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儿推拿第一次心得体会总结 小儿推拿学心得体会(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3:26:33 页码:8
小儿推拿第一次心得体会总结 小儿推拿学心得体会(三篇)
2023-01-12 23:26:3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小儿推拿第一次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鉴赏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比,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而且由于地球形状、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但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笑”在原文中显然有“讥笑”之意。至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方面看。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为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但若从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 为什么要“笑”他呢?“孔子不能决”告诉人们,做人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不能决”还告诉我们,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对于小儿推拿第一次心得体会总结二

1、认写本课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借助图画,根据诗句联系生活想象出小孩钓鱼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

1、认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观察人们钓鱼时的动作神态,并把观察所得讲给大家听听。

课时安排:1课时

1、借助拼音熟读古诗,认写本课生字,试着给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1、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出示图画)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

(生根据图上内容进行回答)

2、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1、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古诗,哪位孩子愿意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一下古诗呢?

(指名读—指名评价)

2、交流生字预习情况。

1、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把诗读得通畅,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

3、同桌互相听读指正,全班展示评价。

4、用生字卡片做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5、小组内读古诗,图文对照领悟诗意,看看能读懂什么,将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会提出来。

6、全班交流读懂了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解决。在最疑惑的地方,教师作精当的点拨,相机指导学生结合诗句和图画了解“蓬头”

“垂纶”、“稚子”、“借问”、“不应人”等重难点词语,让学生了解诗意。

7、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

8、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1、读一读,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对应 应答 反应 应用题

倒映 映照 放映 映山红

2、背诵古诗。

1、你喜欢诗中的这个男孩吗?为什么?

(预设:喜欢,因为他天真可爱。)

2、古代的许多诗歌描述儿童的可爱的形象,写得太好了,我们来读读: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

⑵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⑶放牧的孩子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课后审视:

我在这节课整体把握上,是先由实际生活引入(学生钓鱼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通过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和读好节奏,为分析古诗做准备。在分析的过程中抓住两个词语“学垂纶”和“怕”,让学生质疑,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当分析完后,再带着自己的感悟来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并讲述这个小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小儿推拿第一次心得体会总结三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钓、蓬、稚、侧、莓、苔、招、萧、促、篱”,会写“垂、客、借、落、挑、应”。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指导学生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儿垂钓》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富有童趣的古诗。

(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释题:

教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你搜集到关于诗人的哪些资料?(师生交流,介绍诗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是一个手工匠。年轻时背着工具箱从事磨镜、修钉门锁等手工。人称“胡钉铰”,诗却写得很好。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被称为“胡钉铰诗”,后隐居莆田,他留下的诗传送至今仅剩四首。)

(本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即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通过了解胡令能的经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认写生字

1、师示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即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下一步学习诗句。)

2、自由读诗句,用笔画出不会读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出示生字:钓、蓬、稚、侧、莓、苔、招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

(1)自由大声读.

(2)给字组词,开火车组词领读。

( 3 )说一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比如:加减识字法、联想识字法、形声结合识汉字。

(4)书空“垂、借、应”,描红并且练习写一遍。

垂:注意该字的笔顺,看准哪一横最长再写。

(本部分设计得翔实,充分体现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设计意图。)

(三)、再读诗句,感悟诗意

1.同桌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读;找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流利。

3.交流理解:你读懂了哪些字词?还有哪些字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通过小组学习或查工具书,师生共同交流理解不懂的字词。

侧坐:身体歪斜着坐。

莓苔:莓,指某些果实很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植物。苔: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呈墨绿色。莓苔泛指生长在河边的草丛。

映:诗中指遮蔽。

遥:远远地。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环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5、解决重点问题,理解全诗内容

(1)这首诗描写了小孩儿的哪些方面?(描写了小孩儿的样子和钓鱼时的姿势)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儿?(天真可爱,做事情十分认真、专心)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7、指导朗读,读出小孩儿钓鱼时的认真可爱

(本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感悟。)

(四)、引导背诵,情感深化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2)学生根据诗意,想像画面背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启发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诗,根据诗意,给诗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样子 蓬头稚子学垂纶,

姿势 侧坐莓苔草映身。 专心致志

神态 路人借问遥招手,

表现 怕得鱼惊不应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