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三国诸葛亮事迹心得体会和方法 关于诸葛亮的心得体会(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4:27:39 页码:8
三国诸葛亮事迹心得体会和方法 关于诸葛亮的心得体会(6篇)
2023-01-13 04:27:39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三国诸葛亮事迹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他是历史上一个拥有绝对魅力的男人;

他是令我绝对欣赏的一个英雄。他不是别人,正是公瑾,周瑜。

很小的时候,六个字让我印象深刻;既生瑜,何生亮。老师告诉我,这是周瑜说的,大致的来讲,周瑜是这么个人,心胸狭窄,容不得他人,诸葛亮活活气死,教育我们,定不要像周瑜一样,要心胸开阔,否则就会被妒嫉蚕食。

于是,周瑜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摆在我面前,直到我长大。渐渐的,我发现,周瑜其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他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着实被过于看低。

首先,这位江东名将绝非传说中的小气。《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说他“气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

而且,周瑜也是一个漂亮之及的英雄,《三国志》中说他:长壮有姿貌,也提过:吴中皆呼为周郎,郎,是对青年男子的称呼,呼人为郎,带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周郎通俗的说法就是“周帅哥”当然,一个人的美或帅,不仅仅指外貌,更含有内在的修养与气质,周瑜不仅内外皆有的帅,更是一个艺术家,有句话“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周郎在酒过三巡,醺醺然之中也能听出乐队演奏得是否正确,如果哪个音不准,便会回过头去看,这该是对音律何等的了解才能做到?

而他,公谨,不仅仅是音律上的完美的才子,更是战斗中的一级指挥,周郎生命中最辉煌的一次战役啊,赤壁之战中,他身任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将“以少胜多”发挥到了极致,想想当时的情景,周郎立于江边,运筹帷幄,火烧曹操连环船,这时的周郎该是何等光彩照人!

在二十几岁时,周郎就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同时迎娶美人小乔而归。

如此一个内外兼修,四处得意之人可称一个有绝对魅力的男人吧?

大江东去,滚滚长江水洗涤了多少岁月,多少英雄豪杰,历史的事没有一个至今活着的人亲眼看到,大家都只能在或真或假,或虚或实的历史记载中得知一二,再加以自己的润色,没有人明白个中真伪。

或许周郎真的是被深深误解,又或者周郎确有嫉妒过孔明先生的才干,可又如何?

想去,周郎一直是如此优秀,可又突然杀出一个诸葛孔明,两人是如此想像,都深受世人的膜拜和敬仰,或许,太过想像的人相遇本就是一个悲剧,总是无法避免的相比,然后是另人扼腕的疼痛。

我是个人,我喜欢的也是人,传说中的孔明先生似个圣人,而公瑾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他的优秀,他的完美另人动容,而他所富有的“负面新闻”又让人切切地感到他的存在,他像面镜子,映出了人性的最美与最丑,而就是这样,他的真,有让我切切地感到他的存在,让我发出来自内心油然而出的欣赏与喜爱。

滚滚江水东际流,大浪淘尽千古英雄,数无数风流人物,我独爱公瑾周郎。

描写三国诸葛亮事迹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短短的一首诗就梗概了《三国演义》中物是人非,变化莫测的局势,但在这短暂的辉煌消匿之后,留下的则是他们永恒的情。

还记得当年桃园酒后,三兄弟结拜吗?也许后人早已忘却,可他们三却刻骨铭心,好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言壮志!

他们共同征讨四方,血战沙场,面对强敌毫无畏惧,传唱了“三英战吕布”的佳话,面对诱惑毫不妥协,谱写了“过五关斩六将”的传奇。

可最后的结局却不尽人意,关羽因大意而失掉荆州,张飞愤愤不平,在准备替二哥复仇的一天夜里惨遭迫害,刘备聚集的百万大军也被陆逊火烧七百里。

“情到深处,红笺为无色”他们的故事只有不尽的悔泪才能诉说的罢。

寒门出生的徐庶可谓王佐之才,与三国中那些泛泛之辈不可同日而语,早年辅佐玄德(刘备),为其出谋划策,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可,在这战事纷纷的年代,实在是无法忠孝两全,无奈之下,走马荐诸葛,为刘备光复汉室的事业做出了最后一笔巨大的贡献,随后奔赴曹营,原本想好好尽孝,可是母亲不堪耻辱,自缢而亡,最终落得“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结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军阀割据的东汉末年,收到一封家书是何等不易!徐庶即使明知可能一去不返,但却义无反顾地去了曹营,落幕虽不华丽,但一片诚挚的孝心不知感动了后世多少孝子,让多少背井离乡的游子潸然泪下!

在这百年的混战间,天下无安定之所,就连军营里都危机重重——当时曹操在立嗣上犹豫不决,时间一长,其下属就分为两派,一派拥曹丕,一派拥曹植,他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弄得军营乌烟瘴气。

终于,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曹丕成功登基,不过,在继位后竟步步相逼曹植,残害手足,以除后患!被曹植悲愤欲绝的七步诗堵得哑口无言。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许在多年后的某天,曹丕会为自己当年的残忍而忏悔吧,毕竟血浓于水,这惺惺相惜的手足之情,又怎抵不过所谓的江山社稷呢?

一代英雄终成幻梦,一代情谊铸造永恒。罗贯中笔下纷纷扰扰的情使人物无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演义了一场流传千古的三国传奇。

描写三国诸葛亮事迹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从《三国演义》里,我看到了一幕幕精彩的好戏:刘关张桃园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空城计,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这些动人的故事真让人拍案叫绝!

每一出好戏都有精彩的主角,每一个主角都有鲜明的个性。比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刘备的爱民如子,曹操的阴险多疑,司马懿的自作聪明,张飞的粗中有细,关羽的忠贞仁义,周瑜的嫉贤妒能,鲁肃的忠厚善良......每一个人物都被罗贯中刻画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如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让人看后赞不绝口!

今天,我要重点说一说刘备和曹操。刘备是蜀国皇帝,是罗贯中心中的正统;而曹操是魏国的皇帝,同时也是作者要故意贬低的角色。此二人曾经“青梅煮酒论英雄”,曹孟德认为当时天下只有刘备和他才是真英雄,其他的人均是无名之辈。刘备是汉室宗亲,曹操是汉室之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我对这两人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曹操奸诈多疑,心狠手辣。诸葛亮根据他的弱点火烧赤壁、火烧新野、火烧博望,三把大火烧的曹操如惊弓之鸟,谈虎色变,闻风丧胆。曹操曾经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从中不难看出他是何等心狠手辣,就连自己的救命恩人也不放过,真是恩将仇报,禽兽不如。他还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从而导致了一个个名士之死:许攸多才,曹操曾赤脚迎许攸,但后来发现他骄傲狂妄,目中无人,就借刀杀人,除掉许攸而后快。杨修是曹操肚中的蛔虫,知道他的心腹事,只是偶尔的和他开开小玩笑,最终却招来了杀身之祸。神医华佗是真心真意的为曹操看脑病,他却以为华佗是关羽的朋友,有意陷害她,不问青红皂白就杀掉了一代名医。曹操做的错事真是比比皆是,这一个个充满血腥的故事让他的很多将士都心惊胆寒,敬而远之。就连徐庶这样的名士进曹营后也是一言不发。

再看看刘备,论才智,他可能没有曹操聪明;论谋略,他可能没有曹操出色;论武功,他可能没有曹操高强。但他心系天下,心胸宽广。桃园三结义,刘关张许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刘备对关羽、张飞更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使关张心甘情愿地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备三请诸葛亮,以诚相待,风雨无阻,这让诸葛亮无限感激,同意辅佐刘备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三让徐州,心胸坦荡,不乘人之危,不愧为真君子!刘备摔阿斗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从中不难看出他爱惜人才,知人善任;他不以貌取人,礼贤下士,正因为这样张松才心甘情愿地把原来要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这样的明君谁不喜欢?这样的皇帝谁不爱戴?这也是蜀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主要原因。

《三国演义》不愧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我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想,都有很大的收获。从一个个故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生活中我们不要为得到一点点小便宜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工作中不要为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自命不凡;人生中不要为一点点失意就耿耿于怀,怨天尤人。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就是人的心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曾经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俗话说得好:“宰相肚子能撑船”。那就让我们做一个心胸宽阔的人吧!

描写三国诸葛亮事迹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诸葛亮无疑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前后知天下事,左右晓天文地理。但读来读去,心中总有一个结不能打开:他为什么老是要和魏延过不去呢?在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后,我还是觉得魏延应该算是三国里的一个悲剧人物了,因此觉得有必要为他说上几句,鸣鸣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见,也希望能一起来谈谈。不过历史是死的,没有多少人会对枯燥无味的历史感兴趣,惟有在历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历史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故事,那么它才会生动形象惹人喜爱。《三国演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三国是一段纷争的历史,一百多年的腥风血雨在中国历史中,可它却成了广大民众茶余饭后喜爱谈论的话题,这主要归功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倾注的民俗文化情感。

罗贯中曾云游四海,网罗天下对三国的民族记忆,这种记忆其实受到人们对历史的改编,融合了人们的爱狠情仇,包含人们的真是理想,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民俗文化情感。

《三国演义》中,神化了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武圣关羽,另一位是诸葛亮。

关羽有着“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的健朗体魄,又有将义气看成是比生命比战争胜负更重要的事。这俨然是一个人民心中的理想形象,人民十分渴望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出现。关羽“温酒斩华雄”估计是人们最喜爱的篇目,位居弓马手,武艺擎天地,温酒未凉而取强敌首级,转瞬之间,数行之言而关羽武艺,气质,威严全显,怎能不让人惊叹。后来关羽被孙权,吕蒙等人设计杀害,其灵魂附身吕蒙痛骂孙权:“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认我否!我来汉寿亭侯关云长也”让孙权魂不附体。吕蒙七窍流血而死。这样的死后复仇怎不让人惊叹,让人大呼痛快!因此,关羽正在小说中并非人的形象,而是神,是世人推崇向往的神。

诸葛亮又是一个典型,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锦囊杀魏延等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不是都发生过,有些可能是人民添加上去体现诸葛亮智的,当他们都体现了当时人们希望当朝统治者任用像诸葛亮这样的贤能之人的愿望。其中最精彩的我认为就是智激周瑜的故事了,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原本不希望江东发生战争,希望请和于曹魏,诸葛亮在于他一次交谈中,不经意间默诵了曹操的儿子曹植所赋的《铜雀台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之共”。大乔可是孙权的妻子啊,小乔又嫁给了周瑜,怎能不让周瑜愤怒!“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老贼欺我太甚。”可见诸葛亮不仅让周瑜改编了观念,又让他与曹氏集团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读过后都会对诸葛亮的只会感到敬佩。

描写三国诸葛亮事迹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我是一个特别现代的学生,并不习惯接触那些古典文学,因为我觉得里面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可言。那些书在我眼里是古板的,让人刚拿起就想扔掉的感觉。这种感觉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直到朋友送给我一本书——《三国演义》。

朋友远在广东,他十分了解我的脾性,叹息过我此生注定无法探寻出古典文学的奥秘。但此次,他还没跟我打声招呼就给我寄来这本黄色封皮的小说。并且在msn上给我留言道:“推荐你看这本书,以你最好的朋友的名义。”

他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以至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

这本书的封皮上镀着四个银光闪闪的大字——三国演义。

但很显然,我一整天就这么看下去了。这个城市笼罩在泛滥的白光里,在清晨星光还没有隐去的时刻,就已经悄悄涂抹起了天空,像是一个悠闲的公爵,在耐心地涂抹着他手上的全麦面包。

惊觉已经晚上七点时,这本书我已经囫囵吞枣似的看完了。这里面的人物让我记忆深刻,原本并不了解的诸葛亮与刘关张三兄弟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我渐渐了解了他们。

诸葛亮是谁?是刘备三顾茅庐好容易请出的人。卧龙先生熟读兵法堪称有经天纬地之才,神出鬼没之术。先生舌战群儒,智斗八方,三气周瑜,令其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增灶退兵,唱空城计,更是智勇超人,镇住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更有草船借箭,借东风,八阵图,七擒孟获……先生的天纵之才让人言之不尽,道之不完矣。先帝兵败,在白帝城托孤于先生,先生流着泪接下遗诏,誓要辅佐阿斗平定天下。泪潸潸,雨绵绵。天降小雨,为此哭泣。

刘关张三兄弟是谁?他们虽不出同一族系,但在桃园之中,以天为证,各喝下三杯酒,留下了“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千古美谈。刘备手持雌雄双股剑,关云长挥青龙偃月刀,张翼德舞丈八蛇矛,就这样一个阵容,欲要平定天下,创造太平盛世,真不愧有雄心壮志。关云长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刘备死前的“愧对兄弟矣”,张飞因云长阵亡而大发脾气,从而丧失性命,刘关张的兄弟情真是感天地,泣鬼神。

吐一口浊气,心中波澜起伏,三国演义中的种种事,让我如同身临其境,沉醉其中,几乎无法自拔。

想起朋友那句语重心长的话,可能古典文学真的有它吸引人的一面。这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漂亮的眼睛可以有美丽的眼神,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人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其实是最好的途径。

描写三国诸葛亮事迹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坚定信心 成就梦想》。今天是5月30日,还有一周高47级的同学们就要走进高考的考场,去接受考验,去证明自己。相信同学们从小怀揣梦想,历经20xx年的努力,一定已经踌躇满志,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学校也充满信心,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梦想成真!

高中三年我们一路走来,与时间赛跑,与青春竞渡。一天天不仅是昼夜的更替、时间的累积,一天天更是知识的更新、意志的磨练。我们忘不了新生军训同学们稚嫩的脸庞和坚毅的目光;忘不了田径场上整齐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忘不了经典诵读时的慷慨激昂、合唱节上的荡气回肠;忘不了课堂上同学们的认真专注和走廊上书声琅琅,同学们在"诚实守纪善良向上"校风的熏陶下,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升个人的素质能力。三年的日以继夜,三年的风风雨雨,同学们始终不忘初心,坚强的成长,坚定的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因为你们坚信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三年来,我们全体师生秉承"优秀就是一种习惯"的校训,坚持低重心教学的策略,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更是坚毅的品格、乐观的态度和成长的感悟;尤其是高三这一年,同学们脚踏实地、孜孜以求,感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明白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经过全面、细致、扎实的复习,掌握了基础知识,见识了各种题型,锻炼了答题能力,提高了应试技巧,积累了丰富的考试经验。并且在全市抽测、全市一模、二模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大家的实力,也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念。北京大学一部名为《星空日记》的宣传片里有句经典台词:不是梦想支撑着现实,而是现实支撑了梦想,我们坚信同学们三年拼搏的足迹一定可以照亮自己的梦想。

面对高考,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做好充分准备、调整好状态也非常重要。在此再嘱咐同学们几句:

1、保持一颗平常心。高考既是知识的比拼也是心态的比拼,既是智商的较量也是情商的较量,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高考制胜的关键。高考只是人生中的重要站点但不是唯一站点更不是终点,不要过度关注结果而应注重完善过程,考前最后一周,不要过度劳累,也不能过度放松,正确看待焦虑和紧张,不打乱固有的学习生活节奏,一切如平常即可。特别提醒同学们:高考时,考完感觉不理想是常态,正常发挥就是超水平发挥,不出意外就是成功。

2、做好准备,从容应考。考前认真了解考试流程和注意事项;提前备好 所需证件及考试用品;亲自前往考点熟悉环境和考场位置,规划好出行的路线,留有足够的时间前往考场,不慌不忙不乱,从容参加考试。进入考场尽快使自己安静下来,细细回想一下考试的流程;考试期间科学规划时间,认真审题,先易后难,规范答题;每场考试结束后,不与别人对答案,不找老师解疑,保持平和的心态,全心全意地准备下一场考试。

3、坚持到底,决胜高考。去年的6月9日我们吹响了冲锋的号角,随后进行了200天宣誓、100天动员,如果说前面的复习备考是高考冲刺的话,那么现在就到了冲刺撞线的时刻,哪怕是终点前1cm时的跌倒也会让你前功尽弃,即使是1cm的超越也是最终的胜利。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善始善终,决不放松,只有坚持到底,才能笑到最后。 高47级的同学们,这是大家在校的最后一周,请同学们继续发扬好的传统,展现高三学子应有的素质,严于律己、心存感恩,给学弟学妹做好榜样,为母校留下美好的记忆。

同学们,有母校60载文化积淀的熏陶滋润,有广大师长的辛勤培育和鼓励支持,有同学们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奋斗,我们坚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成功!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激励高三国旗下讲话稿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三(3)班的黄逸可,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感悟高三》。

漫漫求学路,我们已经走过了十二个春秋,如今踏在高考门口的我们,更是感慨万千,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挑战的时刻,一个奋斗的时刻。

人们会说:高一的生活如刚离枝桠的樱桃那样新鲜。高二则犹如透着阳光的雾霭。高三——刹那间所有的比喻都是显得干涩无力。面对接踵而至的试题,面对不绝耳畔的叮嘱和期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沉重,然而我们的心里却充满了激情。既使书山题海,我们也有理想为帆;即使有过失败,我们也有“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即使路途遥远,我们还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信念。我们正踏上一条莘莘学子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的荆棘之路,没有“浪子回头”唯有“破釜沉舟”;我们也正上演一曲汇集芸芸众生悲歌喜泪的人间苦剧,没有无言的空虚,唯有艰苦的奋斗。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在冷冽的寒风中埋首书海的火红的笑脸,才有了在昏暗、微弱的灯光下凝神的身影。 也许你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失意,也许你在不断的迷茫中徘徊,我们所能做的更应该是放松心态,享受高三。我们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从厨房中走出来,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汤,生怕汤会洒出来,于是你便盯着那碗汤。可是,愈顶着那碗汤,它愈容易洒出来,甚至灼伤了手。想要汤不洒出来,秘诀就是不要盯着那碗汤,放松心态。

在忙碌中学会充实,在逆境中寻找坦然。在座的我们,都拥有一个理想,黎明前总是黑暗的,面对眼前的泥泞,要时刻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超越自己,走向未来,采撷自己的理想。这更是身为高三学子的我们应该有的姿态。

青春不再沉默,更不应害怕挑战。每一次迎接困难的经历都是生命进步的契机,徘徊沉默的人只能在别人的脚下望洋兴叹。如果你的付出还看不到结果,那更不该放弃,因为成功正缩在紧裹的壳里偷偷的窥视你,你若经不起放弃的诱惑,走了,成功就会缩回脑袋,以后别想扣开他的壳。 当你试着静下心来,用心去体味,你会发现:可以奋斗、可以感受,这追求幸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高三是一段人生最值得珍惜的经历,它是一种成长,一种蜕变。 走过高三,凯旋可品尝它的甘甜,折戟可品尝它的芳醇,无论如何,我们愿意去经受高三的挑战,去体味这个年龄稚嫩的沧桑,去设计构筑属于我们的梦想。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