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认识显微镜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 显微镜的使用实训心得(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0:02:15 页码:8
认识显微镜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 显微镜的使用实训心得(5篇)
2023-01-12 20:02:15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认识显微镜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一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拿一张白纸)同学们,我们用一张白纸可以做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动手试一试。

生:折出很多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

师引发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再认识一 首先大家要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在折基本图形的活动中重新深入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折一折

用课前在附页中剪下来的基本图形折一折,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手实践,体会特征)

生汇报: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呢?(请学生上黑板把每一种图形在投影下展示折的过程、说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原因)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2、辩一辩: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同意淘气和笑笑谁的观点?(生亲自动手折一折,看一看、辩一辩。)

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有的说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说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学生有的懒得折,凭自己的直观感觉判断,这时出示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对折的过程,强调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它的对称轴。老师和学生一起小结:如何判断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师强调:轴对称图形是一条直线。)

3、尝试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认真完成课本21页表格,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来找一找图形的对称轴。(小组合作完成)

三、展示点拨,交流提升。

师:我们先交流画等腰梯形的对称轴。

生1:先用对折的方式找到对称轴,再用直尺画出这条对称轴。

生2::我们是直接观察方格图找到对称轴的。:等腰梯形的两腰是一样长的。上底有4格正好可以分成左右各2格。下底有8格,刚好可以分成左右各4格。这样我们可以在上底和下底的中间画出它的对称轴。这样,对称轴的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方格,这两边的方格沿这条对称轴是可以完全重合的。

师看来:我们不但用对折的方法来找对称轴,还可以借助方格图来找对称轴。那我们如果遇到图形无法对折时该如何画对称轴呢?请看多媒体课件演示方法。

先找一组对称点并连接,再画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简评:首先用对折的方法研究怎样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画出对称轴,再过渡到没法对折,要先通过观察方格图来找对称轴的这种情况。这样由浅入深,从特殊到一般,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画对称轴的方法。)

四、达标检测,分层训练。

1、课本22页第1题。

2、第2题。

3、思考:圆是轴对称图形吗?他有几条对称轴?

五、总结提升,反思评价(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描写认识显微镜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

本节课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教材首先为学生安排了他们熟悉的反映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的情境图,一方面使学生有亲切感,更重要的是这幅图为学生提供了素材,显示出生活中有许多那样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同时也蕴涵了相同加数的因数。教材例1的情境图是排列有序的树苗,问题是一共植了多少棵树?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之下,逐步明白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概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同一情境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初步接触到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解决类似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乘法概念的导入。通过相同加数连加和乘法在结果上的一致实现加法和乘法的对接。

2乘法算式中乘号的认识,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

乘法概念的导入。

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运用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让学生采用观察法、探究法、总结法、模仿法来学习。

教具准备:依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我制作了多媒休课件一套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2、情境导入,探究引新。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4、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5、及时总结,深化新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所以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巩固练习,巩固练习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的图片非常感兴趣。教育和心理学巨匠皮亚杰认为,儿童在理解乘法过程中,其数学思维发生了重要变化,教科书应该提供合乎儿童认知特点的知识和丰富的学习情境。

因此一上课我就引入教材第一页上的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抽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只要学生能将自己看到的讲出来(如有小朋友在玩滚铁环、接力赛跑等),老师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在观察图画时,教师要有意识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图中三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上去,并让他们采用有利于引出乘法的方法来数数。如:图中上面小男孩说:“每层楼有9扇窗户,3层楼有多少扇窗户”的问题,引导学生一层一层的数,即有1个9,2个9,3个9。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数教学楼左右两边树的棵树、荡秋千的人数、赛跑的人数等。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体验数数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不必强求一致。无论学生是通过一个一个地数来解决问题,还是用连加计算来解决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他们用的方法比较麻烦,并由此产生新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有部分学生可能会列出连加算式来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乘机说明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别的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同样的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出例1的教学。

2、情境导入,探究引新。

建构主义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出示教材第2页例1植树的情境图(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你们怎么来解决图画中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已有的经验,学生可能采用数数的方法算出共植了多少棵树。数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如一棵一棵地数,两棵两棵地数,一行一行地数,一列一列地数等,不管学生怎么数,老师都应给予肯定。如学生没有出现1个8,2个8,3个8……,1个4, 2个4,3个4……,这两种数法,老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启发。

接着提出如何算的要求,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并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的各种算法用算式表达出来(可能会有如下情况)

并板书:

8+8+8+8=32(棵)

4+4+4+4+4+4+4+4=32(棵)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算式都是连加法,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结果相同等等。

然问向学生提问:“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启发学生说出:4个8相加和8个4相加。老师引导:“像这样几个几相加的连加算式,在书写上十分不方便,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在这里,教科书采取了让学生进行接受学习的方式,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板书。

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这个时候,老师问4个8相加和8个4相加用乘法怎么样表示呢?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教乘法算式的写法:4个8相加可以在4和8之间写一个乘号,8个4相加,可以在8和4之间写一个乘号,在这里,我把书本上安排的做了一个下调整,把4×8=32(棵)写在了前面,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板书:

4×8=32(棵)

8×4=32(棵)

告诉学生:“×”叫做“乘号”,并板书。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字母里的x等等。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加深学生对乘号的记忆。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下,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从书写形式上看,乘法比连加更简便,同时乘法也是实际生活数学应用必须的。

下面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对照乘法算式教读:

4×8=32 读作4乘8等于32

8×4=32 读作8乘4等于32

4、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我用幻灯片的形式出示4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让学生填空是几个几相加,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并且能读出来。最后,老师把教材第一页的校园图画展示出来,作为第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能用乘法计算,这样让学生感觉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真正把数学回归于生活。

5、及时总结,深化新知。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练习之后,老师提问:孩子们,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那么完整,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部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

各位老师,以上所说的,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结合。

说课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描写认识显微镜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三

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提炼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与伙伴分享的过程。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如若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所以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带到课堂上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看到自己手里漂亮的小闹钟,想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漂亮的小闹钟有关系,学生立刻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有了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我从一开始就让让学生动手拨时间,让学生动起来,不给他们走神儿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枯燥的讲解不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生十分兴奋,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听讲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找到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是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对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数清楚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个数后,再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通过反复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导出1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件演示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这一点是我课前想到了的。

如何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在备课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1分钟的概念很抽象,不是举出几组数据学生就能理解的,所以在感受一分钟的环节,我安排了几项时间活动,让学生听1分钟音乐,写1分钟生字,帮助学生建立起1分钟的概念,每个学生都起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提问不到位,总是不能一遍就把意思表达清楚,总是说了一遍再修改或补充,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打乱了学生的思路。老师说的要精炼,多给时间让学生思考,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

再有就是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总是简单的给出评价,学生说的不正确时就不做评价,其实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我的不一致也应该适当的鼓励,这样才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只要积极举手了,就说明他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动脑筋,这时不能吝惜自己的言语,我在这点做得还不够。

在课上,由于太紧张的关系,我还范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拨教具钟表的表针时,没有注意到应该按顺时针的方向拨,而是想朝哪个方向就朝哪个方向,误导了学生,这是不应该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再所难免,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是遗憾降到最少。

描写认识显微镜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四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描写认识显微镜心得体会小学生如何写五


20xx年7月1号至3号,在大屯选矿厂进行了为期3天的认识实习,进厂后先是工人师傅给我们上进入选矿厂的安全规程,我们的一位校友给我们讲了大屯选矿厂的基本概况。而后开始了我们对选矿的认识实习。下面对这次认识实习做如下报告

认识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认识实习是矿物加工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实践课程,也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之间,对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科性质形成初步印象的重要实践课。通过认识实习,学习有关选矿的专业知识前对选矿厂及选矿设备选矿流程等进行初步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对厂址的选择、矿石的性质和流程的设计、厂房的布置、设备的选择及其配置,工作人员对各种设备的操作,设备的工作情况及技术指标性能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选矿工艺方法、工艺设备产生基本感性认识,形成对选矿厂的整体概念认识。

此次实习的任务是初步认识选矿厂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了解这些设备的使用及操作情况。

要求:

(1)结合《选矿概论》教学,增强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及其生产过程的

感性认识。

(2)通过专题报告、生产现场参观,了解矿山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3)了解选矿工艺流程结构、工艺设备、选矿药剂的种类和使用。

(4)了解矿山技术经济指标、产品质量要求等,形成对矿山建设和选矿厂配制的总体认识。

(5)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6)编写认识实习报告

选矿厂概况

(1)选矿厂的地里位置、交通状况:

大屯选矿厂为云南锡业集团下属的一个以选锡为主的综合回收铜、钨、铋等金属和硫的中型选矿厂。选矿厂位于云南省个旧市东南,大屯地区官家山,离个旧43公里,离蒙自有10公里,选矿厂在鸡石高速公路旁边,交通便利,适宜建厂。

(2)矿山发展沿革,当前生产规模,企业职工人数、职工组成、管理模式。 整个大屯选矿厂占地6.59平方公里。

选矿厂分为四车间 一、氧化矿车间

二、硫化矿车间

三、维修车间

四、尾水车间

大屯选矿厂现有18个科室,职工1585人,其中女工占60%。全年有300天的工作日,5天的检修时间,为三班制。

大屯选矿厂年生产锡、铜金属15000吨,占云锡集团年产金属量的三分之一。 年利润3000万元。

氧化矿车间,始建于1952年,由三个互不干涉的相同系列组成,原设计日处理原矿能力1500吨,经设备、技术革新,现在每天的处理氧化矿原矿2200吨。精矿品位β:15%→40%,回收率ε可达72%。

硫化矿车间,建于1965年,原设计日处理原矿能力1500吨,经设备、技术革新,现在日处理硫化矿原矿2800吨。锡回收率ε为74%,精矿品位β为40%;铜的回收率ε为77%;精矿品位β为15%。

(3)水、电情况

氧化矿车间生产每吨锡用水19.5m3,用电35.2kwh。

硫化矿车间生产每吨锡用水20.4m3,用电63.5kwh。

供水:整个大屯选矿厂每年用水3200万立方米包括清水(占17%)由围堤供给 和回水(占83%)由尾矿库、前回水提供。

供电:由官家山降压站分七路六千伏高压线提供。

(4)选矿尾矿处理方式,环保问题:

大屯选矿厂氧化矿车间尾矿由砂泵扬送到团山尾矿库。硫化矿车间则由砂泵

扬送到官家山尾矿库和大塔冲尾矿库。

原矿性质

锡的简介:

锡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强光泽,相对密度为7.0,熔点低(230℃),硬度3.75,质软延展性好。锡在地壳中含量仅2×10^-6~3×10^-6。锡属于亲铜元素组,但在岩石圈上部又具有亲氧和亲硫的两性特征。锡与硫起作用时形成两种化合物:一硫化锡和二硫化锡,它们在高温下具有较强的挥发性。锡与氧也能化合,产生一氧化锡和二氧化锡。虽然锡具有二价和四价两种价态,但在自然条件下,四价化合物较为稳定,尤其是氧化锡(sno2),它是地壳上最稳定的化合物之一。

锡石 化学组成为sno2,sn 78.8,o 21.2。四方晶系,晶体呈双锥状、锥柱状,有时呈针状。常含混入物铁、铌、钽,此外尚可含锰、钪、钛、锆、钨及分散元素铱、镓等。fe3+的存在,常影响锡石的磁性、颜色、比重。锡石是锡的主要原料来源。

氧化矿车间原矿来自松花矿,原矿品位含锡1.2%,含铁3.5%。原矿主要性质:结晶粒度细,锡铁致密共生。

硫化矿车间原矿来自松硫矿,老硫矿。为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原矿中含金属矿物黄铜矿、黄铁矿、 磁黄铁矿、锡石、白钨矿、黑钨矿、闪锌矿和自然铋,金属矿物占矿石总量的60%。含非金属矿物辉石、萤石、石英、云母。硫化矿为接触带硫化矿床,矿床分布在隐伏花岗岩顶部附存在夕卡岩和大理岩之间,显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基本上由致密的磁黄铁矿和辉色的辉石组成,为中硬矿,含泥量少,按采矿设计资料送至选矿厂碎矿工段的特性如下:

最大矿块粒度 〈400mm

采出矿石湿度 1%

矿石真重比 3.8t/m3

矿石假重比 2.23 t/m3

松散系数 1.5

在正常情况下原矿粒度,+50mm含量占40%,+15mm含量约占20%,+0.2mm含量约占90%,含泥约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