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习中药商品学的心得体会总结 中药知识的心得体会(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5:29:19 页码:11
学习中药商品学的心得体会总结 中药知识的心得体会(三篇)
2023-01-13 05:29:19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学习中药商品学的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做好预习。预习是学好各科的第一个环节,所以预习应做到:1、粗读教材,找出这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习这些知识;2、列写出这节的资料提要;3、找出这节的重点与难点;4、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听课。学习每门功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课,听课应做到: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2、听课要个性注重“理解”。

三、做课堂笔记。做笔记对复习、作业有好处,做课堂笔记应:1、笔记要简明扼要;2、课堂上做好笔记后,还要学会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四、做作业。认真仔细做题,不可马虎从事,做完后还要认真检查;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急于问老师,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要在复习功课的基础上,要透过层层分析,步步推理,多方联系,理出头绪,要下决心独立完成作业。

五、课后复习。及时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推荐学习中药商品学的心得体会总结二

学习目标1、培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2、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学习难点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学习准备为小组准备: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上节课使用的无标识的磁铁,其他形状的没有标识的磁铁。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1、上节课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标记为a、b、c、d来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结果全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对磁极的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未能把本是相同的磁极标上相同的字母。)

2、磁铁的两个磁极还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研究吧!

3、研究之前,老师想考考小朋友们:谁能正确指出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方?

1、我们研究磁铁,老师怎么忽然让我们认方向了啊?小朋友们心里一定非常纳闷吧?不着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出示(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或放在磁铁座上,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导学过程2、可不要小看它哦,仔细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吧,发现了什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3、我们再让它转动一下。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变化了吗?

4、小朋友们一定很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吧?好,下面小组实验,边实验边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反复多做几次。

5、汇报交流。

1、现在我们已经给两块磁铁正确标记上了南(s)、北(n)极,想想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共有几种情况?

2、让我们用添加了新标记的两块磁铁重做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吧,别忘记实验结果记录!

巩固练习:

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间相互排斥了吗?

拓展延伸: 1.对于其他形状的磁铁,我们能找到它们的南极和北极吗?

2、资料阅读“磁悬浮列车”,课后制作一个悬浮磁铁。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级 三学科科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30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学习目标1.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学习重点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学习难点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学习准备为小组准备:4个——6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杯子(或其他支撑物),薄木片、回形针、回形针制作的小钩。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设问导读

1、教师演示比较两个磁力大小差别较大的磁铁各吸回形针的多少,让学生直观看出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2、我们能改变一个磁铁的磁力大小吗?(不能,一个磁铁磁力大小是不变的。)

3、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变化吗?如果磁力大小会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呢?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个环形磁铁相互吸引着重叠在一起(演示方法),它们的磁力又会怎样呢?

学生猜测,记录并交流。

1、怎么知道磁力的变化呢?

导学过程2、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小懒汉吧!用书上现成的方法来实验。(投影出示图片)

(1)、磁力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磁铁吸住回形针的个数表示)

(2)、实验时,为了公平比较磁力的大小,要注意什么?

3、学生实验,并记录。

(1)、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注意提醒学生把回形针先挂在钩子上,再把小钩子往磁铁上吸。)

(2)、指导填写记录表。

(3)、学生继续实验。

巩固练习:

1、观察汇总表里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

2、我们先前的猜测对吗?

3、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拓展延伸:

1.如果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请课后进行研究,并与大家及时交流。

2.收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下节课带来。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级三 学科科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xx.1.18—20xx.2.8总课时3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指南针

学习目标1.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2.感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学习重点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学习难点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学习准备为小组准备:指南针。

教师准备:有关指南针历史的影像资料()。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大雨要来临,怎么办?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船长确定方向啊?(指南针)

合作探究

1、大家见过指南针吗?说说在哪儿见过?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2、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3、小朋友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寻找答案。

1、通过刚才的阅读资料和观看影片,我们对指南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学生回答。

2、观察教学用的指南针。

(1)、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主要由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盒子组成。)

(2)、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1.我们一起了解了指南针的历史,此时此刻大家最想说些什么?

2、我们用指南针还能做什么?

拓展延伸:

一块铁,一块磁铁,有本事测出来吗?想一想怎么来判断?怎样区别判断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口袋里的是铁还是磁铁?经过这个实验,小朋友们有什么想法?特别是对大家在使用指南针的时候有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级 三学科科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xx.1.18—20xx.2.8总课时32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做一个指南针

学习目标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2、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学习重点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发现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学习难点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学习准备强力磁铁、钢针、吹塑纸、线,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指南针,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2、好多小朋友也想亲自制作一个指南针,要制作一个指南针,一般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回答,教师选择性板书。)

1、要制作一个指南针,首先需要什么材料?(磁铁),如何得到一个磁铁呢?讲解磁化现象。

2、学生磁化钢针。

3、怎样知道这根磁针的南极和北极呢?

4、学生分析并做相关实验,确认两极(可作记号,也可默记)

导学过程安装磁针:

1、寻找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让学生设想,小组讨论后陈述理由。)

2、验证自己的方法。

3、我们的指南针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试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吗?我们需要反复的实验,才能提高准确性。

4、用自制的指南针辨认方向。

交流展示:

1、展示小组制作的指南针。

2、评比后小组讨论并改进指南针。

巩固练习:

1、小朋友们的指南针已经制作成功,那么除了这种方法外,大家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制作指南针吗?

2、大家想不想也试一试当发明家的感觉,请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将你们设计的指南针样式画下来。

拓展延伸:

资料阅读,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

推荐学习中药商品学的心得体会总结三

一 正确认识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是指老师不应当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适时地进行点拔、质疑、启发、解惑;从学生角度看,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应当是探究的,学生不应当满足于死记硬背,模仿重复,而应当猜测、尝试、质疑、发现,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体会。提起研究性学习,人们往往会认为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是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必须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开设专门课程去进行研究。一部分学校正是这样做的,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好违背了教学规律,实际上是重复过去走过的老路,是变相的旧的教学模式,是新瓶装老酒,曲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实际上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数学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有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独一无二。研究性课程的意义在于应用、强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以弥补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不足,并完成从一味研究“如何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的教育思想的转变。而在这种观念下知识本身的获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及在获得的过程中开发出来的各种潜能。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能否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中学生对社会的回报将是无法估量的,让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老师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一味地灌输的不良倾向,看起来讲了不少知识,实际上这些知识并没有被学生所接受,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应当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结构

根据数学科的学科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结构可以是:

1、引入: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具备研究条件的课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仅仅是教师提供,还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2、独立探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教师可以巡视,并且尽量鼓励学生按照不同的方案寻求答案,教师还要在这一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分组讨论:对学生独立探究中的困惑问题以及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回答,要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以小组的形式引发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或辩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讨论过程中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与肯定,鼓励。

4、总结、引申:就是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的代表谈本组的解题方法、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这一过程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把各种正确的思路反映出来,以达到全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最后教师可以在总结引申的基础上在提出一些延续性的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理解。

三 研究性学习实例

例1 求 的值.

这是高三阶段检测试卷中的一道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让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方法,一共归纳整理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解法:

方法1 原式= = = =

方法2 原式= = =

方法3 (原式) = =· ∴原式=

方法4 原式= = =

方法5 cos15°=cos(45°-30°)= ,同理 sin15°= ,代入原式计算得 .

归纳完之后, 教师并不忙于结束,而是请同学讲讲自己的解题想法,由同学对每种解法进行评价.在评价比较的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相关知识方法的理解记忆和灵活的运用,同时他们相互之间也进行了一次思想交流.紧接着教师提出下面问题让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

1、若把15°换成a,上面的解法中,哪些还“有效”? 学生尝试发现,除方法5其它都还是可用的,从而总结出这类问题的一般性解法.

2、还有其他解法吗?多数学生苦思不得其解.此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所给的式子与什么公式的结构形式相象?经过一段的思考,有的学生联想到了坐标平面上两点连线的斜率公式.对!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再进一步鼓励学生画出示意图,并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予以巡导,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得出了如下的解法:

方法6 若改写成 ,则可以看成点 和点 连线的斜率,此时点m,n在单位圆上,经过角的计算可得 .

于是 ,

例2 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 — 的底面 是菱形,且 (1)证明:

(2)假定cd=2,cc = ,记面c bd为 ,面cbd为 ,求二面角 —b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3)当 的值为多少时,能使a c 平面c bd?请给出证明

解:连结a c 、ac ,设ac与bd相交于点o,连结c o

(1)∵abcd为菱形 ac bd

又∵ ,则c 在面abcd内的射影h必在 的平分线ac上

即c h 面abcd

··· bd c h

· bd 面abcd ∵bd ac· bd 面cc a a

··· c h∩ac=h···· bd cc

····· ∵cc 面cc a a

(2)易知 c oc是二面角 —bd— 的平面角

在 c cb中,c c= ,bc=2, c cb= ,由余弦定理bc =

又∵菱形abcd的内角 bcd=60 ,∴ bco=

在rt boc中,bo= bc=1,∴c o=

在 c oc中,c o=c c= ,oc= ,由余弦定理 c oc =

(3)当 =1时,能使a c 平面c bd

理由:∵ =1 ∴ bc=cd=cc

······ bd=c b=c d

∴三棱锥c—c bd是正三棱锥

设a c与c o相交于g, ∵a c ∥ac 且a c :oc=2:1

∴c g:go=2:1

又c o是正三角形c bd的bd边上的高和中线

∴点g是正三角形c bd的中心

∴cg 面c bd 即a c 面c bd

这是20xx年全国 高考的题,很多学生对标准答案的“猜想法”有颇多争议,有点“不服气”:倘若不知道结果,我们该怎么猜想?为此,我指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次研究行学习:咱们不猜想,看谁能把它计算出来?结果,同学们共同研究出了以下方法:

另解:设c c=1,cd=x

∵ bcd= c cb= c cd=60 ,易算出cos c ca=

∴cos cc a=

c d =c c +cd c c×cd×cos c cd = x +1

∴c o =c d —od = (x +1)—( x) =

∵ bcd=60 ∴ cda=120

∴ac= ∴co=· a c =

ca =cc +c a —2cc ×c a ×cos cc a =

又∵ c a g ∽ cog 且相似比为2:1

故c g = c o· a g = ca

∴c g = c o = ( )

∵ca ⊥面c bd ∴ca ⊥ca ∴ c a =c g +a g

∴( ) = ( )+ ( )

∴· (舍)

故当 =1时,能使a c 平面c bd

当然,研究性学习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必须服务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克服“填鸭式”教学的倾向,又要克服把研究性学习变成学科竞赛的倾向。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把知识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能取得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理想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