学校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会计专业作为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方面要求比较高。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培养更优秀的会计人才,高校开始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共同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种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切实的培养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和职业方向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接触真实的会计工作,了解会计实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次,学生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经营策略,增加跨学科的学习机会,拓宽知识面。此外,校企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综上所述,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践环境,能够使学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综合素质。

在我所在的学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我们与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举办了一个会计实操训练营。在训练营中,我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真实的企业会计案例,通过合作讨论和实操操作,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通过这个训练营,我们不仅加深了对会计实务的认识,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案例使我深刻体会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参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通过课本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亲身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理解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和细节。校企合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真实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拓宽自己视野和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我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相信,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会计人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将会越来越重要,因为它能够及时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我希望未来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能够更加深入,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和项目,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会计行业,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和企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和创新合作模式,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是对学生发展和职业方向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会计工作,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随着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会计人才走向社会,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09。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进入深度模式,深度校企合作能获得校企双赢效果。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需进行调整:采用“1+1+1”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设置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采用一体化教学和灵活、机动的安排教师课程。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双赢一体化教学。

一、高职院校的校企深度合作。

周济院士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在我国,目前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合作模式经历了表层次、浅层次、中层次到今天的深度模式。深度校企合作通俗点说是“请进来”和“走出去”,把企业“请进”校园,让教师、学生以及课程“走出”企业的合作。在具体合作形式上:企业直接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地整体参与、深层参与,包括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专业课程的开发、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校企共建共享实验实训室等;高职院校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为企业培训员工,根据企业要求进行定向技术开发,由企业转化成果;协助企业共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最终实现人才和经济效益的校企双赢。

二、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必要性。

深度合作对学校、企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1.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企业能选择到优秀高职人才;企业可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企业可借助高职院校知识力量进行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节省隐没成本;企业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企业良好形象作用;企业提供的专业实训设备(或者产品)让学生进行训练,起到针对潜在消费者的广告作用。

2.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有现代化的实验、实训设备、器材,这些设备、器材的投入很大,且更新速度很快,学校经费有限,学校的设备很难做到与生产现场同步。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学校能大大地节省实训设备投入,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学院的声誉。

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校内实习场所缺乏生产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通过深度合作,高职院校有数量足够、水平较高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就能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

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的毕业实习直接进入合作企业,缩短了到岗位后的适应期,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有机衔接。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得到企业的认可,多年后,学校在企业影响扩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好,有助于学校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三、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下的教学安排。

1.适合采用“1+1+1”(第一学年采用纯粹理论教学,第二学年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第三学年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2.职业院校的课程的设置、校本教材的`编写等,要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并随着时代变化根据企业需求,不断进行调整,这样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相一致,不致出现脱节情况。

3.职业院校需将企业的某些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引进教学中。如要求实训课学生一律穿工服、进实训室带工卡;在校办工厂或实训室使用“打卡机”考勤,张贴企业的激励标语,如“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来鞭策学生努力掌握技能;用“品质第一,顾客至上”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等等,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很快适应自己在企业中的角色,不致出现校园与企业环境差异大而学生难适应现象。

4.校企深度合作下,在教学安排上还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二学年中,企业需求与院校教学安排不同步问题。学校的教学有严格的计划性,而企业的生产则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往往企业有生产任务时,学生因理论课还未讲完而不能到企业去;而学生需要实习时,企业的生产任务可能不足而难以安排。

第二学年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可以采用一体化教学,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课堂和工厂(或实训基地)融为一体,教师上完理论马上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立即学会操作。这就要求学校假期一定要派专业教师下到企业实践,让企业帮助专业教师成为能工巧匠。实践课在校内实训基地的,除一些比较特殊的、学校缺乏该技能的教师需到企业聘请外,其他的基本上可以用自己的教师的,排课要相对集中,便于实训。需到企业聘请教师,和企业协商,利用能工巧匠休息时间,到学校指导实操。如果校内缺乏某一特殊实训场地,必须带学生去企业,这就要求该实践课教师必须根据各自的专业教学计划,在开学初,作出实践教学计划前,与企业协商,了解企业学生可以进入进行实训的合适时间,然后调整自己授课内容,尽量把实践时间定在企业生产允许的时间段(企业可采用让工人轮班、休班的方式节约费用,只派一能工巧匠和专任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操作),学校根据该专业教师要求进行排课。这样处理不会给学校排课带来麻烦,也不会给企业生产带来困扰。

第三学年由专职教师带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如果师资有限,也可组织专职教师轮流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

总之,校企深度合作下,职业院校教学安排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校企的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刘永滨。浅谈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策略[j]。现代企业文化,,(12)。

[2]罗秋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2)。

[3]陶书中。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8)。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摘要:为深入了解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高职院校、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校企合作松散、效率不高,有很大的局限性,被调查者都对第三方校企合作新模式充满了期待。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第三方。

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新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关键。校企合作如何取得更深入、更持续的发展,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难点。为了找到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钟立群教授主持立项课题“基于4rs理论的第三方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研究”,意在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学校和企业在各个环节搭建合作平台,达到校企深度合作的目的。第三方机构是指为高职院校、生产经营性企业提供人才选拔招录、实习培训、岗位技能教学、考核评价、就业咨询指导等服务的专业化盈利性组织。为了深入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笔者拟定了调查方案,编制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企业卷)》、《“校企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和《“校企合作”调查问卷(高校卷)》,于6月至8月间对企业、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许多有益的信息。

1关于企业。

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企业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54份,问卷共涉及了17个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涉及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现状、企业招聘、培训员工的方式、企业对第三方机构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等问题。

1.1关于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从收回的企业卷来看,有44.44%的企业与高校有过合作,55.56%的企业从未与高校进行过合作办学。从合作的方式上来看,62.96%的合作方式是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委托学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和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的比例也较高,分别达到了12.96%,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和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3.7%的比例。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方式上,55.56%的比例是学生顶岗,师傅指导,31.48%的比例是学生顶岗,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

1.2关于企业招聘、培训员工的方式。

企业招聘新员工的渠道中,30%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16%是通过院校招聘,16.67%的比例是高校学生在公司顶岗实习后被留用。被企业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对公司工作比较满意,70~90%能长期留任的占59.26%,而能长期留任不足50%的企业占比7.41%。从引进人才的专业角度看,愿意聘用应届的专业大学生并提供培训机会的.企业占31.25%,没有这个意愿的企业占比56.25%。在培训人才的途径上看,62.5%的企业是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的方式开展,仅有18.5%的企业通过社会培训机构。

90.74%的企业认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中介参与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是好的做法,值得提倡和推广,并且有81.48%的企业有意愿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适合的模式进行合作,为高校学生实习、就业的机会。企业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模式,50.6%的企业认可第三方机构派学生到公司实习、就业,19.28%的企业认可第三方机构自己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公司实践专家到场指导,20.48%的企业倾向于第三方机构在高校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公司实践专家到场指导的模式。98.15%的企业都愿意接受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了严格的顶岗实习培训后的高校毕业生。有多半的企业认为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性都不高,有第三方机构参与后,校企合作对企业和高校都将带来益处,并且有76%的企业愿意承担由第三方机构提供毕业生招录、顶岗培训等服务时的全部或多数费用,只有9.26%的企业不愿意承担费用。

2关于学生。

为了充分了解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了解在校学生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期待,课题组在河北省内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560份,其中,有效问卷544份,问卷共涉及了16个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涉及了学生对目前校企合作的认识以及学生对第三方机构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等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仅有11.76%的被调查者了解校企合作,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有一部分实习实训可在专门的实训室进行。学生们希望能得到企业实践专家的指导,认为这将会对他们实践技能的提高、对所要从事职业的了解程度的提高、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提高都是有好处的。97.59%的学生希望到企业现场进行实习,36.76%的学生认为他们学校没有校内实训基地,学校经常组织去企业参观学校的仅占1.47%,83.82%的学生是自己通过关系联系到企业进行实习的。

89.71%的学生认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中介参与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是好的做法,如果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一种适合的模式与学校进行合作,愿意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培训,并推荐就业,98.53%的学生愿意参与,并且有61.76%的学生愿意承担在合作中的一部分费用。

3关于高校。

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高校卷)》32份,其中,有效问卷32份,问卷共涉及了16个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涉及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现状以及高校对第三方机构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等问题。

3.1关于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高校的调查,所有的高校都与企业有着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合作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教师去企业参与实践活动、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高校为企业提供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技术咨询等几个层面,在学生的课程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方面合作甚少。学生顶岗实习的途径主要通过人才市场招聘解决,尤其是一些不适宜于大批量到同一企业实习的专业,比如财会专业,因为每一家企业不能同时提供多个学生的实习,所以大多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关系去联系实习单位。93.75%的学校都设置了校内实训基地,其中62.5%的学校认为基本能满足学生课程实训的要求,但是这种实训由于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差距较大,所以即使经过学校严格的岗前培训,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工作角色的比例则很小。高校尤其是各个专业里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的人员严重不足,90.6%的学校认为致力于学生就业的人员严重不足。

经调查,100%的学校认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参与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是一个好的做法,100%的学校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校企合作中,高校期望的合作模式主要有:

(1)通过第三方机构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并推荐学生就业;

(2)第三方机构自己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到场指导,并推荐学生就业;

(3)第三方机构在学校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公司实践专家到场指导,并推荐学生就业。在这些合作模式中,高校都愿意给予一定费用支持,给第三方机构作为合理回报。当然这部分费用可以以培训费的形式向学生单独收取。综合以上调查结果,课题组认为,目前的校企合作中,由于参与各方的社会目的、社会职能不尽相同,得利不均,校企合作出现了表面化、形式化、短视性等问题。在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上,各方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大多数学校没有设立校企合作的专门机构;在运行模式上,目前的合作大多是建立在“关系合作”或“友情合作”上的,致使合作关系具有非常态性;在合作态度上,由于企业没有法定义务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环境,往往是学校积极找企业,企业的反应比较消极;在环节上,由于学生岗位工作能力较差,企业只愿意为学生提供短期的顶岗实习,而不是长期的工作岗位。从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企业、高校还是学生本身,都对第三方机构介入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充满期待,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在这样的模式依托下,高校解决了学生课程实训、毕业顶岗实习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学生毕业就业有了更好的去处;企业则可以录用到能直接进入工作角色的新职员,而省去了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第三方机构则全程参与高校的招生、课程实训、学生顶岗实习,参与高校学生被录用到企业以后的工作追踪及相应培训,以收取费用的形式利润,可以获得合理回报。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审计专业每年新入职教师逐年增加,迫切需要丰富高校教师团队实践经验,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当前会计教师“双师素质”养成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双师素质”的养成。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发挥了主导和推动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指路人和领头羊的作用,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教师的责任制,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会计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将校企合作工作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努力实践并逐步实现学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与合作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普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会计专业也不例外,近些年来会计教师在与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普遍合作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特别是作为校企合作主体的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教育教学理念不适应。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来,不少教师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缺乏研究,教育教学理念还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师资队伍水平整体不高,学历结构偏低。

(三)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仍缺乏从业经历,对职业教育的特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其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较差。

(四)科研水平不高。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也有部分学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研定位不准,甚至把产、学、研对立起来。

随着高职教育与国家产业的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19号)中指出“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高职会计专业也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会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应具有以下素质模型。

(一)“三能型”教师构架。“三能”是指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三能”的教师,即为“三能型”教师。

1.教育教学能力。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具有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会计税法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资源整合与利用能力等,能教会学生把会计知识学以致用,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会计实操练习。

2.专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会计教师要具有专业实践能力,且专业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水平,应具备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资格;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操作示范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

3.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指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的服务活动,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

(二)“走出去+请进来”即高职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1.走出去,有计划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教师就必须先于学生掌握会计税务审计专业技能。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采取分层分类的培养举措,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到合作的企业挂职锻炼、跟班研讨等。

2.请进来.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采用“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从企业引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熟习本地区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与他们共育人才、共同参与教学改革和基地建设、同时也对在校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三)组织教师“企业顶岗”实训。积极将会计教师直接下派到企业,并在企业中安排实质性工作岗位,让实训教师变身为企业员工,让高职教师到企业积累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打实“双师型”的职教师资。

1.完善管理制度。端正思想,健全规章制度,以建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规范教师队伍建设,基于校校、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2.争取专项建设资金的支持。争取资金专门用于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教学部门根据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自主使用资金,同时,学校通过严格资金审批制度,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3.依托“会计专业行业专家委员会”,促进会计专业建设。定期召开行业专家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分析、岗位任务分析、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研讨,行业企业专家全方位的参与,丰富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同时聘请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专题讲座、以及特色课程授课,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参与教学,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争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建立适合教师发展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高职教师考核内容除思想政治考核外,工作的考核应主要包括教学业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其中教学业绩应重点考核实践教学能力。且将其作为衡量高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硬指标;对考核内容、方法、程序及教师的待遇、奖惩、聘任、晋升等考核标准要有明确的规定。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三)改革高职教师职称评定政策。

应积极探索改革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可实行双轨制职称,既要求有相应的教师职称,同时还应具备中级会计师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课程开发与课改研究能力等作为重要指标,职称评聘与待遇要挂钩。并与同等学历、相同职称的普通高校的教师相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