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史力行以用促学心得体会和感想 对学史力行的心得体会(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1:00:07 页码:12
学史力行以用促学心得体会和感想 对学史力行的心得体会(3篇)
2023-01-12 21:00:07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学史力行以用促学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求翻身、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没有自己的私利。所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各个历史阶段以及改革开放,历经百年,实现推翻三座大山,人民翻身解放,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变。靠的就是始终不变的信仰,初心不改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奋斗,靠的是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所以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们常常以“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来赞誉共产党员,其所以特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无私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人类历史上一切其他党派的独特属性。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3.中国共产党能够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大历史视野对时间进行规划,牢牢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集全体党全国人民之智慧,让国家发展按照稳定的节奏不断向前。从1954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到“十四五规划”,中国共产党人咬定“现代化”这个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干,接力奋斗不停步。

4.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中诞生,在血火考验中成长,每一步都充满艰辛磨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愈挫愈勇、自强不息,越是困难大,斗志越昂扬,这是共产党人值得骄傲的品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提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我们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一往无前、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就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时常审乎己身,照镜治病,永葆党的健康肌体。

自建党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途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巍然矗立的一座思想高峰。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立场探求人类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处处洒满公平正义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一传入中国,就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面貌。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同志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青春,关键就在于不断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结合,是近代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推进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孕育形成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要素,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在写出民族复兴新史诗的同时,也写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版本,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篇章,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一言以蔽之,因为它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最好脚本。

1.开辟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2.焕发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探索和追求,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深刻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等等。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其理论,反对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要求在实际运用这些原则时,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3.实实在在地造福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判断一种制度优劣,还要看其为谁服务、为谁谋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带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新学史力行以用促学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近期,通过个人自学和参加集体学习有关党的历史,再次感受到党最先进的思想、最伟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业洗礼,深刻领悟到: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内心深处切实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下面,结合个人学习思考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为什么在那个“觉醒年代”中国二三百个党派,只有我们这个50多人的小党——中国共产党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后取得了政权,领导人民使我国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带领人民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就是因为我们党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忘初心新牢记使命,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无论怎么向前走,走得多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古人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越是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因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越发显得迫切而重要。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又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

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

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没有人民也就没有我们党。

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挽救人民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在“闭卷”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彰显了党的伟大。在精准扶贫中,我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当前我国制定的《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一大步,而且必将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我们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就能无往而不胜。

党的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中的“四个服从”,核心是全党服从中央;

“四个意识”,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仅革命权威、政治权威具有重要作用,个人权威、领袖权威同样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要作用。列宁指出,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领袖是政党的领袖,政党是领袖集团主持下的政党,政党没有自己的领袖核心,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就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主席强调,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同志指出,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一个领导集体;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要注意树立并维护党的领导集体以及这个集体中的核心。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也可以看出,建党初期就缺少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逐渐形成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当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当之无愧的。在新时代,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并将其落到实处。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党坚定体现历史进步方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了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并且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这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精神上的巨大优势。正是凭借这种优势,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主席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正是凭借这种优势,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从连火柴、煤油都要进口,到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业第一大国,具有“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高速铁路、北斗组网、“蛟龙”入海、“天眼”巡空、港珠澳大桥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超级工程;

——从百业萧条,到活跃着上亿的市场主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从民不聊生,到7亿多农村人口脱贫,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建成覆盖十几亿人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饱受欺凌,到携手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抚今追昔,我们不能不与主席的著名诗句产生强烈共鸣:“换了人间”!

历史已经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重塑民族自信、走向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

学史可以增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最为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要始终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增强发展自信,加强学习、担当作为,为献礼百岁华诞、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新学史力行以用促学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同志们:我们:

你好!大家好!我发言的主题是学史保护初心,立德树人承担使命。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岁月的步伐有力。党经过百年风霜后,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历史是灯光,也是号角。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学习百年党史,正当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强调,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要支持、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的危险滩,经过恐怖的波浪,成为领航中国稳定远行的伟大船。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长卷中,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书写忠诚,用忠诚诠释誓言,用誓言证明信仰。

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足迹,用感情理解革命先烈在战争时代的烽火硝烟中,建设时代广阔的天地之间,改革时代的风起云涌中坚定的信仰,不怕困难,勇敢牺牲的崇高风格,激发我们履行职责,激发超越的热情,在复习党的历史中,不断看到前辈们的血战,不后悔的忠贞,在前辈们的奋斗旅程中坚定我们的信仰,在复习历史中坚定我们的负责人。

一言不行,万卷徒空,学百年党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作为党员教师,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自觉融入个人梦想和奋斗,在时代的浪潮中勇敢地站在潮流中,成为燃烧的传递者,继承红色基因、革命工资,我们没有责任,义不容辞。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的感情闪闪发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感情不断。在今后的教育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落实核心价值育人要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对人成长的方向指导。要求我们的学生了解红色的历史和文化,并有经验和情感共鸣。只有把这种精神内化在心里,才能感受到精神永恒的力量,感受到我们一代成为自强的使命。

学习百年党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导学生以永远不懈的精神状态和前所未有的奋斗姿态迎接人生考验,在xx一中的每一颗披星戴月的日子分享成长的乐趣,获得教育的幸福。

和大家一起学习!谢谢你!谢谢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