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心得体会及感悟 民族文化实践活动体会心得(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7:10:42 页码:12
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心得体会及感悟 民族文化实践活动体会心得(五篇)
2023-01-12 07:10:42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维护团结建设家园、留疆战士勇当先锋》

“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家和万事兴,有你也有我” “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

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激情澎湃!每当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们都深深的感受到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这几句歌词不仅仅唱出了各民族同胞的心声,同样也唱出了全国各民族同胞的心声。我们各族同胞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华民族。我们都有一个母亲那就是中国。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各民族群众早已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维护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

民族团结是各族群众的生命线,哈萨克族的谚语说得好:“离群的羊会被狼吃掉,兄弟团结有马骑,妯娌和睦有饭吃”。放眼天山南北,各族兄弟姐妹正以平等的低位,主人翁的身份携手并肩创造新的生活,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光辉前景。把我的心给你,我们是兄弟姐妹。把你的心给我,我们就亲如一家。民族团结之树常青,是全疆各族儿女的共同心愿。

进入5月,以“维护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家园”为教育主题的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正在全区大地深入开展,如春风化雨般

凝聚起各族人民的力量,并化作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着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美好未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歌声流淌,歌声飞出各族人民的心窝,充满智慧、充满力量、充满希望。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而又幸福的时代,为此,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在这样一个和平美好的环境面前我们感到了压力,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之所以取得了这么丰硕的成果,这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全体干部的辛勤工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

在维护民族团结,建设第二故乡的队伍中有一个普通而又让大家熟悉的名字,“留疆战士”不知曾几何时这个普通的名字传遍南疆大地,他们为了报效祖国踊跃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把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献给了,他们无怨无悔。他们热爱这片土地,因为这里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脱下军装依然选择了留下,用自己在练就的过硬素质,在南疆维护稳定、参加经济社会建设中挑大梁、担大任。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哪儿艰苦哪儿就有留疆战士,哪里需要去哪里,哪里危险去哪里,留疆战士永远都是党最忠诚的卫士,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他们总是冲锋在前,他们把群众当父母,把南疆当家建,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浇灌出民族团结的绚丽花朵。民族团结演讲稿他们就是我的班长,我的战友,更是我的大哥,二十多个春夏秋冬,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献给了南疆,现在维护民族团结,建设第二故乡的任务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不敢懈怠,我们会继承和发扬一批批留疆战士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跨越式发展的大潮中 实现人生价值,践行一名党员,一名战士应尽的义务。

谢谢大家!

主题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养育着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都是少数民族的。

你知道其他的民族为什么是少数民族呢?

是因为——原因一:人数少,最多的才有几万人。原因二:民族的风情不一样的,他们信佛、神之类的。你到少数民族拜访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情,不叫说什么就不说什么。

绚丽多彩的服饰在少数民族里,我们肯定常见吧。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服饰,回族旗袍(女)袖袍(男)。

我国南方比较湿热,居住在这的少数民族,都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楼房,是山水之间的一种独特建筑。这种房子虽然不是很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的楼阁一样。

元朝回族人扎马鲁丁,制定了《万年历》,在全国颁布实行;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是清代彝族人曲焕章根据民间秘方研制而成的。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个曲子是让我们中华民族和谐更爱自己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民族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创造了一次次的飞跃和辉煌。

在我国,各个民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参与国家大事的管理。每年开春,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相聚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议国家大事。

我坚信无论在什么时候,五十六个民族会紧紧相依在一起的。

主题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这是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风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祖国的土地披上了五彩缤纷的外衣,祖国的天空绘出了瑰丽灿烂。

谁能说流行音乐里没有欢快的维吾尔音乐旋律呢?谁能说时尚元素没有每个国家的独特色彩呢?我们新疆各族人民能够深切感受到各族人民的亲情。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周围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和老师,我们相处得很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我们的汉族同学,谁没有少数民族朋友?我们的少数民族学生,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构建了和谐的校园,真正体现了你我在患难中相互联系的新型民族关系。给我们上美术课的哈萨克老师美丽而温柔,她关心每个学生听课的情况,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生解答疑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县城,少数民族作为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要求我们的同学谈论邻里关系,好客,相互尊重必须是一个共同的话题。我们国家民族团结的故事是平凡而温暖的,而且说也说不完。

今年7月,我们县举办了阿肯盛会。在赛马场上,哈萨克骑手以他们精湛的驾驶技术征服了所有观众;广场上悠扬而朴实的冬不拉弹唱,仿佛把人们带回了遥远的牧场,那里有绿草如茵的山坡,汩汩流淌的泉水。他们唱着他们幸福的生活,唱着党和政府的民族团结的好政策。鲜花点缀的哈萨克族刺绣,似乎又让人置身于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共同带领大家走向富裕。

我们是多么幸运,生在这样一个繁荣与和平的时代;我们是多么幸运,生活在这么多不同的民族,感受不同的文化,创造着一个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是维系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昌盛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

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吧!

非常感谢。

主题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团结》。

蔚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点缀,才不会寂寞;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装点,才显得生机盎然。在由56个民族构成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多民族聚居、美丽富饶的新疆,我们只有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团结一心,共同发展,才能构建永久的和谐。

自从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内地众多省份纷纷来我们的家乡新疆接洽援疆事宜,无论是新闻里还是百姓们都在说:新疆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好时机,一幅幅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被绘制。国家的关怀,远在内地的祖国人民的支持不是 春风胜似春风,吹绿了新疆各族人民心底的希望、吹开了新疆各族人民心底的最美的花儿。这是一朵民族团结的花儿,这是一朵幸福的花儿,就像天山上盛开的雪莲花,迎风摇曳、尽情绽放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表现了我一直很喜欢的那句话: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在各族人民心连心的民族大家庭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最让我感动的是阿里木的故事。阿里木是一个外出务工、靠卖羊肉串为生的普通的维吾尔族人,但是他又是不普通的,因为阿里木正凭着他的所作所为感动着贵州、感动着新疆、感动着中国。

八年来,阿里木把主要靠卖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赠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他的事迹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在全国营造出人人求团结、处处讲团结、事事谋团结的浓厚氛围,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纵情怒放。

然而,就是在这样好的大环境中,却发生了巴楚"4.23"严重暴力恐怖案件,这是一小撮暴力恐怖分子犯下的罪行,其险恶用心就是要制造恐慌,破坏巴楚、喀什乃至全疆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而蓄意破坏新疆稳定,破坏民族团结、阻碍新疆发展的违法犯罪分子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暴徒们的罪恶行径不得人心,是人民不能容忍和坚决反对的,只有各民族团结,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发展,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图谋都是无法得逞的。让我们心连心,手挽手,为新疆巴楚的安定团结贡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携手共进!用自己的真情和行动浇灌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 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像火一样红!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主题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的博大精深早已令世界折服。今天它仍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也为世界各国所借鉴,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与骄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我国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唐诗、宋词和元曲,它还教给人们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化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铸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朴实无华、明礼守信、自强不息的民族秉性。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它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面对如此无价的民族瑰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龙的传人。

《国家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要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武术等课程,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我校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艾山二中,努力把艾山二中创建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把民族传统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校内外专题教育和各项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构建和谐校园。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可以帮助少年儿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形成道德行为规范,成为一名具有传统根基的彬彬有礼的现代中国人。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看过一篇文章,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教育的目的不言而喻,教育就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认识的堆积

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致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杀人、暴力、欺凌等等。一位日本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否则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基于此,我们经过研究,决定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为了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提升人格境界”为宗旨,以“服务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以“三项建设”为抓手即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抓好“四项教育”为载体:经典诗文教育、传统节日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真正让“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

从20__年始,几年来,我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通过三条途径来达成培养有德人的目标。即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创建和谐校园,培养有德人;通过养成教育,创建文明校园,培养有德人;通过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培养有德人。几年的坚持成效显著:校园环境优雅,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学生文明向上,感恩善良,家长满意感谢,我们倍感欣慰。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诵读经典诗文,牢记优良传统美德。我校把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校园,逐渐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我们的做法是: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之以恒,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校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来增强孩子的人文知识的积累,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同时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中培植下了爱心、诚心、孝心。通过学习《弟子规》、《论语》之后,他们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也懂得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懂得了“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我校将古诗文经典,全校普及诵读。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四年级诵读《道德经》,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教材内容是经过老师们精心挑选的,打印成册,人手一份,旨在提高学生的中华古典文学品味。

2.我校要求保证每天不少于15分钟的诵读时间,为此特安排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120:15的时间为经典诵读时间,班主任组织,政教处检查,每周一例会公布检查结果。

3.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浓厚的校园经典诵读氛围,我们在每次大型活动前都进行全校诵读,气势恢宏,震撼心灵。

4.坚持开展德育常规系列活动。结合传统美德良好品格,根据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并扎实开展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德育培养体系。通过抓礼仪、促良好习惯养成等常规活动,培养学生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良好风气,使优秀传统美德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创设经典诵读环境。

校园内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师生员工和谐向上,校园环境美丽宜人,于无声处润童心的境界。

1.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校园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三)举行经典诵读展示,促进全体学生参与。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活动,其中,不乏精彩的节目,如“经典诵读”展示会、古诗吟诵等。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孩子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家长对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支持。同时,在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结束后,及时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班级或学生个人,颁发证书和奖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师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热情。同学们天天读,日日诵,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已经不满足于经典诵读里的内容,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读书面。从开始找相关的古诗文书籍,到其他各种文学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二、普及民族乐器,提升欣赏审美能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提升健康审美情趣,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是我们一直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以美育为途径,以器乐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适时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因素及各层次的关系,构建起以民族器乐教育为纽带,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一体,认识民族器乐、学习民族器乐独特的办学特色。

明确目标地位,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1.全面开展横笛、口琴、竖笛、葫芦丝教学,普及民族音乐,让全体学生、老师通过学习民族乐器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这些民族乐器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知识,掌握演奏横笛、口琴、竖笛、葫芦丝的一般技巧,能够较为流畅地吹奏音乐课本中的乐曲。

3.在普及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民族器乐教育,培养一批特长学生与特殊器乐的特长老师。

三、家校联动,促使学生品行健康发展。

对学生的教育,我们延伸到了家庭,我们开展了“自理能力大比拼”和“感恩我在行动”活动,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希望家长给予配合,把学生自家的表现,录成小视屏上传到班主任,班主任上传到学校政教群,学校根据各班上传视频的数量来评比。家长高兴了,学生转变了,家校关系和谐了。

四、学校层面的大型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1. 每学期的大型活动,都进行全校诵读《弟子规》,并在全校开展诵读《弟子规》比赛活动。背诵只是形式,但有了这个形式,才能有践行。

2.每学期召开一次感恩教育大会,聘请全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和本市的讲师前来讲座,效果令人震撼,场面感人,孩子们和家长老师深受教育。

3.每学期一次的校园艺术节和书法、绘画展,展示了学生的才艺,培养了情操,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4.成立了爱心基金,师生捐款每年达到一万,经过校领导走访,确定资助学生,每学期捐助贫困学生16人,每人500元,使学生感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

五、开展主题活动月,把修身教育、立志教育、孝心教育、交友教育、尚勇教育、爱国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依次做为每个月活动的主题。

活动中除按照政教处制定总体规划外,各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细则,并报政教处,做为考核活动落实情况的重要依据。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让我们尝到了德育工作的点滴甘露。我们深知: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今后我校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中,将不断改进工作,完善措施,将“立德树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父母之心育人,办人民满意教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