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总结(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3:59:47 页码:7
最新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总结(大全9篇)
2023-11-22 23:59:47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的所思所感所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表达方式。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借鉴范文的开头和结尾,但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个人色彩。

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国家安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民族团结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和谐共存的理念,是社会和谐、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成为了我们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

理解民族团结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行动和信仰。民族团结不是虚有其表的、富有光彩的说辞,而是从思想到行动上的实实在在的体现。如果只是口号却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行动,就会让民族团结沦为一个吸引人的幌子,实际上却毫无实际意义。

第三段:学会尊重差异才能促进团结。

尊重差异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传统和价值观,他们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尊重差异并且理解差异才能增进相互理解,构建共识,从而促进民族团结。

第四段:打破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民族融合。

打破历史遗留问题是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在历史和现实中,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相互猜疑、排斥和歧视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合理引导、正确引导和提高法制意识,可以逐渐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进民族团结。

第五段:共享未来,共建中国梦。

民族团结不仅要有共同的目标,也要有共同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梦的核心和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也需要民族团结的支持。在团结中,共享和共建我们的未来,这是民族团结最终的目的所在。

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中,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只有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个主题下,笔者将分享个人全面认识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亲身经历与感悟。

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经常与来自不同民族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和他们的相处,我逐渐领悟到民族团结的真谛。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观念,正是这些多样性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我们应该将不同民族间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不是区分对待或看不起的理由。

第三段:倡导平等与尊重。

在促进民族团结的过程中,平等和尊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个民族的人,不论其社会地位或经济状况。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不受任何歧视。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理解并包容他们的不同。只有通过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

第四段:加强教育宣传。

教育宣传是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开设多元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同时,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宣传也能使广大民众深入了解和认识其他民族,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投入更多资源,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宣传的开展,营造一个和谐、包容、尊重的社会环境。

第五段:个人的努力与责任。

实现全面认识民族团结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责任。作为公民,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摒弃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成见,用宽容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人。同时,我们需要主动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增进对其的理解和尊重。在实际行动中,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民族团结活动,为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尾:

在多元社会中,全面认识民族团结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加强教育宣传,以及个人的努力和责任,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的目标。相信通过全面认识民族团结,我们将会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和进步的社会。

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我们需要全面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深入思考如何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通过对于民族团结的深入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的建设。

民族团结是指各个民族相互尊重、平等团结的关系。一个团结和谐的多民族国家能够集聚强大的力量,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同时,民族团结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可以避免种族间的冲突和偏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认识到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努力促进民族团结建设。

第三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的途径。

要提高全民族的团结意识,首先需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我们要尊重并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增强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欣赏力。其次,我们需要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向广大群众普及民族团结的理念,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团结的重要性。此外,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活动,增进交流和合作。

第四段: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多民族共居的社会,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是维系团结的重要环节。只有摒弃偏见,相互包容,才能真正实现团结。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充分发挥民族团结的力量。团结一致的集体能够凝聚力量,共同完成各项任务,推动事业的发展。民族团结是实现集体价值的重要前提。

第五段:未来发展的展望。

未来,我们应当继续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坚持尊重多样性,促进共同发展。在全球化的时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将更加紧密,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民族团结的能力,迎接未来挑战。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民族团结建设的力度,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为民族团结的发展提供保障。

结尾:

全面认识民族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对于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摒弃偏见,积极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民族团结是我们伟大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当前民族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正确认识民族团结的意义也日益凸显。下面将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多元文化融合。

我出生在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西南边疆城市,从小就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我身边的人来自各个民族,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深切感受到了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性,更加珍爱和尊重每一种文化。我认为,只有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意识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有着共同点和差异,进而促进文化的互相借鉴和融合,以实现和谐共存。

第三段:历史文化传承。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等等民族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对于每一个民族,都应该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护和弘扬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这不仅有助于激发每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向心力,更能促进多民族之间互相了解和交流,增进民族感情,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的形成。

第四段:平等交流沟通。

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之上。在与不同民族的人交往中,我们要倾听别人的声音,尊重别人的意愿,理解和包容别人的文化习惯,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平等交流和沟通。如果我们抱着一种“我们就是对的,你们就是错的”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民族的人和文化,那么就会引发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形成。

第五段:共同发展繁荣。

民族团结不仅是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的目标,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严峻挑战,只有各民族以团结的姿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团结、协作、互助、和谐”的方针,不断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结语:

民族团结关系到我们伟大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深信,在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奋斗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民族团结的明天。

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新疆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上对国、下对家。需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新疆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理直气壮地揭批“分裂分子”集团大肆歪曲历史事实、企图搞乱人们思想、模糊人们视线的险恶用心;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长期以来,“分裂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新疆发展进步的关键。

社会稳定、繁荣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新疆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分裂分子”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一定要按照“一贯彻、三坚持、两推进”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使我区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夺取我区发展稳定的新胜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疆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平等、互助、共同繁荣新型的民族关系,有别于历代的剥削阶级民族关系,它的实质是努力实现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平等。由于历史、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相对落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处于弱势地位。为了真正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互助、共同繁荣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缩小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差距,包括适当放宽少数民族高考分数的政策,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得到扶持和帮助,加速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进一步实现民族间的平等发展。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民族政策对于民族平等和团结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斯大林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民族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各民族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民族工作成就。列宁认为:除了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民族之外,还有许多很弱小和经济十分不发达的民族,民族差别将长期存在,要帮助以前受压迫的民族达到事实上的平等,对少数民族多让步一些,多温和一些,对于历史上由于阶级压迫而造成的差别要用“赎罪”的心态来解决。斯大林也提出了关于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思想。毛泽东、周恩来提出来并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平等、民族繁荣的思想。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关系的实质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在这种前提下,“遇到民族平等与经济效率的矛盾时,才能在权衡中统筹兼顾、稳步前进,在平等的社会中提高效率,在有效率的经济中促进平等,使各民族充分实现政治平等又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遇到民族间或民族地区单间竞争与互助问题时,才能使竞争与互助在协调中相互促进,使竞争机制和扶持(少数民族)政策在一段时期并存,让少数民族在竞争浪潮中逐步适应起来,让少数民族在竞争互助中共同发展。”[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和主要原因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少数民族由于经济文化上的落后,不能充分享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给予的各项平等权利,所以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使形式上的平等真正落到实处,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就是一项具体的措施。

二、党在教育方面对民族教育所做的工作。

解放前,民族地方的教育是相当落后的,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许多地方还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解放后党和政府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和政策的倾斜,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文盲人数有所减少。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的制约,跟内地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办学的基础条件、师资力量、资金投入方面都不足,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比例低。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党和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在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高考生的录取和管理,加强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管理工作。“1952年11月政务院发出《关于少数民族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指示》;1956年7月10日发出《教育部通知关于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通知》,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适当放宽高考录取分数线,并采取同等成绩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的办法,录取了成千上万少数民族大专院校学生。”[4]。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民族预科,专门或者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并且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解放后由于实行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得到提高,使少数民族师资力量得到改善,使少数民族的自由权利和和平等权利进一步得到落实,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近几年来关于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

近几年,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了竞争的焦点,有时几分之差就可能和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失之交臂。为了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项目,甚至不惜造假,钻国家政策的空子。重庆市09年出现高考假冒少数民族身份加分的情况出现后,有的人质疑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有没有必要取消,在网上也展开了讨论,从讨论的情况来看,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行裸考才公平。”第二种观点认为“加分是高考腐败的根源,是权贵者的乐园。”第三种观点认为:“取消锦上添花的加分,保留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政策”。笔者前几年负责学校的招就工作,对国家的招生政策多一些了解,我认为第一种观点是片面的,虽然形式上看是公平的,但不能全面否定高考的加分政策,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就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具有法律依据和合理性,只有给教育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加分,才更接近公平,不加分可能会更不公平、更不合理。第二种观点认为加分是高考腐败的根源,是权贵者的乐园。

我认为是不全面的,的确近几年是有不少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利用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制假造假,钻国家政策的空子,但国家也在加大查处力度,类似的情况在减少,不能因噎废食。我同意第三种观点,由于地区的差别,学生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来说发达地区的学生可以在中小学阶段获得更多的加分机会,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来说会增加新的不公平,比如说“三模三电”的加分、金融高管子女加分,所以我认为这些项目可以取消。对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考生都应该加分包括其中的汉族,其实近几年包括云南、广西等地方的政策也都是这样,居住在经济教育条件比较好的城镇少数民族民族享受了较好教育资源的少数民族可以不加分。一方面可以更大限度地兼顾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尽可能的教育公平。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要靠具体的政策执行来保障。高考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正是民族平等的具体落实,当然具体的实施还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

四、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原则和相关的几个问题。

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制定了许多政策,比如加强民族地方的教育投入,建立民族高等院校等等,其中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是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内容,由于涉及广,加之各地的情况不尽一致,在政策的执行上也出现一些偏差。总的情况是一些大城市对散居在其中的少数民族加5-10分投档,在云南等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民族的发展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包括汉族比如云南高考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情况为例:“这些考生可加10分:云南省哈尼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瑶族、布朗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独龙族、藏族、蒙古族、基诺族、水族、布依族在内地的考生;内地农村户口的彝族、壮族考生;各州(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内地高寒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考生;这些考生可加20分:边疆及执行边疆政策县的少数民族考生;汉族考生(指土生土长或随父母到边疆,户口、上学逆推连续十年以上,现仍在边疆的考生);上述考生,高中阶段在内地上学的相对减少10分”[5]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和内地的白族、纳西族、回族、满族是没有加分的,城镇的彝族、壮族是没有加分的,相反的在边疆县和执行边疆县的少数民族和汉族考生可以加20分。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民族加分的情况是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有的少数民族过去落后,但经过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当地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所以享受不了加分政策,但有的民族聚居地方包括边疆汉族在内落后了,所以也同样可以享受加分政策,这也是促使社会的和谐均衡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民族地区的教育落后面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问题是一个综合发展的问题,但做为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的高考来说,适当的照顾政策是正确的政策取向,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各省市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每年都在作调整,尽可能的统筹兼顾,但总的一点对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扶持的政策不应该变。

一方面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东部和中部的发展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人财物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流向了发达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虽然较之以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生的人数比以后有较大增加,但现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的8.4%,而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在校的比例不超过7%,即使这样给予适当的照顾还是存在差距,所以说制定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政策是必须的。虽然可以加分投档,但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还有一个审定认可的问题,有的也规定了“进大门认,进小门不认”的选专业情况,也给加分政策的执行带来一些问题。

五、结语。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有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及相关的操作程序,在网络上有的人不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因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的现象和不合理现象就否定这项政策,甚至出现一些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这是非常不利于安定团结的,要加大力度对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在高校里德智体全面发展,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对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党民族政策的具体措施的一部分,是实现民族平等发展的具体举措,目前还不能简单的取消这一政策,只有当各民族间的差距真正消失后才能取消。单纯地片面强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行“裸考”,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某些国家打着“人权”、“民族”、“宗教”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政治、民族、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前苏联的解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用好执行好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等民族平等的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五月是我们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五月也是鲜花正怒放的时候,五月里民族团结之花会开的更旺盛,更鲜艳。

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05月13日下午,我们班和少数民族10-4班举行“奏和谐之韵,谱团结之歌”的主题团会活动,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作为生长在新疆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我们班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定向委培,是一群立志走向教师岗位的集体。我们从一进校就学习维语,学校对我们很重视,给我们开座谈会,讲一些去南疆工作的事。我非常喜欢学习维语,还交了很多维吾尔族朋友,我们经常联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一起逛街,一起游戏,一起参加社团活动。现在我们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介绍自己,家人,朋友,学校等。当我们在少数民族同学面前说维语时,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心里很欣慰,好自豪,感觉学维语真好,有时候还后悔自己没多学点。既然我们有这个条件,在这里学习维语,就应该努力,多学点知识,为新疆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班都是来自新疆各地的,都在新疆生活了好几年,我们都知道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已学习过新疆地方史,知道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一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疆有13个少数民族(朝鲜族、锡伯族、俄罗斯族、满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达斡尔族、东乡族、塔塔尔族),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自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在新疆这三山夹两盆的土地上,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

新疆伽师县人艾尼·居买,在乌鲁木齐打工,为营救一名汉族女大学生英勇负伤,用鲜血谱写了一曲当代青年维护民族团结,伸张社会正义的赞歌,让民族团结之花异彩纷呈。

阿里木·哈力克,新疆维吾尔族库尔勒市和静县人。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些被他资助的学生,将来一定要回到贫困地区,告诉大家改变观念,要读书,要有文化。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的“慈善家”。

9月,乌鲁木齐汉族女孩王燕娜无意间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名叫毛兰江的维吾尔族少年身患尿毒症需要尽快做肾移植,否则将有生命危险。毛兰江是b型血,王燕娜也是b型血。3月,毛兰江接受了换肾手术。手术后,毛兰江面色慢慢变得红润起来。谈到自己的行为,王燕娜平淡地说:“我认为真正的善、真正的爱,是博大无私的,是超越民族、不分肤色、不论贵贱、无需回报的。”

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这就是名族团结的大爱,民族团结的力量。不光是在新疆,在祖国的每个角落都有团结,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搞分裂、搞破坏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各族人民不答应的。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积极为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民族关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具有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热爱我们的祖国,以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为骄傲。祖国它很普通,普通到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无数次地提及;它也很神圣,神圣到每次提到都会感觉到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愫。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中缓缓升起,每一个人的心中难免都会被一种情愫触动。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北京奥运会成为世人的经典,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当六十周年华诞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华民族的儿女而自豪。

其次,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新疆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

最后,我们更应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了解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团结的前提,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相处进而一起共同努力共进。因此,我们大学生,应该多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促进民族的团结。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结成了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温暖的大家庭,每个民族,每个民族的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我们之间都应相亲相爱、和睦相处,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坚决制止任何挑拨离间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自信面对未来,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民族的大团结作出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青春。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著作用。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经过了这一学期中紧张而忙碌的期中考试,相信大家都有杰出的科目和不理想的科目,而我的英语在各科中算确是初露锋芒的一科吧,下面,我就和大家说说我的英语学习方法吧吧。

英语这科在我们所学习的各科中,既不算难的,但也不算简单的。我认为,要想学好英语,主要得多下功夫去背诵,当然,所谓的背诵也并不是死记硬背,就比如背诵一篇英语短文吧,看起来虽然很难,可是你如果结合他的汉语意思来背诵,就会相对简单些。还有句子和单词,句子抓重点,单词结合音标来背,都会显得简单些。在英语的背诵功课上,我就是这样做的。哦,还有,我认为在家庭作业方面,我们也需要认真对待,作业可以让我们巩固学过的知识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时间,我们一定要仔细听,有不会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保证对知识理解。考试之前我们准备的很好,但在考试过程中,也不能松懈丝毫,很多同学再开始过程中,简略的一看这道题,以为自己会,便很快的写上了答案,然而,结果却错了,这种行为在考试中是最让人后悔莫及的,大家想想,自己明明会,就因为一时的自傲,白白的丢失了到手的一分,这是不是最让人心疼的呢?相信我说出了大多说同学的心声吧,所以大家无论是考试之前,还是考试中,都要保持一种认真的状态。

所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背诵需要找窍门,上课需认真听讲,问题不会积极问,考试过程中动脑并认真等等。

然而,任何一套学习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要学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祝大家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民族团结是我国重要的基本国策,是实现全国团结、统一、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对民族团结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一定的误区。在亲身参与跨民族交流活动中,我深感到了正确认识民族团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旨在围绕“正确认识民族团结”的主题,分享我对这一问题的体会和思考。

第二段:正确的民族观。

正确的民族观应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各民族间应该互相支持、相互尊重,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的家园。人类是一个整体,各民族是构成整体的部分,没有哪种民族可以孤立存在,没有哪个民族可以独享生存的权利。同时,正确的民族观念也需要有历史自觉。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汲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智慧,加深对民族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做到尊重历史,珍爱和平,稳步前进。

第三段:教育引领。

教育是推动民族团结的不二法门。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民族教育制度,加强“双语教育”、“多语教育”以及“文化多样性”方面的推广,力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当代意义的民族教育体系。尤其在民族地区,各级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和跨民族交流活动。我在参与跨民族交流活动时看到,很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对方民族的文化和语言,形成了深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育引领是在民族团结方面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

第四段:媒体引导。

现代媒体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应该以主流价值观为引导,宣传全国各族人民的优秀文化,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树立民族团结的良好形象。同时,媒体也应该正确引导公众的意见观点,打破片面、狭隘的民族观念,促进全民族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五段:以身作则。

个人行为是推动民族团结最直接的方式。作为一名具有民族意识的公民,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并将其融入到具体行动中,以身作则,展现出正确的民族观和对民族团结的珍视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尊重其他民族,主动传递正能量,不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民族文化的魅力。

结语:

民族团结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和文化力量,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保证。在推动民族团结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公众思想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推动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理解。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亲身推动民族团结,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

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以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教师民族团结学习心得体会》由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民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2019年的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第一段:引言(150字)。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一种关系。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中国始终强调民族团结,推动各个民族和谐共存。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这些体会不仅加强了我对中国民族团结的认识,也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段:体验之一——尊重平等(250字)。

我在学校里的一次团队合作中,结识了来自不同民族背景的同学。我们大家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但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倾听,平等对待。我们分享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我们乐于了解彼此的习俗和传统。这种尊重平等的态度让团队合作变得更加顺利,也让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加坚固。所以我深刻认识到,在民族团结中,尊重平等是最重要的基础。

第三段:体验之二——交流沟通(250字)。

在与各个民族的同学相处中,我逐渐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因为语言的差异,我们有时很难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我们努力在交流中提问、解释,用心倾听,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渠道。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彼此的观点和需求,也能够更好地处理分歧和冲突。通过交流沟通,我体会到了民族团结中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第四段:体验之三——文化交融(250字)。

在学校里,我参加过多次有关不同民族文化的活动。通过观摩对方的传统表演、体验对方的饮食习惯等,我深刻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融中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并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更加尊重和珍惜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时也更加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交融是民族团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五段:总结(300字)。

通过全面认识民族团结,我深刻体悟到了尊重平等、交流沟通和文化交融的重要性。这些体会不仅适用于学校的团队合作和交往,也适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以尊重平等为基础,通过交流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才能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存。而文化交融则是推动民族团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始终坚持这些体会,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努力。我相信,只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稳定,不同民族也能够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