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学名著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感想 文学名著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感想感悟(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1:23:38 页码:10
文学名著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感想 文学名著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感想感悟(二篇)
2023-01-12 21:23:38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文学名著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摘要: 比较文学是一门不断建构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学科,不论是其跨民族、跨文化的文学研究,还是其跨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都具有显著的对话性,

因此研究比较文学必须持有一种对话的思想,只有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作为思想的指导,它才能不断发展、迅速前进。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对话性 对话思想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对全人类的一大贡献,在“哲学―美学”中,巴赫金提出了对话哲学的两个核心概念――“超视”与“外位性”,并阐明了“我”与“他者”的关系和主体建构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个个体都是唯一而不可替代的,并有着“他者”所没有的“超视”,这决定了任何一个个体都必须依赖“他者”而存在,但任何一个个体相对于“他者”都必须保持“外位性”,不能相互融合、成为一体,否则这个个体与“他者”之间的互补优势就会消失,从而丧失个体主体建构或者说主体发展的机会。

对话理论适合于比较文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指导它前进的一个理论基础。

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其实质是不同文学之间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对话,是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精神产品的和谐相处。

笔者认为比较文学充分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对话精神,不论是其跨民族、跨文化的文学研究,还是其跨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都具有显著的对话性,

失去对话性,比较文学就几乎失去了其发展的可能,也就失去了其内在的意义,因此比较文学离不开对话的思想,我们研究比较文学时需要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思想。

亨利・雷马克(henry remak)曾说过:“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角度看,这里的“一国文学”和“别国文学”之间是互为“他者”的关系,都具有各自的“超视”。

每一学科或者说比较文学所研究的每一个对象,它们的存在,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特定的、唯一而不可取代的。

一个研究对象总有着其他研究对象所无法取代的视角,总有着其他研究对象所了解不到、掌握不到的东西――“超视”。

没有“超视”,就没有了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之间对话形成的条件,这就意味着其研究对象之间的互补优势的消失,也就意味着比较文学存在理由的消失。

以中国文学和英国文学为例,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和英国相比,在这五千多年里,人们的经历不同,环境不同,所受的思想教育也不同,特别是中国人民长期所信奉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这些造就了中国文学在内容、形式、主题、思想的诸多方面的特定的,独一无二的东西。

而英国,这个曾经是世界上顶尖的“日不落帝国”也是如此,英国文学在形式、内容、思想等方面也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性。

正是由于它们所具有的各自的独特性,它们才彼此都拥有对方所没有的视野,必须相互依存。

“超视”使它们之间的对话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所以比较文学的研究必须采用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只有通过对话,才能跳出原来各种文学理念封闭、保守的怪圈。

巴赫金认为,任何个体要建构自我,就必须树立一个“他者”,离开“他者”,自我的主体就无法建构,存在便成了虚无。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如此,一国文学总是有着他国文学所没有的观察世界的视角,任何国家的文学想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就必须把他国文学看成是一个平等的他者,离开了这个“他者”,哪一方都不可能看到另一方的“超视”来建构自我,从而使自我主体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所以说每一国的文学、每一民族的文学,都不能脱离他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学而独立存在。

除此之外,比较文学所研究的其他领域也是一样,要进行自我建构,就必须有自我之外的“他者”存在。

这是因为比较文学所研究的领域,像文学与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宗教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特点和内容,它们的具体视野是不相吻合的,必须进行对话来相互学习。

但这并不意味着比较文学的所有研究对象或领域最终要相互替代或重合,从而融为一体,因为每一个研究对象相对于其他研究对象要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外位性”,没有了“外位性”,也就失去了“超视”,比较文学的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

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文学、哪一个学科领域都没有对他国文学或其它学科领域进行同化或控制的权利。

因而在研究比较文学时,每一个研究对象都应该树立一个“他者”,承认他国文学和其他学科的外位性和主体性,采取对话的方式,以平等的、互助的原则和他国文学、其他学科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建构“自我”。

我们在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必须赋予它开放性、平等性。

不论是哪个作家,哪部作品,还是哪个文学流派;不论是艺术、哲学、历史、宗教,还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比较文学中,它们都是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主―客”关系。

没有哪个作家优于哪个作家,哪个流派优于哪个流派,它们都处于平等的关系中。

人们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是要弄清不同文学之间的相同与不同,而不在于文化掠夺和压制。

可见,我们需要把比较文学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这种“主―主”关系正是比较文学的各研究对象之间进行对话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对话是带有创造性的对话,没有创造性的对话是独白。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对话性的学科,需要通过对话来不断地创新。

这里所谈的创新,不仅是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其所研究对象之间通过对话而进行的创新。

对话不仅为比较文学和它所研究的领域注入了生命的血液,更为它们建构了生命支撑的骨架,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因此,比较文学学者们要有对话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为比较文学的各个研究对象创造对话的土壤和环境,这就要求学者们“在交往中抱着一种倾听他人、准备改变自己的开放心态以及不放弃与他人的差异和外位性的自信心态”。

要进行对话,就必须遵循对话的原则。

“巴赫金所提示的本真的对话不包含权力私欲的杂念,而只寻求‘平等’、‘对等’、‘共存’,从而保留整体的杂多和众声喧嚣,它不以征服和消灭他者为目的”,“对话的态度表现于对话的主体与自我也把他者当作主体来看待,并设身处地去理解另一个自我,然后在‘我们’的集合中寻求‘共在’的生存。

这种对话的态度在主体看待问题的前提上不是把主体自己看成是自足的,而是把主体当作一种‘匮乏’来看,并且每一个主体也均是一种匮乏,这样他们就得相互扶持,在相互之间寻求补充”。

因此,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时,应当持以完全平等的对话态度并遵循互惠性的原则。

目前是一个以横向开拓为特点的文化转型时期,不论研究什么,都把眼光投向整个世界,注意世界各民族文学、各学科领域之间的彼此联系和互相影响。

通过与别国文学和其他学科的对话,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提高对外国文学和其他学科的认识与了解,并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为我们服务。

各民族文学、各学科领域的对话交流,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已成为任何一个民族文学或学科领域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要持以对话的思想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作为我们思想的指导,使比较文学和它所研究的对象在新的世纪里通过与“他者”的平等对话得到更大的发展。

对于文学名著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我在等,等一场烟雨,润湿我的衣袖。

我在等,等一场柔情,浸湿我的眉角。

等江南的风情轻轻撩动我的袖袍,等江南的静水渐渐淹上我的衣角。

一直想着,有一天,我可以在江南水乡侧畔邂逅一场温润的风景。

我想当一个温润如玉的男子,拥有一个贤淑美丽的妻子,一起在江南水乡约定终老。

着青色长衫一个人走在江南的青石板小路上,不经意地回首,看见桃花纷纷落下,落在桃花树下秀丽姑娘的鹅黄衣袂上,姑娘身边的男子温柔地为她拂去发鬓间的桃花,姑娘轻轻地抬头,脸上染上了桃花似的娇羞,即使只是远远地望着,却好似有淡淡的胭脂香萦绕在鼻端。

一路往前走,拐进一条冷清的小巷,墙壁上的青苔缀着从别人小院中飘落的花瓣,倒是颜色颇好,离了那条小巷,又随意地朝右拐去,挑了间茶肆入内坐下,偶然一阵凉风擦身而过,竟然能够闻到隔壁的浅浅酒香,听着茶肆里一阵一阵的喧哗,端在手中的茶盏似乎也热了几分,扑面而来的茶香熏得眼睛似是蒙了雾,学着他人的样子附庸风雅,用茶盖轻轻地抚了抚,而后方才浅浅啄了一口,一股苦涩的味道在口中渐渐蔓延开来,热热的,心里顿觉偎贴非常。

从茶肆里出来,风有些冷,不禁紧了紧衣裳,原来的想法顿时抛开,快步走进隔壁的酒楼,要了几道清淡的小菜,又叫了一壶小酒,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自斟自酌,倒也颇为自在。

口中的酒香不似茶香般,像是一场焰火,潋滟地在舌端盛开,果真是烈酒,一杯饮下,便觉得有些回暖了,三四杯下肚,竟是有几分醉了,挥手叫来小二,结了账。

踉跄着脚步便往回走了,风依旧是凉的,却是半分不觉,跌跌撞撞地回了,只是这烈性来得快,去得也快,毕竟不是酒力太浅的,站在江南的石桥上,凉风席面,顿时有点酒醒了,深深地吸了一口空气,好嘛,一下子凉到了心底,霎时酒醒了七八分。

抬眼看着桥下碧水,映着澄蓝的天色,依着岸边扶风的垂柳,袅娜颜色,突地润进了心底。

远远一板竹筏浮水而来,竹桨轻轻拨弄着碧水,荡开一圈一圈的涟漪,晕开了天色,晕开了柳姿。

经过石桥,又向右拐去,看着右手边的垂柳绿色袅娜,在凉风中轻轻摆着。

在一家胭脂铺停了下来,问老板娘要了一盒上好的胭脂,付了帐,小心地放进袖中,这才慢条斯理地出了铺子。

出了铺子,往左拐回去,又一度经过那片柳树从,心中记挂着某个人,快步地往前走着,竟是不再看风景了。

远远地,炊烟袅袅升起,快步穿过一片碧色竹林,终于回了自家小院,轻轻推开院门,吱嘎一声,惊起几只燕雀,看见她在院中忙碌的身影,她闻声回首,轻轻一笑。

文学你好中考满分作文2

回忆有时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一个人脱离了喧嚣,用片刻的宁静把往事一点一点的串起,然后一幕一幕的翻阅,虽然有点隐忍的痛,但却也充满了馨香之气。

已经很久没有想起你了,再次想起,突然间觉得好久远了,只是这一刻的安静中,我那么轻易地想起你,还是记忆中那么清瘦,你的面容有些模糊,可是那声音,却依然一直停留在我的记忆里,一直不曾消退,想起时依然感觉犹如昨夕。

那么,你在哪儿呢?说我不想知道,那是一句想安慰自己的话,其实我真的想知道,这么多年里,你过得还好不好?你在哪一转角?常说我是个挺简单的人,简单到记住一个人,就会永远的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在心的一角,总留有一个地方,为你一直预留着,那里面盛放着有关于你的一切,这是我一个人的秘密,从来都不曾告诉过任何一个人,就连与我最贴心的敏也从来不知,也曾有一次,敏问我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会没有恋情,为什么对那几个倾心于我的人视而不见,以至于多年以后他们还念念不忘与我。我告诉敏,只因让我遇见了你,虽是隔着一程山水,却让我从此心里根植了你。敏说难怪,恩,也是,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把你讲给我最好的朋友,发现讲你时我依然感觉很温暖,就仿佛是我们第一次的遇见,不记得那是怎样的一个天气,更不记得是不是有温柔的风吹过,只记得那天就是让我遇见了你,一个隔着遥远的城市走来的你,你说话的声音很轻柔,你的笑也很腼腆,就只这一遇见,注定了你是我心里永远不舍得念,是我这辈子最温柔的疼痛,曾经,为了这一最美的初见,你我相约用一生的时光,看尽落日里彼此温柔的回眸,牵手走一世的最美的年华,不离不弃。

在寂静的夜色里,偶尔会望着有你的天空,在微温里,慢慢会想起,流年里的相遇,这种相遇与错过,注定会一辈子深刻的落在心田上,挥不去理还乱。

轻轻走出你的视线,是我的一意孤行,我甚至都没有告诉你一声,也没有顾及你的感受,以为从此不念不想。我以为这样是为你好,我也以为这样我会好过,但我没曾料想的是,这么多年来,这便成了我心里碰触不得的伤,我不知道没我的那些日子,你是一个人怎么挺过来的,

也曾常想,这么多年我们之间杳无音信,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常常想起往事,虽然明知已过多年,一切都是一场过眼的烟云,但落在心里的那份温暖,那份初遇时的欣喜,却越来越难忘记。

记得有句话说,有一种记忆,为你而设。也许,就是如此,我所有的记忆里,你是最清晰的。一些人,随着时光慢慢走散,渐渐远离,想起时便有了模糊的感觉,但根植于我内心的你,穿越时光的缝隙,愈加的让我不怀恋,不是错过了的人,都怀有一丝怅然,在于你,我更多得是念,没有刻意的去寻你的一份信息,只就是这样用我的十指,敲一份相遇相识是曾有的暗香,你知不知我会念着你,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很好的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你记不记起我也已没关系,只要你幸福我便安然。

文学你好中考满分作文3

借着雪小禅的文字,写下这样一个题目。记忆就这样一点一滴蔓延开来,曾几何时,我也有着这样的情怀。小时候,相思就是那纸上跃动的字符。总会想,长大后离开家,我也会每个月写一封长长的信,遥寄相思,再经过漫长的等待,感受“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意境,那种情感也会在心底开出花来。青少年时期,通讯工具也会越来越发达,只需拨通一个号码,所有的相思苦都可以化为那一根长长的线。那是对于读书的我们,也只能算是奢侈品。

又开始怀旧了,就应该像雪小禅那样自信的说:我就是喜欢怀旧。这样有气魄的话,听来是那么温暖。忆起高一时那个灰暗的时光,再也寻找不到的那个自卑的我。偶一想起,别人给予我的温情时刻,就像刻在心间的朱砂痣。

那时有个同桌总会提醒我要认真读书,当时的我总是感受不到她的好,后悔不及;在我最孤单的时候,总有那几个好友陪在我身边;自卑到想放弃时,初中班主任还会亲自来看我,那瞬间,心底异常感动……

温暖的瞬间,并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那手写的情怀,停留在了笔尖的温度。有那么几位朋友,距离虽不远,却身处不同的学习环境,友谊却没有淡化。执起一支叫做感情的笔,云中寄来锦书,有关心,有回忆,有分享,有笑有泪。

或许那是年少的冲动,是最真诚的感情,不管现在身处何方,那时的情感,已无法替代。那一封封书信,有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温暖的岁月。在我来不及整理的回忆里,压在了箱底,即使很久没见到温暖的阳光,即使偶尔不曾提起,但那份感动永远刻在心底。

如果再翻开那一封封书信,我们也许不记得当年写信的情景,忘记了当初的笔记,但我们还是会开心的一笑,原来,我们以前那么好。

这书信间的温度,是一种难以替代的手写情怀,很感谢有你们,在我人生的低谷,激励着我,不像短信、qq那样,删了就再也不见。只有这笔尖的温度,才能历久弥香。

这样怀旧的话语,却是雪小禅《手写的情怀》给我的感触。虽然我不知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或许温婉,或许怀旧,或许温暖。很感谢有她这样的文字,才让我的记忆如波涛般蔓延开来,轻轻拾起,原来,曾经的我们,也如此温暖过。谁说人开始怀旧就老了,我偏要说,人只有怀旧了,才会知道感恩。

文学你好中考满分作文4

我不怕旷课,不怕早退,也不怕请病假,唯独害怕迟到。

何为迟到?过了时间点,在众目睽睽之下蹑手蹑脚地溜到自己的位置上去。打探的目光像舞台聚光灯一般打在身上。更何况,顺利溜回位置上是不可能的,免不了几句训斥和让你羞愧的小惩罚。

迟到之后的我拎着书包,弯着腰从教室的后门悄悄潜进,实际上我知道,当我进入所有人的可视范围内后,便成了万众瞩目的一人。有些人投以好奇的目光,有些是淡漠的,有些顽皮的孩子则是幸灾乐祸的。

“一横折,二竖,三撇,四捺,这是‘尺’的笔顺。你。你来再写一遍。”老师在讲台上,直指着愣在教室后部的我。这可如了同学们的愿,因为这样便有了正大光明看我这一个迟到者的理由了。我尴尬地举起右手,在空中划着我认知中“尺”字的笔画。

“你又是这样写!没有看我帮你改的作业本吗?”老师不耐地问,声音抬高,瞪大了眼睛,她的马尾辫随着她的头部的摇动而摆动着。不待我回答,我想她也没有打算听我回答,便叫了另一个同学写“尺”字的笔画给我看。我可以感觉到四肢的血液不可抑制地涌上了我的大脑,头部发热,脸涨得通红,局促不安的站着,羞愧至极。

我想,我是否应该感谢她?自从此事以后,我便很少脸红。

我的结局可想而知。老师让我捧着书站在墙角听课,并且通告全班,今天的我,迟到了。

看上去一切问题出在那个莫名其妙的“尺”字上,实际上当时七岁的我明白,老师在因我迟到而不满,“尺”只是一个诱因。要知道,老师向来甚少罚写错字的孩子站墙角。

多年以后的我在一本心理杂志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感到屈辱羞愧时,童年就已经结束了。”

我想当年的老师并不知道我为什么迟到,为什么没有去看她给我批改的作业本。她不知道,那天早上我的左臂脱臼,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又因为是冬天,她看不出罢了,而那时的我居然傻乎乎的,没有解释。她同样不知道,在经历过此事后的六年里,不管是什么课程,我都会按时参加,最为严重的是如果条件允许,我会提前两个小时到达地点。她也许永远都不知道,当书法老师和古筝老师还在睡午觉时,我便早早到了课室门前,当老师上第一节课时,我就守在门前,而我的课程在第二节。

迟到的恐惧和屈辱像烙印一般烙在心上,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不再有任何迟到的可能。

每个人都可能像我一样迟到,但是同样需要解释和被原谅的机会。如果你是最有权利处置迟到者的人,请记住,你可以让他意识到错误,但是请不要让他感受到一种令人作呕的屈辱感。因为谁也不知道,也不了解他们迟到的理由,也不清楚这对于他们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现在回想起来,老师如此,怕是在见到我的那一刻便认为是我不够勤劳,睡觉睡过头了。而她没有听我解释,我也没有机会解释了。也许有人笑我,连这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揪着不放难以忘怀,但是我一直一直都记得,想忘却不能忘,无法忘。

我唯一庆幸的是,那个“迟到的我”被我留在了七岁的那个周三的第一节语文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