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作为抗疫一线家属心得体会 抗疫一线人员的心得体会(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2:47:01 页码:8
作为抗疫一线家属心得体会 抗疫一线人员的心得体会(七篇)
2023-01-12 22:47:01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作为抗疫一线家属心得体会一

全国各个地区、单位都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积极响应,人们在各交通口拉起警戒线,城市社区和乡镇村庄设置了疫情检查站,关闭娱乐休闲场所,禁止大量人员聚集,延长春节假期,延迟开学。每天,互联网上总能看到许许多多为防控病毒传播作出奉献的人们:医护人员告别家人出阵疫情最前线;白衣天使和警察在路口检测来往行人的体温;社区和乡村干部入户开展宣传检查防控工作;快递小哥快马加鞭运送救援物资;许多明星和企业家慷慨解囊捐钱捐物;在这期间,我也看到了河南的“毒舌”村支书,将投资了巨额资金的电影撤档免费呈现给群众的导演,将老板用来抵工资的口罩悉数捐给医院的民工……我们坐在电脑前或电视机前,看到这些数不胜数令人感动的举动,总会一腔热血又柔情满怀,因为我们知道:国家在努力,人民在奋战!这本该人人欢喜、庆祝春节的日子里,大红灯笼高高挂,成了激励一线人员的祝福;檐下蜡烛整夜明,成了百姓为战斗者们所做祈祷;家家张贴的倒“福”,成了渴望中国人民早日渡劫的愿望。这个春节,我们不外出、不访亲!但距离如何隔得断亲情?这个春节,遥遥的思念与祝愿,令年味儿浓得特别!

但病毒势头凶猛,屋外的路看起来格外冷清,疫情消息不断刷新,人们坐立不安,心急如焚。患难见真情,一时间还真是涌现出万千爱国英雄。英雄们放弃安逸的假日与过节的欢愉,拭去眼角的不舍和恐惧,无论是平日里喜欢笑的姑娘、八十高龄儿孙满堂的老人,还是辛苦一年身心俱疲的工人,在这一刻,都变身战士。穿上护士服,拾起毕生所学,戴上手套和安全帽,无论医院、研究所、生产防毒口罩的工厂车间,还是茫茫无边的城镇与乡村,都已然成为无硝烟的战场。这场战斗必定是不凡的、伟大而动人心弦的!

钟南山院士,十多年前刀光剑影率领科研团队抗击非典病毒,此时,84岁高龄的他,再次挺身而出,率众多精兵强将挥师武汉。耋耄之年仍扛起宝剑,犹如补天巨人,竭力挽救陷于水深火热的无数人民;各地医生齐心,翩翩白衣却背负起请战书上一枚枚血红的、触目惊心的指印,从此放下自己的生命安全,全副武装,奔赴一线抗疫;风华正茂、年轻活泼的姑娘脱下漂亮新衣,为工作方便毅然决然剪去自己美丽的长发,但即便穿戴好战斗铠甲后的她们只能被看到一双疲倦却坚定的眼,仍让人毫无阻碍的看到她们那世间最美的脸庞与善良的黑夜里为他人发光照明的灵魂。前线医护人员本该是最熟悉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的,但一颗赤子之心早已经忽略了所有来自亲朋劝告自己不要冒险的声音,只感应的到呻吟的国土、啜泣的病患,他们出发、前行、奋不顾身地作战,防护服勒得脸上都有了血印。这样生动又年轻的、鲜活的生命,这样的爱国者们,值得所有人致敬。

和平年代,再次听到祖国母亲的呻吟和呼唤,令人不免心如刀绞。这样特殊、情急的时刻,更能让人在细微处体会到人性的平凡、伟大。春节前后的这几天里,你知道我们国家发生了什么吗?口罩生产车间放了假又被召回的工人们上下忙活,在机器声中憧憬着劫难渡过后陪伴儿女家人的时光;庞大的建筑力量被集结,工人们在本该欢天喜地过年的日子里背井离乡,不分昼夜地施工,只为与病毒抢时间,一周内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旨在创造更多床位、更多病人被及时救治的机会,你听听!这样充满气势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在向病魔宣告着驱逐令;除夕夜晚,一群群医护人员,告别牵挂、深爱自己的家人,坐在医院苍白的桌前,为避免打扰病人,不再欢声笑语,静悄悄地和同事们共享外卖构成的“年夜饭”……

经过专家、医护人员的研究,作为高中生,作为公民,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应当尽量待在家中,若要出行,做好防护戴上口罩;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不乱吃东西,坚决不吃野味;这既是科学的力量,也是人性的力量,心往一块儿聚,力往一块儿使,拯救民族危难,就不再那么困难。

作为一名高中生,也作为一名爱国者,看着不断传来的好消息、坏消息,只愿疫情柳暗花明,愿此刻仍在一线奋战的英雄们健康平安。愿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一切都成为一场考验、见证、激励,让未来的我们反省不足、长足经验、更加强大。愿这一遭劫难,再无重演;愿祖国从此,再度昂扬,生生不息。

我也在此真心祝福祖国母亲,沉痛缅怀因此劫难而逝去的同胞们。

像网上许多网友所说,愿我们平安,明年春天,再赴江城武汉,赏十里樱花。愿诸君安康,愿每个人都是爱国者。病毒击不垮任何一个中国人。

推荐作为抗疫一线家属心得体会二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北京市海淀区委党校学院路街道分校“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优势开展“学院e课堂”系列线上党课,做到党课教学从深度、新度、精度、温度“四个维度”,以责任担当传递先锋力量,凝聚众志成城、勇挑重担、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不竭动力。自4月7日第一、二、三期陆续在“美丽学院路”微信公众号播出以来,累计参与学习的地区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已达16000余人次。

“讲党性”携手“防疫情”,党课教学有深度

党校学院路街道分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夯实疫情防控工作的政治基础》《疫情防控时期的基层社区治理》等系列线上党课的录制,解决了疫情期间不能开展集中教育培训的难题。党课内容聚焦疫情防控,邀请长期研究党建知识的党校教授讲授,紧紧围绕疫情防控这一重大命题,在线研讨党支部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基层工作的能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提供了重要保障。

“屏对屏”代替“面对面”,党课教学有新度

“疫情期间人群不能聚集,是不是不能开展党员集中学习培训?有没有其他的学习途径?”“临时调到海外办公的流动党员怎么开展教育学习活动?”学院路地区党员纷纷向党校学院路街道分校发出咨询,这也是分校管理者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党校学院路街道分校积极回应学员需求,创新党课形式,精心研制和开发了“学院e课堂”系列线上党课,把基层支部、党员群众连在“线上”,用“新”的方式、“实”的内容、“活”的语言,使“屏对屏”代替“面对面”,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党员教育“不断档”,真正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学习教育两不误、两促进,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大主题”对接“小切口”,党课教学有精度

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地区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工作,党校学院路街道分校针对不同学员进行分类教学管理,精确划定培训对象类别、掌握不同学员培训需求,精细设计教学内容,精心研制“学院e课堂”系列线上课程,做到课程内容、培训对象精准对接,全面提升党课培训的实效性。

针对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院e课堂”开设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夯实疫情防控工作的政治基础》专题培训课程,让广大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在学思悟践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截止5月7日,累计参与学习的地区党员已达10593人次,参与学习的地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已达836人次;针对基层党支部书记,“学院e课堂”开设了《疫情防控时期的基层社区治理》专题培训课程,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基层治理能力,更好地推动疫情防控及其他基层工作的有序开展。截止5月7日,累计参与学习的地区党支部书记已达2062人次。

“微课堂”凝聚“大能量”,党课教学有温度

“学院e课堂”让手机变成学习的有效载体,学员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相较于传统教学在覆盖面和广域度上有显著提升,流动党员即使在海外也能参与学习,自课程推出以来,地区党员、流动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积极参与学习提升,掀起了线上学习的良好氛围,基本实现了党员学习教育的零距离和全覆盖。学员们纷纷发表学习感想,截止5月7日,共收到学习感想700余份,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向身边先锋人物学习、向基层治理先进典型学习,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我为表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推荐作为抗疫一线家属心得体会三

没有抵抗不了的病毒,没有来临不了的春天--题记

几年前的我对20__年的春节满怀期待与憧憬,幻想这将会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新春佳节。

可是,现实却毫不留情地将这个美好的想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席卷整个中国的新冠病毒。门庭若市的街道早已没有昔日的人声鼎沸;家家户户的门紧闭着,没有一丝新春该有的活力;也不曾再听到爆竹声响时的欢声笑语……此刻虽已春暖花开,可大地却格外冷峻,天空却格外凝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的,就在此刻,医护人员不约而同的印上了心心相印的手印,毅然决然的在除夕之夜奔赴武汉,他们穿上战袍,扛起身上的责任,化身为白衣天使同病毒较量,同时间赛跑。在此期间,许多感人事件令人动容。年逾八十岁的钟南山院士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再次奔赴前线,救援灾区。其在高铁上睡着的样子真让人心疼,距离抗非典已过去了十七年,十七年的岁月将他的发丝染白了,可他依旧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类似事件还有很多,又比如说这一位。“最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没有商量!”这句话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的,如此决绝的话语,我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对疫情的信心和对人民的关心。

古有岳飞精忠报国,今有90后共同战“疫”。这些平日在父母眼中的小宝贝,现在却成了抗击疫情的主力军,在国家需要他们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患者和我们的一片天。其中有一位名为李娇的医护人员说过一句话:“我要到最前线,最需要我的地方去。”虽然话不多,可其中蕴含的情感却让我们暖了心田,湿了眼眶。像这样的医护人员还有成千上万,他们在抗击疫情期间,不吃不喝,睡眠不足,长时间戴着护目镜早已经在脸上留下深深的压痕,可是这些可爱的人却说这是他们最美的战绩,最棒的奖励。

在这次抗疫中,没有人是旁观者。不仅是那些医护人员,全社会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东港环卫工人袁兆文在月收入只有六百多元钱时,却在这个时候捐赠了一万多元钱,整个过程虽然只有十七秒,但我认为这是最美的十七秒,您不仅清洁了环境,还清洁了我们的心灵,被誉为“最称职的工人”。相信我们还能够看到不少新闻关于许多人对工作人员的捐赠口罩,热心送饭等行为,这些行为不就是一种爱国行为吗,一束束平凡之光照亮了抗击疫情的各个角落……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我们强大的领导政党--中国共产党,他们在疫情爆发时果断采取行动,封闭了武汉这座人口近乎是洛杉矶人口三倍的城市,动员之快令人震撼。他们运筹帷幄,把控大势,在其的领导下,火速建成了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速度之快令国人骄傲,令国际惊叹。同时,确保了人民的基本民生问题,将疫情防控的工作做的面面俱到,有条不紊。这些不就是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的具体体现吗?我相信,我们的中国还蕴含着无限蓬勃生气!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广大的最美逆行者完美诠释了这句话,他们为患者撑起生的希望,为中国托起一片晴空。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关注国家大事,用自己的人生为祖国的发展添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将愿望和憧憬寄予远方。我相信,在我们全国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必将迎来真正的春回大地,和煦的春风必将敲开千家万户的门,温暖的阳光必将穿过迷雾,洒向大地,到那时,我们再上街头繁华与共。

推荐作为抗疫一线家属心得体会四

女,198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学历。2010年10月参加工作,2016年3月由编辑转岗至记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人请战奔赴抗“疫”一线,与时间赛跑、冲锋在前。这其中就有记者的身影,她就是新闻记者中的“冲锋者”,做为靖边县委宣传部党员先锋队的一名队员,她以笔为“剑”,一次次地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抗“疫”一线;她与时间赛跑,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写出了百余篇有价值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稿件,成了战“疫”一线不一样的女“战士”。

1月31日,靖边县委宣传部党支部成立防控疫情党员先锋队,号召全体党员到当时唯一开放的包茂高速靖边东出口执勤,她主动请缨成为党员先锋队队员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她连续多次深入“东出口”报道防控最前沿的一线感动人物、感动事迹,采写了《靖边千名党员冲在社区抗“疫”一线》、《疫情防控面前,交通人逆行在一线》等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作为一线记者,在人们谈“疫”色变,倡导居家隔离的关键时期,她数次被家人要求隔离,反复几次之后,她依然不改初心,继续早出晚归,行走在采访、写稿的路上。作为记者,疫情面前她没有选择不深入一线的权利。日子久了,家人从最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到最后开始心心念念地关怀她的温饱、叮嘱她出门注意防护。防控疫情开始后的一个多月里,除了最简单的早餐,她只给家人做了三次正餐,还是因为写稿子实在累到写不动了,才回去劳逸结合,与兄弟姐妹也只是在微信中互道平安……

1月24日,大年三十当天,她便深入靖边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县中医医院等疫情防控一线,采写发表了《靖边: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而后,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线采访报道工作中,每天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为了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到疫情防控工作宣传中去,她经常早出晚归、夜以继日地赶稿子,平均每天写稿5篇以上,最多的一天她写了11条新闻稿件,同事都说她写稿子写疯了!“靖边新闻公众号一天才发八条,你每天写那么多怎么发出去啊。”

最开始的玩笑话,慢慢变成了新闻工作者在疫情面前该有的态度。靖边县新闻中心所有领导干部都加班加点地采新闻、写新闻、编新闻,《靖边新闻》公众号每天八条发不完的新闻,就将两三条整合成一条发,公众号发不完的稿件就在靖边新闻信息网发,在省市各大媒体发,做到当天的新闻当天出,充分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抗“疫”期间新闻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

凭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她数次深入疫情防控一线,采写出诸多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在采访中,每每看到党员干部冲锋一线的`暖心故事,她就有一种特别想要把他们宣传出去的冲动,在发布的诸多稿件中,《靖边县5000名党员干部守在防控前沿》、《靖边:16家企业捐款155万元》、《捐赠700余箱新鲜水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等有影响力的防控稿件,为靖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报道发表后,更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到了助力靖边战“疫”的大军中,为众志成城抗“疫”情凝聚了磅礴力量。

她始终兢兢业业、勤恳踏实、认真工作。从事新闻工作几年来,她的摄影作品《南瓜丰收》获得《首届农民丰收节影像大赛》优秀奖,《厉害了!靖边女子登上世界之巅》获评榆林新闻奖消息三等奖,新闻作品《靖边:稻田养蟹再现一地双收》获陕西日报通讯员优秀新闻奖。曾先后被评为靖边县优秀通讯员、《三秦都市报》、《陕西日报》优秀通讯员等。4年来,她采写了各类报道1350余篇,其中,防控稿件达150余条。

她始终坚守自己平凡的岗位,用手中的相机、笔下的文字,记录、传播着靖边大地的各种好声音,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爱岗敬业的巾帼风采。

推荐作为抗疫一线家属心得体会五

虽然疾控中心的志愿任务不是在一线工作,而且各个数据的统计、筛查、汇总也十分枯燥疲惫,但是这些数据却是十分重要的存在。每一例病例的出现都是一个数据,只有做好数据筛查和汇总才能更好地掌握当前的疫情情况,然后做出及时的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这些数据虽然庞大冗长,常常令我晕头转向,但好在能慢慢上手,也能在其中体会到工作人员的不易。

越是整理越是唏嘘,这些数据都是此次疫情的体现,每天看着这些数据的不断增加,都会在心中默默祈祷着疫情能够赶紧过去,每个人都能摘下口罩,笑出美丽,平安喜乐。

很高兴能参于到的疫情防控的志愿工作中来,也很感谢灌南团县委给我们这个机会,使我的暑期实践更加有意义。在高铁站这几天,我帮助往返旅客检查行程码,测量体温,使用自助售票机等等。在助人的同时,我也收获了快乐和一份责任。

这次工作我也深刻体会到防疫工作的不易以及高铁站人员的辛勤付出,最后希望中国早日战胜新冠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愿意积极投入到全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来,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志愿力量。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年以上的青年学生,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家乡的防疫志愿者工作。一开始我负责的工作是协助调查单元楼道的人员排查,摸查小组给每家每户都打电话了解情况。同时也在社区发放通行证、采集业主信息和出行情况。作为一名大学生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与担当。相信国家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虽然我们的岗位也许普通,也许平凡,但是在抗击疫情的战线上离不开志愿者们无私的奉献!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待到春花烂漫,你我相聚可期!

推荐作为抗疫一线家属心得体会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刷爆”各大网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在此次疫情中,“90后”手撕“标签”,实现了从“垮掉的一代”到“战疫先锋”的转变!除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以外,还有许多“90后”党员在防疫一线书写了青春誓言,今天我想分享一位“90后”小白选调生,在一个近10万人口的城中村坚守奋战51天的故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怎么又要上班了?三十那天你刚值班,今天才初二。”

“新垵村外来人口多,又是大村,疫情防控压力大,虽然还没通知结束休假,但我还是提前回村里吧!”

“洋诶,你去吧,别担心阿公阿嬷,我们会听你的话,不乱串门,呆在家里。”

“阿公阿嬷,等疫情结束了,我再好好陪你们。”

这是新阳街道新垵村选调生村官周晓洋在奔赴战“疫”一线前与爷爷奶奶的对话。说完,他的身影便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周晓洋从小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对爷爷奶奶的感情异常深厚,一年到头忙碌的他本想好好陪陪两位老人家,但是在疫情面前,他选择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新垵村紧邻新阳工业区,是一个拥有近10万人口的大村,具有进村入口多(20余个)、外来人口多(近9万人)、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成为新阳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村必须设置入村卡点,对进村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但是现在村民对疫情过度恐慌,难以发动,入村卡点缺人啊……”党委书记邱锦容在疫情工作部署会上说到。“书记,让我去入村卡点!我是党员,又是年轻人,先安排我。”这句主动请缨的话语在这名“90后”的嘴里显得铿锵有力。

从那一天起,新垵村的入村卡点多了一把“红色测温枪枪”,只见周晓洋左手拦车,右手举“枪”测体温,一边核对来厦返厦人员的身份证,一边耐心解答群众疑惑……“村民朋友们,出门千万条,口罩第一条。”周晓洋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闽南语和普通话的无缝切换,更是让他的声音“声”入人心。

“少年诶(年轻人),每次我要出门的时候,都会想起你说的这句话,我就把口罩戴上了,我年纪大了,这句话好记。”一位经过卡点的阿伯说到,“阿伯,戴上口罩就安全多啦,但还是要少出门。”说完,周晓洋又马上投入卡口的工作中,为了让新垵更“心安”,他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话语。

“陈主任,我建议用采用‘无接触’信息采集法,收集来厦返厦人员的信息……”在村“两委”会上周晓洋说到。

随着元宵节后返工潮的到来,新垵村各卡点的人流量激增,采用纸质登记信息导致各卡点大排长龙。面对这种情况,周晓洋想到了自己所学的教育专业,以前他曾用问卷软件,给中小学生设计网上试卷,于是他将这个技术用到此次疫情防控中,自主设计了“无接触”信息采集表,将纸质登记表的信息“搬”到手机上,只需来厦返厦人员轻轻“扫一扫”,就可以通过填写相关信息。不仅如此,后台工作人员也可以随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实现了登记、导出、分析无纸化。

让数据多跑步,让群众少烦心。“有了这个扫码登记表,我们方便多啦,也不用排长队了。”刚刚回村的“新厦门人”开心地说到。此方法不仅提高信息采集的速度,减少统计的工作量,而且减少人员接触,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此方法在新垵村首创推出后,迅速在新阳街道各村(居)推广,很好地缓解了返工潮给入村卡点带来的压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夜幕降临,入村卡点的工作结束后,周晓洋开始转入“第二战场”,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正在整理一天下来的图片和文字,51天连续奋战,126份文字材料,他将心血倾注到文字中,赋予其力量,一字一句刻画出新垵村干部群众全力抗击疫情的模样,他的文字总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每当同事和村民提醒他要注意休息时,他总是说,“我不累,全村上下齐心抗击疫情,每天都有那么多值得记录的瞬间,我作为一名‘啦啦队员’,一定要为大家加油鼓劲!”

推荐作为抗疫一线家属心得体会七

“对不起轩轩,妈妈今年也不能陪你过年了。”这是__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__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后给自己11岁孩子打电话说的话。她已经3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了。

今年37岁的__是有着5年感染科工作经验的护士长,如果说当年19岁时参加抗击非典疫情是因为青春热血,那么现在,再次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第一线,则是因为担当和责任!疫情当前,她坚守岗位!

我有经验,我必须上!

1月22日上午,接医院紧急通知,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__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感染科需要把病房空出来做好应急准备。

来不及有时间反应,凭着多年的感染科工作经验,作为护士长,她立即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爆发应急预案开始行动起来:在院领导协调下与县中医院相关科室联系转移病人、完成当天治疗、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让科室的姐妹们赶紧熟悉二级三级防护,这是要上战场的,开不得玩笑。

各种终末消毒处理,各种防护用品申领、各种流程演练等一系列流程下来已经到了晚上九点,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科室的电话响起来了:“有武汉回来的新冠肺炎症状的病人需要到你们科室隔离观察!”__脑海里飞速地梳理相关流程,“好的,马上准备!”“新冠肺炎”这个新闻字样一直盘旋在科内每个人的脑海里,“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我必须上!”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给自己打气,她掷地有声地告诉科内同事!

勇往直前,战疫必胜!

1月24日,除夕,急匆匆地休息了3个小时,在科内简单地吃了点东西,隔离病区内的18名医务人员就当做是过年了。“这几天做梦都在进出隔离区、穿脱防护用品。”她告诉笔者,“在隔离病房,除了每天的治疗外,我们还需要给病人及时地心理疏导,减少他们的恐慌。”

1月29日湘西州确诊患者达到四例,虽然疫情在不断发展,但上级卫健委的好消息也在不断传来,__和科内所有人员都已经做好了对抗疫情的准备。

1月31日,感染科部分人员交接班,此次共有4名护士,2名医生出隔离区,出隔离区的医务人员将会在医院专门预留的病房内隔离观察14天,不能与外人接触。第二批请战人员会马上接替他们的工作。

笔者站在隔离区外远远地看见了__送他们出来,当问到隔离病区工作状态时,她说:“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了患者!”

“穿上了防护服进入到隔离病房,为了节省防护用品,也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我们6个小时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让我们头痛的是防护用品笨重,护目镜也会因为戴口罩产生雾气,看不清血管,我们护理人员只能凭经验来给病人静脉穿刺。”

“但我们都是白衣战士,这点困难不会难倒我们!”她补充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