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学爱好者讲历史心得体会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心得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2:49:11 页码:8
文学爱好者讲历史心得体会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心得体会(8篇)
2023-01-13 02:49:11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文学爱好者讲历史心得体会总结一

共青团xx联合大学委员会。

xx联合大学河柳文学社。

xx月xx日(星期xx)。

南山公园。

以秋游的形式进一步加强社员与社员之间的联系、与其他高校之间联系,提高社团工作。秋天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哀而不伤。借南山之地理,聚于此借景抒情、言文论诗。社员们亲身扑捉大自然的风景,使得抒情有物可依、有景可依。进而提高河柳文学社稿子的质量。

1、本次活动限于河柳文学社全体社员同xx其他高校(兰州商学院等)。

2、此次秋游活动由河柳文学社各个部门部长全权负责,保证社员人身安全。

3、活动经费实行aa制原则。全部费用由社员自行凑齐。水、干粮自备。

4、路线:149路公交车终点站→爬山→南山公园。

5、游毕,河柳文学社每位社员都写一篇游记或者心得,文笔优美的稿子将在《河柳周刊》上刊登。

xx文学社策划部

20xx年xx月xx日

最新文学爱好者讲历史心得体会总结二

以往记得,自我很喜欢读书,到了痴迷的地步。

因为书中的人物是欢乐的,他们的背影乐观坚强。

以往以为自我是痴迷读书的,可是还没有到达那种真正痴迷的地步。

因为书中的人物是孤独的,他们的脚步铿锵却迷茫。

以往爱书,因为痴迷于隋唐小说,经常会捧着一本《隋唐演义》,开着台灯,坐在被窝中,直到深夜。看着那错综纠葛的兄弟情义、儿女情长。古典武侠那荡气回肠的英雄往事,最忠诚能够为之赴汤蹈火的友情,以及那因为利益以及无奈的最蚀骨的背叛与放弃……

那是台灯那惨白的光照在书本上,摩挲着那已经略有一些陈旧的纸页,看着那抽象的插图,竟有一种心酸之感,好像那最脆弱的放弃与那黑暗的权利之争,自我好像近在咫尺,却无法改变。原先这就是历史的残酷,洪流之中,朝堂上的权力之争,只为了活下去,黑暗的朝堂之争。玄武门事变,逼迫退位,一切都像是铺设好的,有一种令人心惊的脆弱。

之后喜欢古典文学,宋词,是我最喜欢的。可是最喜欢的还是纳兰容若的饮水词。他的一首《虞美人》令我不禁落下泪来。拾得一只翠翘,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时间催人老,可是这只是一个年仅三十七岁便辞世之人对世事的感叹,让我心寒。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那时的月光是否如今日,如灯光般倾洒,荒诞而清冷。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著作,这一本书,点燃了文学的灯,它是文学的灯,它体现出了文学是灯的真挚,三天光明,她在书中想要做的那些最简单的事情另我有一中温暖的感觉,它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不像那一些高高在上的美文,只是为了观赏性的价值,可是这本书的书页却点燃了文学的灯。文学是灯,它溢出的零星灯火点燃了无数人的生命。同时它是指路的明灯,即使只施舍幽暗的灯火,也让人们有期望去寻找光明的大门。

是的,文学是灯,一盏拥有数万种甚至更多颜色的灯。一道黑暗,便能令它折射出光彩。它是灯,改变别人命运的灯。有一个小偷在偷东西之际,看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好奇的一翻,竟然让他走上了光明的道路。也许就是这好奇的一翻,文学施舍了他零星的灯光,让他的生命燃烧起来。他发誓:要像保尔·柯察金一样生活,即使在困苦的生活,都不会低头。文学只是静静看着他,默默为他点亮了通往光明的路,将沿路的灯光洒在他的面前,供他前行。

是的,文学是灯,它从来不会过分的施舍,只是静静的看着那在蜿蜒的文学慢慢匍匐前行的人们,冷漠的看着,用那漆黑的眸子看着,适时的时候,在为那些飞升的灵魂送上暖暖的灯火,再离去,继续静静地看着人们前进。

是的,文学是灯,一盏照亮前行路的灯。

最新文学爱好者讲历史心得体会总结三

文学,是生命永恒的香味,文学不是茶,愈冲愈淡;文学是酒,越陈越香。文学伴我成长。

想到文学,首先想到的便是书了,书也如人,自有她的性格与感情。读一本好书,便如与一个有个性的朋友交流,不管她是温良的还是激烈的,只要进入她的境界,便多会为她所感染。思维缜密的,让你头脑冷静,追昔思今;气势雄浑的,让你心情激荡,有铁马金戈,纵横四海内的豪情;意致高远的,让你淡泊名利,顿萌归隐之心;伤春感怀的,又让你多愁善感,浑不知千思万绪一时从何而来……

既要翻来覆去几十遍地琢磨红楼,又何妨将消酒休闲的一带而过。如此景象别有一番情趣。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我觉得,书中自有真性情。以书为师,以书为友,只愿有一日佳文积满斗室,醉卧其中,便可无所求了,文学伴我成长。

提到文学,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像是优美意蕴深字句简短的诗词,又例如让人可喜可悲的各类小说,还有生动趣味的小曲小调……这些都是文学中的一部分。

读到那些让人深受启迪的诗、词、句……我都会拿出本子将这些优美动人,吸引读者的'东西记录下来作为积累,偶尔也在空闲时翻开本子欣赏欣赏,当是放松心情,亦或是在遇到迷茫困惑时,寻找当中有没有一些可以指引我正确方向,帮助我心情舒畅面对事件的东西,而我总能找到许多。

文学伴随着我,给了我喜怒哀乐,它伴我成长。

“文学”这两个字是爸爸教我的,他告诉了我文学的含义,他说“文”就代表知识,而“学”自然是学习,知识是学不尽用不完的,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拓展知识,那便是文学的更深一层含义。如今我以了解了文学的作用和意义。我该努力创造自己的文学,文学也将永远伴随着我。

现在的我与文学相伴,常伴朗月与灯同照,卧读与神游并驱,人间时光短,书中明华长。

文学是沉浸多年的酒,越陈越香。

文学伴我成长中考满分作文2

纵观古今 ,有多少人为文学所倾倒,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文学而折腰,与文学结缘,我与李白月下饮酒,共邀明月,与文学结缘,我与曹文轩共同沉醉。

文学,伴我成长。习惯了城市喧哗,习惯了“勾心斗角”,在一所普通的学校里,学业与责任压迫着我,使我的身心疲惫,极力想躲避这外世的 “喧哗”。文学,在我的生命里,我沐浴着文学,心境放松。沉醉在文学的世界里,优美的文字还有作者的丰富情感,每次都能让我感同身受。读着李白的诗歌慢慢入睡,梦中,我与他对酒且当歌,人生几何,我明白了李白的浪漫,他内心的丰富。曾烨的文章,我明白了他感情的内敛,内心的细腻;读曹文轩的作品,我感受到了他那份童真和内心的无邪.

其实,文学无处不在,他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信手拈来几句就会成为一首美妙的小诗。我曾在看过一本书后,写了一首小诗:我愿把她风干,然后藏起来,慢慢的下酒。只这三句话,我的感情馆就告诉给了大家,焚着书的香,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热爱文学,就如同我热爱生命一样,它像刻在了我的血液里,仿佛是我一出生,它就跟在我身上了似的。文学在我小时候,就一直陪伴我。它,我的好朋友!

从文学中,我纵观古今,翱翔在浩瀚历史之中,文学,是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是我们进步的阶梯。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最爱的一首诗,没有原因,只是感觉,因为这首诗,我读遍了李白的诗,那种感觉,不是一句话能够表达的`。

文学伴我成长中考满分作文3

文学长路雪飘飘,几多寒来几多笑;秋风犹似一杯酒,尝尽苦来乍觉甜。

——题记

文学之闰,美化着山,美化着水,美化着严竣的历史和人人向往的未来,也美化着颗颗不泥的心!

对待文学,无须诠释,只要用心去领悟,正如含蓄似春之阳光,热烈似夏之活跃,豪放似秋之飞扬冷傲似冬之清凉!文学恰似变幻多端、高深莫测的精灵,消融郁闷使者的化身!又恰似汩汩奔流的溪水,滤过我的心田,冲去心中的暑热、杂念!

徜徉于奇妙的文学之中,不禁令我心旷神怡。的确,文学不仅仅为我写作起到作用,还可陶冶智慧的情操,令我在人生之路过得更完美,更充实!

享受文学业,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部分。我定会牢牢地把文学抓住、留住,使我的心中有股文学之灵感、之灵秀!

诚然,文学是无止境的。她像淙淙流水日夜奔腾般永不停熄,固然如此,我仍会执着的追求她,因为我的人生已离不开文学的滋润,更离不开文学的伴随!毕竟只有文学,才能倾诉的伙伴,只有文学才是值得信赖的知心!

倘若,离开了文学的伴随。就好似我的灵魂已不再属于我;就好似大地已不存在鸟语花香;就好似潺潺流水已化为乌有,定格成一潭死水!那时,空灵飞灭,天昏地暗,便掌握着世界!惨不忍睹!万籁俱寂哪!

呵~文学竟是如此美妙,如此绚丽!她像载着累积的星得向我们驶来。遥望无边无际的宇宙尽头,却又是那样令人敬而畏之;然而,当你努力地去亲近她,捕捉她时,却又像举步可得,近在眼前!

的确,当你渴望得到文学时,只须你的三分努力,便会有七分的回报,试问,如此之喜事,又何乐而不为呢?又何防不亲身体验呢?

噢!文学,我心中永流淌着的文学!你将会伴随我成长,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绿洲!

文学伴我成长中考满分作文4

星星还是星星,在书中却成了一个快乐的小精灵;海浪还是海浪,在书中却成了一只抚摸沙滩的手。每一本书都是我的好朋友,一直陪伴着我成长,和我分享所有的喜怒哀乐。我最喜欢的书是《儿童文学》,因为它总是陪我度过最难过的时光。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我跟妈妈去学单车。没练多久,我就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学会了。便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独自一人从一个很高的坡上摔下来。结果,由于我的技术不到家,刹车没刹住,就从车上摔了下来,摔得鼻子都流血了。于是,便说再也不要骑单车了。妈妈看到了,就马上抱着我回家搽药。回到家后,我闲着无聊,就打开《儿童文学》看。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名叫:《可乐男孩:折断翅膀,也要飞翔》。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中学男孩在一次地震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他不哭也不泄气,仍然坚持用另一只手写字。我看完后,十分感动,又想想自己,因为受了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而我觉得,我自己最喜欢的营养品就是——《儿童文学》。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喜欢它?那我只能说:“《儿童文学》有时候像个朋友,和你分享所有的喜怒哀乐;有时又像个老师,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时又像个宽阔的海洋,让你在其中游玩。所以我喜欢《儿童文学》。”

文学伴我成长中考满分作文5

还记得第一个认识的字吗?还记得第一篇读的文章吗?还记得第一本看的书吗?

一点点接触,一点点积累,这便是我们的文学之路,它让我们学会了听、看、闻,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个字,而是拥有无限想象的空间。

在文学中遨游,感受那一份清新。它,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它,是寒冷中的'一缕阳光;它,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曾几何时,文学已成为了我心灵的圣殿,思想的驿站,一点一点地渗透。

在那里,我感受到了自然的淳朴与清新,仿佛进入一座翠绿的山林,聆听山涧泉水“叮咚”的欢唱,小鸟在枝头欢舞,似在开派对。阳光穿透树丛,一点点透过缝隙,地面上的小草还带着露珠,亮闪闪的,不知名的花朵竞相开放,散发着阵阵芳香,没有杂质,只有那种平凡的而又纯洁的如泉的清新。

文学如山里一泻千里的瀑布,每一字、每一句,每一行都充满着灵气,富含着激情,万马奔腾,气势雄壮。就在我心灰意冷或消极疲惫的时候,有那么一脉天与地的灵气冲击我的灵魂,仿佛为生命洒满了阳光。那种“惟我独尊”的狂傲,那份“天地同在”的气魄油然而生,就像瀑布一样,在凹凸的利石上粉碎自己,换个晶莹满天。

文学,品味的不仅仅是清新、热烈和浪漫,更有一份哲理。就如同坐落着的山,是永恒的哲理、文学,如同爬山,“登的愈高,望的愈远”。当书里的理性,擦亮了眸子,便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目光就会穿越世俗的尘埃上升为一种高度、一种品俭、一种洒脱、一种超俗。当执笔时,那种最远古、最单纯、最接近自然的思想会不断涌出,没有尘嚣的嘈杂!

文学,是一处无人打扰的境地。

文学,是知识的宝库,让我变得博学多才;文学,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教会我品味生活;文学,是大千世界的缩影,让我看透世界;文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我回味无穷……遨游在文学的太空中,我感受到了自由与舒畅。

文学以它那独有的魅力启发着我,熏陶着我,关怀着我,载我扬帆起航,带我搏击风浪,领我经历风雨,指引我翱翔在文学的殿堂中,伴随着我萌发、成长!

最新文学爱好者讲历史心得体会总结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傍晚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深入感悟

1.小组汇报。

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最新文学爱好者讲历史心得体会总结五

通过这次“国培”远程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我有很多知识感触。一个优秀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好的素质,还要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心态,还应该具备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身在社会里,心中有学生”。通过本次学习,我觉得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底子,当然这文化底子就要从各方面中获取。教师不仅要阅读教材,阅读资料,最重要的是博览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小学教学成功与否,学生语文成绩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学习素养有很大关系。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加以锤炼,在课堂中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知识的魅力。尤其是当今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知识文化必须提高。缺少文化内涵的教师,如何能把语文教好。因此,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要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网络,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文化知识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展示自己的魅力,得到学生的尊重。要想从整体上提高自身修养,读书是关键。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宝库,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

老师应该把握两点,一个是深刻地把握文本,另一个就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充分发挥老师的学习经验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教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就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新问题、新障碍,及时处理课堂的方法,教学的进展情况,随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我们的教学能高效地进行。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语文教学,才能教好语文。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熏陶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学训练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小学生单纯、幼稚、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精心培育,他们都会有所发展;只要我们给孩子信心,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重视,帮他们树立自信心,还怕我们的学生不会进步吗?教师用一颗爱心感染孩子,孩子就会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家庭,那将是教师伟大的贡献。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新文学爱好者讲历史心得体会总结六

文学,一个隽永的字眼,带着一缕淡淡的香气,弥漫在我们心间.......---------题记

文学和我们总是息息相关。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一场春雨悄然降临人间,撑着一把小伞,漫步在小路上。耳畔回荡着雨滴敲打在伞面的声音,环顾四周,烟雨霏霏,雨滴形成珠帘遮掩着眼前的景色。来到桥上,雨滴落在河面上形成点点涟漪,河边杨柳刚刚抽出的嫩芽在雨水的洗礼下青翠欲滴。一场春雨,洗净了一冬的严寒,洗出了一段崭新的生活,不禁咏叹“春雨贵如油”啊!

夏天,携带着一股闷热、干燥,如王者般突如其来的到来,驱走了春季的和煦。取而代之的是炎热。漫长的三伏天,持续高温的天气,声声蝉鸣响彻夏日的天空,一声接一声不眠不休。夏日的荷塘,洋溢着别样的风情。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如仙子般超然脱俗。微风拂过,带来了池塘的一丝凉气,荷叶与荷花微微颤动,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秋分飒飒,万里无云。略有些凉意的风迎面吹来。落叶纷纷,在风中飘舞,如蝴蝶般上下翻飞。秋日的阳光少了夏日的炎热,增添了一份温柔,透过稀疏的枝杈轻轻地洒在空中飞舞的“蝴蝶”,给人以一种温和的视觉享受,让原本悲伤的落叶多了几分恬静,不忍打破这份宁静,缓步走着,小心翼翼地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也带着专属这个季节独一无二的美丽。

冬天,大雪纷飞,银光素裹。个人十分喜欢下雪后的世界,因为那时的世界一片纯白,一尘不染,眼前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毫无瑕疵的白,真想这雪永远不会融化,永远这么纯白.......“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的雪花悠悠飘落,洋洋洒洒。寒冷的冬天充斥着空灵的.美。

一年四季,岁岁年年都拥有自己的诗篇,自己的文学。

如灯的文学,永不熄灭,伴随我渡过每个春夏秋冬。

最新文学爱好者讲历史心得体会总结七

摘要: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比较文学的发展为中学贯彻比较文学教学理念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引导学生具备“世界性眼光”和“世界主人”的意识和胸怀。这样的结合将会为培养初具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比较文学;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世界性眼光

比较文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它适应了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体现了用包容性眼光看待世界的学科方式,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它宣扬的“世界性眼光和胸怀”以及注重跨界的研究方法,不仅体现了宽广的学科视野,更显示了面向未来的人文素养。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它已步入高校课堂,成为中文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参考陈惇老师的研究资料:1990年,它正式进入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其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把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合并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归属中国语言文学类的二级学科。1998年,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把“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同时还把比较文学列入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高教司在对师范院校中文系必修课设置的意见中还取消了过去多年开设的外国文学,而代之以比较文学,而在对综合性大学中文系课程设置的意见中,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是分别开设的两门课。1998年之后,比较文学开始被列为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1]。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首先,它已经是师范性和综合性大学中文系专、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而高校中文系毕业生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来源。其次,比较文学也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使得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衔接变得顺理成章。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师在职培训的蓬勃开展,如教育部组织开设的各种中学语文教师“国培”、“省培”计划,以及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逐年扩大招生数量,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现实性也在大大增加。最后,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以进入高校为主,不少人都选择进入中学当语文教师,而比较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生进入中学当语文教师尤为突出,这使得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的联系更为紧密。因而,从学科发展角度而言,比较文学已经进入了中学,具有指导中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现实性,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连接途径也变得更加迫切。

一、比较文学理念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国内比较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引进、介绍到后来的改造、纵深,并在国外比较文学普遍走向危机的情况下,成功接过了学科大旗。在相关学者努力下,中国比较文学越来越走向成熟。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并举,成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两大支柱。跨学科研究和阐发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由此,逐步形成了以“跨文明、跨文化”为标志的中国比较文学学派。尽管关于“学派说”尚存争议,但它起码表明了中国比较文学界已经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示了较强的学科主体性。在众多国内研究者对比较文学的认识中,典型的定义是: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2]。这一定义中的方法论、“世界性眼光”、“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反映了比较文学强化跨界研究的学科意识以及面向世界的学科视野。近年来,比较文学界又提出“新人文精神”,倡导比较文学与人文精神之间的衔接,把比较文学理念往更高层次推进,显示了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旺盛势头和新鲜的学术活力,以及与当前世界文化格局变迁息息相关的学科敏感性。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是以中学生为授课对象传授汉语基本知识的教学、学习活动,它的目标除了让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外,更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根据中学语文新课标的相关规定,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人文精神,培养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对人以及生命的尊重。这与比较文学提倡的文化平等、跨文化对话、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尊重自然和生命的“新人文精神”颇有相通之处。从倡导理念而言,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学科视野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早在20世纪20年代,法国就在中学开设了比较文学课。首次运用比较文学这一名称的是法国中学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自成立(1995年)起也一直致力于该课题研究,他们曾计划出版一套丛书《比较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其中的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的参考教材《比较文学视野的中外名篇》由黄燕尤、葛桂录、赵峻、张晋军四位专家级学者完成。

山东省教育部门于2001年曾召开过全国性的中学比较文学研讨会议。山东寿光一中近年来与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联系密切,积极参与比较文学的学术活动,为中学开设比较文学课程进行准备。西北师范大学李晓卫教授曾支持完成了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的题目是“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研究”。在论文方面,近年来由高校教师、中学语文教师完成的相关科研论文大概有16篇,这些论文分为两个方向:一为理论探讨,如《比较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介入思路与意义》《运用比较文学拓展语文课堂》《比较文学基本理念与中学语文教育改革:邹建军访谈录》《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比较文学观念与中学语文教学》等;二为教学实践探讨,如胡亚渝的《中学语文比较文学导读》系列。后者为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提供了具体的可行性范例,对中学语文教师备课有借鉴意义。就目前成果来看,研究者已注意到比较文学对中学语文的重要性。其中,高校研究者更多关注理论建设,侧重探讨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在学理层面上的衔接;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则从实践出发,探讨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课堂的可能性。但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相关研究过于强调比较文学学科的严谨性,限制了它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大部分研究者都把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限定在对外国文学课文的解读上。在现有的课文解析中,影响研究的阅读方法占据主要篇幅,而采用平行研究解读的较少。但比较文学真的就不适用于那些与外国文学没有关联的中国文学作品吗?平行研究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真的就没有市场吗?笔者看来,影响研究固然能够体现学科的严谨性,保证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捍卫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尊严,但平行研究可能更适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毕竟与外国文学课文相比,中国文学作品构成了中学语文课文的主要来源。这些课文,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多与外国文学没有太多关联,因而进行影响研究是不现实的。如果采用平行研究方法,可能更具实效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平行研究,比较文学可以更全面地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研究者的担心可能在于害怕在解读的过程中出现“x+y”式的比附,从而歪曲了比较文学的原意。但是,其一,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重中之重,而非严格遵守比较文学定义,即使应该遵守比较文学定义,也应该是不同于高校的专业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解应该适当放松严谨性,代之以灵活性、开放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其二,即使平行研究变成了“x+y”的比附,它也有可能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视角,增添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由联想能力。众所周知,很多具有相似性的文学现象并没有继续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对比较文学研究而言,这种文学现象只能算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劣质材料。但就中学生的阅读范围而言,这种简单随意比附却可能为教学增添趣味,使得学生以相似性为基础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成为可能。尽管比来比去,可能根本找不到立足点,但在这种“乱联系”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的记忆链,却可以使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尽管这可能偏离了比较文学原意,但它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显然很有帮助。因而,就观念上讲,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应强化影响研究的重要性,教师在解读课文时尽可能采用影响研究,使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要强化平行研究的使用,保证所有中学语文课文都能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之中。这就要求比较文学研究者以更为务实的态度面对中学语文以及中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水平。

二、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要素和教师的学历构成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因素是语文教师、学生、家长等,其中占据主导性地位的毫无疑问应该是学生。但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往往会被教师取代。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尚在培养过程之中,因而,这种取代是无可厚非的。在以往研究中,论者往往忽略语文教师对中学生引入比较文学教学的重要性,而侧重教材的编写和教改方式,实际上相比于其他客体因素,占有主导性的教师才是最需要特别注意的。因而,研究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主要考察的对象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具体来说,中学语文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如何把比较文学理念和方法贯彻到备课、授课、课外辅导等教学实践之中;对学生的要求则是,要学会用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思维去分析具体文本,由此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国际性视野,形成宽阔的视域。前面已经提到,就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构成而言,一个突出现象是大批中文专业(包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选择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岗位,这种情况使得高校的专业知识得以更好地反馈中学语文课堂,二者形成良性互动。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材里涉及外国文学的课文较少,中学语文想当然地就与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专业)联系在了一起,至于与比较文学的链接则形成了观念上的想当然,即研究者和中学语文教师想当然地把它归之于外国文学,想当然地以中国文学为本位来排斥它。一般而言,中文系学生如果立志进入中学当教师,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专业必然是其首选的专业课程。这其实是对比较文学的误解。比较文学的最终立足点依然是中国文学,它的跨出去和比较视野的中心离不开中国文学和文化本身,它强调的是在多维度、多视角前提下对本国文学的重新审视,这种审视会大大丰富和扩大中国文学的内涵以及世界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大都开设在中文系课程里,它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这本身就表明它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中学语文教师要想厘清对比较文学的认识,就不能受这些观念的影响。这是把比较文学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前提条件。

(二)实施策略

如何把比较文学引入教学实践呢?就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而言,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包括备课、讲课、课外指导、批改作业等。首先,备课要充分。前面已经提到,如果课文选自外国文学作品,那么比较文学的应用就变得顺理成章。教师备课的时候,除了介绍作者之外,更要强化学生对译者的重视,并由此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问题。尽管不能深入展开,但教师势必要让学生明白语言转换中的文化差异,使学生明白文化语境不同,语言表达就会不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外国文学选读课文都直接被当成外国文学作品来讲,这是有问题的。除了翻译问题,同样要讲的还有译文在中国的理解和接受等问题。如果课文来自中国文学作品,并与外国文学有直接关联,那么就可以延续影响研究的思路,寻找课文的外国文学渊源以及产生的中国式变化。如果课文与外国文学没有太多关系,那么教师就需要用平行研究方法,扩展学生的思考宽度。比如教师可以用主题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文学主题在不同文化里的表达方式和效果。教师还可以采用类型学方法,探讨不同文类在不同民族文学里的表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思路要明确,即对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要足够清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相关资料,扩展备课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备课质量。这就涉及了相关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前述的《比较文学视野的中外名篇》以及用比较文学方法对相关中学语文课文的解读论文,都可以直接为教师所用,这就能大大节省教师们查找资料的时间。这也为高校研究者和中学语文教师们提出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那就是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要针对中学语文课文形成配套的研究成果,以方便其他教师的备课和组织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多种工具和手段把比较文学方法造成的理解困难以相对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这里可以采用幻灯片和视频资料等方式,教师充分利用图片等资料,向学生展示异域文化特色,使他们能够形象地理解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学差异。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涉及的国家、民族的文化特点以及文学特色,使之能够明白外国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因素。学生可以以此作为参照,理解和提升对本民族文学、语言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当向学生讲解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但当前流行的比较文学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化造成的枯燥化。因而在向学生讲解比较文学基础知识时,教师应结合具体文学现象,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基本概念和方法入手,求粗不求精,先使学生形成大致理解轮廓。

比如可以先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入手,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明白何谓影响,何谓平行,即使这种简单化会使学生产生误解也在所不惜。然后再逐步推进,讲解翻译研究、阐发研究等。只让学生理解,不求学生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胸怀要宽、心中有世界,眼界要广、眼中有他国。尽管这样的要求有点高,但应该让学生形成这样的初步意识。在具体讲解时,教师要善于联想和引申,善于引入其他国家的文学文化作为参照物。这个具体操作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比较文学素养,因而,老师的比较文学素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再次,教师在课外辅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文学相关书籍,以每次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进行最为合适。比如,利用一周时间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影响研究的理论和相关论文,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关于世界文化的书籍,使学生明白文化的多元性。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文学名著时,可以用推荐的方式减少阅读数量,选取那些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起码知道西方文学、东方文学的精品之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网络等工具来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寻找答案的自学能力。最后,学生除了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外,要形成“世界主人”的意识。21世纪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地球村观念已经形成。对中国的中学生而言,他们不仅是未来中国的主人,更会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直接决定了以后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如果从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心中就有这样的意识,那么以后他的人生之路就会更宽。比较文学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核心就是“世界性眼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的核心也应该是这种意识,要把具备世界性眼光和“世界主人”意识当成比较文学教学的最终指向。除了学习、阅读之外,有条件的话学生可以通过出国旅游、考察或者交换学习,在视野和境界上拓展自我的世界性眼光,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国际化的中学生。这当然过于理想化了,但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把比较文学的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到此可以归纳一下。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策略,主要方面就是教师。提高教师的比较文学素养,这是核心环节。另一个方面是学生,促进学生具备初步的世界性眼光和意识,这是落脚点。为达到这样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具体方式着手:(1)教师培训。中学应有针对性地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比较文学的培训。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培训政策,组织了相关项目,现在需要的是相关培训院校强化比较文学的教学内容,这是强化中学语文教师理解和接受比较文学的重要途径。在培训过程中,相关研究者应该结合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探讨“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理念和实践方式。(2)授课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国外文学、文化作为参照物。(3)课外阅读。阅读有益于学生初步接受比较文学基本理念和方法,并拓展其文化视野和文学的民族空间。

三、结语

比较文学引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势必会为素质教育提供新的视角,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理解视域。它将会促使学生形成国际性视野,以包容心态面对文化差异,以更广阔视角和方式看待世界。对比较文学本身而言,长期以来它一直纠缠于繁琐的理论讨论上,空谈学科人文关怀和价值,缺乏具体现实指向性,而该问题的研究势必对比较文学提升学科品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随着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与应用的逐步深入,培养初具国际化素养和世界性眼光的中学生将不再是一种空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必将会有崭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

[1]陈惇。比较文学教学的回顾与思考:为纪念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0周年而作[j]。中国比较文学,2005(4):14-15.

[2]曹顺庆。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j]。中国比较文学,2003(1):81.

最新文学爱好者讲历史心得体会总结八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学部教学工作计划 的精神指导和具体要求,充分发挥教研组“小、活、新、实”的活动特点,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以规范执行学校各项“制度”和严格执行“六认真”为重点,继续以古诗文辅读、作文教学、写字教学为突破口,加强口语交际、阅读和作文教学研究,把弘扬“中华经典诵读”的特色建设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树立“智育为重、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质量全程监控,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扎实推进有效教学,奋力打造语文优质课堂,努力探索一条“科学、有效、低负、高质”的语文教学新路。以活动促发展,使教研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生语文综合素养,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工作目标

1、教学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85%, 100%学生乐学有长,参加校内外竞赛有突破;各班语文成绩有提高。

2、课堂教学:10%在区内有较强的影响力,20%高效课,60%实效课,100%有效课,杜绝无效,负效课;100%学生学习状态良好。

3、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师岗位达标率100%,优良率60—80%的目标,骨干教师20%,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大练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我们将组织各项提升语文教师基本功的比赛,如朗读比赛、板书设计等。

4、常规教学:加强和完善教学常规检查,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常规工作,切实提高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考核五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5.教研教改:认真学习并实施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行“学生主动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专题研究为主要形式,以教研组为主体开展教研教改的系列活动(包括课堂、作业、检测、落实双基、校本课程等改革)。

6、学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将在三个方面展开活动。一是经典诵读、二是读书节、三是写字测查。在经典阅读中让学生走进传统、亲近经典,做个有根的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读书节中让学生遨游书海,享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爱书的兴趣,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训练学生读书的能力,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功,本学期我们将认真培养孩子的写字能力,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书写姿势,能写一手工整清楚的汉字,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组织演讲、朗诵、作文、古诗文背诵,规范字晋级、手抄报等各项校级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积累成果。围绕学校“古诗文诵读”这一特色,开展古诗文背诵大比拼活动。有计划的背诵《新课标》里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有所拓宽。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紧扣“学习”:工作中要不断阅读、不断学习,学理论文章,学他人实践,勤记录:做好文摘;善分析:理好所得。继续组织全组老师学习、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树立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重点是处理好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练语文教学基本功。

2、把握“研究”:有教有研,有教必研,以研促教,以研兴教,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继续抓好西师教材培训工作。在积极参加区市各种教材培训活动基础上,各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再学习,进行内化、反思。继续执行一人一堂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对外公开课制度,认真组织听课、评课,做好课堂即时指导。开展校内、外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以赛促教,促进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

3、注重“活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语文教师要立即“看”起来,“说”起来,“议”起来,真正“动”起来。深化教研活动的质量。加强小课题研究,及教研论文撰写工作。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各年级根据年段实际特点进行专题研究,写好有质量的经验论文,多写实践中有自己思考、做法的文章,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同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强调“合作”:发挥备课组的职能作用。备课组既要加强组内研究,使备课组活动落到实处;又要注重组外交流,使教研组活动求得实效。

5、配合“检查”:谨记教学常规,尤其要在备课、作业、辅导这“三认真”上花力气,从而,降低月查难度。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质量监控。(第4周第一次教案检查;第8周第一次作业检查;第12周第二次教案检查;第16周第二次作业检查。)

6、开展师生同读书、读名著活动,组织演讲、朗诵、作文、古诗文背诵,规范字晋级、手抄报等各项校级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网上作文竞赛。有效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的优势,人人参与。鼓励学生和老师将自己的习作、作品发表在网上。

8、围绕学校“古诗文诵读”这一特色,开展古诗文背诵大比拼活动。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前两分钟,有计划的背诵《新课标》里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有所拓宽。

9、各班在本学期中都要有计划地举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中高年级的手抄报,低年级的生活识字等,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社会。

10、开学初各班制订好本学期课外阅读活动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读书活动,利用阅读课及课外阅读,设计一系列的阅读指导和训练,充分利用一起分享、探讨、思考、感悟,使学生步入美好的阅读境域,在广泛的阅读中,启智怡神,丰富人文素养,从而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12、办好三次手抄报,根据年级不同由年级语文老师设计好模板。与学校开放日结合,进行学生课外阅读手抄报展示。

13、开展教师互相学习“一对一”结队活动,促进共同发展。

五、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备课组及个人教学计划。

2、组织学习《新课标》解读材料 及西师版教材的编写原则。

3、上报“人人一堂研究课”安排表,并按表逐步实施。

三月份:

1、研究课展示、交流活动,组织听、评课。

2、课堂教学研讨月准备。

3、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及读书活动。

4、准备家长开放日的课及成果展示。

5、常规检查,反馈。

四月份:

1、中、低年级讲故事比赛,高年级演讲比赛。

2、单元测试质量分析、反馈。

3、中、高年级现场作文比赛。

五月份:

1、中、高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汇报。

2、读书汇报活动,成果展示。

3、优秀教案设计(每位老师至少一篇)

4、各年级规范字晋级活动。

5、常规月检查。

六月份:

1、制订复习计划。

2、上好复习示范课。

3、期末考试。

七月份

教研组、备课组交流总结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