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抗疫保供一线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8:21:21 页码:7
抗疫保供一线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8篇)
2023-11-15 08:21:2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如何使心得体会更具有个人特色和独到之处?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所得到的一种宝贵的经验总结,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心得体会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一些个人独特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抗疫保供一线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近期新冠疫情严重,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疫保供战斗。作为一名一线工作人员,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场战斗的艰辛与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与思考,我得出了一些关于抗疫保供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勇气与责任、团结与协作、专业与技能、耐心与细心、信心与希望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是勇气与责任。抗击疫情需要我们拥有勇气和责任感。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我们必须敢于冲在最前线,冒着感染的风险,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够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其次是团结与协作。无论是抗疫还是保供,都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我们必须紧密协作,互相帮助,共同承担责任。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迅速解决问题,保证生活物资的供应和疫情的防控。

第三点是专业与技能。在抗疫保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第四是耐心与细心。抗疫保供的战斗是一场长期的持久战,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细心。在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是信心与希望。在抗疫保供的困难时刻,信心和希望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尽管疫情严重,生活物资供应面临困难,但我们要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抗疫,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战胜疫情。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相信明天会更好。

总之,抗疫保供一线的工作需要我们勇于担当,保持团结协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保持耐心和细心,同时要保持信心和希望。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疫情的防控和生活物资的供应。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这场战斗中竭尽全力,为实现抗疫保供的目标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而努力奋斗!

抗疫保供一线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近期,新冠疫情对全球造成了严重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和生活都受到了冲击。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为了保障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很多人挺身而出,奋战在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也参与其中,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接下来,我将从组织协调、自我保护、心理调节、责任心以及团队合作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抗疫保供一线的心得体会。

首先,组织协调是在疫情期间保障供应的重要一环。在一线抗疫保供中,组织协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合理的调度和精确的协调,才能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我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在每天的工作中,我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与各部门、各环节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通过提前沟通和制定详细计划,我们能够更好地分配工作、调度人员,使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正常运作,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

其次,自我保护是保障抗疫保供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在疫情期间,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我认识到,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继续为他人提供服务。因此,我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做好消毒、戴口罩等措施,避免感染风险。同时,我也注重了营养摄入和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免疫力。通过这些措施,我将自己的健康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并且顺利完成了抗疫保供任务。

第三,心理调节是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因素。在疫情期间,处于一线的人们需要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我意识到,心理调节对于保持积极心态和情绪稳定非常关键。我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听音乐、看书、散步等,缓解压力。同时,我也会学会与他人交流,倾诉自己的困惑和不安,互相支持鼓励。通过这些方式,我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其次,责任心是在抗疫保供一线必备的素质。在疫情期间,很多人放下了个人的利益,毅然投身到抗疫保供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拥有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坚守岗位,不辞辛劳地完成工作。在一线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时刻关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并时刻保持着与团队的密切合作和沟通。通过了解每个环节的具体需求,我能够及时找到问题并解决,确保物资的正常流通。

最后,团队合作是实现抗疫保供的关键。在疫情期间,我们必须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团队的紧密合作,才能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种问题。在我所在的团队中,我们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成功解决了许多困难和突发情况。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就能够共克时艰,战胜疫情。

总结起来,抗疫保供一线的经验体会可以归纳为组织协调、自我保护、心理调节、责任心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挥这些经验和体会,为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和人们的生活所需做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抗疫保供的队伍,共同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做出自己的努力。

抗疫保供一线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2月5日,紧挨着中医医院发热病区的办公楼里,一场特殊的“救助”正在进行,8份血浆袋共2600毫升血浆被采集。捐献300毫升血浆的吴x从这一天起称自己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战士,编号“xg0002”,这是她血浆袋的编号。

作为一名晕血者,30岁的吴x曾有过两次献血失败的经历,但这次她成功了。一个分离机将她的血抽出来并分离,再把红细胞等输回体内。“完全靠意念,如果中途晕倒,我一定又要哭,会自责,恨自己无用。”和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及治愈者一样,吴x的味觉与嗅觉还未完全恢复,但为了克服晕血反应,她在来之前逼自己吃了很多饭。也是从捐完血浆的那天起,吴x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截至目前,该院共有19名康复的医务人员参与了捐献血浆,共计捐献6600毫升,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可用于临床治疗的血浆达3000毫升。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武汉市已有20名康复新冠肺炎医护人员捐献血浆用于救治病人,12名重症患者接受了血浆治疗。

“没想到她也来了。”捐血浆这天,吴x看到不少熟悉的人,包括一位护士长,“她的症状在我们中间是最重的,连续高烧、情绪低迷,最严重的时候写好了遗书”。

1月17日,吴x一看到ct结果就哭了出来,中医医院27岁的护士袁黎也在这天拿到了自己的ct结果,肺部有阴影。这之后,医院让每名医务人员都进行了ct检查。“有的医务人员虽然当时无症状,但肺部显示有炎症,之后逐渐都有了症状。”袁黎说。

该院医生秦伟(化名)说,自己当时的片子显示病情很严重,但症状较轻,到两三天后开始加重,“后来才反应过来,集体检查前的13日,我出现的畏寒、酸痛等就是症状”。

回忆感染源,袁黎怀疑是之前科室里接触的一个病人,“他的ct显示肺部大面积感染”。而吴x还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感染上的,她是医院的行政人员,她家中有3名医务人员,“我家除了5岁的儿子,其他7个人全都感染了”。

“即使当时想做好防护,也没有足够的物资。”秦伟说,直到现在,该院的物资仍旧紧缺,“同事几乎全员上阵,一整天不休息,还有部分人员已支援方舱医院”。

“成了病患,更觉得医护的辛苦与不容易。”袁黎眼看着医院改为发热门诊,大量收治轻症患者,自己和感染同事则住在同一层隔离病区。为了减轻同事的工作量,袁黎和同病房的感染同事学习雾化等医疗操作,为自己治疗。而吴x则学会了卷输液管,自己换药。

在近20天的住院治疗后,说自己胆小、爱哭的吴x始终惦念着两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位患者严重到一被碰到就咳得撕心裂肺、不能呼吸;一位患者心脏骤停,医护人员连夜给她做心肺按压”。

2月3日出院时,吴x并没有感到轻松,而是“难过又无力”,那是全国疫情发展相对严重的时候。

她企盼的“救人”机会很快就来了。2月4日,看到中医医院院长在微信群中分享了血浆捐献倡议,她和袁黎“迅速报了名”。倡议中写道,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血浆可能含有抗体,输入重症患者血液中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袁黎说,群里康复的医务人员大部分都报了名,但能够参加捐献的是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无基础疾病的治愈者,她几乎“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实际上,在2月5日首批新冠肺炎治愈者捐献血浆前,倡议者与捐献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xx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仍具价值,不过,临床使用必须具备严格条件,种种风险需要警惕。此外,由于血浆较为稀缺,该疗法仅限于部分危重病人,难以大规模应用。

向江夏区几家医院最早发起捐献倡议的江夏区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刘本德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医医院这19名新冠肺炎治愈医务人员累计捐献的6600毫升血浆,被送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发现可用于临床的有3000毫升”。

据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在2月14日举办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康复者血浆一般采集400毫升左右,平均1名康复者血浆可治疗2~3名危重患者,从采集血浆到供临床医生使用需要7天。

食欲还未完全恢复的吴x近日再次拨打了捐献电话,她与治愈出院的丈夫将在2月19日一起捐献血浆,那时她也将结束隔离,“要第一时间投入医务工作,与同事并肩作战,多救人”。秦伟也向医院提出上岗要求,他心疼一些一线年轻同事一直没休息,“从没想过该不该上岗,这不是个问题,隔离好了就得上岗”。

抗疫保供一线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20__是个吉祥的四位数字,但是在武汉一个海鲜市场里有人生吃野生动物得了肺炎,在医生的查看下这个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

我在新闻上听说已经有好多人得了肺炎,高龄84岁的钟南山爷爷告诉老百姓“不要去武汉危险!”,他刚刚说完自己就跑去武汉。他没买到机票就坐动车,钟南山爷爷在餐车上一直工作,他桌子上有文件和电脑,但因为他太累了坐在凳子上睡着了。还有张定宇先生,他身有渐冻症,走路一摇一摇的腿一直痛,但他是院长这都不算什么。还有张定宇的夫人,她是一名医护人员,在一次做手术的时候被感染了肺炎,但他被治好了,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吧!

因为肺炎全国各地都派人去支援武汉,还有那些制造口罩的叔叔、阿姨,他们早出晚归,还有楼道里消毒的社区人员和志愿者。他们都是“最美逆行者”。就算我不是“逆行者”我也要好好呆在家里不给祖国添乱。

20__是开心的四个数字,20__是温暖的四个数字,但他也“欠”我们一个大团圆。我希望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们,你们在医院跟病毒斗争,我在家等待你们的好消息,等你们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在双鸭山等你们凯旋归来。我们一起拥抱祖国。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抗疫保供一线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正常的生活被疫情骤然打断。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武汉进入“战时”状态。

病毒凶险,防控迫在眉睫。

疫情吹响集结号,直面生死大考。从1月23日起,来自全国各地及军队的医务人员紧急奔赴武汉,支援范围也扩大至湖北全省。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系统先后共派出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和武汉,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为不影响工作,一些医护穿上了尿不湿;为节省防护服,很多人由4小时一班改为6小时一班……白衣为战袍,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抗疫保供一线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电视里,全国各地的人民都戴上了口罩,医务人员全身上下严严实实的防护服,抗疫工作者们埋头认真工作的样貌,让我感觉到了凝重的气氛,同时也在提醒我,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这是一场与死亡的比赛!

疫情当前,警察不退,分局党委迅速反应,号召全局党员民警、辅警发扬无私奉献,不惧艰难的革命精神,保卫人民群众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职责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去这场防治新肺炎斗争中,尽到警察的职责。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职责!“共产党员、军人、警察,这是我以往和此刻拥有的引以自豪的身份,若有战,召必回,我愿请战到一线,尽我所能,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段话,我分享到了自我的微信朋友圈。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认清共产党员职责使命;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彰显共产党员先锋本色;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展现共产党员担当作为。回忆12年前的四川汶川地震,当时,身为军人的我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签下了生死状;如今的我,脱下军装,换上这身藏蓝色警服,变换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这次,我再次向分局党委递交了请战书,我请愿到抗疫一线,到最需要警察的地方去。

除夕夜至今,我和她一向坚守在自我的岗位上,此刻的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重担,暗自下定决心,不辜负组织对我们的期望。期间,我与同事走街串巷,进行巡逻防控工作,向辖区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法规,走访排查涉疫线索,开展新闻素材采集工作,为各岗位上的同事熬制运送中药,夜晚回家途中,救助因车祸受伤群众。看到同事们正在井然有序的忙碌着,个个精神饱满,镇定自若,考验面前,单位全体民警、辅警不惧危险,无私奉献,我自然也责无旁贷。这是我有生以来最特殊的一个春节,祖国和人民群众什么时候需要我们,我们就出此刻哪里。

抗疫保供一线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了许多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作为一线抗疫和保供人员,我们肩负着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使命。在这场“战疫”中,我们不仅需要发挥与疫情斗争相关的专业能力,还要加强协作、提高效率,以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确保人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第二段:坚守岗位,展现责任担当。

抗疫保供一线,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坚守在岗位上。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我们不能退缩,更不能逃避责任。只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勇敢去面对疫情,才能做到保障社会运转的正常进行。冲击新冠疫情的时候,许多一线工作者选择了坚守,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他人的生活安全。我们需要学习和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

第三段:加强团队合作,形成合力。

抗疫保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环节和岗位的协同合作。每个人都是战斗中的一颗螺丝钉,只有各个环节协同合作,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做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统筹使用。只有在这样紧密合作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完成抗疫保供的任务,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安全感。

第四段: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加强预案制定。

在抗疫保供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和危机。面对未知病毒的传播,我们需要快速应对,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案。疫情爆发时,我们需要迅速进行紧急处置,协调资源、组织人员,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在保供一线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制定各种突发情况下的预案,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第五段:持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

在抗疫保供一线,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最新的科学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疫情的特点,提高疫情防控的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习团队合作、应对危机的方法和经验,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总结:

抗疫保供一线的工作充满了挑战,但也给了我们机会展现责任担当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面对疫情,我们要坚守岗位、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危机应对能力,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只有识别到自己的责任、认真履行义务,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抗疫保供一线人员的职责,为社会的发展和安全作出有效的贡献。

抗疫保供一线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武汉疫情爆发后,各地支援武汉,勇敢赴前线,遏制疫情!

在病毒出现的这些日子,每天都会有许多感人的画面出现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战士们是他们默默的工作在岗位上守护着病人的健康,他们放弃了休息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与病毒战斗!虽然他们面临着危险和艰难,但他们依然逆行而上。有的医护连续工作24小时靠在门上就睡着了,他们穿着白色的隔离服一穿就是几个小时,衣服湿透了,脸上眼睛旁出现一道道印迹,每次看到这些我都感动的要哭了!

向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你们辛苦了!是你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无数人的健康!对战胜疫情我们有信心!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加油,白衣天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