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1:44:06 页码:8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优质19篇)
2023-11-22 11:44:06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为自己的总结提供更多的支持。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老人或亲戚照顾的一类儿童。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他们面临着许多成长中的困难,例如情感上的孤独、学习上的困难以及心理问题等。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特殊需求,近期我参与了一个留守儿童走访活动。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与同学一起分成小组,前往当地农村,寻找留守儿童的家庭。刚开始,我们遇到了一些被父母疏忽甚至虐待的留守儿童,他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起居凌乱,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然而,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非常懂事和有希望的留守儿童,他们虽然面临困境,但仍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他们坚强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

第三段:谈论走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在走访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我们需要费很大劲才能找到他们。此外,由于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我们有时不知道如何与这些孩子沟通,如何提供合适的帮助。这些问题给我们的走访活动带来了许多挑战,也促使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第四段:分析走访的收获和意义。

尽管走访活动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这次经历仍然给予了我许多收获和意义。首先,走访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我看到了他们的苦难和渴望得到关爱的心声,这让我决定要为他们尽一份力量。其次,走访也增强了我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我学会了用心倾听他人的需要,并与人合作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走访活动唤起了我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激发了我为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环境作出努力的决心。

第五段:探讨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解决,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福利的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其次,家庭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尽量减少长时间分离造成的伤害。最后,社会应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留守儿童的机会,包括志愿者活动、心理辅导和经济援助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结:

通过这次留守儿童走访活动,我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们的困境和需求产生了更强烈的关注。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的境遇一定会得到改善,他们也能够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都在进行城市拆迁工作。然而,拆迁工作中总有一些困难户因种种原因而面临困境。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这些困难户的实际问题,我参与了一次走访拆迁困难户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了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拆迁工作是一项社会责任重大的工作。拆迁困难户往往因为家庭状况特殊,无法顺利适应新的居住环境。他们可能是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他们需要特殊的关怀和照顾。作为社会公民,我们应当关注和关爱这些困难户,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积极提供帮助,让他们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逐渐适应。

其次,我认识到拆迁工作不能光看表面,还要深入了解困难户的实际需求。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困难户不仅需要解决基本的居住问题,还需要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拆迁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房屋问题,还要综合考虑困难户的实际需求,制定出更全面、更具体的帮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困难户的问题,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第三,拆迁工作中需要注重情感沟通和心理疏导。拆迁是一项重大改变,困难户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困难户对于拆迁有着强烈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他们觉得自己被迫离开家园,心理上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我们不仅需要耐心听取他们的情感表达,还要通过倾听、理解,并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建立起对新环境的信心和适应能力。

第四,困难户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合作。在拆迁工作中,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至关重要。只有形成合力,共同协作,才能解决困难户面临的问题。比如,对于就业问题,当地政府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就业岗位;对于教育问题,可以与学校合作,提供特殊的教育资源;对于医疗问题,可以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医疗帮助等等。通过多方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服务。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拆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拆迁工作中,不仅要解决困难户的实际问题,还要考虑到整个社区的利益和发展。拆迁后,社区的发展需要新建设、新环境、新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为此,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级各方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一个有序、互助、和谐的体系,共同推动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这次走访拆迁困难户的活动,我深刻意识到拆迁工作不仅仅是一项物质性的工作,更是一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为拆迁困难户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走访慰问台籍儿童的活动。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体会到了台湾文化的独特之处,并深刻认识到了两岸关系的紧密关联。

第二段:走访慰问。

我们先去到了一所台湾幼儿园。那里的孩子们非常可爱,他们见到我们这些“大陆的叔叔阿姨”来慰问他们,开心的象征着笑。我们送给他们小礼物,与他们一起游戏。这一时刻,我感受到了两岸同胞之间的友谊。

第三段:文化交流。

我们还到访了一所台湾小学,这里的孩子比幼儿园的孩子更加活泼和好奇。我们给他们演示了各种大陆传统文化的节目,还互相交流了一些民间传统习俗。比如,我们学习了台湾的传统绳结,他们则学习了我们的传统剪纸。在这样的文化交流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对方的文化,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第四段:民族认同。

活动结束后,我对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尽管我们之间有着很多不同,但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连接着我们。我们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两岸的交流,以促进民族认同的发展。

第五段:结论。

通过这次慰问台籍儿童的活动,我意识到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必须加强。这样的活动是促进两岸人民之间互相了解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和信任,才能达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和平发展的目标。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留守儿童作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一大特殊群体,常常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以及提供必要的帮助,一次走访留守儿童的活动在我所在的社区开展了起来。通过这次走访活动,我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我将分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这次走访活动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留守儿童们的孤独感。由于自己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远离了温暖的家庭环境。我们走访过程中主动和留守儿童交流,他们向我们倾诉着他们的心事。他们常常感觉非常孤独,渴望能够和父母在一起,每天的生活过得将近是一种苦痛。这让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到不平,也更加意识到了我们应该为留守儿童做更多的关爱。

其次,这次走访活动中,我还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学习压力较大的问题。长期独自面对学业困难,他们缺乏及时的家长指导和激励,往往无法得到专业的辅导。这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在我的走访中,我多次向他们表达了自己愿意帮助他们的意愿,并与当地的教育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学习辅导。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减轻留守儿童的学习负担,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第三,留守儿童独自生活的环境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身体健康问题。在我们的走访中,我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缺乏运动和营养,他们多在家中独自度日,缺乏锻炼,食物也比较单一。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导致留守儿童身体素质下降,容易生病。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主动与社区卫生机构合作,组织活动来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提供健康检查和相关健康教育。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的重视。

再者,在这次走访活动中,我们还意识到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留守儿童长期在外面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面临着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我们的走访中,我们积极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尽可能提供给他们良好的心理支持。同时,我们还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资源纳入到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了解并学会处理自身的心理问题。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困境和挑战。

最后,这次走访活动不仅让我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社区和社会的温暖。通过我和其他志愿者的努力,留守儿童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而这些关爱和帮助的背后,是无数的社会力量和普通人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明白,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命运,共同行动起来,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通过这次走访活动,我对留守儿童们的生活和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孤独感、学习压力、身体健康问题和心理困扰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作为社区的一份子,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单亲家庭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为了更好地了解单亲儿童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我参与了一次走访慰问活动。这次经历让我深受触动,也帮助我更加理解和关注这个特殊群体。以下是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在这次慰问活动中,我与其他志愿者一同拜访了多个单亲儿童的家庭。进入这些家庭,第一眼看到的是小孩子们乖巧的笑脸,但仔细观察后,我却发现了他们内心隐藏的不安和渴望。家庭的温暖在这些小孩子们身上并未完全体现出来。我意识到,单亲儿童面临的挑战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第一次拜访的家庭让我印象深刻。房子虽小,但整洁干净,而房间里只有一个妈妈和她那个年仅5岁的小女儿。妈妈说,她要同时承担起父母的角色,为了孩子奋斗,每天工作很晚回家,但她尽力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孩子自信地说她很想有个爸爸来陪伴她玩耍,与她一起成长。我感受到了这个家庭里面妈妈用尽全力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也感受到了孩子对家庭完整性的渴望。

随着走访的进行,我发现很多单亲儿童更需要的是家庭的关爱和陪伴,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有些儿童在课堂上会抵触分享他们的个人情况,他们对家庭的缺失感到不安。然而,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个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人,帮助缓解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我认识到,赠以单亲儿童真正关爱的最好方式是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关心。

在这次活动中,志愿者们经常陪伴孩子们玩游戏、聊天,并给予他们身心上的支持。每一个志愿者都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关怀。我见证了许多孩子面对困难时,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成长。他们变得更加独立,并且更加坚强。这让我感到社会的力量是如此重要,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走访慰问单亲儿童的活动不仅是关注单亲儿童,也是教育我们整个社会。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提高对单亲儿童的关注度,才能让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去追求幸福和成功。我们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单亲家庭的福利,也应该加强在教育方面的支持。

通过这次走访慰问活动,我深切地认识到单亲儿童面临的困境和他们内心的渴望。每一个单亲儿童都是有潜力和价值的,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和理解。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扩大对单亲儿童的支持和关爱,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一个温暖和谐的社会,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和幸福的生活。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我有幸参加了一项社会服务项目,走访失去母亲的儿童。这个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些孩子们内心的痛苦和困惑。而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我也体会到了他们的坚强和勇敢。在此,我将通过五个方面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观察到这些失母儿童无比渴望母爱的滋润。他们常常表现出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对母亲的痛楚难以言说。每次见到我们,他们总是把自己躲在角落里,希望找到一个遥远而熟悉的影子。他们羞怯地告诉我们他们最喜欢母亲的拥抱,希望我们能够代替母亲给他们温暖。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失去母爱的儿童身上,也需要有人给予他们关怀和爱。

其次,我了解到这些孩子们在成长中经历了身心的双重痛苦。在走访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助和迷茫。他们与普通孩子相比,更是需要额外的关注和支持。因此,我认为在社会及心理方面,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渡过失母的阴影,并健康地成长。

再次,我发现这些孩子们敢于面对困境并寻找希望。他们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人,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未来的期待。每个人都无私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想法,每个孩子都在尽力抚平内心的伤痛。他们告诉我,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勇气值得我们赞赏和鼓励,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再者,我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关心这些孩子。帮助孩子们建立起社交关系和亲人关系,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所需的支持和关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走出心理的低谷,重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后,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明白到了亲情的可贵和珍稀。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视了爱的力量。我们需要更关注我们周围的人,关注那些需要我们陪伴和关心的孩子们。通过这次走访,我学会了如何去关心他人,去帮助他人,我内心的充实感倍增。

总之,走访失去母亲的儿童是一次宝贵而深刻的经历。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接触,我了解到了他们的困苦和渴望。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怀和爱,需要我们给他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快乐和幸福。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这些孩子们一定会笑逐颜开,迎接美好的未来。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最近,我有幸跟随一位当地青少年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对被收养的儿童进行了走访。我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跟随他们的团队出发的,感觉紧张又兴奋。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能够近距离了解被收养儿童的生活状态,听取他们的故事,体味他们的感受。

第二段。

一到了那里,我们就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孩子们和工作人员都非常友好,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我注意到,这些孩子都很有礼貌,而且特别聪明、自信。其中一位孩子向我介绍了他的家庭,谈到了对于被收养的经历和感受,他告诉我他已经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把它当做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

第三段。

接着,我们参观了这个养育中心的房间和设施。房间干净整洁,里面摆放着各种玩具和学习工具。所有的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床铺和柜子,似乎他们都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我也看到了不少工作人员在帮助孩子们做家庭作业、玩耍、学习等活动。看到这一幕,我想到了收养的重要性,因为有父母的爱和照顾,孩子们能够更快乐、更健康、更自信地成长。

第四段。

在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收养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所意味着的东西。显然,他们希望有一个正常的生活、拥有温暖的家庭、受到爱和关注。在他们的眼中,收养不是一个让他们变得更弱的地方,而是强化他们能力和自信的机会。作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员,应该更好地关注这些孤儿和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才能真正地达到公平、公正和正义。

第五段。

走出这所养育中心,我感到了很多。我意识到我们的社会需要关注这个问题,关注这个被遗忘的群体,倡导和支持收养制度,并大力帮助孤儿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们需要拿出真心和力量去应对这个挑战,致力于让弱势群体的人也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和机会。通过这次走访,我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学到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我深信,只要我们的社会能够更长远地关心弱势群体,也一定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收养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给予了无法生育的家庭一份希望,也给了孤儿以新的家庭和生活。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家庭中,收养的孩子们不一定能得到和自己生育的孩子一样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可能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比如自卑感、身份认同困境等。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入到他们的家庭中去,关注他们的各种需求和问题,帮助他们找回信心和自尊。

第二段:走访过程及收获。

为了更好地了解被收养儿童的现状,我曾经开展过一系列走访和调查工作。在我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往往比较内向、自闭,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些问题可能与他们从出生起就没有稳定的亲人关系有关,也可能与收养父母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有关。然而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这些孩子们往往仍然保持着一颗善良、坚强的心。

通过与被收养儿童和他们的父母、亲属等人员交流,我发现身份认同和家庭环境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收养儿童面临着被社会边缘化和孤立的困境,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家庭和身份认同,这可以让他们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所在。

第三段:情感需求的重要性。

在和被收养儿童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情感需求对于他们成长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爱、支持、认同、尊重等正向情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减轻负面情感的影响。反之,被忽视、被排除、被歧视等负面情感则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因此,为了满足收养儿童的情感需求,家庭成员需要提供一种温暖的家庭环境和积极的家庭文化。同时,社会工作者也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与他们建立联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第四段: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启示。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被收养儿童的各种需求和问题,也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寻找自己身份认同的方式。通过对这些孩子们的关注和帮助,我们可以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少些困难,更多地拥有可能性和希望。

同时,我们需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家庭来收养孩子,给予这些孩子们一个温暖、有爱的成长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政策等方面的手段来提高社会对于收养的认识,关注被收养儿童的各种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条件。

第五段:总结心得。

走访被收养儿童的过程,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家庭对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在收养过程中,孩子们可能面临着各种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困境,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我们需要深入到他们的家庭、学校等场所,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寻找到自身优势和未来方向。同时,我们也需要将更多的关注放到收养事业上,提升收养的社会地位和意识,鼓励更多的家庭来收养更多的孩子,营造一个更加温暖和美好的社会。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身边,把孩子留在原籍或别处抚养的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面临着成长中的许多挑战和困境。为了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并尽力提供帮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走访活动。在走访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并对他们的状况有了更为真实全面的认识。

首先,我注意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孩子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常常感到孤独与无助,对自己的依赖感较强,难以与同龄人建立深厚的友谊。走访中,我遇到了一位名叫小亮的男生。他在学校表现得非常内向孤僻,总是独自一人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在和他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他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只有寒暑假才会回来。这种长期缺乏家人陪伴的经历使得小亮内向敏感,对与外界建立联系的能力较差。他告诉我,在得知许多同学在家庭中有人照顾时,他会感到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嫉妒。他的话让我深感悲哀,也让我更加确定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为这些孩子提供帮助与支持。

其次,留守儿童在学习和自我发展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乏学习上的指导和鼓励,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走访中,我见到了小红这个孩子。她是一位十分聪明的女孩,但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注,她在学习上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培养。当我和她交流时,她向我倾诉了她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她告诉我,每日晚自习后,她常常独自一个人复习功课,但由于缺乏学习方法和技巧,她总是无法取得好成绩。在经历了这次走访之后,我深感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不足,也意识到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帮助。

此外,走访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留守儿童在情感交流上存在的困境。由于长期的分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较弱。一些家长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真实情感沟通。在走访过程中,我和小芳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小芳告诉我,平时她总是很少与父母通电话,她感觉,父母更喜欢打电话问她的成绩和学业,而很少关心她的心情和生活。这种缺乏情感交流的现象导致了孩子在情感上的不稳定和孤立感的增加。从这次对话中,我更加明白了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一个健康和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通过这次留守儿童走访活动,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积极关注这个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学校可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学习资源。社会组织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交流和成长的平台。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推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只有当社会大家庭真正行动起来,才能够让留守儿童享受到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关爱和更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通过这次留守儿童走访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积极参与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改善状况的行动中去。希望留守儿童能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享受到应有的关爱和关注,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近日,我参与了一项关于走访失母儿童的社会调查。此举是为了解这些孩子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及探索如何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家庭、社会的信任感。通过这一经历,我对失母儿童所面临的困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文将总结我在这次调查中的所见所闻,并思考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深切感受到了失母儿童内心的巨大痛苦。这些孩子因为失去母亲,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伤痛。我曾走访过一位年仅六岁的女孩,她在面对母亲的离世时经历了极大的打击。她讲述了当初得知母亲不在人世时的悲伤,以及那段时间内感觉无助的心情。这让我想到了这些孩子长大后可能会面临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以及人际关系的困扰。因此,我们必须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新找到快乐。

其次,我观察到这些失母儿童在生活中缺乏关爱。在我的走访中,我发现大部分失母儿童都是由亲人照顾,而不是得到专业的帮助。这就导致了孩子们在面对生活困难时无处可求助。例如,有一位失去母亲的男孩,他的父亲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他。这导致了孩子在课业上的困难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无助感。在此背景下,社会应建立更多的关爱机构和义工团队,提供生活和学业上的帮助,为他们打造一个受关注、有温情的环境。

再者,我与一些失母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交流,也深感到他们面临的挑战。失去母亲的家庭往往面临着各种问题,如经济困难和单亲家庭独自承担育儿责任。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父亲,他尽力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但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爱。这让我反思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为这些家庭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支持,以确保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最后,我对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援助充满希望。在走访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志愿者,他们无偿地为这些失母儿童提供帮助。他们耐心地辅导孩子的学习,或是陪伴他们进行各种活动。这种爱心与奉献让我深受感动。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关注这一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就一定能够改善失母儿童的处境。

综上所述,走访失母儿童的经历让我深感其内心的痛苦与孤独,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关爱和支持不足的困境。然而,我对于未来也充满了希望,相信社会的关注和援助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因此,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提供心理支持、关爱服务和社会保障,为这些失母儿童重建家庭和信任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应有的幸福和快乐。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一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猛,为了腾出土地建设新的项目,许多拆迁工作也纷纷展开。然而,拆迁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拆迁困难户。他们可能由于房屋价值低、面积小或者因为生活特殊,导致拆迁补偿的金额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在一次主动拜访拆迁困难户的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具体困境,并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而且也对城市的拆迁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首先,走访拆迁困难户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在拆迁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规划的结果,也要重视拆迁困难户的个人感受。这些拆迁困难户多半是老年人,他们往往年事已高,或者因为各种原因生活仅有拆迁房这一栖身之地。然而,由于新房的积累物质价值低,他们往往却无法自由选择新的居住环境。因此,当我走访这些困难户时,他们常常语重心长地向我抱怨他们的困境和眼泪。只有在了解到他们的感受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协商和解决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理解。

其次,走访拆迁困难户让我意识到,我们在进行拆迁工作时需要考虑到拆迁户的各种个体差异性。在一个小巷子里,我看到了一户人家,他们是一对孩子的半辈子。由于他们的孩子在远方工作,所以他们拒绝了拆迁的资格,但城市规划师最终并未能理解并同意他们的意见。这个例子使我意识到,在拆迁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拆迁户,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和尊重。

第三,走访拆迁困难户让我看到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艰辛和辛酸。在拜访过程中,我逐渐发现,生活困难户的困境并不只是单纯的物质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拆迁过程中失去了曾经的生活圈子和朋友,此外还有生活习惯等。因此,我们在进行拆迁补偿时,要积极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社交圈,让他们能够早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第四,拜访拆迁困难户使我明白了政府在这个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尽管拆迁困难户的困境可能有一定的限制,但作为政府和拆迁方,我们仍然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怀。例如,在拆迁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拆迁补偿、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机会或提供培训,来帮助他们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应该设立相应的热线,让困难户能够及时反映自己遇到的问题,并能及时得到解决。

在完成这次拜访活动之后,我对拆迁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需要理解并关心困难户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并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怀。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可以使拆迁工作更加顺利,让每一个城市的建设者都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二

近日,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组织的慈善走访活动,走访了一些失去母亲的儿童。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走访失母儿童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人生的脆弱和无常。对于我们这些幸运地拥有父母关爱的人来说,我们很容易忽略生活中的无奈和痛苦。然而,与那些失去母爱的孩子相比,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痛失母亲带来的无尽悲伤。他们的生活仿佛被一层阴云笼罩,心中永远有一块深不见底的伤口。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也激起了我帮助他人的冲动。

其次,走访失母儿童的过程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母亲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之一。与这些孩子交流,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对她们爱的渴望。无论是在他们温情的回忆中,还是在与他们亲人的交流中,都能看到母亲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是无可替代的。这让我反思自己平时是否足够珍惜母爱,并对我的爱人更加体贴和关怀。

第三,走访失母儿童的经历让我体会到爱的重要性。无论是来自社会的关怀,还是来自志愿者的爱心陪伴,都能使这些儿童在海洋般的悲伤中找到一丝温暖。这让我明白到爱是可以传递的,当我们付出真心和关怀时,我们能够给予他人一丝希望和抚慰。作为志愿者,我们承担着责任去尽一份力量,用爱和行动改变他人的命运。

第四,走访失母儿童的经历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尽管这些孩子们已经失去了母亲的关爱,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冀。他们坚强地生活,寻找着自己的乐趣和梦想。这让我深深感到,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和困扰,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坚定的心,就能够逆境开花,迎接新的生活。

最后,走访失母儿童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不应该忽视弱势群体。在现代社会,有许多需要更多关注和帮助的群体。这次走访孩子们的活动不仅让我意识到他们的困境和需求,也让我明白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大小。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努力扩大关爱的力量,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总之,走访失母儿童的心得体会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让我更加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母爱是无可替代的,我们要珍惜和铭记。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付出去感受它的真谛。生活是美好和充满希望的,我们要坚持追求梦想和积极面对挑战。不要忽视弱势群体,我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关爱他人。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温暖这个世界,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点亮希望的灯塔。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三

寒假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走访留守儿童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心得。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的需求。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分享我在走访留守儿童中的心得和感悟,以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群体的重视和关注。

第一段: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这个群体也面临着许多困境。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在孤单中度过每一个寒暑假。许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照顾,所以他们的成长环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了解到这些事实后,我决定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为留守儿童尽一份力。

第二段:与留守儿童的交流。

在与留守儿童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普遍对外界的关注和陪伴非常渴望。他们将自己当作“小老板”,认为自己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在对话中,他们会描绘自己理想的家庭情景,也会分享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圈的体验。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独立思考和追求梦想的渴望,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孩子们往往无法发挥自身的潜力。

第三段:留守儿童教育的挑战。

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很多挑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动力往往受到了影响。许多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娱乐活动和同伴互动,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也受到了抑制。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反映了整个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和照顾的不足。

第四段:走访活动的意义与启示。

这次走访留守儿童的活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发现,他们对陪伴和关爱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他物质上的需求。只要我们花费一些时间和关心,就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改变。我意识到,与留守儿童交流不仅是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更是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和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关怀儿童的行动中,无论是作为志愿者还是普通社会成员,我们都有责任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第五段:展望留守儿童未来。

留守儿童是国家和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弱势群体。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个人应该加强合作,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留守儿童关怀体系,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度过寒暑假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困境。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留守儿童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最后,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这篇文章,能够增加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了解。让我们共同努力,给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关爱和温暖,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爱的力量。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四

走访特殊困难儿童,是一次充满感悟和思考的经历。我与志愿者们一同前往社区和医院,与这些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这次走访使我对特殊困难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对这些儿童的温暖与关爱。

第二段:走访带来的启示。

在走访特殊困难儿童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孩子们面临的各种问题,身体上、心理上的困难和挫折。但是,这些孩子们却总是面带微笑,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他们的坚韧和乐观,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也让我明白: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像这些孩子一样,坚强、乐观、积极面对。

看到特殊困难儿童们深深的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志愿者们也制定了一些帮助他们的计划,我们探访了他们的家庭,并设法调查他们的需求。我们也发起了一些募捐活动,筹集到了一些用于改善特殊困难儿童生活和学习条件的物品。我们和社区、政府部门一起,为提高这些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水平,推动特殊困难儿童的社会融入而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第四段:对于社会的思考。

走访特殊困难儿童,让我看到了社会发展的进步,也看到了不足之处。我们能够参与如此有意义的活动,代表着社会越来越重视特殊困难儿童,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到,一些特殊困难儿童仍然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难。他们需要更多人们的关注与支持,需要一个更为公正、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他们也需要一个更具包容性、温暖性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人间关怀。

第五段:总结感悟。

这次走访体会深刻,不仅是对特殊困难儿童的关注和支持,更是对社会责任和社会服务的实践。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关注并帮助身边的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那些特殊困难的儿童。这不仅是一种爱心和责任,也是我们做人的底线和素养。希望我们可以借这次走访,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动,为特殊困难儿童带来更多的爱和温暖。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五

在我读大学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项组织的活动,与听力残障儿童进行走访。这次走访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这次走访听力残障儿童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走访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听力残障儿童的特殊需求。与一般儿童不同,这些孩子们无法听到周围的声音。当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时,才发现他们从小就面临了巨大的困难。为了适应他们的需求,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手语,这让我们与这些孩子们产生了更加深入的交流。这也让我认识到,沟通并不仅仅依赖于语言,更包括身体语言和情感的表达。通过手语,我学会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而不再依赖于口头语言。这使我感到自己获得了一种新的能力,也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无论是什么样的残障。

其次,我感受到了这些听力残障儿童内心的坚韧和乐观。尽管他们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听到声音,而且面临日常生活中诸多困难,但他们仍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在我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他们笑容灿烂,充满活力的样子。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会了我勇敢面对困难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们对于自己的残障并不沮丧,反而时刻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让我对自己中途遇到的挫折有了新的理解。

第三,我也看到了社会关爱对于他们的重要性。这次走访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他们的教育和工作。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应该努力提供相关的辅助设备和资源,并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只有通过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他们才能有更好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潜力。

最后,这次走访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和多样性。与听力残障儿童交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和他们保持平等和尊重。他们的残障并不代表他们在其他方面有所缺陷,相反,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尊重和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总之,这次走访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听力残障儿童的特殊需求与价值。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支持,也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这次经历,我对于残障群体更加充满敬意,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机会。我相信,只有通过理解、尊重和关爱,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六

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和关怀的群体。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法陪伴他们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教育。为了解留守儿童们的真实情况,我参与了一次志愿者团队的走访活动。这次走访不仅令我深刻认识到他们的艰辛遭遇,也让我体验到了他们坚强勇敢的一面。

第二段:走访记录。

我们走访了某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数是年幼的孩子。我见到了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只有9岁,却须自己照顾两个比他小的弟弟妹妹。母亲去年患病去世,父亲在外地打工。小明每天早上起来要帮弟弟妹妹做饭、洗衣服、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也要上学,所以经常只睡几个小时。我看着小明操劳的身影,心中满是敬佩和心酸。

除了物质层面的困境,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心理上的困境。他们难以接受与父母相隔的现实,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家庭的依赖感和安全感。心理咨询师告诉我,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孤独、自卑和焦虑。一些孩子对外界产生不信任感,难以建立起正常的人际交往。了解到这些问题,我意识到我们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四段:社会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留守儿童的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层出不穷。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政府可以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政策,确保他们的教育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加强对父母打工地区的监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他们与孩子的分离时间。社会组织可以多组织关于留守儿童的义教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关注身边的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第五段:我的个人感悟。

这次走访留守儿童,让我得到了很多启示。首先,我深切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更加珍惜我拥有的幸福家庭。其次,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有责任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最后,我决定加入更多志愿者行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我相信只要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和影响,我们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总结:

走访留守儿童的记录让我深切了解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心理困扰,也增强了我对他们的关注和帮助的愿望。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机会和关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只有通过关注和帮助他们,我们才能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幸福。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七

近日,我走访了一些被收养的儿童家庭,在与他们深入交谈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许多东西。我感受到了在家庭中温馨、关怀和陪伴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了收养家庭与收养孩子之间互相适应和理解的必要性。以下是我对此次走访的总结和体会。

一、收养家庭对孩子的关爱与支持。

在我走访的每一个收养家庭中,我都感受到了收养家庭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他们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这种爱的表达不仅在言语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们一起散步、娱乐、倾听孩子的生活经历,他们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这种亲情关注和陪伴能够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二、被收养孩子的自我成长。

借助走访经验,我了解到收养孩子在家庭环境下能够建立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和自我信心。家庭的陪伴和鼓励能够让孩子们不断成长,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塑造他们的个性。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也鼓励他们逐渐挑战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通过观察样本发现,收养家庭对孩子们的关爱无疑是收养儿童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家庭的角色重要性。

家庭成员作为收养孩子们的指导者和支持者,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宽容有助于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从而培养出更稳定、具礼貌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家庭成员不仅要在表面上保持正常生活秩序,同时也需要深入交流、抒发感情、给予忠告,帮助孩子们度过人生的坎坷路程,渐渐成长为令人自豪的人。

四、孩子们心灵的关注。

在走访过程中,我还发现收养孩子们的心灵问题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孩子们遭受挫折和困难时。家庭成员们应该对孩子们的内心以关爱和关注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关心,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家庭成员的爱和支持。拥有家人的关怀和理解,孩子们会变得更加乐观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五、收养孩子的社交环境。

走访中,我们还发现收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都相当弱,他们渴望在生活中结交新朋友。由于天生缺乏关爱和信任感,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人和事持同样抵制的态度。这个社交的弱点可能与收养孩子们的成长有关,因此,家庭成员们应该注意孩子们与外部世界的接触,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增强他们对他人的信任感和友谊感。

总之,走访被收养儿童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体验。不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意识到收养家庭对被收养孩子们的关爱和支持是收养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理应为被收养的孩子们创造一个稳定的、充满爱和关注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幸福、成长,变得更加出色。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八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拆迁工作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而在其中,拆迁困难户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群人。为了了解他们的真实困境和需求,我参与了一次走访拆迁困难户的活动。在这次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也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获得了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拆迁困难户多为老年人。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拆迁困难户都是年纪较大的人群。他们承载着旧社会的经历和记忆,对于拆迁这个新生事物充满了不安与恐惧。他们之中有的是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没有子女以及照顾自己的家人。有的则是身患重病,需要特殊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们所面临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困境着实让人心生同情。

其次,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焦虑。在与拆迁困难户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人对于未来的生活都充满了不确定感和焦虑。他们担心被拆迁后会失去生活的基础设施和社交网络,也担心他们在新的居住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对于那些需要特殊照顾和医疗服务的人来说,他们更加担心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种焦虑感对于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然而,我也看到了社会力量和政府的努力。在走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社会力量组织的志愿者们前来为拆迁困难户提供援助和支持。有的志愿者帮助他们理清心中的困惑,有的则协助他们处理相关事务,还有的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关怀。此外,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以确保拆迁困难户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这些努力和支持无疑给了他们一些希望和安慰。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关爱和陪伴的重要性。与拆迁困难户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情感上的关爱和陪伴。我们应该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真正理解他们的心声和需求,才能为他们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走访拆迁困难户的经历给了我深刻的触动和启示。身临其境地了解困难户的生活情况,我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而这也激励着我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为拆迁困难户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毕竟,只有取之于社会,应该也积极回馈社会,关怀弱势群体,真正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走访困难户儿童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九

为了解决困难户的问题,我国出台很多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困难户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却没有随之进步。下面是本站带来的走访困难户。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隆冬的西边山,天寒地冻,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刚过,市科技局党组就组织系统广大党员到西塞山区临江街桐厂社区走访慰问低保户。我在社区熊副主任带领下艰难爬上低保户陈明志家,一见面我就向他们拜年!说明了我的来意,将参加“走访低保户”教育活动,思想深处又受到一次震憾,发现自己存在: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奋斗意识有所淡化,船到桥头车到站的歇脚思想时有抬头;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有所淡化,贪图安逸按部就班的消极思想时有抬头等危险信号。通过这次“走访低保户”活动,更激发起我对“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些什么?”的思考。这次走访活动,给我的印象仍然可用“震憾”两字来形容。,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责任,一种作为政府机关干部身负的社会责任。“走访低保户”只是形式,其目的是要“思廉思进”。

是开展警示教育,是告诉党政干部不能贪赃枉法,要“有所不为”,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话,那么,这次开展的“走访低保户”,是让每位党政干部从灵魂深处意识到,自己必须“有所作为”,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我们对人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他们,我们有的只是心酸和感慨,“酸”的是他们那清贫的生活和不幸的人生,“感”的是社会如何地去做、去努力,才能让他们摆脱贫苦。与他们相比,我们又感到了自己的幸运。平时,我们中的有些人总是觉得自己工作压力太大,感觉太苦太累,应该好好的歇一歇,放松自我一下,也经常听到有些干部认为自己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心理出现了不平衡,从而铤而走险贪污受贿,来弥补自己付出与获得的不平衡,但最终换来的只有法律的严惩。当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生活在“知足常乐”中,还要思考着如何去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

曾作为我们保持艰苦奋斗、清廉从政作风的一大-法宝,在过去得到大力推崇,但近几年却明显提的少了。不少干部的吃苦意识因此淡化了,享受情绪却滋长了,有人为此犯了错误。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从思想根源抓起。要继续借助象过去那种忆苦思甜、致富思源等形式,让干部深入体会基层的难、百姓的苦。体验多了,感触多了,思想也就先进了。一直以来都知道下岗职工、破产企业职工生活很艰苦,但由于工作原因,真正进村入户不多,到困难户家走访更少,因此对群众疾苦还缺乏感性认识,而这次集中“走访低保户”,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群众的生活还有多苦,给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教育课。本人家庭生活条件一般,与目前的一些高收入家庭相比,心里有时难免会有想法,但这次走访之后,我觉得与他们相比,自己的生活已经是很好了,应该值得自己很好珍惜,如果因为一念之差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真的很划不来。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抚顺检验检疫局在市委统一部署下认真开展了“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实践活动,全局17名党员干部分别与17个贫困家庭一一对接。4月份以来,以党小组为单位入户走访,认真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到目前已走访两次:第一次去主要是把困难找准,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带回来;第二次去是根据统一研究确定的方案,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看看群众对解决的问题满意不满意。通过两次走访,把党员的爱心和党组织的温暖送到群众生活中。

走访回来后,大家对这次走访慰问所起到的作用都予以充分肯定,普遍认为这是一次深入人心的“震撼教育”:

一、送关爱,聚民心。作为国家机关、职能部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就要着力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要通过走访慰问去发现问题,制定措施。走访慰问活动不仅要送温暖,更要送精神、送思路,为困难群众解决眼前困难,最终过上好日子。很多困难户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他们并不懒惰,有的因为残疾多病,有的因为年老体弱,对这些困难家庭,我们要把“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行动落实到实践中去,为他们的生计出谋划策,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不仅送温暖,更要送政策。“共产党员只有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因此,我们要毫不动摇地以共产主义理想为信念,实实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干实事,求实效,将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我们可以立足自身实际,呼吁、协助政府积极为残疾人及劳动能力低下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我们的慰问金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让他们靠自己的工作来养活自己,这才是他们和我们共同的出路。

三、立足岗位,做好工作。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我们除了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应该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来实践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上午在黄洋河边的原兰家湾村跑了一圈儿,同行的其他人开着车回镇上了。今天是星期五,下午,大多数同仁应该回家休星期天了。我不一样,住在政府门口上,休不休星期天是无所谓的事,我早上走时又是骑着摩托来的,所以我临时决定去看望一个困难户。

那个困难户户主叫刘正发,住在桐皮沟那边的山梁上,站在蒋家坪这边,能隐隐地看到他家的房子,但如果往他家走去,却又是10多里的山路。

那里当然不通车路。我问村上其他干部,能骑摩托吗?回答说,勉强行,有人骑车走过,但那条路又窄又陡,路面又不平坦,我们每次都没敢骑车,是走路去的。

我决定骑车去。一是虽然本人已到了知天命之年,早过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但自认为长年在乡下土路上奔波,再日巴歘(歘,读chua。意即最难弄的事)的路都走过,骑车技术算是可以的,别人能行的我也能行。二是如果走路,天黑前就赶不回来了。

可没走多远我就后悔骑车了,因为那压根就不是车走的路,最宽的地方也不过半米,窄处只有尺把宽,弯弯曲曲,凸凸凹凹,就象谁从天上胡乱扔了根绳子在半山上。路的外边大多是悬崖,里边又是轮坎,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把车轮牢牢地控制在路的中间,否则都有可能滚下悬崖。不一会儿,我就惊出了一身冷汗,但还只得继续向前走去,因为没有可以调转车头的地方。在一个比较陡峭的下坡,且又呈180度转弯的路段,我只好下车,一手将前刹车捏死,一手控制方向,身体后仰,运用双脚践着,一步一步地往下挪,就这样,在即将把坡下完的当口,一只脚踩在石片上,一滑,人车倒地。幸好,是推着车,人倒在车身上,反光镜碎了,我却毫发无损。

我终于还是把车骑到刘家院坝去了。天并不热,可身上的衬衣早已湿透。

家里没人。一只狗叫了几声,见我对它没有恶意,摇着尾巴到后檐沟去了。我在门前门后转悠。三间土墙房子已经破乱不堪,大门扭曲着,墙壁好几处炸开一寸多宽的裂缝;门前的猪圈里养了一头猪,大概有百来斤吧;还有三五只鸡在地边爬食。房子左侧搭建着蓝色的烤烟炉。

我掏出随身的相机,给房子照了照片。不一会儿主人带着老婆和两个儿子扛着锄头回来了。看样子,他们是上坡锄草去了。

户主刘正发我是见过几次面的。尤其是去年动员他种烤烟印象最深。也就是那次,我大体知道了他家的基本情况——全家五口人,上有一个70多岁的老汉,下有两个儿子,30岁左右吧,却都是寡寡,连话都说不全,必须由他两口领着才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他自己也是50多岁的年纪,也不懂什么手艺,一年到头在地里苦爬苦奔,勉强能把几张嘴糊住。我们考虑到种烤烟比种粮食收入总要高一些,就动员他带着两个寡寡儿子发展烤烟。去年种了不到10亩,因离公路太远,仅搬运烤烟炉就花了好几千元,所以除掉成本,当年只赚三千多元钱。

今天座在我面前的刘正发又老去了许多,整个面部沟壑纵横,头发蓬乱着,白花花一片,脸上的胡茬也是白森森的,看上去就像60老几的人了。我跟他聊着近年的收入和生活情况,他的两个儿子左边门橙座一个,右边门橙坐一个,将头歪在一边,口眼也歪斜着。

他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住房问题。现有的房子严格地说已不能住人了,夏天暴雨来了,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可又实在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村上曾试图帮他打听买几间安全点的土房暂且栖身,花几千元就行,因为近年村上不少人家已迁往集镇或别的地方,有一些空闲下来的土墙房子,可打听来打听去,却没有一家合适的。动员他在本村新建几间砖木结构平房吧,可上边已明确规定,今后凡建新房的必须迁往县河沿线,本村建房子的一律不批。可是,像他这样的一家人,如果真要迁往别处,离开了土地,将如何生存啊!至于能不能建起房子,更是不必考虑的事情。

我还是明知故问了一句,你自己就没个打算吗?他依然紧蹙着眉毛,再次长叹一口气,沙哑着声说道,我原来也是想伙上门跟前的几家人,再把这条路挖宽点,让三马子勉强过得来,然后拉些砖,选安全的地方建几间平房,可你们都说上边不批了,这一来,我还有啥子办法呀,过一天是一天吧。

也是,连我们都帮他想不出好的办法,他一个老实本份的农民又能有什么办法!我只好安慰他说,你也不要太悲观了,有共产党在,办法慢慢想,日子总会过下去的。你现在当紧的是把烟兴好,趁你现在还做得了活,种几年烤烟,争取攒上几万块钱,到时候再争取政策扶持一下,问题总会解决的呢。

费尽辛苦地来,带着一肚子惆怅离开,任何问题解决不了,连个好主意都拿不出,只恨自己没职没权,干部当得太小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在“三万”活动之初,兴山县委政府要求所有工作队员“沉下去”,要充分了解农村现状。我自认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参加工作以后又在乡镇工作了20xx年,对于农村、对于农民、对于农业,我并不陌生。然而,在这次民意调查过程中,通过和他们接触,我才发现,原来在我离开乡镇工作岗位后的这几年,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通村公路的硬化、小楼房的拔地而起、房前屋后环境的改善,农户电器的置办等等,在这些物质的欲望满足之后,他们的所思所盼己上升到了精神层面,所以说我并不真正了解他们。

通过走访调查,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具体到此次“三万活动”,就是要带着“五心”走访入户。

一是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失。走访入户前,我们认真了解了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农户的类型、农户对党的政策的知晓情况、农户对基层干部的认知情况等。

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农户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和夸奖的语气,重点了解他们对当前政策形势的了解情况,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设等,让群众“掏心窝子”,实话实说。对于有些村民当面不愿说的话,在“三万”活动初期召开群众会时,我向所到的几个组的全体村们公布了我的手机号码,希望能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和期盼。或许就是这一小的举动,很多村民向我打电话,和我诉说一些家长里短,向我反映一些困难和问题。

三是带着真心去走访,切实排忧解难。走访过程中,我们不乏碰到少数老百姓对我们开展的活动不理解、不配合,我们总是视群众的事为自己的事,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和农民打成一片;因人而异、力所能及地化解心结,解决困难和问题。在走访调查期间,我们向该村妇女发放维权指南、家庭教育宣传手册等资料800余册;筹资xx元对10个困难家庭进行了走访和慰问;对全村的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以座谈、访谈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目前正在撰写。

调研报告。

四是带着爱心去走访,做好结合文章。工作性质决定妇联不可能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村委会发展经济,更不可能为他们修路、架桥、改水,但我们充分发挥了我们的工作优势,用爱心感化村民,用诚恳的态度听取他们的意见,认真做好记录,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主动为他们牵线搭桥联系。在入户过程中,我们对该村的创业妇女赵小琼和创业青年冯立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他们的创业现状和意向,对他们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向他们宣讲了当前我县全民创业和小额担保贷款相关的政策,还为他们壮大产业发展规模、规范产业管理、提供就业信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结合新农村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在座谈会上、在入户走访时,我们结合“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广泛倡导文明新风,对农户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督办,并根据各个家庭不同地卫生情况现场提出整改意见。

五是带着责任心去走访,做到正面引导。在走访座谈时,我们时刻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对老百姓反映的怨气不挖根问底,对国家的政策能做解释的进行解释,对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答应一定向上级反映,尽量取得农民的理解,避免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和引发新的上访事件。

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包罗万象。通过近两个月的工作,不仅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当前农村的一些情况,更重要的是让我在活动中发现了不足,对自身价值有了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和准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作为工作组的成员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勤于思考,积极拓展思路,结合该村实际,因地制宜,合理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切实为民解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