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范文 九日登高阅读理解(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9:06:19 页码:13
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范文 九日登高阅读理解(八篇)
2023-01-13 09:06:19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范文一

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

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 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

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

山中古迹遍布,目前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最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来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泉州府志》记载 “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

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山枯平坦宽敞,眺望万壑而来,晋江东去,令人心旷神怡。

九日山林木滋蔚,山岩生色,风景迷人,旧称有三十六奇,如神远殿、灵乐祠、肉身佛、檀越林、石佛岩、菩萨泉、仙人桥、东峰道场、秦君亭、姜相台、天等岩、水陵堂、放生池、御书阁、墨妙堂、乱峰轩、聚秀阁、廓然亭、思古台、一眺石、钓台、翻经石、碧玉峡、水清凉石、自然嗓、白云堂、惠泉、翠光堂、晋朝松、无名木、醉石、百级石、砌石庭、石龟、石碾、石盆、石砚、皆为秦君遗物也。

2022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范文二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九日山。

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

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 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

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0xx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

山中古迹遍布,目前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最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来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泉州府志》记载 “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

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山枯平坦宽敞,眺望万壑而来,晋江东去,令人心旷神怡。

九日山林木滋蔚,山岩生色,风景迷人,旧称有三十六奇,如神远殿、灵乐祠、肉身佛、檀越林、石佛岩、菩萨泉、仙人桥、东峰道场、秦君亭、姜相台、天等岩、水陵堂、放生池、御书阁、墨妙堂、乱峰轩、聚秀阁、廓然亭、思古台、一眺石、钓台、翻经石、碧玉峡、水清凉石、自然嗓、白云堂、惠泉、翠光堂、晋朝松、无名木、醉石、百级石、砌石庭、石龟、石碾、石盆、石砚、皆为秦君遗物也。

2022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范文三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员工们:

大家早上好!

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九月初九,重阳节。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人口迅速增多。现在,我国已正式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中国老人节”即,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节日,而在1989年,我国又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目的是这一天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发动全社会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带老人们去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还可以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散散心;我们也可以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事……

使老人们能够度过幸福的晚年。

如今,喜逢又一个重阳老人节,我谨代表全体员工向全社会老年人表示最衷心的节日祝贺以及最崇高的敬意,并衷心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幸福安康!生活愉快、子孙孝顺、阖家欢乐 !

记得有人说过,童年是一幅画,少年是一个梦,青年是一首诗,中年是一篇散文。回首人生,老年人是一部历史;把握今朝,老年人是一面旗帜,憧憬未来,老年人是一道风景。

在过去的日子里,老人们为这个社会的建设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我们为有这样的老人而感到自豪。

尊敬老人的家庭是和谐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尊敬老人的公司是进步的公司,尊敬老人的员工才是文明的员工。尊老爱老,我们责无旁贷。新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尽力为老人做好事。在这样的日子里,你想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自己身边的老人一份什么样的祝福呢?也许会说上一句祝福的话,也许会给他们倒一杯水,也许会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也许给他们一个电话,一条短信,等等……无论为他们做什么,我真的希望每一位员工都能做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好员工。

人都是要老的,老年人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让我们大家从今天做起,从尊敬、关心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做起,说一句敬老话,读一本敬老书,做一件敬老事,争取做一名尊老敬老的文明礼貌员工。

最后,再次祝福我们可爱的前辈如晚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阳红!

祝愿每位员工都能与家里的老人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重阳节。

2022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范文四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7、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8、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9、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故山下》

10、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14、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1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1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7、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9、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20、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3、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24、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2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2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27、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9、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30、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31、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32、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3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3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37、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38、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39、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六首》

40、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4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4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44、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4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47、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

4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4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5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52、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5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54、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5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5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5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8、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5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6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6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63、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6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6、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67、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高衢《和三乡诗》

68、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69、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行留客》

70、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苏轼《江神子·江景》

2022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范文五

[唐] 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

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2022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范文六

节日起源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节日习俗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

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2022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范文七

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生平及写作背景。

技能与方法: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丰富的感情。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多媒体课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疾苦。

背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居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写这首诗时作者已经55岁了,漂泊了第八个年头,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国运的艰难,身

世的悲苦,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这些都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1、 同学个别朗读

2、 教师范读

3、 集体朗读

4、 听朗读录音

1、听过录音,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诗中流露出杜甫怎样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悲

2、同学融入感情朗读

3、仔细品味感情:人们称杜甫这首诗歌是“古今七()律第一”。律诗书写规律先写景后抒情,品味颈联所蕴含的感情。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竟然有八种悲,同学们踊跃回答,可以指出任意一种或几种。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鹤林玉露》 明确:

(1)“万里”: 联系课下注释,指离家万里。很远的地方,诗人作此诗地点

在夔州,他把长安当做自己的家乡,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第一层悲,远隔万里之悲。

(2)“秋”:古诗伤春悲秋的主题,一片萧索之景,可联想到人的暮年。

(3)“作客”:和现在的“做客”是否相同?

不同。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在外漂泊,当时杜甫正是漂泊西南的时期。

(4)“常作客”:长期的漂泊在外,羁旅之久。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作客是客居他乡,漂泊在外因为当时杜甫正是漂泊西南的时期。所以如果你到朋友家去做客远隔万里可能还不那么悲,但如果你是长期的漂泊在外,那这个悲就很大了。

(5)“百年”:联系课下注释,指到了晚年。

(6)“多病”:杜甫疾病缠身。

(7) “独登台”:重阳节登高,只身一人没有亲朋。联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台”: 高迥处也。高和感情有什么关系?

联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它能够感受到宇宙时空是那么的宽广,而我渺小的孤独的一个人在这样大的一种时空当中,更突显落寞和孤寂。

4.品味尾联所蕴含的感情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既指杜甫个人的命运又指国家的命运,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具有博大的胸怀。

(2)“潦倒新停浊酒杯”:古人认为酒能浇愁,无奈多病连酒也不能喝了。这种忧愁怎么排解呢?

5、融入感情,同学再读颈联和尾联,指导朗读颈联是他的身世之苦,读“万里”的时候就要想象出浩淼的感觉,巨大的空间感。“悲秋”重点突出悲字,这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常作客”突出“常”。

1、诗歌中的景跟情有关系吗?诗歌当中的景跟大自然的景有什么区别。找同学回答。

明确:诗歌中的景蕴含了作者的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象我们叫做意象。

2、首联写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身体冷,心里冷。

高天:高远的天空下感觉人很渺小。

猿啸哀: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3、颔联写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中国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生命的陨落之感,韶光易逝。 不尽长江:时间的永恒之感。

对比之下,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越显得短暂。

4、分析意境

刚才同学们说初步感觉这首诗是“悲”的,当我们整体的体会这首诗给我们的境界感的时候,你觉得你会用得很么词来表达呢?悲哀,悲沉还是其他的什么?

明确:悲壮

小结:作者在写景时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萧瑟、凄凉、开阔的景象,而他所表达的感情有羁旅愁,有身世苦,同时还有非常高远的家国忧。景象与感情融合到一起就是这首诗的意境“悲壮”。

1、背诵本诗

2、比较阅读:《望岳》

《望岳》杜甫24岁在齐鲁大地壮游时所写。早年作品和晚年的《登高》作品不同在哪里。

2022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范文八

九日山是位美丽的历史老人,浑身刻满了历史篇章。

山不高,海拔只有几十米高,东、西、北三峰相连,好像硕大的沙发椅。东峰因唐德宗宰相姜公辅受贬后来此隐居,又名姜相峰;西峰因中唐诗人秦系隐居,又名高士峰;北峰有块八戒石,惟妙惟肖,不知为什么没叫它八戒峰?

金溪江水从九日山身前滚滚东去,流向泉州,汇入大海。

从山麓拾级而上,一路尽是摩崖石刻,真是让人目不暇接。九日山无石不刻字,让你应接不暇。最引人注目的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宋代海交祈风石刻共十三方,反映了宋代祈风盛事,是我国海交贸易史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现存物证。1991年2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来参观、考察,对这些石刻感到十分惊讶,当即决定留下刻石文字,以资记念。从此,九日山增添了一道“象征友谊与对话”的新景点。

摩崖石刻是“史”,也是诗,每一块石头都有一段历史。南宋泉州太守、诗人王十朋《提举延福祈风道中有作次韵》用诗写史:

雨初欲乞下饿沛,风不待祈来已熏。

瑞气遥看腾紫帽,丰年行见割黄云。

大商航海蹈万死,远物输官被八垠。

赖有舶台贤使者,端能薄敛体吾君。

这位将要主持祈风盛典的太守,兴奋 得半路上吟唱,可见这一典礼的重要性。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蘘太守写道:“年年乞雨问山神,羞见耕耘陇上人。太守自知才德拨,彼苍何故罪斯民。”抒发了作者的一片爱民心情。

九日山的树木繁多,郁郁葱葱,奇数要数”石榕“。飞鸟把榕树的种子撒在石缝里,种子生根、发芽,年复一年,根渐渐爬满石头,把巨石包裹;根叶长在石上,气根下垂,活像老仙翁。还有一种树,人们不知它叫什么名字,就叫它“无名木”。

走近九日山,读史读诗还读画,三者融为一体,让你步步赏幽,流连忘返。“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日山的气候特点。它有溪流荡漾,峰峦晴浓,奥衍明秀,陷为一区的迷人景色;它依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屹立于繁荣昌盛的侨乡,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游人到此,禁不住诗兴大作,吟诗作赋,以期留住那如春的醉人风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