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北师大女教师讲坛心得体会 教师大讲堂心得体会(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6:25:32 页码:12
北师大女教师讲坛心得体会 教师大讲堂心得体会(九篇)
2023-01-12 16:25:32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北师大女教师讲坛心得体会一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4、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 http://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8、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乘法口诀(二)――――――7课时

9、除法――――――――――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4课时

推荐北师大女教师讲坛心得体会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天马”的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天马”这个艺术珍品,赞扬了西汉时期人民卓越的创造能力及“天马”震撼人心的艺术价值。

课文共7个自然段,按照说明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天马”被我国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本段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的外形特点。这部分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来写的,细腻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天马”奔放自如的艺术造型。

第六自然段,介绍了“天马”名称的由来。突出“天马”构思之巧妙,设计之奇特。以“龙雀”为底座,让人不仅感叹这件艺术品设计的精妙绝伦,也让人惊叹于东汉时期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第七自然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一贯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对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很大帮助。但鉴于我校属“私立”性质的学校,学生的来源不固定,入学时间不统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文化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博览群书,涉猎各种不同的信息和知识,而也有一部分学生,除了现用的教科书及老师提供的必读书籍和必背古诗之外,几乎没有能力和时间再去读其他的书籍,这也就造成课外知识越来越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铺垫和拓展,如果不注意积累课外知识,对理解课本的知识就会感觉困难。针对这些现状我校推出“预习导学”,来帮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朗读,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体会天马作文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的象征意义。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反复诵读。

3.体会作者严谨、生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此语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负责性。

教具准备: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马”。马,因为它的性格粗犷、坚毅又积极进取,所以一直得到人们的颂扬和赞美。

出示“骏马奔腾图”。

1.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天马”,用一句话说说你见到的这匹“天马”是怎么样的?

3.(激起学习兴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陈树青怎样描写“天马”的?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决。

②不理解的地方画出“问题泡泡”。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①纠正读音。

②你对哪些词不理解?谁来解答?你是怎样得出答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怎么样些才漂亮?

3.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为什么不采用“马踏飞燕”、“青铜奔马”等称呼?“天马”一出土,为什么全国震惊?……)(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仔细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历史悠久--汉代的艺术作品,刚出土就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因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造成很大的影响。

艺术品中的杰作--样子: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生动、感受到力量、激发人们的联想,高超的设计构思令人叫绝,细微之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4.通过读书我们都知道,天马原来有个非常形象、优雅的名字--“马踏飞燕”,后来为什么改了?

5.哦,原来是这个原因啊!(了解飞廉),我们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有着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艺术品反复研究,给我们还原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历史。

6.出示投影: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把这个句子大声多读几遍,说说你从加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作者在这里是非常谨慎的说法,不是十分肯定。并不是因为作者说话模棱两可,而是因为作者也无从考察史实是不是这样,所以表达上非常严谨、准确,体现了作者细致负责的写作态度。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用词要生动、准确、写作态度要细致负责、感受到了“天马”是艺术珍品、象征意义,作旅游标记的原因,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

五、作业

1.“日积月累”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四字词,请你把它们抄写两遍,掌握写法,注意再从课文中找一些类似的四字词,抄写两遍。

2.熟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诵。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3.全班齐读课文。

二、积累、运用

1.你昨天都搜集了哪些四字词?能不能说说它们的意思?怎么用?

2.通过预习和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课文中的内容。课文主要围绕“天马”展开叙述,你们认为课文围绕这一点讲了那几方面的内容呢?(旅游标记;介绍来历;介绍外形;名称由来;点明意义。)

3.同学们谈得很好,课文基本上是按照“总--分--总”的说明顺序来描写“天马”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对课文层次的理解整理成提纲笔记写下来。

4.再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你对马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象征了不断进取的精神。)

板书设计:

历史悠久

天 马 体态轻盈 神形兼备 严谨

旅游标记 艺术品杰作 生动、力量、联想 细致

含义深刻 令人叫绝、中国特色和风格 负责

名称的由来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的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语文课上,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就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心理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富有活力的课堂。在《天马》这课的教学中,让我感触颇深,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一下。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的体会是:“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虽然这篇课文是篇说明文,但是文中从介绍“天马”的艺术造型到“天马”名称的由来,无处不洋溢着作者的惊叹和欣赏之情,特别是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为什么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更是把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情感,触摸作者的心灵。通过“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生动健美、自由奔放……”词语,体会“天马”这个艺术珍品的价值和蕴含的象征意义。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展示直观“天马”图、或搜集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从网上搜集了关于“天马”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当这些逼真的图片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这件艺术珍品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得快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实现学生语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最有效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来参与交流,一方面指导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方面指导学生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促进文章的感知。

[《天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推荐北师大女教师讲坛心得体会三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整理书包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借助整理书包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学会寻找分类的标准或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此,我还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书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

三、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形状、颜色、大小)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五、教具准备

书本图片若干、人物头像图片若干、帽子图片若干、大小圆纸片、大小正方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 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平时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爷爷”、“奶奶”、“妈妈”、“我自己”。

师:这几个同学平时是自己整理书包的,这个习惯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你们愿意做好孩子吗?

学生齐答:“愿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理书包。

2、 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赶快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谁来说一说,今天你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

生:语文书、数学书、语文基础训练、数学基础训练、拼音本子、数学本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这样每天上学的时候才能很快的拿出需要的书本呢?

学生开始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整理好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整理的方法。

3、 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学科分的,有按

书、本子分的……(学生边介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不同分类方法)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动一:分人物头像

(1)师:小精灵同学的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来了?(老师将人物头像的图片,依次摆在实物投影仪上)哎呀,这么多客人呀!小精灵一边忙着给客人们倒茶,一边在开动小脑筋了,这么多客人可以分几类呢?小朋友能猜一猜小精灵是怎么给客人们分类的吗?请组长把一号信封里的客人请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

(2)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后,纷纷举起手来,要求汇报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师请学生上来汇报,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帽子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帽子,藏在二号信封里。赶快拿出来,小组合作分一分,看看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

(2)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颜色分;按款式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三:分车子

(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

(1)师:小朋友们有本领把车子也分分类吗?把书翻到第55页。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大致有: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按车轮的个数分……

活动四:给小组同学分类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样分?

(2)学生分类的结果有:按性别分;按是否少先队员分;按衣服的颜色分;按是否戴眼镜分……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时,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把分类的本领掌握得更好了!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书包谁整理呀?

(四)校外实践活动

同学们回到家里,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柜、衣柜整理好,然后请爸爸、妈妈参观,好吗?

推荐北师大女教师讲坛心得体会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5—16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线与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用字母表示。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处理:

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入了解,鉴于学生的思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边设疑边探索;边实验边总结,最后由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线段。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即一根长长的线由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盒子里,)、剪刀、手电筒、尺。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射线,还有学生回答为毛线、白线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但毛线和白线是一种生活中的实物,而直线、射线、线段是将生活中的线抽象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就具体来研究它们。

板书:直线 射线 线段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实验验证 探索真理

(一)分组活动

活动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1、选两名学生每人拿一个盒子分别向两边拉,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生认真观察整个过程。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盒里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

生:我发现线是直的。

生:我想我继续拉一定会到头。

师:根据观察到的这些你们认为它属于你们说的哪种线呢?(有的说直线、有的说是射线)

师:它是直线,今天我只拿来直线的一部分让大家观察。一会你们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是射线了。

师:你们观察到直线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端都可以不停的拉长。

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

生:直线是无限延长的。

教师板书直线的特点:直直的、无限延长

活动2

1、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剪断,然后一名学生将线头固定不动,另一生将线继续拉长。共同观察其特点。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只有一段可以拉长。

生:这一端也是可以无限延长,另一端固定不动的。

生:这条线也是直的。

生:固定不动的那一端是端点。

师:哪是它的端点呢?用手指一指。

生:那个线头就是

教师板书:一个端点、直直的、一端可无限延长

活动3

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的另一端剪断,然后两名学生再向两端拉。共同观察其特点。

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线的两头不能延长了。

生:它有两个端点。

生:它也是直直的。

教师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能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使学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在实验、探索中去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手势表示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手势表示三种线的特点。

学生表示的方法为:直线——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不停运动,射线——一手固定,另一只手水平方向运动,线段——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运动,然后停止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的理解。】

(三)介绍线的读法

三、联系生活 实践应用

1、寻找生活中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体。

生:太阳光线是射线。

生:视线是线段。

生:我觉得视线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一样,是射线。

师:如果从人的眼睛到所看到的物体,你认为这一段视线是什么?(线段)

生:火车道是直线。我的课桌的边是线段。

生:……

2、完成书中画一画、练一练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实际应用充分体现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修养。】

四、总结

谁想当小老师,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总结即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评价

说一说老师今天的表现怎样?再说说你的表现怎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下节课哪方面你会表现的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课时的总结评价可以使大家及时地认识自己,找到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推荐北师大女教师讲坛心得体会五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教学计划,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那么,北师大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有哪些?

一、课标要求: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 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2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读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字词句 重点 积累,从积累到应用。认真写字、及时检查作业中的错别字。难点 自己确定并掌握生字词语。

2、阅读 重点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在书上作批注,尝试个性化阅读,写出“我的视角”。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观点。积累优秀古诗文60篇(段)。难点 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尝试个性化阅读,写出“我的视角”。了解课文不同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层次。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联想实际生活现象,继而深刻理解文章。

3、习作 重点体会写作乐趣,养成修改的习惯习作要做到真实、有中心、有层次学会用几件事来写一个人。内容真实、具体,感情真实。与综合性活动结合,活动过程即习作酝酿过程。难点 中心明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写作表达的需要,进一步了解句号、逗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到阅读写作中。

4、综合活动 重点 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组织好两到三个全班性的综合活动。 5、评价 重点 为单元做个人小结,养成习惯。难点 对小结的评价。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促进学困生转变的最好方法。形式多样、灵活多边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认真备课就现得尤为重要。

2、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每篇课例只选一篇师生共同确定的作品进行详细研讨,重在归纳阅读的方法、作品的特点及自己的收获。其他作品由学生针对学习重点文章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与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相结合,做到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强调积累,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积累包括语言材料、 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感情等方面,积累应该整体把握、螺旋渐进,而不是线性发展的。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作品的各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大众的语言、古人的活的语言,从古今中外文化精品中感受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与创造力。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做人,因为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5、年级组教师应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6、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撰写总结论文、教学论文,注重在教学之余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

推荐北师大女教师讲坛心得体会六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那么,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有哪些?

一、教学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要求会写80个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三)习作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四)口语实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

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

学生在阅读方面层次比较差,导致写作能力也不高,本学期语文课的教学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才。

2、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7、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及时积累经验。积极撰写总结论文、教学论文,提高自身素质。

五、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产生后进原因的因素是非常之多,作为老师要想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让学生找回自信,鼓励是后进生找回自信的最好良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专门捡后进生会的东西提问,不要在课堂上随便批评他,要经常在课上课下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哪怕是点点进步。只要后进生找回了自信,他对学习就产生了兴趣,然后再慢慢给后进生加餐。我认为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良药。如果认为后进生可以轻而易举实现转化,不用做艰苦的工作,那倒是有点不正常。所以转化后进生需有耐心。耐心,就是要允许学生有多次反复,就是要提倡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教育工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向高发展,这是历史以来有效的教育原则。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用这种办法转化了一大批后进生,效果十分明显。本学期将继续抓好差下生的转化工作。

推荐北师大女教师讲坛心得体会七

一、教材分析

《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主要是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教材,教材根据小朋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安排了6个整时和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题材非常生活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能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单元的主脉后,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二)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重难点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读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重点,在观察、对比之后了解整时和半时的特点后,在钟面上能拨出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明的一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闹钟。

师:对,它就是钟表,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二)合作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请同学们观察学具的钟面和屏幕上的钟面,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汇报:谁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师指着大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围成一圈。(课件演示,学生边跟着读数字)还有两根针,谁知道这两根针叫什么名字?(在学具上找出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表示几时。(认识完分针,让生在学具上找出分针)

(3)分针和时针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他们每天不停的朝一个方向向前跑,他们是朝哪个方向转动的呢?(课件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运动画面,生观察。)

师:来,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我们把顺着时针转的这个方向叫顺时针方向。

师:有了闹钟的帮忙,小明的生活就很有规律了,他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妥妥当当,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出示课题)

师:你知道小明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事的吗?(生答)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怎么认钟面上的时间。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能根据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指向,把这些钟分分类吗?

(三)集中释疑

1、认读整时。

(1)认读“7时”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是什么时候起床的。(生试着认读7时)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会看时间,那谁来做小老师,说说你是怎么看出这个时间的?

师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明确“整时”,认识“7时”的另一种表示方法7:00)

(2)认读8:00、12:00、4:00。

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出两种表示方法,并完整地说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3)练一练

a.生说时间,师拨钟。(让学生对老师做出评价)

b.师说时间,生拨钟。

(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

c.同桌合作,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生生互评)

2、认读半时。

(1)认读9时半

师:小明正在做广播操呢,这时是……

师: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谁还会认?

(2)认读“8时半”

师;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小明要休息了,我们来看看他是几时睡觉的。

(3)出示钟面:8:30与9:30让学生观察时针,明确半时时时针是在两个数字的中间。

(4)师小结:分钟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明确“半时”)

(6)练一练

a.出示半时钟面,让学生认读,写在本子上。(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

b.师说时间,生拨钟。

(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

c.同桌合作,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生生互评)

(四)展示提升

(一)介绍普通计时法

师:小明10时就__睡觉了,可我们10时还在上课呢,这是怎么回事啊?(上午、晚上),所以,通常,我们在生活中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几时来准确的表达时间。

(五)训练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小亮和小明是同学,想知道他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吗?

(出示练习“认一认”的4幅图,让学生认读相应的时刻。要让学生完整表述:几时谁在干什么?)

2、练一练第2、3题

(六)学习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做个珍惜时间的人。

推荐北师大女教师讲坛心得体会八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在倡导素养教育、“人”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是为了生活中经常要用文字与别人交流,为了学习、工作的需要,为了人的精神需要,为了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大家分享了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计划,欢迎借鉴!

一、指导思想

1、加大教材的改革力度,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2、编辑思想要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

3、教材要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尊重多样文化,从全人类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

4、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5、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有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他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6、教材要体现开放性和弹性。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展、创造的空间,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学生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后,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目标,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快速地拼

读音节,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并掌握了大部分汉字,对朗读的积极性比较高,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上勤于动脑,踊跃发言,善于提问,能初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相当一部分学生识字的返生率较高。

学生但习作能力较差,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畏难心理。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懂得学习。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另外,在写作练笔方面要加强练习。

(七)、读文章,想象画面,感受情景,读出句子的语气。

1、用总分句子写一段话(二)。

2、观察周围的事物,叙述自己的见闻。

(八)、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根据见闻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本册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散在各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有的单元有相对集中的中心,第一单元反映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第二单元教育学生怎样为人处世;第三单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四单元是描写事物;第五单元讲述神奇、动人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第六单元赞扬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

的心灵美;第七单元学习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各单元重点突出,着重进行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每篇课文体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相同,也是一种类型。

四、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掌握常用汉字220个。知道多音字要根据在词语中的意思确定读音,,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用音序、部首方法查字典,能在教师指导下,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460个左右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铅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学写毛笔字,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听出别人讲话内容上明显的错误;初步学会听懂别人讲述的事和儿童广播,能复述主要内容;能说一段话叙述自己看到的事。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总起分述和并列两种连句成段的方法。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

6、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用总分和并列句子写一段话。初步学会写简短的日记。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流血换来的,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导师和英雄模范,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

2、读文章,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感受情感 。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本学期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投入情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继续进行每周一诗的背诵外,每个月还要读一本优秀的课外书(老师推荐给学生几本课外书,以供学生选择。)

4、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6、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推荐北师大女教师讲坛心得体会九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数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20xx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7、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8、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9、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把一瓣蒜头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测量并记录发芽后一周内每天蒜叶的长度,并通过观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如分析从公园里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可以有几条不同的路线,每条路线各自的特点,选择哪条路线比较好。又如在探索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主动运用模拟演示、摆学具、画图等不同手段,并通过比较和交流,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3、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4、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及三个数连加的笔算减法的验算。

5、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几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6、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钝角。

7、能够正确口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8、经历统计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比较千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用方位词准确地描述出线路图。

4、理解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教法设想和措施

1、合理确定认数教学内容。以往教材中的认数教学都是从百以内的数一下子扩展到万以内的数,这对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不是很多,缺乏感受较大数的现实素材。本册教科书只要求学生在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千以内的数,这就降低了学生认数学习的难度,便于他们将学习的数与其所表示的现实意义建立起联系,形成数感。

2、本册教材把估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把估算和口算、笔算有机结合起来。教科书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应用估算,有些计算只要求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或在什么范围之内,有些计算则要求先估算再笔算。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体会到,估算不仅仅是技能技巧,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3、本册教材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位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把生活中常见的线路图引入教材,这些内容不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而且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

4、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如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本册教科书继续教学分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

5、注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本册教科书中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着重让学生利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在植树场景中提出并解决一些数学实际问题。“测定方向”是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测定校园里主要景物所在位置。“游览美丽的海滨”是引导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问题。“你能跳多远?”是使用统计的方法探究立定跳远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和问题。

6、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一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如余数是除法算式中的一部分,建立余数概念的基础是平均分时有“剩余现象”。教材让学生平均分10枝铅笔,并把分的情况和结果记录在一张表中,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发现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有时刚好都分完,有时还剩下几枝不够再分给一个人或者不够每人再分一枝,这就为抽象出余数的概念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教材在加、减法计算时教学了验算方法,并通过“找错、改错”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作用,培养验算习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