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培养小学生自制力心得体会实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心得体会(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6:24:46 页码:11
培养小学生自制力心得体会实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心得体会(7篇)
2023-01-13 06:24:46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培养小学生自制力心得体会实用一

1、建设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

2、使本来确定的学校骨干教师向高层次发展,如市级骨干教师或名教师,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1、任职资格:

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工作5年以上(含5年)具备专科学历和中级以上教师职称。

学校教坛新秀:从事教师工作1―4年(含4年)的年轻教师中评选并培养。

2、工作职责: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形成个人风格,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承担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等工作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与师德教育,教育并督促教师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形成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师德修养。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安排他们班主任、辅导员或行政管理工作,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增长才干。

2、加强校本培训学习。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3、在分配教学任务、承担科研课题、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方面,应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

4、结对带徒,促进成长。为了加快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力度,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结对,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听课学习、观摩研讨、反思总结等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物色、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及时提升相应教师职称或提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以适应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6、学校在骨干教师的培养期间,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积极鼓励他们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骨干教师进行进修、学习、科研等活动的经费由学校支付,学历进修的费用按教育局相关文件执行外,学校还给予一定的补贴。

7、学校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并对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

有关培养小学生自制力心得体会实用二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视察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根据中央、省委及能源集团党委要求,现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按照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的要求,健全完善选拔、培育、使用、管理环环相扣又统筹推进的全链条机制,培养选拔一批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适应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年轻干部,为推进企业稳定持续高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干部人才基础。

二、目标任务

1.建立年轻干部信息数据库。立足集团公司实际,按照“发现一批、培养一批、使用一批”的要求,全面掌握集团公司年轻干部信息状况,建立数据库和后备干部梯队。集团公司党委直接掌握的各部(处)室、权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的优秀年轻干部30名,各部(处)室、权属单位中层干部中的优秀年轻干部100名。

2.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坚持着眼长远发展,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逐步构建集团公司老中青年龄梯次合理、整体素质能力优秀、专业结构科学的干部人才队伍。今后3-5年,集团公司各矿井单位班子成员中35岁左右的要达到并保持在30%;其他各单位(部门)班子成员中30岁左右的要达到并保持在30%;各单位(部门)中层管理干部中30岁左右的要达到并保持在30%。

3.构建“选育用管”全链条工作机制。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握“选育用管”全链条环节,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建立培优育强体系,强化素质培新与实践锻炼,实施多通道发展,构建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长效机制,实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三、工作措施

(一)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充分认识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大意义

1.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归根到底在于培养选拔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接续奋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从党中央、省委到能源集团党委先后出台文件,对新时代大力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着眼长远发展战略,统筹选育用管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为党的事业和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和人才保障。

2.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集团公司克服当前严峻局面,负重前行,爬坡过坎,推进稳定持续高效发展,推动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需要有一批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做支撑,就要求我们要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及早发现、培养和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为企业渡难关、保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3.优化干部队伍体制机制建设的迫切要求。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当前,集团公司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整体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与上级要求与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大的创新力度,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体制机制。

(二)把握“选育用管”关键环节,推进干部队伍全链条机制建设

聚焦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精神,紧紧围绕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训、跟踪培养计划,以选好用好为根本,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突出专业培训和专业提能,将学习培训与实践培养相结合,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构建更加科学的干部管理评估评价机制,形成“选、育、用、管”完整工作链条。

1.坚持选准用好导向,拓宽视野和渠道

一是严格选人标准。要严格把握优秀年轻干部标准,坚决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忠诚企业,立足本职,识大体、顾大局,讲原则、守规矩,确保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坚持把能力业绩作为重要标准,能够破解企业改革发展难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过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历练,开拓创新能力强,确保能力过硬、实绩突出;坚持把作风优良作为必备条件,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勇于改革、敢于担当,艰苦奋斗、廉洁自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四风”,群众公认度高,确保务实勤勉、廉洁自律;坚持把素质过硬作为基本要求,要相对年轻化,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能够胜任工作的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确保年富力强、素质优良。

二是鲜明用人导向。坚持把年轻干部选准用好作为源头工程,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破除求全责备、论资排辈观念,树立压抑埋没年轻干部是过错,培养重用年轻干部是功绩的新理念,不拘一格选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早给年轻干部压担子、搭舞台。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做到优先纳入储备、优先培养历练、优先选拔使用等“三个优先”。要着眼长远,理清思路,把握规律,改革创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年轻干部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三是拓宽选人渠道。要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打开宽广之路,帮助年轻干部成长和成才。进一步拓宽视野,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在抓好组织选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序推进经营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等竞争性选拔、市场化选拔的方式,在制定选拔条件时,有意识地向年轻干部倾斜。要扩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蓄水池”,通过组织推荐、民主推荐和考核、考察模式,分专业、分类别储备年轻干部,及时补充年轻力量,充实壮大年轻干部总量。要加大优秀大学生的选聘力度,变招工为招生,为大批年轻干部储备和脱颖而出创造平台和机会。

四是精准选人方式。坚持组织主导,改进人选产生方式。要结合重点工作和实践需要,精心组织年轻干部情况调研,建立本级掌握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同时择优向上级推荐。实行块块推荐和条条推荐、面上调研和重点调研、分级考察和直接考察相结合,上级组织部门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比选。各权属单位党组织听取调研汇报时,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门可以派人参加,对重点人选可打破层级直接考察了解。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建立结合日常工作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的常态化机制,提高识人水平,严格标准条件,切实把好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

五是实行分类管理。坚持组织掌握,对优秀年轻干部人选不公示、不公开,防止标签化。坚持多通道发展与年轻干部专业结构优化双管齐下,集团公司及权属单位分类别、分专业建立安全生产技术类、经营管理类、党群政工类等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个别实用型、创新型、智慧型和未来型专业也可以单独建立年轻干部信息库,形成年轻干部蓄水池,加强定期分析,为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培养使用奠定基础,做到“选有余地”。

2.建立培优育强体系,强化素质培养和实践锻炼

一是完善培养机制。要坚持常抓不懈,把功夫下在培养上,制定培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让年轻干部把基础打扎实,使年轻干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结合时代发展和企业实际,坚持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建立上下联动、长期关注的干部接续培养锻炼机制。同时,积极开展“传帮带”“师带徒”“1+1”“n+1”等培养形式,工作捆绑、业务帮带、经验相授,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才。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档案,破除全才式思维,克服大水漫灌弊端,建立“一人一策”培养机制,对优秀年轻干部逐人提出培养方向,落实培养措施。

二是锤炼政治素养。培养年轻干部,首先要筑牢思想之魂,把培养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把对党忠诚作为首要标准,把政治训练贯穿年轻干部成长各阶段。要以培养年轻干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目标,坚持年轻干部培养与高素质要求结合起来,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引导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发挥党校、党干理论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用好重要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干部接受党性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是注重专业培养。突出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注意培养有专业背景、技术特长的复合型领导干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干部的专业化需求,开展精准化、个性化培训,增强专业化培训的频次和深度,着力弥补干部的知识空白、能力短板,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大力开展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各类专业相关知识等方面专业化培训。对于优秀中青年干部,通过组织参加高级研修班、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技术等,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开阔眼界思路,提高执行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更新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管理能力。积极推进集团公司内部单位间交流任职、单位内部轮岗交流和交叉任职等,加强干部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要适时组织举办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改进办学方式,实行上级组织部门点名调训学员,提高年轻干部调训比例,增强培训实效。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强的领导岗位,特别是安全生产技术岗位人员宜从具有专业化知识水平、履职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中选拔配备,让专业人干专业事,避免跨专业交流和跨行“空降”,真正消除“外行领导内行”现象。

四是强化实践磨炼。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使年轻干部经得住磨练、打得了硬仗、扛提了重活,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基层单位、艰苦岗位经受锻炼,走向企业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科技攻关的桥头堡、干事创业的最前沿,“零距离”接触基层,“面对面”开展工作,在基层一线锻炼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考验年轻干部,在必要台阶中历练年轻干部,在鼓励干事创业中激励年轻干部。通过定岗压担、多岗轮换、挂职锻炼、应急磨砺、跟班帮带等多种方式,使年轻干部在多岗位进行培养锻炼,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年轻干部成长。今后,要注重把年轻干部放到艰苦环境中去,推到重点建设项目和基层一线去,注重赋予艰巨任务,注重放到生产矿井、新兴产业、综合部门等吃劲岗位、重要岗位培养锻炼。新录用毕业生必须安排到基层单位见习锻炼“墩墩苗”;没有基层经验的机关人员必须挂职轮训“接地气”;优秀年轻干部必须经受实践锻炼“压担子”;新提拔的干部必须先放到吃劲岗位“扎根基”。

3.创新选拔使用机制,构建年轻干部成长进步“多通道”

一是打破隐性台阶和机制障碍。创新制度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在标准更高、程序更严的前提下,逐步打破年轻干部成长隐性台阶。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组织主导、以事择人,做到制度选人和伯乐相马相结合、“爬楼梯”和“搭梯子”相结合,台阶式、递进式培养和多专业、多岗位交流相结合,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既看资历、经历,更注重能力、潜力,大力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熟较早、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继续实行管理人员内退制度,对达到一定年龄的领导人员及时有序地退出工作岗位,不再占用领导职数编制,为年轻干部走上前台留足空间。集团公司各部门和权属单位班子成员中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提任上一级职务或作为上一级职务推荐人选。各部门、单位中层管理干部中业绩突出、特别优秀的,任职满1年,履行相应的审查批准程序后,可以提任上一级职务,正职可以作为上一级正职提任人选,副职可以作为上一级副职提任人选,打破任职年限和层级限制,突出能力业绩和年轻化专业化要求,严把政治和廉洁两关,及时发现、培养起用优秀年轻干部,不能把年轻干部埋没、积压、梗阻在基层一线和职级底端。

二是落实常态化配备。把优秀年轻干部选拔配备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实现选拔配备优秀年轻干部“三个常态化”,使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长流水、不断线。加强领导班子进退情况、配备需求和优秀年轻干部储备情况的常态化分析,对有发展潜力、表现优秀的,及早考虑安排使用意见。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常态化配备,把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寓于日常干部管理工作之中。加强年轻干部配备情况的常态化督导,年轻干部配备比例较低的领导班子,应拿出职位专门充实年轻干部;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应加强培养、尽快补充;应配未配的,由上级组织部门从干部资源充足的单位或部门交流配备。

三是实施多通道发展。要积极建立年轻干部成长进步、接续正常、不断更新的“人才宝库”,消除年轻干部“放进去、晾起来、不管不问”的“人才冷库”。要突破单纯的行政晋升序列,以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为切入点,健全人才多通道发展机制,积极构建企业管理、技术、技能人才晋升三个通道,做到职业发展纵向畅通、横向贯通,为年轻干部成长架设新梯子,持续优化年轻干部成长的路径,让年轻干部沿着专业晋升通道和行政晋升通道同步前进。

四是提高干部成长质量。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既要数量充足,又要质量优良,既要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又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正确处理年轻干部成长快与慢的关系,稳妥把握节奏,防止一步快、步步快,一步慢、步步慢。要着力破除座次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对于在关键时刻或者重大突发事件中经受住考验、表现特别突出、作出重大贡献,或者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基础条件差的区域或单位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要重点培养大胆使用,在选拔使用上不简单按任职时间排序,确保打破隐性台阶“拔得动”,在吃劲岗位有足够历练“墩得实”。正确处理大胆选拔与必要台阶的关系,提拔担任生产矿井、规模较大生产单位、重点骨干单位、关键岗位主要领导职务前,需经过必要台阶的扎实历练,不单纯为补经历频繁变动工作岗位,防止唯年龄倾向。正确处理选拔年轻干部与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干部的关系,建立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干部队伍结构,防止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充分调动整个干部队伍积极性。

4.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激励约束并重。坚持把对年轻干部培养与严管厚爱结合起来,做到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从严管理与正向激励相结合,容错与纠错相结合,既要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优秀年轻干部撑腰鼓劲,又要抓早抓小、管紧管严防止年轻干部犯错误、出问题,从源头上确保年轻干部既能干事又不出事。

二是严格管理监督。把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贯穿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全过程。强化日常跟踪了解和经常性考察,注意在年度考核、重大事项跟踪考察、巡察等工作中,了解分析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引导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对搞自我设计和晋升路线图、不敢担当、“坐等提拔”的坚决不用。严格落实函询、诫勉等制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巡察、审计、信访等工作的作用,始终把年轻干部置于党组织管理监督之中。严格落实《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3+”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推进《总部机关科级及以下管理人员“三考一评”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向基层延伸,完善年度考核、经常性考察、任职考察与平时了解相结合的跟踪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管用的常态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的动态化管理,对理想信念不坚定、自我要求不严格、工作实绩不突出的,不能担当、不敢作为、不愿意到生产经营一线和艰苦、困难岗位工作的年轻干部,及时调整出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并及时补充优秀人选,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三是加强关心关爱。各级党组织要把关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加强长远规划,健全工作责任制。对年轻干部,要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怀。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要经常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热情关心年轻干部,积极帮助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平时激励、专项表彰奖励工作,及时总结宣传优秀年轻干部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年轻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三)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稳定有序推进

1.提高政治站位。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提高重视程度,主动研究谋划,定期听取汇报,加强工作指导。要强化惜才育才、用才管才、爱才护才的责任感,加强正面引导,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真正使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成为共识。要坚持合理配置、突出重点、分级统筹、总量调控,实现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强化责任落实。各单位要建立以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纳入集团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对思想重视不够、工作措施不力、配备长期不达标的,上级组织部门要约谈提醒,督促整改。同时,要坚决纠正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对于干部发现培养选拔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一经发现并查实,坚决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健全推进机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专门力量,完善工作机制,统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育、使用、管理,促进年轻干部工作有机融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共享资源、统筹使用、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积极平稳有序推进。

四、其他

1.各级党组织要根据本规划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报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备案。

2.本规划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文件规定,凡与本规划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划执行。仅供参考

有关培养小学生自制力心得体会实用三

甲方: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

为满足广大青年学生的求学愿望,培养更多的经济建设人才,甲方利用_________人才市场和_________人事局与全国部分高等院校的良好合作关系所争取到的成教招生指标,通过成人教育脱产学习的途径,给乙方提供进大学深造的机会,并经双方协商,特订立如下协议:

风险告知:合同对方为自然人时要核实并复印、保存其身份证件(勿以名片代之),确认其真实身份及行为能力。合同对方为法人时要到当地工商部门查询其工商注册资料并实地考察其公司情况,确定其真实性;核实订约人是否经其所在公司授权委托,查验其授权委托书、介绍信、合同书。

1、乙方在具备报名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资格,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自愿报考甲方委托_________大学举办的_________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脱产班学习。

2、乙方入学后,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按照学校规定,按时足额向学校交纳学费、书费、住宿费等费用,服从学校对教室、寝室等统一管理和调动。

3、乙方在委培期间出现意外事件与甲方无关;患病或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学籍等原因退学的,由乙方负责。

4、乙方学业期满,成绩合格的,由校方发给成人高度教育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根据_________号文件精神,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待遇,不包分配,自主择业,落实用人单位后,凭毕业证书办理相关手续,其中农业户口的毕业生可办理农转非手续。

5、为鼓励委培生勤奋学习,甲方特设奖学金,根据考生成绩及学校的考评等情况奖励委培生中的优秀者。获奖_________%,最高奖额_________元/人。

6、在签订本协议时,乙方向甲方一次性预交委托培养服务费:_________元/_________元。其中就读_________人事局组织院校的委培生由_________人事局收取管理服务费_________元。(预约就业费用另计)

7、因各种原因,在已签订委培协书议一个月内尚未到学校报到而要求退学者,需交手续费_________元,委培费全额退还。

8、甲方招生简章所列各院校的专业,收费情况及学习,住宿地点指的是大致情况,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学校安排为准。

9、甲方鼓励乙方选择_________需求的专业学习。

10、乙方毕业后愿意来_________工作的,可以由_________科技人才市场推荐就业(限定一次推荐);户粮关系愿落到_________的,户口可迁入_________集体户口,或_________住房所在地。并提供三年免费人事代理服务;不到_________工作的,乙方不承担甲方的就业推荐工作。

11、由甲方选送的委培生甲方将发给《_________人才市场择业特惠证》,可享受三年_________科技人才市场免费进场应聘,上网求职等服务。

12、其他:_________。

13、本协议一式__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__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电话: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有关培养小学生自制力心得体会实用四

甲方:

乙方(定向盛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丙方(定向生本人):

根据(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管理办法),就丙方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事宜,甲、乙、丙三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为乙方录取丙方为年____________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二、甲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丙方进行管理,按培养方案对丙方进行培养。甲方按学校规定向丙方发放硕士研究生普通奖助学金。丙方学习期满、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条件,甲方准予毕业,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甲方授予硕士学位。丙方学习结束离校后,甲方将丙方的毕业证书、硕士期间档案等一并直接寄送乙方,乙方负责指导丙方就业。

三、丙方人事档案、户口转入甲方。党、团组织关系转入基础培训学校,基础培训结业考核合格后转入甲方,丙方在甲方的学习结束后必须回到乙方所在盛自治区、直辖市就业,且服务年限不得少于5年。甲方在丙方毕业后负责将其人事档案、户口及党、团组织关系直接转回到乙方。

四、丙方必须遵守学籍管理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学业。丙方在校期间受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由甲方通知乙方。丙方中途退学、受开除学籍处分,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学习,由甲方依据有关规定处理。丙方在学期间欲变动学籍(休学、延期毕业等),须提供乙方的同意证明,否则不予办理。

五、丙方第一学年须到教育部指定的基础强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甲方继续硕士学位培养阶段学习。

六、本协议一式三份,经甲、乙、丙三方签字并盖公章后,自丙方取得正式学籍(到民族硕士基础强化培训基地报到)之日起生效。甲、乙、丙三方各持有一份,按本协议执行全部条款。

七、违约情形及处理

丙方有以下情况,乙方有权追究其相应的违约责任:

毕业后未按本协议去定向盛自治区、直辖市工作的,应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后 个月内,一次性向乙方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经费、普通奖学金,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

八、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分别签订补充协议。

甲方单位公章:乙方单位公章:丙方签字:

甲方负责人签字:乙方负责人签字:

有关培养小学生自制力心得体会实用五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分配来的新教师比较多,为了使这部分新教师能 尽快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短期内能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并逐步培养成为骨干教师,经学校研究同意,特拟定我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方案》,以建设一支素 质高,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一、培养对象:

教龄不满三年范围内的青年教师。

1、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主 要指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一是引导他们做好角色的转换,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 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我们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校外工作中 进行“知、能、操、行”的传、帮、带。四是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 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

主要指未到3年的青年教师。他们是一支充满生机、奋发向上、乐于进取、大有希望的队伍。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二、培养时间:

20__.9-20__.7

三、培养目标:

1、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基本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

2、使他们能胜任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3、使我校青年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又能开展教科研工作,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学 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是教师培养的首要工作。目前,对教师的师德要求绝 非仅停留在“敬业、爱岗”上,更要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以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润物无声胜有声”,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2、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坚持参加各类培训和科组活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2)创造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及时上交学习心得。

(3)提倡每学期读一到两本与业务有关的书籍。

(4)坚持参加两字训练,期末上交并在校园内进行展览并评比。

3、实施“青蓝工程”,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校将以“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牵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学科教学中,由教导处指定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关系。指导教师要指导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全程指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a、备课和分析教材;b、课堂教学的指导;c、作业设计与批阅;d、辅导学生。

五、具体要求:

指导老师:

a、每两周检查一次新老师的教案、作业并作一定的指导。

b、每两周听新老师一堂课,并有课前指导和评课。

c、定期给新老师上示范课,指导新老师如何调控课堂。

青年教师:

a、每两周把教案作业送给指导老师检查一次。

b、每两周听一节老教师的课,并有听后感。

c、每两周上一节课给指导老师听,一学期上一节汇报课。

d、每学期交一篇教学设计,两篇教学随笔。

4、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包括:

a指导教师的听课笔记、评课纪录。

b青年教师的研讨课、汇报课教案及反思。

c青年教师教学设计、随笔、工作总结等。

六、培养效果

经过培训后,青年教师逐步做到:

(1)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勇于进取,认真执行岗位职责。

(2)能独立根据教材,备出详案,及时写好“教学后记”,并在学习了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创造设计,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熟练掌握必要的教学常规,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能承担各种类型的课: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

(4)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能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并有较高质量的教科研成果。

有关培养小学生自制力心得体会实用六

 从发展历程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办学模式同质化等现象。以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探讨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特征及其结构等理论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等办学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是由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决定的。社会既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运用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改造世界为人类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这两类人才在培养规格上应各有侧重。研究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发现和探索客观规律、创新知识的能力;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应用专业知识到实际生产,特别是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能力。因此,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定位也是不同的。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抱着做大做强的良好愿望,在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甚至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模仿研究型大学或“跟大流”的现象,造成毕业生既没有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学术理论功底,也没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人才招聘的竞争中,常常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这种做法是一条很难行得通的路子,于是,转变思路,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地方服务,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上来。这种转变其实是这类院校对升本以后所走过的弯路痛定思痛的结果,是新建本科院校适应社会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性回归。

由于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认识世界的研究型人才而言的,属于改造世界的人才类型,承担着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重任。因此,根据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过程,将应用型人才按职业类型划分为工程应用型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三大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指将科学原理转化成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指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将图纸、计划、方案等转变成具体产品的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应用型人才之间的一种应用型人才类型,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组织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诸如工艺水平的设计,工艺流程的监控,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及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工作的技术服务者与管理服务者。

由此可见,上述三类应用型人才在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及社会产品的链条中缺一不可,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这三类人才在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从知识层面看,应用型人才都强调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不同类型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发展知识层面侧重点不一样:工程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系统性,特别是对工程类专业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突出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的广度和实用性,其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虽然比工程应用型人才要求较浅,但比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对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外语等工具性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则更加强调专业实践的经验性知识和技能、技巧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能力层面看,三类应用型人才都非常强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工程系统专业分析能力、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技术应用型人才侧重于社会生产和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专业技术维护、咨询、管理、服务等能力;技能应用型人才则侧重于专业生产、建设实践过程中一线岗位工作的操作性技能。从素质层面看,三类应用型人才都要求具有信念执著、品德优良、本领过硬的品质,但对素质的要求也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规划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技术维护、咨询、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管理能力;一线工作岗位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对操作性技能的娴熟程度、敬业精神和意志品质等要求较高。

总之,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的专业性与通识性、能力的专业性与发展性、素质的通用性与鉴别性共融的特征。潘懋元先生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将工程原理应用于社会实践、侧重工程管理和应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或将技术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侧重技术开发与现场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特点主要是指向职业带中技术员与工程师的交叉区域,旨在适应高科技应用和智能化控制与管理一线工作要求,培养兼具专业性和通识性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工程师、技术师、经济师、医师等专业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显然,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当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科学划分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素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结合上述认识,我们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素作如下划分。

1.知识结构要素

根据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知识的专业性与通识性共融特征,我们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要素划分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知识、综合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四大类:

(1)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体现在大学生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人才从事专业活动必备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2)专业发展知识。专业发展知识体现在大学生学科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能力和专业鉴别素质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前提。

(3)综合性知识。综合性知识体现在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甚至是跨学校选修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公共能力、通用素质必备的理论或操作性知识。

(4)工具性知识。工具性知识是指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的方法性知识,主要包括文献检索知识,外语、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性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知识。因此,工具性知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大学生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能力结构要素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斯皮尔曼修正后的二因素说(一般因素——群因素理论),以及应用型人才能力的专业性与发展性共融的特征要求,我们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要素划分为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大类:

(1)公共能力。公共能力属于一般能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思考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门人才在从事专门领域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在本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通用,它是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素质在行业领域实践活动中的外显结果,它是专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指在专业能力基础上通过强化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一种能够胜任职业岗位需求并能帮助进行职业转换、迁移的能力。具体来说,发展能力是专业能力在“精”、“深”、“广”、“博”等维度上的延伸和扩展,是伴随专业兴趣、情感、态度、认同感、承诺感、使命感、责任感等专业精神日趋发展逐步形成的,是大学生未来“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素质结构要素

“素质”的内涵,相对于知识与能力来说,更为丰富。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素质是一种心理品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的,同时又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应该具备通用性与鉴别性共融的特征要求,我们将新建本科院校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要素划分为: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专业情意素质、综合素质四大类:

(1)基础通用素质。指学生以后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基本技能(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思维能力(能有新想法;考虑各项因素以做出最佳决定;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符号、图像进行思维分析;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分析事物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个人品质(有责任感、敬业精神,自重,自信,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2)专业智能素质。它是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从事专门职业的活动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逐渐内化而成的一种带有专业特征的素质。专业智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专门职业的活动效率。不同应用型职业由于其专业性质不一样,专业活动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专业活动中内化而成的专业智能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3)专业情意素质。它是指人们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性特征,主要包括专业兴趣、专业动机、专业情感、专业信念、专业承诺、专业使命感、专业责任感等。

(4)综合素质。它是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和专业情意素质在专业实践活动中融合、优化、提升而成的一种全面性素质,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等有机融合的结晶。

从20xx年开始,确立了“以育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引导,以学科为支撑,在社会需要、个人发展、文化传承创新上协调统一”的专业教育指导思想,明确了“培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愿意为基层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融‘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为一体,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的改革进程与措施包括: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的研究、探讨与宣传,全校上下达成了以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识:

(1)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大学生只有把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地并结合起来,只有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成为大学生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与改造自我的能力之时,知识才会真正产生力量。

(2)专业能力素质的获得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专业能力形成的同时,通过不断内化、升华后形成的专业素质将会极大提升所培养人才在其专业领域的职业适应性与职业选择的自由度。

(3)知识、能力、素质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就知识层面来说,要以“有用、够用、适用”为原则,作为专业学科课程选择与教学内容知识筛选的基本标准;就能力层面来说,坚持“公共能力是基础,专业能力是核心,发展能力是拓展”的培养次序,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线索;就素质层面来说,在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培养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对大学生的学科专业人文教育,促进大学生专业情意性素质的发展。

(4)坚持应用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观、课程观和教学观。应用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观,即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建应用型学科、做应用科学研究、出应用型成果、作应用型技术转化;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观就是要吸取知识本位课程观和技能本位课程观的长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应遵循“以素质教育为取向、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为基础、以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为重点、以实践教育为主要途径”的基本原则;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观,就是要改革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校园文化活动应具有明确的能力素质培养目的,同时应该使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课程化,以补充与丰富专业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其次,制定了“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案,并付诸实践:

(1)坚持以工作要求为引导,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工作过程性知识技能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根据行业和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设置课程。

(2)明确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及其与课程设置的关系,每个专业建构一个知识、能力、素质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结构关系表,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3)构建校系两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校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主要为公共能力培养服务,系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主要为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服务,使校园文化活动通过“项目化、课程化”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4)确立新的课程标准和能力素质认证体系,修订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5)逐步形成与业界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一。关于怀化学院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下我们仅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为例,说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方兴未艾。怀化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其意图主要在于摆脱模仿综合性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在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等方面的做法,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之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克服同质化现象,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我们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与做法,目前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其中肯定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但我们愿意通过改革和尝试,不断走向成熟。

有关培养小学生自制力心得体会实用七

一、指导思想

以__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在医疗实践中加快培养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

二、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

(一)人才无断层

当医院内的某个职位由于人员的变动、长假、退休或辞职等种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这个位置。

(二)顺利交接保证目前的人选确实胜过他的.前任,而且交接得越快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培训方式:

(一)根据和培养对象签定的“协议书”和个人培训计划,采取以在岗位自学为主,结合集中培训、跟师学习、参加学术交流、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二)宏观调控,统筹安排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系统工程。根据全院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的卫生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三)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在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具体措施为:

1、合理安排各层次人员比例,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进行人员配置。

2、由我院主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规划的实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

3、积极统筹调动卫生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优势互补,统筹兼顾。

4、方向明确,形式多样针对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学历、推广适宜技术、讲授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积极开展卫生专科人才培养。培养同时应重视师承,分层开展。

三、以人为本,坚持“三个并重”

(一)培养和使用并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其价值和潜力。人才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我院在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将人才的培养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充分注重挖掘人才潜力,积极探索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极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1、不拘一格用人才。

(1)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临床工作条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条件;

(2)通过延聘、返聘等方式,充分发挥院内老医师的作用。

2、积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继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我院从政策、财力和时间上对现有人才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1)充分发挥院内有临床经验医师的传、帮、带作用。

(2)积极鼓励科室内的小讲课。各科室每月都要组织1—2次科内小讲课,或坚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临床经验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

(3)聘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院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3、每年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根据需要,医院每年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深造。医院要求每位外出人员学习回来后要向全院讲授所学的内容、体会及外院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医院也会对外出人员开展新技术情况进行评估。

4、对新职工实行对其进行业务培训。

(二)积极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多形式,多渠道广纳贤才。主动到各医学院校或面向社会招纳贤才。想方设法为优秀人才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以事业留人,以感情和适当的待遇留人。

(三)激励与考核并重把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重点。临床医师、医技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德、能、勤、绩四方面对医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院内公布,进入医务人员个人档案,并直接奖金挂钩。

四、保障人才队伍稳步发展

重视、关心优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和困难,改善工作条件,为其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