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领导干部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23:08:25 页码:10
最新领导干部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8篇)
2023-11-14 23:08:25    小编:ZTFB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生活中,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提高效率。要写好心得体会,首先要对自己的经历和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希望大家可以参考以下的心得体会,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领导干部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体现了我们党中央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学习全会精神,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学习全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描绘了未来5年至15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全会提出了13个必须坚持和完善的方面,通过认真学习,使我信心倍增,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增添了新的工作动力,坚定了踏实干事的步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把会议精神切切实实转化为干工作的强大动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司法行政事业添砖加瓦。

领会全会精神强化政治担当。

回顾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修正自我、不断完善和努力前行,才取得了70年的辉煌,充分证明了中国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更加完整、富强、有力、壮阔的大国气度。我认为,作为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在感到光荣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感受到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心怀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去维护、敬畏和遵循好我们的各项制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把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好,坚持学思践悟、学通弄懂、学以致用,真正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大家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入心入脑,学实、学深、学透,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贯彻全会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为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能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作为法治调研科一名工作人员,我一定要以身作则,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做好全面依法治市理论与实践的调查研究、统筹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工作、统筹司法行政创新研究工作、推进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机制等工作,为全力推动全市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美德滕州、文明滕州、富强滕州添砖加瓦!

第一点体会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100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会议,会议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我国的历史成绩。

首先十三五收官之年的突出成就显著。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一些国际机构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2%左右,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冲击之下,各国都在答同一张考卷,分数高低事实胜于雄辩。

其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持续完善。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生态环境状况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最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定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第二点体会是,全会审议通过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建议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系统的描绘,包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所有的元素,这一段表述当中,8次使用了基本两个字,这表明2035年目标和2050年目标在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上是有差异的,同时相对于我们原来设想的三步走战略,我国将于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提前15年。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六新”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5项原则。还指出十四五时期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以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等等。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说进入加速演变期,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的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可以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明显。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改革发展稳定等等各方面任务都十分的艰巨繁重。

第三体会是、基层干部要有担当意识,使命意识。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作用,勇当排头兵,全会精神是纲领性文件,具体落实全会精神在基层,基层事业是党的各项事业的基层,作为基层干部要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强化担当意识、使命意识、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服务基层,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从一件件具体的工作抓起,不怕苦、不怕累,危机关头能冲的出、用的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体现了我们党中央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学习全会精神,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描绘了未来5年至15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全会提出了13个必须坚持和完善的方面,通过认真学习,使我信心倍增,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增添了新的工作动力,坚定了踏实干事的步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把会议精神切切实实转化为干工作的强大动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司法行政事业添砖加瓦。

回顾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修正自我、不断完善和努力前行,才取得了70年的辉煌,充分证明了中国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更加完整、富强、有力、壮阔的大国气度。我认为,作为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在感到光荣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感受到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心怀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去维护、敬畏和遵循好我们的各项制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把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好,坚持学思践悟、学通弄懂、学以致用,真正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大家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入心入脑,学实、学深、学透,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为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能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作为法治调研科一名工作人员,我一定要以身作则,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做好全面依法治市理论与实践的调查研究、统筹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工作、统筹司法行政创新研究工作、推进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机制等工作,为全力推动全市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美德滕州、文明滕州、富强滕州添砖加瓦!

2020年10月26日在这金秋的时节,我们非常高兴的迎来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又是一名飞行员我们要积极学习会议精神,参与其中。

第一我们要认真学习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习总书记说的话对我们中华民族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知和定位。我们要深刻认识自从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我们的党带领全中国各族人民不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还是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励着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的信心,并且进一步增进改革创新、创业干实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是我们要坚决贯彻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的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使命无比光荣。我深刻地认识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更是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行的新起点。对我个人而言,努力学习克服学习途中的各种困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经过重重磨难才能锻炼出坚强的意志。飞行员的工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想在以后的飞行任务中安全起降每一次航班,就要在平时多学习理论知识,多总结经验教训,多交流学习心得,和同事共同进步。

第三是要通过学习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的方向、灯塔、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不仅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总体目标,而且提出了三个必须坚持和完善的方面,作为一名飞行学员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仅是实现第一个百年计划的见证者,还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荣幸的参与者。我们要加强内心修炼,牢记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要有不贪功,不图名,埋头苦干的良好品格。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信仰的铜墙铁壁更加牢固,坚持做好一名飞行人员每一次平凡的工作,便是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

会议强调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会议内容顺应我国人民的心声,同时也积极适应国际大环境的现实。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有着重大意义,会中习总书记全面且系统的介绍了我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各种成绩,鼓舞和团结了我们国人的士气与凝聚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要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央的决策与部署,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作为一名飞行人员更要严于律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祖国添砖加瓦。

2020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从中感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乡村振兴指日可待,而这与四川农信的定位密不可分。四川农信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必将伴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因农而强。四川农信始终坚持全方位支持“三农”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定力。艾毓斌理事长在四川农信2018年工作会上发表了题为《围绕强基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合规银行、智慧银行、主力军银行建设为开创四川农信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此次讲话全面总结了四川农信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工作和2018年的重点工作。艾毓斌理事长的讲话鼓舞人心、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作为一名四川农信人,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高举“四川农信,四川人民自己的银行”这面旗帜,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支持“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强基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的改革与发展之路,推进四川农信安全健康持续有效发展。凝神聚力,全面推进合规银行、智慧银行、主力军银行建设。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四川农信三大攻坚战决胜之年,作为一名四川农信的青年员工,我会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为四川农信发展添砖加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这“五个坚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只有切实遵循“五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披荆斩棘、奋勇前进,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主要目标。

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只有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只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逍遥文稿整理,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才能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只有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才能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展现一幅气势恢宏的壮丽画卷,必将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接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作出部署。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打造党建引领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动力引擎,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抓稳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图景。

全面推进组织振兴,延伸乡村振兴的“工作手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武装。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身乡村振兴。锻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要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机制,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农村各类社会基层组织,使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农村社会各类群体,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村振兴委员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延伸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手臂”。

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党建质量。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按照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的原则,不断创新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农村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使党组织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构建同心同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人才振兴,壮大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引才聚才育才的优势,以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持续配强班子、建强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选优配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严格人选标准,提高人选质量,积极推行“一肩挑”,优化班子结构,着力推动整体优化提升,同步做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推选工作,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长效机制,规范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运行,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源泉”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持续推进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推行党员积分制、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着力建强乡村振兴主体队伍,全力激活农村党员“细胞”。

建立县级以上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向乡镇流动工作机制,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建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长效机制,重点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回引培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田秀才”。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业农村现代化,落脚点是农民全面发展。

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乡土人才。同时,通过政策宣传、选聘下派、组织引导、前景引领等途径,持续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广阔天地,不断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重视乡贤的树立和推崇,让乡贤成为一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展,乡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焕发不出来。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乡村才会有人气和活力,才会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有真正的源头和活水。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深化改革,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给贫困户种出“摇钱树”、让特色产业在乡村“大显神通”,实现从前有“特”没“产”,如今“特别能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党建引领,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组织化”成果。

坚持“一次搬迁、同步小康”的理念,按照“帮教结合、管服并重”的原则,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机制、配套产业就业等方式,推动搬迁群众由脱贫向小康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过渡,让贫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生活质量。因村施策,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

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持续推动农村群众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身边事感染带动身边人,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推进禁赌禁毒,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光山色与人亲”,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要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美丽。

生态宜居,规划先行。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按照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脉文化资源等特点,牵头制定村庄布局规划,确保合理有序开发建设,避免抓发展与抓环境治理“两张皮”现象,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乡村美丽,保护为要。绿水青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引导群众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改造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好乡村绿化、美化、整洁化工作。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名基层普通共产党员李长江同志(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理事),参加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举办,在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召开的,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稳则天下安。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国之大者”装在心中、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我们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让每一片田野都充满着希望。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关涉“乡村战略”的振兴,关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这是新时代的使命。

家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这是持续前进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们必须先行先干,把家乡建设成为“梧桐树”,才会引来更多的“金凤凰”回乡一起发展。创业创新、资源融合、利益联结、品牌创建、区域整合、抱团发展等先进经验和模式,是不断壮大我们的产业、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通过组织体系、发展方式、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的讨论与实践,让我们明白必须有梦想、有使命、敢担当,并永远向前的无畏精神。要把我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自己的创业,带动、带领和团结更多的老百姓,一起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关涉“乡村战略”的振兴,关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这是新时代的使命。

家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这是持续前进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们必须先行先干,把家乡建设成为“梧桐树”,才会引来更多的“金凤凰”回乡一起发展。创业创新、资源融合、利益联结、品牌创建、区域整合、抱团发展等先进经验和模式,是不断壮大我们的产业、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通过组织体系、发展方式、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的讨论与实践,让我们明白必须有梦想、有使命、敢担当,并永远向前的无畏精神。要把我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自己的创业,带动、带领和团结更多的老百姓,一起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会议精神,有三点心得体会:

一是乘势而上,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年轻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汇聚万人一心、众志成城的合力,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二是坚定自信,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作为法院干部,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面对“三权分立”“西方宪政”“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站稳立场、敢于亮剑。

三是担当实干,在正确把握奋斗目标和发展举措中办好自己的事。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制胜法宝。号角已吹响,关键在落实。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人民”“改革”“法治”等《建议》中的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人民法院而言,一是护航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全力推进江西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依法加强涉农审判和生态环境司法,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三是深化改革攻坚。破除制约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审判权力运行和监督新机制,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到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今世界,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赢得长远发展的巨大优势。

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各国都千方百计筑强已有的科技优势,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换不来的,在引进高新技术上我们不能抱任何幻想。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无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内涵型增长,还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都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奋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把更多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此,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首要的是明晰主攻方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将现存的“卡脖子”环节逐个攻克。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创新创造者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搞好相关服务;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努力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也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重点是抓好科技创新主体。既要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又需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没有科技的自立自强就没有出路。我们要深刻认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长期性、艰巨性,提前谋划,保持定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保已经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

学深悟透抓紧抓实。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在“怎么看”上统一思想,在“干什么”上凝聚共识,在“怎么干”上精准发力,把每一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把每一个措施落细落小落具体,就一定能够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危机育先机、变局开新局”,学深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全会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为“十四五”中国发展把脉定向,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更为重要的是,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从风险挑战中增强危机感、从抗“疫”战果中增强自信心、从政策利好中抢抓新机遇,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深刻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全面增强必胜信心。

“一以贯之、一鼓作气”,抓实五中全会任务。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如果不理出一个头绪、抓不住重点,就很容易陷入“见子打子、疲于奔命”的迷魂阵。

我们要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从经济层面、工具层面和政治层面,紧抓“中国发展”“五年规划”“现代化路径”等关键词,拿出超常规举措,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鼓作气的拼劲,扎实做好科技创新、现代产业、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生态环境、民生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改作风、树新风”,落实五中全会要求。“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毛泽东同志也曾对泥菩萨式的不良风气进行批判,说它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抓好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油干、拼命干,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改作风、树新风。

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戒官气、祛邪气、树正气,要树牢大局意识改作风、增强责任担当改作风、净化政治生态改作风,以优良作风汇聚起真抓实干、跨越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领导干部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一决定具有重大意义,是为人民共和国长治久安、为中华民族万世开太平的重大举措。

天下大治是历代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成熟稳定的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曾在世界上长期领先,离不开相继建立的郡县制、科举制等制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和自我调节,也离不开一套成熟的制度体系。这些都是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和历史需要。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为生产高度发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同时,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总要通过具体的制度体制来实现,这需要长期艰苦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高度重视研究国家治理,但没来得及进行具体实践。列宁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有善始而未善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回答好“如何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国家制度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发展起点低、外部环境复杂、经验不足等原因,一些制度还没有达到成熟稳定的程度,一些制度经常变动,一些不利因素还存在。1957年毛泽东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1992年邓小平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制度建设更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确回答了从马克思以来的共产党人都高度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治理社会主义国家”。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积累了丰富成果: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经受了实践考验,已经逐步成熟。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认可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越来越强。中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伟大斗争,需要把自己的制度优势发挥好、巩固好,使之更加成熟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而不是向着其他方向成熟定型。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如果说,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回答了在落后国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改革开放回答了如何在全球化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那么新时代将继续回答如何实现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这无论对于中华民族还是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领导干部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近期,全国各地相继召开了领导干部全会。这是一个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全面部署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会议。本文作者在学习和掌握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精辟思想和深厚内涵,下面将就此进行分享。

第二段:总体精神。

领导干部全会的总体精神可以概括为“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党的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五个方面,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所在,也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具体来说,就是要坚定政治信念,不负人民重托;紧紧把握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和创新型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

第三段:具体要求。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达到全会的要求,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比如,要加强思想政治领导,牢牢把握党的组织、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优势。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还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创造性、凝聚力和执行力。

第四段:自身感悟。

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本文作者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就会失去方向。同时,我们也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形势,才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而关键的一点则是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和繁荣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第五段:结尾。

总之,领导干部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对干部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到工作中,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全会决策部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勇攀科技创新高峰,为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创新强国和网络强国目标而不懈奋斗。”

领导干部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也在日新月异。而领导干部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总要不断思考、总结、提高。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全会,深受启迪和感召。今天,我想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全会精神的重要性。

全会是一个组织、协调、推进干部工作的重要机制。全会的精神不仅关乎每一名党员,也能引导全社会的发展。因此,参与全会,明确会议精神,掌握最新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政策,是每名领导干部的职责。

二、学习和领会全会实质。

全会涵盖了很多内容,如会议的主题和主旨,代表们的发言和建议,全会的总书记报告等等。在会后,我们应该通过自学、集体研讨等形式,深入领会全会的实质,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干部工作中。

三、以“四个意识”武装头脑。

会议中,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意识”是当前的“基本功”,是党的建设、干部培训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每个干部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其中,坚定政治信仰、肃清思想滑坡是“四个意识”的本质要义,必须深入贯彻,用实际行动真正准确地做到四个意识的内涵。

四、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担当。

领导干部全会不仅对于思想上的提升有帮助,同样也在提醒我们每位党员干部要牢记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应该加强自我修养,把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端正导向,明确责任,切实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用工作实际效果取得人民赞誉。

五、深化学习教育和重视实践。

学习并领会全会精神不是一次性的功课,而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深化实践,不断推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实践,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切实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

总之,参加领导干部全会使我更加认识到我们作为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全会的实质和精神,以此为指导,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领导干部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接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作出部署。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打造党建引领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动力引擎,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抓稳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图景。

全面推进组织振兴,延伸乡村振兴的“工作手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武装。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身乡村振兴。锻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要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机制,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农村各类社会基层组织,使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农村社会各类群体,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村振兴委员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延伸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手臂”。

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党建质量。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按照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的原则,不断创新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农村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使党组织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构建同心同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人才振兴,壮大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引才聚才育才的优势,以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持续配强班子、建强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选优配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严格人选标准,提高人选质量,积极推行“一肩挑”,优化班子结构,着力推动整体优化提升,同步做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推选工作,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长效机制,规范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运行,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源泉”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持续推进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推行党员积分制、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着力建强乡村振兴主体队伍,全力激活农村党员“细胞”。

建立县级以上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向乡镇流动工作机制,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建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长效机制,重点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回引培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田秀才”。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业农村现代化,落脚点是农民全面发展。

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乡土人才。同时,通过政策宣传、选聘下派、组织引导、前景引领等途径,持续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广阔天地,不断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重视乡贤的树立和推崇,让乡贤成为一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展,乡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焕发不出来。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乡村才会有人气和活力,才会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有真正的源头和活水。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深化改革,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给贫困户种出“摇钱树”、让特色产业在乡村“大显神通”,实现从前有“特”没“产”,如今“特别能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党建引领,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组织化”成果。

坚持“一次搬迁、同步小康”的理念,按照“帮教结合、管服并重”的原则,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机制、配套产业就业等方式,推动搬迁群众由脱贫向小康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过渡,让贫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生活质量。因村施策,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

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持续推动农村群众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身边事感染带动身边人,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推进禁赌禁毒,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光山色与人亲”,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要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美丽。

生态宜居,规划先行。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按照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脉文化资源等特点,牵头制定村庄布局规划,确保合理有序开发建设,避免抓发展与抓环境治理“两张皮”现象,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乡村美丽,保护为要。绿水青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引导群众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改造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好乡村绿化、美化、整洁化工作。

领导干部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四中全会公报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五个体系、六大任务。

一个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根据全会公报,这个总目标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全会公报一共出现了13次"党的领导".公报并且首度写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表明中国的法治建设旨在强化执政党的权威,而非推行西方式的政治体制。值得注意的是,公报提到了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意味着,中国的法治要在党的领导下来进行,同时,党的执政行为,党的活动要在《宪法》法律的范围之内。全会强调,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包括党委也要依法决策,包括党的建设也要按照一些法规制度去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五个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截至2014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42部。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现有法律体系中不协调、不一致、体系性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制定法律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环节,法律制定出来以后还停留在纸面上。因此全会将法治的重点由形成法律体系转向形成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意味着我们将把法律的实施和执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使书本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法治体系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法治理论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在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会上提出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时间表":确保到建党100周年也就是2021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这六大任务涉及到依法治国的前提、重点、保障、起点和归宿、生力军、核心等方面问题。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只有完善法律体系,让法律不断地适应实际,才能有效的推进依法治国向前发展。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重点。公平正义是保障,即公正司法。人民群众是起点和归宿,因为依法治国离不开群众,要将依法治国理念贯彻和普及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广泛宣传依法治国,加强群众对依法治国的深入理解,培养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制观念,让群众自觉做到懂法、知法、守法、宣法,让依法治国深深的根植于群众之中。依法治国需要精明强干、懂法知法、文明执法的法治队伍去执行,他们就是依法治国的生力军。指明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党的领导是核心,只有在党的领导之下,才能更好地建设法治中国。依法治国"六大任务"可以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只要落实六大任务,依法治国一定能够健康、深入发展。

领导干部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首先,领导干部全会精神是近年来党中央关于治理国家、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示。通过,我对“领导干部全会精神”这一主题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加深了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同时也对我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于我国的全面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因此,领导干部在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会的精神里,强调了领导干部的责任观念和主人翁精神的重要性,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的自身职责。

第三,全会强调了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现今党建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强调了党支部作为基层单位的重要性。而支部从众多个体凝聚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团队,则是确保党在路上不会失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四,全会强调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夯实零一首演阶段工作,实现了不断改革创新的步伐,加速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在这次全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发挥巨大的市场潜力,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同时也将以口号化的形式加强对市场环境的监管。

最后,全会提出了关于加强国民素质建设的意见和决策,动员全社会拥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将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意味着着我们必须在国民素质方面下功夫,注重在教育、健康、人文素质提升方面综合治理和推进。

总之,领导干部全会精神鼓舞着我们向前迈进。我们应该在学习的同时,厘清自己的职责,不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以自身行动来贯彻落实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领导干部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2020年10月26日在这金秋的时节,我们非常高兴的迎来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又是一名飞行员我们要积极学习会议精神,参与其中。

第一我们要认真学习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习总书记说的话对我们中华民族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知和定位。我们要深刻认识自从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我们的党带领全中国各族人民不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还是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励着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的信心,并且进一步增进改革创新、创业干实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是我们要坚决贯彻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的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使命无比光荣。我深刻地认识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更是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行的新起点。对我个人而言,努力学习克服学习途中的各种困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经过重重磨难才能锻炼出坚强的意志。飞行员的工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想在以后的飞行任务中安全起降每一次航班,就要在平时多学习理论知识,多总结经验教训,多交流学习心得,和同事共同进步。

第三是要通过学习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的方向、灯塔、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不仅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总体目标,而且提出了三个必须坚持和完善的方面,作为一名飞行学员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仅是实现第一个百年计划的见证者,还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荣幸的参与者。我们要加强内心修炼,牢记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要有不贪功,不图名,埋头苦干的良好品格。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信仰的铜墙铁壁更加牢固,坚持做好一名飞行人员每一次平凡的工作,便是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

会议强调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会议内容顺应我国人民的心声,同时也积极适应国际大环境的现实。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有着重大意义,会中习总书记全面且系统的介绍了我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各种成绩,鼓舞和团结了我们国人的士气与凝聚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要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央的决策与部署,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作为一名飞行人员更要严于律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祖国添砖加瓦。

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冲锋号”,进一步激发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政治机关,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紧扣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使命找准定位,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历史性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规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把握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要充分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自觉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分析把握形势任务,找准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更加精准有效地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全会重大部署有效落实。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是检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确保全党令行禁止、在新征程中步调一致前进。要把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察伊春特指要求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林区转型发展的定位、赋予的使命、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精准有效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强县富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把全会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把握准、落实好,确保纪检监察工作方向坚定正确、行动坚实有力、措施精准有效。要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贯穿于全过程,推进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行稳致远;要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党和国家最深厚的根基,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新要求,更加注重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要准确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新要求,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阶段要求,进一步强化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扎实有效做好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各项工作。

“冲锋的号角已吹响,发展的蓝图已绘制”。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岗位职责,以扎扎实实的举措、团结务实的作风、抓铁有痕的干劲,扎实做好纪检监察各项工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抗疫常态化新形势下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的盛况,“建议”绘就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让全国人民倍受鼓舞、精神大振。对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跟党奋进新征程的意志更加坚定。

习总书记的工作报告,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制定“十四五”规划,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优先发展领域、重点任务、二0三五年基本实现现代的宏伟目标,到具体的要求都做了精辟的阅述。如必须正确处理好继续和发展、政府和市场、开放和自主、战略和战术的重大关系等。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到科学引领、创新驱动、工农互补、绿色发展。把科教兴国、依靠人民、共同富裕的大政方针和举措落到实处。所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从容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确保完胜抗疫之战,如期步入全面小康社会,顺利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决胜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有里程碑重大意义的一次全会。是光耀新征程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方向,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驰骋。

蓝图宏伟壮丽、战略高瞻远瞩、方向既定,任务分明。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汇神学习好,贯彻好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的要求。坚定政治定力、提升思想境界、涵养党性气概、激励担当作为。要立足本职,开始创新,攻坚克难,为完胜全面小康多作贡献。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开创新业绩。我们退休老同志,要真正做到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尽己之长,大展老有所为之风采;正气凛然,挥洒爱党爱国、承传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正能量。为把“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变成现实,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生命不息,跟党奋斗不停止。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到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今世界,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赢得长远发展的巨大优势。

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各国都千方百计筑强已有的科技优势,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换不来的,在引进高新技术上我们不能抱任何幻想。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无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内涵型增长,还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都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奋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把更多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此,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首要的是明晰主攻方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将现存的“卡脖子”环节逐个攻克。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创新创造者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搞好相关服务;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努力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也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重点是抓好科技创新主体。既要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又需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没有科技的自立自强就没有出路。我们要深刻认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长期性、艰巨性,提前谋划,保持定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保已经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会议精神,有三点心得体会:

一是乘势而上,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年轻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汇聚万人一心、众志成城的合力,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二是坚定自信,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作为法院干部,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面对“三权分立”“西方宪政”“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站稳立场、敢于亮剑。

三是担当实干,在正确把握奋斗目标和发展举措中办好自己的事。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制胜法宝。号角已吹响,关键在落实。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人民”“改革”“法治”等《建议》中的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人民法院而言,一是护航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全力推进江西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依法加强涉农审判和生态环境司法,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三是深化改革攻坚。破除制约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审判权力运行和监督新机制,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接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作出部署。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打造党建引领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动力引擎,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抓稳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图景。

全面推进组织振兴,延伸乡村振兴的“工作手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武装。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身乡村振兴。锻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要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机制,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农村各类社会基层组织,使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农村社会各类群体,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村振兴委员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延伸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手臂”。

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党建质量。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按照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的原则,不断创新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农村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使党组织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构建同心同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人才振兴,壮大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引才聚才育才的优势,以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持续配强班子、建强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选优配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严格人选标准,提高人选质量,积极推行“一肩挑”,优化班子结构,着力推动整体优化提升,同步做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推选工作,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长效机制,规范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运行,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源泉”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持续推进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推行党员积分制、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着力建强乡村振兴主体队伍,全力激活农村党员“细胞”。

建立县级以上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向乡镇流动工作机制,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建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长效机制,重点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回引培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田秀才”。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业农村现代化,落脚点是农民全面发展。

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乡土人才。同时,通过政策宣传、选聘下派、组织引导、前景引领等途径,持续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广阔天地,不断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重视乡贤的树立和推崇,让乡贤成为一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展,乡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焕发不出来。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乡村才会有人气和活力,才会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有真正的源头和活水。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深化改革,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给贫困户种出“摇钱树”、让特色产业在乡村“大显神通”,实现从前有“特”没“产”,如今“特别能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党建引领,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组织化”成果。

坚持“一次搬迁、同步小康”的理念,按照“帮教结合、管服并重”的原则,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机制、配套产业就业等方式,推动搬迁群众由脱贫向小康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过渡,让贫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生活质量。因村施策,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

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持续推动农村群众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身边事感染带动身边人,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推进禁赌禁毒,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光山色与人亲”,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要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美丽。

生态宜居,规划先行。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按照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脉文化资源等特点,牵头制定村庄布局规划,确保合理有序开发建设,避免抓发展与抓环境治理“两张皮”现象,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乡村美丽,保护为要。绿水青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引导群众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改造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好乡村绿化、美化、整洁化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会议精神,有三点心得体会:

一是乘势而上,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年轻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汇聚万人一心、众志成城的合力,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二是坚定自信,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作为法院干部,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面对“三权分立”“西方宪政”“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站稳立场、敢于亮剑。

三是担当实干,在正确把握奋斗目标和发展举措中办好自己的事。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制胜法宝。号角已吹响,关键在落实。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人民”“改革”“法治”等《建议》中的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人民法院而言,一是护航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全力推进江西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依法加强涉农审判和生态环境司法,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三是深化改革攻坚。破除制约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审判权力运行和监督新机制,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学深悟透抓紧抓实。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在“怎么看”上统一思想,在“干什么”上凝聚共识,在“怎么干”上精准发力,把每一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把每一个措施落细落小落具体,就一定能够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危机育先机、变局开新局”,学深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全会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为“十四五”中国发展把脉定向,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更为重要的是,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从风险挑战中增强危机感、从抗“疫”战果中增强自信心、从政策利好中抢抓新机遇,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深刻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全面增强必胜信心。

“一以贯之、一鼓作气”,抓实五中全会任务。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如果不理出一个头绪、抓不住重点,就很容易陷入“见子打子、疲于奔命”的迷魂阵。

我们要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从经济层面、工具层面和政治层面,紧抓“中国发展”“五年规划”“现代化路径”等关键词,拿出超常规举措,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鼓作气的拼劲,扎实做好科技创新、现代产业、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生态环境、民生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改作风、树新风”,落实五中全会要求。“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毛泽东同志也曾对泥菩萨式的不良风气进行批判,说它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抓好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油干、拼命干,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改作风、树新风。

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戒官气、祛邪气、树正气,要树牢大局意识改作风、增强责任担当改作风、净化政治生态改作风,以优良作风汇聚起真抓实干、跨越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第一点体会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100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会议,会议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我国的历史成绩。

首先十三五收官之年的突出成就显著。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一些国际机构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2%左右,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冲击之下,各国都在答同一张考卷,分数高低事实胜于雄辩。

其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持续完善。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生态环境状况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最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定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第二点体会是,全会审议通过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建议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系统的描绘,包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所有的元素,这一段表述当中,8次使用了基本两个字,这表明2035年目标和2050年目标在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上是有差异的,同时相对于我们原来设想的三步走战略,我国将于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提前15年。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六新”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5项原则。还指出十四五时期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以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等等。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说进入加速演变期,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的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可以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明显。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改革发展稳定等等各方面任务都十分的艰巨繁重。

第三体会是、基层干部要有担当意识,使命意识。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作用,勇当排头兵,全会精神是纲领性文件,具体落实全会精神在基层,基层事业是党的各项事业的基层,作为基层干部要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强化担当意识、使命意识、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服务基层,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从一件件具体的工作抓起,不怕苦、不怕累,危机关头能冲的出、用的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12月2日,通辽市“草原学习轻骑兵”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团来到开发区,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做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题宣讲,通辽学习,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今后5年乃至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激发出我们的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与为之奋斗的信念。

通过深入学习,结合开发区实际和财政具体工作,我们需要在几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夯实财政收入基础,大力培植税源,做好财政收入蛋糕,提高保障能力;二是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保障重点项目支出,助力开发区经济发展;三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一般性支出,积极化解存量债务,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率。四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让有效的财政资金真正花在刀刃上;五是全力配合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做强做大开发区。

做为财政人,面对新阶段、新目标、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力谱写开发区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