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皇城相府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 游皇城相府心得体会(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2:26:13 页码:12
皇城相府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 游皇城相府心得体会(3篇)
2023-01-12 12:26:13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皇城相府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后被赐予恭亲王奕欣,由此得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我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庆王。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

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 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和珅时期之建筑。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 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 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 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 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 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今天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 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以3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

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欣,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在这块位于京城前海西岸,被"蟠龙水"环抱着的风水宝地上,元、明两朝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也来此礼佛上香。大约十六世纪中叶,该寺院才逐渐荒废,沦落为明朝廷的供应厂;清朝入主北京以后,在这里建造大小不等的院落若干,供内务府等普通旗人居住。

乾隆四十年前后,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恭王府之被称“半部清朝史”,是和居住在这里的三代主人密切相关的。尽人皆知,第一代府主和珅,是乾隆晚期的宰辅、大学士,又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贪官,在清史中十分惹人注目,有关他的传说也因此多不胜数。特别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后来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为妻,使这座豪宅一时成为了实际上的公主府……

嘉庆四年,和珅因罪赐死,嘉庆皇帝遂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永璘大概算得上历代主人里最为钟爱这座豪宅的人。早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订,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办”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

说到永璘,或者许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若提起他的孙子,那个与李鸿章一起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庆亲王奕劻,恐怕又是无人不晓了。奕劻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贪官,但与清末那一群懦庸无能的王公贝勒相比,他总还算是一个敢于负责,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因此,从同治朝起,奕劻便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咸丰将府邸改赐恭亲王之前,他一直以辅国将军的身份在此居住。

至于说恭亲王奕欣,那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1853-1898年之间)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辛酉政变"时,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奕欣,整部中国近代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就会改写。

如果说世间万物都有灵性,那么这座被"蟠龙水"包围着的明珠一般美丽的建筑,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着忧伤气质,命运多舛的苦命宅园。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处死之后,嘉庆帝即将这座豪宅的西半部,赐给了他那个只要和珅府不要皇帝位的十七弟永璘。之所以只给他一半,是因为当时,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及其额驸丰绅殷德还住在那里。

和孝公主,是整部清朝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公主,其生母为乾隆皇帝晚年的宠妃汪氏。乾隆四十年正月,当这位性情、外貌全都酷肖其父的"最幼女"来到世界时,皇帝已然是六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十公主虽身为女子,但天生神力,能开十个劲的硬弓,时常陪着父皇骑马打猎,乾隆因此爱她胜过所有的子女,他不只一次叹息:"你要是个阿哥,这个皇位将来非你莫属啊!"的确,十公主非但武功卓绝,而且胸襟非凡,当和珅春风得意时,驸马倚仗其父权势行为娇纵,公主就曾经严肃地训斥他:"你阿玛受我父皇厚恩,不思回报,却只知纳贿。我都替你们担忧啊,到了身家不保的那一天,连我也要受到你们牵累!"

十公主的话,虽不幸言中,但嘉庆皇帝最终还是念着兄妹之情,没有剥夺他这个小妹夫的爵位,公主夫妇也仍然住在原来的家里。这座宅第也就因此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为公主府,一直到道光三年(1820xx年)九月,十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而那时,永璘已经死去三年多了……

辛亥以后,按照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的规定,王府成了府主人的私产。后因政局动荡,生计艰危,未世王孙们纷纷卖掉府第,以图生存。恭王府当然也同北京的其他王府一样,没能逃脱可悲的蜕变与分割。

1920xx年,小恭王溥伟为筹集复辟经费,将恭王府府邸部分的"龙票",以八万银元的价格低押给北京天主教会的西什库教堂。十几年后,利上加利,原先八万银元的抵押款,滚到了近二十万,穷途末路的溥伟早已无力偿还这笔巨款债务了。1932年,由罗马教会兴办的辅仁大学,以教会之间的关系,用一百零八根金条代偿了这笔贷款,产权遂归这所大学。1937年,辅仁大学因扩充女生宿舍,收回房产,将府邸部分作为女院,并把后罩楼通向萃锦园的通道砌死,这样,府邸与花园就开始分开了。同年,原先居住在邸园中的溥伟二弟溥儒,又以十万银元的价格将花园也卖给了辅仁大学。

1949年,恭王府花园改为某国家机关宿舍;府邸为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使用。1952年,中国音乐学院拆府前部一进四合院,盖起一座"现代风格"的食堂;1959年,又拆掉了原府邸大门外的所有房屋,建筑起一座曲尺形的琴楼和一座一字形的画楼。"文革"期间,厂桥空调器厂占用了大戏楼等花园东部的"半壁江山";国管局幼儿园则占据西路建筑。由于不合理使用与地震的破坏,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东路南部一进院落的正房及东西厢房先后倒塌,其他建筑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所幸王府总体格局未遭破坏。

恭王府——世界最大的四合院,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北京的清代王府都分布在内城区里,这和清代北京城的居住限制密切相关。城墙未拆除以前,北京城的格局是大“口”里面包小“口”,最中心的是故宫,外面的第二层是皇城,为政府衙门,第三层是内城,为清代八旗王公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最外面的第四层,才是汉人和其他民族的集中居住地。今天在北京内城漫步,还能时时看见深宅大院。

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大观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描绘的一大园林。《红楼梦》成书于北京,有中国封建社会秘史之称。根据书中的描写,人们在北京西南角建起了一座园林。这处取名大观园的新园是今日北京的一大胜景,每天游人不断。

由于恭王府有着《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因此 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恭王府到底是不是大观园的蓝本呢?这可能也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0相和坤,他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描写皇城相府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皇城相府,我是你们的导游。

山西省阳城县的皇城村(午亭山村),是太行山麓的一座城堡式村落。皇城,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述作繁盛,冠盖如林。祖居这里的陈氏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20xx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词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足迹遍及14个省、市,且多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在陈氏家族鼎盛期的康熙年间,居官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在皇城,无论是踽踽而行,还是驻足瞻观,那浓郁的历史气息无时无处不浸入心脾。清代初叶,就在这一方厚土上,产生了著名的政治家、文化家、理学家、诗人陈廷敬。在陈廷敬的故居,留下了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当地人称之为"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一处官僚巨宅,巨宅中走出来的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当数清代康熙年间官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陈廷敬。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陈廷敬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他长期担任康熙皇帝的经筵讲官,同时主持编篡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重要的 文化典籍,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清史研究的学术成就,拓宽了清史研究的学术领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氏家族是当地旺族,家境殷实,教育得当,因而人才辈出。皇城村陈氏家族中,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嘉庆年间,九人中进土,六人入翰林,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达33人之多,成为清代北方声名显赫的文化大家族。

《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在中国文化上的一大贡献,而实际主持《康熙字典》编纂的,却是陈廷敬与张玉书,由于张玉书在康熙下令编纂《康熙字典》的第二年去世,《康熙字典》的主编之责实际留在了陈廷敬一人身上。

公元1720xx年6月,也即康熙四十九年,陈廷敬受命与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共同负责主持编纂《康熙字典》。当时的陈廷敬已经72岁高龄,既是内阁宰相,又是当朝老臣,他在接受《康熙字典》的编修工作后,力辞官职获准,康熙命他以原官致仕,留京,专事《康熙字典》编纂。就在这时,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突患重病,卧床不起,《康熙字典》的编修,全部落在陈廷敬一人身上。

《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用“字典”命名的字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字典,全书42卷,字数达47035个,比明代《字汇》多13000多字,是中国当时的字书之最。 《康熙字典》是一部宏篇巨著,它对中国古代汉文字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民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这部字典取材丰富,文化内涵颇为深、广,具有辞典的作用,可称为大而全。它可以查找到清康熙以前所有字书所失收的字,成为一部经典 传世之作。

陈廷敬在编纂《康熙字典》的过程中,精选了30多人的编纂班子,日以继夜,呕心沥血,就在字典初具规模时,陈廷敬于公元1720xx年4月逝于任上。他未能看到《康熙字典》的成书,也未能参与成书时康熙皇帝举办的大型庆典,但他的精神与贡献却留在了《康熙字典》中。在编纂过程中,康熙皇帝曾巡视书局,看到白发老人陈廷敬伏案躬耕的情景,颇为感动,当即泼墨挥毫,奋笔疾书,为陈廷敬写下了“午亭山村”的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对陈廷敬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康熙还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与卿,自此不再与人写字矣”。

经过六年的努力,这部大型字书问世,康熙对这部宇书以“善兼具美”予以评价,同时以自己的年号为这部工具书命

名《康熙字典》。于是,《康熙字典》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

“官文化”的集中展示

皇城相府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这组规模庞大的古城堡式建筑群是明清建筑文化精品。

皇城相府背倚青山,俯视河川,依山随势建成了层楼叠院。院内,御书楼立于最前端,楼上陈列康熙为陈廷敬题匾“午亭山村”四个大字,同时还有康熙为陈廷敬题词:“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相府正门,有高大巍峨的城堡式门楼,上方书有“中道庄”三个大字。中道庄,为皇城相府的旧称,习惯指皇城相府的外城。外城于康熙四十二年修建,主要建筑有外城城墙,家宰第、点翰堂、小姐院、翰林院、书院、花园及功德牌坊等,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城堡式官居建筑群。这组建筑群落风格别致,空间布局合理,充分体现官居特色,同时又与地 方建筑风韵相吻合,体现着传统的封建礼制文化,又体现着清代官居建筑文化,同时还折射出封建建筑文化,几种建筑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皇城相府的建筑文化理念。

功德牌坊是进入皇城相府后最为醒目的牌坊。入院第一座牌坊是一座大牌坊,四柱三楼,通体石雕而成,基周瑞兽相拥,坊额雕龙刻凤,气势恢宏、壮观,正面上方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对陈氏家族官文化加以概括。“冢宰”是宰相的别称,“总宪”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陈廷敬先后在朝担任四部的尚书,后入阁拜相,成为一代名臣。牌坊两侧刻有“一门衔泽”、“五世承恩”八个大字,告诉人们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恩,再下边为陈廷敬兄弟、子侄们的官职名称。

再往里进,为小牌坊,仍是通体石雕,两柱一楼,上载从明代嘉靖到清代顺治年间陈廷敬父辈所授官职,这同样成为陈氏一门荣耀的标志。

这两座牌坊,明显地成为封建社会“官文化”的重要标志物。一进门就向人们展示出陈氏家族的仕途荣耀,辉煌历史

。尤其是陈廷敬,一生升迁28次,步步登高,仕途的坎坷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如此顺利,如此青云直上,成为人们难解的一个谜。而展示“官文化”的也并非牌坊一处,还有陈氏宗祠祠堂内的家族世系图谱,更准确无误地告诉游人陈氏旺族的不同凡响,也是一处“官文化”的陈列。

相府大院,是陈廷敬的宅第,名为“大学士第”,为皇城外城的主体建筑,这是一处座北向南的一进四院。相府大门后有“冢宰第”雕刻,有“大学士第”匾额,还有八字影壁。正北大堂是相府大院的主要建筑,门上悬有康熙皇帝御笔手

书“点翰堂”匾额。整个房舍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双层出檐楼房。大院内,斗拱、门窗、楼栏、影壁、柱础等装饰构件工艺精湛,雕工极佳,整个院落气势不凡,富丽堂皇,风格幽雅别致,成为一处“宫文化”的封建礼制与地方传统工艺完善结合的典范。

内城,是陈氏家族明代修筑的城堡式建筑,其中,河山楼颇为显赫,成为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物。河山楼,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外敌侵扰而建的防御性建筑物,始建于明代崇祯五年,即公元1632年,已有近420xx年的历史。由于明末天下大乱,烽烟四起,陈家为防御乱兵侵扰,建起了河山楼与藏兵洞。河山楼高百尺,人称百尺河山楼,是皇城相府内最高的建筑物,也是明清时期国内罕见的一种建筑形式。楼分为七层,楼内有楼道相通,可容千余人避难。三层以上有窗户,楼顶建有垛口、堞楼;底层深入地下,挖有水井,备有碾、磨等生活设施,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河山楼建成后,果然遇到乱兵围攻,村中八百多人及陈氏家族避难于楼内,在一个月内抵御了乱兵的侵犯,使千余人的生命受到保护。河山楼全部用石砌成,历时400多年,依然屹立于相府内,雄姿伟岸,可谓是一大奇迹。

相府内的内墙城墙,建于明代末年战乱年代,墙体周长705米,墙厚2—3米不等。城内遍布藏兵洞,城头建有垛口,东南、东北二角设有文昌、关帝二阁,整体构造坚固、雄伟。据测算,内城城墙用3000多万块砖,土石料20多万立方,用工15万多个,工程规模相当大,七个月时间建成,成为一处雄伟巨制建筑,今日在城墙上游览,内城外城建筑历历在目。皇城相府城墙的建筑规模、档次,在民宅建筑中是罕见的,其观赏价值不言而喻。

相府内城,也称为“斗筑居”,城内外府院相连,125间“藏兵洞”层层叠起,“荣山公府” 、“御史府”、“陈氏宗祠”、“世德院”、“树德居”比肩而立,形成了内城的庞大规模。也成为今人游览的主要目标。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南书院”,原名“止园书堂”,位于相府城南,居于相府“止园花园”内,“止园花园”为古建筑群中面积最大,园林设施最多的公用花园,南书院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南书院建于明末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这个书院的建成,为陈氏家族子弟提供了一处学习深造的园地,这里成为了培养陈氏家族人才的摇篮。陈氏子弟在这里受到了严格的文化教育,陈廷敬兄弟及其族中成员,大都是在这里接受教育进而走向仕途进入清廷官宦行列的。这里,当然就成了陈氏家族教育基地,也成为了培养官僚的学习基地,更是山西著名的陈氏家族这一文学巨族发祥地。

相府院内,内城外城,建筑颇多,“西花园”、“西山院”、“紫云阡”诸多建筑物,既有北方建筑的豪气,又有江南建筑的园林氛围、文化气息,成为一处令今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群。在这一建筑群内,砖雕、木雕、石雕随处可见。这些雕刻艺术品,工艺精湛,雕镂细致,一件件跃然壁上,成为相府大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名门旺族的大气,建筑成就的辉煌,文化氛围的浓郁,成为皇城相府大院特有的文化内涵。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20xx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外城又称"中道庄",由于筑于清康熙太平盛世,其修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的是"一品光禄大夫"的门第容耀,但总体建筑结构远远未达到居大学士之位应享有的荣耀。"中道庄"内石板铺路,沿路建有石牌坊两座。其主要院落包括冢宰第、点翰堂、东书院、内府、内宅、小姐院和花园。冢宰第西南有管家院,城墙以南又建有南书院、花园、九曲桥、状元桥、快哉亭、魁星阁、飞鱼阁、转毂楼、八卦亭、祖师庙等。山顶还有文峰塔。

冢宰第始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大门开于正南,入大门影东折为一狭长庭院,东侧建如意门通东书院,南面为一侧座,北为二门,门两侧施八字形影壁,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有西方乐可可式建筑风格。明间内柱间设木质屏风,此为主人及贵宾的通道,平时封闭。入二门为一宽敞的文武庭院,正北厅堂悬有康熙御笔牌匾"点翰堂"。相传康熙南下巡视时,曾两次驾临皇城,并御笔点定陈廷敬之子陈壮履为"新科翰林",之后,前堂遂改为"点翰堂",康熙走过的正门也称为"御道",百官司吏及庶民一律改走东西次间偏门,其风韵至今犹存。入大门西折往北沿一狭长通道可通花园,其假山、鱼池等遗迹如今仍历历在目。花园往北就是专为陈氏女眷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前后均辟门以通花园,并有踏道通城上之望河亭。

"中道庄"西门外有御书楼一座,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其家皇恩浩荡而特建,楼内现有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御书楼的建造,表现了陈氏的人生面、价值观和道德取向已经完全适应了封建礼教文化的客观要求,而其修房建宅的格局及形态更是对传统礼制文化的一种肯定和诠释。

外城所有清代建筑,装饰一改明代质粗务实的风格,大量运用了制作精细的构件。其柱础及门枕石,花饰多样,富有变化,制作精美。冢宰第和南书院影壁的幼狮滚绣球、麟等雕塑图案生动有趣,动感极强。门窗以六抹隔窗为主,棂花有多种图案。室内装饰承袭了明代落地罩的做法,但茶较明代丰富。勾栏多不设栏板,饰楼空几何纹图案。从明代的简粗到清代的奢华,这种巨大变化和显著差异,不能不说与陈氏家庭社会地位的提高、财富的增加有着直接关系。 整个皇城(午亭山村),包括内城"斗筑可居"和外城"中道庄",从整体平面来看,似一头北尾南的神龟,轮廓鲜明,因有"龟城"之说,寓千秋永固之意…… 纵观皇城相府(午亭山村),总面积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9落,房屋640余间,设9道城门,四通八达,有关卡可守,形成了外城包内城,内城套外城,内外连环套,稳固保安全的坚固堡垒。城墙总长170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宽2.5米至3米不等,城楼、堞楼、角楼互相关照,垛口星罗其布,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线。

出品丰富的影视基地

皇城相府的成名,除去自身的文化底蕴厚重外,还得益于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电视连续剧的鸿篇巨 制《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全面展示出了皇城相府的景观风貌、城墙气势、文化风韵,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把皇城相府推进了《康熙王朝》的剧情中。其中,从陈廷敬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上,也给皇城相府增光添彩。尤其是陈廷敬在康熙王朝的政治斗争中,展示出了不凡的政治才能。陈廷敬一生居官恪真清勤、自律严己,才华出众,严行操守,众望所归,能在宦海中遨游50多年,善始善终,而且生前死后朝野好评如一,是中国古代首辅大臣中所罕见的。《康熙王朝》影视片中的陈

廷敬,也是这样的形象与性格塑造。展示陈廷敬,又展示皇城相府,成为《康熙王朝》的一大特色。

为了拍摄《康熙王朝》,让皇城相府与陈廷敬进入角色,皇城相府所在皇城村的领导人:山西省农业劳动模范张家胜,对皇城相府发展高瞻远瞩,有着经营者的战略眼光,他和村内领导人商定,投入巨资参与《康熙王朝》的拍摄。《康熙王朝》的播出,使皇城相府知名度大增,皇城相府立即热了起来,火了起来,成为了晋城市甚至晋东南的旅游热点。皇城相府的宣传意识,市场营销意识,文化传播意识,成为今日皇城相府火爆的原因和起点,同时,皇城相府人的包装意识,文化挖掘意识,也使皇城相府走上了文化旅游景点的大舞台。《康熙王朝》热,点燃了皇城相府的旅游热,这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影视作品与旅游景点合理结合,使双方受益,成为当前的一种旅游文化与影视文化的结合点。

当然,皇城相府的旅游火爆,绝非《康熙王朝》一剧导致,是多种因素形成结合力而引起社会关注的必然结果。

皇城相府如今成为了一处影视基地,近两年内,陆续在这里拍摄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如《契丹英后》、《双城古堡》等。至于专题影视片,多集文化影视片更是多不胜计。

《契丹英后》,是介绍北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契丹族辽国萧太后的连续剧。历史上与北宋对抗的辽国,在北方称雄一时,是北宋的强敌。而辽国的主宰者却是这位鲜为人知的萧太后。萧太后,今山西北部朔州市应县人,也堪称一代英杰。这一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的拍摄,又为皇城相府的对外形象展示提供了一个舞台,一个大屏幕。众多的影视剧组介入皇城相府,使之成为拍摄基地,自然也是看中了这里的建筑文化内涵,而高品位建筑文化进入影视舞台,也会提高影视作品的文化档次,受到社会的关注。

描写皇城相府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三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后被赐予恭亲王奕欣,由此得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我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庆王。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

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 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和珅时期之建筑。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 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 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 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 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 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今天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 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以3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

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欣,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在这块位于京城前海西岸,被"蟠龙水"环抱着的风水宝地上,元、明两朝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也来此礼佛上香。大约十六世纪中叶,该寺院才逐渐荒废,沦落为明朝廷的供应厂;清朝入主北京以后,在这里建造大小不等的院落若干,供内务府等普通旗人居住。

乾隆四十年前后,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恭王府之被称“半部清朝史”,是和居住在这里的三代主人密切相关的。尽人皆知,第一代府主和珅,是乾隆晚期的宰辅、大学士,又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贪官,在清史中十分惹人注目,有关他的传说也因此多不胜数。特别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后来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为妻,使这座豪宅一时成为了实际上的公主府……

嘉庆四年,和珅因罪赐死,嘉庆皇帝遂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永璘大概算得上历代主人里最为钟爱这座豪宅的人。早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订,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办”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

说到永璘,或者许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若提起他的孙子,那个与李鸿章一起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庆亲王奕劻,恐怕又是无人不晓了。奕劻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贪官,但与清末那一群懦庸无能的王公贝勒相比,他总还算是一个敢于负责,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因此,从同治朝起,奕劻便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咸丰将府邸改赐恭亲王之前,他一直以辅国将军的身份在此居住。

至于说恭亲王奕欣,那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1853-1898年之间)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辛酉政变"时,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奕欣,整部中国近代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就会改写。

如果说世间万物都有灵性,那么这座被"蟠龙水"包围着的明珠一般美丽的建筑,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着忧伤气质,命运多舛的苦命宅园。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处死之后,嘉庆帝即将这座豪宅的西半部,赐给了他那个只要和珅府不要皇帝位的十七弟永璘。之所以只给他一半,是因为当时,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及其额驸丰绅殷德还住在那里。

和孝公主,是整部清朝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公主,其生母为乾隆皇帝晚年的宠妃汪氏。乾隆四十年正月,当这位性情、外貌全都酷肖其父的"最幼女"来到世界时,皇帝已然是六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十公主虽身为女子,但天生神力,能开十个劲的硬弓,时常陪着父皇骑马打猎,乾隆因此爱她胜过所有的子女,他不只一次叹息:"你要是个阿哥,这个皇位将来非你莫属啊!"的确,十公主非但武功卓绝,而且胸襟非凡,当和珅春风得意时,驸马倚仗其父权势行为娇纵,公主就曾经严肃地训斥他:"你阿玛受我父皇厚恩,不思回报,却只知纳贿。我都替你们担忧啊,到了身家不保的那一天,连我也要受到你们牵累!"

十公主的话,虽不幸言中,但嘉庆皇帝最终还是念着兄妹之情,没有剥夺他这个小妹夫的爵位,公主夫妇也仍然住在原来的家里。这座宅第也就因此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为公主府,一直到道光三年(1820xx年)九月,十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而那时,永璘已经死去三年多了……

辛亥以后,按照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的规定,王府成了府主人的私产。后因政局动荡,生计艰危,未世王孙们纷纷卖掉府第,以图生存。恭王府当然也同北京的其他王府一样,没能逃脱可悲的蜕变与分割。

1920xx年,小恭王溥伟为筹集复辟经费,将恭王府府邸部分的"龙票",以八万银元的价格低押给北京天主教会的西什库教堂。十几年后,利上加利,原先八万银元的抵押款,滚到了近二十万,穷途末路的溥伟早已无力偿还这笔巨款债务了。1932年,由罗马教会兴办的辅仁大学,以教会之间的关系,用一百零八根金条代偿了这笔贷款,产权遂归这所大学。1937年,辅仁大学因扩充女生宿舍,收回房产,将府邸部分作为女院,并把后罩楼通向萃锦园的通道砌死,这样,府邸与花园就开始分开了。同年,原先居住在邸园中的溥伟二弟溥儒,又以十万银元的价格将花园也卖给了辅仁大学。

1949年,恭王府花园改为某国家机关宿舍;府邸为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使用。1952年,中国音乐学院拆府前部一进四合院,盖起一座"现代风格"的食堂;1959年,又拆掉了原府邸大门外的所有房屋,建筑起一座曲尺形的琴楼和一座一字形的画楼。"文革"期间,厂桥空调器厂占用了大戏楼等花园东部的"半壁江山";国管局幼儿园则占据西路建筑。由于不合理使用与地震的破坏,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东路南部一进院落的正房及东西厢房先后倒塌,其他建筑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所幸王府总体格局未遭破坏。

恭王府——世界最大的四合院,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北京的清代王府都分布在内城区里,这和清代北京城的居住限制密切相关。城墙未拆除以前,北京城的格局是大“口”里面包小“口”,最中心的是故宫,外面的第二层是皇城,为政府衙门,第三层是内城,为清代八旗王公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最外面的第四层,才是汉人和其他民族的集中居住地。今天在北京内城漫步,还能时时看见深宅大院。

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大观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描绘的一大园林。《红楼梦》成书于北京,有中国封建社会秘史之称。根据书中的描写,人们在北京西南角建起了一座园林。这处取名大观园的新园是今日北京的一大胜景,每天游人不断。

由于恭王府有着《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因此 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恭王府到底是不是大观园的蓝本呢?这可能也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相和坤,他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