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抗疫英雄张定宇的心得体会实用 抗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张定宇(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2:24:30 页码:14
抗疫英雄张定宇的心得体会实用 抗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张定宇(6篇)
2023-01-13 02:24:30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抗疫英雄张定宇的心得体会实用一

今年37岁的__是有着5年感染科工作经验的护士长,如果说当年19岁时参加抗击非典疫情是因为青春热血,那么现在,再次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第一线,则是因为担当和责任!疫情当前,她坚守岗位!

我有经验,我必须上!

1月22日上午,接医院紧急通知,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__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感染科需要把病房空出来做好应急准备。

来不及有时间反应,凭着多年的感染科工作经验,作为护士长,她立即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爆发应急预案开始行动起来:在院领导协调下与县中医院相关科室联系转移病人、完成当天治疗、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让科室的姐妹们赶紧熟悉二级三级防护,这是要上战场的,开不得玩笑。

各种终末消毒处理,各种防护用品申领、各种流程演练等一系列流程下来已经到了晚上九点,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科室的电话响起来了:“有武汉回来的新冠肺炎症状的病人需要到你们科室隔离观察!”__脑海里飞速地梳理相关流程,“好的,马上准备!”“新冠肺炎”这个新闻字样一直盘旋在科内每个人的脑海里,“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我必须上!”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给自己打气,她掷地有声地告诉科内同事!

勇往直前,战疫必胜!

1月24日,除夕,急匆匆地休息了3个小时,在科内简单地吃了点东西,隔离病区内的18名医务人员就当做是过年了。“这几天做梦都在进出隔离区、穿脱防护用品。”她告诉笔者,“在隔离病房,除了每天的治疗外,我们还需要给病人及时地心理疏导,减少他们的恐慌。”

1月29日湘西州确诊患者达到四例,虽然疫情在不断发展,但上级卫健委的好消息也在不断传来,__和科内所有人员都已经做好了对抗疫情的准备。

1月31日,感染科部分人员交接班,此次共有4名护士,2名医生出隔离区,出隔离区的医务人员将会在医院专门预留的病房内隔离观察14天,不能与外人接触。第二批请战人员会马上接替他们的工作。

笔者站在隔离区外远远地看见了__送他们出来,当问到隔离病区工作状态时,她说:“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了患者!”

“穿上了防护服进入到隔离病房,为了节省防护用品,也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我们6个小时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让我们头痛的是防护用品笨重,护目镜也会因为戴口罩产生雾气,看不清血管,我们护理人员只能凭经验来给病人静脉穿刺。”

“但我们都是白衣战士,这点困难不会难倒我们!”她补充道。

有关抗疫英雄张定宇的心得体会实用二

我是一名基层国土员,从大年初一起我们乡镇全员就取消了休假,迅速投入抗疫工作。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深入茶馆、超市、集市等人口密集地方发放宣传单,劝散茶馆中聚集人群;落实上级指示禁止农贸市场中活禽交易,禁止举办群体性聚餐活动,暂停乡镇赶集。

大年初三起,全员在村组干部陪同下入户,精准摸排湖北(武汉)回乡人员信息。

目前全国物资保障困难,在我们乡镇同样无法保障口罩、酒精等防护工具,有些干部在没有口罩的情况下依然无怨无悔,坚持下村入户。

我知道,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不分昼夜修建“小汤山”医院的建筑工人相比,我们的付出可能显得微不足道。

身处基层,我们能做的就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只有我们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前方的战士才能安心战斗。

我工作的乡镇离家大约15公里,要先坐市内公交再换农村客运班车才能到达。

说实话,在当前环境下,每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每天走访入户,内心还是有一点焦虑和恐惧。

但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冲在最前线,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

从22岁进入体制内,今年是我在乡镇工作的第六年,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基层献给了国土事业。

如今我想要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去年10月参加了市级部门的遴选考试,结果并不理想。

因为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是好事多磨,所以要相信自己、提升自己,当机会来临才能抓到。愿心中有丘壑,一往无前。

有关抗疫英雄张定宇的心得体会实用三

尊敬的白衣天使:

你们好!

你们是我心里的英雄。我有很多心里话要对你们说:就在春节快要来临时,人体的细胞正在面对一场战争——病毒的攻击。在这场无情又残酷的疫情面前,是勇敢的白衣天使冲向了武汉,你们不惧生死,勇敢又坚定地走向了抗击疫情、拯救生命的战场,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你们和时间赛跑,分秒与病魔较量,和死神争斗。

现在疫情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定时炸弹,因此人们会担心、会恐慌,这都是情有可原的,可是随着国家的严格防治和科学研究,不可否认的是治愈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着,这无疑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是你们英勇向前,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家人放在一边,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去救治危重病人,脱掉防护服后,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想一定很疼吧?但是你们却一笑而过,正因为你们站在了抗疫的第一线,我们相信很快就能迎来战役的胜利。请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因为国家一直在关心着你们,全国人民也都在支持着你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一定会听你们的话,在家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给你们再添麻烦,我们一定会与你们风雨同舟,所以,武汉,请加油,中国,加油!

我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可以战胜疫情,你们也就可以早日回家!

等冬天过去,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快乐嬉戏!

平平安安!早日归来!

有关抗疫英雄张定宇的心得体会实用四

尊敬的党支部:

2020注定是一个不普通的庚子年。新冠病毒的突然“造访”打破了新年原有的温馨,打破了一些人在新的一年大展宏图的愿望,更打击了中国乃至国际的经济。这些新冠病毒所带来的损失已成事实,不可恢复,我们能做的是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作为一名立志入党的学生,我也对这次疫情进行了一些反思。

首先,我反思了造成此次疫情的原因,一方面,人类食用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是造成此次疫情最主要的原因,在远古时代时,我们的祖先食用野生动物实属无奈,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段时间里人们不再使用野生动物,但是近年来,人类似乎不再满足于人工培养的食物,开始把目光聚集于野生动物,人类确实在野生动物领域找到了一丝新鲜感,但他们却忽视了这种行为给大自然带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次的疫情便是自然给人类的惩罚,在此之前,自然给过人类警告,但是人类似乎过于自大,并没有将自然的警告放在心上,依旧肆意妄为。如果这次的疫情依旧没有引起人类的警醒,人类依旧不知道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那么这次惩罚不是第一次,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另一方面,是病毒本身的特性,他传播迅速,媒介颇多,防不胜防,再加上一些不道德的人故意隐瞒症状甚至故意传染他人,对于这种人,我实在不敢恭维,这种行为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挖掘,但是最重要的是,这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应该仅仅被放在纸上,更应该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让它成为一种准则,一种习惯。

其次,我回想了疫情从发生到现在,中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有所感悟。原本,春节应该欢声笑语,万家团圆,共迎新的一年,但是2020的到来却悄无声息,不见了人们欢乐的聚会,不见了温馨的家庭旅游,甚至有些人连团圆都难以奢望。不少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在疫情发生后,奔赴抗疫一线,他们去守护全国人民,却把仅仅把背影留给了亲人;一些女医护人员为了好打理将自己的头发剪短,没有一个女生不喜欢美丽,但是她们却放弃了美丽的机会,而选择为患者重新赢得美丽;钟南山院士83岁高龄依旧奋战在疫情抗战一线,他的职业素养指导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不断科学化高效化,一系列的科学的指导方针仿佛让中国人们吃了定心丸,全国上下积极响应,以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防疫战;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院长在身患渐冻症,妻子被感染的情况下,依旧坚守着,他与命运叫板,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托起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这些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工作者们舍弃小我忠实于大我的奉献精神是全国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应当效仿学习的。

其实在疫情爆发的一段时间内,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家学习一些知识并且响应学校号召,为疫区加油筹资,但是元宵节那天,我观看了那场没有观众的晚会,《相信》《你的样子》《中国狙击战》等催人泪下的朗诵深深触动了我,我觉得我即使无法奋战在前线也应该在前线人员为我辛苦编制的保护网中做一点实事,不应当局限于学校的活动,因此在征集志愿者时,我马上报名参加了活动,我为小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普及疫情的知识,提醒大家带好口罩,认真登记进出人员;还在超市的入口处为进入超市的人员测量体温,登记姓名以及联系方式,看到进入超市便摘下口罩的人员加以提醒。与此同时,我还在线上成为了一名世青的倡导志愿者和志愿北京中的一名辅导老师,我想为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想让更多人了解疫情,想呼吁更多人一起加入志愿活动,虽然也许这份力量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无数这种微不足道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一定可以让中国平安度过这次的疫情。

这次疫情爆发突然,影响范围广泛,传播速度迅速,而中国却紧而不乱的部署工作,迅速控制疫情,有条不紊的向重灾区调配医护,这不仅得益于中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以及优秀的奉献精神更得益于党中央的科学指挥,疫情就是命令,命令发出后,党中央高效部署,迅速成立应急小组,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面对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影响,使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之后出现的三期叠加等矛盾更加复杂的局势下,党中央采取一系列积极刺激政策,习总书记在2月23号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努力达到全面建设小康以及六稳的要求。

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在疫情当前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听党的话,跟党走,我相信中华民族在党的带领下定能使中国早日摆脱疫情,早日恢复昔日的繁华。中国加油!

汇报人:天涯招考网

有关抗疫英雄张定宇的心得体会实用五

——记无私奉献英勇奋战的医务人员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截至2月15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249例,其中武汉市39462例。

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全国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军队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子弟兵。

“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满怀“我们定能赢”的必胜信心,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谁没有自己的亲人,谁不知道平安的可贵,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和时间赛跑,同病魔决战,与死神较量,他们毅然决然告别家人,挥别家乡,义无反顾冲上火线,冲上战场!

火速驰援共克时艰

除夕之夜,这样一张照片刷屏: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头、抿着嘴,挽起袖子打针。

这名女兵,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x;照片的场景,是医院安排大家打用于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此前,刘x已在机场过了安检,准备去看女儿。但接到通知,她立即返程,当晚就赶往武汉。

出发前,刘x只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有任务需要驰援武汉。七天后,口罩和护目镜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这张照片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妈妈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勒痕在女儿脸上,疼痛在母亲心里。妈妈哭着打电话来问“你的脸还能恢复吗?”刘x却满不在乎:“当然能,我还是你漂亮的乖女儿。”

经中央军委批准,除夕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出发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有不少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医护人员。

武汉市民刘朋说,人民子弟兵来了,胜利就不远了!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今年才22岁的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朱海秀在汉口医院隔离病区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医院穿好防护服;工作中,防护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是满满一层雾气,但仍然一刻不肯停下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从祖国各地向武汉集结。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哪个医院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

“加油!”

“加油!”

2月7日晚,武汉天河机场。紧急驰援武汉的山东、四川2支医疗队在此相遇,相互致意。

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同袍抗疫情。除了“东齐鲁”“西华西”,还有“北协和”“南湘雅”,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尽锐出战。

在武汉当地,有6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1.5万余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连接了8个电话。到现在,他已经在疫情中坚守近两个月,常常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各种工作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应接不暇。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全部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雷厉风行”,是同事评价他时说的最多的字眼。

“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其实,张定宇自己,也是病人。2018年10月,他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身体会慢慢萎缩直到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前不久,她突然觉得呼吸有些喘。她悄悄去查了淋巴细胞,很低;检测核酸,阳性;肺部ct,显示已被感染。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

好在,妻子最终康复。“我很内疚,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28年了,和很多担心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张定宇说。

争分夺秒生死竞速

2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亚玲悄悄走出了工作区。在员工通道的一个角落,她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她要见母亲最后一面。

千里之外,昆明跑马山殡仪馆遗体告别厅,吴亚玲母亲遗体告别式正在进行。前一天,原本健康硬朗的母亲突发疾病过世。她把悲伤压在心底,偷偷痛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吴亚玲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今年44岁的她,2008年赴汶川抗震救灾,2014年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在火神山医院,她的工作是监督每一名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是否做好防护。同事们都说,“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医护人员要实现零感染,全靠她了!”

虽然失去至亲痛彻心扉,她依然擦干眼泪回到岗位。吴亚玲和她的战友们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我会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好,不胜不归!”她说。

忠孝两难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像吴亚玲这样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还有很多。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先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该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4公里,抗疫期间承担着巨大诊疗压力。

2月8日,是武汉市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后的第二天。得知消息后,许多同事没忍住眼泪,甚至打电话来大哭。但她却反复强调“我还好”。

1月22日,王琼娅的丈夫、汉口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韩家发被确诊新冠肺炎住院。住院后,韩家发一度高烧至40.7度,伴发急性呼吸衰竭。好在目前病情逐渐好转,已经稳定下来。

在查房时,王琼娅曾经“顺带”探望过丈夫两次。“我问,你怎么样?他因为高烧不太清醒,就点点头,意思是让我放心。”在那之后,王琼娅再没有陪在丈夫身边。“我真的没时间去看,而且还要浪费防护服,我舍不得。”她更相信,有同事的专业救治,丈夫能挺过去。

有这样忙的父母,11岁的女儿早就已经习惯自己照顾自己。春节前,为了治病救人,夫妻俩早早送走了孩子。“那天早上,我把她喊起来,告诉她要收拾行李,之后会有亲戚把她接回老家。”王琼娅有些愧疚,亲戚来接孩子时,她正在医院工作,都不知道女儿究竟是几点离开的。

直到现在,王琼娅和女儿也没怎么联系。“没必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事,她的年龄承受不起。”王琼娅想着,孩子能回到农村住一阵,还能锻炼自理能力,期待女儿回来时能更懂事。

每天,王琼娅要做的事情繁多复杂,不仅要负责统筹指挥全院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参与全院重大抢救、会诊、查房工作,和普通医护人员一起守在一线。

“我老公被感染之前,已经有同事被感染了,也许有一天我可能也会被感染,但在抢救生命面前,作为医生,我要负起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琼娅曾经这样表态。

2月16日,记者从汉口医院党办了解到,王琼娅已经确诊,目前正在治疗中。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湖北医务人员确诊1502例(含武汉1102例)。

但,没人当逃兵。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虽然是同一个科室,医生余平和妻子李叶子却很少见面。“急诊中,难以做到绝对防护,好多同事都倒下了,但我们从没有想过退缩。”余平说,为保证安全,两口子也相互隔离,只是在每天交接班时,才透过防护服相互问候。

李叶子最盼望的,是与丈夫一起轮班的日子。虽然两人要在人群中寻找半天,仔细辨别举止姿态才能发现对方,但是“只要能见到,就是一种幸福。”

心疼化为行动。2月14日,余平给妻子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科室刚发的防护服和n95口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我们都要好好的!礼物奉上,请笑纳。”余平在给李叶子的表白信中写道。

众志成城期盼凯旋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正如这首诗中写的那样,白衣战士在前方鏖战,他们的家属也在后方默默支援。

“从您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责任是什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像您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骄傲!”2月10日,曹宇泽给爸爸曹志刚写了一封长信。

曹志刚,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批投入战斗,成为医院专家救治组成员。“会诊电话常在半夜打来,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现在,曹志刚已经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任务和周边地区发热病人转运任务。

“这是给我的最高奖励,心里暖暖的……”曹志刚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算是给儿子的回信。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彭渝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她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处长、主管护师。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彭渝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这个春节,彭渝原本计划和丈夫回老家看望双方父母。接到驰援命令后,已在医院连续值班4天的她,没来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不想让家人大过年为我牵挂。”

被蒙在鼓里的丈夫,几天后还是从电视新闻中发现了她的身影,给她发了微信。等彭渝再打开微信,其中有丈夫发来的叮嘱:“媳妇,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苦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粗心莽撞,沉着冷静。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务必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

字数寥寥,却深情几许。彭渝哽咽了,“我们是心灵相通的。”

5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小伙李明(化名)严重呼吸衰竭症状频现。这里,同时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所接管的重症医学病区。“上呼吸机!”随着主治医师丁欣一声令下,在场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开始抢救。经过治疗,李明现在已经好转。说起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回来的过程,丁欣感慨:“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很多病人,就是因为治疗过程中一个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功亏一篑。”

“icu里的治疗,从来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完成,需要整个医疗团队同心协力。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张病床用了28台呼吸机,医护人员从icu出来时衣服都已经湿透。”丁欣说。

“你们,守护着每个企盼着击败疫情的我们。作为师弟师妹,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使命。你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一节生动形象的课。你们今天的选择,也将会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元宵节这天,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全体学生向他们的师兄师姐,发出了最真挚的心声——愿你们整整齐齐地出发,整整齐齐地回来!

在全国白衣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下,截至2月15日24时,湖北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5623例。

有关抗疫英雄张定宇的心得体会实用六

——记无私奉献英勇奋战的医务人员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截至2月15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249例,其中武汉市39462例。

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全国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军队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子弟兵。

“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满怀“我们定能赢”的必胜信心,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谁没有自己的亲人,谁不知道平安的可贵,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和时间赛跑,同病魔决战,与死神较量,他们毅然决然告别家人,挥别家乡,义无反顾冲上火线,冲上战场!

火速驰援共克时艰

除夕之夜,这样一张照片刷屏: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头、抿着嘴,挽起袖子打针。

这名女兵,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照片的场景,是医院安排大家打用于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此前,刘丽已在机场过了安检,准备去看女儿。但接到通知,她立即返程,当晚就赶往武汉。

出发前,刘丽只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有任务需要驰援武汉。七天后,口罩和护目镜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这张照片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妈妈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勒痕在女儿脸上,疼痛在母亲心里。妈妈哭着打电话来问“你的脸还能恢复吗?”刘丽却满不在乎:“当然能,我还是你漂亮的乖女儿。”

经中央军委批准,除夕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出发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有不少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医护人员。

武汉市民刘朋说,人民子弟兵来了,胜利就不远了!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今年才22岁的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朱海秀在汉口医院隔离病区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医院穿好防护服;工作中,防护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是满满一层雾气,但仍然一刻不肯停下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从祖国各地向武汉集结。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哪个医院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

“加油!”

“加油!”

2月7日晚,武汉天河机场。紧急驰援武汉的山东、四川2支医疗队在此相遇,相互致意。

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同袍抗疫情。除了“东齐鲁”“西华西”,还有“北协和”“南湘雅”,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尽锐出战。

在武汉当地,有6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1.5万余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连接了8个电话。到现在,他已经在疫情中坚守近两个月,常常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各种工作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应接不暇。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全部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雷厉风行”,是同事评价他时说的最多的字眼。

“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其实,张定宇自己,也是病人。2018年10月,他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身体会慢慢萎缩直到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前不久,她突然觉得呼吸有些喘。她悄悄去查了淋巴细胞,很低;检测核酸,阳性;肺部ct,显示已被感染。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

好在,妻子最终康复。“我很内疚,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28年了,和很多担心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张定宇说。

争分夺秒生死竞速

2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亚玲悄悄走出了工作区。在员工通道的一个角落,她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她要见母亲最后一面。

千里之外,昆明跑马山殡仪馆遗体告别厅,吴亚玲母亲遗体告别式正在进行。前一天,原本健康硬朗的母亲突发疾病过世。她把悲伤压在心底,偷偷痛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吴亚玲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今年44岁的她,2008年赴汶川抗震救灾,2014年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在火神山医院,她的工作是监督每一名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是否做好防护。同事们都说,“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医护人员要实现零感染,全靠她了!”

虽然失去至亲痛彻心扉,她依然擦干眼泪回到岗位。吴亚玲和她的战友们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我会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好,不胜不归!”她说。

忠孝两难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像吴亚玲这样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还有很多。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先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该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4公里,抗疫期间承担着巨大诊疗压力。

2月8日,是武汉市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后的第二天。得知消息后,许多同事没忍住眼泪,甚至打电话来大哭。但她却反复强调“我还好”。

1月22日,王琼娅的丈夫、汉口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韩家发被确诊新冠肺炎住院。住院后,韩家发一度高烧至40.7度,伴发急性呼吸衰竭。好在目前病情逐渐好转,已经稳定下来。

在查房时,王琼娅曾经“顺带”探望过丈夫两次。“我问,你怎么样?他因为高烧不太清醒,就点点头,意思是让我放心。”在那之后,王琼娅再没有陪在丈夫身边。“我真的没时间去看,而且还要浪费防护服,我舍不得。”她更相信,有同事的专业救治,丈夫能挺过去。

有这样忙的父母,11岁的女儿早就已经习惯自己照顾自己。春节前,为了治病救人,夫妻俩早早送走了孩子。“那天早上,我把她喊起来,告诉她要收拾行李,之后会有亲戚把她接回老家。”王琼娅有些愧疚,亲戚来接孩子时,她正在医院工作,都不知道女儿究竟是几点离开的。

直到现在,王琼娅和女儿也没怎么联系。“没必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事,她的年龄承受不起。”王琼娅想着,孩子能回到农村住一阵,还能锻炼自理能力,期待女儿回来时能更懂事。

每天,王琼娅要做的事情繁多复杂,不仅要负责统筹指挥全院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参与全院重大抢救、会诊、查房工作,和普通医护人员一起守在一线。

“我老公被感染之前,已经有同事被感染了,也许有一天我可能也会被感染,但在抢救生命面前,作为医生,我要负起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琼娅曾经这样表态。

2月16日,记者从汉口医院党办了解到,王琼娅已经确诊,目前正在治疗中。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湖北医务人员确诊1502例(含武汉1102例)。

但,没人当逃兵。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虽然是同一个科室,医生余平和妻子李叶子却很少见面。“急诊中,难以做到绝对防护,好多同事都倒下了,但我们从没有想过退缩。”余平说,为保证安全,两口子也相互隔离,只是在每天交接班时,才透过防护服相互问候。

李叶子最盼望的,是与丈夫一起轮班的日子。虽然两人要在人群中寻找半天,仔细辨别举止姿态才能发现对方,但是“只要能见到,就是一种幸福。”

心疼化为行动。2月14日,余平给妻子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科室刚发的防护服和n95口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我们都要好好的!礼物奉上,请笑纳。”余平在给李叶子的表白信中写道。

众志成城期盼凯旋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正如这首诗中写的那样,白衣战士在前方鏖战,他们的家属也在后方默默支援。

“从您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责任是什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像您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骄傲!”2月10日,曹宇泽给爸爸曹志刚写了一封长信。

曹志刚,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批投入战斗,成为医院专家救治组成员。“会诊电话常在半夜打来,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现在,曹志刚已经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任务和周边地区发热病人转运任务。

“这是给我的最高奖励,心里暖暖的……”曹志刚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算是给儿子的回信。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彭渝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她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处长、主管护师。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彭渝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这个春节,彭渝原本计划和丈夫回老家看望双方父母。接到驰援命令后,已在医院连续值班4天的她,没来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不想让家人大过年为我牵挂。”

被蒙在鼓里的丈夫,几天后还是从电视新闻中发现了她的身影,给她发了微信。等彭渝再打开微信,其中有丈夫发来的叮嘱:“媳妇,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苦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粗心莽撞,沉着冷静。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务必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

字数寥寥,却深情几许。彭渝哽咽了,“我们是心灵相通的。”

5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小伙李明(化名)严重呼吸衰竭症状频现。这里,同时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所接管的重症医学病区。“上呼吸机!”随着主治医师丁欣一声令下,在场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开始抢救。经过治疗,李明现在已经好转。说起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回来的过程,丁欣感慨:“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很多病人,就是因为治疗过程中一个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功亏一篑。”

“icu里的治疗,从来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完成,需要整个医疗团队同心协力。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张病床用了28台呼吸机,医护人员从icu出来时衣服都已经湿透。”丁欣说。

“你们,守护着每个企盼着击败疫情的我们。作为师弟师妹,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使命。你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一节生动形象的课。你们今天的选择,也将会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元宵节这天,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全体学生向他们的师兄师姐,发出了最真挚的心声——愿你们整整齐齐地出发,整整齐齐地回来!

在全国白衣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下,截至2月15日24时,湖北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5623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