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西医药大师讲座心得体会精选 关于中医药的讲座(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4:15:47 页码:9
中西医药大师讲座心得体会精选 关于中医药的讲座(5篇)
2023-01-12 14:15:47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中西医药大师讲座心得体会精选一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在不相同。如lo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 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的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又如,英美人忌讳莫深的fat一词,见人说fat会令人沮丧不快而且反感。说到fatmeat(肥肉)多半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该扔掉的废物。而中国人见了小孩子说“胖嘟嘟”“胖乎乎”,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对成年男子说fat有“发福”之义,对成年女子讲fat有“丰满”之义,都有赞美恭维之意。日常生活工作中,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种东西是块“肥肉”或某差使是个“肥缺”的话语,言下之意是不可多得的东西或是求之不得的位置。中国人不但不讨厌fat,而且对其赞美有加。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影,看法大相径庭。中国人蔑视狗,因而有“走狗”“狗腿子”“狗东西”“赖皮狗”“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说法。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不鲜,并把人比作狗。如aluckdog(幸运儿),love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除了表现在价值观,习俗差异等外,还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的不同有关。

1、生存环境方面:

语文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lv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 “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宗教信仰方面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语言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 to hell(下地狱吧)这样的诅咒。

3、历史典故方面

英汉两种语文中有大量的由历史典故形成的。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英语中achilles’heel(唯一致使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西方有诸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 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怪物。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所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中学阶段的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能力的教学,特别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对待。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称呼语。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 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mrs.等。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 your skirt looks nice.  b: thank you.

4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 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mrs read?” “ah,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处,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7、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地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在英语中“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在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学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比如: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等等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又如: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等。

总之,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口语交际组: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示中西方交际语言的差异。

1、问候语:中国人问候熟悉的人一般会说“上哪儿去?”“吃过了吗?”如果译成英语,西方人可能会误解或困惑,而西方人的问候一般会用“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 ?”

2、称呼语:中西方称呼习惯相关极大,比如小孩子称呼爷爷奶奶为grandma、grandpa在西方是亲切得体的,而在中国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嫂”之类的,这些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是直呼其名就行了。

3、感谢与赞扬: 中国人在交往时,更注重委婉、含蓄,而美国人却注重直来直去,更坦率。当中国人听到赞扬后会谦虚地说“不”,不喜形于色,因为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而美国人听到赞扬后会说:“thank you”。

手势语言组: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示中西手势语的学问。

1、右手握拳,竖起大拇指,在中国是表示称赞他人“很棒”,而在西方国家则是表示“拦车”。

2、举起右手,五指合拢,手掌向下朝自己方向招动,在中国是招呼别人过来,在西方国家则是表示“你好”或“再见”。

3、用食指和中指构成“v”型,并且手心面向别人,在中国是表示“2”,而在西方是表示“胜利”。

餐饮礼仪组:用导游解说的形式,介绍中西方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

1、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人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注重营养,简单明了。

中国人注重“味”,善于调和,但把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往往忽略了营养价值。

2、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他们专吃“大块肉”、“大块鸡”等硬菜。

中国人认为菜肴是吃“味”的,且爱吃素食,所以中国人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

3、餐饮礼仪的差异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但这并不卫生。而在西方,宴会核心在于交谊。

服饰礼仪组:用t型秀的形式,西装、 t恤、牛仔服pk唐装、中山装、旗袍,展示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展示会之后畅谈感想,思考和探讨:应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以及如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

2022中西医药大师讲座心得体会精选二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shouldgotoseea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arefat(你胖了)”或“youaresothin(你又瘦了)”,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yourenglishisverygood(你的英文很好),”“no,no,myenglishisvery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doneaverygood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no,idon""stheresultofjointefforts(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3)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1.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在美国,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ifworkinghard,evenacowboycanbepresident.)新中国虽已建立了近六十年,但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核心家庭与四代同堂

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youhadyourmeal(吃过饭了么)?”“whereareyougoing(你去哪儿啊)?”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嗨)!”“howdoyoudo(你好)!”“niceday,isn"tit(今天天气很好,不是么)?”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像“惭愧”、“哪里”、“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you(谢谢)”以表接受。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you”挂在嘴边,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如此。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贪心)。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中国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对付。而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yourself,please(请随便用)!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与客人常说:“慢走!”“小心点!”“再见,走好啊!”“你们进去吧!”“请留步”等。而西方人只说:“byebye(再见)!”“seeyounexttime(下次见)!”“goodnight(晚安)!”

美国妇女和中国妇女的地位都不高,但美国妇女却有幸能享受许多传统的骑士习俗,尊重妇女的礼节在美国社会随处可见:男士为女士开门;扶女士下车;在马路上,男士走外侧,女士走内侧,以给女士提供保护;女士进餐厅时,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餐桌前,男士要为女士拉开椅子,等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后,请她就坐。中国社会对女性的照顾和礼节似乎要少一些,且有一些专家注意到:汉字中带“女”字旁的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贬义,如“妖、奸、奴、妒”等。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体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中国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是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共同来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人类的文化历程会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p78-81

[2]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p101-105

[3]胡文仲:文化与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p69-72

[4]关士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p57-59

[5]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p112-115

2022中西医药大师讲座心得体会精选三

慢性胃炎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等特点,单单运用西医消炎,保护胃粘膜的治疗比较单一,长期效果观察疗效较差。总之,只有取长补短,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才能见效快,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要重视生活情志调理。因此在治疗同时,饮食起居,情志精神,锻炼身体等方面给患者耐心细致的指导,对提高和巩固疗效都有很大的帮助。

将病例分别中西医进行治疗,应用中医辨证,按中医分型施治,所用方剂如下:

①瘀血阻滞型:化瘀通络,理气止痛。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味。药用炒蒲黄10g,五灵脂10g,丹参10g,檀香9g,砂仁6g,延胡10g,当归10g,香附10g。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见有呕血、便血加三七粉3g,白术15g,以化瘀止痛,若气虚血瘀加党参10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6g,黄芪15g,益气而行瘀。

②肝胃郁热型:疏肝泄热和胃。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药用青皮10g,陈皮10g,丹皮12g,栀子10g,黄连15g,黄芩10g,吴茱萸3g,白芍10g。若夹湿浊内阻,苔厚纳呆加川朴10g,砂仁9g,藿香10g,以芳香化浊。

③痰浊阻滞型:祛湿化痰,顺气和中。方用平胃散加味。药用苍术10g,陈皮12g,厚朴10g,半夏12g,茯苓15g,枳壳10g,白蔻仁10g,旋覆花10g,甘草3g。若呕恶明显加苏叶10g,黄连6g,以和胃降逆。

④寒邪犯胃型:温胃散寒止痛。方用良附丸加味。药用高良姜10g,制香附10g,佛手10g,陈皮9g,白芷10g。若寒凝气滞较重,加吴茱萸5g,丁香6g,荜澄茄10g。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⑤胃阴不足型:养阴和胃。方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药用沙参10g,麦冬10g,石斛10g,玉竹6g,白扁豆10g,生地10g,山药15g,白芍12g,炙甘草6g,乌梅10g。若口干甚加重沙参、石斛用量,以滋阴养胃生津止渴。

⑥脾胃虚寒型:温阳健中。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药用黄芪30g,桂枝6g,白芍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10g,饴糖10g。若泛吐清水加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以温胃化饮;若泛吐酸水加乌贼骨15g,煅瓦楞子15g,以制酸止痛。

在以上辨证治疗基础上,有些病例适当加以中医电针治疗,选用直径0.35mm,长40mm毫针,针尖斜向脊柱方向,角度70°~80°,在华佗穴上刺入25~30mm,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于同侧上下两针接脉中电流,左右各1组,留针30min。针刺1次/d,7d为1个疗程。

胶体次枸橼酸铋240mg,每日2次,早晚餐前30min服,阿莫西林胶囊0.5mg,每日4次,甲硝唑片0.2mg,每日4次。若上腹部饱胀恶心加服吗叮啉片20mg,日3次,反酸吞酸加法莫替丁40mg,睡前口服。

2022中西医药大师讲座心得体会精选四

引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干好一件事情,仔细,认真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同样,这也是适合于职场的。要想在如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站住脚,没有好的技能是不行的,作为一名本科大学的学生,我们更应该认清楚 这一点,拥有好的技能能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要懂得珍惜,而现在,能学习就是我们做好的机会,成功并不仅仅只靠这一点,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是尤为重要的,它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着通往成功的路。一个人如果想在残酷的职场里面立足,那么他开始一份职业之前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功的人生需要一个全面的规划,认真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将是人生迈向成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第一步。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一份职业生涯的规划书将是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重要一步,有了它,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与奋斗的方向,大学四年的生活才不会被虚度,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到处充满了激烈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我们日后更快的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就应该对社会形势有一个清晰的人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势,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对自己的性格能力也要有一个清晰的人识,选适合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部分:“知己”—自我分析

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真正深入的了解自己,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定位,进而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与发展中取得成功。

1、个人特质

自我评价:

优点:我感觉自己为人正直、诚恳,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性格比较开朗、外向,喜欢与他人交流与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人生态度乐观,对生活有充满信心,面对挫折与失败不会随便放弃。喜欢学习与研究新的事物。

缺点:为人做事有时候会比较冲动,过于感性容易失去理智,干一些令自己比较懊恼的事情,缺乏足够的理性。

家人评价:

优点:独立性强,很多事情与决定可以自己搞定,不用过多的去操心,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能较快的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平时的生活有节俭省用的好习惯,不会乱花钱。

缺点:性格比较懒惰,有点喜欢享受,不喜欢干活,平时做事情对细节把握不够,经常丢三落四,做事情的条理性还不够好。

朋友、同学评价:

优点:认定目标目标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完成,意志力坚定,责任心强,做事做人负责认真,有干劲,平时乐于帮助有需要帮助的同学和朋友,学习能力强,对于许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主见,不会随波逐流,人 云亦云,平时幽默、大方,善良,真诚对待他人。

缺点:有时候会觉得太有主见,逻辑思维能力尚待去提高发展。演讲能力需要更加有感染力。

老师评价:

优点:为人友善,喜欢听取他人的意见,善于团结他人,拥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强,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去,兴趣广泛,喜欢运动。

缺点:自制能力有待提高,容易收到一些诱惑的影响,缺乏一定的社会锻炼,社会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也是有待提高啊,有时候做事有点固执。

2、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对于我们以后选择职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职业兴趣将是我们以后择业的重要基础,职业兴趣一般决定了一个人以后所从事的职业,因此,深入、详细、全面的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就是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才能选到正确的职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作为一名在读的大一的药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大学生,我的职业兴趣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医药代表,就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药产品市场推广与营销的专门性的多方面的综合性的营销管理人才。因为我平时就是一个喜欢与人交流的人,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我选择读市场营销也是因为从自己性格方面考虑的,希望能够发挥自己身上的一些优点吧。从小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很崇拜那些有非常棒的口才与演讲能力的人,也是很想拥有那种滔滔不绝、生动的讲话能力与水平,成为一名出色的营销人员。

3、职业价值观:

从事每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操守,一个正常、对社会发展有利的职业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的,职业价值观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职业行为。身为一名医药代表,我觉得职业价值观最重要的是要推广更多、更好、更实惠的药品给广大的病人使用,能够让更多的人用的起药,用上经济实用的好药,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而努力,发挥“药学中西,医道济世”的优良品德,促进我国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为推动医药行业走向成熟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同时,选择这份职业,也是为了要实现好自己人生的理想与自己的人生价值。

4、职业能力: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医药代表,需要各方面能力的能力,例如:医药知识储备,口头表达能力,营销技巧,团队合作精神,自我控制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市场分析与调查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由于专业的原因,本身我就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所以,对以后做医药代表有比较好的帮助,加上我读的大学是药学院,对医药知识的储备还是可以的。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的锻炼,自己的社会经验还是很不足,许多方面的能力还是要在大学以后三年里面逐步提高与完善。

5、自我分析总结:

综合以上的自我分析,我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而且也应该适合做医药营销的,特别是我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与交流欲望,喜欢与周围的人交朋友与相处,独立自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责任心较强,有一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但是,通过自我的详细分析,我身上还是有许多的缺点存在,例如社会经验不足,做事情条理性不够,容易冲动等,发现了这些问题是一件好事,我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多注意这些问题并加以改正,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完善。

第二部分“知彼"—职业分析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通过前面第一部分“知己”-自我分析,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优缺点,全面的认识到了自己,从而达到了“知己”目的,为了能够达到“知彼”的目标,所以下面我就医药代表这个职业进行全面的职业分析,充分评估家庭、社会、职业、学校环境等对职业生涯的影响,然后找准职业的方位。

1、家庭环境分析:

本人出身于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之家,从小到大都是生活在农村里面,是个地道的农村孩子。由于是农村普通家庭,所以我的家庭并不富裕,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一般,没有家财万贯,所以,以后就业的资金要靠自己去赚。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小孩,而且又是大学生,所以,家里人期望也是比较高的,希望我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高薪的工作,日后能够出人头地。我们家族一直有勤劳、踏实工作,为人友善的优秀传统,收到家族文化的潜移默化,我也具备了一些以上的好品质,对我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2、学校环境分析:

因为我就读的大学是广东药学院,专业特色是关于药学方面的,而且药学院在当地没不是非常的多,所以出来以后成为一名医药代表,具有一些比较好的先天性优势。在专业学习方面,学习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并且兼顾有关药学、医学方面的教学,有助于以后的医药营销。因为我们这里是分校区,不是主校区,所以,各方面的硬件设施也不是很完善,而且教学啊师资方面跟大学城校区还是有差距的。而且,这里的学生的学习氛围与学术氛围不是很浓厚,因为是分校区,平时老师也是管的比较少,所以,容易在学习与生活中过于放松,容易堕落。最后,感觉大学的实践活动不是很多,对自己社会经验的增长不是很明显。

3、社会环境分析:

当今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都大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并且人才众多的珠江三角洲,就业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不过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除了挑战,还是有着更大的机遇的,这里经济比较发达,医药产业也是发展的比较迅速,可提供提供个就业机会还是可以的,并且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努力打造中国中药城,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存在的。在竞争对手方面,由于从事医药代表这个职业的有相当的一部分是广东药学院的毕业生,同时,药学类院校在广东里面也不是很多,所以,竞争对手主要是同类院校的大学生。

4、职业环境分析:

a、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国民;b、职业分析:医药代表是指从事药品推广、宣传工作;c、企业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企业将呈以下发;d、地域分析:;身处于经济发展很快的中山市,并且我的家乡是广州市;5、职业分析小结:;综合以上职业环境的全面分析,我从各个反面了解了自;第三部分“决策”—职业定位;通过上面的自我分析与环境分析,现在我已经初步做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因为医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与完善,医药产业也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所以医药行业的发展空间与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等着我们去开发的。

b、职业分析: 医药代表是指从事药品推广、宣传工作的市场促销人员,负责医药公司与医院各层面之间的沟通,是连接医院、医生和医药公司的纽带。医药代表通常是受过医、药学专门教育,具有一定临床理论知识及实际经验的医、药专业人员,并且经过市场营销知识及促销技能的培训。医药代表的职能是将药品推荐给临床医生,同时还要观察药品疗效和追踪药品的不良反应,而不是直接卖药。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企业对于医药营销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医药销售人员不仅在专业学历和相关经验上有要求,对其处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方式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高端营销人才如营销总监、区域经理、产品经理等职位,,非常匮乏。所以,对于高端医药营销人才来说,前景还是比较光明的。

c、企业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企业将呈以下发展趋势,低成本竞争常态化、长期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并购重组将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稳健成长的合资医药企业,具有综合实力的大型医药企业,专业化发展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具有国际化能力的特色医药企业,具有卓越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的民营医药企业,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和管理输出能力的企业,未来以上这些医药企业可以获得更大更好的生存权。所以,医药企业对医药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应该会越来越高的。

d、地域分析:

身处于经济发展很快的中山市,并且我的家乡是广州市,选择这些城市为工作城市还是挺不错的,加上这里是珠三角,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比较高的,对于保健与医药方面的支出还是非常的可观,市场广阔,在这里工作,有了与自己日后前途的发展。而且,当地政府也是有政策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当地的历史文化深厚,季候条件好,适合工作于生活。而且,平时结交的朋友也大部分在这个区域,对自己日后构建人际关系圈也是非常有利的。

5、职业分析小结:

综合以上职业环境的全面分析,我从各个反面了解了自己身边环境的优劣势,达到了“知彼”的目的,使自己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定位,这对自己以后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因为一个人所能取得的绩效,不仅与他的能力与素质相关,与他所处的环境也是密切联系着,一个人若处于一个优良的有利的环境之中,则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能力,若是处于一个不利的环境之中,则可能会阻碍他能力的发挥。

第三部分“决策”—职业定位

通过上面的自我分析与环境分析,现在我已经初步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此下面将是我的职业定位的环节了。通过上面两个环节的详细的描述,我已经清晰的弄好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下面将通过swot分析表来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职业路径。

1、swot分析表

2、职业发展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的职业发展目标是先成为一名医药代表,在基层里面多锻炼几年,特别是在销售终端里面不断的实践,并且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积累各种营销经验与技巧,然后,在能力与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希望能够以自己的能力于业绩,争取成为一名营销总监或者是产品经理或地区总代理。

3、职业发展路径:

首先,是要在大学里面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基础稳固好、打造好,掌握好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将大学各类证书搞定好,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与兼职社会活动,积累一些经验,认识多一些朋友,学习更多的东西,充实自己。然后,毕业后,尽力去进一些比较著名的医药企业,例如:拜耳、强生、广药集团等比较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假如不能进去,则优先选择中山或广州等当地的医药企业,为以后进入更好的企业做准备。在工作相当的一段时间后,争取晋升。最后,假如一切顺利,则等待时机,自己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4、小结与分析:

目标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通过上述的分析,找到了自己定位,有了明确而合适的目标,便有了人生的奋斗方向。反之,假如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人如同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孤舟,没有方向,不知所终。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一个明确的适合的目标。

第四部分“行动”—职业计划实施

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定位以后,就开始进入了为职业生涯目标实现而努力的实质性阶段了。能否在自己的职位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一系列的目标,不仅取决于外界环境,更取决于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与方法,因此,根据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我将进行不同的措施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1、职业短期计划:大学四年(20xx年-----20xx年)

2、职业中期计划:毕业后的五年(20xx年----20xx年)

首先,要尽量找到一间比较好的医药企业,做一名医药代表,熟悉企业的环境与规章制度,了解和体验企业的文化,谦虚低调,与同事愉快的相处。积极接受企业安排的培训,掌握各项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定量的企业案例,并且进行研究分析,主动与企业里面的老员工、上司进行良好的沟通,汲取经验,提高职业技巧。积极参加企业的各项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投入到团队的合作之中去,注意总结工作上的得与失,要以能力与业绩赢得他人的尊重。工作之余,学习一些其他管理方面的知识,平时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好自己的人脉,筑建自己的关系网,合理管理好自己的资金。多做市场调查,研究市场,掌握市场信息,熟悉市场运作规律,脚踏实地的工作,争取自己的业绩要排在前列,主动承担一些工作,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管理组织和领导能力,积累营销经验,将所学的知识与积累的工作经验相结合,适当的进行营销技巧的创新与大胆尝试。所以,这一段时期主要是一个蛰伏期,主要还是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日后的晋升或另谋高级增加砝码。

3、职业长期目标:20xx年以后

在有了毕业后五年的辛勤打拼的基础之后,现在,这个阶段就要规划自己的长期目标了,也是实现自己最高目标的成熟阶段。五年的辛苦工作后,我不仅积累许多的经验和人生阅历,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所以,我会开始组建自己的幸福、美满的家庭,以促进我工作上的进步。在这个阶段,我的目标是争取成为一名营销总监或者是产品经理或地区总代理,说白了,就是要成为一名高级的医药代表。假如能够成功,则要建立充分的领导魅力,打造有自己风格与特色的营销团队,领导团队协同工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工作效率,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探索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努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正确把握部门的发展方向,洞测与预知行业的发展方向,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如果有机会,争取去外国学习,亦或是读一些关于营销类的研究生,使自己的可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第四部分“修正“—职业评估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

1、评估的内容:;a、职业目标的评估:假如我长时间做一个简简单单的;b、职业路径的评估:当初晋升机会时,我会及时的去解决;c、实施策略的评估:如果现实中出现了一些状况,我会去想办法解决;d、其他因素评估:假如我有一天失业了,暂时找不到工作;

2、评估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我会定期(一到两年的时间)来

第四部分“修正“—职业评估与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现实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职业评估与调整,不断进行完善,不断的审视自我,不断的调整自我,不断的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和目标,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切实可行。

1、评估的内容:

a、职业目标的评估:假如我长时间做一个简简单单的医药代表,不能成为高级的销售人员,不能自己成功创业,我也不会选择转行的,我会一直做下去,因为我的职业兴趣就是市场营销,就算只是一名普通的医药代表,我也是会一直做下去,我会一直等待机会,我不介意长时间在基层工作,我相信理想总会实现的。

b、职业路径的评估:当初晋升机会时,我会及时的去把握它,就算它跟营销的关系不是非常密切,但我还是会去选择它,通过这些锻炼,增强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更高、更好的晋升创造机会。

c、实施策略的评估:如果现实中出现了一些状况,我会及时的调整策略与目标,等待机会的出现,不过,假如没有出现较大的意外,我还是会按照自己之前制定好的机会一步步向理想迈进。

d、其他因素评估:假如我有一天失业了,暂时找不到一份关于医药营销的职业来工作,但是,为了家庭生活与个人的生存,我会选择其他的职业先从事着,然后不断提高自己,当有机会时,就马上选择跟医药营销相关的职业从事。

2、评估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我会定期(一到两年的时间)来评估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根更新,当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时,我会及时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做出及时性的与现实情况相适合的调整。

3、规则调整的原则: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指明前进的方向,而非将自己固定死在上面,及时针对自己的计划做出评估调整,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因此,规则的调整的原则应该是根据具体情况、自身的情况做出调整。

结束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有了这一份比较详细的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目标明确了,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在具体实践中觉得成效,是现实中的形势是时刻变化的,指定好的计划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改变,所以,要时刻保持清楚的头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改变。同时,规划也仅仅是规划而已,也只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足够多的汗水与努力,未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

通过这次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我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的东西,全面的了解了自己的优点、缺点,知道了周围的职业、就业环境等,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发展的计划、措施,我开始变得不再迷茫了,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奋斗方向,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我的职业生涯应该不会碌碌无为的,应该会挺精彩的。

2022中西医药大师讲座心得体会精选五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在语言交际中英汉语言呈现出的诸多文化差异。本文试图从地域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非语言交际等角度,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研究表明: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彼此交融。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的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了解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及其成因对于学习语言有着重要意义。

一、 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 

1、地域环境的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中西文化的差异。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2、历史传统的差异    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历史传统也不尽相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其基本特点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以现世性的人伦关系为核心,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中庸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观念,主张对已要“克己复礼,不喜形于色”,处世则“不偏不倚、公正和谐”。在一些俗语和民谚中反映了这一民族观念,如“吃亏是福、与人为善”、“出头的椽子先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西方传统文化是以“天人相分”思想为核心,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举例说明,“inpidualism”在英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常被译成汉语“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这就使人们产生曲解,误认其为贬义词,事实上,在西方inpidualism是个褒义词,可译为“个体主义”或“个性主义”,而“利己主义”、“自私自利”英文用selfish一词。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尊老敬老,“某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李老”、“张老”、“老先生”、“老爷爷”、“老领导”等。西方国家是不能用“old”称呼老人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在西方,如果见到一位老太太在过马路,千万不要过去扶住她说“you are so old, let me help you.”(您年龄大,我扶您过去)。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社会负担”的代名词,意味着“风烛残年”、“来日不多”。和old相比,他们更愿意被委婉地称作是senior citizens(年长的公民)。再如:汉语中的“凤凰涅槃”、“生死轮回”、“八卦”、“阴阳”、“东施效颦”等,对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必然是一头雾水。    3、风俗习惯的差异 

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民族在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打电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比如打招呼,中国人见到熟人习惯说“下班啦?”“您到哪儿去?”“干什么去?”等,而在西方文化里,这不属于问候语,而是真实的问题,他们会觉得:问我“吃饭了吗”是什么意思?你要请我吃饭呀?我到哪儿去,去干什么跟你有什么关系。  比如中国人招待客人时,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自己也要一再地说:“没什么菜,吃顿便饭。薄酒一杯,不成敬意。”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西方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明明这么多菜,却说没什么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而他们请客吃饭,菜肴特别简单,经常以数量不多的蔬菜为可口的上等菜,席间劝客仅仅说:“help yourself.”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  中国式礼貌最大的特点“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与人交际一种美德,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4、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   隋唐之前,儒道两教在中国居统治地位,汉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多与此相关,如“太极”、“道”等,其精神也可见于日常语言当中,如“尊天命”、“行孝道”、“听天由命”等。隋唐时期,佛教传入,大量佛教词语随之而来,其轮回报应的思想被儒道思想所接受并被消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盛极一时,随着佛教进入中国文化的主体,汉语中出现了很多与跟佛教有关的词语,如:“阿弥陀佛”、“一尘不染”、“天花乱坠”、“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从全球范围而言,对英语产生重大影响的宗教莫过于基督教了,其教徒众多,区域广阔。该教自597年传入英国后,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量与此相关的词语陆续汇入英语行列。如angel, monk, creature, deluge, religion, dean等。现代英英语的许多习语和格言出自基督教的《圣经》,比如: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心有余而力不足)、a fly in the ointment(美中不足)。又如一些英语中用以表达感情色彩的口语: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lord blesses me (my soul)! by god! go to hell等等。这些简约生动的习语在英美国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5、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思维方式表现于语言形式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也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文化由于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合德”,故生存意识异常发达,形象思维非常突出,注重直观感觉和诗化想象;西方文化由于倡导“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科技意识发达,抽象思维突出,注重逻辑推论和实证研究。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使得汉英语言在造字、句法特征、话语组织、语篇结构等方面必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大到小,由表及里,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英语则相反。这一差异大量地反映在汉英句子的词序中。如在时间、地点、姓名、称谓、组织系统、位置、人物介绍等排列顺序中,汉语都是从大到小,英语则都是从小到大。还有两个以上的定语修饰名词时,汉英排列顺序相反,如:shanghai is one of the biggest cities in the world.另外,汉语的词或概念的意义往往是模糊的, 闪烁不定的, 必须靠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其所指,而不是靠理性的把握。例如:“你吃饭了没有?”“饭”可以指“早饭、中饭、晚饭”,但人们往往无须指明, 因为从说话时间就可推知“饭”的具体所指。而翻译成英语,则须将“早饭、中饭、晚饭”分别译成breakfast,lunch,supper. 

6、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非语言交际指语言、文字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包括手语、体语、面部表情、空间利用、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据实验结果估计,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65%,而且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相信非语言传递的信息。比如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中国人喜欢轻拍小孩子的头部以示喜爱,而西方妇女却对这种抚爱毫不领情,认为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许多来华的外国人对此流露过不满情绪。因为有的中国人见到外国人感到好奇新鲜,老盯着人家看,使得老外很尴尬。还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对不会汉语的瑞士夫妇在香港一家中餐馆用餐,点了菜以后,对服务员比划让他给他们的小狗也弄点吃的,服务员自以为明白了比划的意思,把小狗带至厨房,过了一会儿端出来的是一盘红烧全狗肉。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非语言交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二、中西文化融合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在对目的语所处文化背景缺乏深入了解的状态下,是很难掌握好一门外语的。有的学习者认为只要学习好词汇、语法、语音、语调就是英语学习的全部内容。长期以来,无论是传统语言学、结构语言学, 还是转换生成语言学,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语言本身,因此传统的外语教学便陷入仅仅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的误区,english learners尽管会造出一些合乎语法规则、意义正确的句子,而且具备一定阅读理解能力,但无法进行有效的交际。这些原因导致了大多数english learners的语用能力明显低于语言能力。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抱着这个目的去进行英语学习。鉴于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假如我们没有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记得看过一部电影,片名叫《刮痧》,是讲由于中国两千年、中医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造成“虐待儿童”疑案,使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被迫服从法律,父子分离、夫妻分居。在中国人看来,明明是对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刮痧的手法为其治病,而美国人却认为是虐待儿童。可见中西文化差异是比较大的,培养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重要性就突显了出来:

1.熟悉中西文化的差异

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谈到中西文化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被邀请者视受到邀请为一种荣幸,一般都会按时赴约。而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因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

2. 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实践表明,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 会。因为英语作品的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轻易出现读者熟悉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

3.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可以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

三、结语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的表面形式,还要熟悉语言深层的文化内涵。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基础,进行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原因的比较研究,不断探索和实践,就能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实现人类交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sapir, edward,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1921 [2]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张公、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