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心得体会如何写 经济全球化的心得体会(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5:39:42 页码:8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心得体会如何写 经济全球化的心得体会(5篇)
2023-01-12 05:39:42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原以为1871年以后的德国经济、文化发展突出,而政治是其短板,但重看新版的《全球通史》后,发现德国对工人的劳动权利最为看重,福利国家的建设也是走在世界前列,工人阶级在德国社会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我们时常忘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德国人。

德国是制度、福利双管齐下,民主化如若是服务于现代化的话,对集权统治也需要重新审视。现代英美国家的代议制民主其实也是汲取了古代君主专制的优点,比如美国以总统为权力中心,国会和最高法院对总统没有行政干预权,只有法律监督权,只要总统不违法,他的任何执政行为都是独立的。所以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只对宪法负责,因此即便是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国家,也要保障政府首脑拥有实际权力,从而节约政治成本。同时借鉴美国,德国也采用联邦制,德国较大的邦,比如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确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但几个小邦可以联合对抗一个大邦,比如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普鲁士提出的对它们不利的议案。这与美国分参众两院,众议院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顾全大州的利益,而参议院以固定名额代表从而确保小州利益的目的如出一辙。

根据这本书,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总结:工业1。0机器生产时代的到来;工业2。0生产机械化、精密化程度提高;工业3。0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来临。细想一下应该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是否是工业4。0的标志?4。0时代到来了吗?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智能,它应该和“互联网+”属于一个层级,应该是4。0的前奏吧,由此看出,智能化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而且智能一定是指像人一样的智能。那么它究竟是源于人类的动力能源还是机动能源?笔者对此十分好奇。

“这座大厦已经落成了,只有两朵乌云飘在上面,就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最近一次是在《奇葩说》里听到这句话,起初也没反应过来,当后来听到“知识垄断”,才明白这不是单纯探讨物理,而是关于宗教、哲学、历史和科技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的问题。本书作者非常喜爱探讨文化发展和交流,并坚信欧洲近代文化起源于神学。西方古代神学的确拥有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和宗教体系,它构建了以“神本位”为核心价值的一座大厦,恰恰是在这样的土壤里培育出了近代科学。

理论科学走在时代的前沿,它又催生了新的哲学体系,而哲学又派生出政治,原以为欧洲启蒙思想家研究的就是政治,后来才知道他们研究的大多是科学。宇宙社会学的奠基人是霍布斯,什么黑暗森林法则、猜疑链,这些对宇宙世界最残酷和最本质的解读都在《利维坦》中,而现代时空观也就是相对论的源头竟然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是最早“论证”宇宙具有开端的人。那么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人物——牛顿,他解释了物体在静止和匀速状态下的运动规律,他的经典力学和三大定律奠定了近代人类的自然史观,而达尔文则在其后提出了进化论,同样奠定了近代人类的社会史观。

这让笔者想到了《深埋的真相》里有这样一句话:不同的科学领域运用先进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数据,它们都确定无疑地证明,人类诞生于一种一次到位的设计,而不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随机出现的生命形式。达尔文和他的弟子赫胥黎都坚信人类是由某一种猿猴进化而成的,我们和现在的猩猩是来自同一种祖先,显然上述作者并不苟同。人的dna似乎在我们尚未知晓的时间纪元里就已经排列生成了,那么人到底是由“猴”进化而来,还是由“人”进化而来的呢?这也是笔者看完这版《全球通史》的好奇之处。

西罗马帝国(其实包括拜占庭)的灭亡和日耳曼人究竟有何种联系?是日耳曼凭借武力侵占了老态龙钟的罗马帝国?还是里应外合了一系列注定的天灾祸乱?还是通过更加兵不血刃的手法和平演变?在罗马帝国晚期境内,日耳曼人的数量达到极盛,各行业、各阶层、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社交圈子,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商人都充斥着日耳曼人的身影,罗马法由公民法过渡到万民法便是为了适应境内日益增加的外来移民,尤其是日耳曼族,可以断定日耳曼人在帝国晚期不仅取得了合法公民的地位,更是早已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下洗涤了“蛮族”的野性,这绝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早在共和国晚期,凯撒在高卢的赫赫战功便为他赢得了一世英名,帝国建立之初,元首屋大维也曾数度北伐直抵蛮族要塞,还因为一些关键战役的失利而头撞立柱,北方的日耳曼族成为了他们的宿敌。罗马人在鼎盛时期没能消灭日耳曼人,反倒在文明的碰撞中走向了交融,最终北狄南下,以和平渐进的方式融入到更加先进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浩瀚中。罗马帝国就是被北方的日耳曼人蚂蚁搬家式地蚕食掉的,其实到最后历经大换血的罗马帝国其核心文化依然延续下来,而日耳曼人还是《高卢战记》里的条顿民族支流吗?

主题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与流程研究论文

摘要:从业务流程角度出发,考察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再将信息化与流程再造结合起来,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介绍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模型。对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原则进行介绍,探讨了将流程再造应用于高校管理中的原因、方式和内容。分析了流程再造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流程再造在信息化建设各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对组织的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构成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流程再造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

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体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样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可循。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理论,有助于高校认清自身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所处阶段,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1、诺兰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

诺兰模型是为信息系统规划所制定的框架,它阐明了信息系统的成长曲线是s型曲线,并提出了信息系统成长的六个阶段。即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初始阶段,组织中开发了应用于某个具体功能的应用程序,各部门逐步应用了针对本部门工作的管理软件来降低成本。在传播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信息化对办公方式的改变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管理者也开始关注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控制阶段,“控制”成为一种需求,管理者和各部门用户共同规划组织信息化的发展,对信息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在集成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组织内各部门都有了各自独立的管理系统。在这一阶段,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分散独立的管理系统被整合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数据管理阶段,建立数据管理体系和数据通用标准,对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应用。管理者对组织中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评估和规划。最后,在成熟阶段,对数据资源进行战略规划,更有效的利用数据资源,提升组织的竞争力[1]。

2、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模型

诺兰模型的正确性和预见性后来被全球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所证实,该理论已经成为描述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的工具。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必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呈现诺兰模型中描述的阶段性特征[2]。同时,由于诺兰模型提出的时间和背景与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环境相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应该在结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诺兰模型,找到适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方法,并对各发展阶段的目标、内容和可能出现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划。首先,要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者站在全校的高度进行规划和设计,没有统一的规划作为支撑,信息化建设难以取得成功。其次,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阶段性,各发展阶段具有自己的内容和特点,并未作为进入下一阶段的基础,循序渐进,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第三,高校应当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认清本校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样才能使信息化建设更加合理更符合本校的实际需要。综上所述,以诺兰阶段模型作为理论基础,结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本文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项业务引人阶段、各部门系统化集成阶段和学校整体系统化集成阶段[3]。单项业务引人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初始阶段和传播阶段,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随着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微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的使用,高校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逐步把手工完成的工作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完成,特别是重复性强、相对独立并且易于实现的业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由财务部门内部主导完成,为后两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各部门系统化集成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控制阶段和集中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上一阶段中,信息化给工作带来的变革,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信息化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时上一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设计和开发时缺乏前瞻性、专业性的管理软件不能适应工作中新的变化和需要。在高校扩大规模、财务部门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各自独立的管理软件数据冗余、准确性差的弊端更加凸显。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这一阶段中,如何将分散在各工作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独立的管理软件进行集成和整合,形成财务部门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对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开发,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这一阶段对财务人员信息化素质水平更加重视,高校普遍建立信息中心等部门对本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学校整体系统化集成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高校将站在更高的层次统一规划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校级的信息化工作指导小组或者cio机制。面对上一阶段产生的信息孤岛现象,从认真研究高校教学、管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对象入手,协调业务流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相应政策和规定,应用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统一制定数据格式和各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使信息能够在各部门之间充分流通和共享。最终实现高校信息化的目标,使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现代化、规范化,为广大高校师生服务。

二、流程再造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流程再造理论简介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哈默和钱皮在《改造企业――再生策略的蓝本》一书中对流程再造的定义是:“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1)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是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从整体上认识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传统的层级制管理机制是各职能部门层层分工形成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整个业务流程被分解开由各部门分别完成,关注的是职能管理和职能部门的精细化、专业化。用三角形来代表传统的组织结构,组织中的绝大多数人位于三角形的下部,科层制的管理向上延伸。这种类型的组织往往由一系列“子组织”构成。这些称作职能部门的“子组织”由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是把“流程”作为关注的重点。打破面向职能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的界限。建立面向客户、市场的业务流程体系,实现从传统面向职能管理转变为面向流程管理,建立扁平化的流程型组织结构。(2)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流程再造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以流程为中心原则、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原则和以顾客为导向原则。以流程为中心原则。指的是把原本层级组织结构中以部门和分工为中心转变为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坚持以流程为向导,调整组织内部部门的办事方式和任务,协调处在业务流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业务流程的方向直接指向顾客。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原则。传统的层级组织结构中,管理的方向是垂直的,领导制定计划、分配资源、安排下属工作,下属对领导负责,保证质量按时完成工作,他们不关心其他个人和部门的工作,忽视整体的业务流程的完成情况。以顾客为导向原则。顾客是组织或企业业务流程的服务对象,业务流程为顾客创造价值。在流程再造过程中,应当以顾客的需要和诉求作为导向,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业务流程,使之真正为顾客提供便捷、满意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4]。流程再造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在流程再造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客户为向导来规划流程,那么就需要打破原有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以流程为中心并且使用团队式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

2、流程再造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业务流程,离不开对流程的设计。把流程再造理论和高校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流程再造理论中以流程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有助于我们发现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以建立合理、高效的业务流程,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现有流程改造的重点是增进服务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理顺管理工作中各项业务流程,减少非增值环节。具体来说就是用esia代表的四个字: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y),整合(integrate),自动化(automate)[5]。清除,主要指清除业务流程中的非增值环节,重新审视和设计业务流程,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消除非增值活动。简化,对流程进行简化。使业务流程科学合理。整合,将业务流程中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由不同员工完成的工作,通过流程的合理设计,整合为单个部门、单个人员或者以团队的方式来完成。自动化,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流程再造中的重要地位。在业务流程的改造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财务管理人员从大量繁杂数据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率。建立团结协作高效的管理团队。流程再造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模式。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以职能为中心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准备进行或者正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如管理机构大部制改革、二级学院制改革等,这些改革降低了组织的管理层次,增加了管理围度,使组织扁平化。各职能处室的管理边界变得模糊,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决策权的下放,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些改变都迎合了高效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把流程再造理论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使改革的成效发挥出来。关注于流程的管理团队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流程管理使工作中各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多,对流程负责的整个团队需要对工作进行整体的了解,这就促使员工加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革新高校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长久以来参考了政府管理体制的模式,由此带来“官本位”思想盛行,高校行政权利泛化等弊端。同时,高校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往的“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也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陈旧的高校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机遇和挑战。以顾客为导向是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原则。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业务流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财务管理面对的“顾客”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和广大教职员工。“顾客”的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前提,“顾客”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重新审视高校管理所面对的顾客群体,从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他们创造价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角度出发,是转变高校管理理念的一条有效途径。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流程再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流程再造是一种管理思想,它能够使高校财务管理在业务运行和团队建设方面发生根本的变革,这些改变正与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的发展需要相契合。信息化的发展又为流程再造提供了动力和技术支持,成为流程再造取得成功的保障。高校的管理者需要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实施对学校整体的信息化集成。而集成的依据应当以工作流程为重点,因为管理工作通过业务流程得以实现,正是业务流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将各部门、管理人员和顾客联系起来,组织在业务流程中为顾客创造价值。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流程再造理论的结合对高校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文化和管理人员团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把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使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和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richardnolan.“managingthecrisisindataprocessing”.harvardbusinessreview57(2):115c126.

[2]李韶驰.基于诺兰模型的党校信息化发展阶段及趋势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173c174.

[3]仇小微,黄芳.浅谈诺兰阶段模型对高校信息化阶段划分的启示[j].企业科技与发展,,(14):13c14.

[4]刘锦宏.论业务流程再造[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4):33-48.

[5]佩帕德,罗兰.业务流程再造精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192.

主题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直都有历史课。学过中国古代史、近代史、政治思想史、文化史、法制史,世界史的课程从小学到大学似乎也没有间断过。但一直以来都未能形成一个人类历史的全景图。中国史里无世界,世界史里无中国。不知道秦皇汉武与何人欧洲何人并立于世,不知道中国与世界何时开始的。最近阅读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所着《全球通史》算是稍稍弥补了以往的疑惑。

该书把世界历史分为

随着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世界才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人类诸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今天,全球范围内人类之间,动物之间和植物之间的混合仍在继续”。可以想象,地球上的人种终将混同。不同人种之间的精子与卵子并不拒绝合作,正如酒精与水倒在一起变成你仲有无我中有你的混合物,所差的只是时间问题。

最初国际性的竞争舞台是现在的中东地区,四大文明中的埃及印度巴比伦,兴衰轮替是历史的必然,人无百日旺花无百日红,还没有那个王朝能够维持百年霸权。现在的老大美国1914年也才刚刚有力量趁着欧洲内讧,扎紧自己的篱笆。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他后来居上,其中有没有规律?

从发现新大陆开始,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世界史。最初的引领者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与葡萄牙。他们通过对美洲大陆的掠夺和通过新航路与东方的贸易中得到大量财富,由于长期的宗教战争,国立衰败。由于大量财富流入,导致国内物价大涨,产品没有竞争力,所以工业得不到发展。最终被西北欧的荷兰、英国控制了经济命脉。并在其国力衰败之后,取代了其对海上航线的垄断。

趁着欧洲大陆之间的攻伐不断,闷声大发财的英国后来居上。一方面内部工业革命提供了工业基础,另一方面,海外殖民的竞争中取得较大优势,成为日不落帝国,也把英语这个岛国方言推上世界第一语言的宝座。当时世界发展的发动机无疑是欧洲,欧洲对待世界其他地区的手段是赤裸裸的掠夺。

面对欧洲的霸权,正如作者总结的那样,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割裂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找安慰,“回到美好的从前”。第二种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东西,“向西方学习,与西方战斗”。恰好是清王朝与日本的写照。

恰如英国趁着欧洲大陆忙于战争,发展壮大。美国趁着英国陷入欧洲大陆的战火,取得独立,获得壮大。美国何以取得世界霸权?不是这只瞎猫碰到了欧洲内战的死耗子这么简单。美国在欧洲革命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制度,在新教基础上形成以个体自由为中心的社会伦理。他脱胎于欧洲,并战胜了欧洲。

今天的世界,远未到达大同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中国目前远难谈得上乐观。是躲在传统的幻想中寻找安慰,还是“向西方学习,与西方战斗”,答案似乎不难理解,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

主题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去年这套书在网上很火,很多人都在推荐,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

书,读了一段时间,然而并没有马上写读后感,我想先沉沉。

沉沉心,当你已经没有超然的热情,不再沉迷情节,而只是回味的时候,我想是时候了。

首先,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我想说的是,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书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和文凭,它被铭记的也不是。在我们心中打下烙印的,一定是带给我们或思考或感动的精神财富。当我们在无趣的生活里疲惫迷失、索然无味时,我们能够从书籍之中汲取力量。《全球通史》回顾了1500年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国家的兴衰,书中人物或国家也面对着像你我一样的生活,甚至是更加残酷的命运,而这也正是我们要寻找的代入感和力量的源泉。

这本书从世界的角度来介绍历史与人类社会的演进,无论介绍到哪里,中国始终在我心中是一个特别的部分。4000多年中,中国人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发展起一个独特而自治的社会。这一明显的自给自足,自满自足的社会产生了这样一种思维: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从属的。由于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近代的灾难性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发生在1839年鸦片战争期间的一个故事:

在这一年,清朝军队试图重新从英国人手中夺回宁波,清军总攻仍采用数百年的传统方法,将点燃的木筏向英国船只发射出去,英国舰队在它们到达前就把这些火攻木筏击成两半,旋即攻击清军,清军一触即溃。

有人建议:应该在一些猴子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将猴子扔到英军舰队的甲板上。火焰会随着受惊的猴子四散开去,如果恰巧能跑到弹药库,那么整个舰队都会化为灰烬。19只猴子被买了回来,并被带到了前沿阵地,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敢向英国舰队靠近到足以将猴子扔到甲板上的地步,所以这一计划从未付诸实施,随后由于战斗的失败,人们纷纷逃走,包括主管这些猴子的冯先生。由于无人管理,这些猴子最终都在冯先生无人居住的前屋里饿死了。

现在看到这个故事当然都会付之一笑,但这正是由于过去的中国骄傲自满,盲目自大,惯用老眼光来看待世界所造成的`。现在的我们也时不时犯着同样的错误:用老眼光看人。

老眼光,就是成见,就是印象流。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能都被看低过,但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自我尊重,明确目标,不断进化自己。虽然我们可能都还没有真正做到什么,但只要我们已经开始展现出一些改变,都会赢得自己内心的掌声,无论这个世界能否看见。

主题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有人说读史就是在读故事,其实本是如此,我们以后来人审判的视角去看待前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客观,最大程度的理性也只是保持个人逻辑上合理。在不能完全客观的前提下,我们不应该去评判历史,以现代人的思维和眼光去对前人品头论足是没有意义的,唯一应该做的是多思考。汲取其中的养分为己所用,对个人、时代、社会而言都是大有裨益。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就给人这样的感觉,正如书中所言,每个时代都要编写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世界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所以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索新的答案。

书中一直在强调历史事件发展的逻辑性。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一直在变革,而且不同的地区会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人会去计较所谓过渡的时间,用以比较各个国家甚至是民族之间的差异,但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是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还是从部落文化过渡到城市文明,抑或者是从农业社会更迭为工业社会,都不是因为某个人或者是某些人的突发奇想而发生的,总之,当时发生的不是一件事,这是一个过程。

我们清楚地知道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农业革命,而农业革命反过来又支持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当农业渐渐代替采集业的时候,人们开始尝试种植更多的植物来适应不同的环境。这就是良性的循环,当简单的植物采集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的时候,自主的培育粮食就成为新的出路,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果相生,农业的传播扩大也让不同地区的人们开始培育更多的植物,从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方法让食用植物更加具有普适性,如墨西哥的玉米,美洲的土豆,中东的芭蕉等植物。当人们把实践中的经验运用到改良上之后,植物也因为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间接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逻辑最严谨的教科书,是环环相扣,最为精彩的魔术,所有看似突然的变化,都有蛛丝马迹可循,那是一张由几十亿人的踪迹编成的巨网,没有人可以置于其外。

历史与现实:

《全球通史》虽然是史书,但却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让我意识到史书可以是启示类文本,面对不同的话题,不变的是对本源的追溯。作者看似在平静的阐述从史前到21世纪的历史,但也一直不忘提醒读者认清现实世界和历史的内在联系。从而使读者的思维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在历史和现实的两个时空里自由驰骋,甚至由此产生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联想和对比,产生出自己思想的火花和创作的冲动。读后感·当然,《全球通史》并不只是一本有深度的书,斯塔夫里阿诺斯以自己对历史和哲学的深厚功底,同时无限的延伸了作品的宽度,书中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辨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极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的灾难的渊源——社会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变革的警示和忧虑等等。

历史没有可以省略的部分,前因后果,一脉相承。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以其内在的严密逻辑和浩瀚广博的知识让我领略到历史的精彩,紧循着这样严密的逻辑线,所有的文化优势都应慢慢转变为经济优势。我们可以冷静的探索,厘清其中的线索,汲取养分为己所用。不执著于眼前,心中自藏乾坤,静言巧思,亦不失为上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