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学习张桂梅李保国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4:08:59 页码:13
最新学习张桂梅李保国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8篇)
2023-11-23 04:08:5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应对问题和面对挑战的一种策略。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提高可信度。经过整理,我们收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学习张桂梅李保国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李保国等先进典型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弘扬担当精神,立足岗位作贡献。

“两学一做”学是基础,做是关键。我们学习李保国同志,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先进事迹和精神感动的层面,我们更应该像他那样躬身实践、躬体力行,他用30多年如一日的生动实践所诠释的为民情怀、钻研精神和淡泊明志的境界格局更值得我辈效法、践行。

学习李保国同志,我们要做到为民服务,身体力行。李保国每年200多天在山里当农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总是风尘仆仆,他给山区播散下了绿意和生机,把群众引上了致富路,却给他自己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积劳成疾,猝然长逝。和他的付出比起来,我们平时做的真是微不足道,和他的实践比起来,我们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也许做不了他那样伟大的事业,但我们应该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做好每一项平凡的工作,竭尽全力办好群众期望的小事、急事,解决好困扰群众的麻烦事,在你看来的小事,对群众来说就可能是“绕不开的路,迈不过去的坎”。勿以善小而不为,日积小善,经年累月,养成主动为民服务的行动自觉,真正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习李保国同志,我们要做到刻苦钻研,身体力行。李保国曾说“有人说我运气好,干什么成什么。我觉得不是运气,而是我这个人‘安、专、迷’。”刻苦钻研,就需要安下心来,专心致志,并痴迷其中。我们要成为各自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就需要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干到底,特别是对工作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不要有畏难情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下大功夫钻研,吃透情况、找准病根,拿出解决问题的实招,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才能常干常新,才能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

学习李保国同志,我们要做到淡泊明志,身体力行。“不为钱来、不为利往,我是来帮农民脱贫致富的,不是来追名逐利的!”我们学习李保国,就要像他那样保持一颗淡泊心,看淡名利得失,不把工作经历当作“镀金”,不热衷于设计个人升迁“路线图”;保持一颗奉献心,自觉把自己融入组织、奉献于党的事业,敢于吃苦、不怕吃亏,对于他人的工作多些帮衬、多些鼓励,甘为人梯、甘当绿叶,一切以事业为重;保持一颗进取心,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静下心来学习、扑下身子干事,不为杂念所左右,宁静致远,追寻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学习张桂梅李保国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张桂梅是中国著名女性科学家,曾获得过许多国内外的科学奖项,她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声誉。李保国是中国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学者,他在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张桂梅对于科研的执着和勤奋让我深受感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就。她对于科学的热爱和求知的欲望也是值得学习的。在学习张桂梅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只有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学习和进取,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获得成功。

李保国在教育方面的见解和贡献让我深受启发。他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他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李保国,我明白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学习张桂梅和李保国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他们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所打动。他们的努力和毅力给了我巨大的动力,让我明白只有兢兢业业,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他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也让我深受启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追求知识,不断创新,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学习张桂梅和李保国的心得体会,我深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科学精神的强大力量。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鼓舞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学生,只有自己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就。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我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并且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张桂梅李保国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赞扬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通过学习,李保国事迹给我思想和心灵带来了全新的洗礼,受益匪浅。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本人结合李保国精神,浅谈自己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理解。

三十五年如一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他用生命与行动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务实为民、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在太行山上、在百姓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去世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学习李保国,就要学学他身上的“韧劲”,使“太行新愚公”的精神赓续传承。

李保国同志刚刚上班不久就响应学校号召支援山区建设,服从党和组织的一切安排,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坚守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动摇,他用35年的坚守与努力,践行了入党誓言,回答了工作与家庭、付出与收获、物质与精神、功名和贡献等人生命题,终其一生,他都在为理想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他的理想信念就像一粒种子,无怨无悔地在太行山的土壤中生根开花。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学习他,就要像他一样,永远牢记自己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爱民、为民中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是我们向他学习、致敬的最好方式。这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的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活着干,死了算”是李保国的口头禅。“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农民穷,老百姓脱贫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30多年来,李保国把课堂建在农村基地,把学生带进太行深山,让学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在与农民群众的结合中。他先后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主持完成1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科研成果,创新推广36项农业实用技术,直接帮扶40多个村致富,间接带动数百余村脱贫,10万多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在他的带领下,2010年,岗底村191名果农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他每年有200多天、行车4万多公里奔波在田间地头,河北农大家属院里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反倒成了临时落脚的地方。他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尽管身患重度糖尿病和疲劳性冠心病已有多年,但他从没有把自己当病人看待,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以超常的意志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毕生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苦干的时代精神。了却百姓脱贫事,留得生前身后名,在巍巍群山之间,李保国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最高的人生价值。党员要像李保国一样,将身躯化为泥土,将信仰化为山脉,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干在实处,久久为功,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30多年来,李保国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常年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今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他曾讲:“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他经常走进田间地头,用农民的语言讲解技术,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培养了一批“永久牌”的“技术把式”。他手机中的900多个联系电话,农民朋友就有三四百个,他自嘲是全国最黑的教授,却是农民眼里“最美的”李老师。他拥有着一颗永远和群众同频共振的心灵、一份时刻关心群众冷暖的热忱,贯穿岁月、一脉相承。李保国走了,那句“我要把我变成农民”的话语,依旧回响在那他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的百姓心中,久久回荡、沁人心脾。在共产党人的天平上,为民永远是最厚重的砝码;在共产党人的宣言中,服务永远是最响亮的声音,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谋福利。四、学习李保国,保持一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的”。“国家给我发着工资,一个月八九千元,吃不清喝不清。这么多年,名、利,我没追求过。我相信,你只要干事就行了,终究会有人认可。”李保国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讲技术、搞培训,他既不要工资,也不拿股份,。有一次为了推广水果“套袋”技术,他曾购买16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他不图回报、不计得失,既不拿农民给的报酬,也不持企业奖的股份,有时还倒贴科研经费。他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利益所惑,而是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地和太行山的农民群众站在了一起。党员干部要学习李保国那种淡泊名利的精神,不贪名、不图利,用实际行动书写共产党员的辉煌篇章。

一个个果树品牌、一片片高产果园、一座座染绿山岗,凝聚了李保国党员一生的信念、热情、青春、智慧和汗水,在太行山上、在百姓心底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巍巍太行,镌刻下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万亩绿林,记载着一名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和使命。

岁月无痕,惟石能言。岁月如歌,惟其精神历久弥坚。李保国同志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把他当做一面镜子,常常照照镜子,对照自己,找出差距,鞭策自己。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书记系列讲话,努力向李保国看齐,学习李保国永远在路上,为经济强省美丽广东建设增添一抹抹新色。

学习张桂梅李保国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优秀的榜样,如张桂梅、李保国等。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是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他们的心得体会,我深感到敬畏之情,也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段:张桂梅的风华绝代。

张桂梅是我司的一名优秀的销售代表,她以其过人的才华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在公司内脱颖而出。我曾经与她有幸交流,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学习经验。张桂梅告诉我,她总是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无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沟通能力,她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她还告诉我,她参加了很多培训和讲座,并积极应用所学到的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张桂梅在销售领域内不断取得了成功。她的故事让我深感到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第二段:李保国的追求卓越。

李保国是一名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培训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以其高尚的教育理念和出色的演讲技巧在行业内声名鹊起。我有幸参加了他的一次讲座,在听完他的演讲后深受启发。李保国告诉我,他在教育事业上追求卓越,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不断学习和研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他还告诉我,他经常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与同行们分享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促进。通过不断追求和学习,李保国在教育领域内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他的人生故事让我深感到追求卓越的价值,也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成功。

张桂梅和李保国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和学习。他们的经验告诉我,学习是一种不断超越自我和提升自己的过程。学习是一种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一种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课堂上,还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我们才能在个人和事业上取得成功。

第四段:如何借鉴他们的学习经验。

要借鉴张桂梅和李保国的学习经验,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我们需要明确自己想要取得的成就和发展方向,并为之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其次,我们需要主动参与学习和培训。无论是读书、参加讲座还是参与实践活动,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不断充实自己。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方法,并进行调整和改进。只有不断反思和总结,我们才能实现更高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张桂梅和李保国的心得体会,我深刻认识到学习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或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现个人梦想。学习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习惯,而不仅仅是一种目的。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积极主动,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我们才能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学习张桂梅李保国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通过对李保国同志系列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3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们同吃同住,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常年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今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对党衷心,无私奉献,三十多年扎根基层,完成太行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就像一粒种子,扎根全体共产党员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以李保国同志作榜样,深入学习李保国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民意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摆在心底,大胆探索、用科技唤醒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真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真正为发展农村经济,脱贫攻坚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张桂梅李保国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李保国同志走了,带着对眷恋的事业、诚挚的群众感情和对家人的愧疚走了,却给世人竖起了一座丰碑,激励着大家前行。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

阅读李保国的先进事迹,是一本厚重的人生教科书。诚如“实干苦干,一心为民”的事迹报告所言,他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他求真务实,从点滴做起,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把业绩写在大地上。正如宣讲团成员对他的追忆一样,“他是太行山的儿子”、“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我们的严师慈父”、“我和保国的三个家”、“民心深处有丰碑”,这些都是对李保国的褒奖,教导着我们前行。

阅读李保国的先进事迹,是一本至真的为民承诺书。诚如“时代先锋”的事迹报道所写,李保国很“牛”,他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点石成金的“科技财神”、攻坚克难的“太行愚公”、助农致富的“农民教授”;李保国很“拼”,扎根山区35年,每年深入田间地头200多天、行车4万多公里,承担了8门研究生课程和3门本科生课程,却从未调过一次课;李保国很“土”,其貌不扬、穿着朴素,常让人误会“不像教授”。但正是这“牛人”、“铁人”、“凡人”的称谓,让我们目睹了时代楷模的高大形象和高尚精神,牵引着我们前行。

阅读李保国的先进事迹,是一本至诚的爱党誓言书。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所讲,“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活着干,死了算”,“怕时间不够留遗憾”,这是李保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豪情壮语,把点滴做实,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用虔诚的行动诠释对党至深的爱,践行着党旗下的誓言,照耀着我们前行。

“见贤思齐,做合格党员。”向李保国学习,关键是要自觉看齐、脚步跟进,在缅怀和追思中,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神圣宗旨,感受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书写属于共产党人俯仰无愧的华美篇章。

学习张桂梅李保国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李保国是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但他如今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一名党员。正是因为他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将群众利益放在心间,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合格共产党员的赞歌。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一名合格党员”是我们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现,而李保国正是我们的学习典范,因为从他的人生轨迹中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

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自己的知识化成人民群众最现实的需求。李保国心怀群众,最终也因他为群众的付出,被群众牢记心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胸怀,使他拥有无私奉献的品德。李保国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然是一个成功人士,他却没有选择“高坐庙堂不知人间事”。李保国的一生都在百姓中奔走,将百姓的需求牢记心中,这一切源于他知道奉献的意义。他从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员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认知,使他发扬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李保国是一名教授,也是一名博士生导师,然而他却没有呆在远离艰难困苦的学校搞“研究”,而是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李保国事迹报告中的一串数字“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___万亩荒山披绿,带领___万农民脱贫致富”,涵盖了他不畏艰难困苦,深入实地的一生。我们在每一个岗位上的党员,都应有这种认知,将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用于实际中去,不畏惧任何困难,发扬党员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勇于突破。

正因为李保国身上的闪光品质,展现出一名党员应有的品质,因而我们现在应把他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让每一名党员都从他的事迹中学习他的优秀品质,从而争做合格共产党员,促使我们每一名党员在各个领域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张桂梅李保国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作为大学期间的第三次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次我跟随园艺学院“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分队”顺平小队赴神北村、北大悲村、南神南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是我感受最深切、收获最大的一次实践活动,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感动中成长。

创新创业,有理想有行动有担当。实践第一天,我们跟随学院蔬菜学教授来到了神北村,了解当地一个土地开发项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培训和规划指导。该项目负责人郭经理向我们阐述了他的产业蓝图,那是集种植、养殖、养生一体化的农业生态园。郭经理说,他就是这个村子走出去的人,现在手上有点儿闲钱了,便回来了,想为这个村子做点儿实事。一个普通农民的朴实梦想,我们从他不加修饰的外表、浓重的乡音、与工人同吃同劳动的点点滴滴感受深切。在目前没有外界资金支持下的情况下,他坚持在村里修建盘山公路,搭建管道从山下引水灌溉,让村里的荒山有了活力,让村里的百姓看到了新希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在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从一个企业家、一个农民身上,学到了对梦想的坚持和对社会的责任。

现代农业,专注使我们更专业。在河北农业大学顺平水果产业试验示范站,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生产实践和产业发展调研活动。现代果园经营模式、三优苹果栽培技术、苹果产业发展现况等,我们在亲手实践中扩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强化了本领。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孙建设教授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果树生产的自动升降机、割草机、弥雾器喷洒机等,使我们了解了果树生产未来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参加甘肃农业局“取经团”的座谈会,精彩的推介、热烈的讨论、积极的答疑,更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专家教师辛勤研究的成果和社会服务的成绩,更增强了我们学农、爱农、为农的信心。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骄傲自己是农大的学生,也更坚定了继续学习考研深造的选择。

精准扶贫,辛勤灌溉方得满园果香。在南神南村,我们在果树、植保专家的带领下,积极推进苹果产业化富民工程,为当地村民开展了苹果七月管理技术专项培训,并设置科技咨询台现场为农民解答了苹果种植、病害防治等相关问题,发放了科技图书及实用宣传资料。在与当地干群的座谈会上,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深入了解农民依托苹果产业脱贫致富的情况,当地干部群众对农大师生十余年技术扶持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位果农老大爷不善言淡,他只是一个劲的说“感谢!感谢!”还有一位过去村里的困难户,硬是拉着老师的手要去他家看看新盖的二层小楼。从十年前,县里给补贴都没人愿意种果树,到现在村民自己花大价钱买土填地也要种苹果;从差点被砍掉的一小片果园,到现在满山的果实飘香,一棵树的果有时候就能卖到一千多的块。我们为农大人坚持的付出而震撼,也为那份对农民对土地的情谊而感动。

爱心传递,服务他人更是快乐自己。这些天我们大学生在专业实践之余,在北大悲村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同时面向当地少年儿童开展了支教助学、文艺联欢、心理团体辅导等活动。将自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手册发放到农户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乡亲们讲解、宣传,从腼腆到胆大到得心应手,我们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变化。面向青少年儿童开设暑期安全知识课堂,组织孩子们进行“数字对对碰”、“小手拉大手”、“放飞梦想”等互动游戏,从策划到宣传、从组织到实施,我们经过了多次的讨论、预演,也需要不停的观察、调整、应变,但是不管付出多少辛苦,看到孩子们热情的眼神和开心的笑容,就觉得心里很甜。

这是一次丰富的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课程。实践结束了,我仍在回味、思考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