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松鼠进行曲的心得体会报告 小松鼠进行曲活动目标(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7:01:44 页码:12
小松鼠进行曲的心得体会报告 小松鼠进行曲活动目标(4篇)
2023-01-12 07:01:44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小松鼠进行曲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认识9个生字,能准确认读。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每、直”

等生字,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感受语言的美感。

1、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每、直”等生字。

2、练习朗读,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猜出来?(友情提醒:查找本课,请在搜索课文题目)(多媒体课件出示: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2、看来这个谜语难不倒咱们班的小朋友,它的谜底就是花生,(多媒体课件出示:花生图)我们也把它叫做花生果。(板书:花生果)能说说你对花生果的了解吗?

3、你们喜欢吃花生果吗?(多媒体课件出示:松鼠图)瞧,他也喜欢吃,他是谁呀?(板书:小松鼠)

4、小松鼠可没有你们知道得多,他不知道花生果长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就帮着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果,好吗?(板书:找)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小松鼠上哪儿去找花生果?结果怎样呢?快读读课文吧!

2、读完了课文,再来看看小松鼠,你想到了什么?

3、认读生字:看,小松鼠想吃花生了,可是,花生里躲着生字谜,你如果能读准生字,小松鼠就能吃到花生了,谁他?(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4、这些小花生果里的生字又藏到词语里了,你还认识吗?(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绿油油”: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这个词的读音有些特殊,当它单独一个字的时候,它读第二声,而在这个词语里,它读第一声,这是普通话中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谁来读一读?

延伸:像“绿油油”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他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你能说一说在他们家庭中还有哪些成员吗?启发引导说说abb形式的词

5、小花生果里的生字最喜欢和聪明的小学生做朋友,它现在都跳进你们的课文里了。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分自然段选五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相机纠错)

(三)细读课文,体验文本

1、现在,我们来到树林旁边,看到了什么呢?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读后交流:读完之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树林旁边有许多花生。(指好“许多”)

生2:我看到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指好“绿油油、黄灿灿”)

2、多么好看的花生呀!想看一看吗?谁想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花生的美?指名读,齐读。

3、可是,小松鼠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引读:小松鼠问蚯蚓——(多媒体:这是什么呀?)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指名读一读。蚯蚓说——(多媒体:这是花生。)从你的朗读里,老师能感觉到这是一只热心的小蚯蚓。

4、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5、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可高兴了,这时,他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读,齐读。

6、后面的日子,小松鼠会干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讨论: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互动:你从哪儿看出来小松鼠很着急?指导朗读“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一句。谁能把他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可是,找的结果又怎样呢?引读句子“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

此时的小松鼠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这句,读出失望。

10、等了这么久都没有看见一个花生果,在失望的同时,小松鼠还感到非常奇怪!花生果到底去哪儿了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帮小松鼠找花生果。

(五)反馈调控,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还记得这些字么?齐读。

2、在这几个生字中,你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

3、按笔顺描红。(配乐)

最新小松鼠进行曲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树林里,草丛间,那些跳跃的小松鼠,如同一个个美妙的音符给这个美丽的大自然增色不少。

小松鼠和一个普通易拉罐差不多大,大多为棕色,有时会有点儿杂色的毛儿,或是灰白相间十分可爱。小松鼠大都有一条毛绒绒的大尾巴,小松鼠摘松果时,都要靠这条大尾巴,这条大尾巴就好像是小松鼠的降落伞,帮助小松鼠在林间自由跳跃。别看小松鼠小巧玲珑,它的弹跳力可不错了,这还要归功于小松鼠那长而有力的大爪子。小松鼠的爪子特别长,不当小松鼠爬树,或跳跃时,这对较长的爪子就会先抓住一地面,这样它就能爬得又快又稳了。

小松鼠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当它高兴时,它那双小眼睛就不停地转,嘴巴咧开一点,仿佛真的在笑。可当小松鼠生气时,就十分可怕,它全身的毛都会竖起来,眼睛瞪得很大,呲牙咧嘴的,仿佛随时都不得会扑上来,挠你一下。

小松鼠的生活习惯,在春夏秋冬也都不得各有不同。

夏天,小松鼠会开始掉毛,换上一件凉快、轻巧的衣裳,除了日常出去采摘一些最爱的松果之外,它平时一般不出门,都躲在阴凉的树洞里,怡然自得。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到处是飘香的果子,小松鼠当然不甘示弱,都出去采摘果子,首选的当然是坚果,它会花上一两个星期在采坚果上面,然后会采一些不知名的小野果藏在树里,最后,为了准备冬眠,它会用石头把树洞堵上,自己住在里面,这时它在夏天掉了的毛会重新长出来,为冬天保暖。

冬天,都是洁白的.雪花,已经看不到小松鼠的足迹,只是在一些树洞的外面,有些坚果壳,这些才能证明这里有松鼠居住。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小松鼠也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蹦蹦跳跳地与花儿、草儿跳舞,小松鼠呀,如果你再引人注目点,你就是比天天鹅更胜一筹的舞蹈家了。

之后,小松鼠继续采松果,与同伴玩,过着快乐的日子……

最新小松鼠进行曲的心得体会报告三

1、猜谜引入课题。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2、出示课题,认识“生、找”。

1、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读正确。

3、指名读课文,检查自学生字情况。小老师教读“格外、鲜艳、自言自语”。

4、同桌合作,互读互听,把课文读通顺。

5、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

1、分角色朗读第二段中小松鼠和鼹鼠的对话。

(1)找出小松鼠和鼹鼠的对话。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么把对话读得有趣?

(3)与学习伙伴一起分角色读。

(4)教师左手戴小松鼠手套,右手戴鼹鼠手套,示范表演,把对话读得生动有趣。

(5)请学生自由选择读的方法,上台表演读。

2、朗读感悟第四、五段。

(1)课件展示课文第二幅图,看图和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奇怪”、“自言自语”。

(2)朗读体会,感受小松鼠的心情变化。

3、讨论思考: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1、读儿歌,复习生字。

小松鼠,找花生,

没找到,格外急。

花落了,果结了,

花生呀,在地里。

2、用其他形式巩固要求认识的字。

3、指导书写“里、果”。

4、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最新小松鼠进行曲的心得体会报告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理解大松树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宽容和谅解。由于课文中的主要对话人物是小松树和风伯伯,小松树在风伯伯的教育下,由开始的目中无人,傲慢无礼到后来的知错、惭愧,所以学生在理解小松树态度的转变上,应该比较充分。但大松树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宽容和谅解却是隐藏在文本中,比较含蓄地表现出来的,而且由于这两者的角色在生活中都是长者,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很难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角色相对应,所以在挖掘长辈宽容犯错的晚辈,对他进行温和、耐心地教育这一点上,比较困难。

由于这一课说的是一则寓言故事,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一个道理,所以我打算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孩子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内化文本要揭示的道理。

1复习导入。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让学生上黑板贴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帮助学生复习了第一自然段,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突破重点。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是因为自己长得高”和“风伯伯认为小松树看得远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了”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小松树为什么一开始傲慢无礼,听了风伯伯的话后却很惭愧。在理解风伯伯的话时,可能有学生对“托”这个动作不太明白,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个字的偏旁,“提手旁”说明这个动作要用到手,再让学生把语文书托起来,同时教师作示范,帮助孩子理解“托”。

3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一点切入,先易后难”的方法。在揭示了风伯伯说的道理后,我由风伯伯对小松树说话的动作“摸着他的头”,并通过教师边范读边做动作,让孩子体会风伯伯对小松树的语重心长、呵护关爱。再让孩子通过大松树的反应“没有回答”,并结合书上的插图,体会大松树的宽宏大量。最后在学生理解“惭愧”后,让他们站在小松树的角度,分别对大松树、大山爷爷和风伯伯说一说内心的想法,读与说相结合,学生对小松树态度的转变就理解得更加深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