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8:25:03 页码:10
最新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3篇)
2023-11-13 18:25:03    小编:ZTFB

在经历中总结经验,将其转化为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加深思考和反思。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案例分析,希望可以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新课标内容和课标要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解析。课堂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道法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思想品德和法治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思想品德是指个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素质;而法治则是指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依法构建。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注重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同时,法治的建设也是保障人们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下面,我将从学校教育、法治环境、思想品德修养、互助合作和价值观建设五个方面,来展示我对思想品德和法治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校教育是思想品德和法治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学校,我们接受着权威的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引导他们崇尚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我记得在初中阶段,班主任经常通过谈心会、班会等多种形式,向我们传递正能量,引导我们认真学习,遵纪守法,尊师重道。这些教育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端正心态,明确目标,时刻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行动的动力。

其次,法治环境是思想品德和法治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法治的充分发展和运行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执法机制。只有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法治在保障人权、调整社会关系以及提升公众信仰方面的重要作用。比如,在交通领域,我所在的城市积极推行交通法规,从合法行驶、减速慢行到保护行人优先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些倡导和实践的推动,对个人和社会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第三,思想品德修养是形成良好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基础。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个人德性的培养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以我自身为例,通过长期的成长历程,我逐渐认识到修养意识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与人交往中,我努力倾听和理解他人,积极表达自己,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我发现,只有注重培养自己的德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第四,互助合作是思想品德和法治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互助合作中,个体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实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带来了更多互助合作的机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我学会了更好地倾听他人的需求,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用人单位的公益活动。在互助合作中,我深切体会到一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只要每个人都肩负起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最后,作为社会成员,应该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我发现,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变革对每个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和机遇,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到思想品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生活信条,并用其指引自己的行为。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和法治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校教育的引导、法治环境的保障、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互助合作的实践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塑造,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在思想品德与法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共同努力。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此次课标的修订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中小学教育改革步伐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建设,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因而,对课标部分的修订也是适应了当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1、课标的具体修订内容。

(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

(2)“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开诚布公的交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

(3)“我与国家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从原来的四个部分改为三个部分,即“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社会秩序”;积极关注轻烧镁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补充了“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

2、课标学习体会及教学策略。

(1)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

(2)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首先,创设师生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其次,积极开展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新课标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改变过于遵循学科逻辑的分科教学思路,改变孤立的传授和记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

(3)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倡导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参与、主动设计并完成阶段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采用吸纳、模仿、讨论等丰富多样、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

(4)教师要学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取学生需要的本地学习资源,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恰当地补充新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搜索、新闻筛选、同伴共享等多种途径收集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16年来,自己也参加过多次不同层次的学科培训,但让我收获最大的是20__年暑假为期10天的网上研修,现将研修期间的10次作业整理如下,也算是自己16年来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吧。

研修增动力,课标领航程。

——专题一作业。

炎炎夏日,齐聚学校,远程研修,热火朝天。电脑前,凝神静气,观看视频,聆听报告;键盘上,思绪万千,指尖飞动,评论热烈。实乃齐鲁教育一胜景,亦不失人生一乐事矣!

从教十余载,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思想品德学科之模样,一时竟描述不清。今细聆听专家视频报告,如醍醐灌顶,大有茅塞顿开之感。赞叹专家学问之高深,慨叹自身认识之浅薄,亦有误人子弟之自责。以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岩石,不见泰山,今之学习,一名普通思品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知之深,则爱之切。思品学科的历史发展,名称更迭,几位专家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思品学科的形象在我脑海中鲜活起来,丰满起来。相守十余载,今昔方相爱。

学然后知不足,深感自身渺小与不足。曾在德育无痕与书面教学成绩的十字路口感到茫然与无奈,今方向明晰,唯脚踏实地,方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安慰。

似火的七月,充实的研修,清凉一夏。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专题二作业。

当创业的激情逐渐冷却,当毛头棱角逐渐磨平,当职业的倦怠悄悄贴近疲惫的身心,我们是否应静下心来,认真的思索,让漂泊许久的灵魂追赶上我们匆忙的脚步。

被动与主动,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当一切都“被学习”、“被研修”,生命状态苦不堪言。学习、研修、专业成长须源自教师灵魂的深度觉醒。愿文章少一些剽窃,多一些原创,交流少一些虚伪,多一份真诚,工作少一些应付,多一份责任。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

学生是上帝最美好的杰作,他们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舆论宣传媒体一定要恪守自身的职业道德,不要仅仅为了收视率、点击率,说到底是为了钱,而弄得乌烟瘴气,游戏人生。教育仅仅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分支,教师更是沧海一粟。

健康的教师培育健康的学生,健康的学生辐射快乐的家庭,快乐的家庭组成和谐的社会。

愿你、我、他身心健康!

知与行距离有多远。

——专题三作业。

百善孝为先,万业德为首。道德是一种约定俗成,它融合渗透在万事万物之中。古时,法家以法治国,儒家以德治国,今和谐社会,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一个人不能仅用情商、智商来衡量,还应用德商来评价。选才用人的标准也是德才兼备。

要想使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需有强化措施,甚至惩戒等方式均不失为好方法。比如我们要求学生不要随地吐痰,如发现一次罚款10元,经过一个时期,学生们可能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从而内化为自觉行动。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在这样美好的青春时代,我们更应该心怀梦想,把握机遇,自主发展,开发自身潜能和创造力,用汗水挥洒青春,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法治时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一个有道德、懂法律的公民。法治的社会是和谐的,法律的蓝天是湛蓝而深远的,我们应携起手来,时刻捍卫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自觉尊法守法,秉持心中的利剑,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在一年时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中,我认识到了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孝亲敬长、如何与他人交往,体会到了家的意味,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也学会了在集体中成长……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激发了我的学习的热情,让我的学习充满乐趣;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的成长充满喜悦;我更喜爱这门学科。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9月18日有幸聆听了赵聪专家给我做的专题讲座——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赵老师用心地给我们解读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可以说是收益甚多。

赵老师为我们着力从以下几方面为我们解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寻求教师发展、创造的空间:

1、课程改革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

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使用要求的变化,教学评价的变化,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保证。过去教材是教学的惟一依据,而且也成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束缚了教师的创造热情和主动探索、实践的行为。课程改革不仅让教师有了发展的可能,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还为政治课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实施的途径。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初中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新教材,既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本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

2、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以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正确的理念、积极的行动以及社会发展的光明趋势等来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正面教育既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还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缺陷、错误,教师要认真对待,要信任尊重学生有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通过主体性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有的教师不相信学生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正面教育的原则是以正确的先进的学习内容,以尊重学生的积极态度,积极干预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它与放任学生的自然主义,或听任行为后果来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教育观是不同的。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学,在备课过程中,想办法,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尽量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思索、讨论等方式学习,理解不同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避免出现消极后果,积极引导,不是任意、随意学生自由活动,学生活动需要引导。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要做教学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做灌输者。学生的生活实际应该包括——丰富的社会生活,回避社会生活是不行的,也是不对的,当然有争论是正常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键是教师能否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学生最近关注的话题是什么?哪些话题需要在课堂中讨论,哪些不需要讨论;学生生活实际中非常需要解决而学生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这些为教师教学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4、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主导、主体的关系。

初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不是学生的孤立行为,自主学习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学习,不是学生的完全自学。

教师要研究自主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小组讨论的形式、规模、小组组成的方式、话题、讨论过程中的学生表现、争论结果的使用、学生之间的配合合作)。更要注意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及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把握“度”,不要说教,不要以为通过课堂教学行为(过程),就代替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淡化倡导合作交流、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老师的解读下,让我重新认识到:

一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要埋怨学生,应该重新认识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摆正主体和主导意识。我们要逐步明白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而是教师必须配合学生。

二是,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都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是否注意了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统一。

三是,让我知道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老师没有权利选择学生,尤其在初中阶段,教师、父母就是要帮助他们成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总之,素质教育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完整的育人的教育。它的真正意义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真知,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理念;而一马当先、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则应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作为。《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本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我们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把教学开展的更加生动活泼!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20xx年来,自己也参加过多次不同层次的学科培训,但让我收获最大的是20xx年暑假为期10天的网上研修,现将研修期间的10次作业整理如下,也算是自己20xx年来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吧。

研修增动力,课标领航程。

——专题一作业。

炎炎夏日,齐聚学校,远程研修,热火朝天。电脑前,凝神静气,观看视频,聆听报告;键盘上,思绪万千,指尖飞动,评论热烈。实乃齐鲁教育一胜景,亦不失人生一乐事矣!

从教十余载,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思想品德学科之模样,一时竟描述不清。今细聆听专家视频报告,如醍醐灌顶,大有茅塞顿开之感。赞叹专家学问之高深,慨叹自身认识之浅薄,亦有误人子弟之自责。以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岩石,不见泰山,今之学习,一名普通思品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知之深,则爱之切。思品学科的历史发展,名称更迭,几位专家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思品学科的形象在我脑海中鲜活起来,丰满起来。相守十余载,今昔方相爱。

学然后知不足,深感自身渺小与不足。曾在德育无痕与书面教学成绩的十字路口感到茫然与无奈,今方向明晰,唯脚踏实地,方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安慰。

似火的七月,充实的研修,清凉一夏。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专题二作业。

当创业的激情逐渐冷却,当毛头棱角逐渐磨平,当职业的倦怠悄悄贴近疲惫的身心,我们是否应静下心来,认真的思索,让漂泊许久的灵魂追赶上我们匆忙的脚步。

被动与主动,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当一切都“被学习”、“被研修”,生命状态苦不堪言。学习、研修、专业成长须源自教师灵魂的深度觉醒。愿文章少一些剽窃,多一些原创,交流少一些虚伪,多一份真诚,工作少一些应付,多一份责任。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

学生是上帝最美好的杰作,他们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舆论宣传媒体一定要恪守自身的职业道德,不要仅仅为了收视率、点击率,说到底是为了钱,而弄得乌烟瘴气,游戏人生。教育仅仅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分支,教师更是沧海一粟。

健康的教师培育健康的学生,健康的学生辐射快乐的家庭,快乐的家庭组成和谐的社会。

愿你、我、他身心健康!

知与行距离有多远。

——专题三作业。

百善孝为先,万业德为首。道德是一种约定俗成,它融合渗透在万事万物之中。古时,法家以法治国,儒家以德治国,今和谐社会,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一个人不能仅用情商、智商来衡量,还应用德商来评价。选才用人的标准也是德才兼备。

要想使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需有强化措施,甚至惩戒等方式均不失为好方法。比如我们要求学生不要随地吐痰,如发现一次罚款10元,经过一个时期,学生们可能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从而内化为自觉行动。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短短一个月的研修,忙碌而充实,震撼而深刻。在研修中,我认真地观看了专家的视频课程,聆听专家们的精辟解说,认真学习大家精心设计、精心编辑、精心打造的各个模块的优秀作业,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和反思。这些活动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震撼。让我饱尝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从培训的的老师来看,既有思品专业方面的专家如全国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成员朱慕菊,她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拟定者之一,也有教学实战经验丰富的名家来自一线的教研员、教师如曹金龙老师、李宝玉老师、吴蓉老师、许光老师、赵桂霞老师等。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到理论提升,从新课程理念的阐释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从理论知识的夯实到思品老师专业化成长,无不包容其中。既有实战的技能、又有理论的高度,还有人文的熏陶。

从培训的效果看,我荣幸享受了这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尽管还未达到和专家们进行精神对话的高度,但和他们一起的精神之旅已让我收获启蒙、收获信心、收获教育理想。通过观摩教学视频案例以及阅读各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参与在线讨论和交流,我领略到了“国培计划”的魅力;完成提交作业更使我增长了个人智慧;通过阅读班级和课程简报,我分享到了学友们的研修成果和专家们的课改成果;最后,通过撰写提交研修总结心得,思想和认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研修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对新课程模块教学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对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我今后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增强了作为一名思品教师的使命感。

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动力。我们思品教师,任重道远。新课程的价值诉求就是以人为本。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就是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小赢凭智,大胜靠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无法决定学生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学生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厚度。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还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学生是人,是主动发展的人,更是不成熟的人。我们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思想政治教师应做教育的“农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需要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需要创造。“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带着期望上路吧,去探索教育的规律,去增长教育的智慧,去找寻教育的快乐!

理论研修暂告段落,我会在此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学习、反思、实践,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一、听课程专家讲座,学习事半功倍。

听专家讲座,使我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发展背景、国际比较与启示、十年实验成效与问题反思、修订内容概况等五个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同时,使我们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与新课标、与教材、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搞清楚新课标修订的原因、要解决的问题,懂得了既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新课标,清楚修订点,又要清楚坚持的理念、原则和方向。这一轮培训,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准确把握新课标精神,为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奠定了基础,对我们今后创新课堂文化、走出传统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参与研修,既是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又是一次师德的修行。

通过相关师德修养章节的学习,新时期的教师道德内涵的根本是“爱国”。“爱国”、“强国”是我们根本的精神支柱。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教师不可能全是共产主义者,但必须全都是坚定的爱国者。他们必须了解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斗争史、创业史、建设史;坚定地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信念,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明确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发展的宏伟目标;能够坚持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和主导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新时期教师道德内涵的基础是“精业”是解决“怎样教育”的问题。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业精于勤”的传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敬业精神。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有专心致志,苦练内功才能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跟,才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新时期的教师道德内涵的基本要求是“爱生”。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材,要求培养的对象有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丰富的学识,有创造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做到公正、宽厚、仁爱、有责任心、有事业心。以文明的教态、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给学生以如沐春风的教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懂得关心、理解他人,引导学生对社会和人生充满积极乐观的看法。

新时期教师道德信念的基点是与是俱进的“自信”精神。也就是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动力,需要伟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自信者自强。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抓住“爱国精业、爱业、自信”的道德内涵,才能养浩然正气,才能锻炼造就合格的人民教师“灵魂工程师”的重任。

三、学习交流,收获喜悦。

我们在学习中收获,在交流中解惑,在探索中感悟,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多种方式的学习培训,使我们无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上还是在教育理论上,都得到提升,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短短两个月的培训时间里,聆听教育专家的精辟论述,感觉豁然开朗,与同行们的相互切磋,分享其他学员同行的研修的成果,在班级论坛中有观点的交锋,也有心灵的共鸣。我们获得知音,收获友情,汇成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一声声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展望未来的工作和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从小就被教育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并遵守法律法规。多年的学习和生活,使我逐渐认识到思想品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在与人交往和面对挑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而在法治的环境下,我感受到了社会的秩序与公平。下面就是我对思想品德和法治的心得体会。

首先,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和对待他人的态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保证我们在面对困难和选择时有正确的判断力和行动力。在大学生活中,我常常面对着学业上的压力和各种社团活动的选择。很多时候,我必须要决定放弃某些享受和娱乐来专心学习和参与社团活动。这时,我需要依靠思想品德的引导,选择正确的道路。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与人交往中。一个人的善良和真诚会使他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尊重,从而帮助他更好地获得合作和发展的机会。

其次,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平正义的基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建立在公正和公平的基础上,以保证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在我国,法治始终被视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明白法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我在校园中亲身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无论是学业纪律还是安全规章制度都是必须严格遵守的,这为校园的秩序和安全提供了保障。而在社会生活中,法治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使人们在交往和争议中能够依法维权,得到公正的对待。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思想品德和法治的问题。有些人缺乏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为他人着想,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他们不尊重他人的权益,甚至进行欺骗和操纵,损害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此外,还有一些人对法治观念的掌握和理解不够,甚至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漠不关心。这样的行为导致了许多违法乱纪的现象,给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解决之道。首先,个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学会以身作则,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行为,遵纪守法,对社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其次,政府应加大对法治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法律教育,提高人民法治意识,让法律信仰成为人们坚守的底线。此外,还需要完善法治环境和依法治理的体制机制,使法治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准则,切实提高法制建设水平。

总结起来,思想品德和法治是一个人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思想品德可以保证人们在面对选择和挑战时具有正确的判断力和行动力。而法治是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为我们提供了公平的发展和交往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坚守法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法治的宣传和推进,以营造一个更加法治化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富有思想品德和法治精神的社会。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思想品德和法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石。思想品德是指个人内心的道德品质和素养,它关系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以及社会道德观念的塑造;而法治则是指以法律为基础的国家治理方式,以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只依靠法律去约束行为,而更应注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积极践行道德的社会风尚。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中,我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强调思想品德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直接影响着他的言行举止。良好的思想品德让一个人能够坚守道义,克己奉公,具备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准则。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我逐渐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正是这些逐渐培养的良好思想品德,让我有能力去面对生活和困难,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正义与公平的问题。

第三段:探讨法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法治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方式。法律的存在使得人们在行为上有了准则可循,不仅能够维护个人的权益,更能够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法律的权威使得每个人都在合法的轨道上行走,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有不确定性的后果。同时,法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待遇。没有法律的存在,人们之间的争端可能只能通过武力或利益的竞争来解决,导致社会动荡和不公平的产生。

思想品德和法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够让每个人自觉地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从而在法治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法治的存在也对个人的思想品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的规范要求每个人都要守法行事,遵守社会道德,才能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一个没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即便表面上能够遵守法律,但内心缺乏对道德的敬畏和高尚情操的人存在被利益驱使而腐化堕落的可能性。所以,只有思想品德与法治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才能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五段:总结(强调个人与法治、思想品德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自觉遵守法律。良好的思想品德使我们能够坚守道义,克己奉公;而法治的存在能够保障我们的权益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只有思想品德与法治相得益彰,社会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我们个人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安宁。最后,我希望自己能够时刻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积极践行法治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品德与法治课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三

通过对道法新课标的学习,感触最深的是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和生活。课标要求我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挖掘学生资源、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与合理扩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