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博物馆虎文物课程心得体会总结 博物馆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1:08:17 页码:11
博物馆虎文物课程心得体会总结 博物馆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2023-01-12 11:08:17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博物馆虎文物课程心得体会总结一

按照行程,我们今天将要参观的是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同时也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同时,它也是湖北最重要的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公益性文化机构。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约70万件,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其中以出土文物为主,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基本反映了湖北地区古文化的面貌。馆藏文物丰富、器类齐全,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举世瞩目的珍品。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第二摇篮,它孕育了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三种区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为重要,而那时的楚文化只是综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特色还不多,水平也不高,几乎是不足称道,一直到了春秋中期,才有了发展。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大转变时期,不仅学术上百家争鸣,而且战争频繁,群雄割据,诸侯争霸。楚国正是在这样一种时期不断扩张。于此同时,楚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吸收、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异于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区域文化。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展馆去领略那古色古香的悠久文化吧。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椁室模型,它是根据1:10的比例制作的,其中,整个墓室分为兵室、礼室和乐室三大厅,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

大家请看,这件鹿角立鹤是这个古墓中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都比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合而成,当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这种动物的,它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仙鸟。放在墓穴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守护死者的灵魂,防止鬼怪的侵袭,再就是护送死者灵魂升天。另外值得一提的的是它的铸造工艺也是比较讲究的,这反映了当时的青铜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礼器展厅中,其展出了礼器用品38种134件,是我国历史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较全的一次,所以,大家在余下的时间里可以慢慢的欣赏,领略我国悠久的古文化。

欣赏完礼器展厅,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楼上继续参观。

这里展出的是曾侯乙墓出土的兵器,春秋战国时期新颖的作战武器脱颖而出,此墓出土的兵器,数量多,质量精,正是当时社会大变动,技术革新的反映。看完兵器部分,大家一定会在脑海中呈现出群雄割据、诸侯争霸的战争场景。

最后大家将要看到的是便是世界闻名的曾侯乙编钟,编钟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为桐木结构,呈曲尺形,全套编钟总重为2500公斤,它至今保留着优美的音色,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整套编钟铸造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模、合金、浇铸、铸后加工等多道工序。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处理的十分恰当。

这套编钟以其造型美观、铸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色优美、音频准确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最。

现在经过考古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曾侯乙墓的全套乐器已经全部复制出来,面对这些古代的杰作,真叫人叹为观止,称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大概也不为过吧?为了满足各种中外游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馆在每天都要安排大型编钟演奏,让您徜徉于那悠久的历史长河之畔,聆听这人间仙乐,所以,此行绝对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聆听这个时间从长廊传来的编钟之乐。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的省博之旅到此就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与服务能够成为大家今后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顺心,期待我们下次再见!

关于博物馆虎文物课程心得体会总结二

绩溪有一座博物馆。占地面积9520平方米。

绩溪博物馆坐落在老城区中心地段。是著名建筑大师李兴钢设计的,博物馆有两个重要的设计做法,一人是“折顶拟山”——将屋顶连在一起,让它们看起来像连绵起伏的山脉。另一个是“留树作庭”——把每棵树的位置留好,让建筑空开,使其成为一个庭院。

博物馆里有六大展厅。绩水徽山厅、人文绩溪厅、商道绩溪厅、风土绩溪厅、徽韵绩溪厅和徽味绩溪厅。

沿着地上的脚印走,就来到了一个开始的小展厅。一进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人绩溪县的模型,每条道都用led灯表示,非常漂亮。

继续向前,就来到了第一展厅——绩水徽山。这个展厅主要介绍了绩溪的山和水。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6座。最高峰是清凉峰,海拔1787.4米。此外,还有大河小溪140多条,是长江、钱塘江水源之一。还有三条大河——太源河、登源河、扬之河。

第二个展厅——人文绩溪。这个展厅主要介绍了绩溪的名人和文化。绩溪在民国时期就有了较为完备的小学、中学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名人当中最令人敬佩的就是胡适,他有36个博士学位。

出了人文绩溪,右边是池塘和假山,上方像是一个天井,前方就是第三展厅——商道绩溪。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胡雪岩雕像,胡雪岩是绩溪最有名的红顶商人,他的钱多的富可敌国。

沿着楼梯向上就到了第四展厅——风土绩溪,这里主要讲了绩溪的风俗习惯。最好玩的就要数抬千秋阁了,每逢节日的时候,好几个大人就会抬着小朋友出来表演,非常有趣。

沿着楼梯向下,进入眼帘的就是各式各样的雕刻品,有木雕、石雕和砖雕。这是就第五展厅——徽韵绩溪。它们个个雕刻得非常精细,异常好看。

继续向下走,就到了最后一个展厅——徽味绩溪。一进入就看到大厅中央有许多食物的图片,虽然闻不到、尝不到,但还是让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吃一口。在它们的周围有许多古代的漂亮的碗和竹篮子。

绩溪博物馆充分展示了绩溪的自然山水之美和历史文化之沉淀。

关于博物馆虎文物课程心得体会总结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湖北大学旅行社的导游员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并有所收获。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看荆楚风云,听古曲清音,与古人对话。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同时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

首先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下湖北省博物馆的历史,他筹建于1953年,“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并与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馆。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

他拥有着属于湖北独特的文化特色,大家知道我们武汉市楚文化的故乡,所以该馆建筑具浓郁楚风,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这三个馆分别是在99年、20xx年和20xx年对外开放的。

省博共收藏文物约70万件,四大镇馆之宝为: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可是由于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只能重点游览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好,说话间我们现在来到的展有越王勾践剑的楚文化馆。请大家跟紧我的脚步。

楚文化馆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展馆的一翼,于20xx年12月建成开馆。楚,既是国名,又是族名。楚国在公元前220xx年被秦国灭掉,立国约有八百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湖北发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现了楚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楚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是构成先秦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区出土的楚文物精华,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辉煌。 那么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该剑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号楚墓。剑全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型挺拔、庄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剑身上面满饰黑色菱形暗纹,剑格的一面由绿松石镶嵌,组成美丽的图案,另一面则镶嵌着蓝色琉璃,整个装饰显得典雅、华贵。靠近剑格处有两行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准确无误地标明了剑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们知道面对的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木质剑鞘里,出鞘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剑刃薄而锋利,令人赞叹不已。平时我们只是在电视里看到闪着寒光的剑,今天大家可以一饱眼福了。

经现代仪器分析测定,勾践剑为青铜铸造,其主要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剑脊的含铜量高,剑因此而具有较强的硬度,剑刃含锡量高,剑因此而更为锋利。越王勾践剑是一把采用复合金属铸造工艺制作的青铜剑。复合金属铸造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合金冶炼技术方面的重要创造,其工艺过程大致是先浇铸含铜量高的剑脊,然后再浇铸含锡量高的剑刃。大家知道铜的熔点高于锡,按熔点高低依次浇铸,既不会使先浇铸部分熔掉,又可将两部分复合为一体,使剑刚柔相济,既坚韧有加又锋利无比。也许大家在见到越王勾践剑之前,就已听说此剑削铁如泥,这并非夸张之说。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用这件国宝去削铁,但我们在稿纸上测试时,惊奇的发现提剑轻轻一划,便有数十张纸破开,真可谓名不虚传,不愧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杰作。

越王勾践剑作为建国以来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当之无愧的原因,不仅在于剑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绝伦的工艺价值,还由于剑主人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显赫的经历,那便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在位期间,正值个诸侯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春秋晚期。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多年彼此征伐,互攻不休。越国当时在楚国的帮助下迅速的强大起来。越王勾践曾经战胜吴军,吴王阖闾受伤而死。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立志为父报仇。公元前496年,吴王夫差率精兵攻打越国大获全胜,使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被吴王扣押了三年。越王勾践在忍受了三年的屈辱生活后回到越国,在大臣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卧薪尝胆、励志图强,用艰苦的生活磨练自己的意志。每天夜里,他睡在柴堆上,意志消沉时,就尝一尝苦胆以激励自己,经过十年忍辱负重、十年韬光养晦,终于使越国由弱转强。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率精兵灭了吴国,迫使吴王夫差以剑自刎,并进而成就了越国霸业。

他发奋图强的精神经过两千多年来许许多多仁人志士的继承和发扬已经汇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宝库。

越王勾践剑,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越王青铜兵器中唯一一件与勾践有关的文物。它的出土曾引起我国文物、考古、历史界的广泛关注。在对越王勾践剑的深入研究中,出现了有关越王勾践剑的两大难解之谜。

越王勾践剑的第一个难解之谜是,地处长江下游的越国国君勾践的自用剑,为什么没有留存于越国故地,却出土于千里之外的楚国贵族墓葬中?相信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就已经有所察觉并有此疑问。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柄珍贵的青铜剑是在楚国灭亡越国的战争中,被楚国国君缴获作为战利品而流入楚国贵族之手的。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江陵望山1号墓的年代在楚灭越之前,因此,勾践剑不可能是战利品,而更可能是楚、越联姻的礼品。据史书记载,越王勾践的女儿确实是楚昭王的宠姬,勾践剑也有可能是作为嫁妆入楚的。两种观点,谁更符合实际目前尚无定论。

越王勾践剑的第二个难解之谜是千年不锈之谜。它埋入地下两千四百多年为何不生锈?根据现代科学测定,剑的表面大部分地方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化铜。硫化铜可以防锈。因此,有的专家认为,当时人们已掌握了运用硫化铜进行表面防锈处理的先进工艺,这是越王勾践剑之所以千年不锈的根本原因。但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却认为,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真正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密封条件,并且浸泡于酸、缄适度的中性水中。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孰是孰非?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越王勾践剑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无可辩驳地展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越王勾践剑曾作为首批文化使者东渡扶桑,赴日本展出。展出期间引起了日本国内巨大的轰动。当时担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先生,对这件中国文物珍品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给予高度评价。日本《朝日新闻》社除广泛宣传报道外,还特意要求复制了一件,陈放于该社陈列室中,作为永久的收藏。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老先生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时见到这件文物珍品后,感慨万分,曾赋诗一首:

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

银缕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两千四百年前,我们祖先用智慧、血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古代文明。作为今人的我们,应该继承先人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再创造出新世纪的现代文化,向世人证明中国无愧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

好了,朋友们,湖北省博物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这次历史之旅能在您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后能等到大家的再次来临。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