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描写中国式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9:07:26 页码:7
描写中国式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二篇)
2023-01-12 19:07:26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中国式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读懂这本书,我们便能更多地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让我们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行为习惯;中国和西方社会究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本质上的不同。以下是我的三点主要分享:

分享一:书名中的“土”字用得极好。

“土”首先指的是泥土,因为中国人是离不开土的。农村人以土为生,根据不同地域,土里农作物一年一熟/两熟/三熟,他们取资于土,即使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城市人,也会想方设法在自家房屋里种点葱蒜之类的东西。

若是家中有远行人,老一辈人肯定会拿一点故乡的土希望你能冲着喝来防止水土不服,这个就是所谓的“故土难离”。费老当年留学的时候,他的祖母就是这样做的;我来上海读大学的时候,我奶奶也是这样做的。年少不懂这种感情,还说是一种迷信,现在看来这是一种深入骨子的习惯,是我们用携带土壤来缓解乡愁的一种方法。

说到与“土”的感情,离不开每个人的人生大事:莫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入土为安。就拿我爷爷为例,他一辈子与土为生,在世时就开始物色自己走后的“居住地”。等他去世的时候,我爸和大伯谨尊遗愿安葬了爷爷。对爷爷一辈的人来说,这是他们的情怀,此生足矣。

分享二:生活在土地上的农民聚村而居,形成一个“熟人社会”。

有别于西方机械团别的社会结构,在一个熟悉的社会里,中国社会是一种有机团结的社会结构。什么叫有机的团结?像中国的土壤上慢慢地长出来这么一家人,变成两家人,又一家人迁徙过来,然后逐渐地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这叫作有机的团结。有机的团结就是它自然而然长出来的,每个人从出生便被嵌入到了熟人社会的网络中,遵循着乡土社会的生存法则。

这种状况之下形成的社会特别容易变成“礼俗社会”。在早先的传统社会,也就是大家按照之前的规矩办,大家有什么东西请教老人,老人家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比如每年的农作物种植,什么节气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老人家留下来的经验。但目前随着社会变迁,在对待一些问题上,年轻一代不再仅仅依赖于经验,也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于我而言,高中以前生活在“熟人社会”;高中之后渐渐远离,再到今年的短暂回归,我生活的那片土地带给我不一样的温暖和体验:在驾校学习时,与大家初次见面时不会有城市社会的陌生感和界限感,聊天中知道对方是哪个村的人,家长叫什么名字等信息,然后回家向父母叙述一遍,基本上就能知道是谁家的谁谁谁在学车了;而且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学车的人“为求”教练能多教教自己,总是能和教练“扯上亲戚”(即使是五服之外的亲戚),然后就着这种称谓,大家也喊得很甜。总之,熟人社会有好有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若有亲戚照料,日子总不会过得太难;但若是在这里不被待见,那可能会遭受到整片区域的人或多或少的排斥。

对于农村的新一代年轻人,不管生活在哪里,如何生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还是要像熟人社会中学习的。

分享三: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费老最核心的一个学术贡献,这是与西方的“团体格局”有着本质的区别。

什么是团体格局?书中提到“就好像你看农村田野里边捆柴,这一堆柴捆一捆,那一堆柴捆一捆,然后把这十几捆柴放在一起做成一担,把这几担放到车上做成一车,这就是西方的格局。你属于这一捆,这一捆属于这一担,这一担属于这一车,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个自己的位置。当然人跟柴不一样,所以人可能在不同的捆里边也会出现,但总之你是在一个框架结构之下的,你像是树形图当中的一个位置而已。所以西方人特别重视的是位置,是权利。”

什么是差序格局?书中说“就是你把一个石头扔到湖面上去,它会荡起一串涟漪。这个荡起涟漪的过程,就是中国人的社会结构。“我”就是中间的那块石头,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中间的那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荡开了以后,最核心的部分是你和父母,孩子,妻子;然后兄弟,表亲,亲家;再往后是朋友,同学,战友等等……一层一层地荡开,这就是中国人的关系网。”

所以从这两段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到中西方的显著不同:中国人讲究亲疏的关系,你西方人讲究资格和权利。也就是说:中国人讲的是攀关系,讲交情。因为中国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差序格局当中,人和人之间都有着联系。这个巨大的私人网络,这才是中国的社会的本色。但西方不同,它不在乎你是谁家的三姑,你跟谁的关系好,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不在那个位置上。你只要是在这个位置上,你就有资格,有权利。

这种中西方的差别,也体现在我国小城市和大城市间的差别上。我一个朋友交大医学院毕业后,回到老家所在城市最好的医院实习,但没待多久就发现了小地方的关系浓厚,自己“身家清白”可能奋斗多年都无法竞争,后又投历应聘上了杭州某三甲医院。

不得不说,小地方关系多好办事,但对于有过大城市或国外生活体验的人来说,这点一时半会可能适应不了。深深体悟“差序格局”这个概念,也就懂了朋友的选择。

中国地大物博,费老的这边书随着时代发展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社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只要你有阅读习惯,还是强烈推荐这本书的。

描写中国式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1949年 开国大典在京举行新中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河北省政府公审刘青山、张子善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54宪法”颁布

·1955年 海陆空三军大授衔 十大元帅、十大将军

·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国产汽车试制成功

·1957年 马寅初在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新人口论》

·1958年 大跃进、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大庆油田被发现

·1960年 苏联单方面召回全部在华专家

·1961年 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从善战犯获特赦

·1962年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3年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 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成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

·1967年 八个样板戏风行中国

·1968年 各地开始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969年 中苏爆发珍宝岛武装冲突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

·1971年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1973年 文革“白卷英雄”张铁生被推到“台前”

·1974年 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并开始发掘

·1975年 中国农林科学院鉴定并推广杂交水稻

·1976年 粉碎四人帮 十年文革结束

·1977年 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 对越自卫反击战

·1980年 最高法院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1981年 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

·1982年 计划生育定位基本国策

·1983年 中央台首届春节晚会举办

·1984年 新中国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1985年 邓小平宣布我国政府裁军100万

·1986年 863高科技发展计划开始实施

·1987年 大兴安岭特大火灾

·1988年 价格闯关

·1989年 团中央、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

·1990年 上海证交所成立

·1991年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1992年 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

·1993年 “汪辜会谈”

·1994年 全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开始

·1995年 双休日改变生活

·1996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进行陆海空联合演习

·1997年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8年 长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大洪水全国抗洪救灾

·1999年 全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

·2000年 成克杰、胡长清、厦门远华贪腐事件被处理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年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2003年 众志成城 抗击非典

·2004年 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保护私产入宪

·2005年 神舟六号载人飞行圆满成功

·2006年 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2007年 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物权法》

·2008年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